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么快速消除眼球水泡
基本方法眼睛充血如果不严重,但为难治之病。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1、对于有细菌感染因素者,可用抗生素眼药水,每日3~4次。对于非感染因素,不可滥用,更不可常规作为安慰剂。
2、可试点皮质类固醇类眼药水,但不可长点,且应观测眼压。
3、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4、口服汤药难以坚持,可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服一些菊杞茶这类中医组方茶。
5、现代眼睛充血:比如多看电脑、手机,造成的眼睛充血,就用家祖眼睛充血秘方。
6、外伤所致眼睛充血,可用家祖眼睛充血秘方。
7、手术引起的眼睛充血,也可以用家祖眼睛充血秘方。
8、炎症引起的眼睛充血就用家祖眼睛充血秘方。
治疗眼球充血分为浅层和深层两种。前者呈鲜红色,称为“结膜充血”;后者是暗红色,称为“睫状充血”。二者兼有的,称为“混合性充血”。这些情况不同的充血,在医生检查与诊断时很有意义,也是判断眼病轻重的重要依据之一,可是一般外行人很难分得清楚[2]。有人认为,眼睛红得越厉害,病情也就越重。还有些人对眼红不重就不大在意。其实不然。例如急性结膜炎,发病急,充血重,但是却算不上什么大病,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也不会引起大问题,比较容易治愈。但是,对慢性虹膜睫状体炎、巩膜炎、青光眼等病,充血症状并不太明显,但是却是不可忽视的重症眼病。绝大多数内眼病,外表上并没有充血,但却可能导致失明。所以不要单从红眼的轻重,或有无眼睛充血去判断眼病的轻重。
眼球表面的毛细血管发生红肿和充血时发生眼球充血,常由于眼睛表面的角膜或其他组织供氧不足引起。眼睛疲劳和不正确的饮食习惯,特别是摄入大量乙醇时,也会产生这种现象。
食疗1.原则
早餐要营养充分,以保证旺盛的精力;中餐则可多吃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如瘦猪肉、牛肉、羊肉、动物内脏等;晚餐宜清淡,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如各种新鲜蔬菜,饭后吃点新鲜水果。
2.食疗方案
平时要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B2的食品;同时,选用含磷脂高的食物以健脑,如蛋黄、鱼、虾、核桃、花生等,还要有意识地多选用保护眼睛的食物。推荐一些可以对眼部护理有帮助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可以做茶泡饮,简便易行,也可以烹调使用。
菊花: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对口干、火旺、目涩均有一定的疗效,能使眼睛疲劳的症状消退,恢复视力,对于经常加班、熬夜的上班族可多喝一些。菊花还可防止辐射,经常对着电脑、手机过久的话,可多喝菊花茶,这样能够抵触电脑的辐射。不过菊花性寒,不建议单独泡饮,建议可与枸杞、桑叶等组方为菊杞茶,做茶长期饮用,可以有效缓解眼部不适。
枸杞子: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老年肾虚之人,食之最宜,可以长期做茶泡饮。如《本草通玄》记载:“枸杞子,补肾益精,水旺则骨强,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无不愈矣。”不过枸杞子市场伪劣泛滥,市场较为混乱,建议选用陈.志谦枸杞这些品.牌。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钙、铁等健康眼睛的必需营养物质,故有明目之功,俗称“明眼子”。
桑叶:桑叶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等保健养生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桑叶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各类维生素。桑叶以秋季后初霜采摘,即秋桑为佳,此时的桑叶所含芦丁及绿原酸等有效成份最多,药效也最佳。桑叶有降血脂、降胆固醇、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抗衰老、抗疲劳作用,桑叶还有良好的皮肤美容作用,特别是对脸部的痤疮、褐色斑有比较好的疗效。
桑椹:俗称桑果。有补肝、益肾、滋阴的作用。如《滇南本草》云:“桑椹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清·王孟英还说:“桑椹滋肝肾,充血液,健步履。”故肾虚之人,尤其是肾阴不足者,食之最宜。桑椹被称为“民间圣果”,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素等成分。桑葚滋阴补血,生津,润肠,可用于久病体虚,肝肾阴亏,腰膝酸软,目暗耳鸣。
苦荞茶:《本草纲目》记载:苦荞麦味苦,性平寒,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有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现代临床医学观察表明,苦荞麦粉及其制品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等病人都有辅助治疗作用。改善心脑循环,清除体内垃圾,消除疲劳,恢复能量。粗粮膳食纤维增加皮肤抗氧化功能,让皮肤健康光泽,美容养颜。苦荞中的不可多得的粗粮膳食纤维可以平衡肠胃营养分布,有效治疗便秘。
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降血降火,消咽利膈之功效。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气清香,味淡、微苦。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同时金银花茶还能抑制与杀灭咽喉部的病原菌,对老人和儿童有抗感染功效。所以,经常服用金银花浸泡或煎剂有利于风火目赤、咽喉肿痛、肥胖症、肝热症和肝热型高血压的治疗与康复。
久治不好的,应用家祖眼睛充血秘方治疗。有些眼睛充血要快速消除也应使用家祖眼睛充血秘方。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可以说我们与外界交流的全部,它出了问题,等于整个世界都没了。今天,花了一点时间,分享一下我个的生活经验,方便大家以及减少各位病者的痛苦,同时在此祝大家早日康复!
⑵ 眼睛里白眼球靠黑眼球边上有个泡,怎么回事
病情分析:
您好,有可能泡性结膜炎,治疗可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也可在球结膜下注射。
指导意见:
此外还要加强营养、锻炼身体,以改善体质,服用鱼肝油丸、维生素B2、钙片等。如较顽固者,可行局部冷冻治疗。
⑶ 眼睛很痒,眼球好像起泡了
你好,可能是你长期使用电脑,视疲劳的缘故吧,你可以去买支萘敏维滴眼液(红润洁或者红闪亮)来滴下,还有注意休息,1-2天就好了,平时喝一点明目的茶可以,但是建议你平时上网久了滴一些缓解视疲劳的滴眼液。
⑷ 眼球上有泡是什么问题
首先,您应该抓紧去医院做精确诊断,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
其次,分析一下,眼球上有泡一般是眼睛出现了炎症导致的,它主要是因为现在很多人不注意眼睛的卫生,因此出现了眼球长水泡,对于眼球长水泡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应该要在生活中及时的进行治疗,虽然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多大的影响,但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应该要早点解决这些问题。
最常见的情况是泡性结膜炎,这是一种过敏性炎症反应,大多数发病者是女性儿童和青年人,特别是偏食,营养不良,体质衰弱或患有结核病史的人,常合并面部湿疹及淋巴结核,故又称湿疹性或瘰疬性结角膜炎,治疗原则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色甘酸钠滴眼液,抗生素滴眼液,抗生素眼膏。口服各种维生素,加强营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用药原则本病以局部用药为主,一般为皮质类固醇眼药水或色甘酸钠滴眼液交替使用,每天睡前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在生活要注意眼睛的使用,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这些情况的。
⑸ 看电影伤眼睛吗
我们都知道,关灯玩手机、看电视、玩电脑都会对眼睛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就有人问了,看电影的时候,电影院里面也是漆黑一片,电影银幕也是很亮,那看电影的时候不也对眼睛不好吗?那么,看电影到底对眼睛有害吗?看电影会影响视力吗?
看电影对眼睛有害吗?看电影对视力有影响吗?(1)
1、其实还好
看电影对眼睛的影响比手机、电脑、电视要小得多,为什么呢?首先在电影院看电影其实是没有屏幕的,只是一块幕布,投影形成的画面,于是就不用有电子设备屏幕对人眼睛有伤害的担心了;再者,电影的光一般都相对于电视的会柔和很多,所以不会对眼睛有伤害;还有,电影院银幕比较大,所以视野环境的光线强度是一样的,所以这也是不存在对眼睛有影响。所以看电影对眼睛的影响其实是微乎其微的。
看电影对眼睛有害吗?看电影对视力有影响吗?(2)
2、位置重要
上面说到的只是视力比较好的人,一般看电影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视力并没有那么好呢?比如近视的人,没有戴眼镜,却坐在后排,那样看起来其实是非常吃力的,因为看不见就会使得眼睛更加用力,所以对于视力不太好的人去看电影的时候,最好是选择近一点的位置,自己看得最舒服的位置,这样其实也是对眼睛的一种自我保护。
看电影对眼睛有害吗?看电影对视力有影响吗?(3)
3、3D不伤眼
很多人担心说带小孩看3D电影会不会伤眼睛,其实小孩平时确实应该少看一些视频类的东西,这些都是会有影响的。但是大人看3D是不会对眼睛有伤害的,3D是一种立体效果,其实感受到立体的原因是因为大脑的知觉问题,对于眼睛而言,看3D和看2D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不论是光线还是清晰度。所以3D电影并不会对眼睛造成另一重伤害。
⑹ 眼球上长了个透明小泡
目前没什么大事,休息一会就会慢慢好的,原因是眼睛接受了过多辐射,有点水肿。建议最近千万不要晚电脑也绝对不要揉眼睛,如果那个泡破了后果将很严重,如感觉很不适时应立刻去就医。另外,眼压高与这没关系。(我眼睛也这么过一回)
我祝您一帆风顺。
⑺ 眼睛长时间看电脑或手机疲劳导致右眼角白眼球上长了一个透明水泡怎么办
我也有~正常的吧 我的时有时无不痛不痒 偶尔带隐形眼镜都不碍事
感觉就是用眼过度的问题 我的休息休息就好了 你可以滴点消炎抗疲劳的滴眼液 注意多休息
祝你早日康复
⑻ 眼球上有水泡!
巩膜为一细胞与血管均少,大部由胶原组成的组织。其表面为球结膜及球筋膜所覆盖,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所以很少患病。据多数学者统计其发病率仅占眼病患者总数的0.5%左右。由于巩膜的基本成分的胶原性质,决定了其病理过程缓慢及所致的胶原紊乱难于修复。眼球是胶原的“窗口”,因此巩膜炎(scleritis)常是全身结缔组织疾病的眼部表现。
【治疗措施】
巩膜炎的治疗原则,首先应明显病因,进行对因治疗,并预防复发。增强营养改善全身情况也是必要的。 (一)表层巩膜炎
表层巩膜炎无论是单纯性或结节性,均是一种良性复发性轻型疾患,有自限性,病程1~2周或以上,可以不加治疗。但为了尽快治愈可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滴眼剂滴眼,利用其非特异性抗炎作用,可缓解症状及巩膜的损害。或应用非皮质类固醇抗炎剂,如消炎痛、保泰松等亦可收到治疗效果。其他局部对症滴眼剂,对各种类型巩膜炎的治疗均应常规使用,如当巩膜炎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时,应及时滴用阿托品充分散瞳等。
痛风属于例外,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吞噬细胞空泡破裂,因此应该用促尿酸尿法(uricosuria)治疗。必要时局部给予皮质炎固醇治疗。
(二)巩膜炎
弥漫性和结节性巩膜炎,患部的血管丛是开放的,但病程缠绵,除局部给药外,应加服皮质炎固醇制剂。如并发葡萄膜炎应及时给与散瞳剂。
(三)坏死性巩膜炎
病情严重,血管丛大部分闭锁。如梅毒、结核、麻风病等,应给予针对病因的特效疗法及配合短疗程的全身非皮质类固醇抗炎剂治疗。诸如羟保泰松或消炎痛口服,如1周内无效,巩膜出现无血管区则应投予足够剂量的皮质类固醇制剂,如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以抑制病变的坏死过程。俟病变被控制后则递减到维持量,直到疾病消退。
结膜下注射的方法在深层巩膜炎患者应视为禁忌,以防止巩膜穿孔。但全身或球后注射皮质炎固醇通常能使巩膜炎、巩膜周围炎、巩膜球筋膜炎和急性炎症眶假瘤得到缓解,并对减轻严重疼痛甚为有效,且无并发症。
在严重病例有时需要使用较强的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有时用它作为皮质类固醇的减免剂,或在增加抗前列腺素的非类固醇抗炎剂,以达到使全身性类固醇剂量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但一般认为,部分前节小动脉梗阻所造成的真正穿孔性巩膜软化病人,应早在坏死出现之前进行治疗。对涉及全身免疫系统疾病的病人,如Wegener肉芽肿病,治疗的目的在于需要抑制淋巴细胞的产生,免疫抑制剂与皮质类固醇联合使用,能获得最佳效果,而对另外一些全身血管炎或仅为循环免疫复合物病的患者,则仅需皮质类固醇治疗。
手术治疗只适用于肯定炎症的根源是自身免疫病,切除坏死组织,可以清除抗原来源,同时植入同种异体巩膜,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年相继有人报道,使用环孢霉素A,是一种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辅助性T淋巴细胞,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且无骨髓毒性,最早在眼科用于治疗角膜溶解综合征。近年对坏死性巩膜炎、蚕蚀性角膜溃疡及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均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并已能将其配制成局部滴眼剂应用于临床。【病因学】
巩膜炎的病因多不明,有时不仅找不到原因,甚至连炎症的原发部位是在巩膜、上巩膜、球筋膜或是在眶内其他部位也不清楚,例如,后巩膜炎就难与急性炎性眶假瘤鉴别。 (一)外源性感染
外因性者较少见,可为细菌、病毒、真菌等通过结膜感染灶、外伤、手术创面等直接引起。
(二)内原性感染
1.化脓性转移性(化脓菌)。
2.非化脓性肉芽肿性(结核、梅毒、麻风)。
(三)结缔组织疾病的眼部表现
结缔组织病(胶原病)与自身免疫病有关,如类风湿关节炎、坏死性结节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类肉瘤病(结节病)、Wegener肉芽肿、复发性多软骨炎等并发的巩膜炎,所引起巩膜的类纤维蛋白坏死性改变,本质上与结缔组织病相似。在坯 煞费苦心性巩膜炎中其并发率约在50%以上,穿孔性巩膜软化时其并发率则更高。其他如强直性脊柱炎、Bencet病、皮肌炎、IgA肾病、颞动脉炎、卟啉病人中,也有并发巩膜炎的报道。Watson(1982)经过动物实验对诱发巩膜炎机制的研究指出:这种类型的肉芽肿性改变,可能说明病变是局部产生的抗原(Ⅳ迟发型超敏反应中)或循环免疫复合物在眼内沉积,诱发免疫反应而引起的Ⅲ型超敏反应。在Ⅲ型超敏反应中,血管反应是抗原抗体在血管壁上结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复合物沉积在小静脉壁上,并激活了补体,从而引起急性炎症反应。故胶原病是一种与个体基因有关的免疫机制失调的自身免疫病,或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病理改变】
巩膜病变的活组织检查比较危险,而且也常作。仅能在摘出眼球时或对手术中切下的病损组织进行病理学改变的研究。巩膜炎时出现的浸润、肥厚及结节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病变,具有类纤维蛋白坯 煞费苦心及胶原破坏的特征。除从外部感染或从邻近化脓灶转移而来的以外,化脓性炎症较少见。在血管进出部位可以出现限局性炎症。 肉芽肿性炎症有限局性及弥漫性之分,但本质相同,即被侵犯的巩膜表现为慢性炎症的细胞浸润,这些细胞包括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形成结节状及弥漫性肥厚的病灶。肉芽肿被多核的上皮样巨细胞和新旧血管包绕,有的血管有血栓形成,表现出血管炎的特点。这些变化有时向周围扩展,远超出肉芽肿的部位,最先累及远离病变处的巩膜粘多糖,表现为胶体铁染色减弱。在接受肉芽肿处纤维被粘液水肿推开,而粘多糖只能形成斑状着染。在电镜下可见胶原纤丝也吸收染色剂。此处细胞改变是胶原纤维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明显增加,而在肉芽肿内,细胞成分显著增加,该区域被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所浸润外,其中有些聚合成巨细胞。巩膜胶原纤丝失去在偏振光下的双折光现象。在坏死性区域,可见以浆细胞为主的浸润细胞集团,细胞坯 煞费苦心,胶原纤维增生。在此部位有来源于上巩膜或脉络膜的簇状新生血管。新旧血管都有中层坏死,粘多糖沉积,并可见血栓形成。很多血管内及周围有纤维蛋白沉积。
病变表浅时,结膜下及巩膜浅层均受侵犯,巩膜水肿可显层间分离,其间隙淋巴细胞浸润,同时浅层巩膜血管充血,淋巴管扩张。轻型者愈后多不留痕迹。侵犯巩膜前部的炎症也会波及到角膜,相反前房积脓性角膜炎亦可波及到巩膜而产生浅层巩膜炎。深层巩膜炎亦多累及浅层巩膜,而在坏死性巩膜炎时,病灶中心区产生类纤维蛋白坏死,其周围有大单核细胞如栅栏状围绕,严重时在炎症细胞浸润中心可发生片状无血管区(动脉闭塞),组织变性坯 煞费苦心,而后可发生脂肪变性或玻璃样变性、钙化等。坏死部逐渐吸收纤维化而形成瘢痕,此局部巩膜薄变而扩张,或组织肥厚形成所谓“肥厚性巩膜炎”(SchÖbl,1889)。
【临床表现】
根据炎症侵犯巩膜或表层巩膜组织中的部位,症状及预后,一般公认将巩膜炎分为如类型是比较合理的(表1)。表1 巩膜炎和表层巩膜炎的分类
表层巩膜炎 单纯性表层巩膜炎 结节性表层巩膜炎 前巩膜炎 弥漫性前巩膜炎 结节性前巩膜炎 坏死性前巩膜炎 穿孔性巩膜软化 后巩膜炎 (一)表层巩膜炎
表层巩膜炎(episcleritis)是巩膜表层(或浅层)组织的炎症,多位于角膜缘至直肌附着线之间赤道前部。有周期发作的病史,愈后不留痕迹。成年男女皆可患病,但女性较多见,多数患者为单眼发病。
原因常不明,多见于外原性抗原抗体所致的过敏原性反应,其他全身病如代谢性疾病-痛风。本病多在妇女月经期出现,亦与内分泌失调有关。过敏反应容易发生在前部表层巩膜,这与表层巩膜组织主要是由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所组成,有丰富的血管网及淋巴管,适合多种免疫成分积聚沉着有关。
表层巩膜炎在临床上分为两型:
1.单纯性表层巩膜炎(simple episcleritis):又称一过周期性表层巩膜炎(episcleritis periodica fugax)。
临床症状为病变部位的表层巩膜及其上的球结膜,突发弥漫性充血及水肿,色调火红,充血局限或呈扇形,多数病变局限于某一象限,范围广泛者少见。上巩膜表层血管迂曲扩张,但仍保持为放射状,无深层血管充血的紫色调,亦无局限性结节。
本病有周期性复发,发作突然,发作时间短暂,数天即愈的特点。占半数病人有轻微疼痛,但常为灼热感,刺痛不适。偶见因虹膜括约肌与睫状肌痉挛而致瞳孔缩小与暂时性近视。发作时亦可出现眼睑神经血管反应性水肿。严重者可伴有周期性偏头痛,视力一般无影响。
2.结节性表层巩膜炎(nolar episcleritis)结节性表层巩膜炎以限局性结节为特征的一种表层巩膜炎。常为急性发病,有眼红、疼痛、羞明、流泪、触痛等症状。在角膜缘处表层巩膜上很快出现水肿浸润,形成淡红色到火红色局限性结节。结节由小及大直径数毫米不等。结节上方之球结膜可以随意推动,并有压痛。
淡红色系病灶部位球结膜血管丛充血,火红色则系上巩膜表层血管丛充血。用眼前节荧光血管造影可以区分。
结节为圆形或椭圆形,多为单发,有时可达豌豆大小。结节位于上巩膜组织内,结节在巩膜上可被推动,表示与深部巩膜无关。巩膜血管丛在结节下部保持正常状态。
病程约2周左右自限,结节由火红色变为粉红色,形态也由圆形或椭圆形变扁平,最后可完全吸收,留下表面带青灰色调的痕迹。此处炎症愈后也可在他处继发,一个结节消退后一个结节又出现,多镒复发可以绵延数月。由于在不同部位多次发作,最后可形成环绕角膜周围巩膜的环形色素环。眼痛以夜间为甚,也有疼痛不显著者。视力一般不受影响。轻度角膜炎是表层巩膜炎的唯一并发症。如有羞明、流泪则预示有轻度角膜炎,且以临近结节处的角膜缘部多见。
(二)巩膜炎
巩膜炎(scleritis)或称深层巩膜炎。较表层巩膜炎少见,但发病急,且常伴发角膜及葡萄膜炎,故较表层巩膜炎更为严重,预后不佳。一般表层巩膜炎极少侵犯巩膜组织,巩膜炎则侵犯巩膜本身。巩膜炎多好发于血管穿过巩膜的前部巩膜,而伴于赤道后部的巩膜炎,因不能直接见到及血管少,发病亦少,容易被忽略。巩膜炎依部位可分为前巩膜炎及后巩膜炎。前巩膜炎是巩膜炎中常见的。多发于青年或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双眼可先后或同时发病。
巩膜炎主为内源性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所引起,且多伴有全身胶原病,故属于胶原病范畴,与自身免疫有关。Benson(1988)将免疫原性归结为:炎症直接侵犯胶原本身或巩膜基质(氨基葡聚糖)。原发性坏死性前巩膜炎病人对巩膜特异性抗原的耐受性可能有改变,并对巩膜可溶性抗原呈迟发型超敏反应。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发现免疫复合物就是对这种理论的支持。但多数巩膜炎却难查到原因。
1.前巩膜炎
⑴弥漫性前巩膜炎(diffuse anterior scleritis):本病是巩膜炎中最良性的,很少合并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临床症状为突发弥漫性充血及巩膜上组织肿胀,而无法查清巩膜的情况,对严重病例结膜可高度水肿,因而需滴1∶1000肾上腺素于结膜囊,以便确认有无深层血管充血及结节。弥漫性比结节性更容易扩散。病变范围可限于一个象限或占据全眼球前部,且多伴发巩膜表层炎。
⑵结节性前巩膜炎(nolar anterior scleritis):临床症状为自觉眼痛颇为剧烈,且放射到眼眶周围。占半数病人有眼球压痛。炎性结节呈深红色完全不能活动,但与其上面之上巩膜组织分界清楚。表面的血管为结节所顶起。结节可为单发或多发。浸润性结节可以围绕角膜而蔓延相接,形成环形巩膜炎。此时全眼球则呈暗紫色,间有灰白色结节,吸收后留下绀色薄瘢。病程较短者数周或数月,长者可达数年。浸润渐被吸收而不破溃,巩膜变薄呈暗紫色或磁白色。由于不敌眼内高压而形成部分巩膜膨隆或葡萄肿者。上巩膜深层血管丛充血呈紫红色,血管不能移动。表层与深层巩膜外血管网,扭曲失常,在深层血管之间有较大的吻合支,因而显示血管呈串珠样扩张与充盈。如出现羞明、流泪症状,应考虑有合并角膜炎及葡萄膜炎,其结果常严重损害视力。
⑶坏死性前巩膜炎(necrotizing anterior scleritis):本病亦称炎症性坏死性巩膜炎,此型临床上虽比较少见,但却最具破坏性,也是全身严重胶原病的先兆。病程迁延缓慢。约半数患者有并发症及视力下降。
临床症状为病变早期表现为限局性炎症浸润,病变区急剧充血,血管迂曲及阻塞。典型表现为局限性片状无血管区。在此无血管区下面或附近巩膜水肿,巩膜浅层血管向前移位(用无赤光线易发现此体征)。病变的发展可限于小范围内,亦可发展成大面积坏死,或从原始病变处周围向眼球两侧发展,最后损及整个眼球前部。病变愈后该处巩膜仍继续变薄,可透见葡萄膜色素呈蓝紫色,除非眼压持续高达4.0kpa(30mmHg),一般不形成葡萄肿。如坏死区域小,新生的胶原纤维可将其修补。如其上方的结膜有破坏则会产生凹陷性瘢痕。眼球压痛约占半数。
叶丽南等(1980)报告2例结节性坏死性巩膜炎,巩膜均有进行性坏死性黄色结节,有明显的炎症和剧痛,病变区巩膜菲薄呈蓝紫色。病理切片明显诊断。2例在一般疗法无效后,均进行了病灶切除及板层角膜移植术。结果一例好转,一例复发。李应湛(1980)报道免疫抑制剂治疗结节性坏死性巩膜炎1例。此例双眼发病,右眼为溃疡期,左眼为结节期。右眼局限性凹陷性溃疡灶及左眼隆起性黄色结节均距角膜缘4mm,病灶周围巩膜紫红色充血,局部拒按。本例经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缓解。
⑷穿通性巩膜软化(scleromalacia perforans):亦称非炎症性坏死性巩膜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特殊类型巩膜炎,病情隐蔽,几乎毫无症状,约半数患者与类风湿关节炎或强直性多关节炎有关。眼病可先于关节炎病。患者多为年逾50岁的女性。病变一眼为双侧性,但其表现程度不一。病程发展缓慢,但也有表现急剧,于数周内导致失明者。
本病很少伴有炎症或疼痛反应。病变的特点为发生在角膜缘与赤道部之间的巩膜上,有黄或灰色斑。在最严重者局部巩膜逐渐呈腐肉样而陷入坏死性改变,坏死组织一经脱落巩膜可完全消失。在残留的巩膜组织中的血管明显减少,从外表看呈白色搪瓷样。约半数患者有一处以上的坏死病灶。由于坏死而造成的巩膜缺损,可被一层可能来源于结膜的很薄结缔组织所覆盖,除非眼压增高,一般不见葡萄肿。无一例有眼部压痛。角膜一部不受影响。
缺损区没有组织再生修补,最终导致穿孔,葡萄膜脱出。
龚纯慧(1985)报告1例,穿孔性巩膜软化症。病人有关节炎病史5~6年,左中指近端指关节软组织梭形肿大,局部无红肿触痛。X线片未见骨质稀疏及关节腔狭窄等。左眼发红继发角膜混浊,内侧巩膜溃烂呈紫蓝色,刺激症状不显。6个月后在内直肌止端上方距角膜5mm处巩膜有4×5mm之圆形溃疡,透过结膜可见蓝色巩膜及紫黑色脉络膜组织。角膜自12至5点处边缘溃烂,眼底正常。经皮质类固醇及板层角膜移植修补,病情得到控制。
2.后巩膜炎
后巩膜炎(Posterior scleritis)系指发生于赤道后部及视神经周围巩膜的炎症。其严重程度足以导致眼球后部组织的破坏,由于此病表现的多样性及在诊断时很少考虑到它,本病在未合并前巩膜炎,外眼又无明显体征,所以本病是眼部最易漏诊的可治疾病之一。但是检查不少被摘出的眼球时,发现患过原发性后巩膜炎或前巩膜炎向后扩展的眼球并不少见,表明后巩膜炎在临床上的隐蔽性。本病也是女性多见于男性,并常见于中年人。
⑴临床症状:后巩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有程度不同的疼痛、视力减退、眼红,但也有一些人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这些症状中的一种。重症病例有眼睑水肿、球结膜水肿、眼球突出或复视,或两者皆有。症状与眼眶蜂窝织炎难以区别。其鉴别点在于本病的水肿程度较蜂窝织炎为明显,而蜂窝织炎的眼球突出,则又较后巩膜炎为显著。疼痛轻重不等,有的甚轻,有的极度痛苦,常与前部巩膜炎受累的严重程度成正比。病人可能主诉眼球本身痛或疼痛涉及眉部、颞部或颧颞部。
视力减退是常见的症状,其原因是伴有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有些人主诉由于近视减轻或远视增加而引起视力疲劳,这是后巩膜弥漫性增厚导致眼轴缩短,更换镜片可使症状缓解。
临床和病理方面均可见,后巩膜炎病人都有前部巩膜受累,表现有穹窿部浅层巩膜血管扩张、斑片状前巩膜炎、结节性前巩膜炎。也可没有眼部充血。但有疼痛和眼充血的病史,或可能已局部用过皮质类固醇治疗。
眼球突出、上睑下垂和眼睑水肿,可见于重症巩膜周围炎,这种炎症常扩散到眼外肌或眼眶。因眼外肌炎症可有眼球转动痛或复视。这些症状合并在一起就被称为巩膜周围炎、巩膜球筋膜炎和急性前部炎性假瘤。
此外还有一种病变更为表浅,表现为明显的眼球筋膜炎,而巩膜则无明显炎症,James称之为胶冻性眼球筋膜炎。球结膜呈半胶冻状橙红色水肿,如鱼肉状,触之稍硬,压迫时有轻度凹陷,病变可延伸到角膜缘,而眼内仍然正常。但亦有严重者,病变可侵及巩膜而成为胶冻状巩膜炎。
⑵眼底病变:
①界限清楚的眼底肿块:局限性巩膜肿胀区可引起脉络膜隆起。通常围以同心的脉络膜皱褶或视网膜条纹。这类炎症结节常伴有眶周围疼痛,但也可以患病而无明显症状在常规检查中才发现。
②脉络膜皱襞、视网膜条纹和视盘水肿:这是巩膜炎的主要眼底表现。病人常伴有轻度疼痛或穹窿部眼球表层血管充血。邻近视盘之巩膜炎症,偶可致视盘水肿。
③环形脉络膜脱离:有些病例邻近巩膜炎病灶处可见略呈球形的脉络膜脱离,但环形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更常见。
④渗出性黄斑脱离:青年女性后巩膜炎可致后极血-视网膜脱离,这种脱离只限于后极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多处针尖大小的渗漏区。超声扫描显示眼后极部各层变厚和眼球筋膜水肿。
基于上述,Benson(1982)指出,对原因不明的闭角型青光眼、脉络膜皱褶、视盘水肿、界限清楚的眼底肿块、脉络膜脱离和滪性视网膜脱离等,均应想到此病的可能。
【并发症】
巩膜炎的眼部合并症较多,且多发于炎症的晚期,合并症依炎症轻重及性质而定。表层巩膜炎约占15%,巩膜炎则高过57%,特别多发于重症坏死性巩膜炎。在炎症扩散及继发眼内炎时,合并症有各种角膜炎或角膜病变、白内障、葡萄膜炎、青光眼及巩膜薄变(缺损)等。 (一)硬化性角膜炎
硬化性角膜炎(sclerosing keratitis),也称进行性巩角膜周围炎(esclero-perikeratitis)。患者多为女性,年龄较大,常双眼受累,反复发作,致使全角膜被波及且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或青光眼,导致严重后果。
病变特点为围绕角膜缘部的巩膜组织发生水肿及浸润性变化,并形成稠密的血管新生现象,由角膜缘部浸入角膜深层组织,引起角膜混浊,此混浊常发生于角膜缘部。但也可发生于角膜中央的表面或实质中层,而与巩膜病变部位无联系。角膜混浊开始呈灰白色或灰黄色,以后变为白色,典型的呈舌状或三角形,尖端向角膜中央。并常见在角膜基质板层内残留线状混浊,外观如陶瓷状,这种混浊一旦出现便永不消失。在严重病例混浊可以逐渐发展成环状,仅角膜中央留有透明区,甚至最后此中央透明区亦消失,完全混浊,形成所谓“硬化性角膜”。亦有个别病例在病变过程中,发展成巩角膜边缘性溃疡。
所谓“硬化性角膜”,系指病变角膜组织变为陶瓷样外观而似巩膜,并非有硬化性的病理改变。
(二)角膜溶解或称角质层分离(keratolysis)
本病特点为,在有严重的坏死性巩膜炎或穿孔性巩膜软化时,原来透明的角膜表层,发生角质层分离,溶解脱落,有时脱落范围过数毫米。重症者,后弹力层膨出菲薄,可一触即破。在病变的巩膜亦可发生组织溶解脱落。对于这种溶解,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以阻止其发展,说明抑制胶原活性对疾病亦有抑制作用。
(三)巩膜缺损
仅见于最严重的巩膜坏死病例,如果坏死性巩膜炎合并有炎症,则上巩膜血管消失,其下的巩膜组织变为无灌注区,最终变为坏死组织。穿孔性巩膜软化的病例,可在无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发生组织坏死。坏死一旦发生则巩膜即变为菲薄透明,时或发生穿孔。
(四)葡萄膜炎
据多数学者的统计,约35%的巩膜病患者并发有葡萄膜炎和视网膜炎。对前及后部葡萄膜炎患者,均应高度警惕是否并存有巩膜炎,反之亦然。后巩膜炎如并发葡萄膜炎则症状凶猛,且时常合并视网膜脱离。亦有人报告前房及玻璃体内有炎症细胞。Wilhelmus在组织学上发现脉络膜毛细血管有炎症;视网膜中央动脉和其小动脉,以及后睫状血管周围有套袖状浸润形成。
(五)青光眼
巩膜炎的各阶段,均可发生眼压上升。其原因:①睫状体脉络膜渗出导致虹膜-晶状体隔前移致使房角关闭而发生急性闭角青光眼;②前房中炎症细胞浸润阻塞小梁网及房角;③表层巩膜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套袖状浸润,致巩膜静脉压上升;④Sehlemm管周围淋巴细胞套袖状浸润,影响房水流出速度;⑤局部、眼周或全身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诱发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
【辅助检查】
由于巩膜炎多见于免疫原性及过敏原性的事实,所以,在治疗前除病史及全身和局部的特征性体征可作为诊断依据外,进行相应的全身系统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也是必要的。 (一)全身检查
胸部、脊柱、骶髂关节的X线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沉、肝功能,血清尿酸测定、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核菌素皮内试验等。免疫指标:类风湿因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测定、抗核抗体、补体C3等。
(三)巩膜炎的前节荧光血管造影
Watson(1984)首先将荧光血管造影应用于巩膜炎的诊断,提出:典型的弥漫型或结节型巩膜炎,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血管床的荧光增强与通过时间减低,即在充血的血管显示只有很少或没有血液通过。其充盈形态异常,因为有异常的吻合支开放,形成血管短路。荧光素早期即渗漏到深部巩膜组织中,血管充盈延迟。但如果病中血管通畅时,血液循环最终会恢复。但如血管已经阻塞,那就很少重新开放,最终为新形成的血管所取代。特别有意义的是在具有明显炎症的弥漫型,结节型和坏死型巩膜炎中,发生闭塞的是小静脉,而在穿孔性巩膜软化其阻塞的则是小动脉,特别是深部巩膜丛的小动脉。因此其结果不是像其他类型的坏死性巩膜炎那样,由炎症细胞对被损害的组织进行积极的清除,并被稀疏的纤维组织所取代,而是组织梗塞,并随之分离,逐渐被吸收清除(表2,)。
表2 巩膜炎前节荧光血管造影所见总表
弥漫性 流速慢,血管形态异常 结节性 流速慢,血管形态异常,深层有局部渗漏 坏死性 有炎症 流速慢,小静脉闭塞,血管闭塞消失,血流经过新途径 无炎症 无血流,小动脉阻塞,有大的旁路血管 目前虽然围绕这些血管的正常充盈和某些主要血管不充盈的问题上还有争议,但通过观察发炎的血管层和伴随巩膜水肿而出现的血管移位,可以鉴别良性的浅层巩膜炎和严重的巩膜炎,有助于巩膜炎早期诊断和进一步研究。
(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有视网膜下渗出液者,荧光血管造影早期可见脉络膜背景荧光呈斑驳状,继而出现多个针尖大小的强荧光区,随后此强荧光区逐渐变大变亮。造影晚期这些病灶的荧光素渗入视网膜下液内。当然,这种荧光造影所见对后巩膜并非特异性的。但这些表现有助于后巩膜炎的诊断。
(五)超声扫描检查
超声扫描是近年诊断后巩膜炎症肥厚不可缺少的方法。B型超声扫描可见球后部变平,眼球后部各层变厚,以及球后水肿。若球后水肿围绕视神经,则可见“T”形征。这种体征表示沿巩膜扩展的水肿与正常圆形视神经阴影成直角。
(六)CT扫描检查
CT显示巩膜厚度,注射增强剂可使其影像增强。也可见球后水肿。但特发性炎性眶假瘤、急性巩膜周围炎和眶蜂窝织炎病例也可有类似表现。
叶荣坤(1983)报告1例后巩膜炎所致单侧眼球突出:女,46岁。因左眼视力下降5个月,眼球突出1个月,眼球运动受限、球结膜弥漫性充血,颞侧赤道部限局性暗红色充血间有结节,压痛明显。眼底视盘充血水肿,隆起2.0D,黄斑部轻度水肿。经全身及局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治疗,病情缓解。刘炳治等(1982)报告后巩膜炎1例,眼球微向前突>健侧2mm,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运动时疼痛加重。视盘边界不清色红前凸,中央静脉充盈迂曲,视网膜轻度水肿,黄斑区有放射状皱襞,中心凹光反射(-)。给与足够量皮质类固醇、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剂治疗。视力由0.3上升到0.8。观察2年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