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电影 > 台湾电影和大陆译名有什么区别

台湾电影和大陆译名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5-02-22 17:47:44

⑴ 内地台湾电影译名竟差距那么大,哪些译名超乎想象

内地和台湾的电影译名差距非常大,例如《UP》,大陆会将其翻译为《飞屋环游记》,然而中国台湾却将其翻译为《天外奇迹》等等。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可能是因为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语言表达有所不同,他们学繁体字,和中国内陆地区用的字体不是一样的,所以很多台湾人要想在中国大陆读书或者工作的话,必须要学习一些简体汉字。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在国际上的名声同样非常好,所以中国大陆将这部电影翻译成一个特别唯美的名字《天使爱美丽》,然而台湾起的名字完全就破坏了这种美感,他们将其译为《艾米莉的异想世界》。

⑵ 台湾VS大陆用词—电影篇,两岸电影译名差异为何如此大

文化就像一座冰山。当我们第一次同另一种文化接触时,文化差异在最简单的层面上冲击着我们,我们会立即注意到语言、礼仪、衣着、行为和举止上的差异--这些都是冰山的可见部分,也就是冰山的一角。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遇,使人们往往从自身的文化角度,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理解他们的事物。

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存在的价值,都值得尊重,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 所以,对于生活在同一蓝天下,但面对两地文化的差异,两地在过去对于翻译的初衷的不同导致了译名的巨大差异,我们应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间的理解和包容。也应当用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化交流。

⑶ 两岸电影译名差别有多大《变形金刚》被叫《无敌铁牛》你能接受吗

一些外国电影被转译为中文时两岸的电影译名差别还是非常大的,就比如我们众所周知的《变形金刚》在台湾却被译为了《无敌铁牛》。说实话,对于小编来看,总是感觉无敌铁牛少了那么些味道,而且瞬间就让这个电影的吸引力下降了不少。并且相比较变形金刚来说,无敌铁牛似乎并没有很贴切影片的内容及题材。所以在小编看来还是以为《变形金刚》比较好。

不论是变形金刚还是无敌铁牛,都无法否认这部电影的内容还是十分好看的,但是就是就小编个人来说,译名为《变形金刚》,小编个人还是更喜欢一点的,当然了,无敌铁牛听起来更加可爱一些,所以都有自己的想法。

⑷ 盘点中国台湾的神鬼电影翻译,中国内地的总动员译名


中国内地与台湾的电影翻译艺术,一场跨越文化的神鬼奇缘


神鬼对决:中国内地与台湾的电影译名较量


在华语电影的世界里,两地的译名策略各有千秋。中国内地的译名往往更为直接,如飞行家化身为“神鬼玩家”,而台湾则更倾向于诗意与创意,如“惩罚者”被赋予了更深的制裁寓意——“神鬼制裁”。


谍影重重系列


从“神鬼认证”到“神鬼疑云”、“最后通牒”,台湾的译名仿佛为影片增添了神秘的悬念。《谍影重重5》中的杰森·包恩,即使名字简短,却在两地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喜剧与悬疑的碰撞


“愚蠢计划”在台湾成了“神鬼妙计”,“猫叔游戏”则摇身一变成为“神鬼交锋”,这种幽默与紧张的调和,正是翻译艺术的微妙之处。


经典角色的异域解读


“谁是塞勒斯·汤特”在台湾成了“神鬼奇谋”,“坏家伙”则成为“神鬼拍档”,这些名字的转换,让角色性格更加鲜明。


恐怖与惊悚的再诠释


“小岛惊魂”在台湾变成了“神鬼第六感”,“竞技场”则化为“神鬼竞技场”,这些名字在保留原意的同时,增添了不同的情绪色彩。


奇幻与历史的交融


“吸血鬼德拉古拉”在台湾改称为“神鬼大反扑”,“厄运狂澜”则成为“神鬼大法师”,这些译名赋予了古老传说新的时代感。


……


从动作冒险到悬疑惊悚,再到奇幻与现实的界限,两岸的译名都以各自的方式,为观众编织了一幅丰富的文化地图。每一个神鬼译名背后,都蕴含着译者对原作精髓的理解和文化差异的巧妙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外国片的“总动员”热潮,还是国产片的跟风,都反映出华语电影翻译中的集体记忆和创新精神。这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对电影世界的独特解读和文化对话。


⑸ 为什么大陆、香港、台湾翻译的外国电影名字或者是人名有很多差别。比如同样是音译:一个反应泰坦尼克号,一

香港用粤语翻译,跟普通话不同。比如Marlboro,“万宝路”显然不是一个说普通话的人最先翻译的。因为如果用普通话来翻译,第一个字应该发M而不是W。粤语保留古音,“古无轻唇音”,万wan在粤语的发音就是man。再比如Watsons,“屈臣氏”也是一个粤语的译音。“屈”在粤语中不念qu,而的确是类似于wat。粤语保留了古音中入声的特点,“屈”是一个入声字,在元音后面还有辅音,正好与Watsons中的t对应。还有Beckham,香港翻译为“碧咸”,比普通话的“贝克汉姆”少了一半的字数。因为普通话用“克”对译k,用“姆”对译m,而粤语里“碧”是入声,入声的那个末尾辅音对应了k,而咸的末尾辅音也是m,正好与英语里的m对应。不过了解粤语的这个特点,似乎还不能完全解释“铁达尼”的问题。从对应来看,“铁”对应ti,“达”对应ta,”尼“对应ni(c)。看起来是一个很奇怪的翻译,因为”铁“和”达“都是入声,而ti和ta的元音之后其实都没有辅音。而”尼“不是入声字,却似乎还要对应最后的c。不过因为”铁“国语念tie,与ti差别更大,所以虽然港台和新加坡等地都用这个名字,我还是倾向于这是一个粤语发音的翻译。从大陆的翻译看,”泰坦尼克“是一个比较忠实于英文发音的翻译,ti的i,发音是[ai],而不是,所以”铁“这个对译显然是一个从字面而不根据读音进行的翻译。大概某个英文水平较次的记者首先从某个英国报纸获取了这部电影开拍的信息,在并不清楚Titanic读音的情况下进行了一次低水平的英译汉。为什么要这么猜测呢,因为现在我们常说的”乌龙“,似乎就有人指出是从”wrong"这个单词来的。“乌”对译的是实际上并不发音的w。如果再考虑上Hobbit的例子(我之前并不清楚原来“哈比”也是港台译名啊),“比”对译bit,似乎有些时候香港的译者对最后的辅音不是那么关心?所以“铁达尼”的“尼”也对译了nic?至于我自己嘛,念英语的时候的确是常常把一些读起来感觉比较轻的辅音直接忽略掉……粤语的“霍”发音不是h,所以香港译者不会用这个字来对译ho。我也没想明白为什么用念ha的“哈”对译ho……至于有人觉得什么“总动员”的翻译不好,我倒不这么觉得。至少一看到什么“总动员”的动画片,我就知道迪斯尼的新片来了~挺成系列的~

⑹ 为什么台湾和大陆的电影译名不一样

本来就不是同个单位译的,当然会有不一样。我觉得台湾的译名比较直白,偏向于直译;而大陆比较有文艺范一点,喜欢加点有文化气息的词语,偏向于意译。

⑺ 关于国外电影的中文译名,大陆和台湾的翻译哪个更准确

个人认为如果从电影的名字发音来说,港台的翻译比较好。
但是如果考虑电影的名字的连贯性来说,大陆的比较好。
例如spanner,港台那边翻译为斯把拿,大陆译为扳手

阅读全文

与台湾电影和大陆译名有什么区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情书演员 浏览:178
沈腾经典搞笑电影视频 浏览:59
伦理电影放荡的情欲 浏览:391
新的爸爸关系电影 浏览:158
暴力血腥电影叫什么弯的 浏览:403
破碎mc电影完整版中文版 浏览:25
分身影音怎么看电影 浏览:226
上海新电影 浏览:388
原声英文电影学英语 浏览:440
哪个电影里有个男的叫大志 浏览:686
小伙子和美女拍电影吻戏 浏览:453
五四微电影重逢是个什么故事 浏览:266
在哪个网站能下载电影 浏览:309
关于猫的古代国产恐怖电影 浏览:280
漫威电影有哪些类型 浏览:430
抖音电影解说怎么算原创 浏览:844
国外股票励志电影 浏览:770
电影演员闫妮有两个吗 浏览:911
革命故事电影 浏览:861
女同电影中国校园 浏览: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