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野花香,水中摇,……满山飘满山飘是什么歌
歌曲:牧羊女
歌手:黑鸭子
日出嵩山坳
晨钟惊飞鸟
林间小溪水潺潺
坡上青青草
野果香
山花俏
狗儿跳
羊儿跑
举起鞭儿轻轻摇
小曲满山飘满山飘
莫道女儿娇
无暇有奇巧
冬去春来十六载
黄花正年少
腰身壮
胆气豪
常练武
勤操劳
耕田放牧
打豺狼
风雨一肩挑一肩挑
风雨一肩挑一肩挑
是电影《少林寺》的主题曲。
望采纳
⑵ 曾楚霖的电影
黄金潮 (1947)
仙童玉女 (1948) ... 绅士
黄飞鸿传(上集) (1949)
孽海痴魂(上集) (1949) ... 白香词
神经公爵 (1949) ... 傻超
辣手碎情花 (1949)
罗宫春色 (1949)
狄青 (1949) ... 番将
到处惹相思 (1949) ... 杂役
满江红 (1949) ... 老巡警
黄飞鸿传(下集大结局) (1949)
孽海痴魂(下集大结局) (1949) ... 白香词
忍弃枕边人 (1949) ... 同事丙
孤儿泪 (1949) ... 医生
有冤无路诉 (1949)
法网难逃 (1950)
关东小侠大战女镖师 (1950)
野花香 (1950)
夜半钟声 (1950)
月媚花娇 (1952)
五虎将 (1955)
霸王妖姬 (1956)
娇娇女 (1956)
梅娘 (1956)
诈痳纳福 (1956)
肥廋姻缘 (1956)
打劫阴司路 (1957)
第七号司机 (1958)
天官赐福 (1958)
大冬瓜 (1958)
王先生行正桃花运 (1959)
搭错线 (1959)
十兄弟 (1959)
二世祖盲公问米 (1959)
王先生著错老婆鞋 (1959)
十兄弟怒海除魔 (1960)
七儿八女九状词 (1960)
欢喜夫妻 (1961)
太太缉私团 (1961)
真假洞房春 (1962)
好事成双 (1962)
南北一家亲 (1962)
秋风秋雨 (1962)
水观音三戏白金龙 (1962)
一对好冤家 (1963)
老衬行大运 (1963)
999毒天鹅 (1964)
新啼笑姻缘 (1964)
花木兰 (1964)
玉堂春 (1964)
改期添丁 (1964)
摩登二世祖 (1964)
啼笑姻缘(上集) (1964)
一楼十四伙 (1964)
山歌恋 (1964)
大地儿女 (1965)
南北双雄 (1965)
小云雀 (1965)
聊斋志异 (1965)
青青河边草 (1966)
何日君再来 (1966)
金娇银更娇 (1966)
通天晓 (1966)
西游记 (1966)
独臂刀 (1967)
珊珊 (1967)
大侠复仇记 (1967)
幪面大侠 (1967)
香江花月夜 (1967)
铁头皇帝 (1967)
特警零零九 (1967)
大师姐 (1967)
盗剑 (1967)
欲海情魔 (1967)
黑杀星 (1967)
艳阳天 (1967)
女探黑天鹅 (1967)
黑鹰 (1967)
明日之歌 (1967)
夺魂铃 (1968)
花月良宵 (1968)
女儿国 (1968)
玉罗刹 (1968)
怪侠 (1968)
云泥 (1968)
万紫千红 (1968)
多情妙贼 (1968)
春满乾坤 (1968)
铁观音勇破爆炸党 (1968)
龙门金剑 (1969)
雌雄妙贼 (1969)
阴阳刀 (1969)
神经刀 (1969)
香喷喷小姐 (1969)
浪子佳人 (1969)
欲焰狂流 (1969)
豪侠传 (1969)
保镖 (1969)
千面魔女 (1969)
燕娘 (1969)
毒龙潭 (1969)
四武士 (1969)
相思河畔 (1969)
椰林春恋 (1969)
钓金龟 (1969)
飞燕金刀 (1969)
说谎的人 (1969)
双枪沙胆标 (1969)
三笑 (1969)
小魔侠 (1969)
十三太保 (1970)
荒江女侠 (1970)
小煞星 (1970)
女侠卖人头 (1970)
双喜临门 (1970)
五虎屠龙 (1970)
总有一天捉到你 (1970)
断魂刀 (1970)
遗产伍亿圆 (1970)
金衣大侠 (1970)
春火 (1970)
江湖三女侠 (1970)
满肚密圈 (1970)
杀机 (1970)
爱情的代价 (1970)
玉女亲情 (1970)
游侠儿 (1970)
龙虎斗 (1970)
无名英雄 (1971)
凤飞飞 (1971)
天龙八将 (1971)
拳击 (1971)
侠士行 (1971)
聋哑剑 (1971) ... 柳家党从
血符门 (1971)
夕阳恋人 (1971)
鬼太监 (1971)
火并 (1971)
女杀手 (1971)
冰天侠女 (1971)
大决斗 (1971)
影子神鞭 (1971)
玉面侠 (1971)
鹰王 (1971)
血酒天牢 (1971)
追击 (1971)
情人的秘密 (1971)
恶客 (1972)
小毒龙 (1972)
仙女下凡 (1972)
大内高手 (1972)
拳门 (1972)
风月奇谭 (1972)
壁虎 (1972)
天下第一拳 (1972)
马永贞 (1972)
霹雳拳 (1972)
十四女英豪 (1972) ... 番将
雨中花 (1972) 水浒传 (1972)
骗术大观 (1972)
快活林 (1972)
吉祥赌坊 (1972)
狮吼 (1972)
爱奴 (1972)
群英会 (1972)
玉女嬉春 (1972)
合气道 (1972)
四骑士 (1972)
淘气公主 (1972)
少奶奶的丝袜 (1972)
黄飞鸿 (1973)
毒女 (1973)
贼杀贼 (1973)
荡寇三狼 (1973)
跆拳震九州 (1973)
魔鬼天使 (1973)
大刀王五 (1973)
英雄榜 (1973)
铁牛 (1973)
大徐害 (1973)
小杂种 (1973)
至尊宝 (1974)
鬼马双星 (1974)
天天报喜 (1974)
阿牛入城记 (1974)
虎斗虎 (1974)
乌龙教一 (1974)
大乡里八面威风 (1974)
声色犬马 (1974)
多咀街 (1974)
吸毒者 (1974)
恶虎村 (1974)
少林子弟 (1974)
一网打尽 (1974)
大蛟龙 (1974)
铁金刚大破紫阳观 (1974)
危机四伏 (1974)
贩卖人口 (1974)
香港73 (1974)
天网 (1974)
怪人怪事 (1974)
珠江大风暴 (1974)
新啼笑姻缘 (1975)
扭计祖宗陈梦吉 (1975)
金毛狮王 (1975)
千奇百怪俏女佣 (1975)
天才与白痴 (1975)
花飞满城春 (1975)
蛊惑女光棍才 (1975)
港澳传奇 (1975)
镖旗飞扬 (1975)
小山东到香港 (1975)
大劫案 (1975)
半斤八两 (1976)
蛇王子 (1976)
毒后秘史 (1976)
拈花惹草 (1976)
大乡里与扫街添 (1976)
香港奇案 (1976)
乾隆皇奇遇记 (1976)
酒帘 (1976)
卖身 (1976)
五毒天罗 (1976)
沙胆英 (1976)
香港奇案之二《凶杀》 (1976)
阿牛发达记 (1976)
大男人 (1977)
风花雪月 (1977)
初哥初女初夜情 (1977)
四二六 (1977)
多情剑客无情剑 (1977)
佛跳墙 (1977)
三德和尚与舂米六 (1977)
楚留香 (1977) 奸魔 (1977)
人蛇鼠 (1977)
射雕英雄传 (1977)
俏探女娇娃 (1977)
决杀令 (1977)
应召名册 (1977)
入册 (1977)
大路强人 (1978)
黑幕 (1978)
剥错大牙折错骨 (1978)
鬼马狂潮 (1978)
笑傲江湖 (1978)
乾隆下扬州 (1978)
乌龙济公 (1978)
老虎田鸡 (1978)
问你怕未 (1978)
秀花大盗 (1978)
子曰:食色性也 (1978)
林世荣 (1979)
大斗大 (1979)
猴形扣手 (1979)
怪招软皮蛇 (1979)
天才功夫 (1979)
鸿胜蔡李佛 (1979)
著错草鞋走错路 (1979)
出闸虎 (1979)
汇峰号黄金大风暴 (1979)
醒目仔蛊惑招 (1979)
孔雀王朝 (1979)
新贴错门神 (1979)
疯劫 (1979)
老鼠拉龟 (1979)
无名小卒 (1979)
圆月弯刀 (1979)
蛇猫鹤混形掌 (1980)
阿灿正传 (1980)
系咁先 (1980)
通天老虎 (1980)
钱作怪 (1980)
乾隆皇与三姑娘 (1980)
地狱无门 (1980)
情侠追风剑 (1980)
滑稽时代 (1980)
阿Sir劈炮 (1980)
师弟出马 (1980)
孽种 (1980)
发围 (1980)
疯狂大老千 (1980)
潮洲笑汉 (1980)
连环大斗法 (1981)
线人 (1981)
摩登保镳 (1981)
撞板神探电子龟 (1981)
边缘人 (1981)
追女仔 (1981)
花劫 (1982)
三十年细说从头 (1982)
烈火青春 (1982)
人吓人 (1982)
猎头 (1982)
奇谋妙计五福星 (1983)
田鸡过河 (1983)
上海滩 (1983)
岩晒KEY (1983)
神勇双响炮 (1984)
马后炮 (1984)
有Friend冇惊 (1984)
猫头鹰与小飞象 (1984)
爱奴新传 (1984)
君子好逑 (1984)
鬼线人 (1984)
警察故事 (1985)
替枪老豆 (1985)
小狐仙 (1985)
欢场 (1985)
青春差 (1985)
执法先锋 (1986)
英雄无泪 (1986)
魔高一丈 (1987)
最佳损友闯情关 (1988)
鬼咁串 (1988)
点指贼贼 (1988)
黑心鬼 (1988)
法内情 (1988)
⑶ 一部老电话剧情简介一位会唱戏的女人叫野花香
老电视剧情节是一个会唱歌唱戏的美容,我觉得这一个是野花香的编辑李华香非常好的。
⑷ 谭兰卿的生平
谭兰卿 (1908 - 1981) ,原名谭瑞芬,原籍广东顺德,于一九二一年加入粤剧界,行当为花旦及女丑生,戏行中人尊称她为「六姑」。
幼年随姊姊仙花旺、桂花棠学戏,并以“桂花咸”为艺名四出登台演出。
她于十六岁时便升任梨园影全女班的正印花旦。其后,与任剑辉等组织梅花影剧团。
她在1927年12月1日(星期四)晚上7时为美国“咏霓裳男女班”在美国旧金山的“永同福戏院”(Worth Theatre)演出粤剧《盲妹雪恨》。
她在1933年香港与上海妹同时加入马师曾的太平剧团,成为男女同台后第一批女花旦,上海妹离开太平剧团后,继续担任正印花旦,主演名剧有《刁蛮公主戆驸马》、《钟无艳》、《斗气姑爷》等。她擅唱小曲,有“小曲王”之称。
1941年香港沦陷,谭氏转至澳门与任剑辉、梁醒波合作。
抗战胜利后长住香港,其后因身体发胖,改演女丑,她曾参演出多部电影,共143出,擅演泼辣家姑。
她于1975年退出艺坛,其最后一出电影是1969年的《威风大少恶千金》。
在1981年3月13日(星期三) 上午11时许准确到理发店烫头发,在家门召唤的士时,突然因高血压昏倒去世。
1981年3月15日(星期日) 以佛教仪式在北角的香港殡仪馆出殡,由香港的八和会馆仝人主持,并由黄炎、麦炳荣、袁耀鸿、林家声、刘月峰、何鸿略扶灵。
遗体在1981年3月16日(星期一) 在歌连臣角火葬场被火化,骨灰安放在屯门的道教之青松观。
从艺经历
谭兰卿在十三岁开始随姊姊粤剧花旦桂花甜学戏,并以「桂花咸」为艺名四出登台演出。二十年代末,她从美国回国,在广州大新公司天台游乐场及隶菱花影剧团演出。她于十六岁时便升任梨园影全女班的正印花旦。其后,与任剑辉等组织梅花影剧团。一九三五年,她在香港与马师曾合组太平剧团,继续担任正印花旦,主演名剧有《刁蛮公主戆驸马》、《钟无艳》等。
她曾参与多个名粤剧团,如女儿香剧团、大龙凤剧团、花锦绣剧团等等,与多位名伶合作,如罗品超、文觉非、麦炳荣等等,主要剧目有《花颠娇》、《孟丽君》、《凤阁恩仇未了情》等等。后其因身体发胖转为女丑,演出过凤凰剧团的《金钗引凤凰》。
她在一九三五年便开始加入电影界,以演恶家姑为名。她擅唱小曲,当粤剧演员时,更有「小曲王」、「玉喉」之称。她第一出主演的电影为《野花香》。 她在三十至六十年代期间参演多过二百出电影,如古装剧有《梁红玉血战黄天荡》、《百战荣归迎彩凤》等。 除把曾主演过的粤剧搬上银幕外,还有参演时装剧,如《扭纹新抱恶家姑》、《王先生》片集、《乌龙王》片集等。
她于一九七五年退出艺坛,其最后一出电影是一九六九年的《威风大少恶千金》。一九八一年三月十三日,她因血压高于香港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⑸ 求香港老牌男演员杨群的电影!!!!
出演电影《碧雪黄花》 (1955年) 饰 林尹民 (香港古装片,黑白,演员:陈厚、李湄、王元龙、王豪、葛兰、顾媚、吴家骧、周曼华、罗维、鲁奇、杨易木、杨群 等,编剧:司徒明、陈蝶衣、易文 、唐绍华、王植波,导演:卜万苍、顾文宗、罗维、马徐维邦、屠光启、王天林、易文、张善琨、洪波) 《水仙 》(1956年) (香港爱情片,黑白,演员:罗维 、赵雷、杨志卿、刘亮华、红薇、杨群 、张翠英 、雷达,编剧:李翰祥,导演:李翰祥) 《惊魂记》(1956年)饰 文安保 (香港犯罪片,黑白,演员:葛兰 、罗维 、王豪、蒋光超、王莱、Chun Yang 、马笑侬、李允中、杨群 ,编剧:陶秦,导演:陶秦) (香港剧情片 ,黑白,主演:杨群 、葛兰 、王莱 、蒋光超 、马笑侬 ,编剧:陶秦 ,导演:陶秦 ) 《卧薪尝胆》(又名《西施》) (1956年) 饰 吴太子(香港喜剧片,演员:李丽华、张瑛、钟情、罗维、王元龙、李芳菲、贺宾、郭嘉、唐迪、雷达、马笑侬、李图、杨群、陈濠、吴莎、白妤,编剧:袁秋枫,导演:马徐维邦) 《化身姑娘 》(1956年) 饰 周仕强 《曼波女郎》 (1957年) 《野火 》(1957年) 饰 罗乔治 (香港剧情片,黑白,主演:杨群、高原、李英、李湄、谢之 ,编剧:张彻 ,导演:李湄 、张彻 ) 《金莲花》 (1957年) 饰 小李 (香港古装片,黑白,演员:林黛、雷震、王莱、杨群、尤光照、李允中、陈又新、高翔、林苍、翁木兰、刘恩甲、刘仁杰、蓝伟烈、朱少泉、刘茜蒙,编剧:岳枫,导演:岳枫) 《四千金》 (1957年) 饰 曹大伟 (香港剧情片,黑白,演员:陈厚、苏凤、叶枫、林翠、雷震、田青、王憧、王元龙、翁木兰、杨群,编剧:陶秦,导演:陶秦) 《翡翠湖》 (1958年) 韩二宝 《野火》(1958年) 《红娃》 (1958年) 饰 花吉玉 《桃花运》(1959年)饰 小王 (香港喜剧片,黑白,主演:杨群 、王冲、 田青 、叶枫 、朱少泉 ,编剧:张爱玲 ,导演:岳枫 ) 《香车美人》 (1959年) 饰 朱友 (香港喜剧片,黑白,演员:雷震、刘恩甲、张扬、葛兰、马笑侬、黎雯、罗兰、杨群、张维德,编剧:易文,导演:易文) 《铁臂金刚》(1960年) 饰 雷(香港动作片 ,黑白片,主演:杨群、 雷震、 叶枫 、马力、 冯毅 ,编剧:谢文 ,导演: 王天林 ) 《春潮 》(1960年) 饰 小邓 《妖女何月儿》(1961年)(香港奇幻动作古装片,黑白,演员:钟情、金峰、杨群 、罗维 、洪波 、李香君 、蒋光超 、嘉玲,编剧:南宫搏,导演:屠光启 ) 《猿女孟丽丝》 (1961年) (香港动作片,黑白,演员:林黛 、赵雷 、罗维、蒋光超、张翠英、杨群 ,导演:罗维) 《杨乃武与小白菜》(1963年)(台湾剧情 /歌舞片,彩色,演员:李丽华、关山、李红珠、欧阳莎菲、高宝树、朱牧、杨群 、蒋光超、杨志卿、顾文宗、李英、井淼、何平、李允中、马笑侬、沈殿霞、李昆、谷峰,编剧:Han Lu,导演: 李翰祥、何梦华 ) 《夜半惊魂》(1963年) 饰 江超武 (香港剧情片恐怖片惊悚片 ,黑白,主演:萧芳芳 、杨群 、田丰、 蓝娣 、张意虹 ,编剧:陈荻薏 ,导演:屠光启 ) 《秦香莲 》(1963年) 饰 陈世美 (李丽华 饰 秦香莲、严俊 饰包公) 《孟丽君》(1963年)(香港喜剧片,主演:李丽华、杨群、钱蓉蓉、严俊,导演:严俊) 《凤凤 》(1965年) 饰 王茂林 (香港/ 台湾剧情片,彩色,主演:张美瑶、杨群、张小燕、罗宛琳,编剧:杨世庆,导演:杨世庆) 《西施》(1965年) 饰 晋侯 (香港 / 台湾 古装片,彩色,演员:江青⒄岳住⒅炷痢⒉芙⒙礞鳌⒏当袒浴⒘盒巡ā⒀钊骸⒗畹腔荨⒙尥鹆铡⒄匀骸⑼醴?、杨苏、刘维斌、金石、房勉、高明、宗由、常枫、李冠章、洪波,编剧:唐绍华,导演:李翰祥,) 《烟雨蒙蒙》 (1965年) 《菟丝花》 (1965年) 饰 徐中枏(台湾爱情片,主演:汪玲,杨群,编剧:琼瑶,) 《几度夕阳红》(1966年) 饰 何慕天 (台湾爱情片,彩色,主演:杨群 饰 何慕天、江青 饰 李梦竹 、甄珍 饰 何霜霜、汪玲 饰 杨晓彤、秦沛 饰 杨晓白,编剧: 琼瑶,导演:李翰祥、杨苏) 《几度夕阳红大结局》(1966年)饰 何慕天(台湾爱情片,彩色,主演:杨群 饰 何慕天、江青 饰 李梦竹 、甄珍 饰 何霜霜、汪玲 饰 杨晓彤、秦沛 饰 杨晓白,编剧: 琼瑶,导演:李翰祥、杨苏) 《龙虎双侠 》(1966年) 《辛十四娘》 (1966年) 《天之娇女》 (1966年) 《地下司令》 (1967年) 《塔裏的女人》 (1967年) 饰 罗圣缇 《十万青年十万军》 (1967年) 《破晓时分》 (1967年) 饰 陈老三(台湾剧情/ 古装片,彩色,主演:杨群 、赵丽萍、洪波,编剧:姚凤磐,导演:李翰祥、宋存寿) 《王宝钏(上、下集) 》(1967年) 《血花剑》 (1968年) 《剑魔》 (1968年) 《罗门四虎》 (1968年) 《青龙镇》 (1968年) 《破晓时分》(1968年) 《陌生人》 (1968年) 饰 陌生人(台湾剧情片,彩色,主演:甄珍 、杨群、 李虹,编剧:赵之诚、琼瑶,导演:杨苏、李翰祥) 《北极风情画 》(1969年) (台湾剧情片,彩色,主演:万仪、杨群、王冲、张慧、王星磊、蓝云、王兰,编剧:姚凤磐,导演:王星磊、李翰祥) 《绝代镖王》 (1969年) 《剑王之王》 (1969年) (台湾冒险片,彩色,演员:张清清、张亦飞、Shao Chun Chao、Kuo Chun Chen费云、侯小弟、柯佑民、罗苹、卢碧云、马骥、Hung Shih、苏金龙、苏真平、Chung Ting、Hsiang Wang、魏苏、杨群、易原、Fan Yu,编剧:徐天荣、郭南宏,导演:郭南宏) 《武圣关公 》(1969年) 《扬子江风云 》(香港片名《一寸山河一寸血》)(1969年) 饰 王凡(台湾剧情/冒险/悬疑片,彩色,主演:李丽华、杨群、欧威,编剧:张永祥,导演:李翰祥) 《负心的人》》(1969年)饰 志强(台湾剧情片,彩色,主演:杨群、汤兰花、李虹,编剧:姚凤磐,导演:杨苏) 《路客与刀客 》(1970年) (香港动作剧情片,彩色,主演:杨群 、孙越 、崔福生 ,编剧:张曾泽 、司马中原,导演:张曾泽 ) 《喜怒哀乐 》(1970年) (台湾/香港剧情片,主演:李丽华、杨群、甄珍,编剧:李翰祥 、谢家孝、朱向敢、蒲松龄-原著、胡金铨,张永祥 、Zhishan Li ,导演:白景瑞、胡金铨、李翰祥、李行 ) 《出卖爱情的人 》(1970年) 《不要让太太知道》 (1970年) 《你我他》 (1970年) 《家花总比野花香》 (1970年) 《魏徵斩龙》 (《魏征斩龙 》)(1970年) (香港/台湾奇幻片,主演:杨群 、崔福生、范凌,编剧:屠光启,导演:屠光启) 《玉楼春梦》 (1970年) (香港剧情片,主演:陈曼玲、杨群、孟莉,编剧:楚原,导演:楚原) 《你的心里没有我》 (1970年) (香港剧情片,主演:陈思思、杨群、秦沛,编剧:杨苏,导演:杨苏) 《还君明珠双泪垂》 (1971年) (台湾剧情片,主演: 杨群 、冯海 、林苓 ,编剧:张永祥 ,导演:刘艺 ) 《问白云 》(1971年) 《落鹰峡 》(1971年) 饰 楼明月(台湾剧情片,主演:甄珍 、杨群、葛香亭、陈莎莉,编剧:张法鹤、邓育昆 ,导演:丁善玺) 《赌命的人 》(1971年) 《长江一号 》(1971年) 《庭院深深 》(1971年) (台湾爱情/ 剧情,演员:归亚蕾、李湘、王戎、杨群、吴凤凤,编剧:琼瑶-原著,导演:宋存寿、杨群,制作人:杨群 ,制作公司:香港凤鸣影业有限公司) 《骗术奇谭》(1971年)(香港/台湾喜剧片,演员:谢贤、甄珍、张冲、李昆、陈菁、青山、李文泰、孙越、岳阳、苏祥 、金滔、胡锦、白鹰、王宇、田野、蒋光超、上官亮、葛小宝、陶述、鲁直、费云、韩苏、韩江、巴戈、常枫、江帆、林玑、李琳琳、郝履仁、杨群、刘明、朱牧、李秀龄、杨爱华、张帝,编剧:李翰祥,导演:李翰祥) 《忍》 (1972年) (香港/台湾剧情片,主演:杨群、嘉凌、李虹,编剧:宋项如,导演:杨群、俞凤至,制作人:杨群、俞凤至、高飞,制作公司:香港凤鸣影业有限公司) 《爱魂 》(1972年) (香港剧情片,主演:杨群 、苏青、李沙玉,导演:宋山欧) 《仇》 (1972年) (香港动作/剧情片,主演:杨群、蔡弘、薛汉,导演:俞凤至,制作公司:香港凤鸣影业有限公司) 《一寸山河一寸血 》(1972年) 《风流韵事》(1973年)饰 西门庆(香港喜剧片,主演:陈萍 、岳华 、杨群 ,编剧: 李翰祥 ,导演: 李翰祥 ) 《骗术奇中奇》(1973年) 《浪》(1973年) 《金瓶双艳》 (1974年) 饰 西门庆 《阴阳界》(1974年) 《早晨再见》 (1974年) 《王宝钏平贵回窑》 (1975年) 《朱洪武开国记》 (1975年) 《大千世界》(1975年) 《八百壮士》(1975年)(台湾战争片,演员:柯狻雄、林青霞、徐枫、陈?#092;汉、张艾嘉、黄家达、秦汉、杨群、张冲、张翼、金刚、王道、易原、葛小宝,编剧:丁善玺,导演:丁善玺) 《星语 》(1976年) 《官人我要》 (1976年) 《肥龙过江》 (1978年) 《问你怕未》 (1978年) (《鬼马福星》) 《十万滴血》 (1978年) 男主角 《古宁头大战》(1980年) 《顶爷》(1981年) 《千王斗千后》(1981年) 《枪口下的小百合》(1982年)台湾剧情片,演员:林青霞、杨群、张冲、龙飞、江龙、吴国良、张小兰、秦风,编剧:郭清江、吕继尚,导演:郭清江) 《第一次》(1983年)(香港剧情片,主演:张国荣、翁静晶、杨群,编剧:陈韵文,导演:俞凤至,制作人:杨群、俞凤至,制作公司:香港凤鸣影业有限公司,发行公司:香港凤鸣影业有限公司) 《威龙猛探》 (1985年) (《保护者》) 《夏日福星 》(1985年) 《女人风情话》(1985年) 《拖错车》(1985年) 《代客泊车》 (1986年) 《肝胆相照 》(1987年) 《英雄好汉 》(1987年) 《江湖情》(1987年) 《天使行动》(1987年) 《省港风云》(1988年) 《无悔行动》(1990年)(香港剧情片,主演: 高雄 、大岛由加利 、莫少聪 、杨群 、狄威 ,编剧:李茜 ,导演:刘国豪) 《都市煞星》(1990年)(香港剧情片,主演: 王祖贤 张学友 卢惠光 杨群 蔡立儿 ,编剧: 庄澄 周振荣 ,导演: 黎应就 ) 《谍海英豪》 《Black Vengeance》(1990年) 《一本漫画闯天涯》 (1991年) 饰 韦先生(香港剧情片喜剧片动作片,主演:周星驰 、成奎安 、柏安妮 、林俊贤 、杨群 ,编剧:梁家仁、颂升 ,导演:梁家仁) 《布局》(1991年) 《至尊无上 II:永霸天下》(《兄弟情深》 / 《至尊无上2》) (1991年) 《妙探双娇》(1992年) 《风起云涌之情迷香江》(《情迷香港》/ 《阿拉来自上海》)(1993年) 《生命因爱动听 》(英文名:《Life Is a Miracle 》 在加拿大首映)(2001年) 饰 杨医生 (主演:陈松伶 、杨群 ,编剧:关信辉 ,导演:关信辉) 《源来是爱》(2003年)饰演 爷爷 (主演:杨群 、钟景辉 、邰正宵 、黄恺)
⑹ 每次都装作很倔强是什么歌
《野花香》
是莫斯满和老猫共同演唱的歌曲,东方骏作词,老猫作曲,于2019年7月4日上线。
歌词节选:
野野野 野花香,野野野 野花香,
每次都想装作 很倔强,但是见面自己却 缴械投降,
因为爱你 我一如既往,再多压力都无法阻挡,
你的炽热 我无法设防,还总是让我 心花怒放,
幸亏我拥有 爱的力量,愿意陪你 满世界疯狂,
请你呀 来到 我的身旁,让我的心呀 不再流浪。
(6)香港电影野花香扩展阅读
原唱介绍——
老猫本名刘原龙,著名音乐人/词曲作者/MTV导演,香港天星娱乐集团和香港大国文化公司担任音乐制作人。代表作有《我不是黄蓉》《哎呀》《水煮鱼》《爸爸妈妈》《红指甲》等。
2010年最新单曲《要抱抱》荣获北京音乐台“中国歌曲排行榜”2010流行音乐盛典颁奖礼“最佳金曲”“最佳编曲”两项大奖。
⑺ 《港澳传奇港澳传奇》百度网盘免费资源在线观看,李翰祥导演的
《港澳传奇港澳传奇》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AkVFv8SCWECIgrY0fRA0jw
导演: 李翰祥
编剧: 李翰祥
主演: 谷峰、胡锦、恬妮、石修
类型: 喜剧、情色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75-01-09(中国香港)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Forbidden Tales Of Two Cities
澳门篇:在澳门的兰桂楼(烂鬼楼),古董店和估衣店比邻而居,两店老板焦易(谷峰 饰)、何炎(王侠 饰)的妻子阿兰(胡锦 饰)、阿桂(陈萍 饰)是一对风骚入骨、别有一番韵味的妙人儿。正所谓家花不如野花香,虽然老婆美若天仙,但焦易和何炎依然对对方的老婆垂涎三尺。某日焦易假装外出,接着撞破何炎与阿兰的私情,他干脆将计就计,逼迫老婆为他和阿桂搭桥牵线。
香港篇:风流赌徒贺达(石修 饰)往返港澳之间,赌场情场双得意。在一间名为宇宙会所的非法赌馆内,他邂逅美艳女子嘉莉(恬妮 饰)。嘉莉是某黑市名流的夫人,其卓越风韵和出众赌技勾起贺达的兴趣。一场艳情传奇就此展开……
⑻ 苏怡的演艺经历
1930年4月,苏怡在左联沈西苓等人的鼓励下,首次以“苏怡”这个笔名,写了电影剧本《最后之爱》
1931年,入天一影片公司任编剧,第二年创作《芸兰姑娘》、《一夜豪华》等电影剧本。
1932年,苏怡同粤剧艺人马师曾、谭兰卿等合作,将粤剧《野花香》、《二世祖》、《龙城飞将》、《妇人心》等改编为时装戏搬上银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当时色情、神怪影片充斥影院的香港,苏怡编导的这些影片,常使观众的耳目为之一新。
1934年赴港,先后入全球、丽影、南洋等影片公司,编导《新青年》、《海底针》等。抗日战争爆发后,编导抗战题材影片《最后关头》、《大义灭亲》。并于1940年赴重庆,入中国电影制片厂,执导影片《青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苏怡再次返回香港,编导影片《断肠花》,并与蔡楚生等共同发起粤语电影清洁运。
1938年上海沦陷后,夏衍、蔡楚生、司徒慧敏、沈西苓、谭友六等大批进步电影工作者相继南下,为促进香港电影界艺术创作状况的积极变化增添了强大的有生力量。苏怡在这一时期里,编导了《大义灭亲》、《傀儡美人》和由马师曾主演的《摩登女招夫》,导演了由夏衍编剧的《大地之花》,直接地表现了人民要求奋起抗日的时代精神,讽刺了卖国投降势力的丑恶行径,在当时港澳电影界广大观众中都有很大影响。
1940年,苏怡加入设在重庆的中国电影制片厂。次年导演了《青年中国》(由阳翰笙编剧,陶金、白杨等主演)。在重庆期间,苏怡还拍摄过一些新闻纪录片,导演了《日出》、《黄金万两》等话剧。
1946年4月7日,邓颖超、廖承志同志特邀苏怡和司徒慧敏到重庆的中共代表团住所吃饭,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同年12月,苏怡返香港继续从事电影艺术创作活动,曾与谭兰卿合作,把粤剧舞台戏《荡妇贞魂》改编成电影并编导了《同是天涯沦落人》。后者由于揭示了贫苦市民的苦难,申斥了当时社会的虐政,遭到香港当局两次不准发行的决定。经作者多次修改,被迫将地点改为上海,并将片名改为《断肠花》(上、下集),直到1949 年方获批准发行。
全国解放前夕,苏怡作为香港电影界的特邀代表赴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文代会,并当选为全国影协常务理事。
1952年1 月,苏怡返回到广州,历任《周末报》副社长兼总经理,广东省文化局副局长和顾问等职,并多次当选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
⑼ 马师曾的演艺经历
马师曾对丑角的演法特别喜爱,故在丑角的表演艺术上作了特别研究,终于创出有独特风格的“马腔”,俗称“乞儿腔”,一新观众耳目。而他的丑角形象逐渐为人所喜爱,在《苦凤莺怜》中马师曾将剧中的乞儿仔演活了,深受观众赞许,因此为他雄霸粤剧艺坛打下了基础。
后加入长春剧团,改用艺名马师曾。返香港后,参加“人寿年”剧团,和白驹荣、千里驹同台。他以丑角戏见长,不同于薛觉先演的斯文戏,观众表示欢迎。参加“大罗天”剧团后,戏路拓宽,丑、生、旦、净都演过,并领导该团编剧部,所编的戏包含历史题材与当代题材,也有才子佳人戏和改编外国电影的,古装、时装、西装兼而有之。1931年到美国三藩市演出,历时两年。后回香港组织太平剧团,在与觉先声剧团争雄时,促进了粤剧艺术的发展。后创办“全球电影公司”,所拍影片有《野花香》、《难测妇人心》、《二世祖》等,很受观众欢迎。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时,返回内地,从广州到广西,组成抗战粤剧团。抗战胜利后,与薛觉先在香港合演过名剧《蝴蝶夫人》、《清宫恨史》。1956年从香港回广州,曾担任剧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和广东粤剧院院长。 广州是粤剧活动的中心,马师曾在广州工作和演出,应该是很自然而正常的事。其实不然,在他一生4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有20多年是不能在广州舞台演出的。粤剧大师竟然不能在粤剧的活动中心演出,在那个年月里,就是有这种咄咄怪事。
1929年,马师曾已是鼎鼎大名的粤剧“红伶”,年薪为全行之冠。是年秋,在夜戏散场后,他走出海珠戏院门前,被歹徒扔炸弹炸伤右脚。广州警察局反而借故勒令他主持的“国风剧团”停演6个月、这无异是迫令剧团解散。马师曾举家仓皇迁往香港,另组剧团演出于香港、澳门、东南亚和美洲,有时也到珠江三角洲的中小城镇演出。广州市则是他的“禁区”。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他逃出虎口进入广西重组剧团,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马师曾以为经过抗战的洗礼,广州的官场状况会好一些,带领他经过多年颠沛流离,边逃难边演戏谋生,戏箱损失大半的“胜利剧团”,满怀喜悦地回到广州。不想只过了几个月,又发生《野花香》被禁演的事。
《野花香》写一大学教授姚其琛,满口礼义廉耻,以维护社会风化为己任。得知儿子迷恋某交际花,不胜震怒。谁料他见到这个交际花时,正人君子的外衣一层层被剥下,露出假道学、伪君子的真面目,终至出妻弃子,身败名裂。这原是30年代马师曾在香港编演的一出“时装戏”,抗日战争时期仍常有演出,为什么这个时候被禁演呢?据说:当时广东有一位高官是姓姚的,也曾当过教授,马师曾此剧是“有意影射、诋毁长官”。一个10多年前在香港编演的戏,竟会影射、诋毁10多年后广州的高官,这禁演的理由不是令人啼笑皆非吗?然而那个年月又哪有说理的地方?马师曾又一次黯然告别广州,把剧团带到香港。
l949年10月广州解放,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国民党的飞机不能再到广州轰炸、骚扰,各大戏院演出恢复正常。是年下半年马师曾和红线女就带领“红星剧团”回广州演出。这一次演出时间将近半年,除演“马派”剧目外,还在华南文联的帮助下,编演了表现抗日战争胜利后,珠江三角洲农民反抗官僚、恶霸压迫剥削,反对国民党抓壮丁打内战的现代剧《珠江泪》。1951年1月5、6日,马师曾和红线女还参加了“抗美援朝粤剧大集会义演”,演出批判崇美思想的短剧《牛仔裤》。
这次演出,马师曾是带着对解放后的广州美好的印象离开的。不想回到香港却受到一股股恶浪的袭击。先是当时在香港的粤剧同业组织“八和会馆”的负责人,召开一个有在港许多粤剧同行参加的大会,申斥马、红在广州“赤化”,警告他们倘再有“赤化”行为就要将他们“出会”(开除会籍)。会上还有一些人起哄,叫嚷要在“华光大帝”(粤剧戏神)像前“斩鸡头、烧黄纸”发誓不得“赤化”。接着是港英政府政治部对马、红进行“传讯”,追查他们在广州的活动。马师曾接连受到沉重的打击,剧团又一次解散。加之年过半百,在那个社会就意味着“票房贬值”,搭班演出也只能受到“照顾照顾前辈”那样的收容,那几年的处境十分困难。 就在这个时候,社会主义祖国向这位艺术大师伸出热情的手:1955年邀请他和红线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周年的日子里,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马师曾在观礼台看到天安门城楼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看到长安街游行队伍的雄伟场面。威武庄严的解放军,精神抖擞的工人、农民和各界人士,都显示了新中国意气昂扬、奋发向上的面貌。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饭店宴请观礼代表,和马师曾亲切交谈,邀请他到全国各地看看。马师曾在观礼活动中会见了茅盾、夏衍、梅兰芳、程砚秋、田汉、欧阳予倩、曹禺等著名文学家、戏剧家,他们都热情而诚恳地希望马师曾能回到新中国工作。在北京和广州,他看了很多戏曲演出,了解国内戏曲剧团,特别是广东粤剧团的组织、演出情况。最后在广东省长陶铸接见时,马师曾表示了要回来工作的决心。经过1个多月的时间,他料理停当在香港的一切事宜,就回到广州来了。
1955年12月19日,广东省、广州市文化艺术界150多人集会,欢迎马师曾和红线女从香港回到广州参加广东粤剧团。这位粤剧大师终于回到粤剧活动的中心,并工作到终其一生。
马师曾回到新中国后,先后任广东粤剧团团长、广东粤剧院院长,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分会副主席,还当选为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担负繁重的行政工作和社会工作,他的艺术创作也获得极大的丰收。 祖父马肇梅于广州经营茶庄,马师曾幼年与父亲马公权、母亲王文煜一同在广州居住。1907年家庭经商失败,他随祖父、父母亲举家前往武昌,投靠任两湖书院经学馆馆长的曾叔祖马贞榆,因而有机会攻读四书五经及习练书法,由此打下了一定的国学基础。
1911年武汉爆发辛亥革命,他随家人逃离武汉辗转回到广州,马师曾就读小学和中学期间,对戏剧开始发生兴趣,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文明戏”的演出活动,有时还偷偷跑去观看著名演员新华、朱次伯等人演出的粤剧。中学未毕业奉父母之命到香港一间铜铁店当学徒,因不堪忍受店东和其他伙计的欺凌,跑回广州进入陈圹南的太平春教戏馆学戏,与老艺人师傅佳建立师徒关系,自起艺名关始昌,从此开始了粤剧学徒的生活。 1917年马师曾在广州太平春教戏馆学戏,不久便受聘于新加坡庆维新粤剧团,后转投普长春粤剧团,并拜著名小武靓元亨为师,期间在南洋一带学艺和演出,其间,他不满班主失信,不让他当丑生而当马旦,愤而离班。后转投当地尧天彩戏班任第三小生,改艺名为风华子,演戏期间巧遇机缘得与著名演员新华同台演出《苏武牧羊》,其表现甚为新华赞赏。不久又到庆难新戏班演出《杜十娘怒沈百宝箱》等剧目,终因当地艺人排挤而失业,流浪戏班之间及卖膏药、做矿工、当掌柜谋生。
1919年马师曾被平天彩班聘为第三小生,发奋勤学苦练,又得男花旦小湘凤(靓少凤)的支持帮助,小湘凤邀他合演自己编写的时装新戏《癫、嘲、废、戆》,演出引起轰动,马师曾崭露头角,被擢升为第二小生。后来小湘凤与他另组新班,他在演出《白蛇传》时扮许仙,唱做功夫别致,大受欢迎,戏班中人都说:“风华子第二小生一炮便打响了!”恰在此时,他遇见从国内前去演出的著名演员靓元亨,两人同台演出《海盗名流》等剧,马拜靓元亨为师,随靓元亨参加普长春剧团演出,自此开始起用本名马师曾。其问虽然出现编排新剧和表演传统的一些挫折,马师曾却能从中吸取教训,更加虚心和勤奋钻研粤剧的编剧和表演艺术。
1923年马师曾回港发展,于人寿年班任正印丑生,代替刚离开该班的正印丑生薛觉先,在千里驹、白驹荣等前辈的扶掖下,发挥其演戏诙谐、机变、通俗的特长,以及从师傅靓元亨处学到的小武行当演唱艺术,成功演出《玉楼春怨》、《一个女学生》以及他在南洋编演的几个新戏,无论夜场、日场都大受观众欢迎。马师曾反覆钻研了传统粤剧《江湖十八本》,并在丑角上多番研究,于《苦凤莺怜》中演风尘侠丐“余侠魂”,创出有独特风格的“马腔”(俗称“乞儿腔”),大受欢迎,在广州西关、南关四间戏剧轮流公演,历时接近半年,创下当时的卖座纪录。
1925年夏,他离开人寿年班与陈非侬等人另组大罗天剧团,在剧团特设编剧部,聘请陈天纵、冯显洲、黄金台、麦啸霞等人为专业编剧,他自己也亲自撰写剧本或与人合作编剧。大罗天剧团编演了一批古今中外题材的新剧,如《佳偶兵戎》、《贼王子》、《呆佬拜寿》、《红玫瑰》等,在剧本内容和表演艺术两方面都大胆革新创造。剧团的演员阵容强大,马师曾分别以生、丑、旦、净的行当扮演这些新剧中的人物角色,因而剧团演出非常旺台,在粤剧舞台可与人寿班并驾齐驱,马师曾的声名也日益显赫。 1931年春,马师曾的艺术生涯出现一个重大的转折,这便是应聘到美国旧金山演出一年(因戏院院主欺诈被迫逗留两年)。行前他精心编印了《千里壮游集》带往美国,向美国观众宣扬优美的粤剧艺术,书中也透露了他逐步形成的“新剧”观。他一方面强调戏剧艺术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认为“人亦孰不爱国,凡爱国者必思自葆其国有之道德文化”,因而提出借戏剧“以宣传我国特有之道德文化”;另一方面他也强调戏剧应该跟随时代发展而变革创新,认为“近年以来,中外的交通,多么利便,生活的变迁,多么剧烈,我们的伶人,依然死守著什么场口步武的成法,什么靶子演唱的老例,纯粹用图案做脊椎,决不能站起来自称艺术,在此电影戏和舞台戏竞争激烈当中,哪有不一败涂地的道理呢!”因此他提出要变革粤剧,“一方固须效他方之长,一方仍须保存粤剧之精华,从而发扬之,斯始有效也。”
1933年马师曾从美国回到香港与女伶谭兰卿组成第一个男女合班的粤剧团“太平歌剧社”(后改名“太平剧团”),当时报纸标榜马师曾是“新派粤剧泰斗导演兼主演艺术巨子”,顾名思义可知他是要大展拳脚对粤剧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在时粤剧极盛,他与当时由薛觉先领导的觉先声剧团在艺术表演上分庭抗礼,形成“薛马争雄”的时期,好戏连场,各有戏迷。
1944年马师曾与红线女结婚。 1955年12月14日,马师曾、红线女回到广州定居并参加广东的粤剧工作,受到党政部门、粤剧同行和热爱他们的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1956年马师曾被任命为广东粤剧团团长,与红线女合演回广州后的第一个新编剧目《昭君出塞》,不久两人又合演根据同名琼剧传统戏改编的《搜书院》,并到北京汇报演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先后同首都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
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于1956年5月17日召开的昆曲《十五贯》座谈会上,周恩来总理在讲话中表扬马师曾对粤剧工作的贡献说:“现在,行家马师曾回来了,气象就更不同了,更提高了。”并且给予粤剧“南国红豆”的美称。这一年,马师曾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剧协广州分会副主席,还光荣当选广东省文化先进工作者。
1958年11月广东粤剧院成立,马师曾被任命为院长,演出根据田汉同名话剧改编的粤剧《关汉卿》,于年底到武汉为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作专场演出。
1959年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的邀请,以马师曾为团长的中国粤剧团带了《关汉卿》等戏赴朝访问演出。同年10月,马师曾率领剧团参加首都为庆祝建国十周年献礼剧目的演出活动,演出了《关汉卿》和《搜书院》。
1960年上半年,马师曾赴京担任由梅兰芳当主任的中国戏曲艺术研究班教师,教学期间与红线女等在北京中山公园演出了《关汉卿》。
1961年,以马师曾、红线女担任艺术总指导的中国粤剧团,赴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了《关汉卿》、《刘胡兰》等剧。
1962年夏,他为周恩来总理和贺龙、陈毅、聂荣臻副总理等演出《屈原》一剧的“天问”一场,这是他在舞台上的最后一次演出。
1963年马师曾被确诊罹患气管癌,入中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
1964年转往北京同仁医院治疗,4月21日终因不治逝世。
⑽ 罗维的人物生平
1918年生于江苏,毕业于北京中学,后从事抗日戏剧活动。1948年移居香港。进永华影业公司出演《清宫秘史》(饰袁世凯)《爱的俘虏》等十多部影片。1957年组建四维公司,执导《多情河》等。1961年参加电懋公司执导《无语问苍天》。1965年进入邵氏兄弟影业公司执导《鳄鱼河》。1970年执导《五虎屠龙》、《影子神鞭》、《冰天侠女》后转入嘉禾公司任主导演。1971年执导《天龙八将》后,起用李小龙主演《精武门》Fist of Fury 1972,获第十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奖,创立了“功夫电影”的新类型。并一连起用李小龙主演5部功夫片,很快打进欧美电影市场,掀起世界功夫片热潮。1974年起用日本女演员池玲子主演《恶魔的首级》The Bedevilled 走向与国外合作制片。1975年创建罗维影业公司。执导《金粉神仙手》后,将成龙从澳大利亚召回,出演《新精武门》。1976,培养了第二代功夫明星。此后执导了很多由成龙主演的影片。如《上海滩大亨》等,1996年1月20因心脏衰竭,在香港去世。 罗维其人,拍电影或许才气有限,运气却是出奇地好。当年李小龙被嘉禾从美国请回拍戏,开始并未受到特别重视,《唐山大兄》投资不高,只在泰国拍摄,导演吴家骧名气一般,也不擅长功夫武侠题材,拍到一半难以为继,才有罗维中途救场,结果票房超过300万,刷新香港纪录,令他与李小龙扬眉吐气!此后,罗维想以“成就李小龙”的恩师自居,但李小龙并不领情,甚至曾对他持刀行凶。事实也证明,罗维空具慧眼,李小龙自导自演《猛龙过江》只会更加成功。没有李小龙的罗维,只有与老将王羽合作的《冷面虎》票房不俗,其他挖掘新人主演的影片,无论是许冠杰的银幕处女作《小英雄大闹唐人街》,还是力捧成龙主演《新精武门》、《少林木人巷》,反响都一般。
在功夫片盛行的70年代,罗维风头正旺,如果说张彻是邵氏首席导演,那他就是嘉禾头牌。二人后来遭遇相似:李翰祥重回邵氏后,被方逸华借来制衡张彻,张大导演只得远走台湾成立长弓,为邵氏打外围。李小龙死后,嘉禾力推许冠文的鬼马市民喜剧,功夫片也有郑昌和(《黄飞鸿少林拳》)和黄枫(《跆拳震九州》)两位导演不让罗维专美。再者,由于第二任妻子刘亮华与罗维离婚后,成为邹文怀的红颜知己,这些原因都促使罗大导演也终于自立门户,欲与嘉禾分庭抗礼。 “罗维影业公司”当然主打功夫片,罗维自负能捧红李小龙,当然也能成就别人,于是签了已经去澳洲准备转行做厨师的陈元龙,替他改名“成龙”。首部戏《新精武门》,重亮当年招牌,失败!再拍《少林木人巷》,玩最流行的少林功夫题材,又失败!三拍《剑花烟雨江南》,搞最热门的古龙武侠,还是失败!
究竟是成龙不行,还是罗维不懂发挥他的特色?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答案。只能说罗维识人有眼光,拍戏就没眼光,他这一辈子,除了与李小龙合作,参与开创“小龙精武潮”之外,一直都在跟风,若说票房大多不错,也不过是他够通俗而已。罗维创作后期更是趋于保守,1978年外借成龙拍《蛇形刁手》、《醉拳》明明大获成功,但他对功夫喜剧这个新风向还是判断不准——当成龙拿着公司的钱拍《一招半式闯江湖》大玩无厘头,罗维就大为恼火,居然将影片雪藏。直到1980年左右,罗维启用新手曾志伟做导演,拍出《踢馆》和《贼赃》两部无厘头功夫喜剧票房丰收后,才敢把《一招半式闯江湖》拿出来跟风,而此时成龙早已投奔嘉禾去也。
罗维之于成龙,犹如卞和之于和氏璧,空有慧眼而不懂雕琢。吴思远、袁和平倒是帮忙捧红了成龙,可惜罗维不懂得安抚,每部戏仍然只给成龙几万块,每月固定薪水也就3000块。长此以往,成龙对罗维的感恩之心也就慢慢变成不满之怨,所以当何冠昌请他过档嘉禾,当场拿出上百万港币的定金支票时,结果顺理成章。对于嘉禾的抢人、成龙的毁约,罗维的恼怒可想而知,可怜老人家使出绑架恐吓各种招数,还是未能阻止自己辛苦挖掘的“和氏璧”拱手他人。
李小龙刺杀罗维事件真相
李小龙 与罗维本来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两个人性格都十分鲜明,都想把戏拍成经典,但事情往往不会受人的意志转移,两人的矛盾也就产生了,这段时间李小龙的情绪也十分低落,很容易发怒。
由于拍摄观点不同,李小龙与罗维形如路人的僵持关系,维持了大约有一年。这样也好,两人虽均心存怨恨却井水不犯河水。但突然有一天,李小龙却寻着罗维大吵大闹,并欲取其性命,迫使罗维不得不报警,这就是媒介们曾宣扬一时的“李罗殴斗事件”。
网罗李连杰
80年代,罗维除了将成龙在他公司拍摄的影片素材反复整合利用(如《龙腾虎跃》)卖钱外,就是找袁家班继续拍《奇门遁甲》带起的灵幻功夫片《鬼马天师》和《阴阳奇兵》,偶尔也会请王祖贤、午马、郭追拍部《追日》致敬《倩女幽魂》。当时正值港片盛世,如罗老这种跟风大师,照样如鱼得水,反正成本不高,不愁没钱赚——不仅香港有罗维公司,还在台湾设有一家丰年公司,多找本地班底拍片,如《暗夜》、《厉鬼缠身》。这期间,罗维又争取到一个千载难逢的翻身机会!李连杰离开内地赴美的第一部戏约被他抓在手上。
不得不承认,罗维的眼光确实一流,李连杰绝对是继李小龙、成龙之后的又一位功夫巨星,之前的《少林寺》已有证明。可惜罗维找李连杰拍的《龙在天涯》与当年的港产时装动作片并无二致,罗维也只能叹息捞到宝却不知怎样用。后来罗维之子罗大卫出现,怂恿李连杰改签他母亲刘亮华担任高层的嘉禾,这才有了李连杰与徐克风云际会,合拍《黄飞鸿》东山再起,但后来,惨遭罗大卫与嘉禾压榨,结交蔡子明大闹嘉禾等一系列戏味十足的精彩故事,这一切都与罗维无关了。 罗维晚年境况惨淡,究其根源,居然间接被李连杰所累!原来《黄飞鸿》票房大卖不久,港台掀起争拍清装功夫片的潮流,罗维身为跟风大师岂能落后?当即找来洪金宝做导演,名家司徒卓汉、张炭编剧,拿出1800万的棺材本,赴内地取景,取材大刀王五与谭嗣同故事,片名《一刀倾城》!难得罗老大手笔投资拍戏,可惜结果难如人意,当时古装武侠清装功夫片泛滥,《一刀倾城》就算水准不俗,也只是众多跟风之一,要想突围谈何容易?
罗维眼睁睁看着1800万投资只换来一百多万票房,简直急火攻心,幸而从影几十年总有一班朋友后辈帮忙(罗维当年的对手张彻晚年也有姜大卫、李修贤一班弟子为他筹钱拍《义胆群英》),厚着脸皮把当年曾创潮流的经典再跟风重拍一把,先是刘观伟、林正英、许冠英、钱小豪的《新僵尸先生》,后有洪金宝、曾志伟、冯淬帆、吴耀汉的《运财五福星》。不过,当年已不是“僵尸”和“福星”的大时代,这种跟风没诚意的作品也很难有什么市场。 金凤凰 (1958)
野花香 (1959)
金粉神仙手 (1975)
卖身 (1976)
新精武门 (1976)
少林木人巷 (1976)
风雨双流星 (1976)
剑花烟雨江南(1977)
铁拳小子 (1977)
蛇鹤八步 (1978)
飞渡卷云山 (1978)
拳精 (1978)
金锁匙 (1978)
点止功夫咁简单 (1978)
龙拳 (1979)
上海滩大亨 (1979)
踢馆 (1979)
女儿心 (1980)
贼赃 (1980)
雍正与年羹尧 (1980)
危险人物 (1981)
何方神圣 (1981)
冲激21 (1982)
魔胎 (1983)
龙腾虎跃(1983)
鬼线人 (1984)
鬼马天师 (1984)
祝您好运 (1985)
女人风情话 (1985)
摩登神探 (1985)
阴阳奇兵 (1986)
暗夜 (1986)
哈林行动 (1986)
心动 (1986)
厉鬼缠身 (1987)
僵尸少爷(1987)
龙虎智多星 (1988)
追日 (1991)
哗鬼旅行团 (1992)
妖怪都市 (1992)
剃刀情人 (1993)
一刀倾城(1993) 荡妇情痴 (1953)
丈夫日记 (1953)
碧血黄花 (1954)
多情河 (1957)
翡翠湖 (1958)
金凤凰 (1958)
野花香 (1959)
黑蝴蝶 (1960)
脂粉间谍网 (1960)
桃花泪 (1960)
无语问苍天 (1961)
猿女孟丽丝 (1961)
金箭盟 (1963)
宝莲灯(1964)
情天长恨 (1964)
莺凤和鸣 (1964)
怒海情仇 (1965)
鳄鱼河(1965)
金菩萨 (1966)
铁观音 (1967)
催命符 (1967)
欲海情魔 (1967)
金石情 (1968)
断魂谷 (1968)
铁观音勇破爆炸党(1968)
女侠黑蝴蝶(1968)
龙门金剑 (1969)
虎胆 (1969)
毒龙潭 (1969)
五虎屠龙(1970)
冰天侠女 (1971)
鬼流星 (1971)
影子神鞭 (1971)
唐山大兄 (1971)
天龙八将(1971)
精武门 (1972)
金旋风 (1972)
海员七号 (1973)
马路小英雄 (1973)
铁娃 (1973)
冷面虎 (1973)
龙虎金刚 (1973)
黄面老虎 (1974)
绰头状元 (1974)
小英雄大闹唐人街 (1974)
小山东到香港(1975)
金粉神仙手 (1975)
心魔 (1975)
风雨双流星 (1976)
新精武门 (1976)
少林木人巷 (1976)
剑花烟雨江南(1977)
铁拳小子 (1977)
拳精 (1978)
飞渡卷云山 (1978)
百战保山河 (1979)
龙拳 (1979) 清宫秘史(1948)
国魂 (1948) ...家铉翁
春城花落 (1949) ... 方日彦
春雷 (1949) ... 报告员
大凉山恩仇记 (1949) ... 亚猛
海外寻夫 (1950) ... 潘阿骝
王魁与桂英 (1952)
神鬼人 (1952)
爱的俘虏 (1952)
巫山盟 (1953)
丈夫日记 (1953)
孽海情天 (1953)
荡妇情痴 (1953)
歌女红菱艳 (1953)
生死恋(1953) ... 曹耀远
名女人别传 (1953)
新西厢记 (1953)
白花蛇 (1954)
碧血黄花 (1954)
风流儿女风流债 (1954)
玫瑰玫瑰我爱你(1954)
金嗓子 (1955) ... 金卫道
小凤仙(续集) (1955)
小白菜 (1955)
樱都艳迹 (1955)
茶花女 (1955)
杨娥(1955) ... 文安之
恋之火 (1956)
追 (1956)
桃花江 (1956)
蝴蝶夫人 (1956)
雪里红 (1956)
水仙 (1956)
惊魂记 (1956)
红尘 (1956)
鲜牡丹 (1956)
卧薪尝胆 (1956)
菊子姑娘 (1956)
盲恋 (1956)
天涯歌女 (1957)
酒色财气 (1957)
多情河 (1957)
爱与罪 (1957)
春光无限好 (1957)
窈窕淑女 (1957)
血影灯 (1958)
貂蝉(1958)
金凤凰 (1958)
翡翠湖 (1958)
珊瑚 (1958)
小情人 (1958)
海王子 (1958)
想入非非(1958)
儿女英雄传 (1959)
雨不洒花花不红 (1959)
家有喜事 (1959)
风情尤物 (1959)
野花香 (1959)
欲海情花 (1959)
满堂红 (1959)
逃亡48小时 (1959)
龙翔凤舞 (1959)
多情恨 (1959)
鬼屋歌声 (1959) ... 关立基
海演春色 (1959)
杀人的情书 (1959)
黑蝴蝶 (1960)
苦儿流浪记 (1960)
脂粉间谍网 (1960) ...吴正刚
桃花泪 (1960)
红楼电影 (1960)
无语问苍天 (1961)
妖女何月儿 (1961)
手枪 (1961) ... 大亨
体育皇后 (1961)
贼美人(1961)
猿女孟丽丝 (1961)
早生贵子 (1962)
一段情 (1962)
荷花 (1963)
金箭盟 (1963)
武则天(1963)
莺凤和鸣 (1964)
生死关头 (1964)
宝莲灯(1964)
深宫怨 (1964)
鳄鱼河(1965)
七七敢死队 (1965)
怒海情仇 (1965)
金菩萨 (1966)
欲海情魔 (1967)
催命符 (1967)
铁观音 (1967)
断魂谷 (1968)
铁观音勇破爆炸党 (1968)
女侠黑蝴蝶 (1968)
金石情 (1968)
龙门金剑 (1969)
虎胆 (1969)
毒龙潭 (1969)
鬼流星 (1971)
冰天侠女 (1971)
影子神鞭 (1971)
鬼太监 (1971)
野马 (1972)
金旋风 (1972)
精武门 (1972)
马路小英雄 (1973)
冷面虎 (1973)
海员七号 (1973)
铁娃 (1973)
绰头状元 (1974)
金粉神仙手 (1975)
新精武门 (1976)
流氓皇帝(1977)
龙虎智多星 (1988)
陷阱边沿 (1988)
神行太保 (1989)
江湖最后一个大佬(1990) 鬼流星 (1971)
精武门 (1972)
糊涂大将军(1973)
小姨怀春 (1975)
勇闯江湖 (1986)
赢钱专家 (1991)
追日 (1991)
一刀倾城(1993)
剃刀情人 (1993) 多情河 (1957年)
情天长恨 (1964年)
催命符 (1967年)
铁观音勇破爆炸党 (1968年)
女侠黑蝴蝶 (1968年)
断魂谷 (1968年)
虎胆 (1969年)
龙门金剑 (1969年)
毒龙潭 (1969年)
五虎屠龙(1970年)
鬼太监 (1971年)
冰天侠女 (1971年)
唐山大兄 (1971年)
天龙八将(1971年)
影子神鞭 (1971年)
鬼流星 (1971年)
金旋风 (1972年)
精武门 (1972年)
铁娃 (1973年)
海员七号 (1973年)
马路小英雄 (1973年)
冷面虎 (1973年)
龙虎金刚 (1973年)
黄面老虎 (1974年)
绰头状元 (1974年)
小英雄大闹唐人街 (1974年)
小山东到香港(1975年)
心魔 (1975年)
新精武门 (1976年)
铁拳小子 (1977年)
笑拳怪招 (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