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名以一个时间命名的好像叫(11:),就是讲在这一时刻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好象有撞车的情节
英文名: 11:14
中文名: 11点14分
在一个幽暗的夜晚,小镇公路上一名男子正在不耐烦的打着电话,谁却不料车灯前方一阵撞击的声音过后,车主人却发现一具面容不全的尸体横立车前,此时的计时器上显示的时间是——11:14。
根据影片的表现形势,这人是突然出现的,这究竟是恐怖片?还是科幻片?
其实都不是,这是一部用时空交错的画面来表现似乎几乎没有联系的五群人在某个时间段内相互纠葛的人生的电影,似乎在冥冥之中纠缠在一起的命运,有着惊人的关联。
⑵ 谁知道这部电影谢谢!在线等
11:14
剧情简介 · · · · · ·
但当午夜逐渐逼近,时间来到11点14分,所有互不相干的命运突然地转弯,彼此撞击,朝向不可知的方向疯狂加速………
一系列看似平常实则生死攸关的事件全部聚集在一个晚上的11点14分发生了...谋杀和谎言交织在5个不同的人和5段不同的故事情节中...
《11点14分》是近来看过最讨喜的美国独立制片。故事的所在地Middletown,是美国很普遍的一个地名,这样的地点,和许多恐怖片一样 ... 故事的开始是一个不守规矩,一面开车一面讲手机还酗酒的年轻人,然后在11点14分的时候一声巨响,发生了一场意外,意外发生 ...
⑶ 求帮忙找一部以前看过的欧美悬疑片 名字好像是个时间 好像是《11:xx》,剧情大概是发生在公路旁的一起车
《11:14》
内容:
本片讲述一个晚上11点14分发生的一些看似平常实则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些事件表面上随机出现的,但实际上却有重大关联。电影里有5个角色,分为5个不同故事发展。但最后它们聚集一起,说出一个谋杀和欺骗的故事。 一个美国性感的女孩,怀孕了,要一笔钱去打掉。有可能的经手男人有3个,A,B,C,她不知道到底是谁的,但是她准备在A和B身上都弄一笔钱去堕胎。
故事1
A,带着钱去找这个mm,然后顺便去一起墓地嘿咻,高潮到来之际A被墓碑上的石像掉下砸死,mm跑掉,打电话跟朋友说被B看到她跟A在干,企图让人认为是B把A干掉的,然后马上跑去超级商场找正在准备抢劫弄这笔钱的B,偷走了B车上的保龄球和外套准备作为A死亡事件的罪证嫁祸于B,走之前顺便报警说看到B正在打劫超市。
故事2
这个mm的父亲溜狗在墓地看到A的尸体,以为是他的女儿跟A分手不成打斗时误杀了A,担心她会被抓去坐牢,于是移尸到天桥上抛尸制造车祸假象,却正好砸中桥下路过的一辆车.被尸体砸中的车主则是酒驾的C,他跟这个mm原本是打算拿到A跟B的钱之后一同跑路,这下莫明其妙”肇事“之后,只好移尸准备逃逸,结果被警察当场拿获。
故事3
这个过程发生在过程1,3之间。一群疯狂的小鬼驾车,先去B所在的超市买酒,然后一路疯狂,在车上玩闹打斗。B抢劫成功,拿到钱去找这个女的,女的过马路的时候,被这帮疯狂的小鬼开车撞死。时间是:11:14分
⑷ 求逻辑性强的电影 惊悚性质的就算了
谍影重重3(估计您跟不上逻辑节奏的);恐怖游轮(不惊悚的);控方证人(出人意料的结局);电
话
情
杀
案(有些2
13说剧情有漏洞,您看看有没有);
11点14分(倒叙的);微不足道(各种推理啊)。
⑸ 求一部电影
通天塔http://www.mtime.com/movie/44726/
“巴别塔”这个词取自于《圣经》第十一章,讲的是洪荒之后,诺亚方舟上留下的人类妄自尊大,竟然想修一座通天塔与上帝见面,于是上帝非常生气,混乱了他们的语言,造成思想无法统一,文化产生差异,分歧,猜嫉等各种问题接踵而来。于是,这座塔也便成了一个泡影。“巴别塔”这个词在希伯莱语中意为“混乱”。
如果说“巴别塔”这个词可以直指影片的内核,那么“蝴蝶效应”一词则多少可以解析此片的结构问题。“蝴蝶效应”是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的,大概意思是指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关于影片的结构似乎可以不说了,导演亚利桑德罗是一个玩结构的高手,《爱情是狗娘》《21点》都是出自他的手,而这种交措叙事结构的影片最近也出不少,从《低俗小说》到《撞车》莫不如此。所以在评论时笔者还是按照顺序进行,这样虽然缺少了导演那种“混乱”的本意,但的确是更为清晰一些,也可以看出蝴蝶效应的可怕来。
影片开始于摩洛哥的沙漠中,但实际上那蝴蝶偶尔振动的翅膀却在日本,即聋哑女孩的父亲将枪支送给了摩洛哥人哈桑的手中。其实我们很难说女孩的母亲用枪支自杀在前,还是这个父亲送枪在前,但这无关紧要,只是凭借着一杆步枪,故事便发生了。
哈桑将枪倒手之后,两个孩子游戏之时无意中射杀了一位美国游客,由于事件发生在摩洛哥这个阿拉伯国家,于是事态变得充满了政治意味,甚至说整个国际都陷入一种恐怖袭击事件中,大家的关注早已超越了那个日本父亲送枪那么简单的事。
为了摆脱这种窘状,摩洛哥警方迅速破案,两个孩子也是一死一被抓,但那位美国游客却已经送进了医院。但身在异乡的美国游客却不知道自己的两个孩子同样出现了问题。一个墨西哥保姆带着两个小孩前往墨西哥参加婚礼,在回来的路上却遭到了某名的怀疑,于是两个孩子平白地在荒漠中度过。
与此同时,日本那位聋哑女孩极度想引起别人的注意,青春萌发之时险些酿成苦果,而自己父亲送枪一事也终于水落石出了,当然那个所谓的恐怖袭击事件也就不攻自破了。
整个故事看起来是如此的荒谬,其内在的联系也并不是那么地紧密,无论是保姆问题还是送枪之举都并没有将这三地发生的事件结构故事之中去,那么,我们看到的可以说是三个独立的故事,发生地分别为美国边境,摩洛哥与日本。
保姆由于带着雇主家的孩子回墨西哥返回之时由于误会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虽然两个小孩平安无事,但对于这个在美国生活了16年的女人来说,这却是一场真正的灾难,她不得不被驱逐。美国的移民政策对于这种外来人是极度脆弱的,而那误会的产生也是由于一种美国人对墨西哥人的敌意,误以为是某某嫌犯。一个墨西哥人想真正地融入进美国社会几乎是不可能的,生活16年竟然连做工的资格都没有,这是一个巨大的反讽。
东京的故事发生在一个聋哑女孩的身上,首先这种残疾身份的确立已经表明了女孩对外界社会的渴望,但事实上,她根本达不到自己的心愿,于是,她将性的出让当作自己融入社会的一个方法,暴露,吃摇头丸,泡迪厅,这一切都是她极力想融进社会,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手段,但事实上,她并没有成功。于是,她陷入了一种绝望之中,对警察讲述自己母亲跳楼一节实际上是她对生命渺茫的一种表现,她逃离社会的一种极端可能性。在她的幻想中,母亲跳楼的瞬间,父亲是处于睡眠状态,这实际上也表明了她在家中得不到父亲关爱的现状。于是,我们看出这种青春期的少女最渴望的就是来自于父亲的关怀。当女孩脱光了衣服站在警察面前的那一刻,她试图寻找一种类似于父亲的关爱。
影片的重头戏发生在摩洛哥,两名少年由于游戏而枪击了美国游客,于是这件事立即被敏感的定义为恐怖袭击事件。于是,所有人都紧张了起来,摩洛哥警方忙着破案,游客忙着自救,而闯祸的少年则忙着逃避。彼特所扮演的游客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下,言语不通,交通不便,通信障碍,这一切都是他必须要面对的,必须忍耐的,但妻子却身处生死关头。不过,作为这对有着问题的夫妇来说,这次关乎生死的考验却将他们的隔阂消除了,也许只有在生与死之间的时候,人们才能够真正地坐下来勾通一下,即便是夫妇。而两名少年却陷入一种可怕的状态,从影片的铺陈来说,两个少年生活在山里,是闭塞无助的,开枪实际上是他们走出去的方法之一,是他们能力的一种体显。但可惜的是,他们这枪打错了地方,无聊的闭塞的生活害了他们,在关乎国际恐怖问题的时候,他们只能选择逃跑,哥哥也终于被打死了,两个孩子成为悲剧者。最大的反讽莫过于美国政府的发言,当事实摆在观众面前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美国政府一意孤行的那种认定,恐怖袭击,这种定性是美国人天生的一种思维,尤其是在阿伯拉国家遇到了这种事情,这一方面表现了美国人无聊的政治手段,而另一方面也体显出美国人强烈的危机感,似乎认为自己是全球同忾的对象。
三个地方讲述了三个故事,其实最小的故事那日本的聋哑女孩,它表现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困难,不仅仅是和外界的接触,即便在家庭中,女孩与父亲之间也是无话可说的。虽然影片结尾女孩赤身被父亲怀抱着,但这真能意味着那种心与心的交流吗?导演的用意是好的,但东京的灯光高楼则将这种用意无情的迷失了。同样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那对美国乘客必须通过生与死的考验才能将他们的爱情继续下去,这岂不是一个悲剧吗?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一种悲哀的话,那么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便是一种可怕的敌意了。美国与墨西哥间虽然接壤,但所有政策中的名不副实,所有观念上的疑虑都体显在保姆的这段故事中。而真正的敌意自然是美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对峙,由枪击事件引出的美国政府第一反应便是一种敌意的象征,这种敌意是长期存在的,也是所有媒体都津津乐道的。但事实上,这的确是一件意外,于是,那种敏感的敌意便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讽刺。
人类社会由于无法沟通由于误会而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无论仅仅限于个人还是扩大到某些民族之间,某个国与国之间,都是非常可怕的,也许都将会演变成一种敌意。当影片中彼特在上飞机时与阿拉伯人握手告别的时候,导演还是留有一丝善念的,但如果彼特的妻子死去了呢?也许龙卷风便会刮得更猛烈一些了。
这部影片所体显的不仅仅是美国本身的问题所在,虽然对美国政府的移民及主观国家意见有一定的反讽,但也表现出一种更为人本位的沟通关系,所以在今年的奥斯卡角逐中显然显得立意极其高远,而且极有力度。成为今年的最大热门获奖影片当属情理之中
⑹ 真正有水平的推理电影,谁晓得
1、心理游戏
(惊悚+悬念)
大卫·芬奇导演,曾经导演过《七宗罪》,由迈克尔·道格拉斯和肖恩·佩恩主演,影片悬念迭出,最后的结尾更是出人意料,别看影片介绍,直接看电影,绝对有惊喜。
2、穆赫兰道
(惊悚+悬念)
大卫·林奇导演,一部复杂、多变、曲折的电影,建议看两遍,内容成两个极端,一则极为诡异,一则现实之极。第一遍,估计有很多人看不明白,因而你需要借助一些专业朋友的解释来对应的看,那时候,你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3、记忆片段
(惊悚+悬念)
克利斯托夫·诺兰导演,说老实话,这部电影我只看了一遍,还有点疑问没解决,一直没勇气看第二遍,太费脑细胞了。但很精彩,也是心理与思绪会随着影片的发展而前行,至于结果,我想应该有兴趣去自己发觉。
4、斗争俱乐部
(惊悚+悬念)
大卫·芬奇导演,通过此片你会知道,哪怕你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虚幻的东西,就算对你而言再正常不过的情节,或许到最后,还是那么的陌生,或许从来就没有发生过,但留给你的记忆却是那么深,连你都怀疑自己的记忆与过往的时光,你还能相信什么,看一下影片,结尾同样出人意料。
5、赛末点
(剧情+犯罪)
伍迪·艾伦导演,别的什么都不说,通过此片,你会知道两点,一点是人的自私与欲望,是如此难以控制,第二点,原来运气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重要,现在发觉还不晚。影片的结尾,我想如果是你,你也会有种说得出,但无法形容的感觉与反应。
PS:鉴于第三部推荐的影片,你可能不甚喜欢,额外推荐几部老电影,不知道你看过没有《七宗罪》(大卫·芬奇导演,布拉德·皮特、摩根·弗里曼主演)、《亡命天涯》(哈里森·福特主演)、《沉默的羔羊》(朱迪·福斯特、安东尼·霍普金斯双获奥斯卡最佳男女主角、奥斯卡最佳影片,值得推荐
.《危机四伏》:
(哈里森·福特主演)-类似文艺类的心理恐怖片,情节紧张,悬念百出。
2.《精神病患者》:
(导演希区柯克)精心的布局,在紧张中不断推进的情节,直到最后才揭开那神秘的面纱。
⑺ 曾经关于时空的电影
1.机遇之歌 Przypadek(1981)
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编剧: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主演:Boguslaw Linda/Tadeusz Lomnicki/Zbigniew Zapasiewicz
类型: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波兰
语言:波兰语
上映日期:1987-5
片长:114 分钟
又名:盲打误撞 / Blind Chance
⑻ 找一部电影
是11点14/11:14
·剧情介绍
在一个幽暗的夜晚,小镇公路上一名男子正在不耐烦的打着电话,谁却不料车灯前方一阵撞击的声音过后,车主人却发现一具面容不全的尸体横立车前,此时的计时器上显示的时间是——11:14。
根据影片的表现形势,这人是突然出现的,这究竟是恐怖片?还是科幻片?
其实都不是,这是一部用时空交错的画面来表现似乎几乎没有联系的五群人在某个时间段内相互纠葛的人生的电影,似乎在冥冥之中纠缠在一起的命运,有着惊人的关联。
==============================================================
11:14,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宁静的郊区小镇,一切看来安详无事,所有的人、事、物彷佛都将沉沉睡去。但当午夜逐渐逼近,时间来到11点14分,所有互不相乾的命运突然转弯,彼此撞击,朝向不可知的方向疯狂加速………
Scene One
高速公路上,酩酊大醉的轿车驾驶杰克猛然撞上一个年轻的无名男性……
Scene Two
五百公尺外的便利商店里,爆发一桩枪击抢劫案,女店员芭芝左肩中枪,血流不止。但稍晚,她便被警方以嫌疑共犯的名义逮捕……
Scene Three
邻近镇上的墓园里,一位偏执顽固的父亲-法兰克正焦急掩盖一桩与他无关的离奇凶杀……
Scene Four
马路上,三个游手好闲的少年正漫不经心开着休旅车四处瞎窜,朝经过的其它车辆乱砸东西,还往车窗外尿尿。但他们却不知道,这些恶毒混蛋的玩笑,将把自己,以及这个看似平静如常的夜晚,引向致命且具爆炸性的结局……
Scene Five
同时间,举镇闻名的**辣妹雪莉正大玩劈腿游戏,设计引诱刚搭上的男友,帮她谋杀某人……
午夜结束前,两个年轻人将被一连串看似互不相关,却又紧紧交缠的荒谬、机缘、意外、巧合所牵引,谜底揭开,迎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