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电影 > 孔雀台湾电影

孔雀台湾电影

发布时间:2022-06-21 04:51:59

① 《孔雀》好看吗,结局是什么

我们彼此都是动物园里的动物,被人观赏。我们所有人都像孔雀,身上长满故事,一生中经历过的爱恨情仇,如同色彩各异的羽毛长满人生。人生就是个笼子,我们每个人都被关在里面,别人观赏我们,我们也观赏别人,同时我们也观赏着自己。”但我执意认为电影以孔雀命名是因为姐姐骑着自行车那段,后面降落伞大大的张开的样子,姐姐开心的笑着,两个酒窝挂在嘴边,像极了一只骄傲的孔雀。而这个画面在我脑海里面一直挥洒不,一想起,就会有无数的感动和心酸。 至于李樯表达的这个意思,在《立春》里面的王彩玲与董璇扮演的邻居之间体现得更明显。 “你能把我当朋友,是因为我比你更不幸。我么你好看,么你年轻,又么有家庭。有我这种人在你身边垫底儿,你会安慰的,对哇?不管是谁,他不幸的时候就会跟我同病相怜。我要是比你幸福,你还会跟我说了?”一语道破了这人世间人情的冷淡与残忍。 《孔雀》里的姐姐和《立春》里的王彩玲都是现实的牺牲品,怀抱着梦想,可惜生在一个卑微的地方有着一个卑微的身份。有人说一个胆小谨慎的人不见得不会想入非非,那么一个无法抵抗现实的人不见得就不能拥有一个不现实的梦想。或许生在大城市,有一个好家庭,姐姐和王彩玲的梦想会轻易实现,但是在一些小城市,梦想和尊严被随处践踏,但让人感动的是她们依旧对平庸生活对峙着。 为了能当上伞兵,甘愿花掉自己辛辛苦苦存的所有的零花钱;为了降落伞,甘愿献出自己的身体;为了好工作,甘愿嫁给一个认识不久的人……她总是喜欢在阳台上面仰望着天空,那个抬头的姿势美极了,像是一株盛开的蔷薇,并且是血红色的,强烈生命,强烈地开放。后来一次次失败,但她永远是那只骄傲的孔雀,没有人比得上她在开屏时候的美丽。姐姐虽然对生活有一些妥协,但是她妥协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这样在现实与梦想之间旋转。卑微的灵魂就不配有一颗高远的心吗,在你不知道的世界里,我的梦想其实在以它自己的方式开屏。 在某个瞬间,我觉得自己很王彩玲,但在更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像她。我想是像她是因为同样也是悲剧性的收尾,不像她是因为她比我更坚持。身边总有人极其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像CQ老觉得自己是歌星和影帝一样,每天都沉溺在自己的戏里戏外,其实能够完全沉浸在自己梦里的人何尝不是拥有一种幸福的能力,虽然最后梦会醒来,但至少能存在一瞬间的幻想。 心地善良,拥有梦想,努力奋斗,真心付出,这些应该都是人的好品质,但这样的人不见得会有好的收场。虽然拉康说容易成功的人不容易快乐,但是对于从未成功的人或许连快乐都没有资格吧。电影有一幕是王彩玲穿着演出的礼服想要跳塔自杀,滑稽的是上天吝啬得让她想死都不能。好吧,生活其实本来就很残酷,但幸好上天都赐予了她们一个坚强的灵魂。 电影里面还有个悲剧性人物,就是胡金泉,如果说王彩玲的生活是悲剧但毕竟最后悲剧色彩逐渐变淡,而胡金泉整个人生都带有一种浓烈的悲剧色彩,直到最后也没淡。王彩玲至少懂得自己是这个命就得担待的道理。他说:“我一直以为,时间长了,这个城市会习惯我。但是我发现,我一直像根鱼刺一样,扎在很多人的嗓子哈儿。我真是个怪物,像六指儿一样。”后来他为了拔掉那颗刺,强迫自己做出那样的事情。王彩玲监狱看他,他说这里的鞋和芭蕾舞鞋一样,还垫脚给她看。突然想起王彩玲对他说:我是不甘平庸,而你是在劫难逃。 “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甚,但我总觉得要有甚大事发生似的,我心哈儿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儿都过可了,根本甚也么发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错过了甚似的。”电影最后片段,王彩玲终于站在大剧院中间,在各种灯光聚焦当中,当了一次孔雀。我知道那是导演的愿景,也是我们的愿景,但是始终相信在另一个时空的王彩玲就是那样光彩夺目。 电影要表达的很多,设计每个画面和台词都很耐人琢磨。两部电影表达的寓意一脉相承,或许是因为一个编剧的原因,挥之不的悲剧气息,但同时也是挥之不的现实气息。与其说是电影残酷,导演残酷,编剧残酷,还不如说是现实残酷。

② 谁能告诉我顾长卫的电影《孔雀》,向人们简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孔雀》影片讲述了生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安阳的一个五口之家的故事。影片由顾长卫执导,张静初、吕聿来、冯瓅、冯砾主演的剧情片,于2005年2月18日上映。

一家五口,姐姐20出头,是削瘦清秀的女孩,有一种清教徒似的气质,但内心刚烈执拗,可以为了梦想狠得下任何心;哥哥二十三四岁,小时得病落下轻微脑疾,但以为他笨的人,往往还不如他心底里透着明白;弟弟十七八岁,敏感、忧郁,内心过于丰富,以至于人累得有些慵懒,这样的孩子,未来捉摸不定。

(2)孔雀台湾电影扩展阅读:

《孔雀》剧本在2000年就已经写好,故事基本来自编剧李强的真实生活体验,当时就有人以独立电影形式投拍,终因资金问题而夭折。

2002年底,正在筹备《青衣》的摄影师顾长卫和董平意外发现了《孔雀》,决定投资1500万人民币把这个故事搬上银幕。为了压缩到常规片长,顾长卫和编剧作了减法,剧情集中到兄妹三人的成长故事上。2003年4月,剧本通过电影局审查,在安阳开机。

③ 孔雀电影剧情分析

《绝战》电视剧以1944年抗战史上“桂林保卫战”为故事背景,讲述了1944年日本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豫湘桂战役,战况已危及陪都重庆和我西南大后方的安全。
国军桂林行营,中华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杜长官召集干将们部署美国特使华莱士来桂林商讨中美联合作战协作方案的安保工作,上校情报官黎明江临危授命负责特使在桂的安全。
《绝战》是一部战争历史剧。该剧剧情跌宕起伏、险象环生,其中既有纯真动人的爱情、骨肉相连的亲情,也有生死相依的友情。

《绝战》在视觉元素和故事设置上做足功课,既有恢弘壮烈的大场面交战,也有短兵相接的近距离肉搏;而作为副线的情报战争,同样伴随着惊险刺激的谍战情节和令人揪心的感情纠葛。
纪实大背景之下不乏虚构细节的填补,抗日群像素描至于勾勒丰满个性人物,这样的虚实结合、点面相连,使得《绝战》具备了真实厚重的历史意义和扣人心弦的观赏价值。

④ 孔雀电影到底讲了什么

《孔雀》是一部由顾长卫执导,张静初、吕聿来、冯瓅主演的剧情片,于2005年2月18日上映。影片讲述了生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安阳的一个五口之家的故事。

⑤ 电影《孔雀》的结局究竟是什么意思

《孔雀》是一部关于梦想的电影,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破碎了,旧的梦想逝去,新的梦想生长出来,我们就是这样在不停的生活着,也许幸福,也许不幸福。可是,每个人都可以有美丽的人生,美丽的人生不一定要夺目不凡,每个人都可以开屏,但开屏的时候不一定要围满了观众。找到自己的方向,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开屏的快乐,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每个人的人生都像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孔雀一样,被观赏的同时也在观赏着别人,尽管一生再黯淡,平庸的岁月再漫长,也总可以等到开屏的瞬间。”这是顾长卫对片名《孔雀》作出的诠释,也是对整部电影的注解。我们看着《孔雀》,看着电影里的人生,我们的人生也一样在被别人看着,现实里,每天都有千千万万部《孔雀》在不停歇的上映着。

⑥ 《孔雀》为什么被禁

因为影片《孔雀》中的部分内容违反了相关法律,所以被禁播了。

一、禁播原因

这部影片估计很多人都有了解,这也是李扬的处女座,整部片子以非常写实与客观的镜头阐述了宋金明和王朝阳二人故意杀人制造矿难骗取抚恤金的事情,而看过的人都知道这部片子非常粗糙。

连演员也都不是什么专业的(当时是这么回事,包括王宝强),整部片子的镜头非常克制,尤其是宋王二人一开始杀死第一个人的时候,但却将赤裸裸的人性表达出来。

很多人认为这部影片被禁播的原因就是将人性刻画的太过黑暗,不利于传播,并且因为这部影片被禁,很多人认为李杨导演是最被耽误的一位导演。

其实这部影片被禁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如果国内有这样的真实事件发生,而当事人如果说是在该电影中学习到的,那么就会牵扯出无比复杂的问题。

二、剧情

一家五口,姐姐20出头,是削瘦清秀的女孩,有一种清教徒似的气质,但内心刚烈执拗,可以为了梦想狠得下任何心;哥哥二十三四岁,小时得病落下轻微脑疾,但以为他笨的人,往往还不如他心底里透着明白。

弟弟十七八岁,敏感、忧郁,内心过于丰富,以至于人累得有些慵懒,这样的孩子,未来捉摸不定。

⑦ 孔雀这部电影拍于多少年代

《孔雀》是一部由顾长卫执导,张静初、吕聿来、冯瓅、冯砾主演的剧情片,于2005年2月18日上映。
影片讲述了生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安阳的一个五口之家的故事。

⑧ 求几段关于电影<英雄>和<孔雀>摄影的评析!

顾长卫作品《孔雀》之意义,至今还没有人指出。在柏林的时候,这位外表木讷的摄影师,谦逊地向德国人表示自己碰到了好剧本。其实他超出了曾与之合作过的任何"大师"。他自己正走向大师。而在他之前,中国大陆根本没有出现过大师。我的个人观点:华语电影的大师一直在台湾。有首歌谣也许听过,被传诵在《孔雀》描写的那个年代:报告司令官,我老婆在台湾,没有裤子穿,捡了一块布,缝了个三角裤。就是这样一个台湾,八十年代初开始了电影新浪潮运动,出现了杨德昌和候孝贤两位影像文化大师。当时台湾流行着功夫片、琼瑶爱情片和军教宣传片。他们的出现,使一种电影成为台湾几十年间历史及社会变迁的一个注解、一份见证。 "个人成长的故事里隐喻着集体成长记忆的主题。" 顾长卫的《孔雀》似乎开始了这样的隐喻。如果看过杨德昌的《一一》的人,甚至会觉得《孔雀》背景音乐的风格和出入方式,以及某些场面的剪辑,与《一一》颇为相似。这不是贬低《孔雀》,把它与戛纳电影节的获奖影片相提并论,并不丢份。陆川这个电影圈的后生小子去拿金马奖的时候,想的是去台湾与杨德昌谋一面,可见这位台湾导演对电影科班生的影响力。 原本我们大陆的观影者也该从影像里经历一些变化。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给无数个体带来频繁震荡,震荡之下形成纷乱的人生细流。"第五代"的电影工作者理应与台湾同行一样,呈现人生细流表现人性江河——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但一切被忽略和遮蔽了。从1988年著名的《红高梁》起,便开始走向了虚幻的浪漫主义。那时我们还以为发生了中国电影的文艺复兴运动,其实仅仅是场面和情节上的低层次鼓噪。这种风格如今仍存活、残喘、延续在"电影奇才"张艺谋的影片里。依旧是夸张的情感、杂耍的情节、媒俗的场面,今天的《十面埋伏》只不过是技术上稍加精良的十多年前的《红高梁》。 戏剧性的事情是:当年《红高粱》的摄影师——可能将被后人称作"后第五代"的顾长卫——许多年以后才拍摄了中国大陆首部大师级电影作品——印有电影事业管理局公映许可证的《孔雀》——中国电影的文艺复兴,一下子晚了十七年。 看电影时第一遍的感受最重要,也最直接,犹如与美好恋人的头一次见面。把《孔雀》介绍给周围的人看,自己一旁再看,不知不觉看了四遍,这是在解读电影了,与初恋的情人已混得相当熟,起初愉悦的感觉快要消失殆尽了。然后去天涯的独立电影、去西祠的后窗、去网易的电影版区,拜读高手与俗手的读解,无疑这是在糟蹋这部电影了,与恋人上了床,已经是满眼不堪三月暮。 在河南安阳街头的菜摊子跟前,在一堆红艳艳的西红柿的陪衬之下,她的情感在压抑中释放,在宣泄中哀伤。我也情不自禁悲从中来。看到卫红"姐"与"初恋情人"街头偶然相遇——对面相逢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个段落,以及紧接下来的孔雀开屏,才觉得顾长卫终于找到了想要述说的事情,影片的高潮到来了也就结束了。 回首青春只有万般无奈,往昔的热情连点余温都没有留下。青春与世俗总归是格格不入。青春过后,上面的灰尘一定会很厚。 同学毕业前语重心长之语犹在耳畔:电影终归是电影,不要太迷恋呵。是啊,正如青春终归是青春,不要执著太久。 "手风琴"和"降落伞"都是"梦想"的象征物和代名词,沸腾的"开水壶"才是世俗生活。年轻的"姐姐"看一眼"开水壶"而不加理睬,是个错误,不实际必将失败。她想当伞兵是少女的罗曼蒂克在起作用。两个女配角中单纯的"胖姑娘"当上伞兵,是"胖姑娘"那个诡计多端的姐姐在起作用,是利益的主动出击,是河南人的市侩主义。卫红"姐"善意的心计再多,也敌不过世俗的力量。她只能导致干爸"摸电门",虽然干爸在她的感召之下,曾经翩翩起舞。尽管那是一段相当不错的热情的朝鲜舞,尽管那是一段久违了的青春之舞,然而青春就是狐狸精。热情就是害人精。干爸的自我觉醒、神采飞扬,也只在一瞬间迸发,通常我们把这叫:找到感觉了。他的家人不会理解,在他们眼里,这是"勾引"惹得祸,理应代表世俗的力量去痛殴高卫红。卫红的妈妈不理解女儿,时常抬起紧绷的下巴,用疑惑和冰冷的眼神打量"姐":你以为你是谁?啥都看不上眼?这样的眼神,我们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遭遇过,大人们搞不懂小孩到底在想什么。我们都曾经与俗尘格格不入。 顾长卫这部忧郁潮闷的影片,还是给了青春一些亮色。夏日的午后,阳光照射在楼顶之上,树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伞兵好象和云朵一起从天而降,飞机的轰鸣声渐渐远离。手风琴和钢琴配合画面情绪来回地交替,一会儿拉长一会儿跳跃,时而梦幻般舒缓时而爱情般明朗。高卫红自制降落伞,并系在自行车上飞翔的那个片段,近乎疯狂,可以看做是青春的礼赞。有人说换斯皮尔伯格来导演,一定会让她的自行车飞起来,就象《E.T外星人》那个著名镜头。其实顾长卫已经很出格了,已经够浪漫了。早有聪明的看客质问了:在物质匮乏的年头哪能缝制这么漂亮奢侈的降落伞?那得多少布票啊?由此知道,中国的电影观众从来不容许挥霍意念,这就想拽顾长卫一把,让他跌个重重的跟头,就象导演让卫红妈妈奋不顾身地把卫红拽下来一样。 那个全家打蜂窝的细节,是个高度凝练的诗意化场景,也只有电影才能够做到。换用文学手法无法表达,只能是一个句子:高家一家人在打蜂窝煤的时候,一场急雨把一切都淋湿了。电影中的场面却让我们产生无限联想。《孔雀》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而且每场戏几乎都是一镜到底。这个场面我计算了一下,共2分38秒。聪明的看客说自己的老爸打蜂窝前都知道预料天气的,有失手的时候,但也不会象片中那样狼狈。面对此情此景,要从生活真实性上挑毛病,只能误解电影艺术。从艺术手段看到思想的表达,从场面之中和情节之外领悟诗的层次,唯有大师才留给观众这样的思考空间,因为大师信任观众。毛主席的毕生精力是让我们吃饱,江主席是让我们吃好,胡主席将要让我们思考。可是有些匠人"艺术家"毕生精力是镜头拍得好让观众跟着情节跑,走马官花打打杀杀严禁随便思考。这恐怕违背"三个代表"。 其实影片中的这个场景是司空见惯的,成年人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最大的戏剧性也不过如此。我们都观察过蚂蚁窝,这个场景就好象一双眼睛在观察蚂蚁窝。倒不是表现手忙脚乱,而是生活如此地真实和如此地平庸,确实叫人感到手足无措。"姐姐"想要走出这个画面,却四脚朝天滑到了,美丽的女孩象征着理想和青春,却这样地弱不禁风。 一相情愿的追求不光发生在充满灵气的姐姐身上,连"脑子有点笨"的哥哥高卫国也有追求。他的理想是"交朋友"。 "我的工作换了五、六个了,连个朋友都交不住" 他竟然还想交女朋友。那个场景着实迷人:哥哥站在木房子一旁,面带憨笑目光迷离,街上散发着夕阳的余辉,一群下班的女工渐渐占满镜头,身后的情侣骑着自行车鱼贯而过。受到了感染,他情窦初开,眼光不错,一下子相中了纺织厂的一枝花——陶美玲。这必将是充满人性关怀的美丽一幕,爱情面前人人平等。看客们当年是否追求过班花?追求过校花?就没有犯过傻?恐怕还不不及"哥哥"的色胆大呢。你是孔雀,也开屏给大家看看? 哥哥的戏份与姐姐旗鼓相当。很多人持"三段论"的观点,认为结构简单明了,通过姐、哥、弟的各自故事来组织全片。我认为全片是统一在一个主题意念之下的完整故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姐姐毫无例外是根主线,哥哥和弟弟由她来贯穿。姐姐与招兵的"初恋情人"街头相遇作为故事结尾,正好前后呼应。 尤其欣赏哥哥"送伞"一段。傻哥哥冒着小雨,迈进校园的月亮门,踱着小碎步,与朗读《荷塘月色》的画外音——"零星点缀着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地打着盹"——构成绝佳的声画关系。从教室出来,又被优雅的歌喉所吸引,驻足女厕所门旁仔细倾听。我没听错的话,厕所的姑娘哼唱的是电影《小街》的插曲。《小街》是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轰动一时的影片。郭凯敏饰演文革时的右派子弟,他到剧团给女友(张喻饰)偷假发被一群人追赶,打成了瞎子,这个悲剧片段的背景音乐是《妈妈留给我一首歌》。傻哥哥听傻了,听入迷了,不知道一次纯正的暴力殴打将要莅临到自己头上。八十年代的伤痕电影中的插曲,预示下面发生的事情,倒是有点幽默的成分。不过弟弟将伞尖扎向自己的哥哥的时候,气氛才变得格外沉重。 弟弟的性格在哥哥的故事里就得以表现了。如果说姐姐是孤傲的,哥哥是平和的,那么弟弟则是古怪的。如果说姐姐回归于世俗中的平淡,哥哥回归于世俗中幸福,那么弟弟可用"堕落"于世俗来形容。原本都与俗尘格格不入。但理想是伞,世俗是大地,终有一天人们会降落。和陶美玲一样:昔日人人环绕,如今黄花堆积,借酒浇愁;和征兵帅哥一样:昔日光环四射英姿飒爽,如今落魄街边,嚼着韭菜包子,即使还是一口纯正的北京话。 河南安阳的街头,姐姐卫红笑着看着自己的梦中情人。然后转过身,似乎一切都已经释然。她对弟弟说那是"一个爱着我的人"。镜头跟随弟弟的视线,我们发现帅哥身后一个女人提着一捆卫生纸从商店走出来。仔细一看:她竟然是"胖妹妹"的姐姐!"胖妹妹"的姐姐竟然成了招兵帅哥的妻子! 俗尘中人生竟然是这样!美好的愿望往往成空!人生是被选择的! 公园孔雀开屏这个场面长达4分20秒。孔雀在前景,后景中三家人分别走过。这个场面一镜到底是有难度的。他们说完话离开,然后孔雀开屏,倘若在一个时间段、用一个镜头拍下来,就绝对经典了。这不好安排,只能靠巧合,所以有个很明显的叠化。倒不如把结尾"弟弟"的画外音叙述提到孔雀开屏前面来,镜头再回到公园,最后看到孔雀开屏这个景象。这样既掩饰了那个很拙的叠化,又能延长情绪的长度。放在结尾的话,我猜想顾长卫可能担心这个时候电影院的观众已经探头探脑地纷纷离开座位了——呵呵,这是中国观众的通病——不能体会他的深远意境了。
希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孔雀台湾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人间有大爱电影观后感小学生 浏览:604
新神榜哪咤重生电影免费突突兔 浏览:787
蜡笔小新最恐怖的十大电影 浏览:112
新疆人电影演员 浏览:156
一个人演的电影科幻 浏览:609
微信如何给对方发电影 浏览:585
如何把电影保存到优盘 浏览:770
有哪些特别好看的喜剧电影 浏览:639
适合离婚女人看的励志电影 浏览:86
去掉电影字幕的最好方法 浏览:772
玩命快递1电影国语版 浏览:526
扣扣看电影 浏览:408
哪些电影有二元对立 浏览:817
哪个平台漫威电影都有 浏览:666
僵尸恐怖看电影 浏览:507
怀孕三个半月能看电影吗 浏览:46
青柠影咖都有什么电影 浏览:198
找搞笑视频电影大全 浏览:98
买房子就像看电影一样 浏览:887
四个人的搞笑电影 浏览: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