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哭悲》太过瘾了!慎看!
2022年4月8号下午3点12分,我看完了一部中国台湾上映的电影《哭悲》,它让我感受到了"变态"的极致。影片中的刺激满足了观众寻求惊悚和恐怖的心理需求。
导演贾宥廷的《哭悲》以简单的剧情赢得了观众的心,摒弃了复杂的故事情节,强调了恐怖和惊悚的核心,使影片更加引人入胜。故事讲述了一对男女在上班途中遭遇疫情爆发,人们开始肆意屠杀、吃人、强奸,画面令人不忍直视。女主在地铁中遭遇暴乱,被一名变态大叔追赶,一路逃亡至医院,等待男主的救援。
电影中,生物学家解释称,大脑中有一层控制意识与欲望边缘的隔层,一旦感染疫情,隔层就会被破坏,人们的暴力、性欲和虐杀欲将无限放大。影片没有太多可讲解之处,只用"过瘾"来形容,是对影片的最好概括。
若要深入探讨,最后具有抗体的女主在影片中也出现了与感染者一样的症状。这可能是因男主感染后对女主说的话,揭示了男主内心的欲望放大并非源于爱,女主失去了唯一的依靠,大脑中的防线被攻破。最终,女主走向停机坪,随着直升机的轰鸣声,全剧结束。
Ⅱ 看完《哭悲》后,你有什么感受
看完《哭悲》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影片整体围绕场面展开,而缺乏深度与思考。导演试图探讨人性恶的极致,但对病毒引发的恶是否为恶的讨论,让电影的格局显得狭隘。在哲学层面上,病毒影响人的行为,当其行为并非主观意志所决定,我们如何定义其为恶?电影仅将作恶视为生理活动,这使得其缺乏应有的深度,且与经典作品如《发条橙》相比,缺乏对善与恶反差的深刻展现。《哭悲》中唯一接近此思考的场景,也只是对暴力的误解,而非对善恶本质的深入理解。
在叙事结构上,《哭悲》也显得不完整。故事中的诸多角色和情节,缺乏紧密联系,显得松散。前文中出现的角色,后续未再出现,如阿嫲和邻居的遭遇显得匆忙。而男主在体育场的遭遇,删去后故事仍能连贯,显示了电影叙事的缺乏统一性。过多的闲笔使得电影整体结构显得支离破碎,失去了完整性。
综上所述,《哭悲》在内容深度和形式结构上都存在明显缺陷,过于聚焦于恶心的场面,而忽视了对人性、道德和善恶本质的深入探讨。看完电影后,我对该片的评价是其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的欠缺,以及在叙事结构上的不严谨,使我产生了购买一双未曾观看的眼睛的想法,以避免再次经历这种观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