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侯润宇的个人经历
1981年10月,经选拔,他获得奖学金前往联邦德国科隆音乐学院留学,师从沃尔克·瓦恩海姆(Volker Wangen Heim)教授和娣妮·威尔兹(Tiny Wirtz)教授深造,分别攻读指挥和钢琴专业。
1984年2月,侯润宇以优异成绩通过了科隆音乐学院的“艺术家考试”,此后,他又在法兰克福歌剧院随音乐总监米歇尔·基伦(Michael Gielen)实习。
留学期间,他曾于1983年获科隆市瓦格纳协会颁发的奖学金,在拜罗伊特市参加瓦格纳歌剧节,同时,随著名指挥家索尔蒂(George Solti)学习,同年8月在奥地利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参加著名钢琴家韦森贝格领导的大师班。
1985年5月,他在德国科布伦茨参加由莱茵管弦乐团举办的第一届国际指挥工作周,并指挥该乐团举行音乐会。 1985年11月,侯润宇结束学业回国,任上海交响乐团副团长,上海交响乐团副总监,常任指挥、首席指挥。
1987年2月侯润宇在香港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演出,盛获赞誉。他曾担任中国中央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中国电影乐团、上海歌剧院及香港管弦乐团客席指挥,并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西班牙、奥地利、南斯拉夫、瑞典、比利时、日本及美国指挥。
1990年侯润宇作为上海交响乐团首席指挥率团访问美国,在美国巡回演出16场,其中尤其是在举世闻名的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的成功演出,深获好评。
1992年,侯润宇随上海交响乐团访欧,在著名的莱比锡格万德豪斯音乐厅成功地举行了音乐会。
近年来,他曾任德国西南广播乐团、纽伦堡交响乐团、匈牙利交响乐团、以及比利时列日交响乐团客席指挥。自1987年起,侯润宇被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入世界名人录,1988年被接收为德国科隆“瓦格纳”协会名誉会员。
2002年9月任厦门市音乐学校校长,同年被聘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2004年9月被任命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2005年7月被聘为上海爱乐乐团副音乐总监和常任指挥。
B. 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曲的作者是谁
作曲家王立平
王立平(1941年8月5日— )男,满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知识产权工作16年。国家一级作曲,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电影乐团艺术指导,爱好音乐、文学、摄影; 1954年11月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主修钢琴,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68年下放天津葛沽八一农场劳动四年半;1973年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开始从事专业作曲;1979年调入北京电影乐团(现今的中国电影乐团)从事电影电视音乐作曲,后担任中国电影乐团团长;1985年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并开始从事音乐著作权保护,多年来为推动著作权法的制定、实施和完善,作了大量工作。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担任主席;后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88年任第七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992年当选为中国电影音乐学会会长;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3年任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主席;1993 年改任中国电影乐团艺术指导;1994年任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1995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并当选为中央常委;1997年年当选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1998年任第九届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并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王立平前后写了四年半,其间他竭尽心力,去体味,去品味,去解味。《红楼梦》的歌曲中,许多都是描写人物命运的,如写香菱的《叹香菱》、叹晴雯的《晴雯歌》、惜探春的《分骨肉》、唱黛玉才情的《葬花吟》、写宝黛爱情的《枉凝眉》。如何让音乐表达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是王立平在创作中一直面临的问题,他说:“写出好的音乐当然需要精准的技术,但最重要的还是用心去感受,只有在感情的刻画上细致入微,才能通过音乐使人物的内心刻画入木三分。” 他说,《葬花吟》的创作耗时一年零九个月,是他写得最苦的一首。“我创作《葬花吟》时,百思不得其解。按现代人的观点,林黛玉是个个头不高、老爱生气、整天病恹恹的女孩,试问,哪个男孩会喜欢她?哪家人敢娶她当媳妇?那为什么曹雪芹会对她倾注那么多感情?我每天反复琢磨。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那一句: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哪里是低头葬花,分明就是一个女子在叩问苍天啊!这是一种悲鸣,是呼号,瘦弱的黛玉刹那之间,突然就高大了起来。顿时,激情来了,旋律也就油然而生。写着写着,我甚至泪流满面。最后,我在《葬花吟》中加入了几处闷鼓声,似乎是敲在人们心上的闷鼓,此时我感到我用我的音乐为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出了一口闷气,我感觉这似乎不是我写出来的音乐,而是从《红楼梦》的字里行间挖出来的。”
C. 中国电影乐团的简介
中国电影音乐演奏团体。主要为各制片厂录制电影音乐,同时也为电视、广播电台录制音乐,并曾多次举办电影音乐、交响音乐、民族音乐和通俗音乐的演奏会。
建于1949年4月,当时隶属于北京电影制片厂。1953年改属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乐团,1956年定名为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乐团。1963年划归电影局,更名为北京电影乐团。1971年7月重新划归新影。1981年再次直属电影局,1985年正式改用现名。
该团设有交响乐队、民族管弦乐队、歌队、创作室等部门。近40年来,曾为北影厂、新影厂、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等10多个制片厂配录音乐,包括故事片、新闻纪录片、科教片、文献纪录片等。其中较有影响的如《龙须沟》、《祝福》、《农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黄鼬》等。乐团还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节日、纪念会和艺术交流的演出,在国内外共获得创作、指挥、演奏、演唱各类奖励40多项。
D. 上海电影乐团的乐团简介
著名作曲家王云阶、吕其明曾先后任上影乐团团长,现在由中年指挥家王永吉负责。上影乐团还有陈传熙、宋光海等老资格的著名指挥家。陈传熙指挥配乐的电影已达335部之多,是我国名字上银幕最多的人。他们除了为电影、电视剧配录音乐之外,同时录制录音带、唱片,还经常进行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他们配录的《巴山夜雨》、《喜盈门》、《城南旧事》电影音乐,荣获了第一、二、三届的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他们创作演奏的民乐合奏《飞天》、《大江东去》和《秋收起义》。管乐独奏《三个和尚》,36簧笙与乐队合奏《海夜思萦》,分别在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评奖和第十一届“上海之春”中获奖;从1978年以来,还有笙、琵琶、二胡、木琴、笛子、三弦、古筝、唢呐、竖琴和低音提琴等12位演奏员先后在全国或上海市的各种会演中,荣获各种不同的演奏员奖。
E. 中国电影乐团的介绍
中国电影乐团成立于1949年4月,六十年来,伴随着中国影视音乐艺术事业的发展,先后为近两千部电影、电视及纪录片、专题片录制音乐,先后到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演出,并多次与国外著名指挥家、作曲家、演奏家、舞蹈家成功合作演出了交响音乐会及歌剧、芭蕾舞剧等,为弘扬民族音乐,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F. 你知道我国十位著名指挥家吗
杨嘉仁(1912—1966),广东中山县人,1940年毕业于美国密执安大学音乐学院研究部,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上海音专等校任教,1953年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他指挥的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获银质奖。1956年任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马革顺,原籍陕西乾县,生于南京。赴美国威士明特合唱音乐学院专修合唱指挥,获硕士学位。1949年回国后任教于华东师大和上海音乐学院,著有《合唱学》一书。他的指挥力求用最小的动作,达到最大的效果。黄贻钧,江苏苏州人。1935年从黄自学习作曲,解放后任上海交响乐团指挥至今,他指挥严谨、细致,动作干净利落。陈传熙,广西水口关人。1935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专修钢琴、双簧管。曾任上海交响乐团指挥,1958年任上海电影乐团指挥,已为250余部影片配录了音乐。李德伦,北京人。1946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后任延安中央管弦乐团指挥。1953年后,到苏联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指挥班研究生,1957年回国任中央交响乐队首席指挥。他的指挥富有艺术感染力。严良堃,湖北武汉人。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歌咏活动,1941年考入南京国立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解放后在中央歌舞团任指挥,1954年赴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指挥。1964年指挥了《东方红》中千人大合唱,他的指挥有深刻的表现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尹升山,山东掖县人。自幼酷爱音乐,学过提琴、指挥等。1942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音乐组工作,任电影乐团指挥,为200多部影片配录了音乐。郑小瑛,福建永定人,是建国后第一位女指挥家。6岁学习钢琴,14岁登台演出。1952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60年赴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指挥,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彭修文,湖北武汉人。从小学过二胡、琵琶。1950年入中央广播民族乐团任指挥和作曲。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他指挥的民族乐团获金质奖。姚关荣,浙江镇海人。童年酷爱音乐,1954年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1955年赴德国学习指挥。现任中央乐团、北京电影乐团指挥。
G. 中国四大名著
87版红楼梦:【制作】 王立平 【主唱】 (男声)王洁实 (女声)陈力(原唱) 郑绪岚 《红楼梦序曲》《枉凝眉》《葬花吟》 《晴雯歌》《好了歌》 《聪明累》《终身误》《恨无常》《分骨肉》《乐中悲》《题帕三绝》《秋窗风雨夕》《紫菱洲歌》《叹香菱》《红豆曲》《红楼梦引子》
原声音乐(1987版)
作词:曹雪芹 作曲:王立平 演唱:陈力、王洁实、叶矛、中国电影乐团合唱队 演奏:中国电影乐团 指挥:赵宝昌 录音监制:王立平 音乐录音:寇淳、徐伟胜 音乐编辑:郭融融 录制时间:1987年 录制出版:中国电影出版社 专辑曲目 晴雯歌 3:23"、聪明累 2:57"、葬花吟 6:03"、秋窗风雨夕 4:24"、枉凝眉 2:55"、紫菱洲歌 2:22"、叹香菱 3:17"、红豆曲 4:35"、引子 4:24"、题帕三绝 3:40"、分骨肉 4:47"、好了歌
西游记:西游记片头《西游记序曲》 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 西游记插曲《天府乐》 西游记插曲《逍遥自在的孙大圣(伴奏)》 西游记插曲《官封弼马温(伴奏)》 西游记插曲《走啊走》 西游记插曲《晴天月儿明》 西游记插曲《鸳鸯梦》 西游记插曲《观音宝曲》 西游记插曲《送别(观音宝曲2)》 西游记插曲《女儿情》 西游记插曲《相见难别亦难》 西游记续集主题曲《走出个通天大道宽又宽》 西游记插曲《五百年桑田沧海》 西游记续集经典配乐《大闹蟠桃会》 西游记插曲《天竺少女》 西游记插曲《伴君常开花一朵》 西游记插曲《何必西天万里遥》 西游记歌曲《大圣歌》 西游记插曲《他多想是棵小草》 西游记插曲《生无名本无姓》 西游记插曲《吹不散这点点愁》 西游记插曲《猪八戒背媳妇》 西游记插曲《猪八戒之歌》 西游记插曲《心中有路是坦途》 西游记续集插曲《留不住去也难》 西游记《王母咏叹调》 西游记插曲《青青菩提树》 西游记插曲《庄严我神州大地》 西游记插曲《多少情和意》 西游记插曲《无底船歌》 西游记插曲《取经归来》 西游记歌曲《唐僧抒怀》
水浒传:主题曲 好汉歌
三国演义:主题曲
主题曲作词:王健 主题曲作曲:谷建芬 音乐:李一丁 王宪 主题曲演唱:杨洪基 片尾曲演唱:毛阿敏 片头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此后又为第84集片尾曲 作词:【明】杨慎 作曲:谷建芬 演唱:杨洪基 歌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片尾曲《历史的天空》 作词:王健 作曲:谷建芬 演唱:毛阿敏 歌词: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 盛衰岂无凭啊 一夜风云散啊 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啊 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 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插曲
插曲演唱:刘欢吕继宏万山红毛阿敏戴建明崔京浩杨洪基 1、《这一拜》——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桥段(刘欢)1﹑19 2.《烈火卷雄风》——吕布归降董卓桥段(吕继宏)3 3.《貂蝉已随清风去》——凤仪亭桥段(万山红)7 4.《淯水吟》——宛城之战,典韦、邹氏桥段(毛阿敏)11﹑12 5.《卧龙吟》——三顾茅庐、隆中对桥段(戴建明)27 6.《民得平安天下安》——刘备携平民渡江桥段(崔京浩)29 7.《当阳常志此心丹》——长坂坡赵云赵子龙单骑救主桥段(崔京浩)30 8.《丈夫歌》——周瑜群英会桥段(吕继宏)33 9.《短歌行》——曹操横槊赋诗桥段(杨洪基)37 10.《子夜四时歌》——甘露寺桥段 43 11.《江上行》——关羽单刀赴会桥段(崔京浩)53 12.《七步诗》——曹丕曹植子嗣之争桥段(刘欢)62 13.《哭诸葛》——诸葛亮五丈原归天桥段(刘欢)77
14.《豹头环眼好兄弟》——张飞主题(尹相杰)因故没有出现在剧中 15.《无悔无憾》——姜维主题 以后为姜维所作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H.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插曲等所有相关歌曲是什么由谁编曲,由谁演唱
87版《红楼梦》的电视剧主题曲《枉凝眉》,插曲《葬花吟》 《晴雯歌》《好了歌》 《聪明累》《终身误》《恨无常》《分骨肉》《乐中悲》《题帕三绝》《秋窗风雨夕》《紫菱洲歌》《叹香菱》《红豆曲》《红楼梦引子》《红楼梦序曲》。作曲:王立平演唱:陈力、王洁实、叶矛、中国电影乐团合唱队。
音乐资料如下:
I. 关于现代的关荣的故事
姚关荣,指挥家。浙江镇海(今宁波)人。1961年毕业于民主德国莱比锡高等音乐学院指挥系。同年回国,历任北京电影乐团负责人、首席指挥,深圳特区乐团首席指挥。曾担任贝多芬第三、五、六交响乐和勃拉姆斯《第二交响乐》的指挥。译有柏辽兹《配器法》。
---------------------------------------------
姚关荣:用音乐为电影“画龙点睛”
2006-03-14 11:23:59 来自: 赵辛楣 (苏州)
2005年11月4日
明天,一场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举行的电影音乐会将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行。引人瞩目的是,手执指挥棒的是一位年届七十却风采依然的深圳老人——深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指挥家姚关荣。
姚关荣这个名字,对熟悉中国现当代电影的观众来说,一定不会陌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200多部中国电影中,都能从演职员表的配乐指挥一栏发现他的名字。曾任中央新影乐团和中国电影乐团首席指挥20年的姚关荣,和上影的陈传熙、长影的尹升山一起成为中国电影音乐指挥领域功勋最卓著的指挥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姚关荣是中国电影音乐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人物。前不久,姚关荣刚刚在中国电影基金会、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等主办的“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庆典”上荣获“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特别贡献奖”,他在中国电影音乐史上的地位得到了公开肯定。
日前,记者在位于深圳梅林一村的姚关荣家中采访了这位电影音乐的传奇人物,听他讲述了自己与电影音乐和深圳交响乐之间的数十年情缘,回忆起那黄金般的电影岁月和音乐人生。
“音乐血统”来自莱茵河畔
尽管姚关荣的名字在中国电影音乐史上可谓大名鼎鼎,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指挥家是新中国第一批公派出国的音乐留学生。在莱茵河畔的那个西方古典音乐发祥地,姚关荣得到了自巴赫、贝多芬以降的欧洲音乐传统的真传,这为他在中国电影音乐和交响乐领域大展宏图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出生于抗战烽火中的姚关荣童年时便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随着父母碾转于湖北、云南、上海、福建。虽然家中只有父亲会弹中国传统乐器月琴,但姚关荣却在抗战音乐的熏陶中埋下了音乐的种子。他至今还记得1940年在云南昆明时,只有5岁的他在街上跟着游行队伍昂首阔步地高唱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抗战结束后,姚关荣进入上海建成中学就读,一位叫谭玲的音乐女教员成为他的音乐启蒙老师。谭老师发掘了姚关荣的音乐潜质,推荐他成为学校合唱团的一名小指挥。此后,姚关荣带着学校合唱团走上了当时上海最著名的天蟾舞台。半个世纪后,姚关荣在广州遇到谭老师,谭老师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的姚关荣“有板有眼的指挥展现了出众的音乐天赋”。
1954年,靠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姚关荣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入学一年后,国家要选派一批学生到东欧留学,成绩优异的姚关荣作为国家的重点培养对象到德国去留学,成为新中国首批音乐留学生,就读于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指挥系。莱比锡是个音乐之城,“古典音乐之父”巴赫曾在莱比锡生活了27年,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瓦格纳、施特劳斯等也都曾在这里留下音乐的足迹。姚关荣至今还记得,在他的毕业证书上打的钢印就是巴赫的头像。
在莱比锡,姚关荣近乎贪婪地汲取着古典音乐的精华。毕业后,他又进入德国魏玛高等音乐学院,师从世界著名指挥家赫尔曼·谢尔兴。谢尔兴常说:“乐队演奏中出现了问题,责任首先在指挥。”这样的教诲让姚关荣铭记终生。长达6年的留学生涯为姚关荣储备了丰厚的音乐素养,更培养了他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这成为他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中国电影音乐的“执棒者”
1961年,怀着报效祖国的崇高志向,姚关荣学成归国。他来到了刚刚创立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乐团担任指挥,主要任务是为新出炉的国产影片录制配乐。在这里,姚关荣一干就是24年,执棒指挥新影乐团(后改称中国电影乐团)等交响乐团录制了200多部电影音乐,在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曾被《大众电影》杂志的一篇文章亲切地称呼为中国电影音乐的“执棒人”。
当时,在国内像姚关荣这样有欧洲留学背景的指挥家尚属凤毛麟角,年轻的姚关荣意气风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才华,为不同类型的影片配制了大量风格各异的电影音乐。在姚关荣沉着、稳健的指挥下,那些优美动听的旋律对每一部电影的画面衔接和故事发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由姚关荣指挥配乐的最著名的电影就是《地道战》了,中国有20亿人次看过这部电影,就有20亿人次听过姚关荣指挥的《地道战》、《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和配乐,被写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外,改革开放之前姚关荣指挥录制的著名电影音乐还包括《野火春风斗古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怒潮》、《侦察兵》、《决裂》等。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正值壮年的姚关荣再次焕发青春,作为中国电影乐团的业务副团长和首席指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了电影音乐中。他先后录制的作品包括《蹉跎岁月》、《边城》、《寒夜》、《血,总是热的》、《风雨下钟山》、《人生没有单行道》、《心灵深处》等。那时的电影观众一提起电影配乐,就会想到姚关荣。
说起录制电影音乐与指挥交响乐的不同感受,姚关荣深有感触地说:“电影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时间性很强,往往要在从电影拍摄完成到公映之前的短暂时间内将配乐录制好。这对我们的创作形成了严峻的考验,我和团员们往往要连夜录音,而且要根据电影画面的长短随时调整。不过,令我欣慰的是,我参与指挥的电影音乐都是保质保量地完成的,得到了电影导演和观众的一致认可。”
深圳交响乐的“拓荒牛”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期,是姚关荣事业的巅峰时期,他不仅在电影音乐界响当当,而且在交响乐指挥领域也闯出了一块天地。当时姚关荣兼任着中央乐团和上海交响乐团的客座指挥。他还远赴德国,指挥世界著名的科隆广播乐团上演了“与中国相见”广播音乐会,欧洲媒体盛赞道:“姚关荣的指挥艺术即使按欧洲标准来衡量,也是第一流的。”在当时发行百万册的音乐普及读物《音乐欣赏手册》中,姚关荣被列为“中国当代十大指挥家”之一。然而,1985年,正值事业巅峰的姚关荣却突然南下当时还百废待兴的深圳,成为特区乐团的首席指挥,令京、沪音乐界的同行们大为不解。
其实,姚关荣与深圳结缘是由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有一次他带领上海交响乐团来深圳演出,在飞机上与身边一位乘客攀谈中,他透露了自己希望在交响乐指挥方面多发挥一些才能的心愿。这位素不相识的乘客热情地建议说:“你为什么不去深圳发展呢?那里刚成立了一支特区乐团,很需要人才啊!”姚关荣听了以后颇为心动,到深圳后看到那种朝气蓬勃的景象,更加坚定了他留在深圳的决心。此后不久,他就在当时的市委书记梁湘亲自安排下来到深圳特区乐团(深圳交响乐团的前身),全身心地投入到特区文化建设事业中。
那时的深圳特区乐团刚刚成立不久,只有二三十名演奏员,办公地点也挤在深圳戏院对面的一幢小楼中。但姚关荣不畏艰难,亲自四处“招兵买马”,很快将乐团阵容扩大到50多人,终于可以演奏一台像模像样的交响乐了。这样,1986年元旦,深圳终于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新年音乐会。
然而,深圳特区乐团的发展方向曾经饱受争议,有不少人建议将乐团转为一支轻音乐团,从而在市场中更好地生存。然而,姚关荣坚定地认为,一个城市一定要有自己的交响乐团,应该坚持古典音乐方向。在他的努力下,深圳特区乐团终于发展成为深圳交响乐团,并在国内外闯出了很响亮的名声。1997年10月,姚关荣和深圳交响乐团出访德国、捷克的六个城市,演出获得巨大成功,成为首个登上柏林爱乐大厅舞台的中国交响乐团。姚关荣的指挥受到了欧洲观众和媒体的高度评价。
如今,退休后的姚关荣不甘寂寞,曾先后受邀到德国纽伦堡、意大利米兰指挥国外交响乐团演奏正宗的欧洲古典音乐。今年5月,中国爱乐乐团庆祝建团5周年之际,姚关荣和李德伦、黄晓同等著名指挥家同台,指挥这支国家级乐团上演了气势磅礴的《红旗颂》。姚关荣也没有忘记他曾为之奋斗的电影音乐,每次看影视剧时,都喜欢从专业角度品评一番其中的配乐。当下,姚关荣正在不断地温习他曾指挥过的那些熟悉的电影音乐,为执棒11月5日的电影音乐会做最后的准备,他说:“电影音乐是我一生的牵挂,我就是为电影音乐而活的。”
J. 腾始初指挥家出国了吗
没有出国。
滕矢初,1947年生于哈尔滨,原籍山东掖县(今莱州市),是一位在指挥、演奏、作曲等领域广受海内外关注的艺术家,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综合素质考核评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滕矢初自幼在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学习钢琴,作曲及指挥。滕矢初现任中国广播艺术团国家一级指挥、中国电影交响乐团、中国广播合唱团常任指挥、天津交响乐团首席客席指挥及艺术指导。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在1988年因成功指挥“交响乐鉴赏晚会”而荣获星光杯奖,还与中国电影乐团合作录制了大量影视音乐。除此之外,他还曾连续5届为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美声组)担任指挥,并在第八、九、十届、十一届的大奖赛中担任综合素质考核评委。担任2007年、2011年中国红歌会评委。
2019年1月10日,参加综艺节目《青春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