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鸣梁海战这部电影谁看过 大家觉得好看吗 评价一下
场面很大,感觉比较夸张,毕竟那场战争棒子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李舜臣了,陆军简直是一泻千里
⑵ 《鸣梁海战》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前言:77年前,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12月12日,韩国电影《鸣梁海战》在中国公映,今天写这个抗倭电影影评,还可能有更多的解读,但电影就是电影,今天,我们只谈电影。)
在光化门矗立李舜臣铜像
100韩币上李舜臣的头像
又看了遍《鸣梁海战》才敢写这部影评。今年,有两部电影我看了两遍,一部是韩寒的《后会无期》,一部就是这部,在中国电影院观影观众寥寥的韩国电影《鸣梁海战》。
这部韩国电影是今年引进34部海外分账大片中为数不多的韩语片,它在韩国可真的是“破纪录如麻”,《鸣梁海战》的观影人数在韩国已经接近1700万,而韩国的总人口才5000万,韩国女总统也作为一名普通观众买票观看,该片在美国上映后,也创造了韩片海外票房最高记录。
《鸣梁海战》电影内容很简单,讲述了韩国海军统帅李舜臣临危受命,面对日军,敌我力量悬殊,以12艘舢板船大破日军海军的300艘战舰的一个军事神话的故事,“今臣战船,尚存十二”,这八个字是他写给朝鲜国君李昖的请战书里的一句话。据说在今天的韩国海军军官学校宿舍墙壁上悬挂着这句标语。而也是据说,韩国的海军航徽上也有龟船的标志,是对这位海军英雄的致敬。
但韩国的高票房但在中国却水土不服,《鸣》在中国口碑和票房就很不好,中国观众并不熟悉李舜臣,大家一看是韩语海战,就自动屏蔽了观看的欲望。很多历史专家不屑于此电影韩国人意淫历史故意抹去明朝参战并决定战争成败关键的史实的呓语,更有影评人批判该片是韩国”横店“制造的类似手撕鬼子般的煽动韩国的抗日情绪的“神”片,但我老虎认为,抛却韩国人种种,除却历史纠结和民族情绪,《鸣梁海战》是一部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在剧本故事叙述上,是今年难得一见的好片,甚至超越了很多我们顶礼膜拜的好莱坞大片。
首先《鸣梁海战》电影很好看,电影作为艺术的一种,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感染人,我无意去探究电影真实历史是什么,我只关注电影艺术对人的代入感,这种感觉很像我们都知道电影的声音是从影院旁边的音响发出来的,但我们更愿意相信声音是电影屏幕发出来的一样,就算是在弘扬主旋律,电影好看就是一部优秀的艺术品。电影的情感宣泄的酣畅淋漓,能把人心紧紧抓在。整个电影前缓后急,观影过程中一直能让观众感受到电影的庄重感和紧迫感。
一个小时的海战场面,“绝无尿点”。特效点赞,长镜头和特写节奏把握很好,无论是安宅船、关船、还是朝鲜鬼船等,还原度都非常高,无论从海船造型,缆绳铁锚特写,日本军人的佩刀服饰造型,众多船只水面交错穿行,镜头都很真实,非常好的还原了海战,电影气势起来,是导演的认真和功力,几个海战的长镜头,大小场面把握的都很好,从数十个群众演员卖力演出,到水流变化,甲板的挤压,海底仰视,刀尖滴血,都能激起观众内心观影的滔天巨浪,这背后就是韩国电影强大电影制作功底的支撑。拉开了中国电影“100个非诚勿扰”的距离,
《鸣》的故事讲述的很好,虽然电影在中国公映被坑爹的删减了20多分钟,但电影的精髓还在。电影故事性很像好莱坞的电影《300,帝国的崛起》,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波澜起伏,前面铺垫李舜臣这样一位孤臣孽子的困境,后面逐层拨开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李舜臣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壮感弥漫着整个电影。《鸣》的电影剧本是电影最优秀的表现,剧本采用了经典世界电影流行的“大情节”的设计,剧本有明显的因果关系,闭合式的结局,线性时间,外在冲突,单一和主动的主人公,和连贯的现实,,整个电影围绕着一个主动主人公李舜臣构建的故事,以及他所主导的一场以弱胜强,挽狂澜之将至,扶大厦之将倾的战争。电影里提出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激发的情绪都得到了满足,《鸣梁海战》的高票房,并不光是韩国民族情绪的宣泄,而是剧本电影讲述故事的胜利。
非常有意思的是电影最后里的两句台词。一句是战争胜利结束,朝鲜战士在船舱里,一位战士说,不知道我现在受的苦后人能不能知道,另一句是最后李舜臣说的,这个深仇大恨,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听完这两句话,我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这和好莱坞老师学的痕迹很重,但非常讨好观影的年轻观众,笑场也罢,让观影人一直紧绷的心放松下来,感慨着,内心有已经有准备把家人拉来再看一遍的冲动。
几位主演非常精彩的表演让电影更上了一层楼,电影的后半段,几乎没有台词,就靠几位主演的眼睛的特写传递情绪。崔岷植饰演的李舜臣,眼熟坚毅,而饰演反派海贼王的柳承龙,你发现他的眼白更多一点,因为是演员一直传递着反派角色翻着眼睛鼻孔朝天看不起人的狂妄自大的情绪,
很多人觉得《鸣梁海战》电影配乐太吵,但我觉得这是这部电影最出彩的地方,《鸣梁海战》的电影配乐完成了对电影的非常好诠释,很好的渲染了战争紧张的气氛。我第二次观影更仔细的去听,电影前半部分舒缓的节奏,但电影音乐却丰富多彩,鬼子兵出征的大鼓和低音号,会议兵营里紧张的小鼓,和儿子聊天的钢琴,层次清楚,也没有对电影情节喧宾夺主。电影十分钟后,把握节奏的大小提琴开始激烈起来,让人慢慢呼气就快了,开始海战,就是大气磅礴的交响乐了,音乐和炮击喊杀声的音效就将观众带入到了海战情境中,观众开始共鸣,被感染,被吸引。电影的音乐偶尔会戛然而止,在硝烟中,李舜臣坚毅的目光扫过观众,慢慢,音乐开始呜咽低吟,伴随着鸣梁海峡喧嚣的海水的节拍,这和声就像“男人粗狂的哭声”,感染着观众,眼睛不由就湿润了。
《鸣梁海战》,今年引进的最好的一部国外大片,几乎能打满分,强烈推荐观影。
⑶ 《鸣梁海战》怎么样
李舜臣在史实里是以伏击战术,利用水流和地形的优势,加上严密而完整的阵型击败了日军的前锋来岛通総。而在棒子这部电影的次元里,朝鲜水军的副将全部在后面看戏,不顾主帅的安危等在后面准备摘取革命胜利的桃子。不逃、不战、不降,就是呆呆地远远地看着,我求求你们做个选择好不好啊!!在史实里,朝鲜水军是战舰优于日军而火器不如。在电影里朝鲜战舰大铳开火的场景竟然让我隐约感觉到是战列舰406主炮全火力齐射,日军自然被打的屁滚尿流。 史实里日军除了安宅船是稍大一些的双层战舰之外,其他都是征用的民船,是用来搞运输的小船。在韩国人设计的次元里,日本水军的战舰全部高大威猛,旗舰还特么建了双层天守。知道在历史上,九鬼嘉隆仅仅因为比较屌、比较华丽的旗舰“日本丸”号被朝鲜大破,未被击沉,就惹得秀吉大怒而遭到罢免。按照这样,电影里遭到如此损失的加藤和藤堂应该会当场切腹。 电影里的日军指挥官来岛通総也表现的像个痴汉。明明你是优势方啊,我求求你不要采取分兵分波次进攻好不好我求求你!!你用兵力优势碾压李舜臣行不行啊!!你这么个打法给你1000艘船你一样也给败完啊!!历史上的来岛通総是因为冒进而被战场上的流箭所杀,他也是日本在整个文禄、庆长之役阵亡的唯一大名。但是电影里我感觉按照朝鲜水军这么打法,打到日本去,活捉平秀吉也是完全有可能啊!!来岛手下有一个很屌的狙击手,拿着在史实里稍远一点就基本没有精准度可言的铁炮,在大概300-400米的距离,一枪爆头弄死了准备挂旗帜的朝鲜小汉。
⑷ 鸣梁海战电影是国语版好看还是韩语版好看
很高兴解答你的提问,请你阅读如下提示,排除烦恼。谢谢,
1,鸣梁海战是韩国影片,韩语版更有味道点,不过要是嫌看字幕累,可看汉语配音版,专注剧情些。
⑸ 如何评价电影《鸣梁海战》
不太尊重真实历史的一部电影,我们大明的出兵帮助描写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