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电影名字,
斯巴达克思(1960)
英文名: Spartacus
中文名: 斯巴达克思/万夫莫敌/风云群英会/斯巴达克斯
导 演: ( 斯坦利·库布里克/史丹利·库贝利克 Stanley Kubrick )
主 演: (柯克·道格拉斯 Kirk Douglas) (劳伦斯·奥利弗 Laurence Olivier) (琼·西蒙斯 Jean Simmons) (查尔斯·劳顿 Charles Laughton) (彼得·乌斯蒂诺夫 Peter Ustinov) (约翰·加文 John Gavin)
上 映: 1960年10月06日 美国 详细上映地区
地 区: 美国 更多详细拍摄地
对 白: 英语
评 分: 本站评分..9.2/10 ( 19票 ) 详细
IMDb评分8.0/10 ( 38041票 ) 详细
颜 色: 彩色
声 音: 70 mm 6-Track Dolby SR 单声道(Mono)
时 长: 184 min (premiere version) / Sweden:187 min (1968 re-release) / UK:197 min (1991 re-release) / USA:161 min (1967 re-release) / USA: f9d 198
类 型: 动作 冒险 传记 剧情 历史 爱情 战争
分 级: 加拿大:G 加拿大:G 西班牙:13 冰岛:12 阿根廷:13 澳大利亚:PG 加拿大:AA 加拿大:G 加拿大:PG 加拿大:PG 丹麦:15 芬兰:K-16 法国:U 德国:12 爱尔兰:PG 荷兰:12 挪威:16 瑞典:15 英国:PG 美国:PG-13 西德:16 英国:A
查看影评及点评 对该电影评分本片属于TOP 220 位
·外文别名:
Spartacus: Rebel Against Rome (USA) (poster title)
·剧情介绍
简介:
古罗马的奴录不堪暴虐而发起叛变,但结果被镇压。大制作的古罗马史诗式电影,除了有宏伟的外观,编导描写角色亦较同类电影深入和有力得多,呈现出一种悲壮动人的气势。本片曾获最佳男配角(彼得·尤斯汀诺斯)、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四项金像奖。
古罗马电影中的史诗钜作。柯克.道格拉斯在片中饰演一名不堪被欺压的、虐待的奴隶,勇敢地站地来率领其他奴隶反抗罗马帝国,结果被大军镇压而失败。本片在雄伟壮丽的外观之外。亦细腻描写主要角色的内心世界和人性戏剧,因而呈现出远胜同类作品的悲壮气氛和内涵深度。是导演斯坦利·库伯力克其中一部卖座成功的作品。
《斯巴达克斯》是一部大制作的古罗马史诗式的电影,它叙述了古罗马的奴隶因不堪奴隶主的暴虐而奋起反抗,但最终被镇压的史实,是一部歌颂罗马奴隶斗士追求自由解放的影片。裴多菲的著名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高的价值体现。其中的细节堪称经典——奴隶主以死来威胁敢于反抗的奴隶斯巴达克斯,他狞笑着问:“还有什么比死更可怕的吗?”而斯巴达克斯的回答是:“有,人格的受侮比死亡更可怕!”
影片在雄伟壮丽的外观之外,亦有着细腻生动的对主要角色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戏剧的描写,因而呈现出远胜同类作品的悲壮气氛和深度内涵。
-------------------------------------------------------------------------------
制作背景:
《斯巴达克思》是根据霍华得·伐斯特1952年的小说改编的。小说详细叙述了发生在公元前73年的一件真实的历史事件——一个格斗士带领自己的奴隶伙伴们起义反抗罗马帝国的故事。
斯坦利·库布里克在电影仅开拍一周以后接替了安东尼·曼恩的位置担任电影的导演。电影耗资一亿两千万美圆,共拍摄167天,有超过1万人参加了拍摄。电影中的战争场面是在西班牙拍摄的,动用了上千名西班牙士兵。电影获得了六项奥斯卡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男配角(彼得·阿斯提诺夫)。
1992年,《斯巴达克思》被享有盛誉的修复师罗勃特·A·哈里斯(在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协助下)耗资近1百万美圆,为原来的电影版本修复了在首次发行上映时被删掉的那近5分钟的胶片(包括东尼·科尔提司和劳伦司·奥利弗在浴室中的镜头)。这增加的5分钟镜头完全遵从了原来电影的精髓和神韵,重新录音并添加配乐。并由奥斯卡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代替当时已经去世的劳伦司·奥利弗配音。
这部规模宏大的史诗般的电影,通过对历史真实地叙述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永恒的自由之战。而导演库布里克运用他独特的电影语言,让斯巴达克思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着人类的爱与承诺。
角斗士(2000)
英文名: Gladiator
中文名: 角斗士/帝国骄雄/神鬼战士
导 演: ( 雷德利·斯科特/雷利·史考特 Ridley Scott )
主 演: (拉塞尔·克劳/罗素·克洛 Russell Crowe) (乔奎因·菲尼克斯/杰昆·菲尼克斯 Joaquin Phoenix) (康妮·尼尔森 Connie Nielsen) (奥利弗·里德 Oliver Reed) (理查德·哈里斯 Richard Harris) (德里克·雅克比 Derek Jacobi)
上 映: 2000年05月01日 美国 详细上映地区
地 区: 英国 美国 更多详细拍摄地
对 白: 英语
评 分: 本站评分..8.2/10 ( 210票 ) 详细
IMDb评分8.2/10 ( 209589票 ) 详细
颜 色: 彩色
声 音: DTS-ES Dolby Digital EX SDDS
时 长: 155 min / 171
类 型: 动作 冒险 剧情
分 级: 加拿大:PA 加拿大:AA 加拿大:18 加拿大:18A 加拿大:14 加拿大:14A 加拿大:13+ 美国:R 冰岛:16 马来群岛:18SG 马来群岛:U 阿根廷:13 澳大利亚:M 智利:14 丹麦:15 芬兰:K-16 法国:U 德国:16 香港:IIB 以色列:PG 荷兰:16 新西兰:M 挪威:15 秘鲁:14 葡萄牙:M/12 新加坡:PG 韩国:15 阿根廷:13
查看影评及点评 对该电影评分本片属于TOP 123 位
·外文别名:
The Gladiators (USA) (working title)
·剧情介绍
20世纪50-60年代的史诗巨片时代早已逝去,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故事也已被大多数观众淡忘。今天,导演雷德利-斯考特却要重拾这一题材,将宏伟的古罗马角斗场再现于银幕之上,为人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勇气与复仇的故事。
马克西默斯(卢塞尔-克劳饰)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罗马帝国将军,麾下的帝国军团节节胜利,无坚不摧。行将作古的帝国皇帝马库斯-奥里利乌斯(理查德-哈里斯饰)非常赏识马克西默斯的才干,有意选择他继承皇位。
奥里利乌斯对马克西默斯的宠信招致太子康默迪乌斯的极度妒恨。他谋夺了皇位之后便下令处死马克西默斯和他的家人。虽然马克西默斯最终免于一死,但还是被贬为奴,进而被训练成一名角斗士,为嗜血的人们表演一幕幕你死我活的搏杀。但是,马克西默斯从未放弃复仇的心愿,因为他坚信人的意志比皇权更为强大。最后,马克西默斯终于有机会与康默迪乌斯面对面地站在罗马城的大角斗场上,进行一场生死决斗。
·相关预告片或片段
[角斗士]预告片
·角斗士/帝国骄雄/神鬼战士海报:
更多该电影海报...共有17张海报 ·剧照:
更多该电影剧照...共有(15张)剧照·演员表:
拉塞尔·克劳/罗素·克洛 Russell Crowe .... Maximus
乔奎因·菲尼克斯/杰昆·菲尼克斯 Joaquin Phoenix .... Commos
康妮·尼尔森 Connie Nielsen .... Lucilla
奥利弗·里德 Oliver Reed .... Proximo
理查德·哈里斯 Richard Harris .... Marcus Aurelius
德里克·雅克比 Derek Jacobi .... Gracchus
吉蒙·休斯 Djimon Hounsou .... Juba
大卫·斯科菲尔德 David Schofield .... Falco
John Shrapnel .... Gaius
托马斯·阿拉纳 Tomas Arana .... Quintus
拉尔夫·默勒 Ralf Moeller .... Hagen
Spencer Treat Clark .... Lucius
大卫·海明斯/大卫·汉明斯 David Hemmings .... Cassius
汤米·弗拉纳甘 Tommy Flanagan .... Cicero
Sven-Ole Thorsen .... Tiger
Omid Djalili .... Slave Trader
Nicholas McGaughey .... Praetorian Officer
Chris Kell .... Scribe
托尼·库兰 Tony Curran .... Assassin #1
Mark Lewis .... Assassin #2
2. 帮忙回忆一部比较早的电影
死刑犯
杰克·康拉德是一名死刑犯,正在美国中部的一个监狱中等待着最后时刻的他,被腐败的狱方卖给有钱的电视制作人,被迫参加一个非法的生死游戏真人秀。杰克被带到了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孤岛上,他发现这场游戏的参赛者除了自己还有其他九个人,都是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死囚。他们彼此必须竭尽全力展开生死搏斗,因为只有最后生存下来的人才有机会重获自由。想逃走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通过网络向数百万观众直播。康拉德必须使出浑身解数,赢得生存和自由的唯一机会。
3. 求一部外国经典爱情片名
《魂断蓝桥》
中文片名
魂断蓝桥 / 滑铁卢桥
英文片名
Waterloo Bridge
年代
1940年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类型
爱情 / 剧情 / 战争
片长
108 min
色彩
黑白
混音
单声道
级别
Australia:PG Finland:K-16 Sweden:15 UK:PG USA:Approved UK:A
版权所有
Loew's, Inc.; 15 May 1940; LP9661
拍摄日期
1940年1月 - 1940年3月
摄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胶片长度
(11 reels)
[编辑本段]【电影1940版】--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茂文·勒鲁瓦 Mervyn LeRoy
编剧 Writer:
Robert E. Sherwood .....(play)
塞缪尔·N·贝尔曼 S.N. Behrman .....(screenplay) &
Hans Rameau .....(screenplay) and
George Froeschel .....(screenplay)
演员 Actor:
费雯·丽 Vivien Leigh .....Myra Lester
罗伯特·泰勒 Robert Taylor .....Roy Cronin
Lucile Watson .....Lady Margaret Cronin
维吉尼亚·菲尔德Virginia Field .....Kitty
Maria Ouspenskaya .....Madame Olga Kirowa
C. Aubrey Smith .....The Duke
Janet Shaw .....Maureen
Janet Waldo .....Elsa
Steffi Duna .....Lydia
Virginia Carroll .....Sylvia
Leda Nicova .....Marie
Florence Baker .....Beatrice
Margery Manning .....Mary
Frances MacInerney .....Violet
Eleanor Stewart .....Grace
Lowden Adams .....The ke's butler (uncredited)
Harry Allen .....Taxi driver (uncredited)
Jimmy Aubrey .....Cockney in air-raid shelter (uncredited)
Phyllis Barry .....Second girl at estate dance (uncredited)
Colin Campbell .....Groom (uncredited)
Rita Carlyle .....Flower woman on bridge (uncredited)
Leo G. Carroll .....Policeman (uncredited)
David Clyde .....Barnes (Cronin's butler) (uncredited)
Kathryn Collier .....Barmaid (uncredited)
Tom Conway .....(voice) (uncredited)
Dennis D'Auburn .....Generous man at estate dance (uncredited)
Frank Dawson .....Vicar's butler (uncredited)
Connie Emerald .....Waitress at restaurant (uncredited)
Gilbert Emery .....Colonel at luncheon (uncredited)
Herbert Evans .....Commissionaire (uncredited)
Maria Genardi .....Dancers' Italian mother (uncredited)
Douglas Gordon .....Taxi driver (uncredited)
Denis Green .....Sergeant on bridge (uncredited)
Ethel Griffies .....Mrs. Clark (landlady) (uncredited)
Bobbie Hale .....Taxi driver (uncredited)
Winifred Harris .....Dowager at estate dance (uncredited)
Halliwell Hobbes .....Vicar at St. Matthews (uncredited)
Harold Howard .....Ticket collector at Waterloo Station (uncredited)
Charles Irwin .....Candlelight Club announcer (uncredited)
Bill James .....Sergeant (uncredited)
George Kirby .....Waiter (uncredited)
Eric Lonsdale .....Soldier at Waterloo Station (uncredited)
Wilfred Lucas .....Elderly huntsman at estate dance (uncredited)
Dan Maxwell .....Cockney in air-raid shelter (uncredited)
James May .....Cockney in air-raid sheler (uncredited)
Florine McKinney .....Viola (first girl at estate dance) (uncredited)
Charles McNaughton .....Mack (the waiter) (uncredited)
Frank Mitchell .....Father (uncredited)
Edmund Mortimer .....Dance floor extra (uncredited)
Leonard Mudie .....Thomas Parker (Roy's driver) (uncredited)
Judith Nelles .....Gertrude (tart at Waterloo Station) (uncredited)
Gordon Orbell .....Newsboy (uncredited)
Tempe Pigott .....Cockney in air-raid shelter (uncredited)
John Power .....Toff's companion (uncredited)
Elsie Prescott .....Cockney in air-raid shelter (uncredited)
Jean Prescott .....Third girl at estate dance (uncredited)
Clara Reid .....Mrs. Bassett (at the estate dance) (uncredited)
Fred Sassoni .....Newsboy (uncredited)
Paul Scardon .....Backdoor stage doorman (uncredited)
John Graham Spacey .....British officer at luncheon table (uncredited)
Wyndham Standing .....Toff (uncredited)
Harry Stubbs .....Proprietor of eating house (uncredited)
William Tetley .....Boy opening taxi door (uncredited)
Cyril Thornton .....Sergeant (uncredited)
David Thursby .....First Cockney in air-raid shelter (uncredited)
Norma Varden .....Hostess at restaurant (uncredited)
Pat Welsh .....(uncredited)
Martha Wentworth .....Tart on bridge at the end (uncredited)
Eric Wilton .....Head waiter at Candlelight Club (uncredited)
Robert Winkler .....Boy delivering flowers (uncredited)
Douglas Wood .....Vicar at estate dance (uncredited)
制作人 Proced by:
Sidney Franklin .....procer
茂文·勒鲁瓦 Mervyn LeRoy .....procer (uncredited)
[编辑本段]【电影1940版】--上映日期
美国
USA
1940年5月17日
英国
UK
1940年11月17日 ..... (London) (premiere)
瑞典
Sweden
1941年12月22日
芬兰
Finland
1943年10月24日
丹麦
Denmark
1947年1月15日
法国
France
1947年4月11日
奥地利
Austria
1949年
西德
West Germany
1949年11月7日
芬兰
Finland
1961年12月1日 ..... (re-release)
丹麦
Denmark
1963年2月7日 ..... (re-release)
芬兰
Finland
1972年11月3日 ..... (re-release)
希腊
Greece
2004年8月20日 ..... (re-release)
[编辑本段]【电影1940版】--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Loew's Inc. [美国]
米高梅 Metro-Goldwyn-Mayer (MGM) [美国]
[编辑本段]【电影1940版】--剧情介绍
《魂断蓝桥》作为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爱情影片之一,是一部荡气回肠的爱情经典之作,内容虽有些传奇化,但文艺气息浓厚,具有甚高的催泪效果。
一辆军车停在了滑铁卢桥上,英军上校罗依.克劳宁从车上走下。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象牙雕的吉祥符,独自凭栏凝视,二十年前的一段恋情如在眼前……
1917年,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空袭警报响了,街上的人们慌乱地跑向防空洞。一群年轻姑娘在滑铁卢桥上飞跑。忽然,其中一个的提包被碰掉了,东西洒了一地。她停下来捡,眼看就要被飞驰的马车撞上。年轻的上尉军官罗依.克劳宁也在滑铁卢桥上奔跑,他及时拉了姑娘一把,躲过了马车。罗依为姑娘捡起散落在地上东西,其中就有那个象牙吉祥符,是姑娘的珍爱之物。姑娘找不到同伴了,罗依拉着姑娘的手跑进挤满人群的地下铁道。在嘈杂的人群中,罗依与姑娘交谈起来。姑娘名叫玛拉,是一位芭蕾舞女演员,玛拉对这个风流倜傥的年青军官一见如故,向他谈论起自己钟爱的舞蹈。罗依则告诉姑娘他是来英国度假的,假期已满,明天将赴法国前线。警报解除,罗依为玛拉叫车赶往剧院演出,自己则去赴上司的一个无法推辞的宴会。临走时,玛拉将心爱的吉祥符送给了罗依:“愿它能给你带来运气."罗依已深深爱上了这个端庄秀丽而天真的姑娘,望着玛拉远去,他若有所失。
罗依终于没有去赴上司的宴会,他赶去观看玛拉演出的《天鹅湖》。散场后,他向后台递了一张条,邀请玛拉共进晚餐。纸条被剧院经理笛尔娃夫人没收了,她严厉地训斥了玛拉。玛拉背着经理来到烛光俱乐部。大厅内,罗依向玛拉倾吐爱意,《一路平安》的华尔兹舞曲中两人翩翩起舞。随着每一声部的演奏完毕,蜡烛一只只熄灭,曲终,大厅沉浸在一片黑暗中。罗依与玛拉含情相望,拥抱长吻。
翌日上午,窗外下着沥沥小雨,玛拉在宿舍凭窗而望,挂念着英吉利海峡上的罗依。突然,她意外地发现罗依出现在雨中。原来因海上有水雷,罗依的部队推迟两天出发。罗依向玛拉求婚,玛拉幸福地答应了。出身贵族的兰特谢军团军官结婚需获得公爵的认可。罗依给玛拉买了结婚戒指之后赶到了公爵的住处。虽然玛拉出身平民,开朗的公爵还是同意了罗依的申请。罗依带着玛拉风风火火地办好其他必要的手续,赶到教堂。可是,他们来晚了,依照法律,下午三点钟后不能举行婚礼。罗依与牧师约定,明天十一点准时再来。
当天傍晚,罗依被召回军营,即将当新娘的玛拉,沉浸在突如其来的幸福之中。就在她准备与女友们去剧场演出时,接到罗依的电话:部队要提前开拔,二十分钟后出发。玛拉不顾一切地赶到滑铁卢车站,火车已经起动。
玛拉由于执意要去车站为罗伊送行而耽误了当晚的演出,笛尔娃夫人大发雷霆,她不能容忍演员们有芭蕾舞以外的世界,她要开除玛拉。她的好友凯蒂也因替她仗义执言而遭同样命运。两人失业了,一起搬到了一处廉价公寓,相依为命。
细心的罗伊写信让母亲同玛拉见面以便照顾玛拉。但就在玛拉于餐厅等候其母时,无意中从报纸上看到了罗伊的名字赫然登在阵亡名单中。此时罗伊的母亲来到她面前,尽管这位贵夫人非常和蔼可亲,但此时的玛拉已情绪混乱,言语无礼,不知所云……
绝望的玛拉承受不了这巨大的打击,一病不起。凯蒂为了支付生活费和玛拉的医药费被迫当了妓女。大病初愈的玛拉发现了破绽,她万分感激凯蒂的友情。罗依死了,对她来说,这个世界什么都不重要了,她不能让凯蒂一人负担两个人的生活。痊愈后,为了维持生活,玛拉也沦为街头应招女郎。
滑铁卢车站。已沦为妓女的玛拉浓妆艳抹,闪动着媚眼,招徕着走过身边的官兵,没人理睬她,人们都在匆忙赶路,寻找着前来迎接的亲人。突然,她呆住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朝他走来,是罗伊,他并没有死,他回来了!见到玛拉,罗伊兴奋得不能自持,玛拉百感交集,嚎啕大哭。
在一家餐厅,罗依兴奋地向玛拉叙述死里逃生的经过:他受伤失去了证件,当过德国人的战俘,差点丧命但终于逃脱了。玛拉静静地听着……当罗依问及她的生活时,玛拉无言以对,只是反反复复说:“要是我知道你还活着就好了。”经历了生离死别的罗依不愿再离开玛拉一步,他马上打电话给母亲,告诉她自己要带玛拉回家结婚。玛拉痛苦地回绝了罗依。罗依确信玛拉并未异情别恋后,不容分说,把她带往家乡。
路上,玛拉偎依在罗依的身旁,观赏着苏格兰的田园风光,静听着罗依介绍着自己的家园和今后的打算,一种美好的愿望在心中升起。罗依的信任和钟情,给她带来一丝希望,她知道自己的心灵仍是玉洁冰清的,她想候机说明一切,重新开始生活。
苏格兰克劳宁家。克劳宁夫人高兴地迎接他们。晚上,舞会大厅灯火辉煌,玛拉优美的舞姿最引人注目。坐席中的贵妇人们却在窃窃私语,她们对克劳宁家将要娶一位舞蹈演员有微辞。公爵也来参加舞会,他慈爱地邀请玛拉跳舞,交谈中,他赞扬玛拉的善良与忠诚,又告知玛拉,克劳宁家族一向重视门第,对玛拉是一个例外。刚刚平静的玛拉又陷入忐忑不安之中。
深夜,玛拉在卧室里不安地徘徊。克劳宁夫人敲门进来,她请玛拉原谅在伦敦会面时的误会,并对儿子的婚姻表示满意,她赞扬玛拉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夫人走了,玛拉意识到过去的经历是不会被上流社会的人们所谅解的,她不愿再维持假象。玛拉奔向夫人卧室,声泪俱下地说明真相,表示要永远离开罗依。 夫人没有挽留她,并答应不把真相告诉罗依。从夫人屋里出来,玛拉碰见幸福得无法入睡的罗依。罗依没有注意到玛拉的反常,他充满爱意地将护身符交还给玛拉保管。玛拉凄婉地向罗依道别。
玛拉留下一封道别信,感谢他的爱,然后离开了克劳宁家。罗依追到伦敦,找到凯蒂,凯蒂向他说明了一切。罗依悲痛地说:“我要永远找她。”他们找遍了各个可能的地方,都不见玛拉。罗依忽然想到初次相见的滑铁卢桥,他拉住凯蒂不顾一切地向那里跑去。
这时,玛拉正在滑铁卢桥上。一队军用卡车隆隆开来,玛拉毫无畏惧地向一辆辆飞驰的军车走去,苍白的脸在车灯的照射下美丽而圣洁。在群众的惊叫声、卡车的刹车声中,玛拉结束了生命,手提包和一只象牙吉祥符散落在地上。
[编辑本段]【电影1940版】--幕后制作
俊男美女演绎的经典爱情悲剧电影。这是费雯·丽继《乱世佳人》后的第一部作品,巩固了她在影坛的地位。这部改编自话剧的影片曾于1931年拍过,但名气远不如40版,但也有人认为31版更真实,因为当时还没有电影检查制度。1956年重拍,改名为《盖比》(Gaby),莱斯莉·卡隆主演,远逊于原版。
《魂断蓝桥》在欧美是一部非常普通的影片,上映后的几十年里很少被人提及。但在中国,这部影片却成为影迷心目中至尊无上的爱情经典,久映不衰。而片中根据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改编的主题音乐也被堪称为典范流传至今。此外,上译厂刘广宁和乔榛的完美配音也是影片在中国大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影片拍摄于1940年代之下的好莱坞,正值明星制和制片厂制度盛行一时,电影公司用明星来保证票房收入。因而克拉克·盖博在《乱世佳人》中哪怕是对费雯·丽说一句“坦白地说,斯佳丽,我一点儿也不在乎!”都会让无数观众心碎不已。正因为如此,电影公司决不会让《魂断蓝桥》中的任何一个角色任何一场戏讲述费雯·丽是一个妓女,至少不能过于直接。在对剧本重新“编码”之后,男女主角罗伯特·泰勒和费雯·丽所饰演的角色都成为了优雅端庄的代名词,这也就是被中国观众广泛认同的才子佳人组合。
相比较而言,执导过《魔鬼博士》(Frankenstein 1931)的詹姆斯·怀勒在1931年也拍摄过同名影片《Waterloo Bridge》,现在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最原汁原味和更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一个版本。影片中,在遇见克罗尼之前玛拉就是一名妓女。该片同样也更接近于罗勃特·E·舍伍德(Robert E. Sherwood)创作的原剧本,此人在其职业生涯中先后获得过四次普利策新闻奖。舍伍德撰写的剧本还有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的影片《蝴蝶梦》(Rebecca 1940)以及《黄金时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1946)等。
因成功塑造《乱世佳人》中斯佳丽一角而名噪天下的英国女演员费雯·丽,《魂断蓝桥》是她接下来拍摄的第一部作品。对于费雯·丽而言,1940年是一个忙碌之年,当年不久之后她嫁给了红极一时的演员劳伦斯·奥利弗,此前两人先后和自己的配偶离婚。
《魂断蓝桥》当年获得两项奥斯卡奖提名,最佳摄影(约瑟夫·卢坦堡 Joseph Ruttenberg)和最佳原创音乐(赫勃·史都赫特 Herbert Stothart)。后来在1956年被翻拍成了影片《盖比》(Gaby),由舞蹈演员出身的莱斯利·卡伦(Leslie Caron)领衔主演,到现在已经鲜有人知。
4. 求一部老电影名字!国外剧情
中文片名
恐惧的代价
原片名
Le Salaire de la Peur
更多中文片名
九死一生
恐怖的报酬
更多外文片名
Salaire de la peur, Le
Salario della paura, Il .....(Italy) (alternative title)
The Wages of Fear
Vite vente .....(Italy)
影片类型
动作 / 惊悚 / 剧情 / 冒险
片长
131分钟/法国:156分钟 /148分钟 (director's cut)
国家/地区
法国 意大利
对白语言
英语 法语 德语 意大利语 西班牙语
色彩
黑白
混音
单声道
级别
Australia:M Finland:K-16 Sweden:15 UK:PG Norway:16 West Germany:16
摄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编辑本段]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亨利-乔治·克鲁佐 Henri Georges Clouzot
编剧 Writer
Georges Arnaud .....novel
亨利-乔治·克鲁佐 Henri Georges Clouzot .....(as H.G. Clouzot)
Jérôme Géronimi .....(as Jérome Geronimi)
演员 Actor
伊夫·蒙当 Yves Montand .....Mario
查尔斯·文恩 Charles Vanel .....M. Jo
剧情介绍
马里奥是混迹在这市井之间的一名闲汉,他与小酒馆招待琳达是交好的情人。和琳达一样,班巴原本也为酒馆老板工作,可是他失业了。马里奥与胖子鲁奇住在一起,鲁奇是个水泥搬运工,医生告诉他,他的肺里进了水泥,时日不多了。马里奥、班巴和鲁奇三个男主人公就这样出现在影片里。另外一个是落魄商人吉奥,吉奥乘飞机来到这里,虽然衣着考究,但实际上已经是濒临潦倒。因为和马里奥是老乡成为了朋友,也因此马里奥和鲁奇闹翻。四个男人,没有什么雷同,唯一一样的是他们都需要钱。无疑,在这个闭塞的荒凉之地,每个人都想离开,首要的矛盾是出去的路途遥遥,他们的贫困成了最为凶猛的拦路虎。于是,真正的大幕才宣告拉开。南方S·O·C石油公司500公里外地处深山的油井起了大火,为了尽快扑灭大火,必须把900升硝化甘油运送到那里。这是极其危险的任务,卡车没有任何安全设备,也没有校正减震器,只要稍有一点颠簸,或者受点热,人和车子就会化为乌有。如果派公司的司机,肯定会遭到工会的坚决反对。心狠手毒的公司老板奥勃里昂不顾其他人的反对,决定雇佣镇上的流浪汉。因为他们没有工会,没有家,如果被炸死也不会有人找麻烦。
闪亮的晨星犹如细碎的流沙铺在青色的天宇。应征者马里奥、班巴和鲁奇在奥勃里昂的监督下,穿上S·0·C公司的司机服。另一应征者贝尔纳多被吉奥杀害,自己成了代替的一起出发。
吉奥和马里奥驾驶着十吨的“居比特”先出发了。吉奥驾驶着车谨慎地注视着前方,大口大口地吸着气,似乎很不安,额上冒着汗珠。突然发动机出现了跳动情况,吉奥惶恐地趴在驾驶盘上,眼中充满泪水。他开始恶心,不住地呕吐,很明显这是由于恐惧引起的。
班巴和鲁奇驾驶的“道奇”车很快追了上来,把慢吞吞的“居比特”甩得远远的。过了家禽饲养场,是一段将近二十英里的瓦楞状路面。车子只有以四十英里的时速行驶,才能保持稳定。道奇车由于加了杂油无法加速,差点被赶上来的“居比特”撞上。
窗外一片荒凉,人烟稀少,凶残的秃鹫在天上懒洋洋地盘旋,接连不断的黑色木头十字架叫人毛骨悚然。
吉奥和马里奥越来越感觉到危险的邻近,通过一个破旧的木桥时一会儿,远处传来山摇地动的爆炸声。山脊上空升起一团蘑菇状的烟云,天空被染得通红。当吉奥和马里奥赶到时才发现,那里有一个火山口一样大的泥塘,里面全是浓稠的黑色液体,边上爆裂的油管,一阵阵地往外溢出发臭的石油。“道奇”车轮的印迹一直延伸到塘边才突然消失,显然他们掉进这个坑里发生了爆炸。马里奥开着卡车通过油塘,吉奥失去了自己的双腿。
当马里奥驾驶着卡车,终于在夜幕降临时赶到了S·0·C公司井架起火的地方时,奄奄一息的吉奥死去了。油井的火最终被扑灭了。马里奥拿着自己的报酬,驾驶着“居比特”车踏上了归途。四个人中死去了三个,他是个幸运儿。想到马上就要和女友琳达见面了,他心里充满了幸福感。他乐滋滋地扭开仪表板上的收音机,里面播放着华尔兹曲调《美丽的蓝色达尼贝》。在家乡听到他成功的消息,也都欢快的等着他回来,为他庆祝。马里奥非常快活地哼唱着,他的手随着华尔兹的节奏转动方向盘。崎岖的山路在他眼里渐渐地旋转舞蹈。卡车忽东忽西,忽左忽右地飘着。突然,他的脸骤然变色。他猛地抓住方向盘,但为时已晚,卡车避开护墙后,又撞上去,冲下了万丈悬崖。飞扬的尘埃中,死去的马里奥睁着眼愤怒地望着天空,血淋淋的手里还攥着一张准备回家的车票。
来时,载着“炸药”他都不曾出现事故,回去,没有危险,却“轻松的”的丧了命。
[编辑本段]精彩评论
影片发展出的一系列悬念在同类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
——芝加哥太阳时报
当这四个悲惨的奥德塞开着两辆装满硝化甘油的卡车在崎岖的公路上缓慢行驶时,这些身强力壮的人自身的恐惧也在逐步增长。
——综艺
《恐惧的代价》虽然有着心理因素,但它首先是一部惊悚片,它更多地着眼于胃而不是头脑。
——Reel电影评论
《恐惧的代价》虽然试图对空虚露齿而笑,但它却发出了疯狂恶毒的存在主义式嚎叫。
——电影批评家
5. 问一部电影的名字 记得一些情节
飞越疯人院(1975)
英文名: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中文名: 飞越疯人院
别 名: 飞越杜鹃巢
导 演: ( 米洛斯·福尔曼 Milos Forman )
主 演: (杰克·尼科尔森 Jack Nicholson) (路易丝·弗莱彻 Louise Fletcher) (威廉·雷德菲尔德 William Redfield) (迈克尔·贝里曼 Michael Berryman) ( Peter Brocco) ( Dean R. Brooks) 飞越疯人院全部演员表
上 映: 1975年11月19日 美国 详细上映地区
地 区: 美国 详细拍摄地
对 白: 英语
评 分: 本站评分..8.6/10 ( 195票 ) 详细
IMDb评分8.8/10 ( 145340票 ) 详细
颜 色: 彩色
声 音: 单声道(Mono)
时 长: 133
类 型: 剧情
分 级: 加拿大:R 加拿大:R 加拿大:PA 加拿大:G 加拿大:13+ 冰岛:16 葡萄牙:M/16 西班牙:13 阿根廷:16 澳大利亚:M 奥地利:12 芬兰:K-16 法国:U 爱尔兰:18 意大利:VM14 荷兰:12 新西兰:R16 挪威:15 挪威:16 新加坡:PG 韩国:18 瑞典:15 英国:18 美国:R 西德:12 西德:16
查看影评及点评 对该电影评分本片属于TOP 7 位
·飞越疯人院剧情介绍
影片故事发生在一九六三年间,美国某丛林旁坐落着一所国家精神病院,那儿住着各种各样的精神病人。
一天,一个名叫麦克默菲的青年男子,被武装的教养院军官押往国家精神病院,因为据说这青年在教养院胡作非为,还玩弄了一个未成年的姑娘,所以他被视作"疯人"嫌疑犯而送进精神病院。麦克墨菲是一个身强力壮、性格豪放的青年,为了逃避苦役,假装精神失常,从监狱来到精神病院。
麦克默菲进院后,他原以为可自由轻松一点了,那知处处受到限制,连抽烟也禁止,家属带给病人的一盒盒烟都被没收。主治医生找他谈话,因为他在教养院有一系列"反常"言行,因而他和其他病人一样,接受特殊治疗。
麦克默菲与比利等六七个病人常在一起。有个象座铁塔似的印第安人,总是默默无语,麦克默菲故意与他搭腔,但仍不理睬人。看管他们的护士长是个凶女人,她常以提问、责问方式戏弄、侮辱病人,这引起了麦克默菲的愤怒,他以冷冷的目光盯视着她,使她惶恐不安。一次,她看到活泼的麦克默菲在和病人们打篮球,突然发现他在叫那个印第安人投篮球,这使她更感到是一种威胁。麦克墨菲是个棒球迷,一天正值世界棒球锦标赛的首场比赛,他进了护士办公室想打开电视机看,却被护士长拉契特赶了出来。
精神病院单调、枯燥、折磨人的生活,使健康无病的麦克默菲难以忍受,头脑发胀。一天,他终于冲进病人不该进的护士办公室,想提意见,但他被护士长"请"了出来。后来在趁领药之际,恭敬地向护士长提出放低喇叭声的要求,但遭到了拒绝。
麦克默菲常常违抗医院的命令。有时把服的药,背着护士长,吐在厕所内。有时竟敢向护士长提出,将捉弄病人的命题作文讨论会,放在晚间进行,因为白天可让病人们看些世界棒球锦标赛的实况转播。
于是,护士长想来个"民主",认为要改变作息制度,必须让大家举手表决。结果第一次只有3票,第二次只有9票,护士长就以没有超过多数票而加以否定。被激怒了的麦克默菲,千方百计动员大家都投票,尢其是那个印第安人,结果他总算举手了。麦克默菲兴高采烈,正要请护士长打开电视机时,护士长却以"表决时间已经过去了"为理由,再一次扼杀了病人们的合理请求。
这家医院标榜采用先进的药物与精神治疗方法,但把病人视如动物,甚至白天医院把寝室的门锁上,护士长大言不惭的说是防止病人在白天睡觉,这剥夺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和爱好。麦克墨菲和其他病人忍无可忍,采取了一些越轨的行为来发泄自己对周围的不满。
麦克默菲决心以行动来对抗医院制度。一天,他竟冒天下之大不违,煽动病友们翻墙外出,偷开路边停着的汽车,去轮船上"大闹天宫"了。医院上下为此一片惊慌。终于在一天的谈话中,病人契士威克再也无法忍受护士长没收他的烟的行为,大闹了起来,(事实上别人都可以抽烟,只有契士威克在护士长心情好的时候,才给他一盒)麦克墨菲于是打碎护士房的钥匙,拿出一盒烟来让他平静,不料遭到医护人员的拦截,于是双方殴打起来,印第安人也前来帮助麦克墨菲。最后,馆长来了,麦克墨菲,印第安人和契士威克受到了没有人性的电机惩罚,非常痛苦。
后来麦克墨菲知道自己出院希望渺茫,便计划逃走。圣诞节/之夜,他和病人们在住院大厅举行了一次迪斯科舞会,又跳舞又喝酒,将医院闹了个天翻地覆。护士长知道后,马上带领一批打手赶来,病人比利被她当众侮辱与恐吓,歇斯底里发作,最后用碎玻璃割开了腕动脉死去了。麦克墨菲义愤填膺,宁愿自己不逃走,朝大施淫威的护士长扑了过去,双手紧紧扼住她的脖子。
事后,这些病人受到了医院的严励惩罚。他们个个被毒打。而麦克默菲却受到惨无人道的"治疗",医院将他做了脑切除手术,失去了意识"。一天深夜,他被医护人员抬回床上后,铁塔似的印第安人原定想和他一同逃走,却十分哀伤地发现了事实,他轻轻地抚摩着麦克墨菲,他明白麦克墨菲宁愿死也不希望看到自己变成这样,他狠心用枕头将麦克默菲闷死,悲痛地离开了。
印第安人来到浴室,双手抱起沉重的水泥墩,砸坏了医院的铁窗,跳出窗户,迎着暮色,奔向了麦克墨菲向往的自由世界。
世界8大越狱题材电影
因此,由于近30年来巴尔干地区的动荡和战争,越来越多的东欧人简直就是冲着奥地利监狱而来。这使原本平静的奥地利社会治安状况大不如前。
目前,奥地利平均每天有近400名罗马尼亚人被捕,关押他们的年费用高达1350万欧元。2004年初,奥地利政府决定要花300多万欧元在罗马尼亚建个监狱。
世界8大越狱题材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
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
主演: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
拍摄时间:1994年
拍摄地:美国
剧情简介:传说,电视剧《越狱》就是脱胎于这部经典的电影,甚至在第一季中,你能发现大量的相同之处;《肖申克的救赎》获得奥斯卡奖七项提名,被称为电影史上最完美影片、好莱坞最有气势的十大巨片之一。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用枪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安迪被判无期徙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恩克监狱中渡过余生。
在监狱的20年间安迪每天都在用那把小鹤嘴锄挖洞,然后用海报将洞口遮住,直到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安迪终于爬出了那座噩梦般的监狱,只留下的一本圣经,里边挖空的部分放着一把几乎磨成圆头的鹤嘴锄……
《大幻影》
导演:让·雷诺阿
主演:雅克·贝克、让·迦本
拍摄时间:1937年
拍摄地:法国
剧情简介:第一次世界大战,三个法国飞行员--出身贵族的机长伯迪优、头脑机警的玛肖和犹太银行家罗森塔尔被带到战俘集中营,他们发现狱友们正在挖一条逃跑的通道。最终,囚犯们集体逃亡,德军全力追捕。伯迪优为掩护他的平民部下而牺牲,玛肖和罗森塔尔经过种种曲折逃到了瑞士……
《大幻影》被评为最伟大的"越狱电影"之一,至今为止还无人能出其右,导演让全片始终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下展开,故事里甚至没有一个反面人物,但对战争本身却做出深刻的思考。让·雷诺阿认为:战争不是怪物,它只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充满理性的荒谬法则。
《死囚越狱》
导演:罗伯特·布烈松
主演:Charles Le Clainche
拍摄时间:1956年
拍摄地:法国
剧情简介:故事取材于一件真人真事,通篇只有一个内容--一个被判死刑的抵抗运动战士锲而不舍地一次又一次越狱直至最后成功。1943年的德国,冯戴纳中尉遭盖世太保逮捕,被囚禁在里昂的蒙特吕克城堡里。他把自己的逃亡计划构想得天衣无缝,却忽视了争取时间的重要。当他还没来得及把一切准备妥善时,盖世太保却已判了他立即执行死刑。在他的囚室里还关押着一个曾帮德国人做过事的男孩约斯特。冯戴纳毅然和约斯特一起踏上了逃往之路……
《洞》
导演:雅克·贝克
主演:Philippe Leroy、Paul Pavel
拍摄时间:1960年
拍摄地:法国
剧情简介:一群被关押的犯人计划了一个惊心动魄的越狱行动,他们决定在牢房的墙上挖一个洞,但这群犯人的空间和行动总是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
《洞》中有几段人物的交流,相当精彩:一是主角觉得自己受到歧视,表达自己不能下去挖墙的不满一节;一是一个监友表示自己不参加这次行动,但也不会告密一节。
从这些认同感的混乱看来,这可能就是所谓"黑色电影"的本色,无所谓好坏,只在乎精彩。没有道德感、是非观,只是要讲故事。在故事中,好的可能也是坏的,坏的可能也是好的。
《逃出亚卡拉》
导演:Don Siegel
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拍摄时间:1979年
拍摄地:美国
剧情简介:
四面环海的亚卡拉号称是美国戒备最森严的监狱,一个雨夜,这里接收了一个名叫莫里斯的犯人,这个超高智商的犯人曾经多次越狱成功。监狱长决定给莫里斯一个下马威,但他丝毫没有察觉到,就在他训话的过程中,莫里斯已经偷走了他的一把指甲刀。
看下有你要的吗
6. 寻找一部电影的名字
我看过 是 断背山
导演
李安 Ang Lee
剧情介绍
1963年的灿烂夏日,怀俄明西部,年轻的牛仔杰克·特维斯特(杰克·吉伦哈尔饰)与恩尼斯·德尔玛(希斯·莱吉尔饰)因同为牧场主乔·阿桂尔(兰迪·奎德饰)打工而相识,杰克比较健谈,且骑术高超,恩尼斯自幼小父母双亡,性格内向寡语。人迹罕至的断背山深处,高山牧场的放羊工作单调而艰苦,随时有遭遇野兽袭击的可能,供杰克与恩尼斯栖身的帐篷狭小得只能睡下一人,另一人不得不睡在露天篝火旁,起初二人各自放羊,少有交流。直到有一天,二人晚饭时喝多了酒,是夜又分外寒冷,于是杰克与恩尼斯同帐共裘而眠,在酒精与荷尔蒙的作用下,他们之间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空虚寂寥让让两个19岁的青年彼此相爱了,一个人做饭,另一个放羊,篝火边长谈,帐篷内欢爱,同性间的纯美真爱伴随二人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夏日时光。
季节性放牧工作结束后,迫于世俗的压力,杰克与恩尼斯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各自的生活旅程,杰克凭着精湛的骑术成为了德州的竞技牛仔,依靠着妻子露琳(安妮?海瑟薇 饰)家族的扶植而事业蒸蒸日上;留在牧场的恩尼斯迎娶了自幼相识的阿尔玛(米歇尔?威廉姆斯 饰),每日为嗷嗷待哺的女儿奔忙,过着平凡清苦的日子。弹指间四年过去了,饱受相思之苦的杰克给恩尼斯寄去贺卡,说自己做生意外出时要路过怀俄明,希望能见上一面。重逢后的杰克与恩尼斯深情拥吻,时光的流失并未冲淡二人心中炽热的情感,在随后的十几年中,杰克与恩尼斯都定期约会钓鱼。表面上的婚姻让阿尔玛的内心苦楚不堪,她知道丈夫每年消失在断臂山中与老友杰克钓鱼的真正原因,而杰克与恩尼斯也经受着同性恋所招致的巨大偏见和世俗压力。
最终,厮守一生的愿望因杰克的意外身亡而落空。在杰克去世后,恩尼斯来到了杰克父母的农场,想把杰克的骨灰带回到二人初识的断臂山。在杰克的房间里,他发现了一个秘密:初识时他们各自穿过的衬衫被整齐地套在了同一个衣挂上。这个秘密让恩尼斯潸然泪下,他意识到杰克是多么爱他,自己又多么深爱杰克。但无论爱是怎样的浓烈,最终见证它的只有那座壮美苍郁的断背山。相关评论
《断背山》讲述的并不仅仅是性(影片里性的部分微乎其微),而是关于爱:一种犹疑而备受阻碍、最终化为心底悲哀的爱。
——时代纽约
《断背山》被称为“同性恋西部片”,这一简短的称谓既不准确又易产生歧义……片中饱含的激情很大程度来自于精确的细节和暧昧的情感。
——旧金山编年史
李安并不羞于谈性,实际上这对爱人间的激情令人震惊……这个关于爱的故事表达出了人性中的一些本质的东西,既自然灼痛又优美细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 --------------很经典吧 呵呵.................
在迅雷受就行了
7. 没工作的一年剧情介绍
没有工作的一年剧情介绍。《没有工作的一年》电视剧是由辣目洋子、万鹏、翟子路领衔主演,李俊贤、蒋雪鸣、朱锐、李彦漫主演当代都市剧。该剧讲述了事业第一的85后(大)何雨与随性生活的95后(小)何雨,因失业或离职开启“同居生活”。
在没有工作的一年中,二人通过对不同的人生态度,相互对垒,相互影响,在跌跌撞撞的不断试错中逐渐找寻到生活和工作的意义故事。
事业心极强的85后大雨因专注工作而无暇顾及男友,在同一时间丢了男友也丢了工作。这一天,大雨遇到了和自己同名同姓,做事随性、因工作无聊而主动辞职的95后小雨,两人在没了工作的第一天机缘巧合地住到了同一屋檐下。在没有工作的这一年,大雨在小雨的带领下,做各种新鲜尝试,享受闲暇时光。小雨在大雨的影响下,学会了规划每件事情。
蜕变后的二人决定重返职场,大雨因为年龄的限制以及条条框框的从业要求屡屡碰壁,最终她决定自主创业。相反,小雨凡事不再得过且过,在职场中得到上级的赏识。就这样,大雨和小雨完成了角色的置换,也从对方身上找到了生活和工作的意义。
8. 20年前的一部电影
天生杀人狂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在暴力家庭中长大的米基(伍迪·哈里森饰)生性狂野,而他的女友麦勒丽(朱丽叶·刘易斯饰)由于从小受父亲的骚扰,也自然滋长出叛逆情绪而粗野不逊。两人在共同杀死了麦勒丽的父母后,开始了亡命天涯的生活。这对疯狂的情侣在逃亡的路上大开杀戒,杀人不计其数。由于电视的连续报道和炒作,两人竟然成为了全国文明的新闻人物,甚至成了青年们的偶像。不久,他们终于被警方擒获。电视节目主持人韦恩·盖尔为了提高收视率,进入监狱对米基进行了直播访问。在米基的煽动下,监狱发生了暴动。米基趁乱,以韦恩等人为人质,救出了麦勒丽,并且逃出了监狱……
1994年,美国著名导演奥利佛·斯通经过改编将昆汀·塔伦蒂诺的剧本《天生杀人狂》搬上银幕。这部电影由于其中对暴力的渲染和对美国新闻媒体的讽刺迅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尽管与昆汀的初衷不符,《天生杀人狂》还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影片。奥利佛·斯通通过MTV式的拍摄剪辑手法、肥皂剧和动画片的综合运用以及大量另类音乐等多种新颖的视听语言大大刺激了观众。《天生杀人狂》中的这些超前的后现代电影手法在今天的电影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本片从一个新鲜的角度重新审视了疯狂的犯罪行为与同样疯狂的媒体行为。剧中的主人公是一对喜好血腥和暴力的夫妇,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杀人。他们的举动引起了一位新闻工作者的注意,并且在自己的节目上加以报导。这一来,他们的知名度很快地又被提高了。即使是他们被捕之后,记者的报导仍然没有停止。一切的犯罪在媒体的眼中似乎都变成了另一个样子。我们该不该为此而感到悲哀呢?
奥利佛.斯通,这个好莱坞倍受争议的导演,总是一次又一次将人性以残酷而血淋淋的方式剖析给观众,又一次一次的用各种极端的视觉奇观冲击着观众的大脑与心灵,将之抬到震撼的颠峰。在他著名的《刺杀肯尼迪》一片中,导演通过凯文.科斯特饰演的律师一角展现了他对一个巨大的历史谎言的探究以及对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对手——美国政府的质问与反抗。当我们游走在黑白与彩色两个世界之中,强烈的感受到谎言与假相邪恶而又强大的力量。影片中反复出肯尼迪被刺的实况录象,无声的处理使得那几声枪声更加令人毛骨悚然。到了《天生杀人狂》,斯通似乎又要再一次挑战观众思想和视觉接受能力的极限,于是一场狂乱的杀戮与反抗最终在影片中造成了一场世界末日的狂欢,胶片上布满着伤痕,流淌着鲜血。现实中大概并没有这种疯狂到极点的事情发生,那么导演安排这样一场令人恐怖惊心的杀人事件,他又用意何在呢?通观全片,我们会发现,杀人不过是一种象征手段,两个主人公正是利用这种方式去反抗这个社会中的邪恶与虚伪。
从反抗到混战
在影片的片头,一条蛇的特写占据了整个镜头。蛇自古以来便代表着邪恶与毒辣,它出其不意的攻击会使任何生物顷刻毙命。而主人公米其和玛莱的结婚戒指便分别缠绕着一条蛇,他们俩就象蛇的化身,毫不犹豫的将子弹射入人的胸膛。他们自从一开杀戒便在三周之内杀死了五十个人,而这仅仅是旅程的开始,当他们被关进监狱,即便是这铜墙铁壁仍然没能阻挡他们的力量,一年之后他们终于冲出一条血路逃脱了这个如地狱般的牢笼(此话出自典狱长之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米其和玛莱其实正是社会的两个畸形产物。米其出生在一个暴力家庭,从祖父到父亲都丧生在暴力的枪口之下,年幼的他目睹了残忍血腥一幕幕,于是这些恐怖的场景便经常出现在他的梦境之中。而这个杀人不眨眼的狂人却对梦里的兔先生感到害怕。从小的经历让他奉命运为其真理,而杀人正是上帝赋予他的特权,结束那些不该存活的虚伪的人的生命。米其认为自己是有这样的权力的,当他在峡谷上对玛莱求婚时他俨然是用的上帝的口吻,并且也赋予了玛莱杀人的权力。玛莱生长在一个混乱的家庭,乱伦的父亲,充耳不闻的母亲,让她的身心都受到压抑,最终导致了她和米其用极其残暴的手段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母亲,在施暴的同时她不断的咒骂和发自内心的狂笑表现出她即将获得自由时的激动与欢喜,当她临走时对弟弟说:“你自由了!”那个小男孩竟然也露出了会意一笑。米其和玛莱的初衷其实很简单,这两个爱到可以鲜血相溶的人只是想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然而现实生活中暴力横行,虚伪与谎言充斥铺天盖地,即便是最简单的生活也象美梦一样难以成真。人到绝路他们只有拿起武器去拼杀,用鲜血去铺铸一条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其实,在米其和玛莱心中同样存在着价值和是非善恶,只是他们对其所做的判断的结果就是决定其生与死。一路上,他们所杀之人都是对他们不敬者。例如,影片开始一场的杀人片断,起因实际上是那个男人对玛莱下流的挑逗。当米其的一颗子弹射向对手时,导演将镜头做了高速处理,我们看到子弹缓慢的逼近惊恐的人,神圣感油然而生,此时的米其站在神的高度去惩罚了这些言行下流,对女人不敬的人。而当米其因为发梦而导致错杀了那位印地安酋长,他的后悔懊恼,玛莱不住的指着他说你不好你坏时,更加让我们看到他们并非不分善恶的传统意义上的坏人。
然而,仅仅是扼杀身边种种恶的现象可能永生都无法到达幸福的彼岸,因为有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家意识形态机器控制着整个社会的运行,而它正是恶的根源。在影片中有三个人物身份是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的代表:警长捷克、典狱长以及记者韦恩。警长捷克实际上是一个嗜好血腥和玩弄女人的恶棍,他在抓获米其和玛莱的时候趁机占有了当时虚弱的玛莱,一年后更在监狱里试图引诱玛莱。他通过抓获杀人犯而出书成名,更想通过对米其的处置让他的名气进一步大放光彩。典狱长在这所监狱里仿佛一个地狱之神,在他统治的范围掌管着犯人的生命的权利,他也是个虚伪的小人,为了自己的官途步步为营,却没想到最后在自己的辖区发生了一场混乱的战争。记者韦恩是一个最具讽刺意义的人物,极大的嘲弄了当今的媒体。电视,这个作为后现代社会最大的发明物,从它的诞生之日开始就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到如今,它展现给大家的已经是一幅光怪陆离的情景,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这已成为人人心中的疑问。韦恩是一个挑战者,他将向大家展示一次绝对真实的现场直播,他想要创造一次奇迹。但是到了最后关头,韦恩依然不彻底,原来他和他的同行仍然一样,制作这个节目也不过是为了提高节目的收视率,真实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当媒体不断高呼消灭暴力的口号时,在另一边却制造着惨不忍睹的暴力场面带动着社会不断走向暴力的边缘。就是这三个人物:警长捷克代表着社会是非价值的判断者,典狱长代表着国家暴力机构的统治者,记者韦恩代表着国家意识形态的喉舌。
当社会成为这样一种景象时,米其和玛莱们应该怎样,他们只有极端的反抗,所以到了影片的最后才会有那样一场全体犯人与监狱人员的混战。在平民的社会米其和玛莱也拥有无数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他们甚至超过了许多的名人成为杂志的封面人物。而与米其和玛莱同样出自平民的人们也感受到了社会的荒谬,于是这些拥护者以同样荒谬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内心的呐喊,他们对着采访的镜头表达出对米其与玛莱的崇敬和对这种杀人方式的敬佩,甚至打出横幅写上“kill me!”他们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认同米其所作出的纯粹的价值判断。
9. 土耳其最火的电影
《我的父亲,我的儿子》,《寂寞芳心》,《远方》,《秋天》,《自由之路》,《蜂蜜》,《三只猴子》,《潘多拉之盒》。
剧情介绍:
《远方》摄影师马姆(穆扎菲·奥德默饰)从偏远的山村来到伊斯坦布尔闯荡多年后,他已经完全融入了大城市的生活中。他的一位年轻亲戚尤索夫(伊敏·托普拉克饰)也从家乡来到这里投奔他,想寻找一份远洋轮船上的工作。
于是马姆收留了年轻人,让他在自己的公寓里住下。刚开始,马姆对这个天真的乡下小伙子抱几分同情和关心。随着他的失业,他渐渐地变得无法忍受穷亲戚在这里无限期地住下去,他感到自己的私人空间遭到了侵略。于是,马姆决定想方设法把尤索夫赶出公寓。
10. 请问这部电影的名字
心灵捕手
英文片名
Good Will Hunting
更多中文片名
骄阳似我
善意狩猎
影片类型
剧情
片长
126 min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导演
格斯·范·桑特 Gus Van Sant
编剧
马特·达蒙 Matt Damon .....(written by) &
本·阿弗莱克 Ben Affleck .....(written by)
演员
罗宾·威廉斯 Robin Williams .....Sean Maguire
马特·达蒙 Matt Damon .....Will Hunting
明妮·德里弗 Minnie Driver .....Skylar
卡西·阿弗莱克 Casey Affleck .....Morgan O'Mally
本·阿弗莱克 Ben Affleck .....Chuckie Sullivan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Stellan Skarsgård .....Prof. Gerald Lambeau
科尔·豪瑟 Cole Hauser .....Billy McBride
获奖记录
第70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罗宾·威廉斯)与原创剧本奖、金球奖最佳影片(剧情类)和最佳编剧奖。
剧情介绍
成长于波士顿南区贫民窟的威尔.杭汀 (Will Hunting),是位绝顶聪明却叛逆不羁的年轻人。平日除了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大楼的清洁工作之外,便是与三五好友在酒吧喝酒、泡妞、整整哈佛的「聪明小孩」;一人独处之时,就「一目十行」吞咽各式人文与科学的新知。某天「随意解答」数学系蓝勃教授所留下的数学难题,旋即引起学校师生们的惊异;在与他人打架滋事,并宣判送进少年观护所之后,蓝勃教授便费心地将他保释出来,要求他参与数学研讨与接受心理辅导。蓝勃教授期望威尔能重视并发挥自己的天赋异禀,不再恶作剧、耍蠢、吹擂而耗费生命;不过,威尔却毫无不在意,经常耍弄前来为他辅导治疗的心理专家。
蓝勃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与他有「爱恨交织心结」的大学好友尚恩出马,开导并救助前途岌岌可危的威尔。尚恩一本「信任是突破心防的重要关键,不彼此信任就无法坦诚相待」的专业信念,「不以作之师而以作之友」的心态倾听威尔对知识求问、人际互动、爱情探索、人生信念、以及亲情伤害等知性问难与情绪宣泄;日渐抚慰他受创的心灵,帮助他重新拾回对人的信任,并鼓起勇气向女友表达爱意。在此同时,难忘丧妻之痛的尚恩在与威尔彼此「角力互动」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威尔莽撞的生命力冲击,亦逐渐开启因丧妻而封闭的心房,重新追寻情感的归宿。
[编辑本段]幕后制作
本片是当时还是好莱坞新秀的马特·戴蒙和本·阿弗莱克自编自演的成名作,重心是放在男主角威尔心灵受创的自我揭露与重建过程,获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罗宾·威廉斯凭此片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这不但是部关于投入生命的生长故事,亦是马特与本多年以来在攀登演艺生涯高峰彼此激励扶持的友情结晶。由于二人皆是演员出身,便以演员的观点切入剧本的写作;采用古典好莱坞电影叙事手法,流畅且煽情得宜,以人物作为因果关系的中心,以生活化演技和励志感人的剧本作为影片主导,但缺乏对社会僵化价值的批判,隐隐流露出“天才崇拜”的情结。
[编辑本段]影片评析
《心灵捕手》的剧本是出自剧中主要演员麦特.戴蒙(饰演威尔)与班.艾佛列克(饰演查克)二人之手;这不但是部关于投入生命的生长故事,亦是麦特与班多年以来在攀登演艺生涯高峰彼此激励扶持的友情结晶。由於二人皆是演员出身,便以演员的观点切入剧本的写作;采行古典好莱坞电影叙事手法,以人物做为因果关系的中心。因此,《心灵捕手》主要情节是描绘一位愤世嫉俗的青年威尔,透过与心理医生尚恩的情感互动,逐渐自我揭露对知识求问、人际互动、爱情探索、人生信念、以及亲情伤害等心理过程,走出童年受虐的阴影,并尝试与他人建立亲密及信任的关系。此部以人物主导的影片重心是放在男主角威尔心灵受创的自我揭露与重建过程,细腻地开展了一场「心灵角力的战争」。
先是透过破解蓝勃教授所提出的傅立叶方程式难题、嘲弄哈佛的「聪明小孩」、以及戏耍自以为是的心理专家等叙事铺陈,威尔生动地展露才华横溢的天才形象,一直到遇见遍尝人生甘苦而拥有丰富情感经验的心理医生尚恩,才使博览群书的威尔逼视自己真实人生体验的贫乏:如数家珍地评论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却没有闻过西斯汀教堂的气味;轻慢地提出有关女人的偏好谬论,却说不出在女人身旁醒来的幸福心情;随意地引用莎士比亚的诗文来谈论战争,却从未参加过战役,未曾眼见好友躺在自己怀中咽下最后的一口气;浪漫地引述十四行诗来称诵爱情,却未见过女人的脆弱与坚强;更不了解真正的情感失落,因为从未爱别人胜过自己。
尚恩用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向威尔发出邀约,并真心说道:「除非你谈自己,说你是谁;那我就著迷,我愿意加入。」但是,威尔却因童年创伤而啃噬他对人的信任与情感的投入,以防卫的心理来隔绝自己真实情感的表达。除了在与同住南区的好友查克等伙伴相处时,会不时流露出不待言传的兄弟般情谊之外,他都是以防御和攻击的心态对待他人,从而抹杀自己生命中的真实情感表露,生活在自负与自卑交缠冲突的矛盾世界:一方面以自负嘲弄的心态修理哈佛小子,戏弄心理专家,破解数学难题,洞悉国家情报工作的冷血无人性,甚至难耐「数学之神」的无能解题;但是,另一方却以自卑害怕心理拒绝女友史凯兰的真情付出,害怕别人离弃自己之前便先行抛弃别人,不敢尝试与人建立亲密及信任的关系。电影多次出现威尔落寞孤独地坐在疾行的火车车厢里,任凭万籁俱寂的夜景与曙光微露的晨曦自窗外飞逝;淡淡的乐声陪衬著他一人静默的画面,勾勒出威尔既自负又无助的复杂心情。
在这二人「心灵角力」的过程中,尚恩以自己与妻子相知相守的情感经验,鼓励威尔建立亲密关系的第一步便是尝试,甚至直言逼问威尔最基本的生命问题:为何而活?该做何事?并且,不再接受他胡扯一通的「狗屁答案」。威尔在面对女友离去,老友好言相勤,以及尚恩真情相待的冲击下,心防溃决,与尚恩相拥而泣,走出童年受虐的阴影;并且「跟著心走」,放弃蓝勃教授所推荐的高薪工作,直奔加州与女友复合。
《心灵捕手》整部影片基本上是由生活化演技和励志感人的剧本所主导的好莱坞优质电影,导演手法流畅,煽情得宜,深深掳获一般观众的心灵;却缺乏对社会僵化价值的批判。首先,在麦特和班这二位洋溢人情味的剧本里,隐隐流泄出「天才崇拜」的情结。剧中人物的思绪随著天才威尔情绪起伏在摆汤,因为他拥有我们一般凡人所没有的「天赋」,背负所有人的人生期待,必须去实现而不应被埋没。诚如他的好友查克所言:「我每天都开车来接你,然后我们一起上工,一起嬉闹。但是,你知道我一天最快乐时候是什麼嘛?是我敲你大门的前十秒钟,因为我会告诉自己,也许你已经不在了,就这麼走了。」果然,威尔走了,另创新的天地。但是,却留下像摩根这样的「智障」,经常面临「管理阶层重组」而失业;亦留下像查克这样重感情但学历不高,只能认命地从事体力劳动工作;更重要的是,留下大多数像汤姆这样「无从得知自己的天赋,因为找不到相信他们的老师,於是他们深信自己很笨」的平凡人,只能静默地为大师工作,并带有一丝欣羡与嫉妒的心情看著天才威尔尽情发挥。如此一来,每个人还是会从「镜中之我」(looking-glass self)看到别人屈尊难堪的眼神,即使是菲尔德奖牌的得主。因为,尚恩遗留二个问题未问威尔,这却是值得我们深切省思的问题:我是谁?人生归宿为何?光只是「跟著心走」是不够的。此外,在这充满「达尔文气味」的竞争社会里,「It is not enough for us like Lambeau(蓝勃) to spend time hunting our good Wills(威尔),We need people like Sean (尚恩)to extend our own good will to people like Morgan(摩根) and Chuckie(查克)。」那才是真正励志感人的「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
[编辑本段]精彩花絮
·导演格斯·范·桑特曾经要求马特·戴蒙和本·阿弗莱克重写剧本,让本饰演的查基死于一次建筑事故。达蒙和阿弗莱克很不情愿,但还是重写了剧本。结果范·桑特读了以后承认这是一个很糟的主意。
·前哈佛学生马特·戴蒙本来想把主角设置成物理天才,并为此跟一名哈佛大学获过诺贝尔物理奖的教授Sheldon L. Glashow进行讨论,结果教授建议他主角是数学天才比较合适,并把自己的连襟,麻省理工的数学教Daniel Kleitman介绍给达蒙。后来这两位教授都在字幕中被感谢。
·当马特·戴蒙饰演的威尔和罗宾·威廉斯饰演的教授西恩在办公室中第一次见面时,威尔推荐西恩美国历史学家霍华德·齐恩的书《美国人民的历史》。马特·戴蒙小时候是齐恩的邻居,还曾为这本书的有声版CD献声。
·在西恩教授的办公室里挂着的那张画是导演格斯·范·桑特画的。
·西恩和威尔在办公室中,西恩谈到自己死去的老婆的一些趣事时,那些台词是罗宾·威廉斯自由发挥的,这也许是马特·戴蒙为什么笑得那么的厉害的原因。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镜头也在晃动,或许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片中明妮·德里弗所饰Skylar的现实中的原型也叫Skylar,跟马特·戴蒙约会过,后来嫁给了Metallica乐队的鼓手和创始人Lars Ulrich,并成了一名急诊室医生。
·影片结尾字幕的最后一行写着“纪念金斯伯格(Allan Ginsburg)和伯拉斯(William S. Burroughs)。”他们都是“垮掉的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
精彩对白
1、
Sean: Do you have a soul mate?
西恩:你有心灵伴侣吗?
Will: Do I ha…? Define that.
威尔:我有…?说清楚点。
Sean: Somebody who challenges you.
西恩:能够和你匹敌的人。
Will: I have Chuckie.
威尔:我有查克。
Sean: No, Chuckie's family. He'd lie down in fuckin' traffic for you. No, I'm talkin' about someone who opens up things for you, touches your soul.
西恩:不是,查克是你的家人,我讲的是触动你心灵的人。
Will: I got-I got…
威尔:我有…
Sean: Who?
西恩:谁?
Will: I got plenty.
威尔:有很多。
Sean: Well, name them.
西恩:说出来。
Will: Shakespeare, Nietzsche, Frost, O'Connor, Kant, Locke……
威尔:莎士比亚、尼采、福斯特、奥康纳、康德、洛克……
Sean: That's great. They're all dead.
西恩:很棒,他们都死了。
Will: Not to me, they're not.
威尔:对我而言,他们没死。
Sean: No, You don't have a lot of dialogue with them. You can't give back to them, Will.
西恩:他们当然死了,威尔,你无法和他们对谈,你无法回应他们。
Will: No, not without some serious smelling salts and a heater.
威尔:对啊,没有法术把他们弄醒超生,是没办法和他们对谈的。
Sean: Yeah. Well, that's what I'm saying. You'll never have that kind of relationship in a world where you're always afraid to take the first step because all you see is every negative thing ten miles down the road.
西恩:对,那就是我所说的。你只看到这个世界中负面的事,如果你不踏出这第一步,就永远不会拥有那种关系。
2、
如果你和我谈及艺术,你会滔滔不绝的讲每一本写艺术的书。
就说米开朗基罗,你一定知道很多关于他的事情,他的生平,与教皇的关系,他的政治报复和性活动。对吗?
可你绝对不能告诉我在西斯延教堂里会闻到什么气息,你从来没有站在那美丽的天花板下抬头仰视。
如果我和你谈及女人,你会给我列举了你喜欢的女人的样子,也许你还和她们睡过几次觉,但你却不能告诉我满怀欣喜的叫醒你身边的女人时的心情。
你很强壮,如果我和你提起到战争,你也许会和我说莎士比亚,亲爱的朋友,和我一起再赴战场。可你从来没有参加过一场战争,当你的朋友将头枕在你的大腿上,那求助的眼神最后的呼吸,你却未感觉。
我和你讨论爱情,你会给我背上一首诗,但你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女人,仅仅是那样一个眼神,让你理解,爱情的真谛。
那时你会感到上帝,只是为了你才将天使降于人间,救你脱离生命中的苦难。
你也不会知道做一个女人的守护天使,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你不知道,让爱永远停留在她身边,那种爱会穿越一切阻碍,癌症也无法使之分离。
你也不知道整整两个月在医院床前守候的滋味,仅仅握着她的手,医生不会将你赶开,因为她知道探视时间一词对你毫无意义。
你更不会知道,失去的意义,因为只有当你失去了比你自己还重要的感情时,你才会心有所动。
我想你恐怕不敢这样去爱别人,当我看着你的时候,我看到的并不是一个机智的男人,自信的男人,而是一个讨厌的毛孩子,不懂事理的毛孩子,一个没用的男人。
你的确是个天才,这一点没人否认,也许没有一个人真正理解你,对吧?
可你仅仅凭我画的一幅画,就对我的人生指手划脚。你是一个孤儿对吧?你以为我怎么知道的?
你过去的生平,你的性格,你的感情,你认为我读过雾都孤儿吗?那个人是你的缩影,开始我对此没有兴趣,因为我不愿意读那种书,我从你那里学不到任何东西。
可后来,兰博尔说了你的事。我开始有兴趣了,治与不治你决定吧。
3、
威尔:我为什么该为国安局做事?
国安局的人:你将研究尖端科技,接触别人看不到的科技,因为都已列为机密。混沌数学,高级算法...破解密码...
威尔:破解密码?
国安局的人:那是其中一个层面。
威尔:得了,那就是你们的事,你们处理八成的情报量,是中情局的七倍大。
国安局的人:我们不喜欢自夸,但你说的对了。问题不是你干嘛为国安局做事,而是你为何不做?
威尔:我为何不为国安局做事?很难的问题。让我想想,若我做了,国安局会给我破解不了的密码,或许我试了,也破解了,我很满意,因为表现良好,但也许那个密码是位于北非或中东的叛军位置,你们发现后轰炸叛军隐藏身地,陌生的一千五百人因此丧命,然后政客派特战部队防守该区,你们才不在乎,因为被射杀的不是你们的子女,因为他们都加入了后备部队,而那边中弹的南区孩子回国后发现他以前工作的工厂被移转到他去打仗的国家,害了他中弹的敌人抢了他的饭碗,因为那个人一天的工资不到一元。最后他发现他会上战场,是为了得到该国家的廉价原油,好让石油公司利用战争恐慌抬高国内油价,小赚一番,但两块五一加仑有个屁用?他们得花时间吧石油运回国或许还请了一个酗酒船长,他爱喝马丁尼,跟冰山玩滑雪,不久他撞上了冰山,原油外漏,杀光北大西洋的海洋生物,现在我朋友失业,也开不起车,他走路去面谈,很难受,因为炮弹片让他慢性出血,他很饿,因为每次想吃东西,唯一的特餐是北大西洋鳕鱼。所以,我会怎么想?我有更好的点子。我干脆射杀朋友算了,把工作给敌人,提高油价,轰炸村庄,打死小海豹,吸食大麻,加入后备部队,我还可因此被选为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