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孤独即是自由”这句台词出自哪个电影
《草叶》
《草叶》剧情介绍:
倍受学生爱戴,事业如日中天的古典哲学教授比尔·金凯德(爱德华·诺顿 Edward Norton 饰)听闻自己孪生兄弟布雷迪(爱德华·诺顿 饰)的死讯后匆忙赶回奥克拉荷马州的老家,塔尔萨市的小迪克西镇。
布雷迪的好友博尔格(提姆·布莱克·内尔森 Tim Blake Nelson 饰)负责接机,到家后发现布雷迪并未中弩箭而亡。比尔虽然气愤,但仍同意翌日去养老院看望十几年都没见面的母亲(苏珊·萨兰登 Susan Sarandon 饰)。
布雷迪带比尔参观自己设计组装的第七代无土水栽优质大麻,并介绍他认识了当地中学的英语老师珍妮特(凯丽·拉塞尔 Keri Russell 饰)。就在比尔打算返回学校之际,他得知自己竟被卷入一起犹太毒枭(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饰)谋杀案……
(1)台湾电影德莱扩展阅读:
《草叶》演员表:
1、爱德华·诺顿
爱德华·诺顿(EdwardHarrisonNorton),1969年8月18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美国演员。
1996年,爱德华·诺顿参与演出庭辩戏《一级恐惧》,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的提名和美国金球奖最佳男配角奖。
1998年,他以《美国X档案》的演出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1999年,爱德华与布拉德·皮特合作主演了《搏击俱乐部》。
2000年,他自导自演喜剧片《男人爱美神》。
2006年,爱德华·诺顿主演兼制片的《流入山谷》更入围戛纳电影节。
2008年,爱德华·诺顿主演的《无敌浩克》上映。
2010年7月8日,联合国任命爱德华·诺顿为联合国的生物多样性亲善大使。
2、苏珊·萨兰登
苏珊·萨兰登(SusanSarandon),1946年10月4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演员、制作人,毕业于美国天主教大学。
1970年,出演个人第一部电影《乔》,正式进入娱乐圈。
1975年,主演喜剧歌舞片《洛基恐怖秀》。
1980年,凭借爱情犯罪片《大西洋城》入围第54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1983年,出演恐怖电影《血魔》。
1987年,凭借恐怖片《东镇女巫》入围第15届土星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0年,凭借女性公路片《末路狂花》入围第64届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2年,出演剧情片《罗伦佐的油》。
1996年,凭借犯罪片《死囚漫步》获得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9年,在剧情电影《芳心天涯》中饰演母亲阿黛尔。
㈡ 求加里·麦肯德莱导演杰森·斯坦森主演的电影铁血精英KillerElite(2011)高清百度云资源
《铁血精英》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eYMJBRJxA1_u58myZVGWw
导演:加里·麦肯德莱
编剧:兰奴夫·费因斯/马特·谢林
主演:杰森·斯坦森/克里夫·欧文/罗伯特·德尼罗/多米尼克·珀塞尔/阿登·杨/
类型:动作/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澳大利亚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12-02-17(中国大陆)/2011-09-23(美国)
片长:116分钟
又名:杀手精英/灭杀斗(港)/特种精英(台)
该片介绍了美国著名的海军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的前精英队员丹尼·布莱斯Danny(杰森·斯坦森JasonStatham饰)如今,正卷入一场跨国的“秘密杀戮”事件当中。他的对立面——斯派克Spike(克里夫·欧文CliveOwen饰)则是来自另一个国家的超强特工,此人同样心黑手狠,并正打算以一切手段除掉丹尼。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交手之后,对强悍的丹尼似乎无能为力的斯派克打起了其特战导师亨特Hunter(罗伯特·德尼罗RobertDeNiro饰)的主意,并打算以亨特为诱饵设置一个天衣无缝的陷阱来猎杀丹尼,结果经过超强特训以及身经百战磨砺后的丹尼之战斗力已然超出了斯派克一伙甚至军方的想象。丹尼不但在殊死一战后救出了老恩师亨特,还对斯派克一伙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影片改编自兰奴夫·费因斯(RanulphFiennes)的纪实性文学作品《男人的羽毛/羽人》。
㈢ 求一部电影讲的是200万年前的食人鱼后来出现
食人鱼3D
地区:美 国
导演:亚历山大·阿嘉
编剧:Pete Goldfinger
类型:剧情
主演:理查德·德莱福斯
时长:89分钟
上映:2010年
㈣ yesterday once more是什么电影
生 命 因 你 而 动 听
外文名
Mr.Holland's Opus
出品时间
1995年
地 区
美 国
导 演
斯蒂芬·赫瑞克
编 剧
帕特里克·谢恩·邓肯
制片人
泰德·菲尔德
类 型
剧情
主 演
理查德·德莱福斯
㈤ 谁有1998年由咪咪·莱德执导的美国科幻灾难片《天地大冲撞》百度网盘资源。
《天地大冲撞》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天地大冲撞》(DeepImpact)是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和梦工厂出品的科幻灾难电影,由咪咪·莱德执导,罗伯特·杜瓦尔、摩根·弗里曼等主演。影片于1998年5月8日在北美上映。该片讲述了一颗彗星将要撞击地球,灾难无法避免时,政府实行了最后的“方舟”计划,拯救地球的故事。
㈥ 有个电影叫什么德莱
《赛德克·巴莱》是《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所执导的影片,该片筹划长达十二年、跨国动员两万人拍摄。电影在台湾上映分为《赛德克·巴莱(上):太阳旗》和《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两部分。内容阐述发生于1930年台湾南投的“雾社事件”,当信仰彩虹的赛德克族,遇上信仰太阳的日本大和民族,两个族群在台湾山区爆发冲突,两军交战,赛德克族头目莫那鲁道率领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对抗日本三千大军。
上下两部,抗日题材
㈦ 电影界中的“新浪潮运动”是怎么回事
让专家告诉你什么是新浪潮
<<划时代的作者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始末>>
来源: 作者:让一皮埃尔.让科拉
“有一点我们强调得不够:‘新浪潮’既不是一场运动,也不是一个学派,又不是一个集团,它只是一定的量,是报界创造出来的统称,为的是把两年来崛起于本行业中的五十余名新手统归一类,以往,每年只能出现三四名新人。”
——弗朗索瓦.特吕弗 《法兰西观察家》1961年10月19日
“……不过,这的确是一段好光景。既然这一套吃掉开,制片人当然都希望拉青年人为白己拍‘新浪潮’影片.
——米歇尔.德维尔 《正片》,第58期,1964年2月
1958年是法兰西历史也是法国电影史的转换点。
1958年5月至9月,政局动荡,法兰西第四共和国行将消亡①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戴高乐当选总统前的法国。——译者……有一位慈父将亲自出马,把法国人从阿尔及利亚战争的泥潭中、从奇耻大辱中拯救出来。法国人真是三生有幸。
大体与此同时,电影出现了更新的迹象,这在文艺沙龙中引起了反响,随后,各大报刊便把这种新动向冠以美名,日“新浪潮”。
新法国要新电影。口号应运而生。当然,无论是法国,还是法国电影都没有象当时宣扬的那样明显改观……这也无妨,1958年毕竟算是转折的一年。
“新浪潮”这个名词一直洪福不浅,至今人们还在谈论“ 新浪潮”影片、“新浪潮”时期,或是抱有敌意,或是带着怀旧情绪。一位才能有限,但富于想象力的制片人,为了发行放映比埃尔.德朗雅克的《寻枪记》,甚至于1966年某一天举办了“下一次浪潮日”,虽然这部影片不久便无人问津。“新浪潮”——这就是电影。
然而,“新浪潮”的出现有着远为广泛的背景。要想了解它的起源,应当追溯到1957年10月3日出版的一期《快报》。这一天,在周刊封面上印着一位妙龄女郎的面部特写,标题是《新浪潮来了》,下面引用了夏尔.贝玑(夏尔.贝玑(1873—1914):法国诗人、政论家。曾在轰动一时的德雷福斯案中主持正义,为德雷福斯辩护。所写作品有剧本《贞德》、长诗《夏娃》等。 1905年后发表《我的祖国》一书,宣扬沙文主义。——译者)的箴言:“我们才是中枢和心脏,中轴线从我们这里通过。要以我们的表来对时”。当时,正在开展广泛的全国性征询活动,总共提出了二十一个问题。自10月10日至12月12日,《快报》周刊连续登载了回答与分析文章,从中总结出来的《全国青年问题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时,“新浪潮”的提法一直与《快报》联系在一起,甚至从1958年6月26日至12月 11日,各期《快报》的封面都印着副标题;《新浪潮期刊》,前后达半年之久。……那时,还尚未涉及到电影。
“新浪潮”这一名词见诸报端,多半是弗朗索瓦兹.吉罗(吉罗(1916一);法国女作家,《快报》创始人之一。后任激进社会党副主席,曾在吉斯卡尔.德斯坦政府妇女部中任要职。著作有《新浪潮》、《青年肖象》、《假若我在说谎》、《权力喜剧》等。——译者)涉笔成趣的产物。而电影开始凑趣则是数月之后的事。这家《快报》在1958年10月30日出版的一期上登出由影片《我们都是杀人犯》(影片摄于1952年,导演是卡雅特。——译者)的导演署名的一则启事,标题是《您愿为卡雅特的影片出力 吗?》启事内容是:“拜读过‘新浪潮’之后,我决定拍摄一部这类题材的影片。我在幕前,诸君在幕后。本人成竹在胸,诸君则希望有人代言……候回音,烦告巴黎爱丽舍田园大街八十一号,《快报》周刊,安德烈.卡雅特先生”。果然,报社收到了一些回信,并登在 1958年 11月 2 0日的《快报》上。许多回信强调了阿尔及利亚战争,并且殷切希望在银幕上对其有所表现。(在1957年春季进行的调查中,有个问题是:“对法国人来说,全国头号难题是什么?”在“新浪潮”青年的回答中,阿尔及利亚问题居首位(百分之二十八),其次是“找一个稳定的政府”(百分之二十四)。这两个问题在随后四年期间也是法国政治生活的中心,而所谓“新浪潮”影片对此只有寥寥无几的反响。——原注)这件事未见下文。倘若安德烈.卡雅特的影片果然拍成的话,世人所知的“新浪潮”想必就不是如今这个样子了……
后来,历史为“新浪潮”一词保留了特定的含义,最初将“新浪潮”用于这个含义上的人大约是彼埃尔.比雅尔。他在《电影》1958年2月号上发表了一篇调查汇报,题为《法国电影的青年学院》,他列举了青年导演的一份名单,名单之驳杂,二十年后当令人捧腹(1918年后出生的导演一律算做“青年”:韦纳伊、博尔德利和雷卡梅竟与路易.马勒并列,而象阿仑.雷乃那些“拍短片出身的导演”和“电影手册派”的里维特、特吕弗、夏布罗尔还榜上无名呢),比雅尔最后断言。“这股‘新浪潮’为什么还服服贴贴地跟着前辈转,真令人困惑。”
不过,直到1959年春季,围绕着基纳电影节和在拉纳普尔的青年导演的聚会上,电影“新浪潮”才确实名声大噪,并从此叫开了。
倒叙
可以沿着两条平行不悻的路去寻找“新浪潮”的根。
一是,当浪潮已过,前景已经分明之时,一些有名望的前 辈要求承认他们在“新浪潮”中的一席地位。电影史学家是承认阿涅斯.瓦尔达(1954年他拍摄了《短岬村》)或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1955年拍摄了《狭路相逢》)的先锋作用的,或许还承认让一比埃尔.梅尔维尔是前驱,他也大言不惭地以此自居:“‘新浪潮’,这是新闻记者的发明,……新导演所做的事,我在 1937年就打算做了。遗憾的是,直到1947年拍出《海洋的寂静》之后,我才实现了宿愿”
另一条路子同样值得注意,那就是,与同辈人一起,回顾一下在掀起“新浪潮”之前的几个月中法国电影的变化,以及人们对这些变化的感受。
还必须提及《快报》周刊。在那几年,这家周刊相当及时敏锐地反映出年青人的思潮变化。1958年1月30日,《快报》封面上刊登了影片《通往绞刑架的电梯》男主角莫里里斯.罗内的剧照,并引用了路易.德吕克的一段题词:“今后,不仅仅是循规蹈矩的孩子去摆弄影象了”。同年,3月13日,德尼斯.温桑著文分析爱德华.莫利纳罗的影片《背倚高墙》:“多年来,无论哪一家法国制片厂拍出的影片都象是陈年旧货,粗糙不堪,可是这部影片与众不同。年青一代导演正把埋头苦干令人感动的老家伙从摄影机旁赶走,他们要亲自动手,以克鲁佐或贝克为榜样,大量拍片。这些年轻人多么精明,记忆力多么强!甚至有些过分……”
这一年11月6日,弗朗索瓦.勒代利埃谈到不久前拍摄《恋人们》时的情景;“……只有当一个摄制组在导演身上感觉到对新电影的坚定信念和至少不照搬时下影片老套子的坚强意志时,才能发挥出这么大的干劲。总之,人数这样多的一班人马(近三十人)好歹得适应拍一部短片的物质条件。……效果如何,这要由观众来判定,不过。这种方法表明,在法国电影中,正出现某些变化。夏布罗尔 也采用了这种方法,他的摄制组的人数也大体相同。”
一周之后,在同一版面上,丹尼.温桑更是把握十足地划分了阵营:“为企业获益,按生产处方炮制的盈利片最好也不过是《厄运临头》(《厄运临头》拍于1958年,导演是乌当.拉哈,主演是碧姬.巴锋。一一译者),最劣就会是《马克西姆》一类影片,而与此同时,平行电影正在诞生,因为有些人已经感到,电影的革新不在于用变形镜头拍摄宽银幕,不在于色彩,也不在于任何技术上的进步,而是来自‘内部’;这些人大多数是青年……不错,这种脱离传统道路的作法所以能出现,多半是受了1955年12月设置的优质奖的激励。”(法国文化部设置该奖鼓励有创见的导演。——译者)
1958年岁末,法国人更换了政府(他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也换了总统,甚至连共和国也改了号,取赞成态度者过了大半(百分之七十九点二五选票同意戴高乐新宪法,仅有百分之十五弃权);而且,他们被告知;法国人的电影也要变!
概述
“新浪潮”就是在 1958——1959电影年度期间问世的,其标志是:克洛德.夏布罗尔的头两部影片在商业网公映(1959年2月2日,《漂亮的塞尔杰》公映,1959年3月11日,《表兄弟》公映)、特吕弗的《四百下》和阿仑.雷乃的《广岛之恋》(对这四部影片的介绍均参阅。电影艺术译丛》 1980年第 1、 2 NI期刊载的、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一文。——译者)于1959年5月在戛纳电影节放映。从1961年起,便有人宣称“新浪潮”已趋低落。路易.马尔科列尔在1961年10月17日《法兰西观察家》报上甚至写道:“现在我们可以说,‘新浪潮’已经终结…” 我们认为,“新浪潮”做为社会经济现象总共延续了四年,这大概是不错的。它的崛起是在1958年,到1962年期间便自行削弱了。
如果我们只限于综述事实,不加评论地概括“新浪潮”现象,它就应当包括两类情况。一方面涉及影片,另一方面涉及围绕电影大作文章的报刊、新闻和评论。
首先是电影。上述四年期间,至少有九十七名导演拍摄和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故事片。这足以使专业人员和公众舆论大为震惊。新闻报刊便跟着大事宣传。严肃的刊物注重提高这一现象的意义,并且对它加以分析。而发行份数较多的报刊只图保留“新浪潮”这个合适的商标,然后慷慨大方地四处加封:从影片到导演,从大明星到影坛新秀。“新浪潮”有销路,大家都搞“新浪潮”,为了内销,也为了出口。影片与围绕着影片的沸沸扬扬的推销活动混杂在一起,很快便难分彼此了。当时,阿尔及利亚战事正紧,舞文弄墨“毒化空气”成了时髦。于是,围绕着“新浪潮”,人们又开始毒化空气”了。
“新浪潮”与法国政局的变化同期发生,实在纯属偶然。即令第四共和国延续下去,仍然会出现“新浪潮”。下面我们会看到,这个现象有其必然性,而且,即便在另一个政治背景中,一系列具体原因也会促使“新浪潮”出现。但是,法国动荡不安的局面(或许这只是动荡的幻象)毕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需要新人、新形式、新语汇。各家报纸对这种动荡的局面自然求之若渴。“销售畅旺”的就是金融界新巨头、戴高乐讲话、长筒裙、“新浪潮”一类消息。为了显得在行,“新浪潮”干脆被简称为N.V.”(法文“新浪潮”两词的第一个字母。——译者)
“新浪潮”是个来势汹汹、波及甚广的现象,现在应试将汇成“新浪潮”的不同分支加以区别。
我们似应回顾一下第四共和国时期已经僵化了的电影。当时,电影创作者相对来说已为数不多,而且许多人已经上了年纪,因为自第二次大战以来,人材更新十分有限。具体来说,1958年,马克斯. 路 尔已经去世,雅克.贝克、让.格莱米水也只有几个月的光景了。让.雷诺阿、雷内.克莱尔、阿贝尔.同斯、萨沙.居特里、马塞尔.帕涅尔(文中所提导演是二十年代以来法国影坛的大师。——译者)都是年迈老翁,到了创作生涯的末期。1957至 1959年是较为次要的,但是在过去十年中最多产的十二名导演拍完了各自的最后一部影片,他们是雷蒙.贝尔纳尔、安德烈.贝多米奥、马塞尔.布利斯丹诺、莫里斯.德卡依日、亨利.迪阿芒一贝尔热、乔治.拉贡布、列奥尼德.莫居、让.斯特利、罗贝尔.维内……为了保证法国电影能继续在各方面生存下去,把担子交给在次要岗位上等了十年左右的人就是必然的、刻不容缓的事了。总而言之,由科班出身的人来接班是势在必行。
在第一类新崛起的导演之中,爱德华.莫利纳罗是个样板。他生于1928年,先是为莫里斯.德卡依日、安德烈.贝多米奥做过助手,后来拍过纪录片,搞了十年专业之后,才战战兢兢地尝试拍摄故事片(《背倚高墙》)。1959年5月10日,他在拉纳普尔讨论会上做了发言,指出自己在“新浪潮”中的地位,颇有自知之明。他说:“以我之见,似乎应当把所谓‘新浪潮’一分为二,一方面是通过正规途径进入影坛,即融入正规制片系统的青年导演;另一方面,是终于博得年青的制片人或因外人士的信任的一批人。我想,假若没有特吕弗或夏布罗尔,我们这些从正规途径走过来的人,仍旧是电影界正统‘官员’。现在,既然他们的电影已经问世,我本人也算有幸,我的 下一部影片就不至于太蹩脚。固然,十年来,我不得已拍出那种风格的影片,这是出于无奈,那时,我也没有别的办法;而明年,我要改变拍法。”
爱德华.莫利纳罗并没有改变拍法。一旦“新浪潮”的狂热趋冷下去,他便成了第五共和国一名地地道道的电影“正统官员”,他的电影年表上列着二十四部影片(这个统计数截止到1978年。1980年,莫利纳罗又拍了一部影片。《疯女牢笼》第二部。一译者),是近二十年来最长的电影年表之—……
在“新浪潮”中,与莫利纳罗同时开始拍故事片的科班导演有两、三打人,如,比埃尔.格拉尼埃一德费尔,他当过让一保罗.勒沙诺瓦、安德烈.贝多米奥或马塞尔.卡尔内的助理导演;乔治.罗特奈,他当过场记、剪辑、摄影师和诺贝尔.卡尔博诺的助理导演;雅克.德莱,他曾经是让.鲍育、吉勒.格朗热埃、路易斯.布努艾尔、儒勒、达森的助手。在这份人名表中,似乎还应添人象克洛德.索泰、让.吉罗尔或路易.马勒那样与众不同的人物。对于所有这些人来说,涉足故事片是他们“修业期满”之后的归宿,虽说苦熬多年,却也必不可少。
有些人发现自己也被赐予如此时髦的美名之后,大感惊讶.米歇尔.德维尔在数年后就曾流露出这种心情:“我是循着传统老路一步步走过来的,这正是我与‘新浪潮’不同之处。最初,我当过见习导演,然后是第二助理导演,并且做过德古安的第一助理导演,后来又成了技术顾问。拍完《今夜不再来》(该片摄于1960年。--译者)之后,有人说,我属于‘新浪潮’,我大为吃惊。在编写剧本时,尼娜.孔巴涅兹和我都深信我们是和‘新浪潮’对着干的。”(见《正片》,1964年2月,第五十八期。——原注) 短片起家
(短片包括纪录片、科教片、实验影片等。——译者)
他们可能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们无疑是众望所归:阿仓.雷乃、乔治.弗朗朱,还有比埃尔.卡斯特、亨利.法比阿尼、罗贝尔.门 戈兹、让.多埃维,以及其他人……五十年代末,电影俱乐部活动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这些拍短片的人被介绍、被承认了。著名影片有《巴黎残老军人院》和《禽兽的血》(乔治.弗朗朱)、《战祸》和《被诅咒的建筑师》(比埃尔.卡斯特)、《弥天大罪》、《我的雅奈特及我的伙伴》、《住宅危机》(让.多埃维)……当然,还有阿仑.雷乃的《梵高》《高更》、《格尔尼卡》、《夜与雾》和《世界的所有记忆》。本文无意撰写三十人小组(三十人小组指阿仑.雷乃为首的拍摄纪录片的一批人,到 1958年 12月,这个小组的成员已达一百二十三人。——译者)的历史,只是应该强调指出,十年来,短片为法国有所抱负的电影争了光,也是它的容身之地。
这些人拍的短片从来广泛放映过。或者,只是做为一部商业片的“加片”才有广泛放映的机会,观众反应则是冷淡和不耐烦。而影片《夜与雾》是唯一的例外。这部影片在1957至1958年期间驰名遐迩,外省的观众所以赶去看卢奇阿诺.埃麦尔的意大利片《重婚》,就是因为他们得知要加映阿仑.雷乃的《夜与雾》,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特别是通过电影俱乐部、报刊杂志、电影节这些文化网的渠道,人们了解到,在法国,不仅仅有德拉诺瓦,也不仅仅有德尼.德拉巴特利埃(德拉巴特利埃(1921一),主要作品有《开往杜布鲁克的出租车》。---译者)来接替德拉诺瓦。人们对阿仑.雷乃寄以厚望。 人们期望他和其他电影导演拍出一种左倾电影。因为,不言而喻,从几部短片来看,阿仑.雷乃和其他几个导演就是左派;而第四共和国大多数导演“背叛了”现在,躲进趣闻轶事或古装片中偷生。通过那些短片才能在银幕上看到当代法国人的生活,看到住宅危机,看到矿工罢工……
也正是在这些短片中,新风格渐趋形成,电影避免了特吕弗曾经痛斥的过分精雕细琢的叙事方式。这些短片可以是实验作品,可以笔触大胆,揭露时弊。而在1957年“功成名就”的电影中痛感缺乏的恰恰是这些特征。
当然,三十八人小组中的佼佼者转行拍故事片也不是很有把握,即使比埃尔.卡斯特曾经战战兢兢地指过路(在这些人当中,比埃尔.卡斯特是第一个拍故事片的人,1957年他拍摄了《袋中爱情》----译者)。不过,由于观众的进步、大城市中专门性电影院的建立,而出现了新需求。国家又通过预付收入的办法进行资助,给予了最初的推动。从1957年5月起,各大报刊一呼百应,纷纷报道了阿仑.雷乃即将在法国和日本拍摄有关原子弹的大型记录片的消息……(“大型纪录片”一语系原报道所用、——原注)
异军突起
什么是史实,什么是经过渲染的传奇,在这里最难分辨。《电影手册》的编辑们早有亲自大干一场的打算,他们也从不讳言。其中几位已经在所谓的电影“专业”中立足了,因为这里的界限并不分明。比如,克洛德.夏布罗尔曾经担任二十世纪福斯公司新闻专员(当时夏布罗尔负责为美国影片的法文版编过新片名.——译者),后来,他还把让一吕克.戈达尔和保罗.日戈夫引荐进来(日戈夫有一段时间替夏布罗尔写剧本,后来拍过一部《落潮》,这部影片也如“新浪潮”时期许多影片一样胎死腹中)。有些人尝试拍过纪录片,不过成就不一(如,雅克.里维特的《牧羊人的运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顽 童》)。继承遗产、有油水的婚姻——这些偶然机会也为他们一下子提供了必需的资金去“筹划”第一部故事片。影片未及问世,他们就开始大吹大擂,以至于“新浪潮”一词的意义从此在大家的默许下变窄了。结果,这些冒牌的业余爱好者们便把“新浪潮”旗号据为己有。影片一部接一部,他们赚了些钱,开设了制片公司 (如,克洛德。夏布罗尔开办了阿吉姆制片公司,后来这家公司为菲利普.德布罗卡、埃立克.罗麦尔、雅克.里维特的最初几部故事片提供了全部或部分投资)。不久,连较保守的制片人也嗅出了生财之道、千载难逢的良机和政洽气候(克洛德.夏布罗尔说过:“我们千万别上当;各大报刊哗哗不休地谈论我们,这是因为他们打算把一则方程式强加于人:戴高乐=革新。将军来了,共和国变了,法国再生了、电影和其他领域一样。看吧,天才崛起,知识分子在双十字微的庇荫下发挥才干。青年人有用武之地!”,----原注),于是,也开始为低成本的影片投资。
两年内,这家黄皮刊物的编辑们几乎都到摄影机后面去了:克洛德.夏布罗尔和弗朗索瓦.特吕弗,然后是让一吕克.戈达尔、雅克.多尼奥尔一瓦尔克罗兹、埃立克.罗麦尔、雅克.里维特、克洛德.德热夫莱。在他们的提携下,一些亲朋好友也连袂而至,譬如,菲立普.德布鲁十、让.欧列尔、弗朗索瓦.莫雷伊、列奥纳尔.凯热尔或让一路易.里查德。
比埃尔.卡斯特则另当别论。他不完全属于“新浪潮”一代(除了十二部较有名气的短片之外,在1957年,他已经导演了由让.马莱主演的《袋中爱情》,当时,这还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传统影片),但是,他与“新浪潮”的各个分支都有瓜葛:他作为格莱米永的助手修完了传统的“学业”;他又是三十人小组的成员,是人们翘首以待的左派;最后,他还是以卖文为生的自由记者,他为《电影手 册》撰写过不少文章,结果,《电影手册》派便不知羞耻地把他拉入自己的名下,这与他们把拍《广岛之恋》时的阿仑.雷乃归入自己一派的作法同出一辙。
1959至1960年间,全是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这或许是存心,或许是无意。每个制片人都希望有自己的“新浪潮”影片,有自己的新导演。在这股无法驾驭的游涡中,处女作竟有数十部之多,可是,其中不少影片从来就没放映过。当时,在选择应召待聘的导演的标准中,内行与否是最末一条。
这种含糊混乱的局面很快便与“新浪潮”这个称呼联系起来了。对“新浪潮”运动阿谀奉承的人往往也是运动的干将、他们在《电影手册》或《艺术》周刊上大肆吹嘘不受章法约束的格调、吹嘘戏嘘之中不失潇洒的风格、吹嘘与制片人或工会的刻板传统的决裂……他们为用少量投资就能上马而感到洋洋得意,他们有着无穷的幻想。在拉纳普尔讨论会期间,制片人亨利.多施麦斯特也来乘机赶浪头,他在《艺术》周刊上写道:“每个制片人都为‘新浪潮’的年青人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因为是他们把电影从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使电影摆脱了行业工会强加于人的最起码的摄制人员人数的限制。他们使电影从管理与财政上的困境中脱身,直接到街头、屋内实景、真实的住房和自然景物中去拍摄。他们把电影从层层审查关卡中解放出来,这种审查机构对艺术、对生活、对道德,对如何影响青年人,对维护民族尊严的问题所持的观点实在荒唐。他们打破了‘老前辈们’拍片时的清规戒律。他们破除明星崇拜,摒弃单纯追求技术完美的做法。”
以不谙业务为骄傲。夏布罗尔说过:“为了处理《漂亮的塞尔杰》的第一个镜头,我还要问,我应该盯住摄影机的 哪一个取景器,我甚至不知道眼睛该往哪儿瞧!”夏布罗尔在拉纳普尔讲的这件趣闻或是确有其事,或是笑话一桩,这倒无关紧要,它毕竟表明了,在1959年,以外行自居是多么心安理得,甚至以此为荣!
。。。。。。。。。。。
0
㈧ 婴尸的电影剧情
幸福的三口之家,可爱的小女孩亚美却经常对着空气说话,并言称有一个无依无靠的小弟弟跟在身边。她的举止令父母非常担心,而诡异的事件也相继发生。亚美的妈妈小萍是一所高中的老师,她的学生阿波与关儿相恋。青春男女爱火正炽,无所顾忌,终于令关儿不慎怀孕。为了免去负担与压力,关儿最终找到无照女医引产,这也正是他们痛苦的开始。另有一美貌女明星,适值人气下滑,而她又因不负责任的男友不断怀孕,人生渐渐陷入困境。 在这些所谓时尚男女的附近,寂寞冷清的寺院内痛苦悲伤的婴灵无助哀号。各人欠债各人还,以杀生换取的幸福终究带着浓浓的血腥……
泰国香火鼎盛的寺庙,每天近有上万名信众朝贡,但未料寺庙中,埋藏有2002具婴尸。他们的怨魂无法升天,只好流连人间;婴魂缠着信徒,入梦现身,期盼自己尸胎能早日被人发现…有些佛可以信,有些庙千万别乱拜,你敢确定,拜的是神,还是尸!
1、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爸爸德莱是摄影记者,妈妈小萍是高中教师,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叫亚美。爸爸德莱和妈妈小萍发现亚美经常对着空气说话,总说有一个小弟弟在跟着她。爸妈还以为亚美是想要一个小弟弟呢。
2、妈妈小萍的学生关儿和阿波相爱,意外怀孕。关儿心怀忐忑,把这个消息告诉阿波的时候,阿波瞻前顾后的样子很让关儿失望。没有别的办法,关儿决定靠自己解决,想把孩子做掉。
3、记者德莱工作中遇到一位因堕胎致死的案子,感到非常诡异。妈妈和亚美在街上买东西,一会儿就不见了亚美,焦急万分的妈妈到处寻找,却在婴尸庙找到了亚美,妈妈的心里充满疑惑和恐惧。
4、妈妈听到亚美自己在房间自说自话,很是纳闷儿。妈妈问亚美怎么回事儿,总是提到小弟弟,是不是想要一个小弟弟呀?亚美却说她已经把小弟弟领回了家。原来是亚美把一个旧玩偶放在书包里带回了家,妈妈却在书包里看到了一个死婴,吓了一跳。最终德莱讲那个玩偶送回了婴尸庙。可能是职业习惯,他还随手拍了几张照片。
5、通过朋友介绍关儿找到一个地下的无照女医做了人流,等男朋友阿波找到这里为时已晚。无照女医为了掩盖事实,在夜里提了两袋子死婴送到庙里,并一再嘱咐看庙的人要处理干净。
6、德莱问亚美是不是玩他的摄影作品了,亚美的回答却是小弟弟玩的。半夜里,亚美又跑到外面去荡秋千,这一系列怪异的行为让德莱妈妈疑惑不解也紧张万分,他们觉得还是对孩子关心太少的缘故。
7、亚美妈妈发现阿波和关儿没有上学,怀疑他们出了什么事情,追问之下,才知道真相。做了人流之后的关儿喊着肚子痛,正好亚美妈妈赶到,把关儿送进了医院,并嘱咐阿波好好照顾关儿。
8、半夜,妈妈被开门声惊醒,担心亚美,就唤醒德莱。德莱起身来到亚美房间,亚美却没在。德莱妈妈到处寻找,最后却在室外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找到了亚美。亚美却说她在陪小弟弟玩。
9、诡异事件不断发生。这天只有德莱在家,与朋友在视频交流的时候,朋友告诉他背后站着孩子,然后对方的电脑莫名其妙地出现故障,这一切不能不让他发生联想,顿时惊恐万分。
10、这些诡异事件引起德莱的警觉,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希望能够找到事情的真相,那就是利用摄像机实时拍摄。可是当他架好机器,上床要睡觉的时候,摄像机莫名其妙地倒了,而且是反复这样,让夫妻二人困惑不已。
11、德莱最终在摄像机里面发现一种可疑的影像,赶紧招呼妈妈一起寻找亚美,果然亚美没有在自己的房间,而是一个人坐在阳台边儿上。德莱妈妈问亚美,亚美还是说小弟弟在下面,要跟她一起玩。
12、亚美告诉爸妈,小弟弟说他们不爱小弟弟,爸妈却告诉亚美根本就没有那个所谓的小弟弟。亚美在学校,总是一个人在玩,自说自话,好像真有个小弟弟在陪她。这种的状态很令爸妈担忧和苦恼,以为还是孩子出了问题。
13、寺庙的庙祝再次用焚化炉焚烧婴儿尸体时,发生灵异事件,焚化炉无法正常使用。无照女医再次给庙祝送婴儿尸体,庙祝将婴儿尸体往停尸箱内扔时灵异事件开始爆发,灯光全部关闭。
14、无照女医处发生灵异事件,婴儿鬼魂控制她的行为拿起剪刀做人流时的动作,无照女医吓的大说:“不是我杀的你,是你的妈妈,我是帮你,让你投胎到爱你的人家”,鬼婴退去。德莱家也发生灵异事件,亚美告诉父母弟弟来了,然后妈妈小萍被鬼婴控制,发出哭泣声,并且行为异常,推搡中将德莱推倒碰晕。貌美的女明星处也同时发生灵异事件,屋内门窗突然关闭,物体到处横飞,女明星被吓的跑出楼,然后掉进楼下游泳池内,并被鬼婴在泳池中控制。
15、德莱清醒后,回想之前事件,觉得和寺庙有关,跑到寺庙停尸箱处寻找妻女。在停尸箱中成功救出妻子后,又将女儿从箱中抱出,女儿问他:“你爱亚美么?”“当然爱”“那你为啥不爱我?”德莱才转头发现,女儿亚美在妻子怀中,而自己怀中抱的是一个已见人形的婴儿尸体。德莱倒地昏迷
16、相关部门发现庙祝、无照女医行为,在停尸箱中发现2002具婴儿尸骸。德莱和貌美女明星都昏迷在医院,意识清醒,但是无法表达,并且眼睛无法闭上。亚美和母亲从医院离开时,亚美将德莱和女明星之间的帘子来开,并且看他俩一眼,然后对着女明星说了句弟弟我走了,原来德莱和女明星有染,并且以前也在无照女医处堕过胎(可能月份很大了,看德莱之前抱着的婴儿尸体以及无照女医是跟警察说的她做过的月份最大的手术是将近9个月),一系列的灵异事件都是他俩的孩子领导做的,并且最后让他俩都陷入这种境界,他自己附在女明星肚子里的婴儿身上(德莱的孩子),要跟他自己的父母在一起。
㈨ 理查德·德莱福斯的主要作品
赤焰战场(2010)......Alexander Dunning
Piranha食人鱼(2010)
My life in ruins 我的废墟生活 (2009)......Irv
Suburban Girl (2007)
The Girls' Guide to Hunting & Fishing
Untitled Marc Klein Project铁皮人 Tin Man (2007).....Mystic Man
Boffo! Tinseltown's Bombs and Blockbusters (2006).....Himself
Nadie sabe nada (los secretos del cine)
海神号 Poseidon (2006).....Richard Nelson
银城竞选 Silver City (2004).....Chuck Raven
惊爆银色选战
咫尺天涯 Coast to Coast (2004).....Barnaby Pierce
逍遥骑士和愤怒的公牛:性、毒品和摇滚一代如何拯救好莱坞 Easy Riders, Raging Bulls: How the Sex, Drugs and Rock 'N' Roll Generation Saved Hollywood (2003).....Himself
Generación que cambió Hollywood, La
读爱情小说的老人 The Old Man Who Read Love Stories (2001).....Antonio Bolivar
Gamle mand der læste kærlighedshistorier, Den
Gamle som läste om kärleken, Den
Vecchio che leggeva romanzi d'amore, Il
Viejo que leía novelas de amor, El
Vieux qui lisait des romans d'amour, Le
Rudolph the Red-Nosed Reindeer & the Island of Misfit Toys (2001).....Scoop the Snowman (Narrator) (voice)
Rudolph & the Island of Misfit Toys
In Search of Peace (2001).....Yitzhak Rabin (voice)
神鬼奇谋 Who Is Cletis Tout? (2001).....Micah Donnelly
Cletis Tout
哈拉教父 The Crew (2000).....Bobby Bartellemeo/Narrator
狐群狗党
Fail Safe (2000).....President
核战爆发令
A prova di errore
Fail Safe
Fail Safe - Befehl ohne Ausweg
Point limite
Sin retorno
好莱坞百年百个明星 AFI's 100 Years... 100 Stars (1999).....Himself
To Life! America Celebrates Israel's 50th (1998).....Himself
第7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The 70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1998).....Himself - Past Winner (uncredited)
我们一家都是野蛮人 Krippendorf's Tribe (1998).....Prof. James Krippendorf
夜落曼哈顿 Night Falls on Manhattan (1997).....Sam Vigoda
夜袭曼哈顿
野性的呼唤 The Call of the Wild: Dog of the Yukon (1997).....Narrator (voice)
Jack London's The Call of the Wild
Jack London's The Call of the Wild Dog of the Yukon
小子闯天涯 Oliver Twist (1997).....Fagin
雾都孤儿
The 68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1996).....Himself - Nominee: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 Presenter: Gordon E. Sawyer Award
子弹边缘 Mad Dog Time (1996).....Vic
Trigger Happy
飞天巨桃历险记 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 (1996).....Centipede (voice)
白宫奇缘 The American President (1995).....Senator Bob Rumson
美国总统 / 白宫情缘
Th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Salute to Steven Spielberg (1995).....Himself
The AFI Salute to Steven Spielberg
桃色档案 The Last Word (1995).....Larry
Cosa Nostra: The Last Word
生命因你动听 Mr. Holland's Opus (1995).....Glenn Holland
沉默的陷阱 Silent Fall (1994).....Dr. Jake Rainer
无声的陷阱
疯狂盯梢令 Another Stakeout (1993).....Detective Chris Lecce
Stakeout 2
The Lookout
浪漫一生又何妨 Once Around (1991).....Sam Sharpe
天才也疯狂 What About Bob? (1991).....Dr. Leo Marvin
天生一对宝
Prisoner of Honor (1991).....Col. Picquart
Gefangene der Teufelsinsel, Der
Kunnian vangit
Prigionieri dell'onore
Prisioneros del honor
Une affaire d'honneur
罗森·格兰兹与吉尔·登斯顿之死 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 (1990).....The Player
君臣人子小命呜呼
Rosencrantz & Guildenstern Are Dead
来自边缘的明信片 Postcards from the Edge (1990).....Doctor Frankenthal
岁月星尘
直到永远 Always (1989).....Pete Sandich
第6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The 61st Annual Academy Awards (1989).....Himself - Co-presenter: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冒牌君主 Moon Over Parador (1988).....Jack Noah/President Alphonse Simms
紧急盯梢令 Stakeout (1987).....Chris Lecce
锡人 Tin Men (1987).....Bill 'BB' Babowsky
A&E人物志 Biography (1987).....Himself - Actor (2 episodes, 1997)
Biografía
Biografías
Viografies
我要求审判 Nuts (1987).....Aaron Levinsky
第5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The 59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1987).....Himself - Presenter: Irving G. Thalberg Award
贝弗利山奇遇记 Down and Out in Beverly Hills (1986).....David 'Dave' Whiteman
乞丐皇帝
伴我同行 Stand by Me (1986).....The Writer
站在我这边 / 同仇敌忾
The Body
Compte sur moi
Conta Comigo
Állj ki mellettem!
Állj mellém!
Anni VHa-Hevre
Cuenta conmigo
Sammenhold
Stand by Me - Das Geheimnis eines Sommers
Stand by me - Compte sur moi
Stand by me - ricordo di unestate
Stand by me - viimeinen kesä
Venner for livet
天涯芳草 The Buddy System (1984).....Joe
竞赛 The Competition (1980).....Paul Dietrich
再见女郎 The Goodbye Girl (1977).....Elliot Garfield
Neil Simon's The Goodbye Girl
第三类接触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1977).....Roy Neary
CE3K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Special Edition
The Close Encounter of the Third Kind
Watch the Skies
恩德培的胜利 Victory at Entebbe (1976).....Colonel Yonatan 'Yonni' Netanyahu
Inserts (1975).....Boy Wonder
大白鲨 Jaws (1975).....Matt Hooper
Stillness in the Water
学徒 The Apprenticeship of Duddy Kravitz (1974).....Duddy
Apprentissage de Duddy Kravitz, L'
大盗龙虎榜 Dillinger (1973).....Baby Face Nelson
大贼龙虎榜
美国风情画 American Graffiti (1973).....Curt Henderson
毕业生 The Graate (1967).....Apartment House Resident (uncredited)
娃娃谷 Valley of the Dolls (1967).....Assistant stage manager (uncredited)
制作人-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小子闯天涯 Oliver Twist (1997).....co-procer
雾都孤儿
幕后谎言 Quiz Show (1994).....executive procer
机智问答 / 益智游戏 / 答问比赛节目
浪漫一生又何妨 Once Around (1991).....co-procer
Prisoner of Honor (1991).....procer
Gefangene der Teufelsinsel, Der
Kunnian vangit
Prigionieri dell'onore
Prisioneros del honor
Une affaire d'honneur
2009-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濒临崩溃的生活 My Life in Ruins (演员) 骑呢团友爱导游
Erotas ala ellinika
My Life in Ruins
灯塔看守人 The Lightkeepers (演员)
草叶 Leaves of Grass (演员)
2008-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布什 W. (演员) Bush
2007-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新绿野仙踪之铁皮人 Tin Man (演员) 铁皮人 / 绿野仙踪之奇幻王国
2006-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海神号 Poseidon (演员) Poseidón
Посейдон
明星聊电影 Boffo! Tinseltown's Bombs and Blockbusters (演员) Nadie sabe nada (los secretos del cine)
2004-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银城竞选 Silver City (演员) 惊爆银色选战
咫尺天涯 Coast to Coast (演员)
2003-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逍遥骑士和愤怒的公牛:性、毒品和摇滚一代如何拯救好莱坞 Easy Riders, Raging Bulls: How the Sex, Drugs and Rock 'N' Roll Generation Saved Hollywood (演员) Generación que cambió Hollywood, La
2001-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Rudolph the Red-Nosed Reindeer & the Island of Misfit Toys (演员) Rudolph & the Island of Misfit Toys
In Search of Peace (演员)
神鬼奇谋 Who Is Cletis Tout? (演员) Cletis Tout
读爱情小说的老人 The Old Man Who Read Love Stories (演员) Gamle mand der læste kærlighedshistorier, Den
Gamle som läste om kärleken, Den
2000-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哈拉教父 The Crew (演员) 狐群狗党
核战爆发令 Fail Safe (演员) A prova di errore
Fail Safe
1999-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好莱坞百年百个明星 AFI's 100 Years... 100 Stars (演员)
兰斯基 Lansky (演员) Lansky
Lansky, el imperio del crimen
1998-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第7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The 70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演员)
我们一家都是野蛮人 Krippendorf's Tribe (演员)
To Life! America Celebrates Israel's 50th (演员)
1997-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小子闯天涯 Oliver Twist (制作人/演员) 雾都孤儿
夜落曼哈顿 Night Falls on Manhattan (演员) 夜袭曼哈顿
野性的呼唤 The Call of the Wild: Dog of the Yukon (演员) Jack London's The Call of the Wild
Jack London's The Call of the Wild Dog of the Yukon
迈克尔杰克逊专辑历史记录II Michael Jackson: HIStory on Film - Volume II (演员) 迈克尔·杰克逊 历史II
1996-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飞天巨桃历险记 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 (演员) Dev seftali
James V'Ha-Afarsek Ha-Anak
第6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The 68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演员)
子弹边缘 Mad Dog Time (演员) Trigger Happy
1995-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白宫奇缘 The American President (演员) 美国总统 / 白宫情缘
生命因你动听 Mr. Holland's Opus (演员) Goodbye Mr. Holland
Herr Hollands symfoni
桃色档案 The Last Word (演员) Cosa Nostra: The Last Word
Th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Salute to Steven Spielberg (演员) The AFI Salute to Steven Spielberg
1994-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沉默的陷阱 Silent Fall (演员) 无声的陷阱
幕后谎言 Quiz Show (制作人) 机智问答 / 益智游戏 / 答问比赛节目
Телевикторина
Kvíz-show
1993-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疯狂盯梢令 Another Stakeout (演员) Stakeout 2
The Lookout
1991-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Prisoner of Honor (制作人/演员) Gefangene der Teufelsinsel, Der
Kunnian vangit
天才也疯狂 What About Bob? (演员) 天生一对宝
浪漫一生又何妨 Once Around (制作人/演员)
1990-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罗森·格兰兹与吉尔·登斯顿之死 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 (演员) 君臣人子小命呜呼
Rosencrantz & Guildenstern Are Dead
Rosencrantz & Guildenstern sont morts
来自边缘的明信片 Postcards from the Edge (演员) 岁月星尘
1989-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钱从天降 Let It Ride (演员) A Grande Barbada
Alles auf Sieg
直到永远 Always (演员)
第6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The 61st Annual Academy Awards (演员)
1988-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冒牌君主 Moon Over Parador (演员)
1987-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A&E人物志 Biography (演员) Biografía
Biografías
我要求审判 Nuts (演员) 坚果
Berättelsen om Claudia
Cinglée
紧急盯梢令 Stakeout (演员)
第5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The 59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演员)
锡人 Tin Men (演员)
1986-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贝弗利山奇遇记 Down and Out in Beverly Hills (演员) 乞丐皇帝
伴我同行 Stand by Me (演员) 站在我这边 / 同仇敌忾
The Body
Compte sur moi
1984-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天涯芳草 The Buddy System (演员)
1980-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竞赛 The Competition (演员)
1977-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第三类接触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演员) CE3K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Special Edition
再见女郎 The Goodbye Girl (演员) Neil Simon's The Goodbye Girl
1976-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恩德培的胜利 Victory at Entebbe (演员)
1975-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大白鲨 Jaws (演员) Stillness in the Water
Hajen
Inserts (演员)
1974-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学徒 The Apprenticeship of Duddy Kravitz (演员) Apprentissage de Duddy Kravitz, L'
1973-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大盗龙虎榜 Dillinger (演员) 大贼龙虎榜
美国风情画 American Graffiti (演员) Amerykanskie graffiti
Locura americana
1967-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娃娃谷 Valley of the Dolls (演员)
毕业生 The Graate (演员) Lauréat, Le
Reifeprüfung, Die
㈩ 电影《大白鲨》主要演员
大白鲨》-导演简介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姓名:斯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Spielberg生日:1946年12月18日出生地: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星座:射手座身高:5英尺7英寸(1.71M)血型:A型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曾就读加州州立学院三年,12岁开始用8厘米的电影摄影机拍家庭影片。1960年,他编导了一部片长四十分钟的战争片《无处容身》,在“峡谷影展”中获胜,并使他获得了一台十六厘米的摄影机作奖品。1968年,他获得一位开光学仪器公司的富翁投资十万美元,让他导演一部用三十五厘米摄影机拍摄的短片《安培林》 ,讲述一对年轻恋人在莫哈威沙漠相遇后一齐坐车到加州海边的故事,结果在第二届亚特兰大影展上获奖。环球公司的行政总裁恰好看到了这部短片而与他签约。从此开始了他在好莱坞呼风唤雨的时代。作品以卓越的讲故事技巧著称,名字已成为好莱坞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