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影集团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的介绍
中影集团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是中国电影集团旗下最重要数字电影的公司,中影集团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前是亚洲最大的虚拟棚摄影基地和数字创作基地。中影集团电影数字制作基地一期占地34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日前,位于京承高速路段的中影杨宋站出口已开通使用,距市中心仅有40分钟车程。 中影集团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区域规划合理、整体规模堪称世界一流。从构思剧本到刻录光盘,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剪辑,无不展现其行业旗舰地位。
㈡ 中影集团数字电影发展有限公司的成就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2007年生产故事片54部;发行国产新片120部,全年实现票房10.1亿元,占全国院线国产影片票房的81%;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排名前20部的影片中,中影集团参与发行的有17部;中影集团控股、参股院线票房超过10亿元,占全国院线市场票房份额的42.9%……一组数据表明,2007年中影集团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稳坐中国电影行业第一把交椅。
1999年成立的中影集团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影制作与发行机构,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始终走在前端,成为带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火车头”。2008年2月,“首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推荐活动的名单公布,中影集团榜上有名。正如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所说:“如何在机制上更具活力,提高中国电影的市场份额,是我们一直推进的目标。”
转企改制 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影集团公司成立之初,将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等8家单位揽入旗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创作、生产、发行都各管各的,没有内在的关联。”韩三平说,理顺内部关系、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中影集团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中影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行机制。凤凰涅盘,专攻不同领域的8家单位合并以后通过优势互补,表现出惊人的文化创造力和市场掌控能力。
在增强自我造血机能的同时,“资本补进”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又一显著特征。“中国电影产业需要大量资本进入,迅速扩大市场规模。”面对中国电影高速成长的现状,韩三平认为中影集团目前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向资本市场“要钱”,在牢牢控股的前提下,大胆吸纳来自海内外的投资与先进管理优势进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创造品牌 增强核心竞争力
2007年,中影集团公司加大对制片环节的控制,成立了制片分公司。对这一举措,韩三平表示,制片是中影集团最核心的资源,现在中影需要迅速建立自己的制片品牌。贺岁档热映的《投名状》、《长江七号》和即将推出的《赤壁》、《梅兰芳》等影片制作精良,成为中影制片品牌的生动注脚。
中影集团2007年的另一个大动作是被誉为打造梦工厂的8部重点国产影片制片计划。中影集团希望凭借《青藏线》、《王选》、《胡同里的阳光》等类型各异的国产主流电影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国产重点影片品牌。韩三平强调,我们必须承担弘扬主流意识、拍摄主流影片以及弘扬主流道德观世界观的责任。
在这8部影片当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安占军导演的《胡同里的阳光》。2007年,中影集团与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中国媒体基金合作设立5000万美元的中国传媒基金,用于扶持中国青年导演,《胡同里的阳光》成为第一个受益者。除了资金支持,中影集团在扶持青年导演方面不断推出新举措。2007年,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联合香港英皇、香港寰亚等公司共同出资的“中影集团青年导演电影制作计划”将培养青年导演的过程细化成三步走,为青年导演的成才之路保驾护航。
除了保持以往商业大片、主流影片的制片特色外,中影集团还提出了“作家电影”的概念。刘震云编剧的《我叫刘跃进》在贺岁档激烈竞争中以500万元的成本赢得1300万元票房,打响了“作家电影”的第一炮。
齐头并进 打造健康产业链
“制片业虽然是龙头,但不是全部。”韩三平认为,后期制作、院线放映、发行等“旱涝保收”的产业在中影产业链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2007年,中影集团分别组建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电影营销策划分公司与中影影院投资有限公司,机制上“兵分多路”保障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在硬件建设上,韩三平格外强调中影集团的国企责任感,很多制作环节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利润却很少,这些其他企业不愿做也没有能力去做的事情,中影集团必须做。目前,由中影集团与柯达公司合作成立的华柯电影洗印公司已经投入使用,过去投资稍大的影片都要拿去国外洗印的历史一去不复返,我国的底片样片洗印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是中影“人无我有”的又一产业大动作。该基地2008年奥运会前正式运营,年生产能力将达到胶片故事片电影80部、数字电影100部、电视电影200部、电视剧500集,几十个相关配套公司将为全世界的影视制作人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满足各种影视制作要求。
此外,中影集团进一步细化完善产业链。2007年集团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开发建设国有控股影院,已开业和即将开业的有9家,56个放映厅,1万个座位。2007年,中影与首钢共同组建中影首钢环球数码数字影院建设有限公司,计划在2008年年底前建设2000个数字影院。中影集团还重视后产品开发,成立了后电影开发公司,开拓了电视播映权的授权、音像制品的出版等业务,累计引进、出版、发行海外影视音像节目多达三千个品种。
在谈到中影集团公司今后的规划时,韩三平说:“中影集团在整个中国电影产业中,实力最强、门类最全、影响力最大。我们将把这些资源用好用足,为中影集团的强大而努力,还要为整个电影产业服务。”
中影集团数字电影发展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4日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
㈢ 中国有哪些院线
上海联和电影院线、北京新影联、中影星美院线、中影数字院线、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北京万达院线、四川太平洋、浙江时代电影大世界。
上海联和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统计到2013年8月底,共有加盟影院222家,银幕数1075块,总座位数183,499个,有1037个厅安装了数字放映设备,其中数字3D放映厅740个。
公司简介
上海国泰电影院是全国放映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文明单位”十四连冠。联和院线自2003年建立以来,票房不断攀升、管理不断进取、科技不断进步。面对机遇和挑战,巩固稳定队伍,迎接扩充新盟友。
2004年率先引进IMAX巨幕影院,2008年率先进行影院数字放映设备改造。遵循“以人为本、诚信高效、科技创新”的理念,努力将联和院线打造成为中国一流的院线。
㈣ 电影院线的院线排名
2014年全国院线票房冠军为万达院线,总票房为421226.38万元,占全国票房比例14.32%,同比增长33%,蝉联5年冠军。大地院线票房增速最高为48%,首次进入前三甲。数据显示,2010-2013年全国TOP10院线前三甲连续四年被万达院线、中影星美、上海联合院线霸占。2014年大地院线成功挺进前三甲,获得季军。大地院线近5年影院数迅速增长,截至目前达到490家,但其运营效率不佳,较低的平均票价未带了较高的上座率。在影院数量的优势上应注重提高运营效率,在2015年有望超越中影星美院线。
北京新影联电影院线连续5年排名下滑,2014年位居第10名,但其与第11名票房差距较大,高于第11名四川太平洋院线14198.5万元,预计2015年将继续保持在院线TOP10梯队里。中影数字院线同比增长47%,增速仅低于大地院线,中影数字院线后来居上,2013年进入榜单TOP10,2014年名次火速上升3位,位居第7名,在票房、场次、人次上的增速在全国院线中均位列前茅,2015年有望超越浙江时代院线,排名再上升。
㈤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的下属机构
(MANAGEMENT DEPARTMENTS)
办公室(GENERAL OFFICE)
财务部(DEPARTMENT OF FINANCE)
人事部(DEPARTMENT OF PERSONNEL)
党委办公室(SECRETARIAT OF PARTY COMMITTEE)
监察室(AUDITING DEPARTMENT )
离退休人员管理中心(MANAGEMENT CENTER OF RETIREES) (FULLY-FUNDED SUBSIDIARIES )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制片分公司
CHINA FILM GROUP FILM PRODUCTION CORPORATION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电影发行放映分公司
CHINA FILM GROUP FILM DISTRIBUTION AND EXHIBITION CORPORATION
中影集团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
CHINA FILM GROUP DIGITAL FILM PRODUCTION BASE, LTD.
中影影院投资有限公司
CHINA FILM CINEMA INVESTMENT CO., LTD.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电影进出口分公司
CHINA FILM GROUP FILM IMPORT & EXPORT CORPORATION
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
CHINA FILM CO-PRODUCTION CORPORATION
中国电影器材公司
CHINA FILM EQUIPMENT CORPORATION
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
BEIJING FILM DEVELOPING AND PRINTING LAB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艺术创作人员中心
CHINA FILM GROUP CREATIVE ARTISTS CENTER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后电影开发分公司
CHINA FILM GROUP FILM LICENSING AND MERCHANDIZING CORPORATION
北京电影制片厂
BEIJING FILM STUDIO
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
CHINA CHILDREN’S FILM STUDIO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影视制作基地
BEIJING FILM & TV PRODUCTION BASE OF 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 (PUBLIC INSTITUTION )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CCTV—6)
CHINA MOVIE CHANNEL PROGRAM CENTER (MAJOR HOLDING COMPANIES AND JOINT STOCK COMPANIES )
中影集团联合影视有限公司
CHINA FILM GROUP UNITED FILM &TV CO., LTD.
北京中影第一电影制片有限公司
BEIJING CHINA FILM FIRST FILM PRODUCTION CO., LTD.
中影动画产业有限公司
CHINA FILM ANIMATION CO., LTD.
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
WARNER CHINA FILM HG CORPORATION
北京中影元申影业有限公司
BEIJING CHINA FILM YUANSHEN PRODUCTION CO., LTD.
中影集团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CHINA FILM GROUP DIGITAL CINEMA LINE CO., LTD.
中影首钢环球数码数字影院建设(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
华影旭光国际影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HUAYUN FILM & TV OPTICAL DISCS CO,.LTD.
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
HUALONG DIGITAL CINEMA PRODUCTIONS CO., LTD.
北京中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BEIJING CHINA FILM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 LTD.
北京中影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BEIJING CHINA FILM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中影新农村数字电影发行有限公司
中影海外推广有限公司
CHINA FILM PROMOTION INTERNATIONAL, INC.
中影克莱斯德数码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CHINA FILM CREST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中影克莱思德数字媒介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北方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
LIAONING NORTH CINEMA LINE CO., LTD.
四川太平洋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SICHUAN PACIFIC CINEMA CIRCUIT CO., LTD
海南蓝海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
HAINAN BLUE SEA CINEMA CIRCUIT CO., LTD.
深圳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有限公司
SHENZHEN CHINA FILM SOUTH CINEMA CIRCUIT CO., LTD.
中影星美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CHINA FILM STELLAR FILM CHAIN CO., LTD.
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
BEIJING XINYINGLIAN CINEMA CIRCUIT CO., LTD.
北京紫禁城三联影视有限公司
BEIJING FORBIDDEN CITY FILM AND TV DISTRIBUTION CO., LTD.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HUAXIA FILM DISTRBUTION CO., LTD.
北京九州同映国产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BEIJING ALL CHINA SCREENING DIGITAL CINEMA CIRCUIT CO., LTD.
华诚电影电视数字节目有限公司
HUACHENG FILM & TV DIGITAL PROGRAM CO., LTD.
北京中影联安乐新东安影院有限公司
BEIJING CHINA FILM EDKO CINDONG'AN CINEMA CO., LTD.
北京中影恒乐新世纪影院有限公司
BEIJING CHINA FILM HENGLE NEW ERA CINEMA CO., LTD.
北京华星电影院有限公司
BEIJING HUAXING CINEMA CO., LTD.
深圳南国影联股份有限公司
SHENZHEN SOUTH WORLD CINEMA CIRCUIT CO., LTD.
北京华柯电影洗印有限公司
CINE LABS (BEIJING), LTD.
华索影视数字制作有限公司
HUASO FILM/TV DIGITAL PRODUCTION CO.,LTD.
中影电通太科广告有限公司
CHINA FILM DENTSUTEC TEC ADVERTISING CO., LTD.
中影寰亚音像制品有限公司
CHINA FILM HUANYA AUDIO VIDEO DISTRIBUTION CO., LTD.
北京中奥影迪动画制作有限责任公司 (OVERSEAS OFFICES )
中国电影进出口(洛杉矶)有限公司
CHINA FILM IMPORT & EXPORT (L.A.) CO., LTD
中影集团公司巴黎代表处
CHINA FILM PARIS OFFICE
㈥ 现如今哪家影视公司最好
在众多的影视公司中,拔得头筹的就数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博纳、华谊兄弟三大家,这三家公司相比,无论是从市场份额,发行影片的数量还是全年的票房,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绝对是处于大哥大的地位。
华谊兄弟和博纳都不约而同选择了“龙”作为图腾。华谊的员工透露了华谊片头的设计理念:威武的龙头像一个守护神,这样一个东方龙的形象同时也在表达华谊兄弟进军国际市场的战略姿态,把中国传统与现代感进行融合,说明要有“中国元素,国际视野”!
中影公司能够做到居高不下的第一把座椅,跟他们所有工作人员的兢兢业业努力付出有很大关系,跟他们作为伯乐识人的眼光也是密不可分的。
㈦ 电影院何时才能收到票房分成
首先,所有影片的票房总额(简称总票房),要向国家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其次要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由影院从总票房中直接扣划并缴纳。以上两项,合计5% + 3.3% = 8.3%,称为“不可分账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即为“可分账票房”,又名“净票房”。可得:净票房=(1 - 8.3%)x 总票房。
然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影数字)会征缴净票房的1% ~ 3%作为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由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但该分账阶段只存在于大片,小片没有。
最后在剩下的票房中,即净票房扣除“中数代理费”后的票房(以下由Δ表示),电影院分享50%,院线分享7%,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分享43%。
如果电影院与院线是同一家公司,比如“万达”、“金逸”,那么它将独享这57%(即50% + 7%)。如果制片方与发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么它将独享这43%。
那么制片方与发行方如何分账呢?
一般来说,发行方会与制片方约定,收取上述Δ的5%~15%作为其发行代理费用。那么只剩下43% - 15% = 28%归属制片方,即Δ的28%才是制片方的。
如果某些影片在某个档期处于竞争劣势,为了增加影片排映场次,制片方和/或发行方会承诺给影院和/或院线返百分点,一般占Δ的3~5个点。也就是说,制片方和/或发行方承诺把自己应得的43% x Δ 中的3~5个百分点返给影院和/或院线,使其原来占Δ的57%的份额提高到60%~ 63%。
制片方与投资方之间如何分账呢?
制片方,简称“片方”,有时本身就是投资方,大多数情况下不只一家,因为很多电影的投资较大,制片方一家无力投资,于是会邀请多家公司联合投资。多家投资方如何分享票房,这取决于各投资方在总投资额中的地位、主次、份额,业界称之为“主投方”与“跟投方”。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参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发行方要面对的制片方。但不论如何,只有真正出资、投了钱才能算投资方,没有以货币形式出资的公司都不是投资方。
㈧ 全国几大院线有哪些
上海联和电影院线、北京新影联、中影星美院线、中影数字院线、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北京万达院线、四川太平洋、浙江时代电影大世界。
上海联和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统计到2013年8月底,共有加盟影院222家,银幕数1075块,总座位数183,499个,有1037个厅安装了数字放映设备,其中数字3D放映厅740个。
公司简介
上海国泰电影院是全国放映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文明单位”十四连冠。联和院线自2003年建立以来,票房不断攀升、管理不断进取、科技不断进步。面对机遇和挑战,巩固稳定队伍,迎接扩充新盟友。
2004年率先引进IMAX巨幕影院,2008年率先进行影院数字放映设备改造。遵循“以人为本、诚信高效、科技创新”的理念,努力将联和院线打造成为中国一流的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