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好看推荐 > 武训电影简介

武训电影简介

发布时间:2022-08-24 07:47:55

1. 武训传的内容是什么

《武训传》的原剧创作于1944年,最初的主题是歌颂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武训“行乞兴学”的义举,影片于1948年7月在中国电影制片厂投入拍摄,但在完成三分之一的摄制工作后因经济困难而停拍,最终由昆仑影业公司买下了拍摄权和已完成的胶片,于1950年10月摄制完成;该片是一部以清朝末年武训(1838—1896)的生平事迹为内容的传记影片;影片以细腻的叙述方式,展示了少年武训的苦难生活和他从青年时代起由“行乞兴学”而终于获得“苦操奇行”、“千古一人”美誉的一生经历。
武训传主要内容如下:

1949年12月5日,是武训诞辰一百一十一周年纪念日。山东省堂邑县柳林镇武训的祠堂前和坟墓前,一位女老师正在向孩子们讲述武训的故事。
清道光二十五年,七岁的小武训,父亲已经去世,跟着母亲要饭,虽受尽折磨,却渴望能够念书。他拿着辛苦卖艺挣来的200文钱,跑进一家私塾,跪在地上求老师收下他,结果在众人的笑骂中被赶了出来。不久母亲也死去了,他被一位善良的伯母收养。为了不拖累别人,他到处流浪,外出打工谋生。17岁时,他到馆陶县大地主张举人家做长工,和豪爽粗壮的车夫周大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张家,他亲眼见到张举人剥削农妇张二嫂和四奶奶毒打女佣小桃,听周大讲述女佣小桃因不识字被张举人骗写卖身契的经过,更加感到穷人不识字的痛苦。当他想用三年的工钱,为患病的伯母治病时,张举人拿出假账,说工钱已经支付完了。武训与他争辩,结果被吊起来毒打一顿。最后周大出现,打倒保镖,救出武训。
张举人当晚勾结县官,将周大关进死牢。小桃因张举人一家逼她嫁给曹屠夫,自己又无力逃跑几次想自杀,被钱妈劝阻。她准备找武训商量,逃出苦海。武训在破庙里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沉思苦想,终于感悟到穷人不识字就要永远受欺负,于是决定要办一个让穷孩子上学不要钱的义学。
小桃来到破庙里找到武训,此刻,武训正沉浸在办义学的计划中。他将一个泥塑不倒翁送给了随小桃前来的小茂,以表明自己办学的决心。这时,张举人的狗腿子赶来打倒了武训,强拉走了小桃。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死牢里的周大、泥地上的武训发出了“我们要报仇”的呐喊。
无路可走的小桃当天夜里悬梁自尽。武训怀着深仇大恨,强装笑脸,以小丑的身份开始了新的生活。顽皮的孩子们叫他“二豆沫”。他沿街卖艺,跪在地上喊着“来踢吧!来打吧!”“为了穷孩子,为了办义学。”夕阳西下,他坐在小桃坟前沉思,将桃核埋进土里。
在李四的帮助下,周大和死牢里的太平军囚犯越狱出逃。周大找到武训、李四,要他们一起造反,武训因一心办义学,拒绝同去。周大说:“你来文的,我来武的,咱俩一文一武,让那些狗官知道咱老百姓不是好欺负的。”
十年过去了,武训千辛万苦积攒下了一百二十吊钱,存在地保高春山那里。高春山派人偷走字据,翻脸不认账,武训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在沉重的打击面前,他想起了自己的不倒翁,坚定了为穷孩子办学的决心。又是一个二十年过去了,武训积足了办学的经费,在德高望重的杨进士门前跪求了三天,终于建起了义学。光绪十四年,崇贤义塾开学了,当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传到五十岁的武训耳边时,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在母亲的坟前长跪,口中喃喃自语:“娘,穷孩子也能念书了。”
实现了办学愿望的武训此后仍然一囊一钵,到处奔走募化。一天,他在路上遇到周大,周大告戒他要当心受骗,武训开始怀疑了。郭知县为他呈报请奖,张抚台要为他向皇上请封号、造牌坊,更使他感到不安和疑惑。清王朝因农民暴动处于危机之中,告急文书雪片似的飞向北京。清王朝的鹰犬们献技,对周大这样的“响马”要剿,对武训这样的人要抚。光绪封武训为“义学正”,赏穿黄袍马褂。当“乐善好施”的牌坊建好时,武训却好像发了疯,不肯跪谢皇恩。满腔悲惘的武训拖着黄马褂走进学堂,他对孩子们说:“你们记牢了,将来长大,千万别忘了咱庄稼人!”
黄马褂被遗弃在尘埃中,武训向远方走去。周大带领着义军风驰电掣地经过武训身旁,卷起了滚滚黄尘……
老师给孩子们讲完了故事。大家好像看到了年老的武训肩背布褡,手拿着铜瓢,在北方的原野上坚定而缓慢地走着。

2. 武训传的介绍

《武训传》是由孙瑜执导,赵丹、黄宗英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讲述了武训“行乞兴学”的感人故事。

3. 旧影:早期影片《武训传》赵丹 主演

1949年12月5日,是武训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平原省(现山东省)堂邑县柳林镇武训的祠堂和坟墓前,一位女老师正在向孩子们讲述武训的故事。清道光二十五年,小武训七岁,父亲已经去世两年。他从五岁开始,跟着母亲要了两年饭,受尽了折磨。他渴望能够念书,将来能改善生活。他拿着辛苦卖艺挣来的200文钱,跑进一家私塾,跪求老师收他念书,却在众人的笑骂中被赶了出来。母亲因心脏病死去后,他被一位善良的伯母收养。为了不拖累别人,他到处流浪,外出打工谋生。17岁时,他到馆陶县大地主张举人家做长工,受尽张举人和狗腿子保镖赵熊等人的欺凌压迫,他与豪爽粗壮的车夫周大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亲眼见到张举人剥削农妇陈二嫂和四奶奶毒打女佣小桃,听周大讲述女佣小桃因不识字被张举人骗写卖身契的经过,更加感到穷人不识字的痛苦。他做牛做马在张举人家干了三年苦工,当他为给患病的伯母治病,要求张举人支付工钱时,张举人拿出假账,说工钱已经支完。武训与他争辩,遭到残酷的吊打。小桃跪求张举人,周大打倒保镖,救出武训,把他送到村头的破庙,与他的表弟李四住在一起。张举人当晚勾结县官,对周大下了毒手,将他绑走严刑逼供,关进死牢。小桃因张举人一家逼她嫁给曹屠夫,自己又无力逃跑几次打算自杀,被钱妈劝阻。她准备找武训商量,逃出苦海,建立新的生活。武训在破庙里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沉思苦想,终于感悟到穷人不识字就要永远受人欺负,决定要办一个让穷人孩子上学不要钱的义学。小桃带着小茂来破庙找他,武训正沉浸在办义学的计划中,将泥塑不倒翁送给了小茂。张举人的狗腿子赶来打倒了武训,强拉走了小桃。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死牢里的周大、泥地上的武训发出了“我们要报仇”的喊声。

无路可走的小桃在当夜上吊自杀,武训怀着深仇大恨,强装笑脸,以小丑的身份开始了新的生活。顽皮的孩子们叫他“二豆沫”,他沿街卖艺,跪在地上喊着“来踢吧!来打吧!”,“为了穷孩子,为了办义学。”夕阳西下,他坐在小桃坟前沉思,将桃核埋进土里。在李四的帮助下,周大和死牢里的太平军囚犯越狱出逃。周大找到武训、李四,要他们一起造反,武训因一心办义学,拒绝同去。周大说:“你来文的,我来武的,咱俩一文一武,让那些狗官知道咱老百姓不是好欺负的。”十年过去了,武训千辛万苦积下了一百二十吊钱,存在地保高春山那里。高春山派人偷走字据,翻脸不认账,武训的十年心血毁于一旦。他在沉重的打击中想起了自己的不倒翁,坚定了为穷孩子办学的决心,继续走那条漫长而艰苦的路。又是二十年过去了,武训积存了办学的经费,在德高望重的杨进士门前跪求了三天,终于建起了义学。光绪十四年,崇贤义塾开学了,当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传到五十岁的武训耳边时,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在母亲的坟前长跪,口中喃喃自语:“娘,穷孩子也能念书了。”武训仍然一囊一钵,到处奔走募化。一天,他在路上遇到老英雄周大,周大告戒他要当心受骗,武训开始怀疑了。郭知县为他呈报请奖,张抚台要为他向皇上请封号、造牌坊,更使他感到不安和疑惑。清王朝因农民暴动而处于危机之中,告急文书雪片似的飞向北京。清王朝的鹰犬们献计,对周大这样的“响马”要剿,对武训这样的人要抚。光绪封武训为“义学正”,赏穿黄袍马褂。当“乐善好施”的牌坊建好时,武训却好像发了疯,不肯跪谢皇恩。而周大的义军的出现,更使封建官僚们抛冠弃靴,狼狈不堪。满腔悲惘的武训拖着黄马褂走进学堂,他对孩子们说:“你们记牢了,将来长大,千万别忘了咱庄稼人!”黄马褂被遗弃在尘埃中,武训向远方走去。周大带领着义军风驰电掣地驶过武训身旁,卷起了滚滚黄尘。女老师给孩子们讲完了故事,大家好像看到年老的武训肩背布褡,手拿铜瓢,在北方的原野上坚定而缓慢地走着。

导演:孙瑜

编剧:孙瑜

摄影:韩仲良

录音:袁庆余

布景:丁辰

美术:牛葆荣 魏铁铮

灯光:郭德明 陈安卿

作曲:黄贻钧

剪辑:傅正义

化妆:王铁彬 姚永福

服装指导:万超尘 蒋正勤

道具:姚志荣

照明:郭德明 陈安卿

场务:陈菊甫

场记:田野

剧务:夏冬

导演助理:高衡

摄影助理:郭奕耀

录音助理:伍华 刘永昌

洗片:严兆德

印片:杭子玉

制片主任:孟君谋

制片:夏云瑚 任宗德

主演:赵丹 .... 武训

黄宗荚 .... 女教师

孙栋光 .... 武训(七岁)

郑大畏 .... 武训(十三岁)

周伯勋 .... 张举人

蒋天流 .... 四奶奶

张翼 .... 周大

王蓓 .... 小桃

张乾 .... 茂林

邱奂 .... 茂林(幼年)

吴茵 .... 钱妈

黄晨 .... 坠儿

白荷 .... 陈二嫂

高正 .... 郭芬

傅伯棠 .... 郭知县

姜修 .... 张抚台

王汉伦 .... 慈禧太后

郭奕耀 .... 光绪帝

蓝群 .... 李莲英

范非 .... 李鸿章

周敏 .... 武母

中叔皇 .... 赵熊

奇梦石 .... 魏俊

苗祝三 .... 刁把总

洪警铃 .... 剃头的

王桂林 .... 卖艺者

何剑飞 .... 苟知县

黄耐霜 .... 翠兰

高文彬 .... 刘四

田野 .... 老师

廖宇光 .... 老武

朱云山 .... 曹胖子

程漠 .... 李四

金奇 .... 天堂义学老师

余曼华 .... 叫魂妇甲

马兰 .... 叫魂妇乙

蒋正勤 .... 管牢的

刘旭东 .... 地保

尔峰 .... 吴二爷

张立德 .... 杨进士

关鹏 .... 娄进士

王恺 .... 静斋

夏冬 .... 崔准

马熹 .... 赵光远

黄锦云 .... 七奶奶

苏曼 .... 吴庸之

4. 《武训传》在当时为什么被批判批判者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批判缘由: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电影《武训传》上映于1951年初。它描写和歌颂了清末武训行乞兴学的事迹。

《武训传》上映后,引起了两种截然相反意见的争论。赞扬者认为,这“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好电影”,武训是“永垂不朽值得学习的榜样”。批评者认为,电影《武训传》是一种“缺乏思想性有严重错误的作品”、“武训不足为训”。这本是文艺界不同意见的正常争论。

(4)武训电影简介扩展阅读

剧情介绍:

《武训传》是由孙瑜执导,赵丹、黄宗英、周伯勋、张翼主演的一部剧情片。该影片于1950年公映。

影片讲述了武训“行乞兴学”的感人故事。1950年由昆仑影业公司出品。该片是一部以清朝末年武训的生平事迹为内容的传记影片。影片以细腻的叙述方式,展示了少年武训的苦难生活和他从青年时代起由“行乞兴学”而终于获得“苦操奇行”、“千古一人”美誉的一生经历。

5. 武训传是喜剧吗

不是哦
◎故事梗概

1949年12月5日,是武训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日。平原省(现山东省)堂邑县柳林镇武训的祠堂和坟墓前,
一位女老师正在向孩子们讲述武训的故事……

清道光二十五年,七岁的小武训,父亲已经去世,跟着母亲要饭,虽受尽折磨,却渴望能够念书。他拿着辛
苦卖艺挣来的200文钱,跑进一家私塾,跪在地上求老师收下他,结果在众人的笑骂中被赶了出来。不久母亲也死
去了,他被一位善良的伯母收养。为了不拖累别人,他到处流浪,外出打工谋生。17岁时,他到馆陶县大地主张
举人家做长工,和豪爽粗壮的车夫周大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张家,他亲眼见到张举人剥削农妇张二嫂和四奶奶
毒打女佣小桃,听周大讲述女佣小桃因不识字被张举人骗写卖身契的经过,更加感到穷人不识字的痛苦。当他想
用三年的工钱,为患病的伯母治病时,张举人拿出假账,说工钱已经支付完了。武训与他争辩,被吊起来毒打。
最后周大打倒保镖,救出武训。

张举人当晚勾结县官,将周大关进死牢。小桃因张举人一家逼她嫁给曹屠夫,自己又无力逃跑几次想自杀,
被钱妈劝阻。她准备找武训商量,逃出苦海。武训在破庙里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沉思苦想,终于感悟到穷人不识
字就要永远受欺负,于是决定要办一个让穷孩子上学不要钱的义学。

小桃来到破庙里找到武训,此刻,武训正沉浸在办义学的计划中。他将一个泥塑不倒翁送给了随小桃前来的
小茂,以表明自己办学的决心。这时,张举人的狗腿子赶来打倒了武训,强拉走了小桃。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死牢里的周大、泥地上的武训发出了“我们要报仇”的呐喊。

◎人物生平:
武训先生(1838—1896),行七,字蒙正,自号义学症,谥号义学正;山东省堂邑县(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享誉中外的贫民教育家、慈善家;原无名,名“训”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
武训自21岁(清咸丰年间)起,武训以行乞的方式集资兴办义学,目标是“使他们(贫苦人家子弟)无钱也能读书,使他们读了书不再被人欺”。
在30多年的时间内,武训乞讨的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省。武训在行乞过程中,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奇特的造型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先是卖掉右边的辫子,剃光了右边的头发;后来又剃光了左边的头发,而在右边又留起一撮头发。也表演“拿大项”、“蝎子爬”的节目,或给人当马骑,供人取乐,甚至吃粪便、砖瓦,以得到办学的款项。
到光绪十四年(1888年),武训已经靠乞讨所得的款项置买了230亩田地作为学田,积蓄3800余吊钱。于是他在堂邑县柳林镇东门外兴办起第一所义学——崇贤义塾。学校建成后,他到当地有学问的进士、举人家跪请他们任教,并到贫寒人家跪求他们送子上学。当年就招收了50多名学生,学费全免,办学所需经费就从他置办的学田中支出。在这之后,每逢开学第一天时,武七都要先拜老师,次拜学生,这种仪式持续多年。
1890年,在今属临清市的杨二庄兴办了第二所义学。光绪22年(1896年),临终那年,在临清建成了御史巷义塾(现临清实验小学)。
武训为了一心一意兴办义学,甚至坚持一生不娶妻室。
武训一生劳苦,对自己又十分节俭,终因积劳成疾,于光绪22年(1896年)4月23日,在临清御史巷义塾内(现临清实验小学)含笑去世,终年59岁,葬于堂邑崇贤义塾东侧。有万人以上群众,包括堂邑、馆陶、临清三县全体官绅,参加了武训的葬礼。
武训的义举在当时受到各界普遍高度的评价,山东巡抚张曜下令免征学田钱粮和徭役,并捐银200两。光绪皇帝封武训为“义学正”,赏穿黄袍马褂,又敕建“乐善好施”牌坊。
武训是清朝末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个乞丐,靠着乞讨敛钱,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修建起了三处义学,购置学田三百余亩,积累办学资金达万贯之多,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所以有人称颂他是“千古奇丐”(冯玉祥语)。

◎批判缘由:
《武训传批判纪事》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电影《武训传》上映于1951年初。它描写和歌颂了清末武训行乞兴学的事迹。
《武训传》上映后,引起了两种截然相反意见的争论。赞扬者认为,这“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好电影”,武训是“永垂不朽值得学习的榜样”。批评者认为,电影《武训传》是一种“缺乏思想性有严重错误的作品”、“武训不足为训”。这本是文艺界不同意见的正常争论。
而毛泽东却认为,电影《武训传》宣传了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反动思想,必须严肃批判。
他严厉地指出:《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承认或者容忍对它的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的宣传”。他说“一些号称学好了马克思主义的共 产 党员……竟至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并由引得出“资产阶级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 产 党”的严重结论。

◎批判带来的后果:
7月23日,《人民日报》又公布了经毛泽东亲笔修改的《武训历史调查记》,说武训是一个“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这样,《武训传》的讨论就变成了全国性的政治大批判。批判持续一年多。这一批判严重地混淆了思想艺术和政治问题的界限,使著名的编导孙瑜受到沉重的打击,40多位同志受到牵连。也给新中国的电影艺术创作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据统计,1950年,我国拍摄国产故事片29部,1951年仅有1部。1951年至1954年4年中,共计拍摄了16部。
武训是清末山东堂邑县人,生于1838年,死于1896年。据传他出身贫寒,青年时因苦于不识字而受人欺骗,决心行乞兴学,以便让穷人的孩子都能读书识字,免受有钱人的欺压,过上好日子。武训经过30年的乞讨,积累了一些钱,在他50岁以后陆续在堂邑柳林集、馆陶、临清办起了3所义学,而他自己仍然乞讨过活,直至死去。武训的行乞兴学活动,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赞扬,清末山东巡抚张曜曾奏准光绪帝给予“建坊施表”。武训死后,其事迹“宣付史馆”,被尊为“义乞”、“乞圣”。

6. 谁知道《武训传》这部电影,好像很老啊,最好能详细介绍一下

昆仑影业公司1950年出品。孙瑜编导,韩仲良摄影,赵丹主演。武训从小给地主当长工,被剥夺了读书的权利。由于亲身经历目睹没有文化受欺压的痛苦,矢志“行乞兴学”。他行乞近40年,以自辱的方式获取施舍,以放债得利积累钱财,办起3所义学。武训终身未娶,过乞讨生活直到老死。他的苦操奇行产生很大社会影响,得到封建统治者的赞赏和褒奖。影片于1951年上映后,很快引起文化教育界广泛讨论。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电影《武训传》上映于1951年初。它描写和歌颂了清末武训行乞兴学的事迹。《武训传》上映后,引起了两种截然相反意见的争论。赞扬者认为,这“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好电影”,武训是“永垂不朽值得学习的榜样”。批评者认为,电影《武训传》是一种“缺乏思想性有严重错误的作品”、“武训不足为训”。这本是文艺界不同意见的正常争论。而毛泽东却认为,电影《武训传》宣传了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反动思想,必须严肃批判。他严厉地指出:《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承认或者容忍对它的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的宣传”。他说“一些号称学好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竟至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并由引得出“资产阶级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的严重结论。

7月23日,《人民日报》又公布了经毛泽东亲笔修改的《武训历史调查记》,说武训是一个“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这样,《武训传》的讨论就变成了全国性的政治大批判。批判持续一年多。这一批判严重地混淆了思想艺术和政治问题的界限,使著名的编导孙瑜受到沉重的打击,40多位同志受到牵连。也给新中国的电影艺术创作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据统计,1950年,我国拍摄国产故事片29部,1951年仅有1部。1951年至1954年4年中,共计拍摄了16部。

武训是清末山东邑县人,生于1838年,死于1896年。据传他出身贫寒,青年时因苦于不识字而受人欺骗,决心行乞兴学,以便让穷人的孩子都能读书识字,免受有钱人的欺压,过上好日子。武训经过30年的乞讨,积累了一些钱,在他50岁以后陆续在堂邑柳林集、馆陶、临清办起了3所义学,而他自己仍然乞讨过活,直至死去。武训的行乞兴学活动,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赞扬,清末山东巡抚张曜曾奏准光绪帝给予“建坊施表”。武训死后,其事迹“宣付史馆”,被尊为“义乞”、“乞圣”。

7. 什么是武训

武 训(1838~1896) 清代平民教育家。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因在兄姐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名训则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武训7岁丧父,乞讨为生,求学不得。14岁后,多次离家当佣工,屡屡受欺侮,甚至雇主因其文盲以假帐相欺,谎说3年工钱已支完。武训争辩,反被诬为“讹赖”,遭到毒打,气得口吐白沫,不食不语,病倒3日。吃尽文盲苦头,决心行乞兴学。咸丰九年(1859),21岁的武训开始行乞集资。他手使铜勺,肩背褡袋,烂衣遮体,边走边唱,四处乞讨,其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将讨得的较好衣食卖掉换钱,而自己只吃粗劣、发霉的食物和菜根、地瓜蒂等,边吃边唱:“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在行乞的同时,他还拣收破烂、绩麻缠线,边绩麻边唱道:“拾线头,缠线蛋,一心修个义学院;缠线蛋,接线头,修个义学不犯愁。”他还经常给人打短工,并随时编出歌谣唱给主人听。当给人家推磨拉碾时,就学着牲口的叫声唱道:“不用格拉不用套,不用干土垫磨道。”另外,他还为人做媒红,当邮差,以获谢礼;表演竖鼎、打车轮、学蝎子爬、给人做马骑等,甚至吃蛇蝎、吞砖瓦,以取赏钱;将自己的发辫剪掉,只在额角上留一小辫,并且头部左右的头发剃留不常,以兑换金钱和招徕施舍。同治七年(1868),武训将分家所得的3亩地变卖,加上历年行乞积蓄,共210余吊,悉交人代存生息,而后置田收租。他唱道:“我积钱,我买田,修个义学为贫寒。”光绪十二年(1886),武训已置田230亩,积资3800余吊,决定创建义学。光绪十四年(1888),花钱4000余吊,在柳林镇东门外建起第一所义学,取名“崇贤义塾”。他亲自跪请有学问的进士、举人任教,跪求贫寒人家送子上学。当年招生50余名,分蒙班和经班,不收学费,经费从武训置办的学田中支出。每逢开学时,武训先拜教师,次拜学生。置宴招待教师,请当地绅士相陪,而自己站立门外,专候磕头进菜,待宴罢吃些残渣剩羹即去。平时,他常来义塾探视,对勤于教事的塾师,叩跪感谢;对一时懒惰的塾师,跪求警觉;对贪玩、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下跪泣劝:“读书不用功,回家无脸见父兄。”在武训的感召下,义塾师生无不严守学规,努力上进。光绪十六年(1890),武训资助了证和尚230吊钱,又在今属临清市的杨二庄兴办了第二所义学。光绪二十二年(1896),武训又靠行乞积蓄,并求得临清官绅资助,用资3000吊于临清御史巷办起第三所义学。武训一心一意兴办义学,为免妻室之累,一生不娶妻、不置家。有人劝他娶妻,他唱道:“不娶妻,不生子,修个义学才无私。”其兄长亲友多次求取资助,他毫不理顾,唱道:“不顾亲,不顾故,义学我修好几处。”山东巡抚张曜闻知武训义行,特下示召见,并下令免征义学田钱粮和徭役,另捐银200两,同时奏请光绪帝颁以“乐善好施”匾额。清廷授以“义学正”名号,赏穿黄马褂。其名声由此大振。光绪二十二年(1896)四月二十三日,武训在朗朗的的读书声中含笑病逝于临清御史巷义塾,终年59岁。师生哭声震天,市民闻讯泪下,自动送殡者达万人,遵遗嘱葬于柳林崇贤义塾旁。10年后,清廷将其业绩宣付国史馆立传,并为其修墓、建祠、立碑。武训的业绩受到世人的钦敬,许多名家题词,全国出现以武训命名的学校多处,并曾一度将原堂邑县改称武训县。1945年,冀南行署在柳林创办武训师范。1951年,电影《武训传》错遭批判。“文化大革命”中,其墓被破坏。1986年,国务院办公厅作出为武训恢复名誉的决定。

8. <<武训传>>讲的是什么为什么被禁止

************************************************************************

《武训传》就是告诉被榨干的穷人:穷人们不要抱怨,都去低三下四地要饭吧,要饭可以扬名立万!

毛泽东说:“武训自己一个人想得不对,是极小的事,没有什么影响。后人替他宣传就不同了,这是借武训来宣传自己的主张,而且要拍成电影,写成著作或论文,向中国人民大肆宣传,这就引起了根本问题了。”

2012年3月23日中国的富翁,花费7000万元,为女儿举办婚礼,规模更加奢靡盛大。诸多当红明星现身表演,堪比春节晚会。

面对这种现实,《武训传》谆谆教诲我们:不要仇富,不要怨声载道,你看武训先生被榨得一干二净,到处要饭,兴办教育,最终名垂千古;你们不要民怨沸腾,不要起来抗争,你们喝着地沟油,吃着转基因,背着高利贷款,照样可以兴办教育大有作为的,要饭就是一条不错通往小康的光明大道,奴颜媚骨低三下四向富人乞讨吧,要30饭年你们将名垂青史。
*****************************************************************

武训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武训不思变革,而去维护封建统治,此其罪一也。
面对社会残酷的等级压迫,武训不是积极地去反对等级压迫,而是承认甚至拥护等级压迫,在他看来,等级压迫没什么不好,只要我们拼命往上爬,就可以不受压迫,而成为压迫者,此其罪二也。
其实武训生错了时代,他有点像张勋,张勋复辟的行为如果在几百年前,一定是个青史留名的忠臣,但是处于封建社会消亡的大背景下,他这么做就是历史的反动。
总体而言,毛主席批判这部电影是用心良苦的。
一、他希望改变中国人骨子里的奴性,希望人们能够做一个清醒的战士而不是像武训这样糊涂的好人。作为一个革命者,当他想要唤醒群众反抗压迫的时候,遇到的最头痛的问题就是人民群众变得麻木,他们不是想要消灭压迫,而是想要通过某种方式成为压迫者。武训就是这样的人,他认同压迫,他要让学生改变命运去参加科举成为压迫者以解放自己,但这样却无法解放社会。
二、中国当时刚推翻了一个等级社会,那么接下来应该建立另一个等级社会还是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就成了一个问题,从这一点来说,毛主席的战友们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49年就是革命的结束,而毛泽东认为49年只是革命的开始,所以毛泽东想以此教育他的战友们,不要总想着裂土封侯,要为人民立新功。
毛泽东去世以后,压迫和剥削越来越明显,终于武训传也解禁了

9. 武训传为什么被解禁

因为《武训传》是一部宣传正能量的影片,所以解禁了。

一、简介

《武训传》是由孙瑜执导,赵丹、黄宗英、周伯勋、张翼主演的一部剧情片。该影片于1950年公映。

影片讲述了武训“行乞兴学”的感人故事。1950年由昆仑影业公司出品。该片是一部以清朝末年武训的生平事迹为内容的传记影片。影片以细腻的叙述方式,展示了少年武训的苦难生活和他从青年时代起由“行乞兴学”而终于获得“苦操奇行”、“千古一人”美誉的一生经历。

二、剧情

电影一开头,就是一个当官的在闭着眼喊道:义学就是让穷孩子们念书,孩子们没钱还不赶紧帮着家里干活儿,要是让他们多识了字,懂得事情多了他们会造反的。

这个影片拍摄跨越了新旧中国,上映后被禁了几十年,是新中国的第一部禁片,直到80年代才被解禁开来,并且得到了大力的宣传。

清朝光绪年间,主百思特网人公武七跟娘靠讨饭度日,这天武七看到一个学堂,回到家就问母亲:娘,读书有啥用?娘叹了一口气说道:读书可以明事理,不会被别人欺负。但是只有富人家的孩子才能读书,我们穷人家是不能读书的。

于是他开始向往读书,读书需要钱,那就去要钱,他开始学着卖艺表演,终于攒了一些钱去了私塾交给先生,但是他却被粗暴地赶出了门:叫花子也配念书,书是你能念的吗?

于此同时,武七的娘积劳成疾去世了,邻居大娘看不下去,把武七领回了家。

17岁那年,他来到了薛家店,心想着我不识字,但是可以老实本分地打工赚钱啊。于是他拼命地干活,这种傻干的劲头被张举人看中了,最傻最累的活都是武七在干,于此同时他也和地位卑微的小桃有了莫名的情愫。

后来他得知小桃本事来寄养,但是由于父母不识字,张举人用卖身契代替了寄养契约,致使她再也逃不出这个黑暗家族的魔爪。

10. 武训传的剧情简介

1949年12月5日,是武训诞辰一百一十一周年纪念日。山东省堂邑县柳林镇武训的祠堂前和坟墓前,一位女老师正在向孩子们讲述武训的故事……
清道光二十五年,七岁的小武训,父亲已经去世,跟着母亲要饭,虽受尽折磨,却渴望能够念书。他拿着辛苦卖艺挣来的200文钱,跑进一家私塾,跪在地上求老师收下他,结果在众人的笑骂中被赶了出来。不久母亲也死去了,他被一位善良的伯母收养。为了不拖累别人,他到处流浪,外出打工谋生。17岁时,他到馆陶县大地主张举人家做长工,和豪爽粗壮的车夫周大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张家,他亲眼见到张举人剥削农妇张二嫂和四奶奶毒打女佣小桃,听周大讲述女佣小桃因不识字被张举人骗写卖身契的经过,更加感到穷人不识字的痛苦。当他想用三年的工钱,为患病的伯母治病时,张举人拿出假账,说工钱已经支付完了。武训与他争辩,结果被吊起来毒打一顿。最后周大出现,打倒保镖,救出武训。
张举人当晚勾结县官,将周大关进死牢。小桃因张举人一家逼她嫁给曹屠夫,自己又无力逃跑几次想自杀,被钱妈劝阻。她准备找武训商量,逃出苦海。武训在破庙里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沉思苦想,终于感悟到穷人不识字就要永远受欺负,于是决定要办一个让穷孩子上学不要钱的义学。
小桃来到破庙里找到武训,此刻,武训正沉浸在办义学的计划中。他将一个泥塑不倒翁送给了随小桃前来的小茂,以表明自己办学的决心。这时,张举人的狗腿子赶来打倒了武训,强拉走了小桃。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死牢里的周大、泥地上的武训发出了“我们要报仇”的呐喊。
无路可走的小桃当天夜里悬梁自尽。武训怀着深仇大恨,强装笑脸,以小丑的身份开始了新的生活。顽皮的孩子们叫他“二豆沫”。他沿街卖艺,跪在地上喊着“来踢吧!来打吧!”“为了穷孩子,为了办义学。”夕阳西下,他坐在小桃坟前沉思,将桃核埋进土里。
在李四的帮助下,周大和死牢里的太平军囚犯越狱出逃。周大找到武训、李四,要他们一起造反,武训因一心办义学,拒绝同去。周大说:“你来文的,我来武的,咱俩一文一武,让那些狗官知道咱老百姓不是好欺负的。”
十年过去了,武训千辛万苦积攒下了一百二十吊钱,存在地保高春山那里。高春山派人偷走字据,翻脸不认账,武训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在沉重的打击面前,他想起了自己的不倒翁,坚定了为穷孩子办学的决心。又是一个二十年过去了,武训积足了办学的经费,在德高望重的杨进士门前跪求了三天,终于建起了义学。光绪十四年,崇贤义塾开学了,当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传到五十岁的武训耳边时,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在母亲的坟前长跪,口中喃喃自语:“娘,穷孩子也能念书了。”
实现了办学愿望的武训此后仍然一囊一钵,到处奔走募化。一天,他在路上遇到周大,周大告戒他要当心受骗,武训开始怀疑了。郭知县为他呈报请奖,张抚台要为他向皇上请封号、造牌坊,更使他感到不安和疑惑。清王朝因农民暴动处于危机之中,告急文书雪片似的飞向北京。清王朝的鹰犬们献技,对周大这样的“响马”要剿,对武训这样的人要抚。光绪封武训为“义学正”,赏穿黄袍马褂。当“乐善好施”的牌坊建好时,武训却好像发了疯,不肯跪谢皇恩。满腔悲惘的武训拖着黄马褂走进学堂,他对孩子们说:“你们记牢了,将来长大,千万别忘了咱庄稼人!”
黄马褂被遗弃在尘埃中,武训向远方走去。周大带领着义军风驰电掣地经过武训身旁,卷起了滚滚黄尘……
老师给孩子们讲完了故事。大家好像看到了年老的武训肩背布褡,手拿着铜瓢,在北方的原野上坚定而缓慢地走着。

阅读全文

与武训电影简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死亡游戏1978电影英文版 浏览:418
如何用vr看电影的应用 浏览:421
年轻的大陆男电影演员上海籍的 浏览:199
催泪的电影有哪些推荐 浏览:5
从哪里下载好莱坞电影mp4 浏览:92
爱情感人电影外国 浏览:406
香港霓海大厦电影 浏览:905
花栗鼠3中文版电影完整版 浏览:466
一个香港骗局的电影让人赚利 浏览:640
英文电影有哪些儿童版 浏览:489
什么视频看电影最好 浏览:167
单身女人莫名怀孕的电影 浏览:395
有哪些搞笑的免费电影 浏览:481
外国老头电影 浏览:165
电影敢死队二阴阳是哪位演员 浏览:634
米色的青春2012电影在线 浏览:25
台湾古装电影镜花水月 浏览:19
阿婴电影剧情解析 浏览:744
2o7年电影伦理片 浏览:141
有一部老人与熊的外国电影 浏览: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