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对《阿诗玛》电影的评价!!!!!!!!!!!!!!!!!!!!!
电影发生在云南撒尼族。和《阿诗玛》叙事长诗所述情节基本相同,但在诗歌里,阿黑是阿诗玛的哥哥,而电影里,阿黑成为阿诗玛的心上人。
整部片子充满神话色彩,美丽的阿诗玛和年轻勇敢的青年阿黑的爱情故事在其次,演员的扮相、演员的歌喉、画面的色彩已经显出美好的韵味和品味,值得沉浸其中去反复欣赏。堪称经典。
因为一直喜欢这个传说,从很小的时候,那时都觉得阿诗玛该像梦中情人或者远方的白雪公主,充满童趣的幻想和向往……
一个叫阿着底的风景如画的地方,有个美貌如花的姑娘,她叫阿诗玛,她的歌声甜又美,一个坚韧追求自己真爱的美丽姑娘,纯洁而坚贞。
阿爹阿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发光,因此给她起名阿诗玛。她渐渐地长大了,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阿诗玛"绣花包头头上戴,美丽的姑娘惹人爱,绣花围腰亮闪闪,小伙子看她看花了眼"。她能歌善舞,那清脆响亮的歌声,经常把小伙子招进公房。她绣花、织麻样样能干,在小伙子身旁像石竹花一样清香。在这年的火把节,阿诗玛向阿黑吐露了真情,愿以终身相许,立誓不嫁他人。
我一直很喜欢的一个云南明间传说,一个爱歌爱舞的民族——撒尼族,他们能歌善舞,热爱运动,摔跤,热情奔放,勤劳勇敢。关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他们在歌声里相遇。里面的民间音乐很美,民歌也很美。“姑娘的美名传天下,千花万花不如她,她的名叫阿诗玛……”
对年轻人的初坠爱河的那种心跳,那种兴奋,那种痴迷……表现的特别细致,全片几乎没有台词,全都用唱出来……盼星星盼月亮的盼着情人回来…… 但神奇的是,当阿诗玛问“水啊,你为什么不往高处流?”这时,水真就往高处流去,把那朵最美的山茶花带到阿黑歌身边去……当阿诗玛被大地主家抢走逼婚时……阿黑哥被困悬崖峭壁,他的神箭一射,顿时“芝麻开门”……对了三天三夜的歌曲,终于把情敌难倒,又比武,阿黑的神箭把对方给吓坏了……救出了阿诗玛,但恋人的幸福并未就此降临……阿诗玛变成了石林里的回音石。
影片几乎完全线性的按照传说拍摄,简明,但保守。
男主角长相像我高中一个好兄弟,而女主角长的则像我初中第一次心跳的女孩,哈哈哈……歌曲像我故乡每年春天传唱的淳朴的山歌……
另,韩雪主演了一部电视剧版的《阿诗玛新传》,没看过。但韩雪来演阿诗玛,在长相上挺有优势的感觉,不知其歌喉如何,故事被改的乱七八糟的。
关于阿诗玛的传说:
在小石林内,有一泓湖水碧波粼粼,湖畔屹立着一座独立的石峰,每天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留影。瞧,那颀长高挑的身段,风姿绰约的动人体态,还有那包头衫,身后的背篓,多么像一位彝族撤尼少女啊!这就是著名的阿诗玛石峰。
她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呢。从前在阿着底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个美丽的姑娘,爹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珍贵闪光,给她取名叫“阿诗玛”,也就是金子的意思。
阿诗玛渐渐长大了,漂亮得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她能歌善舞,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她爱上了和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相亲相爱的孤儿阿黑,立誓非他不嫁。一年的火把节,她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订了亲。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也看上了美丽的阿诗玛,便请媒人去说亲,但不管怎样威胁利诱,都无济于事。
热布巴拉家乘阿黑到远方放羊之机,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阿支成亲,阿诗玛誓死不从,被鞭打后关进了黑牢。阿黑闻讯,日夜兼程赶来救阿诗玛,他和阿支比赛对歌、砍树、接树、撤种,全都赢了阿支。热布巴拉恼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只猛虎扑向阿黑,被阿黑三箭射死了,并救出了阿诗玛。狠毒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勾结崖神,乘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
十二崖子的应山歌姑娘,救出并使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变成了回声神。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你。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
阿诗玛的传说故事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大型歌舞剧,在国内外放映和演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阿诗玛的故事也随之广为流传。
关于杨丽坤
美丽的化身----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杨丽坤,1942年出生在茶乡普洱县磨黑镇。她的父亲和哥姐都爱好音乐,能弹会唱,从小培养了她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加上有一位叫段师傅的邻居经常教她唱歌跳舞,艺术的甘泉浸透了她童年的心灵。1950年,未满8岁的杨丽坤被大姐带到昆明,送进新村小学读书。1954年,云南省歌舞团看中了她朴实美丽的身姿和对艺术的灵性,选拔入团,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
1959年4月1日,《五朵金花》的导演王稼乙到省歌舞团挑演员,一眼就看中了杨丽坤。杨丽坤一次主演《五朵金花》,便迷倒了亿万观众。《五朵金花》上映当年,先后在46个国家争相放映,受到观众的高度赞誉。她主的另一部影片《阿诗玛》又成功地塑造了云南又一个美丽的天使形象。 1960年在埃及开罗举行的“亚非电影节”上,杨丽坤获得了“最佳女演员银鹰奖”,成为世界电影界一个光彩夺目的明星。
“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杨丽坤一夜之间被打成了“黑五类”,身心受尽摧残,夺去了她短暂而又璀璨的艺术生命,后来一直病魔缠身,1974年结婚,于2000年7月21日在上海家中平静病逝,从此永远的离开我们。
另:
杨丽坤只演过《阿诗玛》和《五朵金花》两部电影,却在中国亿万观众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两部电影获奖无数,给她带来莫大的荣誉,也造成她一生的悲剧。
1970年,云南省歌舞团的舞蹈演员杨丽坤,因为精神错乱,住进了云南省长坡医院,这一年她28岁。此时的杨丽坤已经拥有巨大的声誉,但是,在以后的三十年,她没能走出那个噩梦,也没能再演电影。
2000年7月21日18时30分杨丽坤去世,她的墓碑,上海一座、昆明一座。她的骨灰,上海一半,昆明一半。
Ⅱ 谁讲下云南昆明石林阿诗玛的神话.
找部《阿诗玛》电影看看!
可是当年的大片啊,可惜主演后来很惨!
Ⅲ 永远的阿诗玛杨丽坤:一生只拍两部电影,为何却半生都在精神病院度过
如果有人见过阿诗玛,那一定是杨丽坤的模样。她“好像一枝冰清玉洁,素心芳菲的芭兰。”
01
1959年的时候,长春电影制片厂准备开机拍摄《五朵金花》,其中的四个主演已经定好,还差一个。看了很多女演员导演都不满意,想要从容貌和气质上都吻合的太难了,为此导演王家乙快要挠光头发。
但就像有神助似的,那天他经过一个正在擦玻璃的姑娘身边,这时有人跟这个姑娘打了个招呼,喊了句“杨丽坤”,这姑娘应声回头答应,就是这个回头,王家乙像触电了似的叫起来:“就是她,就是她。”
按理讲,依照这个轨迹,杨丽坤的成就最大的可能是在舞蹈上,但她后来是怎样进军影坛的?而且第一次出演的电影就轰动了全国,传播到了国际。
从文中开头的那个小故事,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03
《阿诗玛》这部电影,让杨丽坤成了众星捧月,光彩熠熠。也将她推向了悲剧的谷底。因为这两部电影,被康生认为是“毒草”电影,但杨丽坤不管怎样都不肯承认这是“毒草”,但越是傲然倔强,就被对方打压得越狠。
杨丽坤被说成是“修整主义”文艺的“黑苗子”,是反革命的“黑线人物”,于是她被关进了暗无天日的舞台下,那里只有两条板凳让她当床睡,让她过着残忍非人的生活。
遥遥无期的长时间审讯,受尽摧残和无尽的凌辱,杨丽坤不堪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 终于精神被彻底摧垮。
她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她疯了。
但这还没有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也没将她送医就诊,直到1972年,她才得以到湖南郴州精神病院治疗,但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以后,杨丽坤一直与精神疾病相伴,反复无常。
几年的牢狱般生活,蹉跎了岁月。彼时已经28岁“大龄”的杨丽坤,加之出过精神方面的问题,即便之前是高不可攀的大明星,如今却鲜有人想要娶这样的她。
曾经的光环,还在牢里饱受折磨,吃尽苦头,身体和心理都遭到了很严重的摧残,那时有人见到她脸上灰黄全然没有了往日的光洁和神采飞扬,目光呆滞,身材发福严重。荒废了几年最好的年华,杨丽坤虽意难平,终究无可奈何。
她想要嫁的人,不要他脚踩七彩祥云的浪漫,不要他有盖世英雄的气概,她只要他能真正地接受她,待她,有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家。
而这些,唐凤楼愿意给。虽是个整日打钻、放炮、采石头做着辛苦又危险活儿的“四类分子”,但唐凤楼的赤诚和善良,让与他有一年多书信往来的杨丽坤相信:他是个值得托付的人。
真正的爱,就是用我的一往情深,换你的安心。
04
是的,在另一半的选择上,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了她,往后余生,这个男人不管是在她病情不稳定,旧病复发的时候,不离不弃,养家糊口和抚育两个孩子健康成长,任劳任怨。
就这样,1973年两人领了结婚证,但有人马上就后悔了,提出了分手。这人不是唐凤楼,而是杨丽坤,或许是不想拖累爱人。
但唐凤楼是甘心情愿想要照顾眼前爱人一生的,他很严肃地对她说:我就是你的归宿,我就是你的今生来世。
同年5月,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但就在结婚后才两个月,杨丽坤情绪异常,出现了很大的波动,“幻听”也越来越严重,最后居然都不认识眼前这个枕边人。那时杨丽坤已经有了身孕,次年5月,两人的双胞胎儿子唐琰和唐韬出生。
清醒的时候,杨丽坤对爱人除了有无尽的感激,还有无尽的愧疚和遗憾,她总说:凤楼,要是我没病,应该好好照顾你。
有时候她也会很讨厌自己臃肿的身材和发福的体态,很多时候她都不愿意出门,其实换做谁,一时也难以接受,何况这样一个曾经美成天仙的姑娘。
但唐凤楼理解她,只要有空他就会带着她和孩子们一起在小区散步或者外面走走。这种平淡和踏实的生活,杨丽坤多想一直这样下去,多好,没有生病,多好!
这个有着幸运和悲惨交织的人生的杨丽坤,在2000年7月21日的这天早晨,她像往常一样,微笑且怜爱地看着爱人刷牙洗脸,还忍不住伸出手去抚摸这个为她挡住凄风苦雨,不离不弃的男人的脸。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是她跟爱人的告别方式,当晚7点一刻,她因脑梗并发症,与世长辞,享年58岁。
从此,那个明媚可爱的,那个秀美灵动的杨丽坤,去天堂歌唱了。
从此,人间有多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05
也有人好奇,杨丽坤的两个儿子有没有受到母亲病情的影响呢?可能很多人都会很好奇,40多年过去了,两个儿子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并没有发现有遗传母亲的精神方面的疾病。
并且,两儿子都很优秀,大儿子还曾到爱尔兰留学。
至于唐凤楼,早年间他为了挣钱给爱人医病,选择了下海经商。目前,他已是功成名就,创办了十几家企业并担任董事长,同时不忘推广阿诗玛文化,他说,他要把阿诗玛、把爱妻杨丽坤推向东南亚,推向世界。
在他心中,阿诗玛已经融入杨丽坤的血液中,是杨丽坤为阿诗玛注入了灵魂。
她的骨灰,上海一半,昆明一半。
她的墓碑,上海一座,昆明一座。
在杨丽坤的石林雕塑上,刻着:云散我不散,日灭我不灭,我的灵魂永不散,我的声音永不灭。
永远的阿诗玛,一直都在。
“从此以后,阿诗玛变成了回声,你怎样喊她,就怎样回答。”
Ⅳ 云南石林
网络搜索昆明石林
2亿7千万年前,石林大地上崛起了千余平方公里的石头“森林”,是石头铸就的大海,是岩石雕塑的森林。
石林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由岩石组成的“森林”,穿行其间,但见怪石林立,突兀峥嵘,姿态各异。由于石灰岩的作用,石柱彼此分离,又经过常年的风雨侵蚀,无数的石峰、石柱、石笋、石芽、形成了集奇石、瀑布、湖泊、溶洞、峰丛和丘陵于一身而显得千姿百态的石林。云南石林喀斯特无论是类型分布的多样性、溶岩发育的独特性、地质演化的复杂性、岩石机理的美学性还是人文风情的融合性、入内观赏的通达性等等方面,在世界同类型喀斯特地区都名列前茅,尤其是石林有部分区域是石灰岩与玄武岩交叠覆盖演化成的地质地貌,更是世界罕见。
地质科学曾将他命名为喀斯特岩溶地貌,并说这是三亿年地质变迁与风雨剥蚀留下的足迹。云南石林以其特有的地质科学价值享誉世界,是中国四大自然景观之一。在世界各地发现的为数有限的石林中,云南石林不但以其面积广袤、类型多样、形态奇特、成因复杂、发育历史久远而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惟一性,而且具有较高的科研科普价值,是世界惟一能以石林发育遗迹和石林景观系列展现地球演化历史的喀斯特地貌区。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
所谓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各种特殊的地貌——石林、石峰、石芽、溶斗、落水洞、地下河,以及奇异的龙潭,众多的湖泊等,这些现象总称喀斯特(因南斯拉夫西北部喀斯特高原最典型,故名)。
石林,山石冠天下。
云南石林喀斯特地质地貌奇观分布范围广袤,气势恢弘,类型多样,构景丰富,面积达1100多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350平方公里,以其极高的美学价值令人心驰神往。在石林广袤的土地上,有雄奇的峰林、湖泊、瀑布、溶洞。天造奇观,美不胜收。形态奇特的剑状、蘑菇状、塔状、柱状、城堡状、石芽、原野等,拟人似物,栩栩如生的石林,或隐于洼地,或漫布盆地、山坡、旷野,或奇悬幽险,亭亭玉立,集中体现了世界能给予人类的最大惊奇。
石林,风情醉国人。
云南石林,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陶醉。在石林多彩的红土地上,生活着世界上最幸福、最欢乐的群体--彝族撒尼人。他们在奇峰异石间和彩云深处创造了阿诗玛文化和欢乐的歌舞,他们祭祀、劳作、相爱、狂欢,每时每刻都创造着与石林一样众人惊奇、感动的艺术和诗意。
石林地区不仅有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被列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化石保护区,还是云南距今80万年前旧石器和新石器遗迹遗址最丰富的地点之一。景区内李子园箐的石林崖画、石刻反映着彝族撒尼人古老的祭祀烟火及舞蹈、狩猎、战斗等场面;长湖独石山、大小石林内的赵倌扎营、步哨山等留存着清代咸丰年间赵发义军的历史痕迹。
石林既是自然的风景,也是人文的风景,与石林相伴的彝族撒尼人的生活风情,不仅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还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以“阿诗玛”(彝语金子般美丽的姑娘的意思)为代表的民间文化艺术,其独特的语言文字、内涵丰富的诗文传说、斑斓绚丽的民族服饰、火热豪放的民族歌舞、古朴粗犷的摔跤竞技、风格奇特的婚丧嫁娶,无不体现出古老民族的文化韵味和地域特征。长诗《阿诗玛》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经典,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广为流传;电影《阿诗玛》享誉海内外……
石林风景区旧时一直被称作“李子箐”石林,在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内,由大石林、小石林(阿诗玛景区)、步哨山、李子园箐、万年灵芝五个片区组成。以往人们常说云南石林、路南石林指的就是这一带。
旖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相辉映,构成了石林这道神奇的风景线。这块神秘的土地也因此成了国内外游客向往的地方。
大石林
大石林
整个景区由密集的石峰组成,有如一片石盆地。 这里的石林直立突兀,线条顺畅,并呈淡淡的青灰色,最高大的独立岩柱高度超过40米。 其中有“莲花峰”、“剑峰池”、“凤凰梳翅”等典型景点,最著名的当数龙云题词“石林”之处的“石林胜境”,而“望峰亭”为欣赏“林海”的最佳处。人们行走在峰林间,不几步便被石峰挡道,曲折迂回之后,又是另一番天地。
小石林
小石林(阿诗玛景区)
与密集的大石林相比,邻近的小石林(阿诗玛景区)便显得疏朗、清雅。 宽厚墩实的石壁像屏风一样,将小石林(阿诗玛景区)分割成若干园林。小石林(阿诗玛景区)里最有名气的景点
阿诗玛像
当数“阿诗玛”,当夜幕降临,彩灯映照,更是五彩斑斓,妩媚动人。
步哨山
这里散落了许多造型怪趣的石峰,在整个石林风景区里地势最高。
李子园箐
李子园箐在环林路以外,方圆数十里的荒山野丘上,布满了奇柱异石,有聚有散,有起有伏,而且没有过多的高树去夺石林之高峻,保持着自然的风貌,身处其间,感受与大、小石林截然不同。在环林路东南约300米处的丛林石壁上,有一片古崖画,画着奔放粗犷的人、兽、物、星月等图像,据有关专家考证后认为,这属原始宗教内容,与广西左江崖画的人物极为相似。也许,这是远古彝人留给我们的言语吧!
万年灵芝
紧邻李子园箐的比目潭旁,石山顶上有一座高约15米的石峰,上大下小,犹如一朵巨大的灵芝,因而得名。夕阳西下,立于灵芝山顶,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惬意之感。
景区信息:
门票:170元(石林主景区)
荣誉:国家AAAAA级旅游区(点)
昆明石林火把节
昆明石林火把节
每年农历6月24是撒尼人的传统火把节,在昆明石林要举行盛大的斗牛、摔跤、歌舞活动来庆祝,节日的人们身着盛装,四面八方云集到约定的会场,开始庆祝节日,在掀天鼓乐声中,人们欢欣歌舞,不分男女老少,尽情享受。开幕式结束,随后举行斗牛,摔跤等竞技活动,场面十分热烈,紧张,刺激,一派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火热场面,巍为壮观。入夜,人们燃起篝火,点起火把,火把随人流形成股股火龙,恰似繁星坠落大地,在昆明石林景区,每年火把节人们都围着篝火纵情歌舞,通宵达旦。
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自然遗产
北京时间2007年6月27日下午14:16,新西兰当地时间下午18:16点,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申遗项目,石林正式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这是我国第6个世界自然遗产,第34个世界遗产,云南第3个、昆明第1个世界遗产。
2006年1月,中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名申报包括云南石林在内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为世界自然遗产。对于中国云南昆明石林最终获此殊荣,大会指定评审权威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其评价是:石林喀斯特的两个核心区包含了以具有深而尖锐溶痕的高大石灰岩剑状石柱和石峰为特征的“石林”喀斯特景观的范例,它们被挑选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所发现的各种石林地貌的经典样板。石林县的石林表明了这些跨越2亿7千万年的喀斯特地貌演变的事件性特征。……云南石林是世界上石林地貌的最好范例,是这类(喀斯特)特征的模式地,由于有着最长的地貌演化历史而与众不同。云南石林也是中国南方这种地貌的最好范例。
编辑本段
石林景点
黑松岩
因俯视时象一片苍翠的松林而得名“黑松岩”。有些人说“黑”在彝族语中称“乃古”,这种说法不妥!彝族有众多支系,各支系有不同的语言,这里的“乃古”是彝族支系――撒尼人的语言,意为“黑”。飞龙瀑 垂直落差达90余米,宽54米,雨季最大幅宽60余米。是珠江水系中落差最大、气势最壮观的瀑布,被誉为“珠江第一瀑”。
月湖
月湖 海拔1906米,宽1500米,平均深18米,是石林高原断陷湖中最大的一个湖泊。
圭山森林公园
圭山森林公园 山峦形若大海龟隆起的背部而得名“老龟山”,后改译音为“老圭山”。
长湖
长湖 阿诗玛的故乡,位于海拔1907米的群山之中,宽300米,平均深度24米
Ⅳ 在《阿诗玛》中,阿诗玛听了小黑描述自己的遭遇后,心情会是怎样
云南阿着底地方有个彝族姑娘名叫阿诗玛,她聪颖美丽,与青年阿黑相爱 。头人热布巴拉之子阿支,贪婪阿诗玛的姿色,心存歹念。一次,阿支在传统舞会上戏弄阿诗玛,遭到严厉斥责。阿支贼心不死,央媒人海热带着厚礼前去逼婚,又被断然拒绝。于是,阿支趁阿黑去远方牧羊之机,派人将阿诗玛劫走。阿诗玛乘隙将与阿黑定情的山茶花掷入溪中,溪水立即倒流,阿黑获讯赶回救援。途中被大山所阻,他用神箭射穿大山,开出通道 ,纵马驰骋,快速前进。阿支用尽种种威胁和利诱手段,都不能使阿诗玛屈服。阿支恼羞成怒,正要举鞭毒打阿诗玛,阿黑及时赶到。阿支提出要和阿黑赛歌,一决胜负。阿支赛输,但仍不甘心,又企图用暗箭杀害阿黑。阿黑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门和大厅的柱子,箭射在神主牌位上,阿支命令众家丁用力拔箭,箭却纹丝不动 。阿支慑服,只得将阿诗玛释放。阿 诗玛和阿黑喜悦地同乘一骑回家。他 俩来到溪边,下马小憩。阿支带人偷走了阿黑的神箭,放洪水将阿诗玛淹死。阿黑悲愤地呼唤着她的名字,但阿诗玛已化为一座巍峨的石像,千年万载,长留人间。
相传热布巴拉家向阿诗玛提亲,没有结果,便把阿诗玛抢走。这事被阿黑哥知道了,他翻过七七四十九座山,从远方牧场匆匆赶回去救阿诗玛。回到家后,阿诗玛已被抢走三天三夜了,他又骑上神马跨过九九八十一条河赶到热布巴拉家。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救出了阿诗玛。 阿诗玛得救了,兄妹俩欢天喜地,骑马踏上归途。 他们不知走了多少路,跨过几条沟,翻了几座山,天黑下来了,风大起来了,为了早日到家,他们顾不上这些,还是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一阵乱风过后,天上乌云滚滚,四野雷声隆隆,眼看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他们只好双双下马,但在黑夜里什么也看不见,结果两人都迷了路。 这时风又大,雨又急,看是看不见,喊是喊不应,山洪下来,水越来越深,他俩一经走散,便谁也再找不到谁,直至洪水渐退去,阿诗玛和阿黑又才碰到一起,但两人都已迷失方向,又另浑身冻得直哆嗦,他们犯愁了。 这时,一只嗡嗡叫的小蜜蜂朝他们飞来。蜜蜂围绕他们转了三圈后,开始讲话了:“嗡嗡嗡,嗡嗡嗡,今晚就来家歇,我家就在岩洞中。”讲完就落在阿诗玛的包头上,阿诗玛用手把它赶起后,就同阿黑哥尾着小蜜蜂飞的方向走去。 可就在他高高兴兴,准备返回祭崖神时,由于连日奔波,太疲倦了,他爬过最后一座山后,一坐下来便睡着了。这时,没斯帕玛(老天爷)又下起一场大雨,雨水把他从梦中浇醒,忙去看猪时,黑猪身上的白泥早被雨水冲得干干净净,崖神祭不成了,阿诗玛也救不下来,阿黑后悔莫及,他呼天唤地大哭一场,但崖神不松手,阿诗玛也就永远贴在那块大石头上。天长日久,被雨水不断冲刷,才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