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好看推荐 > 电影希望在人间简介

电影希望在人间简介

发布时间:2022-08-30 10:50:47

1. 《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介绍,急求!!!!!

导 演:雷献禾 康宁
编 剧:王兴东
主 演:刘佩琦 宋春丽
上 映:1996年
地 区:中国大陆
类 型:剧情片

乔安山是同雷锋一起入伍的,他们同在一个班,同驾一辆车。1962年8月15日,两人执行任务回来,乔安山在倒车时,无意中撞倒一根木杆,正巧打在指挥倒车的雷锋的头上,经抢救无效,雷锋牺牲了。乔安山心里很内疚,他想以死来补偿自己的过失。 乔安山转业到地方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来,他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尝尽了甜酸苦辣……一次乔安山所驾驶的长途汽车上坐了七、八个陈站长的亲戚,他们一个都没买票。对陈站长的以权谋私行为,乔安山坚决抵制,将这些人轰下了车,为此得罪了陈站长。汽车行驶途中,被一哑巴拦下,原来哑巴的女人难产,要赶快送医院,乔安山果断地采取甩站急驶,及时地将产妇送到医院。在运输途中,乔安山和儿子乔兵驾驶的汽车坏了,父子俩向过往车辆求助,有的视而不见,有的伸手要钱。直到晚上有辆车相助,但由于车小无法帮助乔家父子。可是,第二天早上,那辆车的一位中年女士带领一群头戴小红帽的人们前来帮忙,原来那位女士是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乔安山深受感动,他意识到不只是他一人在学雷锋。一天深夜,乔安山驾车救起一位被车撞伤的老人,并将老人送到医院抢救。不想,老人在家人的压力下,违心的指认是乔安山撞了他。乔安山痛心,家人寒心。最终,撞伤老人的司机找到了,老人的良心也受到谴责,拉着乔安山的手,认了错。三十多年来,乔安山只要遇上困难,总要到班长雷锋的墓前坐坐,和班长聊聊,什么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2. 希望在人间的电影剧情

上海沦陷期间,大学教授邓庚白因动员学生抗日,被叛徒李吕出卖,遭敌人绑架,失踪三年。他的妻子陶静寰是产科医生,长子雨生和女友明华也暗地参加抗日工作,他们为打听亲人下落,费尽心机。一天,邓教授的学生林伯华之妻突来邓家,他们夫妻是和邓教授同时被捕的,她因病危才被敌人释放,还未说出监禁地点便溘然而逝。静寰得知丈夫在世,倍加思念,她写了封长信给丈夫,不意为敌人所获。日本特务机关为一网打尽爱国志士,故意释放邓教授回家,暗中监视。一天,雨生为筹演父亲新作,为特务追捕,在搏斗中,雨生杀死特务,抛尸河中。邓教授知事态严重,托地下组织领导人鲁祥将雨生和明华送往内地。不料出发前,已参加敌特组织的李吕追踪而至,持枪欲捕雨生。众上前阻拦,静寰夺枪将李击毙。枪声惊动了正在监视的特务头目。邓教授掩护众人离开,自己留下与敌人周旋,当门外传来汽车发动声时,方自认李吕为己所杀。鸡鸣时分,亲人已安全脱险,邓教授又重返牢房,继续与敌人抗争。

3. 我国第一部彩色宽屏幕电影

195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海燕厂)拍摄了我国第一部35毫米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老兵新传》。这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影片,也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宽银幕电影。导演:沈浮,主演:崔嵬等。影片以北大荒的第一批拓荒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为题材,利用彩色宽银幕充分展示了北大荒广阔无垠的北国风光,与影片的内容相得益彰。影片在1959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技术成就银质奖。
本片导演沈浮(1905-1994),是中国电影的同龄人,1933年,考入联华影业公司,从编辑《联华画报》开始,继而担任编导。沈浮编剧的主要影片有:《出路》、《狼山喋血记》、《天作之合》、《乌鸦与麻雀》等;导演或独自编导的影片:《万家灯火》、《希望在人间》、《李时珍》、《老兵新传》、《万紫千红总是春》、《北国江南》等,其中不乏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4. 希望在人间的介绍

《希望在人间》是沈浮执导,蓝马、上官云珠、卫江、赵媛等主演,昆仑影业公司于1949年摄制的一部电影。主要剧情是上海沦陷期间,爱国教授邓庚白被日本特务机关秘密绑架,邓妻陶静寰带着三个孩子艰难度日,幸好还有庚白挚友鲁祥的照顾。狱中的庚白在狱中得到一只小鸟,突发奇想让其充当信鸽,信居然被静寰收到,静寰的回信却被敌人截获。敌人借机设下圈套,将庚白假释。长子雨生杀死一特务,情况十分危急,庚白请鲁祥将雨生等送往内地。叛徒李吕持枪闯入,静寰奋力夺枪将其打死。特务赶来,庚白见家人已安全转移,遂直认李吕为自己所杀,无憾地重返监狱。

5. 董霖的人物简介

1944年在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演员,在影片《警魂歌》中扮演角色。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上海,在昆仑、华侨等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希望在人间》、《再生年华》中扮演角色。1949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参加拍摄《大地重光》、《红日》、《梅花巾》、《西安事变》等影片。
董霖以塑造反派角色见长,在电影《红日》、《地下航线》、《金沙江畔》、《希望在人间》中,均有精彩的表演。在上影他和陈述、程之、于飞曾被并称为“上影四`坏蛋'”。 说起在影片中的反派角色,他曾挺得意地说“几十年来,在众目睽睽之下,我被“击毙’过15次,但至今仍然活着,没有留下伤疤和后遗症”。
2004年1月31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3岁。

6. 关于教师的一部老电影

没有这样一部电影。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教师题材影片主要有《希望在人间》、《孔夫子》、《哀乐中年》、《不了情》、《表》等,但几乎都没有直接涉及现实教育中的教师形象。

用电影塑造教师形象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开始的。如50年代的《祖国的花朵》、《朝霞》、《春催桃李》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代表作《早春二月》、《园丁之歌》和《决裂》,但此类影片在塑造教师形象上开始呈现出模式化、脸谱化的特点。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教师题材影片逐渐丰富起来。获得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的《苗苗》,对教师题材电影的发展具有突破意义——从《苗苗》开始,教师题材影片越来越受电影界重视。当时反映教师生活的代表作有《春晖》、《晨曲》、《闪光的彩球》、《泉水叮咚》、《虹》、《九月》、《多彩的晨光》、《孩子王》等。这些作品“歌颂园丁”的共同基调,对传播高尚师德、塑造教师职业形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题材影片曾长期存在题材单一、人物类型化的问题,何群、刘宝林的《上一当》、何群的《凤凰琴》,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等都为突破这一难点作了努力。现在的教师题材电影,更注重在时代背景中演绎教师的个人命运。比如《美丽的大脚》对教师的情感世界和人格魅力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主人公张美丽那段甜蜜又苦涩的“第三者”爱情赋予了人物更多的人性。《我的教师生涯》和《冯志远》也由于更加注重表达手法的多样性,从而使影片具有了不同以往的、厚重的感人力量。

7. 关于著名导演的问题

太多了,写不下了,我只说中国的吧
郑正秋
编导故事片:
1913:难夫难妻(与张石川合作)
1926:小情人 一个小工人
1927:二八佳人 血泪碑 杨小真
1928:黑衣女侠 侠女救夫人 血泪黄花(前集)
1929:血泪黄花(后集) 刀下美人 战地小同胞
1930:桃花湖(前后集)
1931:红泪影 玉人永别
1932:自由之花
1933:春水情波 姊妹花
1934:再生花 女儿经(与洪深、张石川、沈西苓等合作)

电影剧作:

1922:滑稽大王游沪记 掷果缘 大闹怪剧场 张欣生
1923:孤儿救祖记
1924:玉梨魂 苦儿弱女 好哥哥
1925:最后之良心 小朋友 上海一妇人 盲孤女 早生贵子
1927:挂名的夫妻 侠风奇缘 山东马永贞 车迟国唐僧斗法
1928:美人关 火烧红莲寺(第一集) 大侠复仇记 女侦探
1929:新西游记
1930:娼门贤母
1931:恨海
导演影片:
1927:梅花落(上中下集)
1928:白云塔 碎琴楼
1935:热血忠魂(与张石川、徐欣夫、吴村等合作)
演出影片:
1922:滑稽大王游沪记 掷果缘
1924:苦儿弱女 诱婚
张石川
张石川(1890-1953),中国电影导演,事业家。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的导演。
1916年,他创办幻仙影片公司,将文明戏《黑藉冤魂》搬上银幕。
1922年由他和郑正秋等人发起组织了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
他的主要作品有:《火烧红莲寺》第五至第十六集的编剧;《歌女红牡丹》、《火烧红莲寺》第一至第十六集、《白云塔》、《孤儿救祖记》、《掷果缘》、《难夫难妻》等片的导演;《黑籍冤魂》中的男演员之一。
沈浮沈浮,原名沈哀鹃,又名百宁。天津人。家境贫寒,早年失学,曾做小贩、照相馆徒工。1924年入天津勃海影片公司任演员,自编自导自演无声喜剧短片《大皮包》。1933年在上海加入联华影业公司,曾任《联华画报》编辑,后任编导。先后编导《出路》、《无愁君子》等影片。所作电影剧本《狼 山喋血记》被认为是较优秀的国防电影作品。抗日战争爆发后,与陈白尘、白杨等组织上海影人剧团,辗转至重庆,导演舞台剧《草莽英雄》、《 两面人》、《日出》、《雷雨》、《 雾重庆》、《群魔乱舞》等,同时创作话剧剧本《重庆二十四小时》、《 金玉满堂》、《小人物狂想曲》等。 抗战胜利后到北平,任中电三厂副厂 长,编导影片《追》。后至上海,加入昆仑影业公司。1948年编导影片《 万家灯火》,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充分表现了下层知识分子觉醒的过程。 1949年编导《希望在人间》,导演手法细腻含蓄,生活气息浓郁。同时还参与编写电影剧本《乌鸦与麻雀》, 建国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19 56年导演影片《李时珍》。同年赴苏联考察宽银幕立体声影片导演业务。 1958年导演了中国第一部宽银幕立体声影片《老兵新传》,于1959年获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技术成就银质奖。后相继导演《万紫千红总是春》、《北国江南》、《曙光》等。其中《曙光》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 。其创作态度严谨,富于探索精神; 风格朴实沉厚,抒情意味浓郁;结构布局和节奏处理,尤见功力。曾任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一届委员、第二至四届常务理事,中国影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等职。编导故事片1926:大皮包 1933:出路1935:无愁君子 1937:联华交响曲·三人行天作之合自由天地1946:圣城记1947:追1948:万家灯火(与阳翰笙合作编剧)1949:希望在人间 电影剧作 1936:狼山喋血记1949:乌鸦与麻雀(与王林谷、徐韬、赵丹等合作)导演故事片1954:斩断魔爪1956:李时珍1959:老兵新传万紫千红总是春1963:北国江南1979:曙光演出影片1926:大皮包1936:迷途的羔羊1937:艺海风光·电影城
郑君里,曾用名郑重,千里。1911年生于上海,原籍广东中山,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导演。自幼家境贫寒,进义学念书。因酷爱艺术,读到初中二年级,毅然中途辍学,考入南国艺术学院戏剧科学习,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1929年夏,在南国社参加《莎东美》、《卡门》等剧的演出,与陈白尘等创办《摩登》戏剧半月刊。1931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起草《最近行动纲领——现阶段对于白色区域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同时,他还加入摩登剧社、大道剧社,演出《乞丐与国王》、《血衣》、《乱钟》等剧。1932年,加入联华影业公司为基本演员,先后在《火山情血》、《奋斗》、《大路》、《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等近20部影片中担任主要或重要角色,并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演出《娜拉》、《大雷雨》等剧。在银幕和舞台上,以形体动作洒脱自如,并善于把握并表达角色的内在情绪,富于艺术魅力而成名。抗战爆发后,任上海救亡演剧三队队长。1940年,在重庆加入中国电影制片厂,任新闻影片部主任,历时两年,赴西北、西南地区拍摄各兄弟民族团结抗战的长纪录片《民族万岁》。1943年,参加中国艺术剧社,导演了《戏剧春秋》、《祖国》等剧。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任昆仑影业公司编导委员会委员。1947年,与蔡楚生合作编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虽是在老艺术家指导下的电影导演学步之作,却已显露出他作为一名电影导演的非凡的禀赋与才华。翌年,他参加了电影剧本《乌鸦与麻雀》的集体创作,并单独执导了该片,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鲜明的时代感,真实地记下了蒋家王朝的“最后罪恶史”。影片在人物刻划、场面调度、镜头处理,以至细节运用等方面,都体现出他对电影特性的深刻理解和表现能力。影片于1957年荣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50年代后,他的电影导演艺术步入鼎盛时期,影片《宋景诗》(与孙瑜合导)场面宏伟,气势磅礴,反映了当时鲁西农民起义的真实面貌。他执导的《林则徐》和《聂耳》,被誉为“红烧头尾”,是上影向建国1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1961年导演的《枯木逢春》以精雕细刻的手法和富于诗情画意的镜头画面,动人地描述了血吸虫病人苦妹子从绝症中获得新生及一家人在新旧社会悲欢离合的遭遇。影片较好地借鉴了传统艺术的经验,体现了他在探索民族化的道路上不懈的锐进精神。长期以来,他还致力于电影、戏剧的翻译和著述。《论抗战戏剧运动》,在1939年曾以单行本出版。进入40年代后,他即以开始《角色的诞生》的构思和撰稿。在他的艺术道路上,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迄今以出版的论著有《角色的诞生》、《画外音》,译著有杰希.波里斯拉夫斯基的《演讲六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等。郑君里是一位擅长驾驭“重头戏”著称,以拍摄人物传记片见长的电影艺术家。1969年因文革遭受迫害死于监狱。他曾是上海市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中国影协、剧协常务理事、上海影协常务理事。
费穆,字敬庐,号辑止,1906年生于上海。中国电影导演。
1916年费家迁居北京,因长年苦读,致左眼失明。后开始接触电影,撰写影评,办电影杂志,翻译英文字幕和撰写说明书。
1932年至上海任联华影业公司导演。同年执导了《城市之夜》,反映人民疾苦,这部电影充分显示出他的导演才华。之后,他又陆续导演了《人生》、《香雪海》、《天伦》。
1936年由他导演完成影片《狼山喋血记》,被认为是国防电影的代表作。抗日战争爆发后,费穆拍摄了《北战场精忠录》。“孤岛”时期,导演了《孔夫子》、《世界儿女》及京剧戏曲片《古中国之歌》。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后,费穆转向戏剧舞台。抗战胜利后重返影坛。
1947年,他执导了由京剧大师梅兰芳主演的戏曲片《生死恨》。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达到了建国前戏曲片拍摄的最高水平。
1948年,导演《小城之春》。
1949年5月去香港,创办龙马影片公司,执导影片《江湖儿女》,片未竟而病逝。
费穆凭借《小城之春》开启了中国诗化电影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开始发现费穆,认为他把中国传统美学和电影语言进行完美的嫁接,开创了具有东方神韵的银幕诗学。
姓名:谢晋 出生年月日:1923年11月21日 生肖:猪 星座:天蝎座
籍贯:浙江 出生地:浙江省上虞县
学历: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个人简历及工作成就(获得奖项):

1923年 11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在家乡度过童年,并上了一年小学。
三十年代随父母迁居上海继续读小学。
1938年 赴香港读中学。
1939年 回上海就读于大夏附中、稽山中学高中,业余时间到华光戏剧专科学校、金星电影训练班学习,指导老师有黄佐临、吴仞之等,并参加由于伶等人支持的学生戏剧活动,在多幕剧《岳云》中扮演岳云。
1941年 考入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话剧科,受教于曹禺、洪深、焦菊隐、马彦祥、陈鲤庭等名家。
1943年 就读于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后主动辍学,跟随马彦祥、洪深、焦菊隐去重庆中国青年剧社工作,在《少年游》、《槿花之歌》、《黄花岗》、《鸡鸣早看天》、《郁雷》等戏中担任剧务、场记和演员。这一时期,确立了向导演专业发展的艺术志向。
1947年 在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导演专业复学,导师余上沅。
1953年 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
1983年 作品:《秋瑾》(导演)意大利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
1984年 作品:《高山下的花环》(导演) 获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剪辑奖;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一等奖;《文汇报》、《中国电影时报》新时期十年电影奖(1977一1987)故事片奖、导演奖。
法国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
1985年 美国十大城市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
1986年 作品:《芙蓉镇》(导演) 获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美术奖;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获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水晶球奖”,(演员徐松子获“捷克戏剧家协会评委奖”);捷克第40届劳动人民电影节荣誉奖;民主德国电影家协会颁发的1989年发行影片评论奖、最佳外国故事片评论奖;法国第1届蒙彼利埃电影节“金熊猫奖”。任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任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委员。前后曾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塔什于电影节、阿尔及利亚电影节、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评委。
1988年 作品:《最后的贵族》(导演) 获第1届中国电影节荣誉奖。
任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任第5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任第7届中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1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1989年 任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
1991年 作品:《清凉寺钟声》(导演)《启明星》(导演)1992年 8月8日谢晋——恒通影视有限公司成立于上海,任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美国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

1993年 作品:《老人与狗》(导演) 获上海电影评论学会1993年“十佳影片”奖。2月任上海谢晋——恒通明星学校校长;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
任第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任第8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第2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1995年 作品:《女儿谷》(导演)获1995年第4届全国大学生电影节特别荣誉奖。5月任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院长;谢晋——恒通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6年 任第6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
1997年 作品:《鸦片战争》(导演) 获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录音奖、最佳道具奖、最佳男配角奖;1997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上海影评人奖“永乐怀”1997年“十佳影片”荣誉称号。
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 1998年 任第4届中国长春电影节评委会主席。获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颁发的中华文学及艺术家金龙奖“当代电影大师”称号。任第9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个人荣获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出版《我对导演艺术的追求》。

担任副导演的影片: 《哑妻》(48年,大海大同电影厂)《鸡毛信》(53年,上影厂)担任导演的影片:

《女篮五号》(57年,上影厂,57年获世界青年联欢国际影片展览“银质奖”,58年获墨西哥国际电影周“银帽奖”)《红色娘子军》(60年,上影厂,获第一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64年获第三届亚非电影节“万隆奖”)

《大李、老李和小李》(62年,上影厂)
《舞台姐妹》(64年,上影厂,获第二十四届伦敦电影节英国电影学会年度奖、第十二届葡萄牙菲格腊.达.福日国际电影节评委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荣誉奖——国际电影导演奖。
《天云山传奇》(80年,上影厂,获第一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导演奖、第四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牧马人》(81年,上影厂,获第六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高山下的花环》(84年,上影厂,获第八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芙蓉镇》(86年,上影厂,获第六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卡罗维伐

利国际电影节大奖
《最后的贵族》(89年,上影厂)
《清凉寺钟声》(91年,上影厂)
《启明星》(92年)
《老人与狗》(93年)
《女儿谷》(95年)
《鸦片战争》(97年,峨眉厂,获第十七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三次担任“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担任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塔什干电影节、阿尔及利亚电影节、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评委。

获奖情况及代表作:

《大李、小李和老李》、《秋瑾》
《女篮五号》获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
《红色娘子军》获1962年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等4项奖,第3届亚非电影节上获得“万隆奖”第3名
《舞台姐妹》获第24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英国电影学会年度奖
《啊!摇篮》获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天云山传奇》获得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首届金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4项奖,第4届百花奖最佳影

片奖
《牧马人》获1982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6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奖
《高山下的花环》获1984年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第8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奖
《芙蓉镇》获第2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水晶球奖
张暖忻简介
张暖忻(1940—1995) 于196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以《沙鸥》一片获1982年金鸡奖导演特别奖。接着又拍摄了《青春祭》、《北京,你早》。张暖忻是纪实美学最早的实践者。她的几部作品,显示了她在电影美学上的不懈的探索。《沙鸥》中以新颖的电影语言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叙述形式,《青春祭》中营造的含蓄、饱满而又温煦的意境,《北京,你早》中以生活流和纪实风格显示出来的潜在激情,在中国艺术电影创作中是独树一帜的。
作品:
云南故事
青春祭
沙鸥
南中国1994
你好,北京
闺阁情怨
郑洞天,河南罗山人,生于重庆,在上海读中小学,现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73年,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任过文学编辑,导演助理等工作。1976年,郑洞天调回北京电影学院任教,并从事电影创作。先后与谢飞等合作导演了《火娃》、《向导》等片。后者获得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1981年,郑洞天与徐谷明合作导演了影片《邻居》,获得次年的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影片被视为第四代导演早期的抗鼎之作,确立了“纪实美学”的风格。此后,郑洞天又先后拍摄了《鸳鸯楼》、《秘闯金三角》、《人之初》、《刘天华》、《台湾往事》等影片。
郑洞天除了担任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还曾担任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这使他比一般的电影学者更能深切的体会和认识到电影作为工业的基本特性以及电影作为工业对个人化电影创作的巨大制约(他自己的创作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郑洞天任电影学院教师以来,为中国电影事业培养了不少导演人才。同时,在电影评论、电影艺术创作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建树,他的评论文章,论文在电影界有一定的影响。
作品
台湾往事
郑培民
故园秋色
人之初
秘闯金三角
鸳鸯楼
邻居
向导
火娃
吴贻弓,男,汉族,1938年12月生,浙江杭州人。大学文化。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任上海海燕电制片厂导演助理。1977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导演、导演。1983年4月当选为上海第六届政协委员。1984年任上海电影局副局长,兼任全国影协副主任、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1985年3月任上海电影总公司总经理。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任上海电影局局长兼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1989年1月后,任上海电影局局长、中共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局艺术总监。第六届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文艺一级导演。中共第十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导演的影片有《流亡大学》、《少爷的磨难》等。《巴山夜雨》(合作)1981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城南旧事》获1983年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二届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和1984年第十四届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
黄蜀芹(1939-),导演,原籍广东番禺,生于上海。196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曾任《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等影片的执行副导演。1983年,其独立导演影片《青春万岁》,于次年获苏联塔什干国际电影节纪念奖,1984年的《童年的朋友》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首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牛奖。1987年,黄蜀芹与人合作编剧并导演影片《人鬼情》,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法国第十一届克雷黛国际妇女节公众大奖。1996年,执导儿童片《我也有爸爸》,获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由钱钟书同名小说改编的著明电视连续剧《围城》,为黄蜀芹赢得了1991年第十届全国电视飞天奖二等奖和最佳导演奖;首届国际电视节金熊奖等。1996年起兼任上海新文化影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8. 奇梦石的电影作品

《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
《希望在人间》
《乌鸦与麻雀》
1953年《纺花曲》
1955年《水乡的春天》
1980年《梅花巾》
1981年《海望》
1982年《投奔怒海》
1982年《牧马人》
1983年《剑归》
1983年《大桥下面》
1984年《四等小站》
1984年《街上流行红裙子》1985年《少年犯》
1985年《流亡大学》
1986年《魔窟中的幻想》
1986年《拦灵车的人》
1986年《加州来客》
1989年《龙云和蒋介石》
1991年《千里寻梦》
1992年《魔窟生死恋》
1992年《沧海雄风》
1993年《仇恋》
1993年《王先生之欲火焚身》饰沈会长
1994年《乔迁之喜》
1995年《跨国劫杀》

阅读全文

与电影希望在人间简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王宝强外星人电影在线上粤语 浏览:967
怎么下载韩国电影谎言 浏览:94
电影兴风作浪演员名单 浏览:439
下山歌曲是那个电影 浏览:679
现在上影什么电影 浏览:943
居里夫人国语电影下载 浏览:549
香港恐怖电影大师李 浏览:879
你是最棒的电影台词混剪 浏览:471
黑帮老大学校当老师电影 浏览:239
恐怖电影鬣狗在线播放 浏览:628
电影app下载哪个好 浏览:221
日本电影学生打老师 浏览:966
红警1资料片过场电影字幕 浏览:33
免费领电影票关注哪个公众号 浏览:640
溶尸奇案电影哪里可以看 浏览:226
未上线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759
全英文字幕电影在哪 浏览:635
2021哈尔滨怎么看电影 浏览:436
国产电影赛虎 浏览:60
外国电影修建花园 浏览: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