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电影与看小说哪个更能学到多的东西
如果说学东西,最直接的方法是看教程或参加学习班之类的,看电影和读小说都偏娱乐为主,当然不能说一点儿东西学不到,什么都不是绝对的。一定要从二者中选,我选电影,必竟要用真人模仿现实,那就得有实操性,对生活比小说更有指导性。
2.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你看完电影《长津湖》是什么体会
《长津湖》的意义有两个:一个是用电影形式对中国形象的再次输出,一个是对历史回顾,文化上提升国民价值观,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建设。抗美援朝类型的战争题材在建国后初期一直都有拍摄,而我在小时候通过黑白电视所看到的不多。如果不是经常看电影的人,恐怕看到的并不多。
我们经常调侃的北斗神拳的梗“你已经死了”,就是一种力量的传播。听到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反派领便当。而冲锋号,这种和美军机械化部队,现代化军事部队形成强烈反差的声音,就是一种极其洗脑的传播手段,是一种文化标志。文化强势,震慑力就强势。对于我们来说,冲锋号的响起,就意味着敌人的节节败退,而这种符号,在电影的传播下,会一直传承下去。
3. 关于如何拍电影的好书,请高手推荐一下。
这个是关于电影的书了。
1、 《故事》 罗伯特麦基
经典。我觉得每个想写剧本的人都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我前前后后大概看了八遍左右吧。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虽然同时也有不同的看法。但这本书觉得还是非常有价值的,不管是写商业片还是艺术片,都能开放思维,得到一些启示。
2、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悉德菲尔德
名气很大,但是看的时候却很失望。觉得太教条了。《故事》是开放人的思维,而这本书我认为是束缚人的思维,把编剧变成了八股文。不过很多小影视公司老板在讨论故事的时候,都会用这本书的理论公式去套故事,多少分钟应该转折第一个情节点,多少分钟转折第二个情节点。我认为如果想写俗套故事,这本书的公式还是有用的。不过如果要是有更高的志向,不要看这本书。这本书还有一本续集:《电影剧作者疑难解答指南》我也觉得没什么用。不过有一个导演朋友觉得还不错,比这一本好多了。
3、 《认识电影》 路易斯贾内梯
这本书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是经典。当时新版还没有出,是问朋友借的旧版,如获珍宝。后来在北京到处找这本书,在海淀图书城淘到,立马买下。前前后后也是看了很多遍,但两年之后,看到第五编的时候,觉得这本书太幼稚了。从此再没有看。举个例子来说,里面一些关于构图的介绍,仰拍表示伟大,俯拍表示卑微。初看的时候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可是后来慢慢不这么的认为了。这是一种俗套的表现形式。就好像表现一个人的痛苦,总喜欢安排在雨中漫步一样。符号象征图解没有意义,故事和结构才是王道。简单而言这本书入门很好,但是等成长起来,一定要把这本书完全忘掉。
4、《香港电影的秘密》 大卫波德威尔
经典。同样也是先问朋友借的,觉得后来想办法淘到的书。我是看香港电影长大的,因为香港电影我爱上了电影。尽管后来我接触到了好莱坞电影,欧洲电影,发现原来电影的天地是那么的开阔,但那种香港电影的情结是怎么也挥之不去的。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甚是热血沸腾。大卫波德威尔对香港电影的分析实在是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令人钦佩不已。
5、《好莱坞的叙事方法》 大卫波德威尔
因为《香港电影的秘密》,崇拜大卫波德威尔,于是买了这本书。可惜翻译得不怎么好,很影响阅读。而且对于大卫波德威尔在这本书中的观点也不是很赞同。觉得他有时候太专注于技术了。只要是拍出来的电影,他都拿来举例子,可是问题是有些电影好,有些电影不怎么好。那么忽略内容直接分析形式好坏,感觉不怎么对。
6、《电影化叙事》 范茜秋
看看可以。但是感觉没有什么深度,不过是总结了一些电影中的表现手法罢了。可是这些手法,自己看电影中不就能看到了吗?
7、《电影的力量》 霍华德苏伯
好像字典一样,讲了电影的很多观点。有一些非常有见解。但是也有很多平平无奇。不过入门,还是值得一看的。
8、《莱昂内往事》
莱昂内的访谈集。莱昂内是我非常喜欢的大师级导演,买回来两天内看了两遍,里面有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见解,也有他的一些拍摄的八卦。我个人口味只爱看见解,不大爱看八卦,但还是很值得看。
9、《编剧大师班——众编剧巅峰杰作访谈类》
好莱坞、欧洲一些当红编剧的访谈。买的时候很兴奋,买回来看发现八卦太多,见解太少。我觉得意义不大,不过我的一个朋友觉得还可以。
10、《电影音乐》 彼得拉森
买的时候有点冲动,买回来发现里面有《西北偏北》等几部电影的乐谱分析。因为不懂五线谱,没看懂,搬家的时候,卖了。
11、《电影是什么》 巴赞
巴赞的影评集,听说很牛,不知道为什么看了很多次,就是看不下去,后来送给朋友了。
12、《施拉德论施拉德》
施拉德是《出租车司机》的编剧,因为喜欢《出租车司机》,买了这本书。不过因为里面除了《出租车司机》,很多他导演的或编剧电影都没有看过,于是没看完。不过有里面一句关于编剧的话非常有价值,现在还铭记着:每把椅子虽然形状不同,但椅子还是椅子。这是我看这本书最大收获。
13、《导演功课》 马梅
课堂讨论实录,谈编剧、导演。很多人觉得写得不错,看了三编,没有再看,觉得对自己启发不是很大。
14、《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
希区柯克和特吕弗谈他的电话,还是关于拍摄的八卦太多。所以看的时候,觉得没有太大的启发。
15、《雕刻时光》 塔尔科夫斯基
塔尔科夫斯基谈自己的电影和对电影的看法。一个导演朋友非常喜欢,膜拜的境界。所以买了来看,看了三遍。可是因为个人口味问题,感觉收获不大。因为对塔尔科夫斯基来说,他认为电影可以完全没有故事,而我却认为电影要讲故事。但这部书还是值得看的。
16、《光影大师,与当代杰出摄影师对话》
我不怎么懂摄影,很多技术上的地方都没看懂。不过这本书绝对值得一看。
17、《华人纵横天下——李安》
李安的访谈,貌似内容和《十年一觉电影梦》差不多。讲的是他拍电影的故事。有一些见解很有价值。值得看。
18、《导演电影:电影导演的艺术》
很多好莱坞导演关于电影的看法。经典。很有价值。
19、《电影书写札记》 布列松
布列松谈自己对电影的看法。第一次看这本小册子,觉得没什么。第二次看的时候,发现实在是太经典了。虽然说我不怎么爱看布列松的电影,太晦涩了。但是这本关于他谈电影的书,却是一看再看。
20、《电影的意义》 梅茨
和巴赞《电影是什么》一起买的,不同的是《电影是什么》,能看懂,只是看不下去。这本《电影的意义》是看不懂,也看不下去。一起送给朋友了。
21、《赫尔佐格谈赫尔佐格》
每一个想拍电影的人,都应该看这本书。就算不爱电影,也要看这一本书。赫尔佐格的经历太传奇了。看完以后,你会浑身充满了力量,发现:嗯!原来生活可以不那么简单的。非常经典的访谈,不管是电影还是人生。
22、《黑泽明自传》
貌似就是《蛤蟆的油》,不敢肯定。黑泽明从小到《罗生门》之前的自传。对我而言,还是八卦太多了。不过还是能看。
23、《电影剪辑技巧》 米勒/莱茨
关于电影、新闻片、纪录片等类型的剪辑技巧书籍。看了三遍,技术而言还是有用的。不过总感觉关于剪辑,还是得多看电影,多自己剪,去找感觉,而不是理论上的纸上谈兵。
24、《影视导演》 阿伦阿莫尔
和《认识电影》一样,也是刚开始觉得很好。后来觉得没太大用处。当然入门很有用。
25、《我的第一部电影》
科恩兄弟、阿莫多瓦、李安等很多导演谈自己怎么拍第一部电影的。对想拍电影的人来说,非常非常有用。
26、《我是怎样拍电影的》山田洋次
看了《世界电影》杂志选摘的几章,觉得很有用。因为这本书太老,买不到,于是复印了全本。可惜复印完了才发现,精华部分都在《世界电影》杂志选章上。不过还是很值得看的。里面讲了很多创作的方法。
再补充一本《电影编剧新论》吧,虽然也显教条,但对我当初很有帮助。当完全不懂怎么编剧的时候,好莱坞的经典剧作法至少能给你清晰的方向。
不过书看多了,容易限于理论,束缚思想。当了解了基础的故事概念和逻辑之后,就不必再看了。
4. 看了电影《我是山姆》,我们获得了哪些生活中的力量
一:父爱无关于智力。爱是一种能力,与智慧无关。智力卓越的人不见得一定有,而智力不佳的人也会拥有。山姆就拥有这种能力,即便他的爱时常充满稚气,却能说出「我有很多时间,思考为人父母成功的条件,重要的是毅力,重要的是耐心还有倾听,重要的是爱」还有,他始终明白,在某些方面她不能给露西更多,于是他也曾逃也似的觉得露西不需要她了。
三:任何关系都需要交流和陪伴。影片中,为山姆无偿辩护的职场精英女律师,看似拥有幸福的家庭和成功的事业,但是没有人知道,她的丈夫背叛了她,因为忙于工作对儿子缺少陪伴,儿子慢慢和她疏远甚至有些恨她,看似成功事业的背后,每天处理各种各样的案件,忙的焦头烂额,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还有和山姆一样的残障人士。
5. 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1-10)全集在线观看 公司的力量全集下载 公司的力量全集视频
链接:https://pan..com/s/1440guZDjmrB1QtA4Q5JOUA
《公司的力量》是中央电视台2009年度启动摄制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2010年8月23日起在央视财经频道(CCTV-2)开始隆重播出。这就是央视联手金蝶软件打造的、中国第一部深刻探讨公司制度的电视纪录片。它以世界现代化进程为背景,梳理公司起源、发展、演变、创新的历史,讨论公司组织与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创造、社会生活等诸多层面之间的相互推动和影响,旨在以公司为载体观察市场经济的演进,探寻成长中的中国公司的发展道路。
6. 看电影的意义是什么,一部好影片会带来什么意义
一.人为什么喜欢看电影
我喜欢电影,喜欢看到世界上有超乎我认知的事情,人,物。喜欢电影带给我的美好,悲伤,笑容和泪水。电影为我指引方向,击碎我又重塑我。我爱电影,我爱电影带给我新的自己。
在《花样年华》里,我们能体会到隐忍含蓄的外壳下是涌流的情感,我从来没想到原来婚姻是这么复杂的,还以为一个人做得好就行了,可是两个人在一起,单是自己做得好是不够的。
在这样的电影艺术面前,语言并不会成为障碍,最好的交流其实无需语言,而是心灵的某种契合与撞击。
7. 看电影到底算不算是一种阅读呢
我觉得看电影是算阅读的吧,毕竟看电影重点是“看”啊,透过眼睛来让自己的心灵去感知这一切,跟阅读的本质是一样的。不过我还觉得看电影是更加立体的一种阅读,这种阅读让你的眼睛运用的更多,不仅是像看书一样看某些文字,还让你看到画面、光彩、演技,很多很多东西,更不用说所谓的“视听盛宴”了,听觉比看电影的时候也很重要,这是它跟阅读相差最大的一点,两者虽然在这方面有所差异,但本质上并无不同。
《二十二》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阅读这部电影就跟看了一本好书一样别无二致。
8. 有哪些电影让人看过后,充满了希望与力量
我觉得《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就会让人觉得人生是充满希望的。虽然女孩她们一开始出生在那样的环境当中,她们的命运也会像她们的朋友一样。会被家人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可是她们的爸爸却让她们有了自己选择人生的机会。因为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奋斗,你人生的命运是掌握在你自己手里的。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你肯努力,你也可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成就。你一样可以得到世界的尊重。看完这样的电影就会让人感叹,人生还是需要努力的,并且应该认真的去奋斗。
还有很多电影,比如说宫崎骏的所有动漫,都会让人觉得人生充希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