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赤道最后结局是
赤道其实是张学友扮演的肇志仁,在电影的最后,当张家辉饰演的李彦明跑去找赤道,被赤道杀了之后,肇志仁赤道的身份就曝光了。
后来,国家局的人去抓(赤道)肇志仁,他们在火车上找到了赤道。但是赤道威胁国家局的领导,如果不放他走的话,他的属下就会去引爆已经埋好的炸药,原来,国家局领导的秘书是赤道的卧底。
(1)电影赤道结局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肇志仁(香港教授)
危机专家,香港大学物理系教授,专长物理学及再生能源研究,优雅拘礼,多年来以顾问身份,多次参与政府能源及保安事务规划,本来和这个恐怖事件没有关系,但是却被弟弟带进了这个局,在此次追缉赤盗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金焘年
封魔赤盗,传说中的国际头号通缉犯,也是国际地下武器交易的中间人,十多年前潜入日本东京皇宫,成功盗走天皇三神器中的八咫玉(红色的玉)成名,从此在江湖上得名“赤盗”。
3、崔明浩(韩国专家)
全能精英,韩国国家情报院副理事官,国防武器专家,拥有物理及机械工程博士,家族均为科学家,因一次科研意外成为崔家唯一生还者,获准终身免役,可是此次赤盗危机,令他不得不重新出山。
㈡ 阵仗浩大的电影《赤道》究竟怎么样
相比较于两位导演的前作《寒战》,《赤道》更加成熟,完全是好莱坞商业类型片的模式,大投资、大阵仗、大明星,火拼、肉搏、核弹、碟中谍、骗中骗,多方绞力,大开杀戒。善恶难辨,没有人是最后的胜利者,好人和坏人两败俱伤。遥想当年,《寒战》狂揽九座金像奖,平了历史最佳纪录,梁乐民、陆剑青两位导演一夜之间红的发紫。犹记得两人接受采访时提到,他们在剧本上下了苦功夫,几乎每天都在研究剧本。好的剧本就像磁场一样,会吸引好多好的东西,对于剧本的精益求精,让两位导演尝到了甜头,《寒战》成功的后续效应就是,两个人再也不必为影片的投资费心了。《赤道》总投资2亿人民币,是寒战的两倍。拍摄周期六十一天,比寒战多出百分之三十。相比较《寒战》而言《赤道》的剧本更加扎实、更富有野心、更抓人。就剧本的厚度而言完全是一季美剧的体量。但也正是由于剧情太过于庞大,观影时一直在担心影片无法收尾,看到最后也确实由于叙事空间有限而草草收尾,成为了这部影片唯一的遗憾。导演说如果票房好的话,电影还会有第二集、第三集。其实根本不用如果,没有续集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为故事根本就还没展开。简单的描述《赤道》的故事和剧情发展,就是一个借用《24小时》的基本框架,移植到香港的反恐故事。从剧情走向,人物设置、悬念铺陈到讲述故事的方法都借鉴了《24小时和同类谍战电影的模板。手提箱核弹、最不像反派的反派、用非常规手段对付恐怖分子的警察、被黑客攻击的反恐基地、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内奸和叛徒、各种势力相互暗战……连香港反恐特勤组基地的装修风格都和CTU总部一模一样。张家辉站在二楼的玻璃房子里,让人特别想念杰克·鲍尔。张家辉的角色就是按照鲍小强的模式设置的,比如他会用恐怖分子的家人做人质要挟恐怖分子,《24小时》第六季,鲍小强也这么干过。只可惜,由于这部电影中的角色太多,张家辉发挥空间有限,如果能够让其成为戏眼,完全暴走,这电影想必会更加热闹、好看。除了某国内大咖,梁乐民、陆剑青把剧中的每一位演员都调教的非常出色,就连几位配角都让人印象深刻。张震扮演的反派太过出彩,风头甚至盖过了几位正面人物,以至于当影片结尾处,好人都死的差不多了,坏人几乎毫发无损,让人觉得导演是故意拍了这样一部反派大获全胜的电影,也许导演是真舍不得让那么帅的反派在电影里死掉吧。除了几位老戏骨和张震,这部电影里让人尤为印象深刻的是崔始源同学,演技大爆发!能够看得出两位导演在剧本上的任性,影片到结尾处几乎处于失控状态,不得不草草收场,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其次,由于故事过于庞大,人物众多,不得不权衡每个人的戏份,以至于没有一个主要人物能够引领全剧,缺少一个鲍小强那样的主心骨起到串联作用,各路人马各自为政,显得稍微有那么点儿散乱。虽然结尾有那么点遗憾,国内大咖演技有点儿违和,《赤道》是一部很有诚意的香港电影,梁乐民、陆剑青两位让人看到了港片残存的希望,特别期待两个人能够一直坚持自己对待电影的热诚态度,为未来的香港电影杀出一条血路!香港电影不死!!!
㈢ 《赤道》到底好不好看 电影评分才5.7
不好看
不善做者 孰人不知其所作
文/梦里诗书
这是一部有以国际级格局,但在呈现上却仅只有幼稚园级逻辑的电影,《赤道》借一件韩国核武器在香港几方势力的斡旋,预以透过纷繁的国际视觉塑造悬疑,但漏斗百出,冗长无味的逻辑,使如此做法俨然成了笑谈,其所作终仅只是一场虚张声势的预告。
初看《赤道》时,错以他是值得期待的,足够强大的卡司阵容,深陷核武危机的香港困境,代号“赤道”的国际大盗等等,电影拥有足够引人瞩目的噱头,但一个个包袱在诸多令人无言以对的展开后,越发走向了无以挽回的平庸,多线索的危机与阴谋在该片里并未能形成一个合理服人于心的悬念,电影至始至终给人一种赶进度布线索的观感,枪战,追逐,打斗如照本宣科,国际政治的格局更如同被生硬的嵌入其中,一个本自被盗取核武器的故事,终以不是该片的重点,过大的野心硬是要将电影与现实政治版图接轨,但显然不论是梁乐民还是陆剑青,虽能讲好一场自我生态链的《寒战》,且未有能力把控一场臆想东亚的《赤道》。
过于注重劳心难讨好的多线营造,却未能拿出一条能真正围绕格局的主线是《赤道》最大败笔所在,用群星璀璨来形容《赤道》是不为过的,每一位星在电影中都被安排了充足的戏份,但这样的安插,注定了架构的不合理性,反派转折的张学友,香港警探的张家辉,代表中央的王学圻,情戏充足的池珍熙,还有余文乐,张震其及一票中韩港女配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赤道》既不是多故事组成的群戏电影,亦也不是主线鲜明的孤胆英雄,人物凌乱繁杂的失控,是靠一群颜值巨星所能力挽的。
碗里尚不足以消化自圆其说,电影却将目光还看着锅里为续集埋线,《赤道》在结局处生怕观众看不懂张学友与王学圻对视的结局,谢幕后还又以字幕的形式再道了一遍赤道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如此做法并非不可求,梁陆二位大导在《寒战》里也是这么玩的,但至少前者理清了一个故事,而《赤道》除了死了几位咖外,不论是人物塑造还是剧情走向皆难如人意,两小时的时长如同一场加长版预告,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的大坑,不仅玩的不漂亮,更觉被导演开了一个一点也不好笑的玩笑。
电影中有两句本源《孙子兵法》颇具逼格的话“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有觉恰道处了该片种种神发展的真谛,并感《赤道》实乃不善做者,孰人不知其所作。
㈣ 赤道电影结局什么意思
为第二部做准备
㈤ 求一份完整的赤道评价,剧情解析。
作为港产片中硕果仅存的类型片,犯罪题材电影的“风口”一直是由香港电影人实际把控,从当初的《古惑仔》引得年轻人激情振奋,到后来格局越来越大的《无间道》和逼格越来越高的《黑社会》,将港产犯罪题材电影,推高到一个高处不胜寒的境地。
一部格局很大、剧情坑更大的《寒战》过后,香港年青一代犯罪题材“接棒人”梁乐民和陆剑清,似乎还想借着《无间道》的最后一点热乎气,再接再厉一把,在“麦庄组合”之后开创新的“梁陆时代”。
于是,2015年上映的电影《赤道》不满足于《寒战》中香港警界、政界内部的尔虞我诈,将格局一步到位的升级到国际问题——围绕着一件高科技便携式核武器,在香港、韩国、大陆与某超级大国之间,揭开了一场诡异莫测的博弈迷局。
㈥ 电影《赤道》的结局是什么意思 警察抓住了了教授的两个信差 从而找到了销声匿迹的教授
没有抓住,我觉得是个bad ending,是他们抓住了教授,但教授有炸弹,所以并不是真正抓住了。所以全片就是死了几个警察。。。。。
㈦ 怎么评价《赤道》的结局
影片的悬念设置的是很成功的,观众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就像张震去找索菲亚吃猪蹄时,你以为索菲亚只是个无助的母亲,其实他即使不算大boss也算是一个很角色,但是我觉得这部片子会有第2部,可能用4个字来总结吧,未完待续。
㈧ 赤道结局什么意思 赤道结局是什么
结局:中、韩、港三方面表面目标一致,却各怀目的。崔民浩既要追捕“赤道”,夺回武器,并且要确保国家机密不能泄露。宋鞍以中国立场,解决香港当前危机,以国力遏止任何境内的恐怖活动。李彦明跟肇志仁面对两国压力,并要处理反恐部队成立以来最大挑战,形势愈形紧张。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随着“信差”被捕,武器落入香港警队之手,中韩为拥武器权谁属起争议。另一方面,“赤道”现身澳门,他开始帮助韩国人,部署夺回武器及报复行动。
阴谋真相逐步嚗光,所有人防不胜防,谁都没有想到这个肇志仁,香港大学物理学教授其实才是真正的赤道,而李彦明最终查到赤道真正身份后被张怡君勒死,后来肇志仁和宋鞍二人为了躲避抓捕行动,逃到了京都,故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8)电影赤道结局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赤盗”(张震饰)是南韩头号通缉犯,与头号副手(文咏珊饰)成功在生产浓缩铀原料的工厂夺走一批铀原料球。情报显示,他们会把铀原料球变成超级武器,并在香港与恐怖组织交易。来自中国内地的宋鞍(王学圻饰)跟助手袁晓文(冯文娟饰);
联同香港警察李彦明(张家辉饰)、范家明(余文乐饰)及香港大学物理系客座教授肇志仁(张学友饰),加上南韩武器专家崔民浩(池珍熙饰)、朴宇哲(崔始源饰)等人,一同追缉赤盗,拯救亚洲史上最威慑武器危机事件。
㈨ 电影赤道结局是什么意思啊莫名其妙就结束了!真是加长版预告片,幕后凶手是张学友吗但是又没抓他。我
其实这是两小时的预告片,幕后的确是张学友,因为捉了张学友就会引发爆炸...等待赤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