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称为人生必看电影的《钢琴家》,是否讲述的是一个真实故事
影片根据波兰钢琴家瓦拉迪斯罗·斯皮曼(Władysław Szpilman)的自传体小说改编。斯皮曼生于1911年,从小就显露出钢琴天赋,几年后被保送到柏林深造,1933年他的第一场个人演奏会在欧洲音乐界得到高度评价。回国后成为波兰最年轻的钢琴家之一。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作为犹太人,斯皮曼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他的父母、亲戚相继被送到集中营。他被迫开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帮助下四处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阴影时刻相伴。直到一位热爱音乐的德国军官被他的钢琴曲打动,决定冒险保护年轻的音乐家。在他的庇护下,斯皮曼苦撑到二战结束。他将这段经历写成小说《死亡的城市》,于 1946年出版。但由于书中描写了波兰犹太人对当时苏联的不信任,遭到苏联查禁。直到90年代,这本书才得以重见天日,改名为《钢琴家》在美国重新发行,一举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2. 请介绍一下电影《钢琴家》
史标曼(艾德里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饰)是波兰一家电台的钢琴师。二战即将爆发之时,他们全家被迫被赶进华沙的犹太区。在战争的颠沛流离中,家人和亲戚最终被纳粹杀害,而标曼本人也受尽种种羞辱和折磨,他侥幸得到一位朋友的帮助,暂时有了藏身之处。
战争愈加猛烈,朋友不得不抛下 他回老家寻得安全的住所养育儿女。此时史标曼恶病缠身,却还要在搜捕中逃亡。在废墟的阁楼上他遇见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要求下他弹奏了钢琴曲。美妙的琴声令德国军官萌发了恻隐之心,他暗暗帮助标曼直到俄军对波兰的解放到来……
(2)钢琴家电影简介扩展阅读:
《钢琴家》是由罗曼·波兰斯基执导,阿德里安·布洛迪、艾米丽雅·福克斯、米乔·赞布罗斯基、爱德·斯托帕德等主演的战争片。该片于2002年9月25日在法国上映。该片根据波兰犹太作曲家和钢琴家席皮尔曼的自传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
瓦拉迪斯劳·席皮尔曼:演员阿德里安·布洛迪
作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钢琴家,瓦拉迪斯劳·席皮尔曼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
多萝塔:演员艾米丽雅·福克斯
多萝塔是一名大提琴音乐演奏家。质朴阳光的一个清纯女孩。她被钢琴师瓦拉迪斯劳·席皮尔曼演奏的肖邦进行曲所吸引,并成为了他的追随者,陪伴他度过了在华沙的犹太区轰炸的一段岁月。
亨里克:演员爱德·斯托帕德
瓦拉迪斯劳·席皮尔曼的弟弟,喜欢听广播。以卖书为生,但是因为波兰政府对犹太人的剥削太重,而生意越来越难做。汉奸海勒过来劝说他加入犹太人警察队伍时,他认为要是去做了警察,就会成为盖世太保一样打犹太人,所以便拒绝了海勒的请求。
威廉·霍森菲尔:演员托马斯·克莱舒曼
德国的纳粹军官,在一片废墟之中发现了瓦拉迪斯劳,但他没有杀害瓦拉迪斯劳,因为瓦拉迪斯劳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他,在他的冒死保护下,瓦拉迪斯劳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
3. 电影钢琴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钢琴家》是由罗曼·波兰斯基执导,阿德里安·布洛迪、艾米丽雅·福克斯、米乔·赞布罗斯基、爱德·斯托帕德等主演的战争片。该片于2002年9月25日在法国上映。该片根据波兰犹太作曲家和钢琴家席皮尔曼的自传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
剧情介绍:史标曼(艾德里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饰)是波兰一家电台的钢琴师。二战即将爆发之时,他们全家被迫被赶进华沙的犹太区。在战争的颠沛流离中,家人和亲戚最终被纳粹杀害,而标曼本人也受尽种种羞辱和折磨,他侥幸得到一位朋友的帮助,暂时有了藏身之处。
战争愈加猛烈,朋友不得不抛下 他回老家寻得安全的住所养育儿女。此时史标曼恶病缠身,却还要在搜捕中逃亡。在废墟的阁楼上他遇见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要求下他弹奏了钢琴曲。美妙的琴声令德国军官萌发了恻隐之心,他暗暗帮助标曼直到俄军对波兰的解放到来。
(3)钢琴家电影简介扩展阅读
《钢琴家》角色介绍:
1,瓦拉迪斯劳·席皮尔曼
作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钢琴家,瓦拉迪斯劳·席皮尔曼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
2,多萝塔
多萝塔是一名大提琴音乐演奏家。质朴阳光的一个清纯女孩。她被钢琴师瓦拉迪斯劳·席皮尔曼演奏的肖邦进行曲所吸引,并成为了他的追随者,陪伴他度过了在华沙的犹太区轰炸的一段岁月。
3,亨里克
瓦拉迪斯劳·席皮尔曼的弟弟,喜欢听广播。以卖书为生,但是因为波兰政府对犹太人的剥削太重,而生意越来越难做。汉奸海勒过来劝说他加入犹太人警察队伍时,他认为要是去做了警察,就会成为盖世太保一样打犹太人,所以便拒绝了海勒的请求。
4. 电影《钢琴家》钢琴家为什么那么多人救他
因为他的音乐才华。
在影片中,钢琴家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他的勇气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又找到了自己衷心热爱的艺术。
(4)钢琴家电影简介扩展阅读:
《钢琴家》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把所有这些都远远地放到了布景深处,只留下一个卑微的生命在前面的舞台上独自踟蹰。尤其是当这个生命还被赋予“钢琴家”的身份时,整部电影就更具深意了。
在该片的开头,瓦拉迪斯劳的手指在黑白分明的琴键上纵情舞蹈,从此刻开始,观众便已得知这位形容日渐消瘦的钢琴家即将在该片中受尽苦难。随着剧情的展开,一切事件如观众预料地发生。
瓦拉迪斯劳的家庭在战争中被拆散,一幅幅苦难的画卷在他的周围展开,所幸关键时刻总有贵人相助,他几次三番经历险境又从中逃脱。当整个华沙毁灭之后,他成为废墟上惟一站立的人。不过,导演波兰斯基太急于把自己的感觉传达给观众了,从而忽视了必要的铺垫和气氛。
在该片中,观众还没有进入状态,银幕上的灾难已经一幕幕呈现。这会让听众不知道陷入灾难的是谁,因此对他们的同情,最多只能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人道。总的来说,波兰斯基想把他的震撼传达给听众,但是他太急躁了。
5. 如何评价电影《钢琴家》
网上很多人都带着意识形态和有色眼镜去看待这部影片,总把本片的主题,局限在钢琴家为纳粹军官弹奏的那短短几分钟,还对这个情节进行一大堆装B的评论,什么“控诉纳粹”了,什么“虚伪的人道主义”了,什么“人性光辉”了……自以为是、故作深奥的说法比比皆是。
实际上,这部改编自真人真事的电影所讲述的,不过是犹太钢琴家斯普尔曼遭受纳粹迫害的事迹。
这是一部客观、冷静、不带意识形态的电影。
然而这个故事却很讽刺,与雪中送炭形成1:1比例的是自私自利。
而这,就是“乱世”,每到这种时刻,什么样的人种都会有。
斯普尔曼在友人的帮助下多次死里逃生,最终重获了自由,可是在向他伸出援助的人当中,并非全是好心人和难友……
第一次救援他的,是一个勾结纳粹迫害同胞的犹太败类。你以为光靠几个纳粹、而没有“某些”人的“鼎力协助”,屠杀行为那么容易就建立得起来吗?
第二次救援他的,是几个波兰人。在那些波兰人中,有像那对夫妇一样的热心人士,但也有卷款逃跑的卑鄙小人。波兰作为二战中第一个被刮分的欧洲国家,此前它的好战程度不亚于纳粹德国,以致自食其果。波兰曾在捷克斯洛伐克受到纳粹侵略时趁火打劫,而被苏德联合入侵沦陷后,波兰又积极参与了对犹太人的迫害。现在一谈到屠杀犹太人的问题,人们总是极力地把所有罪责统统推到纳粹身上,可实际上,二战时期,波兰、法国、匈牙利等国家,可是很讨好地配合着纳粹的屠杀行为。其中波兰人也搞了个叶德瓦布奈惨案。
第三次救援他的,是一个纳粹军官,他的名字叫韦恩。很多人看了本片后总会惊讶:这件事可能发生吗?这没什么可能不可能的,因为这是一件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历史上斯普尔曼并不是韦恩唯一救助过的犹太人,二战期间韦恩利用自己的职务保护了一些人,但在战后他的命运却很悲惨,因为德国军人的身份入了狱,斯普尔曼等人曾和苏联方交涉想要营救他,但苏联出于政治考虑予以了拒绝,韦恩最终于1953年死于狱中。韦恩并非一个狂热的纳粹份子,他救助斯普尔曼,只是他想这么做,与彼此之间是什么“德国人”、“波兰人”、“犹太人”没有关系,而他之所以叫斯普尔曼弹钢琴,也只是因为他喜欢音乐而已,实际上根据斯普尔曼本人的回忆,韦恩对他的帮助并不止是影片中表现出来的这些,但导演波兰斯基显然没有打算煽情,对韦恩的这次救助,既没有塑造成“醒悟”,没有描述成“壮举”,而只是述而不评而已。可惜,很多人总是很装B地去看待这个情节。
人性与一个人是哪国人、哪个党派的人没有太多关系。
二战期间,除了辛德勒和韦恩,还有一个德国人也曾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了数十万中国人的生命,他的名字叫:约翰·拉贝。
他是一个真正的纳粹党员,每当日本鬼子来到难民营前耀武扬威时,拉贝就拿出那面纳粹德国的国旗和对方交涉,日本鬼子们见了后就会避退三舍,从而避免更多的中国难民遭受残害。近30万个中国难民就因为这面纳粹旗帜艰难地生存下来。
拉贝从来没有干过坏事,尽管,他是纳粹。
然而,拉贝最终同样很不幸,他并没有因为他的善良而获得相应的回报,最后几年,他穷困潦倒,没有一个自由民主的西方人愿意搭理他。他所拥有的财产,只是南京人民寄给他的几千美元——南京人民从来没有忘记他。
拉贝、韦恩、辛德勒等人的事例说明了,一个人的好坏,与他加入什么党派无关,与他处在什么环境、受到什么教育有关。
即使在“民主自由”的今天,培养一群纳粹,也只需要五天(详见《浪潮》及其真实的历史原型)。
PS:二战结束后,斯普尔曼曾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书本出售,但很快就被禁掉了,原因是书中揭露了不少犹太人和波兰人参与了大屠杀,波兰和苏联政府认为这不“和谐”,不利于社会主义团结,于是就把书给“和谐”了。
6. 钢琴家的剧情
自己写吧
钢琴家是波兰小镇的音乐家,在录音的时候德国炸弹打来了,然后他停止录音,跑了出来。晚上家里人开始商量怎么藏财产,但是他们没意识到这是白痴行径,第二天德军开始挨家挨户屠杀,很快就要到钢琴家家里了。次日,集中营开始了,他在路过城墙的时候看到一个为了从狗洞逃跑的小男孩被卡死了,很伤心。全家被押往集中营的过程中,他成功的跑了。然后饿了很久,他被发现了,他开始弹琴,纳粹军官发现了他,然后把他带回家里的密室保护起来,给了一架感情,但是不能弹奏,于是他把手指放在琴键上不出声的弹奏,过了很久,有几天没有送食物了,才发现城市毁了,军官走了,他除了密室,找食物,翻阅废墟,找到了爬满苍蝇的水和罐头,然后被军官发现了,军官放了他。
有几天后,一个夜晚,军官拿了食物找到他,说希望让他弹奏一曲,他艰难的谈了一曲,军官说他投降了,留了军大衣给他御寒,就走了。
俄罗斯人终于打来了,他们发现了废墟里的钢琴家,他穿着德军军大衣,俄罗斯人开枪,他出来跪下,说自己是波兰人,获救了。
艺术家们走出了集中营,愤怒的谩骂着德军俘虏。
不久后,钢琴家录了唱片,没有炸弹打扰了。剧终时,他在开独奏会,字幕说德军军官被抓去了苏联监狱,死在那了。
电影很震撼,虽然你只给了10分。
7. 钢琴师的电影剧情
《钢琴师》讲诉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作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钢琴家,瓦拉迪斯劳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在这里,即便所有热爱的东西都不得不放弃的时候,他仍旧顽强的活着。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他的勇气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又找到了自己衷心热爱的艺术 。
8. 如何评价电影《钢琴家》
上映于2002年的电影《钢琴家》是由波兰裔法国导演波兰斯基为了纪念不久前去世的波兰钢琴家瓦列迪斯洛-斯皮尔曼,由其自传《死亡城市》改变而拍摄的。影片主要讲述了二战期间,斯皮尔曼为了生存颠沛流离的故事。
本片虽然名为《钢琴家》,但并不是一部以音乐为主题的电影,更多的还是一部人物传记,不过这并不能表明他在音乐造诣上的缺失,《钢琴家》的音乐少而精,肖邦一生,优秀作品无数,导演在乐曲的选择上十分合理,而影片中每一次的音乐响起都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