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作为张艺谋的第23部长片,张艺谋为何把自己置身《悬崖之上》
作为张艺谋的第23部长片,张艺谋把自己置身《悬崖之上》的原因:
1、突出影片的主题;
2、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
《悬崖之上》是72岁导演张艺谋的第23部长片,2021年4月18日首映就收获了很高的评分,获得猫眼评分9.2分,淘票票9.1分的高分。有很多网友都说这部电影是张艺谋导演拍过的作品中品相较好,完成度较高的作品。无论是在服装造型美术等方面都下了功夫,而且剧情也是很精彩,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演员的表现也是很出彩的一方面,整体效果都很不错。
剧情是很让观众揪心的,很多血腥的场面真实的还原了当时那个年代的残酷人心,动用的各种变态酷刑,双耳、胸前、都上金属夹,皮鞭的抽打,预告片里的酷刑只不过是正片里的九牛一毛,这样残酷的剧情在电影院里观看一定为让观众更加深刻。张艺谋这部电影几乎是他第一次拍的真实的格斗类型,全程高燃,十分振奋人心。这部电影表达的是小人物与小人物之间的殊死决斗,表现对现实的无奈,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四、结语张艺谋这部电影的封面就是有自己和其他演员在一起站在悬崖之上,名字与剧情很贴切,是一群为了战斗将自己置身悬崖之上的人物,这部电影会迎来谍战片的新高潮,很多网友都很喜欢这类的影片,看完这部影片走出影院,会让观众们有不一样的感悟,抬头看这光明,才意识到这黎明来之不易,是多少先辈付出鲜血换来的。
B. 家长该不该看孩子的日记
我认为不可以,因为毕竟是孩子的隐私。他们有自己的秘密。我觉得你要了解您的孩子,可以在餐桌上跟ta说,但是不要刻意去问ta,ta不想说,就别强迫ta。可以和ta一起去外面玩
C. 徐静蕾的安全感,到底哪儿来的
“看过世界,再做选择。别去假装平静,真实面对自己。”
伊姐原创的亲子&婚姻私房话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 关注 伊姐看电影
文 | 伊 姐
因为一部新电影的上映,徐静蕾又回到了大众视线。
被媒体提的最多的就是与80后作家蒋方舟的圆桌会议。
28岁、跟着流量红利被新生代追捧、长得不难看的蒋方舟说 “我是婚恋市场的被挑选方,女人长相太重要。”
40+、理论上已经不是当红炸子鸡的徐静蕾很不解 “为什么,你不要这么想,有几个人配得上你啊?”
徐静蕾说自己已经回答烦了,大众对她关心的只有两件事,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上映的时候,我代表《乐活LOHAS》采访过她,她当时很认真跟我解释:“我不是不婚主义,我是婚姻无所谓主义。一张纸,不能保证任何人活得很好,活在爱里。”
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叛逆、激励,而是松弛、平和。
徐静蕾清醒而不冷酷,知世故而不世故,洒脱却不叫嚣,这种看似平和实际强大无比的安全感,到底是怎么来的?
徐静蕾ins截图
1
在爱情里,她诚实地面对了“特别想结婚嫁人的25岁”那个坎,没有一开始就做出“看似安全”的选择。
徐静蕾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今天的样子。
她在25岁的时候,是非常想结婚生子的。
但命运没给她马上结婚的机会,在那个当口,有人会选择找一个“合适”(有钱有才、年龄适中的范本,作为玉女她是有很多选择的)的对象,迅速走上大众意义上的人生巅峰。
她hold住了这种冲动,认真面对自己,好好经历了一个世俗意义里“ 混乱瞎闹 ”的青春期。
从1995年在电视剧《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里的首次触电,到1997年、1998年前后,电影处女作《爱情麻辣烫》和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再到2001年《我爱你》,7年,徐静蕾的名字始终与一个叫王朔的男人联系在一起。
王朔是谁?他的作品《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编辑部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人,在中国文化转型中完成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让陈丹青、姜文、冯小刚都尊重的文化人。
不说远的,1989年年的《顽主》里3T公司,《甲方乙方》好梦一日游,帮人圆梦的公司;到2012年《非诚勿扰》超前追悼会、离婚仪式,都是今天看来还很超前的东西。
王朔是徐静蕾绕不过去的名字,贯穿她20-30岁整个女人的最重要时期,《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宣传期,她承认每天跟王朔通话,黄立行也不吃醋,这种关系已经上升到亲人。
爱过一个饱经世事、充满起伏阅历的作家,对女人影响是很大的。
影响最明显是,她摆脱了“一定要结婚,事业只是一小部分的想法。”
在70年代,整个女性圈子不结婚是怪物的那年代,徐静蕾发现生活可以变得很大,很有趣。那时候,她就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简单地说,当时徐静蕾和王朔的恋情没有通往婚姻,但是通往悟性升级,走上投资自我、主宰命运、获得终极安全感的正确之路。
最混乱的时候,一直在传她为三宝堕胎,以及跟张亚东和黄觉的四角恋。申明,这些都是坊间传闻。
徐静蕾&音乐人张亚东
但这说明什么?徐静蕾一直遵循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受约束,追求人生里新鲜、有启发和被不断更新的认知感悟。
她没有为了安全感,一开始做出看似安全的选择。她敢于在感情里冒险,不断试错,是在这个过程里,她了解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这些感情都 真诚而颠簸 ,但最后都是营养,带来徐静蕾内心的一次次升华,去看人性是怎么回事,最终对感情的事会真的通透。
黄立行,2007年 “全台湾女人最想上的男人”排行版TOP1,绯闻女友从个性咖杨乃文、到性感咖蔡诗芸……身材爆好、荷尔蒙爆棚的他,绝对是连90后辣妹都觉得很难HOLD住、有压力的那一款。
徐静蕾没有一点被带着走的节奏,在经历了足够多尝试后,她放弃了感情里最大的天敌—— 控制。
到了今天,她的态度就是——
“我爱你,你不爱我,那我就祝你幸福,你需要我帮忙我会尽我的全力去帮你,不管是我现在还爱你,还是我曾经爱过你,我都会认为你就是我的一个亲人,因为毕竟我曾经对你有过这种情感。”
这是什么?大气、善良、超脱。
越接近中年,我越觉得青春混乱一点挺好的,一开始就压抑自我的政治正确,往往在人到中年时候会彻底翻盘,因为隐蔽的困惑和欲望都没有宣泄够。
在爱情里,徐静蕾用自己的轨迹,诚实地面对了“特别想结婚嫁人的25岁”那个坎,突破了这个局限,走到了自我实现(不止于物质,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杨康大道。
娱乐圈中“麻将哼哈二将”
2
原生家庭,给她的全部是正向的——“追求人的价值,而不是女人的”
有的的人也许会说,很多女孩子都在尝试,不断失败,为什么越爱越怕,并没有这种越来越清楚自己是谁的感觉?
徐静蕾全家福
因为初心不一样,很多女孩子不断找爱情,是匮乏;徐静蕾不断找爱情,是因为想了解自己。
这是原生家庭的价值观塑造了她。
徐静蕾的父亲重男轻女,得知徐静蕾是女儿,还在沙发上抽了一整天闷烟。
但北京人的好强,使得爸爸决定把她培养得很好,比男孩很好,至此,一个完美父亲诞生了。
一有空就去北京最老图书馆建,手抄当时不能外借的育儿绘本。
徐静蕾与父亲
阅读书籍严格把关,每天要背诗词、古文、写毛笔字,交流对事物的看法。
徐静蕾说“我爸爸甚至不要让我背宋词,他觉得那太多愁善感,会带坏一个女孩”。
徐静蕾爸爸从没有教给她“你是女性,你需要被呵护”,这个教育背后的逻辑是 “你是独立的,别追求女人的价值,去追求人的价值。”
所以,她会对蒋方舟说的 “为什么要让男人征服?我很少从男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3
物质上的绝对自主,以及在事业上叛逆过,决定去负的责任。
徐静蕾的父亲之前从政,这条路没走通,就开了霓虹灯厂。徐静蕾自幼衣食无忧,没有过章子怡那种穿着洞洞毛衣报考中戏的经验。
徐静蕾的成名作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那时候她21,但事实上,在那之前,她靠接广告一类,早就是整个北影93级表演系的富婆,是班上最早有车的女孩。
从童年到青春期,她都没有对金钱的紧张感,因此她也没有对物质的匮乏,她是个没有物质欲望的人,私底下但她一般都是牛仔裤T恤,很少看到她奢侈品加身。
《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剧照
物质感的保证,使得她更加追求自己的生活价值。
演员是一个非常被动的行业,片场无休止的等待、在市场被动选择、对导演的绝对服从,这些都让已经成名的徐静蕾渐渐感到不适。
第一次跟赵宝刚合作,别人都求之不得。赵宝刚例行训新人,你要努力啊小徐~徐静蕾反问,导演,你说演好了会怎样,演不好,最坏又会怎样?
赵宝刚后来回想这个细节,说,一句话就交底了,一个有文化底蕴厚的人,看问题也透的人。
到了今天,遇到不高兴的问题,说话也挺冲。
《将爱》剧照
2011年《将爱》电影宣传,记者拐着弯打听她的恋情,问:你是不是很羡慕李亚鹏,现在结婚了,和王菲那么幸福?
她说,我羡慕李亚鹏干嘛?我又不想娶王菲。
她是片场里总在问“为什么还不吃饭”的那个人。她痛恨候场,片场候场大家互相聊八卦,让她觉得自己是个胡同口的大妈。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她写博客,出电子杂志,当导演,现在还会做手工品。
放弃一个安全的形象,去挑战自己的人设,对女演员来说,本身就是最大的冒险。
但徐静蕾有资本不在乎。
她是第一个迈入亿元票房俱乐部。其实直到今天,她的导演才华并不是非常被认可,大家更多的评价是—— “想法有,内涵对,但导出的东西不是那么回事。”
其实无所谓,第一徐静蕾挣到钱了,这是一种商业路径的成功;第二,她做着自己“三分钟热度”的快乐的事儿。
她整个的人生,不止于感情,全部的事情,都不会为了安全感,去选更加“稳定”和“保险”,她要尝试,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够为之付出代价。
终极的安全感是怎么来的?
不要追求表面安全的假象,敢于面对自己,让自己物质变得强大只是一部分,最终是精神变得独立,最重要。
徐静蕾是独特的,事实所有人生赢家,都是小众的。
也许你要问我,我没有一个非常好的爸爸,没有特别强大的物质支持,没有贵人点化我,我还可能有徐静蕾式的安全感吗?
我觉得每个人要跟自己比,去变得更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看过世界,再做选择。别去假装平静,真实面对自己。
朋友十二写了一篇文章,讲述普通家庭的女孩攒钱去念书、旅行、做自己想做的事儿,结果文末一堆留言说,谁不想这么过,但是这么过到30岁,不就耽误结婚了吗。
十二在朋友圈说到这件事,她很感慨:那些真正看过世界的女孩,没有一个最终嫁不出去、被耽误的;我倒是看到啥也没干成就结了个婚又离婚的。
不要害怕折腾,害怕世俗的定义,不要怕按照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去活。
我很喜欢张艾嘉《念念》里说,这是电影的结束,但不是人生的结束,故事还长,这一刻刚刚开始。
安全感不是永远做对的事儿,安全感是, 别怕选错,因为就算错了,也不会毁掉一生。
只要没死,故事就没完;人生很长,未来峰回路转。
一起努力,变得更加勇敢。
往期推荐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
关于婚姻
关于亲子
关于文艺
伊姐看电影
伊姐
14岁出版小说集
18岁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
30岁出版畅销书
专注明星专访十余年
分享光影中的感悟
关于爱
长按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即可关注
D. 家长到底要不要看孩子的日记本
有一天,葫芦在画画,画得很专注。我忍不住凑过去看,没想到,他居然立刻地把那个本子收了起来,还说,那是他的秘密。
我好感慨,三岁的孩子,有秘密了。
十一长假期间,带着孩子回乡见父母,会同学。有那么一段时间,感觉时光有些错乱。尤其是回到故乡后,看到曾经熟识的人、物、境,不由会想,不久之前,自己还是个孩子呢,可一转眼,自己都有孩子了。自己是孩子的那些年,有过什么样的“秘密”呢?
作者:葫芦爸,伊姐。转载自公众号:伊姐看电影
微信公众号 【娟子妈妈讲故事】
E. 《认知差:你比人生赢家差在哪》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认知差:你比人生赢家差在哪?》(周桂伊)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5icNpKfcH0S_3OXC0TMiWg
书名:认知差:你比人生赢家差在哪?
作者:周桂伊
豆瓣评分:5.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2
页数:222
内容简介:
认知升级,是时下热门的话题之一。而在这个主题下,这本书是一本由女性作家撰写的,鲜有的柔软又锋利,开创不同以往的跨界认知的先锋作品,是读者们通往认知新世界的口令。
美国军方有个非常经典的概念叫VUCA: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 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用来形容人生,再贴切不过。人生就像战场一样无常,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得不随时面对这四种状态。在无常面前,你可以选择闭上眼睛,随波逐流,把人生的掌控权交给命运;也可以勇敢睁开双眼,探索世界真相,做自己命运的领航员。真正的赢家只有一种,就是在不断变迁的时代中,率先迭代自我,升级认知模式,逃离可怕的舒适区,拥有活在未来的格局。
作者简介:
周桂伊,80后作家。14岁,她出版人生第一部中篇小说《风中的影子》,被收录在1999年作家出版社“炫女生系列丛书”。17岁,在第五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二等奖。18岁开始,她几乎每周都与各类明星、企业家、艺术家面对面,长期供稿于《ELLE》《时尚COSMO》《乐活LOHAS》《瑞丽》等杂志。胡歌、刘雯、高圆圆、杨澜……你一定在各类杂志上读过她的人物采访而不自知,而她只是将文字作为魔法和玩具,既写红尘痴男怨女、励志鸡汤感悟,也为苹果公司APP做电影音乐解读,为上市公司做企业背书,用写作这个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30岁,她出版畅销书《心若宁静,便是幸福》。2015年11月,她创办了公众号“伊姐看电影”,半年用户达到三十万,分享光影中的亲子、婚姻和爱,目前公众号粉丝已达百万。
F. 《认知差:你比人生赢家差在哪》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认知差:你比人生赢家差在哪?》(周桂伊)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h25Jx9AzaNX-R4WosY99Iw
书名:认知差:你比人生赢家差在哪?
作者:周桂伊
豆瓣评分:5.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2
页数:222
内容简介:
认知升级,是时下热门的话题之一。而在这个主题下,这本书是一本由女性作家撰写的,鲜有的柔软又锋利,开创不同以往的跨界认知的先锋作品,是读者们通往认知新世界的口令。
美国军方有个非常经典的概念叫VUCA: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 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用来形容人生,再贴切不过。人生就像战场一样无常,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得不随时面对这四种状态。在无常面前,你可以选择闭上眼睛,随波逐流,把人生的掌控权交给命运;也可以勇敢睁开双眼,探索世界真相,做自己命运的领航员。真正的赢家只有一种,就是在不断变迁的时代中,率先迭代自我,升级认知模式,逃离可怕的舒适区,拥有活在未来的格局。
这本书将为你呈现如何重新认识自我、财富、时间、知识、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以及日新月异的社会。你将发现:
每一个问题,再往前走一步,也许就有一个相反的答案;
每一种鸡汤,只有去伪存真,才能成为幸福的加速器。
作者简介:
周桂伊,80后作家。14岁,她出版人生第一部中篇小说《风中的影子》,被收录在1999年作家出版社“炫女生系列丛书”。17岁,在第五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二等奖。18岁开始,她几乎每周都与各类明星、企业家、艺术家面对面,长期供稿于《ELLE》《时尚COSMO》《乐活LOHAS》《瑞丽》等杂志。胡歌、刘雯、高圆圆、杨澜……你一定在各类杂志上读过她的人物采访而不自知,而她只是将文字作为魔法和玩具,既写红尘痴男怨女、励志鸡汤感悟,也为苹果公司APP做电影音乐解读,为上市公司做企业背书,用写作这个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30岁,她出版畅销书《心若宁静,便是幸福》。2015年11月,她创办了公众号“伊姐看电影”,半年用户达到三十万,分享光影中的亲子、婚姻和爱,目前公众号粉丝已达百万。
G. 孙俪:我抵触“少女感”,这是不认可现在的我自己
转载自公众号:伊姐看电影(ID:eemovie),
作者栏注明:伊姐(周桂伊)
从2017年开始,如果有一个词能成为流行语,那一定就是“少女感”。
不分年龄段,所有女星都在拼命凸显这个人设,不“少女”,无退路。
大部分账号常用题目,以及最受欢迎题目一般是——
“少女感”“初恋脸”是对女星最高赞扬,大家也默认了这个语境,但最近,经常被赞少女感的孙俪,在接受“新世相读书会”采访时说了一句很让人感慨的话——
已经37岁的孙俪,是我眼中真正能把生活各方各面过得圆圆满满的女性代表,她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风情,做事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从《甄嬛传》之后孙俪变得很红,当然,在此之前她也很红,但还是不如这几年突飞猛进,那部后宫争斗剧把她推到了电视剧一姐的高位。
一般流量明星的做法是,趁着有钱赶紧赚,多拍电视剧多露脸,但孙俪完全实行着“爱惜自己羽翼”的做法——一年一部电视剧,但保证精品。
要知道,另一位电视剧一姐——刘涛,她的强度是,4年25部戏。
每次进剧组,把剧本标注得五颜六色,把所有台词背得行云流水,能把笔记做得仿佛高考生,这些都是演员孙俪的标配。
生活中的孙俪反而没有台前那股艳光四射感,她变得很普通,演戏时有多主角生活里就有多龙套,永远给人一种试图往后退的感觉。
演戏爆发力十足,生活被她安排得明明白白、四平八稳。她选择了一种全国女性都艳羡的方式在生活, 有旧女性的温馨完满,也有新女性的独立自主。
一年拍一部戏,有充分的时间带孩子,在家种菜,坚持练瑜伽16年,勤于健身打拳、画画练字....
儿女双全,老公影帝,有一直陪伴在旁的母亲,还有多年后和好如初的父亲,同父异母的妹妹也和她相处得如同亲姐妹一般。
甚至连经纪人、保姆、化妆师都多年来一直对她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她说:“我迷恋家常生活,喜欢特别会过日子的女人。”
这个状态,其实她十年前,就在一本 时尚 杂志透露过。
那时候她说,我希望一年就拍一部戏,余下的时间都给生活,因为——拍戏是一时的,但生活是一辈子的。
孙俪真的是不忘初心。
从《甄嬛传》里的甄嬛,到《芈月传》中的芈月,再到2018年大火大热的《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周莹,孙俪演的角色,绝对不是“少女感”, 每一个,都是从豆蔻年华,演到垂垂老矣。
《甄嬛传》里从刚进宫时“愿得一人心”的天真,到含泪冷酷官宣“皇帝驾崩了”的复杂沧桑,从女孩到女人成长的坚强与丧失,那种完整;
《芈月传》里既依赖义渠君,又要控制他的矛盾,中年女人对爱情和权力分配的张力,那种真实;
《那年花开月正圆》里,最后周莹回忆一生,问自己得失的“如梦似幻”,那种深刻。
这些,本身都是需要生活成全的,需要在生活里, 去了解人是什么,人生是什么。
而 娱乐 圈畸形审美“少女感”,不知道拖累了多少女星,多少女演员把这个词当做可以护身的保护伞,却不知道,它才是最残酷的天花板。
《斗破苍穹》中饰演吴磊母亲的李若彤,被网友吐槽“神仙小龙女这也太吓人了吧”;
51岁的邱淑贞打扮朴素去医院体检的照片,被网友拿来大做文章“扑克女神身材走样变大妈”;
因《如懿传》被网友疯狂吐槽的周迅,演少女被全网嘲笑吐槽“大妈硬装可爱实在看不下去,她再也找不回少女感状态了”。
如果这三位还有塑造角色的要求,那孜孜不倦非要把少女感凹到底的一些女明星,实际呈现的惊悚效果,让女明星的自然衰老,显得更加可悲。
过度追求少女感,是女明星自己的问题吗?当然不是,往小了说,是影视圈市场给女明星的苛刻难题,往大了说,是整个东南亚幼女审美在演艺圈的缩影。
俞飞鸿曾坦言,亚洲男性审美过度注重幼龄。
赵立新在微博也这样感慨过,国外知名优秀表演艺术家,在我国是没戏拍的,满屏的“年轻漂亮”皮囊始终在自娱自乐。
已经37岁的杨蓉,在《我就是演员》中哭诉,为了不被淘汰,仍然在拼命接演“少女人设”角色——“请多给30+,40+的女演员一些戏。”
幼齿审美的背后是什么?是女性的学识、气质、阅历都是弱竞争项,而生殖力、美貌、可控感,才是世界给她奖赏的项。
作为这个 游戏 顶端的孙俪本可以选择更简单的路,但她用实际选择,以及整个人生价值取向回答了这个难题——
上帝给顶级食物链者那么奢华的配置,不为炫耀或者挥霍,本质是保证她的选择权,自由自我自然,才是人生最高的奖赏。
越来越多真正有质感的女星,身体力行在反击这样的审美。
秦岚被讽刺“有点垮了”,她直接回应:“我确实有点垮了,因为你真的过了35真的会垮,每个上年纪的人都会有的困扰,我觉得你还是要接受时光给你留下的痕迹。我都37了能没有皱纹吗?”
舒淇在杂志把自己P得过白的时候抗议:“我更喜欢自己有雀斑的小麦色脸。”
讲真,网红的大眼睛锥子脸高鼻梁,我承认是美,但复制感太强了,我更喜欢那种中年一点,写着人生阅历和质感的脸。
袁泉,五官棱角分明,长相欧化,高鼻深目,眉睫投下的阴影里都是隐忍心事,用史航的话来说,“是你只配错过的好姑娘”。
俞飞鸿,我们号去年写过一篇关于她的文章“俞飞鸿:任何人最终的归宿都是自己”。她的气质和教养,都刻在举手投足之间,实力诠释低调的优雅。
陈数,脸上总是写着一种淡然,对生活里的美感敏锐而自持,低调地把生活过成适合深夜聆听的钢琴曲。
我不是说,女人到了中年就要放弃对外表和皮相的追求,而是但这个追求绝非表面浅薄,更不是带着恐惧对某个阶段的死死不放,其实冷静想一下,少年时代的我们,因为没有积累、判断力,又太多敏感和自尊,往往狼狈如丧。
还是那句话,真正少女感的女人,靠的是对生活清醒的认知、深刻的自信,以及强大的实力。
“哎呀,你都40了,看着还那么少女感啊”在我听来是句“就那么回事”的恭维,真正牛的女人一直都明白,——
无论她在哪一岁,那个年龄,就是女人最好的年龄。
END
听说点这里的人会变好看
H. 有哪些儿童教育类微信号值得推荐
你可以搜搜考拉优教,针对3-12岁的家庭的困惑答疑,希望对你有帮助。
I. 章泽天有多优秀
章泽天,1993年11月18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网络红人。2009年因一张手捧奶茶的照片走红网络,被称为“奶茶妹妹”。
2011年,章泽天就读清华大学。2014年4月14日,章泽天与刘强东的恋情被媒体曝光,引起网友广泛关注。2015年1月2日,章泽天主持的《燃烧吧大脑》在江苏卫视播出。
2015年10月1日,刘强东与章泽天在澳大利亚举行婚礼。2016年3月24日下午,奶茶妹妹生产升级当妈妈[1]。2017年12月6日,成功入选2017年达沃斯全球杰出青年。[2]2020年5月12日,章泽天夫妇以584.2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新财富500富人榜》第31位。[3]
J. 伊姐: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你愿陪你的孩子开始吗
选题:教养-家庭教养,标题:伊姐: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你愿陪你的孩子开始吗?
文/杜豆豆
1
听过伊姐访谈的,无不陶醉于她从容淡定的讲述中。她轻松自如的谈话,平和沉静的语气,恰似一碧清泉,流淌着对人生智慧的思考,让人仿佛在混沌中,窥见一道靓丽的光环,慢慢地打开、漫延,直到被融入这种气场中。
气质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岁月的打磨,雕琢了它的精致。
伊姐,真名周桂伊,被誉为“天才少女”,13岁出版第一本中篇小说,17岁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18岁入大学后开始给几大时尚杂志长期供稿,30岁成为畅销书作家,32岁创办公众号“伊姐看电影”,两年间粉丝百万,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络大V。
德高望重的著名作家曹文轩教授评价她说:“作为采访者,她自己头一个被叩响,随后将内心的感悟积淀、整理,去叩响更多的人,柔软地告诉读者如何欣赏生命的夜空、枯水的河床。桂伊的语言是平和的,说得流畅、轻巧、整齐,读来宁静。她掀起帘子看向窗外的手势一定也是平和的。窗外的阳光洒在手臂上,落下生活的影子。”
她头顶桂冠,光芒四射。有人说她是天才,是人生赢家,是幸运女神的宠儿。她却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会是算数的”。
2
所有的路,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有起点,周桂伊的路也不例外。她的故事,如今的荣耀,源头都是生她养她的那个家,爱她疼她的父母。
周桂伊出生在桂林,温婉秀丽的漓江山水,安详闲适的小城生活,赋予了她天生对美和艺术的敏感。
她的父亲曾是个才华出众的文艺青年,尤其喜欢摄影和到处旅行,整天猫在暗房里冲洗照片,还曾有过骑辆单车游遍广西的壮举。周桂伊18岁考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影视系,到现在,还保留着每年至少三四次外出旅行的习惯,和父亲的爱好不谋而合,不能不说是得自父亲对她小时的熏陶。
周桂伊曾回忆说,她4岁时,有次桂林难得下了一场大雪,父亲特意带着她,跑到雪地里散步,一边走一边问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让她伸出小手去感觉,然后让她把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讲述出来,编成一个小故事,寄到一本有名的儿童读物杂志上去投稿。那是她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编的故事还能变成可以发表的文字,让更多的小伙伴看到。
这大大地激起了她的好奇心。从那一刻起,她小小的心就埋下了种子,开始懂得了文字的美妙和神奇。
她的外公是个剧作家,曾经参与经典电影黄婉秋版《刘三姐》的创作,自然也是个不凡之人。外公每次见到她,总要考考她,和她玩对对联,还鼓励她好好练习写作。周桂伊至今对此念念不忘。
对她天赋的发现,她的父母是尝试出来的,母亲很早就带她去少年宫,参加钢琴、书法、画画等几乎所有的兴趣课,后来,才发现了她在写作上的灵气。
于是,6岁时,她的父母就做了个果断的决定,送她去桂林少年宫写作班,从基本功开始,进行专业训练。她每天都要背经典名著,做连续100个填词、20分钟内写篇命题作文这样的练习,甚至去马路边观察不同的人,猜职业,然后设想场景去刻画描写。
周桂伊清晰地记得,曾经做过一个描写女孩子耳环的填空题,有“坠着”、“挂着”、“晃着”三个不同的词,表现的人物性格是完全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词来刻画不同的场景。老师说完题目,就会拿出秒表,一说开始,全班同学立刻“唰唰唰”奋笔疾书,谁也不愿落后。
这样的学习过程在外人看来,很是枯燥乏味,甚至是痛苦的。但是周桂伊的父母从来不和她讲这些,他们只是默默地留心着女儿的每一个进步,鼓励她,让她顺势发芽、成长。越是如此,周桂伊反而觉得很快乐,她越来越喜欢写作,享受着文字带给她的幸福感。
写作班开始教理论和作文后,她提升得很快,文章经常被评为范文。老师说她很有天赋,鼓励她好好写。她的自信和成就感慢慢被建立起来,对写作也就更加着迷。后来,母亲还带她去北京、上海、广州打比赛,跟她说只当旅游,她也乐得在各地往来奔波,既能写文章拿奖,还能顺便游览。
她的成果逐渐积累出来。小学时,她就已经是个小名人,文章入选了广西初中生的写作教材。初中时,课本里还有她的文章。
年少成名,往往会招来同伴嫉妒。她也曾有过被同学排斥的烦恼,一度还自我怀疑,会不会就这样一辈子都不受人欢迎。细心豁达的父亲看出了她的心思,开导她说:“写下来。不管有什么委屈、担忧、郁闷,统统写下来,让心里的那个小孩和自己对话”。
从那之后,写作被她煮成了醇香浓郁的咖啡,清香怡人的绿茶。她笑谈红尘,与心灵对话,驯服自己跳跃的情绪,学会更加深入地去品读人生存在的哲理、真善美的味道,学会拥抱失败,接纳不完美。慌乱的心灵,在平静中渐渐沉淀下来。
父母就是这样,一点点引导着她,让她一步步慢慢走稳,然后悄悄放开手,远远地祝福着,观望着,欣赏着她成长起来。周桂伊逐渐在写作的路上从崭露头角开始,越走越坦荡,越走越深入,写诗歌、写小说、写采访、写公众号、写畅销书,最终开辟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3
周桂伊如今成了伊姐,荣誉无数,风光无限,在新媒体中引领着网络时尚,在作家的路上坦然地走着,她浑身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如此灵性,如此通透,是由内而外自然散发的魅力,是心灵力量的气场。
她26岁结婚,28岁生子,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先生北大毕业,事业有成,儿子四岁,健康活泼。她每天上午和团队开会、写作,下午看电影、读书,晚上陪家人和孩子,等孩子睡了才去写书、和出版社沟通,日程安排的有张有弛,一如她的为人,平和宁静。
羡慕吗?你也想让自己的孩子拥有这样的成功吗?
自如的人生之路,起点是父母的细心呵护。当人们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多少父母想过,你孩子的起点从哪儿开始?
有多少父母,放弃了对孩子最初的培养。孩子出生后,他们把孩子交给祖父母,交给保姆。三岁了,就把孩子交给幼儿园,交给老师。以为有人照顾,自己只需拼命工作,赚钱、忙事业,让孩子吃饱穿暖,有玩有乐有人带就够了。真的,够了吗?
太多这样的父母,他们赚足了金钱,登上了高位,却回头发现,当年那个小家伙已经不知不觉长大,他们冷漠、自私、反叛,无所事事,根本不知道关心父母,更不懂得规划生活,思考人生。
伊姐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但她有弥足珍贵的家庭教养。祖父用他的文学素养影响着她,给她鼓励。父母不断去尝试,寻找她的天赋,帮她种下珍贵的种子,找到好老师去共同培育它,用心去浇灌,照耀,爱护,让它一点点生根、发芽,最终在孩子心中长成大树。
这样的成功,很简单,没有复杂的秘诀。但是它需要你每天抽出时间,好好地去留心自己的孩子。在细致用心的陪伴中,才可能去发现他的独特天赋,去给他在每个成长的阶段找到好的导师,鼓励他,培养他。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可以了。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你愿意陪你的孩子开始吗?
2017.12.28 杜豆豆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