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教电影大师两个电影名字
自从公元1895年,法国卢米埃兄弟制造出第一台电影机后, 电影这门技术和艺术的结合物就开始风靡全世界,让无数的人们为之倾倒。而电影大师在电影的发展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电影事业,但是,正是这些电影大师们利用他们独特的眼光、思想,一次又一次的将技术与艺术融和起来,创造了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让我们再次回顾历史,了解这些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让我们再次感受思想艺术的力量吧。
卓别林
说到电影喜剧,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卓别林,他在银幕上以层出不穷的噱头、 滑稽的表演和他独创的头戴破礼帽、脚登大皮鞋、手拿细手杖,迈着企鹅步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笑。然而在这种欢笑背后却隐藏着人生的孤独与凄凉。他的喜剧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批判因素融入其中,创造了世界喜剧不可逾越的高峰。美国电影史学家路易斯•约可布斯说:"谈论查利•卓别林也就是谈论电影。美国电影史上还没有一个人像查利•卓别林那样,成为全世界这样珍爱的人物。"
卓别林(1889--1977)出生于伦敦一个贫苦演员家庭,父母都是游艺场的歌舞演员。他的童年动荡不安,10岁时他就进了一个滑稽剧团充当演员,开始独立谋生。1907年他加入著名的卡尔诺哑剧剧团。1913年他随团去美国演出,其间与启斯东公司签定了合同,开始在制片人兼导演——塞纳特手下拍片。
1914年,他演出的第一部喜剧片《谋生》问世。不久,前文提到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在他的第二部影片《阵雨之间》中首次登台亮相,成为日后卓别林喜剧电影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他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
1923年他创建了自己的查理•卓别林影片公司,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真正独立制片的艺术家。他一身兼任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拍出了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巴黎一妇人》(1923年)、《淘金记》(1925年)、《马戏团》(1928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凡尔杜先生》(1947年)、《舞台生涯》(1952年)等等。
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1957年他在英国执导并主演了《一个国王在纽约》,他导演的最后一部影片是 《香港女伯爵》(1967年)。
1972年,他重返好莱坞,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接受了为表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所作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而授予他的艺术成就奖。卓别林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与社会批判因素融入他的喜剧之中,创造了世界喜剧电影不可逾越的高峰。
个人感觉:我常常被卓别林的黑白片的形象,虽然都是默声片,但是,他所塑造的形象常常为人们所称道。卓别林一直拒绝有声电影,他认为有声电影破坏了电影艺术,当然,由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有些观点不免带有局限性,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卓别林不愧是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剧电影明星.而他作为伟大的喜剧电影艺术家,最大的贡献是他把为笑而笑的庸俗“闹剧”,提到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他以独特的喜剧艺术表演风格和辛辣的讽刺,尖锐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同时,表现出对不幸命运的抗争,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百折不挠的追求。我们欣赏卓别林的影片,笑,是发自内心的笑;哭,则流着真诚的眼泪。卓别林对电影艺术的伟大贡献,写下了好莱坞电影史,乃至世界电影史上光辉的一页。
斯皮尔伯格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 1947年诞生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其父是个电子计算机专家,其母是位颇有造谐的古典乐典演奏家。斯皮尔伯格自小便喜欢冒险与幻想,又勤于思考。12岁生日那天,其父送给了他一架袖珍摄影机,这使他对拍电影更为着迷。 16岁时,用8mm摄影机拍了一部两个半小时的科幻片《大光》FIRELIGHT。影片拍成后他的父亲租了一家影院放映,一晚上就收入500美元。1969年,拍了《安布林》,这部20分钟的短片不仅使他获得几个电影奖,更引起了“环球/MCA电视剧作人肖恩伯格的注意,为他带来了份7年的合同,使他成为一名真正的导演。这一年斯皮尔伯格21岁。
1971年为ABC美国广播公司拍摄了电视电影《决斗》该片用了16天时间投资35万美元,赚得了超过500万美元的全球收入,并且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美国电视节目之一。
1974年,26岁的斯皮尔伯格进入影坛,他的第二部电影便是带有里程碑性质的《大白鲨》FAWS,并取得空前的票房成功。从此,科幻与历险成了斯氏电影的标志。
1993年,执导长达了3个多小时,纪实风格、纯现实主义的史诗黑白片《辛德勒的名单》共夺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七项奥斯卡大奖,同时还获得全世界所有电影大奖的最佳影片奖。此外,该片获得七项英国电影学院奖,以及全球奖、全美影评人协会、制片人公会导演公会和克里斯托夫奖的最佳导演奖。同时由他执导类型,题材和风格迥异的《侏罗纪公园》获三项奥斯卡大奖并创下全球历史最高票房纪录。1996年,拍摄《侏罗纪公司》的续集《失落的世界》上映5天收入9000万美元。
在好莱坞,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不仅是美国人的偶像,更是美国电影的奇迹。
当好莱坞对电影的商业利益日趋看重,而明星们对自己号召力的要求亦日渐增强时,导演便成了担负这双重压力的特殊角色,他们必须同时拥有金钱和才华,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影片在艺术上和票房上都很好看,而在好莱坞这份双项指数的评比中,斯皮尔伯格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斯皮尔伯格正在成为一个远远超出导演范围的活的传奇,而他的下步又总是令人难以捉摸。
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影片:
《大白鲨》1975 《JAWS》
《第三类接触》1977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ree Kind》
《外星人》1984 《Gremlins》
《紫色》1985 《The Color Purple》
《太阳帝国》1987 《Empire of the Sun》
《胡克船长》1991 《Hook》
《侏罗纪公园》1993 《Jurassic Park》
《辛德勒名单》1993 《Schindler's List》
《失落的世界》1997 《The Lost Word》
《勇者无惧》1998
个人感觉:我有时不得不承认,斯皮尔伯格是电影界的天才,他的这方面的才能早在少年时期就已经显现出来了。我觉得,他富有丰富的想象力,还有深刻的洞察力。他的作品往往是科幻与伦理道德的化身。在《侏罗纪公园》中,我不只一次为其中宏伟的画面所震撼,我们仿佛在体会人类伟大的力量,然后又倒在自然的陷阱里挣扎。在《辛德勒的名单》里,我被纪实般的镜头所震撼,被人物的精神所感动,历史又在我们面前重现。在今天好莱坞电影投资与日俱增的情形下,他理智的运用金钱,创造着艺术。他不愧是美国电影的奇迹。
戈达尔
戈达尔1930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幼年移居瑞士,长大后回到巴黎。他大学时攻读的是人种学。戈达尔自小对电影就有狂热的兴趣,1950年,他进入法国《电影手册》编辑部,开始从事专职影评。随后的十年间里,他整天泡在电影资料馆,研究和观看了大量各种类型的影片,打下了深厚的电影素养的底子。1954年到1958年,他尝试导演了五部短片。
1959年,在特吕福的帮助下,29岁的戈达尔导演了第一部长故事片《精疲力尽》并一举成名。
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是戈达尔创作的高峰期,主要影片有《精疲力尽》、《卡宾枪手》、《疯狂的比埃罗》等。
自1967年拍摄《中国姑娘》以来,特别是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之后,戈达尔与当时法国学生运动领导人让_比埃•高兰组织了“维尔托夫小组”,声称他信奉苏联早期“电影眼睛派”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的理论,要用影片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武器,同时,“为了摄制革命电影,首先应该对电影进行革命”。戈达尔和它的小组拍了一系列的“政治影片”。其中包括《真理》、《东风》、《意大利的斗争》、《直至胜利》、以及《一切顺利》。
70年代,戈达尔曾遭遇车祸,一度中断拍片,移居瑞士。直到1980年才重又回法国拍摄故事片,主要有《故事》、《芳名卡门》、《新浪潮》等。
戈达尔作品年表:
《精疲力尽》(1963)
《卡宾枪手》(1963)
《疯狂的比埃洛》(1965)
《我略知她一二》(1966)
《中国姑娘》(1967)
《真理》(1969)
《东风》(1969)
《意大利的斗争》(1970)
《直至胜利》(1970)
《一切顺利》(1972)
《故事》(1980)
《芳名卡门》(1983)
《新浪潮》(1990)
黑泽明
黑泽明1910年3月23日出生于东京品川区大井町,是8个兄弟的老末。初中毕业后,黑泽明热中于绘画,并立志当一名画家。由于受到哥哥影响,黑泽明在1934年考取助理导演,进入东宝电影的前身“PCL电影公司”拜名导演山本嘉次郎为师,学习导演和编剧。
1943年黑泽明独立执导了处女作《姿三四郎》,一举成名,与《海港花盛开》的导演木下惠介同被视为日本电影的新希望。1948年,黑泽明再执导筒,执意启用三船敏郎担任《酩酊天使》的男主角,从比,黑泽明和三船敏郎开启了“黑泽明黄金时代”,成为日本最强的电影拍档。截至《红胡子》为止的17年间,由黑泽明导演、三船敏郎担纲的作品包括《罗生门》、《白痴》、《七武士》、《生之录》、《蜘蛛巢城》、《大镖客》和《天国与地狱》等片。不但1950年拍摄的《罗生门》,翌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从此,黑泽明闻名于世界影坛,三船敏郎也先后以《大镖客》、《红胡子》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男主角奖,两人也因而在日本影坛建立了“国际的黑泽,世界的三船”的称号。
1960年后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泽明创作的低潮期,他和三船敏郎的关系突然决裂,从此,两人不再跟对方说话,也没有再合作,不过对于原因两人都是三缄其口。1970年,他根据山本周五郎的小说《没有季节的城市》改编的电影在票房上失利,黑泽明甚至因而企图自杀。不过黑泽明很快就再站了起来,1975年他导演的日俄合资电影《德苏乌扎啦》先后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980年由法国电影公司出资,黑泽明与三船敏郎再度合作拍摄的《影子武士》则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浆。
1985年,黑泽明完成了巨型古装片《乱人》。晚年的黑泽明热心于创作古装片,艺术上的追求也更加执着,作品也具有深沉的哲理内涵。
黑泽明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常常为了一个镜头的完美不惜消耗众多的人力物力。斯皮尔伯格曾说:“ 黑泽明就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这充分体现了一位大师对另一位超级大师尤衷的赞叹。
黑泽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男性艺术家。他的电影总在描写日本的武士阶层:武士阶层的历史,武士的道德风尚,武士阶层的社会作用及演变等,通过艺术去歌颂铮铮铁汉。黑泽明是不同情弱者的。如果说美国的西部片是美国文化的象征,美国精神的象征;那么黑泽明的武士片也是日本文化的象征,日本精神的象征:武士那种忠于自己的团体、尽职、勇敢、正直、富有献身精神,纪律和克己,以及粗犷的斗争,是武士的品格,也是日本民族的品格。
他的影片具有十分强烈的影象感和深刻的道德观念与哲理。他有着其他日本人少有的天资,即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深邃的思想,使他成为日本最理念化的导演。他的创作方法十分特别,他喜欢由某一哲理观念出发进行构思创作。他拍的许多影片都是自成一体的,甚至有时以一个字作为主题。他首先对生活、社会、人生有某一特定的观念,然后去收集素材,构想人物和情节。这些情节和人物未必是真实的,相反是为了论证作者的哲理而被加工、夸张、强化的形象。电影只是他个人探索人生的试验。他就是要把人放在试管之中,给予一定的条件和一定的刺激,以测定人的反应。
黑泽明是日本最欧、美化的导演。他曾把莎士比亚,陀斯妥也夫斯基,高尔基等人的作品改编成日本故事搬上银幕。他也是最善于模仿美国电影的人,把现代化的电影手法与日本的民族传统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他的《七武士》是部充满激烈争斗,又富有喜剧幽默和深含哲理的娱乐影片。在结构上完全是模仿美国西部片的模式。
『贰』 卓别林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是什么
《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Modern Times),是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导演并主演的一部经典喜剧电影,于1936年上映。
本片故事发生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工人查理(卓别林饰)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入精神病院,这一切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生存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艰难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场面温馨感人焕发着人性的光辉。
(2)香港女伯爵电影扩展阅读:
幕后制作
这部影片是卓别林导演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因为他认为,用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要远胜于对白。因此,他只在片中加入配乐和少许音响。
《摩登时代》中出现了一些关于监狱中使用到毒品的场景,但根据当时美国的电影审查制度,这样的表现是十分冒险的。
据说他原先已经拍完的一个结尾是:查理最终神经失常被送进精神病医院,而前来看望的她的那个姑娘变成了一个修女。卓别林后来觉得这个结局“过于痛苦”,而走了一条惯常路线。
『叁』 卓别林的代表作有哪几部电影
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 他的代表作《淘金记》《摩登时代》《马戏团》等。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小查理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卖花童、理发店小工、医生的小工,还有报童。1903年5月,他的哥哥西德尼出海归来,打算凭借他在船上学会的娱乐表演登上舞台。
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记得点赞哦!
『肆』 卓别林演过什么电影
卓别林一生主演过八十多部影片,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安乐狗》、《狗的生涯》、《寻子遇仙记》、《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总是寄同情于穷人,而嘲弄那些富人。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喜剧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味,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
1889年,卓别林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贫民区里,他的父母是音乐厅的演员。由于父亲早亡,母亲精神失常,他被迫流浪街头。他住过孤儿院,当过马夫、小贩。14岁那年,卓别林加入流动剧团,跑遍了英国各个角落。19岁时,他当上了一个著名剧团的演员,并随团到欧洲、美国等地演出。1913年他到了美国,开始从事电影事业,并于1914年在影片《威尼斯赛车记》中创造了一个悲剧小人物“夏尔洛”,从此这个有特别装束的流浪汉形象风行世界70年,经久不衰。
卓别林给电影观众带来了无休止的笑声,甚至可以使人笑出眼泪来。然而,人们却无法说明那是欢乐的眼泪还是辛酸的眼泪,别人只可以让观众发笑,卓别林却可以让观众笑完以后深思,这是同时代的任何喜剧演员不能做到的。1936年,他主演的无声片《摩登时代》就是这样一部有着巨大讽刺力量的影片,影片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把人都弄成了疯子。资本家为了剥夺更多的利润,连工人吃饭都要靠传送带和“吃饭机”。1939年,卓别林秘密拍摄了他的第一部有声片《大独裁者》,揭露和抗议法西斯对全人类的迫害,博得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热烈欢呼,成为风行世界的一部优秀作品。
『伍』 一部古老的又好看的电影叫什么啊救救``
查理·卓别林
Charlie Chaplin
生平与创作:
在电影史上靠拍悲剧成为大师的人数不胜数,但靠喜剧片成为大师的人却是少之又少,这足以证明喜剧是一门多么难的艺术,喜剧要让人发笑的同时还要给人强烈的震撼,这比悲剧要难上一百倍。但卓别林做到了,百年来只此一人。脚登大皮鞋、手拿细手杖,迈着企鹅步的流浪汉形象,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笑。这欢笑背后隐藏着人生的孤独与凄凉。这套DVD收录了卓别林10部长片,加上两张短片集锦,代表了卓别林一生最主要的成就,最令人高兴的是,其中最重要的电影如《城市之光》、《淘金记》、《摩登时代》等都是数码修复版,画质比原来清晰了不少,作为收藏是上佳的选择。
头戴一顶大礼帽,脚登一双尖头鞋,鼻子下留着一撮乌黑的小胡子,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里舞着一只手仗,鸭子般地出现银幕上——这就是卓别林为我们创造的绅士流浪汉形象。查理·卓别林是好莱坞默片时代的巨星,他和他所创造的夏尔洛形象一起被人们永远铭记。无论是流浪汉夏尔洛的善良、风趣、不幸,还是大独裁者的刚愎自用、自高自大,这些都成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造型。
卓别林1889年4月16日生于英国伦敦,父亲和母亲都游艺场的歌唱演员。1岁时父母分居,幼年卓别林便随母亲四处周游,并登台表演。5岁时,因母亲嗓子沙哑,结束了演出生涯,卓别林遂独自登台从艺。6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病倒,卓别林与同母异父的哥哥流浪街头卖艺、乞讨,一度被送进孤儿院。后来两兄弟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里演唱、跳舞和干各种杂活。
1913年,卓别林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巡回演出,被一位电影公司的制片人兼导演看中,签订了为期1年、周薪150美元的合同,从此,卓别林开始了他漫长的电影生涯。
1914年1月,卓别林拍摄了第1部影片《谋生》。同年2月18日,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在喜剧电影《阵雨之间》里出现,这一形象后来就成为卓别林电影的主要银幕造型。1年后,卓别林在美国成了被人们广泛热爱的演员。
1915年,卓别林的《流浪汉》等影片获得了巨大成功,卓别林也身价倍增。当他转投其他电影公司时,年薪已高达67万美元。
1917年,卓别林与米尔德丽德·哈丽斯结婚。1924年两人离异后,卓别林与丽塔·格雷结为夫妻,并生有两个儿子。1932年,卓别林又结了3次婚,新娘是宝莲·高黛。
卓别林从1919年开始独立制片,一生共拍摄了80多部喜剧影片,如《淘金记》(1925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 《凡尔杜先生》(1947年)、《舞台生涯》(1952年)等。这些影片不仅在美国,而且也在世界各地引起了观众浓厚的兴趣。卓别林电影成了从20年代至50年代美国戏剧电影的最成功的代表,也成了那个时代电影的一种标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前的1938年,卓别林开始筹划代名“七号”的工程,即后来拍摄完成的讽刺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电影《大独裁者》。当时,英、美当局都害怕这部影片会引起麻烦,从而对卓别林施加了种种压力,各地的纳粹组织也威胁卓别林。但卓别林无所畏惧,仍然坚持拍摄。二战全面爆发后,这部影片在世界引起了轰动。
卓别林的家庭生活经历了许多变化。1942年,他与已经共同生活了10年的第3个妻子宝莲离婚后,一个曾与卓别林相好的年轻女性声称已经有了卓别林的孩子。这使卓别林卷进了桃色事件中。直到上了法庭,他的名誉才得到澄清。后来,54岁的卓别林与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戏剧大师奥尼尔折女儿、年仅18岁的乌娜·奥尼尔结婚,尽管这桩婚姻受到了新娘父亲的反对。
在政治上,卓别林受到的周折更大。由于一贯对小人物、失业者寄予深切的同情,并支持民主进步运动,50年代初期,卓别林受到美国麦卡锡主义者的迫害。尽管他在美国居住了42年,可有关当局却借口其新片《摩登时代》和《凡尔杜先生》的主题讽刺了美国社会,拒绝他加入美国国籍。此外,卓别林还因谣传他系共产党人而受到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追逐调查。在给国会的证词中,卓别林的一段话代表了他的政治观点:“我不是共产党人;我一生中从未参加过任何政党和政治组织。但我却是你们所称之为的‘和平贩子’”。1952年,就在他同乌娜从大西洋返回伦敦的途中时,美国当局还向移民局下令,除非卓别林接受调查质询,否则拒绝发给他再次入境签证。于是卓别林发誓,再也不回到这个给他带来财富、名声和不幸的国家。此后,他同乌娜及8个孩子一直定居瑞士的沃韦直到去世。1957年,卓别林在英国摄制的《一个国王在纽约》即是他在美国这段辛酸经历的真实写照。
1962年,卓别林接受了英国牛津大学授予的荣誉学位。1967年,在定居瑞士期间,他拍摄了生平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该片由马龙·白兰度和索菲亚·罗兰主演,但上映后,却没有获得意想中的成功。
1972年,美国设立奥斯卡将的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给卓另林发了“艺术成就奖”,以奖励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所作的不可估量的贡献。”卓别林赴美领奖,所到之处受到人们的狂热欢迎。
1975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已经83岁的卓别林爵士封号。
1977年12月25日,卓别林在瑞士沃韦河畔的科西耶去世,终年88岁。
一本权威的电影史著作曾经这样评价卓别林:一想起卓别林就会想到电影。在美国电影史上,任何人都没有像查理·卓别林这样受到全世界的爱戴了。卓别林同所有伟大的人物一样,每个人都从他身上得到他所要的一切。这个渺小的流浪汉做出了我们多数人想和想试着做而无法做到的事情,他的失败是人类的失败,他的成功是全体人们的成功。卓别林之所以被称为电影事业上的怪杰,原因就在于此。
个性档案
最关心的人:哥哥雪尼·卓别林
最 恨 的人:希特勒
最喜欢的事:拍电影
最伤心的事:3次离婚
最反对的事:有声电影
最爱说的话:再试一次
不加入美国国籍的理由:我是世界公民
艺术踪迹
《谋生》(1914年)
《阵雨之间》(1914年)
《淘金记》(1925年)
《马戏团》(1927年) 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和最佳喜剧导演奖提名,获荣誉奖。
《城市之光》(1931年)
《摩登时代》(1936年)
《大独裁者》(1940年)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最佳影片奖提名和最佳编剧奖提名。
《凡尔杜先生》(1947年)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
《舞台生涯》(1952年)
《一个国王在纽约》(1957年)
《香港女伯爵》(1967年)
『陆』 关于卓别林的电影
〈大兵日记〉,〈 摩登时代〉
《大独裁者》,《安乐狗》、《狗的生涯》、《寻子遇仙记》、《淘金记》、《城市之光》《马戏团》,《舞台生涯》《赛车记》30年代到50年代,卓别林的创作生涯达到了巅峰,他先后创作了《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和《舞台生涯》(1952年)等优秀作品。在《城市之光》和《摩登时代》里,他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剥削和劳动人民遭受的苦难;在《大独裁者》里,他把矛头直接指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舞台生涯》里,他进行了严肃的人生探索,表现了对未来的希望。 由于他积极参加美国的进步文化活动,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曾传讯过卓别林;当卓别林在欧洲旅行期间,美国司法当局声明拒绝让他再次入境,并以拘留相威胁,为此,卓别林于1957年拍摄了《一个国王在纽约》,予以坚决回击。
《香港女伯爵》。
1915年 流浪汉 / The Tramp;Charlie on the Farm;Charlie the Hobo
1917年 安乐街 / Easy Street
1918年 夏尔洛从军记 / Shoulder Arms
1918年 狗的生活 / A Dog's Life
1921年 寻子遇仙记 / The Kid
1923年 巴黎一妇人 / A Woman of Paris
1925年 淘金记 / Gold Rush, The
1928年 大马戏团 / Circus, The
1931年 城市之光 / City Lights
1936年 摩登时代 / Modern Times
1940年 大独裁者 / Great Dictator, The
1947年 杀人狂时代 / Monsieur Verdoux
1952年 舞台生涯 / Limelight
1963年 三十欢乐世界 / 30 Years Of Fun
1967年 来自香港的伯爵夫人 / Countess From Hong Kong
谋生(1914年)
阵雨之间(1914年)
淘金记(1925年)
马戏团(1927年) 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和最佳喜剧导演奖提名,获荣誉奖。
城市之光(1931年)
摩登时代(1936年)
大独裁者(1940年)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最佳影片奖提名和最佳编剧奖提名。
凡尔杜先生(1947年)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
舞台生涯(1952年)
一个国王在纽约(1957年)
香港女伯爵(1967年)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5%8D%93%E5%88%AB%E6%9E%97&restype=-1&id=10000002&ty=1
『柒』 马龙白兰度演过的电影
《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 《男儿本色》(the men) 《欲望号街车》(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 《萨巴达万岁》Viva Zapata 《恺撒大帝》Julius Caesar 《码头风云》on the water front 《飞车党》《野性骑手》the wild one 《拿破仑情史》Desiree 《红男绿女》guys and dolls 《秋月茶室》The teahouse of the august moon 《樱花恋》Sayonara 《幼狮》The Yong Lions 《漂泊者》The Fugitive Kind 《独眼龙》One eyed Jacks 《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 《丑陋的美国人》The ugly America 《枕边故事》Bedtime Story 《代号莫里图里》Morituri 《阿巴鲁萨》The Appaloosa 《追逐》The chase 《香港女伯爵》 A countess from Hongkong 《黄金眼中的镜象》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 《糖果》Candy 《第二天的夜晚》the night of the following day 《奎玛达》Quemada 《教父》The Godfather 《夜间来客》The nightcomers 《巴黎最后的探戈》Ultimo tango a Parigi 《密苏里山口》The missouri breaks 《超人》Superman 《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 《劳尼-为亚马逊而战》Raoni:the Fight for the Amazon 《公式》The formula 《干燥的季节》A dry white season 《新手》The fresh man 《黑暗的心-一个制片人的启示录》Hearts of darkness:a Filmmaker's apocalypse 《克里斯托佛-哥伦布之发现》Christopher Colmbus:the Descovery 《唐-璜》Don Juan Demarco and the Centerfold 《人魔岛》The island of Dr.Moreau 《勇敢》The Brave 《意外之财》Free money
编辑本段作品年表
1950 The Men 男儿本色 1951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欲望号街车 1952 Viva Zapata 萨巴达传 1953 Julius Caesar 凯撒大帝 1953 The Wild One 飞车党 1954 On the Waterfront 岸上风云 1954 Desiree 拿破仑情史(拿破仑与黛丝丽) 1955 Guys and Dolls 红男绿女 1956 The Teahouse of the August Moon 秋月茶室 1957 Sayonara 樱花恋 马龙·白兰度 剧照(7张) 1958 The Young Lions 百战狂狮 1959 The Fugitive Kind 流浪者 1961 One-Eyed Jacks 独眼龙 1962 Mutiny one the Eounty 叛舰喋血记 1962 The Ugly American 丑陋的美国人 1964 Bedime Story 闺中艳事 1965 The Saboteur(Code Name Morituri) 谍舰 1966 The Chase 凯德警长 1966 The Appaloosa 大西部 1967 A Countess from Hong Kong 香港女伯爵 1967 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 金眼的反映 1968 Night of the Following Day 翌夜 1968 Candy 1968 I Queimada!(Burn!) 1971 The Nightcomers 畸恋山庄 1972 The Godfather 教父 1973 Last Tango in Paris 巴黎最后探戈 1976 The MIssouri Breaks 大峡谷 1978 Superman 超人 1979 Apocalypse Now 现代启示录 1995 Don Juan DeMarco 天生爱情狂 2001 You Rock My World (With Michael Jackson)天旋地转 2001 The Score 大买卖(又名:鬼计神偷)
『捌』 求香港女伯爵1967年免费高清百度云资源,马龙·白兰度主演的
链接: https://pan..com/s/1goLCGlK2YfPsrMe9RjaMkA
导演: 查理·卓别林
编剧: 查理·卓别林
主演: 马龙·白兰度 / 索菲娅·罗兰 / 悉尼·卓别林 / 蒂比·海德莉
类型: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 法语
上映日期: 1967-01-05
片长: 120 分钟 / USA: 108 分钟(US version)
又名: 来自香港的伯爵夫人 / 香港伯爵夫人
IMDb: tt0061523
马龙·白兰度、索菲亚.罗兰等合演。描述一名美国富豪乘邮轮回美国,途经香港时,一名落魄的白俄女伯爵潜入其房间,意图偷渡美国,结果让富豪发现,二人经谈论之后共随爱河。此为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最后一部作品,亦是他唯一的彩色片,成绩虽然较其代表作失色得多,但仍维持颇高的喜剧效果,而且拍出了一点人情味。可惜男女主角选择不当,趣味性打了折扣。
『玖』 求所有电影名字中带有伯爵两个字的电影
《伯爵夫人》 《基督山伯爵》《香港女伯爵》《冒牌的伯爵》《吸血女伯爵》
『拾』 卓别林系列电影都有哪些
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
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是《谋生》。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乐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并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别林才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妇人》。之后1925年的《淘金记》和1928年的《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
1931年因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别林来到伦敦,转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时代》。四年之后他拍摄了《大独裁者》。1952年,他的有声电影《舞台生涯》上映,同年他移居瑞士。1967年他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7年圣诞节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