『壹』 为什么香港电影拍摄速度这么快,根本不需要编剧一样!
那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留下的习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邵氏电影多年积累的人才在这个时代大放异彩,吴宇森、徐克、王家卫……类型各异、才华横溢的电影人纷纷横空出世。
那时,香港电影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香港本土,向北延伸到大陆和台湾地区,向南延伸到整个东南亚。当时大陆才刚刚开放,录像厅如雨后春笋般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香港电影一时间就成了录像厅最主要甚至是唯一档扒的片源。在幽暗肮脏的录像厅看港片,也成了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电影每年的产量为200多部,好的年份甚至突破300部。电影从业者都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都有开不完的工。像周润发、成龙、张曼玉等大腕明星更是片约不断,时常要在拍一个戏的间歇拍另外一个。当时,周润发创下了一年拍片迅手11部的纪录,但很快就被张曼玉打破。张曼玉因为一年拍12部电影,在业内有了“张一打”的外号。
黄金年代的香港电影,不仅产量多,质量也相当上乘。张彻的徒弟吴行昌昌宇森拍出了后来让他蜚声国际的《英雄本色》系列;林岭东拍出的现实题材的代表作《监狱风云》两部;而徐克与李连杰合作的《黄飞鸿》系列也风靡一时;刚从编剧转型导演的王家卫也找到了合作拍档杜可风,凭借《阿飞正传》、《东邪西毒》逐步奠定自己艺术片大师的地位……
『贰』 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电影,为什么有那么多经典
天时、地利、人和皆备
首先说香港电影三十年辉煌的原因,这一小节从外部原因讲。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电影产业的发达程度与所在地经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好比现在的大陆电影,绳索太多、限制过死,自然发展困难。
而六十年代的香港是什么景象呢,经济开始起飞,商贸逐渐繁荣,人口迅速增加,文化日益多样,地区影响力迅速崛起,是不是看着像高中历史课本,对,就是这样,在这种环境大背景下,加上以邵氏电影公司为代表的商业资本投资电影产业,香港电影业在获得了充裕资金的滋润后,迅速崛起,不论是产量还是质量在当时的年代都是亚洲领先的。香港一度成为好莱坞之后世界第二大电影产地,并在东亚、东南亚国家建立了自己独有的影响力。
接着,为什么香港电影就在东亚和东南亚就势如破竹呢,这就是当时这些国家的国情决定的,日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形成有规模的电影产业,而东南亚国家的实力说实话来讲离香港差了点,首先经济起飞时间就晚了十年。
并且东南亚大量的华人也为香港电影的快速及普遍的接受提供了可能。
人和呢,就不用说了,以小龙为代表的几代电影人(包括演员、导演、编剧等等)的实力直到今天来看仍是空前的。
武侠、动作片一统江湖
这里就不多说了,主要就是香港电影在当时以邵氏电影为代表的武侠片、功夫片的娱乐性、观赏性已经能够满足香港及东南亚的大部分观众的观影要求,毕竟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大片还没有进来,可以说,大部分的观众的眼光要求还不高。
刀光剑影、鬼哭神嚎的注定不长久
接着第二小节,问题随之就出来了。刀光剑影、鬼哭神嚎的香港电影在纵横了三十年的江湖之后,终于发现观众开始不买账了,电影吸引力不管是在香港本土还是在海外都开始急剧下降了。
为什么?很多人说了很多的外部原因,这些外部原因我会在下一个小节全部列出,但是我想在这里重点说的是是香港电影的内部原因注定会给港影带来这样的后果。
哲学讲内因决定外因,用在这里特别恰当。我在上面已经说了,香港电影在辉煌的三十年里主要还是以刀光剑影、鬼哭神嚎的武侠片、功夫片、鬼片为主的,这一方面是制片公司追求商业效益的直接手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作为一个只有600万人口,实体规模只有台湾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十分之一、洛杉矶市的三分之一(更何况好莱坞有三亿人口的广大腹背),充其量也就只能和新加坡一较高下的,近代的一个世纪里才发展起来的海边城市来说,缺乏深厚的文化积淀,进而缺乏电影制造的想象空间与素材空间,从而造成香港电影难出宏伟大作。
这一点才是香港电影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时代进步了、群雄崛起了
六七十年代的港影在东亚、东南亚颇有一枝独秀的感觉,而进入90年代之后,港影将直接面对着三个劲敌;电视剧、西方大片、土著豪强。因为时代进步了、群雄崛起了。
首先在世界范围内,电视的普及、电视剧的崛起将一大批电影市场活脱脱的剥离了。96年后,韩国电视剧横扫亚洲就是一个典型表现。
另一方面,90年代之后,好莱坞突然意识到进攻全球市场,于是就果断的来了,而且一发不可收,现在香港电影的票房记录依然是泰坦尼克号创造的。可以说是耻辱啊!
就这样,以好莱坞为首的西方大片用了大概十年的时间彻底将港片击倒,进入新世纪的这些年,香港电影前十中本土篇一般都不会超过引进片的。
而香港电影人肯定要追赶啊,但是由于一些个原因,迟迟追不上,反而越发差距越大,其中一条就是盲目追赶,不计实际条件,那为什么会盲目呢?这就又回到了内因上——缺乏深厚内功是很难站直的。
然后说土著豪强,主要是以泰国、越南、马来西亚为主的东南亚小国的电影产业的长足发展,在这些国家国内市场,已经形成了本土片和好莱坞大片双雄争霸的局面,港影面对着双重夹击,多已战败退出。
这样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一去不复返,但是如果此刻香港电影界奋力搏一搏的话,或许局面要比现在要好,但是,,,看下面,,,
内功耗尽,精气西流
终于说到了香港电影耗尽内功的一刻,随着港的回归,香港电影面临着两个变化,第一是人才流走了,成龙、李连杰、周润发为首的几张大牌全部去了好莱坞,而近十年几乎没有有份量的新人出现,青黄不接已是不争的事实;第二是审核制度强化了,这对追求自由的港影来说打击是直接的。
其实在87年的时候,邵氏电影已经停产。这预示着,随着市场的变化,资金问题开始出现。
而香港则面临着十年发展的几乎停滞:相比周边的韩国、台湾、东南亚、甚至深圳来说是在走下坡路的,这样一来,本来在文化积淀方面就有所欠缺的香港在资金和地区影响力方面都失去了优势,整个港区包括电影行业在内的衰落自然不可避免。
所以,香港本身实体过小、精气西流,发展停滞是电影业衰落的根本原因,而好莱坞的扩张,韩剧、日剧、东南亚电影的崛起则又加剧了这一局面的到来。
『叁』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为什么这么繁荣
其实香港电影六七十年代开始崛起,据一些新闻评论员说是因为六七暴动,殖民地政府发现对青年人的照顾不足,他们没有向上发展、赚钱的机会,所以殖民地政府就开始大肆发展娱乐电影、电视、歌唱等事业,将青少年的聪明才智引向娱乐事业,希望他们不要再在香港闹事,后来香港曾经一度有3个电视台,后来变成两个,经过十几年的沉淀,当然为香港电影输送了很多很好的演员,如周星驰啊,周润发等等,都是拍电视剧出来的。
总的来说娱乐事业养活了一班当时的青少年人吧,让很大一部分人,包括导演啊、武术指导、编剧等赚到大钱了。。。
当然也跟当年的科技有关,当年没有VCD\DVD,顶多只有录音带,不可能大规模盗版,大家看电影只能跑去电影院看,当然繁荣啦,但是后来盗版横行,甚至有网络免费下载,观看,很严重打击了香港的电影业
虽然香港电影业后来也有跟网络合作、甚至有唱片公司也跟网络合作,推出付费下载歌曲啊,付费看电影,但是他们说所赚得的利润不如以前电影院看电影的利润。
而且随着大陆与香港经济越来越密切,很多香港演员、编剧等都跑到大陆拍电影电视剧,甚至有访谈节目说在北京做一个三线的歌手,可能在酒吧唱唱歌,都比在香港做当红一线明星的收入多,所以很多香港电影、电视剧的人才都跑去大陆发展了。。。
『肆』 香港电影从什么时候起变得拍摄那么快
其实六七十年代 甚至八十年代初期其实都没有速度那么快的,因为香港电影当时名气太大,导致变成了电影工业,工业嘛 都懂的 就是流水线工程,就像王晶当时上康熙来了,自己都不想拍了,投资商天天联系他,因为随便拍都能赚钱,那拍摄速度肯定就快了啊。
『伍』 香港电影是个急功近利的圈子,为什么这样说有什么依据
香港电影本来就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圈子,因为现在的香港电影有时候呢花很短的时间就拍出来了,为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为了票房,根本就不管这个电影好不好看,情节吸不吸引人。
『陆』 香港为什么能拍出那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
自打香港电影出现之后,就诞生出了无数经典之作。影响了几代无数的人,被称为东方好莱坞也不为过。曾经在整个国际社会上独树一帜,大放异彩!但是近几年来,香港的电影业没有了以前的锋芒,很明显这几年的香港影视业在走下坡路。那么为什么香港电影能出现这么多经典之作呢?当然,经典电影的拍摄也是有套路可循的。
虽然现在的香港电影业没有了以前的辉煌,但是谁又能断定它不能再一次崛起呢?让我们一起期待“东方好莱坞”的再次崛起。
『柒』 上世纪的香港是如何做到电影日均产1+部的
上个世纪的香港可以说是电影制作的黄金时代,在那个时候不仅是香港电影口碑最好的时候,也是创作率最高的时候。在当时,香港一时之间电影的产出是非常高的,基本上可以达到每天一部的水平。
这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于香港电影是非常期待的,这些期待以及市场的需求,才使得当时香港的电影制作人如此快速的制作出非常多的电影。并且当时的香港电影正好是达到一个顶峰的状态,不论是在拍摄以及选取演员这些方面都非常的快速,而且当时拍摄电影的导演是非常多的,这些因素才使得在当时的香港每一天基本上都会产出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