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好看推荐 > 电影摄影经典片段

电影摄影经典片段

发布时间:2022-08-21 08:40:28

Ⅰ 有哪些拍摄技巧非常棒的电影

好的画面十有八九是灯光效果做的好,灯光加场景美术,画面,这两样做好,随便拍画面都好看。所以灯光效果有专门的灯爷在做,但是摄影指导是要负责设计灯光的,所以灯光也算在摄影部分。除了一些极其风格化的灯光设计,比如上面提到的杜琪峰为代表的银河映像出品电影,大部分灯光比运镜更加的隐蔽,难以察觉,因为绝大部分电影会在画面中添加假定性光源,在画面外放置电影灯做效果,所以人眼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欺骗的。最常见的假定性光源有:月亮,蜡烛等,其实它们的亮度都相当低,完全无法被摄影机捕捉,也不足以承担起做造型的重任,所以就会专门用电影灯模拟它们的光效。

Ⅱ 求几段关于电影<英雄>和<孔雀>摄影的评析!

顾长卫作品《孔雀》之意义,至今还没有人指出。在柏林的时候,这位外表木讷的摄影师,谦逊地向德国人表示自己碰到了好剧本。其实他超出了曾与之合作过的任何"大师"。他自己正走向大师。而在他之前,中国大陆根本没有出现过大师。我的个人观点:华语电影的大师一直在台湾。有首歌谣也许听过,被传诵在《孔雀》描写的那个年代:报告司令官,我老婆在台湾,没有裤子穿,捡了一块布,缝了个三角裤。就是这样一个台湾,八十年代初开始了电影新浪潮运动,出现了杨德昌和候孝贤两位影像文化大师。当时台湾流行着功夫片、琼瑶爱情片和军教宣传片。他们的出现,使一种电影成为台湾几十年间历史及社会变迁的一个注解、一份见证。 "个人成长的故事里隐喻着集体成长记忆的主题。" 顾长卫的《孔雀》似乎开始了这样的隐喻。如果看过杨德昌的《一一》的人,甚至会觉得《孔雀》背景音乐的风格和出入方式,以及某些场面的剪辑,与《一一》颇为相似。这不是贬低《孔雀》,把它与戛纳电影节的获奖影片相提并论,并不丢份。陆川这个电影圈的后生小子去拿金马奖的时候,想的是去台湾与杨德昌谋一面,可见这位台湾导演对电影科班生的影响力。 原本我们大陆的观影者也该从影像里经历一些变化。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给无数个体带来频繁震荡,震荡之下形成纷乱的人生细流。"第五代"的电影工作者理应与台湾同行一样,呈现人生细流表现人性江河——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但一切被忽略和遮蔽了。从1988年著名的《红高梁》起,便开始走向了虚幻的浪漫主义。那时我们还以为发生了中国电影的文艺复兴运动,其实仅仅是场面和情节上的低层次鼓噪。这种风格如今仍存活、残喘、延续在"电影奇才"张艺谋的影片里。依旧是夸张的情感、杂耍的情节、媒俗的场面,今天的《十面埋伏》只不过是技术上稍加精良的十多年前的《红高梁》。 戏剧性的事情是:当年《红高粱》的摄影师——可能将被后人称作"后第五代"的顾长卫——许多年以后才拍摄了中国大陆首部大师级电影作品——印有电影事业管理局公映许可证的《孔雀》——中国电影的文艺复兴,一下子晚了十七年。 看电影时第一遍的感受最重要,也最直接,犹如与美好恋人的头一次见面。把《孔雀》介绍给周围的人看,自己一旁再看,不知不觉看了四遍,这是在解读电影了,与初恋的情人已混得相当熟,起初愉悦的感觉快要消失殆尽了。然后去天涯的独立电影、去西祠的后窗、去网易的电影版区,拜读高手与俗手的读解,无疑这是在糟蹋这部电影了,与恋人上了床,已经是满眼不堪三月暮。 在河南安阳街头的菜摊子跟前,在一堆红艳艳的西红柿的陪衬之下,她的情感在压抑中释放,在宣泄中哀伤。我也情不自禁悲从中来。看到卫红"姐"与"初恋情人"街头偶然相遇——对面相逢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个段落,以及紧接下来的孔雀开屏,才觉得顾长卫终于找到了想要述说的事情,影片的高潮到来了也就结束了。 回首青春只有万般无奈,往昔的热情连点余温都没有留下。青春与世俗总归是格格不入。青春过后,上面的灰尘一定会很厚。 同学毕业前语重心长之语犹在耳畔:电影终归是电影,不要太迷恋呵。是啊,正如青春终归是青春,不要执著太久。 "手风琴"和"降落伞"都是"梦想"的象征物和代名词,沸腾的"开水壶"才是世俗生活。年轻的"姐姐"看一眼"开水壶"而不加理睬,是个错误,不实际必将失败。她想当伞兵是少女的罗曼蒂克在起作用。两个女配角中单纯的"胖姑娘"当上伞兵,是"胖姑娘"那个诡计多端的姐姐在起作用,是利益的主动出击,是河南人的市侩主义。卫红"姐"善意的心计再多,也敌不过世俗的力量。她只能导致干爸"摸电门",虽然干爸在她的感召之下,曾经翩翩起舞。尽管那是一段相当不错的热情的朝鲜舞,尽管那是一段久违了的青春之舞,然而青春就是狐狸精。热情就是害人精。干爸的自我觉醒、神采飞扬,也只在一瞬间迸发,通常我们把这叫:找到感觉了。他的家人不会理解,在他们眼里,这是"勾引"惹得祸,理应代表世俗的力量去痛殴高卫红。卫红的妈妈不理解女儿,时常抬起紧绷的下巴,用疑惑和冰冷的眼神打量"姐":你以为你是谁?啥都看不上眼?这样的眼神,我们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遭遇过,大人们搞不懂小孩到底在想什么。我们都曾经与俗尘格格不入。 顾长卫这部忧郁潮闷的影片,还是给了青春一些亮色。夏日的午后,阳光照射在楼顶之上,树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伞兵好象和云朵一起从天而降,飞机的轰鸣声渐渐远离。手风琴和钢琴配合画面情绪来回地交替,一会儿拉长一会儿跳跃,时而梦幻般舒缓时而爱情般明朗。高卫红自制降落伞,并系在自行车上飞翔的那个片段,近乎疯狂,可以看做是青春的礼赞。有人说换斯皮尔伯格来导演,一定会让她的自行车飞起来,就象《E.T外星人》那个著名镜头。其实顾长卫已经很出格了,已经够浪漫了。早有聪明的看客质问了:在物质匮乏的年头哪能缝制这么漂亮奢侈的降落伞?那得多少布票啊?由此知道,中国的电影观众从来不容许挥霍意念,这就想拽顾长卫一把,让他跌个重重的跟头,就象导演让卫红妈妈奋不顾身地把卫红拽下来一样。 那个全家打蜂窝的细节,是个高度凝练的诗意化场景,也只有电影才能够做到。换用文学手法无法表达,只能是一个句子:高家一家人在打蜂窝煤的时候,一场急雨把一切都淋湿了。电影中的场面却让我们产生无限联想。《孔雀》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而且每场戏几乎都是一镜到底。这个场面我计算了一下,共2分38秒。聪明的看客说自己的老爸打蜂窝前都知道预料天气的,有失手的时候,但也不会象片中那样狼狈。面对此情此景,要从生活真实性上挑毛病,只能误解电影艺术。从艺术手段看到思想的表达,从场面之中和情节之外领悟诗的层次,唯有大师才留给观众这样的思考空间,因为大师信任观众。毛主席的毕生精力是让我们吃饱,江主席是让我们吃好,胡主席将要让我们思考。可是有些匠人"艺术家"毕生精力是镜头拍得好让观众跟着情节跑,走马官花打打杀杀严禁随便思考。这恐怕违背"三个代表"。 其实影片中的这个场景是司空见惯的,成年人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最大的戏剧性也不过如此。我们都观察过蚂蚁窝,这个场景就好象一双眼睛在观察蚂蚁窝。倒不是表现手忙脚乱,而是生活如此地真实和如此地平庸,确实叫人感到手足无措。"姐姐"想要走出这个画面,却四脚朝天滑到了,美丽的女孩象征着理想和青春,却这样地弱不禁风。 一相情愿的追求不光发生在充满灵气的姐姐身上,连"脑子有点笨"的哥哥高卫国也有追求。他的理想是"交朋友"。 "我的工作换了五、六个了,连个朋友都交不住" 他竟然还想交女朋友。那个场景着实迷人:哥哥站在木房子一旁,面带憨笑目光迷离,街上散发着夕阳的余辉,一群下班的女工渐渐占满镜头,身后的情侣骑着自行车鱼贯而过。受到了感染,他情窦初开,眼光不错,一下子相中了纺织厂的一枝花——陶美玲。这必将是充满人性关怀的美丽一幕,爱情面前人人平等。看客们当年是否追求过班花?追求过校花?就没有犯过傻?恐怕还不不及"哥哥"的色胆大呢。你是孔雀,也开屏给大家看看? 哥哥的戏份与姐姐旗鼓相当。很多人持"三段论"的观点,认为结构简单明了,通过姐、哥、弟的各自故事来组织全片。我认为全片是统一在一个主题意念之下的完整故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姐姐毫无例外是根主线,哥哥和弟弟由她来贯穿。姐姐与招兵的"初恋情人"街头相遇作为故事结尾,正好前后呼应。 尤其欣赏哥哥"送伞"一段。傻哥哥冒着小雨,迈进校园的月亮门,踱着小碎步,与朗读《荷塘月色》的画外音——"零星点缀着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地打着盹"——构成绝佳的声画关系。从教室出来,又被优雅的歌喉所吸引,驻足女厕所门旁仔细倾听。我没听错的话,厕所的姑娘哼唱的是电影《小街》的插曲。《小街》是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轰动一时的影片。郭凯敏饰演文革时的右派子弟,他到剧团给女友(张喻饰)偷假发被一群人追赶,打成了瞎子,这个悲剧片段的背景音乐是《妈妈留给我一首歌》。傻哥哥听傻了,听入迷了,不知道一次纯正的暴力殴打将要莅临到自己头上。八十年代的伤痕电影中的插曲,预示下面发生的事情,倒是有点幽默的成分。不过弟弟将伞尖扎向自己的哥哥的时候,气氛才变得格外沉重。 弟弟的性格在哥哥的故事里就得以表现了。如果说姐姐是孤傲的,哥哥是平和的,那么弟弟则是古怪的。如果说姐姐回归于世俗中的平淡,哥哥回归于世俗中幸福,那么弟弟可用"堕落"于世俗来形容。原本都与俗尘格格不入。但理想是伞,世俗是大地,终有一天人们会降落。和陶美玲一样:昔日人人环绕,如今黄花堆积,借酒浇愁;和征兵帅哥一样:昔日光环四射英姿飒爽,如今落魄街边,嚼着韭菜包子,即使还是一口纯正的北京话。 河南安阳的街头,姐姐卫红笑着看着自己的梦中情人。然后转过身,似乎一切都已经释然。她对弟弟说那是"一个爱着我的人"。镜头跟随弟弟的视线,我们发现帅哥身后一个女人提着一捆卫生纸从商店走出来。仔细一看:她竟然是"胖妹妹"的姐姐!"胖妹妹"的姐姐竟然成了招兵帅哥的妻子! 俗尘中人生竟然是这样!美好的愿望往往成空!人生是被选择的! 公园孔雀开屏这个场面长达4分20秒。孔雀在前景,后景中三家人分别走过。这个场面一镜到底是有难度的。他们说完话离开,然后孔雀开屏,倘若在一个时间段、用一个镜头拍下来,就绝对经典了。这不好安排,只能靠巧合,所以有个很明显的叠化。倒不如把结尾"弟弟"的画外音叙述提到孔雀开屏前面来,镜头再回到公园,最后看到孔雀开屏这个景象。这样既掩饰了那个很拙的叠化,又能延长情绪的长度。放在结尾的话,我猜想顾长卫可能担心这个时候电影院的观众已经探头探脑地纷纷离开座位了——呵呵,这是中国观众的通病——不能体会他的深远意境了。
希望采纳

Ⅲ 你心中的华语电影摄影十佳分别是什么

《后来的我们》“看到李屏宾三个字,就知道摄影肯定棒”,的确,李屏宾对光影的塑造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在《后来的我们》中,李屏宾也将他独特的拍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回忆过去的部分,李屏宾使用了大量饱和色以及反差对比来渲染氛围,表现了见清(井柏然饰)和小晓(周冬雨饰)初到北京的年轻气盛。而到了现实的部分,画面转而变成充满质感的黑白影像,这是他们被现实磨砺过后的成熟和沉淀。两种影像风格之间的过渡流畅而自然,尤其是在电影的最后,小晓读着见清爸爸(田壮壮饰)写给她的信,画面就在彩色和黑白之间来回切换,却完全不显突兀,再配上杜笃之的音乐和田壮壮的独白,这个片段让无数观众动容落泪。

《江湖儿女》以公路片的故事结构进行叙述,时间从2001年延续到现在,跨度非常大,每个阶段我们都能看到贾樟柯以往电影的影子。而为了呈现出每个年代不同的质感,贾樟柯特意使用了包括胶片在内的6种摄影器材,从最低像素的用起,逐渐过渡变化,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以及这17年间的物是人非。小旅馆里的重逢是《江湖儿女》中最重要的一场戏,通过摄影机的运动配合演员的走动,电影用了一个克制的长镜头拍出了巧巧(赵涛饰)和斌哥(廖凡饰)之间的情感暗流。

Ⅳ 影视作品中你印象深刻的希区柯克式变焦

运动变焦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特殊拍摄方式,作为电影中常见的镜头语言之一,伸缩变焦画面中的前景能够维持同样的大小,而背景却会逐渐放大或缩小,制造出不同景物距离的效果。看下面这个动图你就知道是什么样的画面了。

运动变焦也称希区柯克式变焦。其实就是在设备移动的过程中变焦,从而产生背景视野变化的效果。这种方式拍出的效果完全超过了人们肉眼的视觉常识,常常用于拍摄惊悚、恐惧、悬疑等有冲击力情绪表达的场景中。

这样由远及近地拍摄一段匀速平稳的镜头,运动变焦的效果就出现啦~连后期都不需要,是不是很简单? 在拍摄过程中前进/后退的同时,Mini-MI会自动反之改变焦距,其变化将会改变视觉透视关系,压缩/放大背景空间。 长焦秒变短焦!运动变焦的特点很明显,中间人物或者物体的大小基本保持不变,但是背景快速收缩或者扩张。 怎么样,这样的运动变焦效果是不是很炫酷~ 最后附上电影中的经典运动变焦集锦,拿起Mini-MI,在你的作品中也可以在适合的桥段尝试一把运动变焦

Ⅳ 有哪些剧情或者拍摄手法很赞的电影

《堕落天使》 在王家卫的作品中,本片是运用近景镜头最多的一部。一般说来,镜头离演员越近,观众便愈接近角色的内心世界。王家卫与杜可风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夸张变形的超广角镜头下,却更显出人物陌生疏离的感觉。 广角镜头出色的空间纵深感,让人物即使同处一室却也恍如隔世。杜可风摇晃的镜头和神秘的打光,加上陈勋奇梦呓般的配乐,更为影片增添了几分时空倒错的迷幻味道。

Ⅵ 著名的电影镜头是 CG 特效,但当时观众都没发现的都有哪些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大片都会运用后期制作技术,包括科幻片、灾难片以及动作片等等。电影采取CG特效,可以有效地满足剧情、导演无法实现的实景拍摄。电影中使用了CG特效,并且没有被观众发现,可以说这部电影是相当优秀了。成功运用该技术的影片有很多。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题主说到的主角饿瘦的镜头,接下来我就说说这部电影里面另一个CG特效镜头。主角和老虎的镜头,看似真真实实的老虎,实际上也是CG特效。

《复仇者联盟》里的纽约的楼不是真的被炸了大家都知道啊!!!但你知道整个纽约都是CG吗?特效团队根据照片硬生生制作了一个纽约市来,演员在室内绿幕前表演,后期把实拍的内容和特效做的城市结合。你们觉得呢?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哦。

Ⅶ 哪些影视剧里的经典画面可以让摄影爱好者借鉴构图技巧

好的摄影作品除了画面本身让人赏心悦目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画面传递情绪与感情。

一些经典的影视剧镜头确实拍摄得极具美感,比如张艺谋的《英雄》和《影》。虽然电影总体质量差强人意,但纯粹从摄影角度去看,画面的构图合理、色彩和谐、主次分明,可以说随便定格都是一张精美的壁纸。

但是在情绪和感情的传递上,或许是电影本身故事太过经典吧,我觉得周星驰《大话西游》中的一些镜头做得更好。请大家多多点赞支持关注。

Ⅷ 初学摄像可以模仿的电影片段

其实大话西游还是很经典的,很适合模仿的,看起来就很有爱。
例如唐僧的那几个片段。
是在班级模仿给大家看吗?那大话西游在适合不过了,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看过嘛,会有共鸣。

Ⅸ 世界电影中的十大经典长镜头

一、《站台》的二人世界: 就我看来,《站台》是贾樟柯迄今为止最出色的一部电影,影片通过时代的变迁传达出太多复杂的情绪,而贾樟柯的长镜头电影美学也在影片中得以完美的呈现。在那个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段落中,长镜头沉稳地记录着一切,城墙上的二人世界也不再是温馨和甜蜜。尹瑞娟和崔明亮一人一句,一对一答,一出一进,呈现出一种情感上的疏离,也预示着两人今后很难聚合在一起! 二、《冬荫功》的打斗: 长镜头并不是现实主义影片或者文艺电影的专利,在泰国商业大片《冬荫功》中,导演巴猜平桥就令人惊讶地创造出一个四分钟的打斗长镜头,让动作巨星托尼贾从楼下一直打到楼上,而且时常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击倒对手。这的确需要相当深厚的执导功底,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要考虑周全,因为稍有不慎就要NG,前面那一系列的拍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三、《大事件》的开头: 从一个匪徒走上楼去同团伙会合,到楼下街道上重案组警员的守株待兔;从匪徒同巡警的小小纠纷,到重案组故意制造纷争来引开巡警......直至最后的警匪街头火拼,《大事件》开头的7分钟长镜头运用了灵活异常的镜头内部场面调度,为我们记录了同一时间段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没有任何奇观式的动作展示,只有匪徒、警察两大团体的各自活动和最后的动作交汇。抛弃了强制性的画面剪接,长镜头的银幕时空看起来更自然! 四、《爱情万岁》的哭: 哭!又哭!还是哭!一个劲的哭!哭得没完没了!怎么还再哭啊!该哭玩了吧!我想这大概就是观众在毫无心理准备的状况下看《爱情万岁》结尾时的感受。蔡明亮那长达七分多钟的长镜头一动不动,将这个女人的感情宣泄残忍地记录了下来。无尽的泪水引诱我们进入她的世界,跟着她一起心碎,一起伤悲 五、《雨月物语》的超现实主义: 沟口健二的《雨月物语》中有一个震惊世界影坛的长镜头:男主人公源十郎从正门走进家中,发现里面空无一人,于是一边喊着妻子的名字一边从侧门走了出去。镜头从侧门又重新摇回正门,我们可以从窗户的缝隙间看到焦急寻找的源十郎,他转了一圈重新从正门中走了进来。而这个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宫木已经安静地坐在屋子中间围着柴火烧饭了。该长镜头将超现实主义的色彩融入到高超的场面调度技巧中,尽显东方电影之神韵! 六、《德州巴黎》的“独白”: 文德斯的《德州巴黎》展现了时间的绵延,当男主人公塔维斯和曾经的妻子简在那个色情表演小包间中再次相遇时,他背对着简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内心感受和苦难经历用一种舒缓的语调娓娓道来。演员哈里·斯坦顿的情感自然流露,完全没有雕琢的痕迹,这也体现了长镜头一大优点,就是给演员的表演带来充分的自由,有助于人物情绪的连贯,使重要的戏剧动作能完整而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 七、《职业:记者》的结尾: 安东尼奥尼的《职业:记者》呈现出现代人身份的迷失和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谬感,结尾处那个颠覆传统叙事手法的奇妙长镜头绝对是全片的精华所在。只见洛克躺在一个小旅馆的床上,镜头从装有铁栅栏的窗子缓缓地向外推摄,在扫视整个广场后又从外面的视角向屋内窥探(此间出现了不少看似无逻辑,其实却对事件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的元素),而此时的场景则是洛克的死亡,警察的到来和妻子脸上的惊愕之情! 八、《不可撤销》全片: 带有实验性质的《不可撤销》,全片99分钟的时间总共只有10个长镜头,于是每个镜头足足有10分钟那么长。从一开始同性恋俱乐部中晃得令人发晕的阴暗画面到那个长达10分钟的著名强暴镜头再到最后阳光草地的和谐温馨,导演加斯帕诺实在是有点胆大妄为,他让银幕时间的进程完全违背了物理学上的熵变定律! 九、《夺魂索》全片: 《夺魂索》根据著名案件改编,在影像上却成了希区柯克的一次大胆实验。影片中他把长镜头发挥到了极致,看上去几乎不用剪辑,完全打破了蒙太奇的规则,没有切换,没有正反打,一个镜头从头到尾,完整记录了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但实际上希区柯克还是采用了演员身体逐渐占满整个画面然后拉开等小技巧,使得镜头间的衔接在银幕上呈现出天衣无缝的效果,于是整个摄影就感觉像是一气呵成的模样了! 十、《俄罗斯方舟》全片: 这是一部真正只用一个镜头完成拍摄的长片。整部影片在圣.彼得堡美术博物馆中一气呵成不间断拍摄长达96分钟,索科洛夫的摄影机穿过35个展厅及850人组成的空间,走了两公里多的路程。从古装到时装,在一个个精雕细琢的画面中演员所有的演出都依据事先设计做到精确无误,美轮美奂,真正做到了拍摄时间和电影时间的同步。于是,一个长镜头掠过了俄罗斯300年的浩瀚历史,也成就了电影史上的不朽奇迹。

Ⅹ 想要一些感人爱情电影中的 经典镜头 片段谢谢

看看《简爱》,要看上译那版的,邱岳峰配音,电影中简爱在影片最后回到罗切斯特先生身边,说:我回家了,让我留下吧。然后拥入怀中。还有就是《孤星血泪》,也是上译配的,这片子感情比较纠结,也是名著改编的,很好,讲的是皮珀和艾斯黛拉的事。还有就是凯文·科斯特纳的《保镖》了,影片最后伴着惠特尼·休斯顿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男女主角相拥吻别。再有就是《卡萨布兰卡》这片子我没看过,是经典。再有就是墨西哥影片《叶塞尼亚》,讲的是吉普赛女郎和白人军官的故事,很曲折,片子也很长。美国的《廊桥遗梦》,讲的是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在乡间拍摄廊桥,并认识了一位女子,期间产生了感情。《人鬼情未了》,男女主角伴着《奔放的旋律》,相拥着一起做陶艺,就是这个镜头,经典啊。还有一些我不太熟悉《面纱》,《冷山》,尼古拉斯凯奇的《天使之城》,还有就是《魂断蓝桥》,《乱世佳人》,《鸳梦重温》。上述说的都是老片了,但是部部经典,不知对你是否有帮助,如果找国内的,自行网络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阅读全文

与电影摄影经典片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o16中国电影大全 浏览:65
演唱会电影是什么 浏览:107
电影里有哪些武功 浏览:172
吴绮珊在线伦理电影 浏览:718
69号泵是什么电影 浏览:908
洋妞到我家电影的人物 浏览:517
控制电影粤语在线 浏览:929
有猫恐怖电影 浏览:944
王源变成机器人的一部电影是什么 浏览:384
电影里偷看老师裙底 浏览:43
俄罗斯电影中经典台词 浏览:760
韩国电影演员表翻译 浏览:588
美国一电影英雄人物戴头盔 浏览:629
哪个电影里有婉知这名字 浏览:459
马永贞国语版电影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浏览:105
哪个电影女主骑马 浏览:118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中英字幕 浏览:803
温州电影院哪里有巨屏 浏览:240
大人物电影结尾视频 浏览:138
如何把ppt照片做成放电影图 浏览: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