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好看推荐 > 电影赤壁下结局

电影赤壁下结局

发布时间:2022-10-20 11:20:30

① 电影《赤壁》上下两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影片以长坂坡之战开场,曹操在击溃刘备后,认为对他称霸天下有威胁的是东吴,再加上曹操钟爱的小乔誓死不从,令他大发雷霆,执意攻打东吴。 孙权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之名与刘备会面,商讨联合抗曹的事情。刘备在同意了与东吴联合抗曹的建议之后,派诸葛亮前往东吴。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与鲁肃用激将法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并且把周瑜召回,主持抗曹。两军最终在赤壁相遇,在黄盖的诈降计策之下,曹操大败,沿华容道退回江陵。

周瑜和诸葛亮是全剧最主要人物,周瑜是第一男主角。吴宇森的《赤壁》试图超越《三国演义》,还原真实的赤壁之战。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周瑜是第一功臣,并且年纪比诸葛亮大,只是后来在演义中由于罗贯中“拥刘”的写作立场,才将功劳全都摊在诸葛亮身上。并且在演义中将诸葛亮塑造成神仙似的人物,长髯飘飘,羽扇纶巾,把周郎塑造成嫉贤妒能的白面后生。从吴导演最初的设定,由周润发和梁朝伟分饰周瑜和诸葛亮,后来发哥退出改由梁朝伟饰周瑜来看,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小乔有戏。花那么多银子请来林志玲大概是要渲染周瑜的感情戏,这是一个卖点,周郎和小乔是历史上羡煞旁人的情侣。剧中大概会让美貌与智慧兼得的小乔来启发周瑜的计谋,在赤壁之战的关键时候发挥巨大的作用。而孙权的寡嫂、孙策的妻子大乔也由林志玲扮演,大概戏份不会太多,只意在表现林志玲有分饰两角的表演能力,此外无他。
孙尚香在赤壁之战期间就与刘备有情义,非是《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后才因“周郎妙计安天下”认识刘备,误打误撞成就与刘皇叔的婚姻,但戏份也不会太多。剧中赤壁期间刘备与孙尚香的感情戏大概是在赵云的掩护下得以实施。
大小乔的作用还表现在曹操的感情戏上。——这充分说明《赤壁》是战争大片之外的感情大戏。曹操的感情戏大概表现为觊觎大小乔的美貌上,然后铜雀台横槊赋诗,成为战争的导火索,与历史上的许多战事由美貌女人引发一样。
周瑜不知底细,以为诸葛亮真有鬼神之术,派人追杀,又被早有准备的诸葛亮躲过。东风既起,八十万曹军魂归赤壁。曹操春梦已破,败走华容道,勉强保住了一条性命。而获胜的江东周瑜与诸葛亮的斗争才刚刚奏响序曲。

② 赤壁2 剧情简介

《赤壁》以长坂坡之战开场,曹操在击溃刘备后,认为对他称霸天下有威胁的是东吴,再加上曹操钟爱的小乔誓死不从,令他大发雷霆,执意攻打东吴。孙权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之名与刘备会面,商讨联合抗曹的事情。刘备在同意了与东吴联合抗曹的建议之后,派诸葛亮前往 东吴。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与鲁肃用激将法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并且把周瑜召回,主持抗曹。两军最终在赤壁相遇,在黄盖的诈降计策之下,曹操大败,沿华容道退回江陵。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距今年一千八百年整。当时的皇帝虽为汉献帝刘协,但真正掌握实权的是丞相曹操。他威逼汉献帝对南方的刘备和孙权开战。曹操宣称,他消灭孙、刘的目的是要为大汉一统天下,其实他是想废汉献帝自立。曹操亲 率近百万大军南下,第一站要攻打的就是驻守在新野的刘备。

甫抵新野,曹操的军队就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很快击溃了刘备的军队。刘备被迫逃离新野,大将关羽和张飞殿后,掩护老百姓撤退。与此同时,大将赵云怀抱刘备的幼子阿斗,在曹营中单骑纵横,毙敌无数,终于杀出重围。

此时,溃败到夏口的刘军与曹军仅一江之隔。刘备明白,仅凭长江天险阻拦强大的曹军并非长久之计,曹操早晚会打过长江,届时百姓必将尽遭涂炭。情急之下,他派军师诸葛亮前往东吴,与孙权商讨结盟之事。

东吴虽兵精粮足,但面对来势凶猛的曹操大军,时年26岁的孙权和他的众文武大臣在降与战之间犹豫不定。孙权的谋士鲁肃私下里对诸葛亮说,要想说服孙权结盟抗曹,必须先说服他的军事首领周瑜。诸葛亮赶往赤壁,探望在那里训练东吴精锐水军的都督周瑜。诸葛 亮和周瑜一见如故,两人一边尽兴地抚琴,一边商讨战事。在那里,诸葛亮还见到了周瑜的太太、号称天下第一美女的小乔。小乔的父亲原来是曹操多年前的旧交。

周瑜和诸葛亮一同面见孙权,力主与刘备结盟,共同抗曹。此时,曹操派人下战书,让孙权投降,遭到孙权的断然拒绝。

曹操大怒,派大将夏侯渊率一营骑兵偷袭孙刘联军。周瑜和诸葛亮对此早有防备。孙权的妹妹、假小子孙尚香领命应战。夏侯渊不知是计,拍马追赶,结果中了联军的圈套。夏侯渊落荒而逃,而他的一干人马悉数缴械投降。交战中,周瑜救了赵云一命,自己却受了伤。

首战告捷,东吴的士气大振,在长江南岸地势险峻的赤壁扎下营盘。在隔江而望的北岸乌林,曹操也建起了一座要塞,布防的水军战船达两千多艘。为了迷惑敌军,曹操一边暗地里加紧备战,一边却让手下的军兵玩起了一种叫“蹴鞠”的足球游戏。

骁勇善战的孙尚香装女扮男装,渡江混入曹营打探底细,并结识了一位名叫孙叔财的曹军将领。后来,二人产生感情。孙叔财还将孙尚香招入了他的“蹴鞠队”。

曹操的水军对南方的水土和气候不服,纷纷染病,致使瘟疫蔓延开来。曹操不为所动,甚至将自己病亡士兵的尸体扔进联军的阵营。诸葛亮虽然迅速应对,但瘟疫还是扩散,众多士兵病倒,联军的士气遭到重创。而刘备和关羽、张飞和赵云等众将也四散逃命。

大战在即,此时联军兵力不占优,同时亟需箭枝。诸葛亮便设下圈套,趁机削弱曹军的实力。他派二十只草船首尾相连,趁着浓雾连夜佯攻曹操的水军。曹操不知是计,传令不可妄动,只叫水陆两军的弓箭手向江上射箭。结果,二十只草船满载十万余支箭胜利返航。次 日清晨,曹操怀疑军中藏有奸细,并且发现了他的两位水军头领写给周瑜的书信(实为周瑜假造),信中声言送十万支箭作为投靠的礼物。曹操大怒,命将二人处斩。众水兵恐受连累,四散逃命,结果皆被俘获,并以叛降之罪处死。尽管如此,曹操仍然执意在数日后攻打联 军。他慷慨陈词,终于扭转了军中的士气。

在赤壁营地,联军预谋用火攻之计对付曹操的水军,因其战船都是连在一起的。但当下北风甚盛,稍有不慎便可能反烧到联军自己的战船。此时孙尚香携一张曹营的地形图返回南岸。联军据此部署战术。

小乔不顾周瑜的反对,只身前往曹营,试图说服曹操撤兵,至少可以拖延一些时间。曹操其实一直就很喜爱小乔,此时更是被她的美貌吸引住了。更有传言,曹操起兵的目的就是为了博得小乔的芳心。

此时,诸葛亮禀明周瑜,次日便是冬至,根据天象,风向将变,可按原计划行事。周瑜指挥东吴的军队不动声色地准备着,一边在陆地上从三面包围曹营,一边部署水军的战船在江边一字排开,等待东风。小乔则与曹操周旋,分散他的注意力。

最后,风向果然大变。东吴几只燃烧的战船冲入了曹操的水军营地。风借火势,曹营立刻变成了一片火海,几千艘战船被付之一炬。吴军从陆地上也开始发动攻击。

曹操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他迅速指挥精锐的骑兵进行反扑,把东吴军赶到了江边。就在这时,刘备率兵赶到,将曹操击退,并趁势向他的要塞发起进攻。在赵云和孙权的掩护下,周瑜冲进曹营,救出了小乔。曹操差点丧命,只得落荒而逃。八十三万大军被杀得只剩 下几百人。此一役孙刘联军大获全胜。

看到曹军溃败,诸葛亮下令收兵,给曹操留一条生路,让他灰溜溜地去向汉献帝复命。之后,诸葛亮与周瑜和小乔依依惜别。

③ 《赤壁》上的结局是什么

是好像有这一句话
结局是这样的:诸葛亮向对岸曹营那边放了一只鸽子,然后鸽子飞了很久很久(可以看到鸽子低下都是船),就到了曹营这边,然后看见曹营这在踢蹴鞠(佟大为上)然后曹操和一堆人在看台上看,然后好象是说了一句,然后大大的"赤壁之战"打出来,就结束了

应该是这样,这部片子很好看,一点不垃圾啊,场面很震撼,LZ去电影院看看把

④ 刚看了电影"赤壁"上半部,想知道赤壁之战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战争日期:208年七月~208年十二月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二、后汉统一的契机和不充分条件。直在进步,所以曹操不能在建安十三年完成统一。直到魏晋时期,黄河流域的完全恢复和发展使中国的重心回到黄河流域,于是完成统一”。
这个说法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我们仔细想想,曹操从拥立汉帝到赤壁之战,十三个年头,实行屯田也有十个年头了,虽然在建安五年之前黄河流域的经济是崩溃的,但曹操用十余年以说在赤壁战前,黄河流域仍然是全国的重心所在,曹操之所以没有完成统一,还是因为水军和荆州问题。
曹操在玄武池仅仅训练了半年水军,这个层次的水军战斗力对付以汉水为依托的荆州军是可以的,但面对以长江为依托的吴军,就相形见拙了,所以曹操才会在赤壁吃个大亏。
总之,大形势曹操是有利的,主动权在他手里,就看他如何选择了。遗憾的是,这位逐鹿中原、大破袁绍、横扫塞外、最有希望结束后汉乱世的强人,最终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以错误的方式与敌人展开了战斗,于是那些不充分条件逐次爆发,他最终没能越过长江。

曹操南征和长阪追击战
[编辑本段]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开始南征,他向荀彧问计,荀彧说:“现在您一统华夏(黄河流域),南方已经震动,您应该趁势速出叶、宛,则荆襄恐惧,可以平定荆州。”(注二)
八月,刘表病死,果然刘备听说曹操到宛城弃新野,走襄阳,刘琮投降曹操。此时一切太过顺利,曹操已经基本达成此次南下战略。
只剩下一个夙敌刘备而已,此刻他正带着“十万百姓”逃到当阳,即将前往军事重镇江陵。于是,曹操派遣自己的精锐部队“虎豹骑”五千人,“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在长阪追上刘备,并击溃刘军主力,“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注三)
《三国志·刘备传》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总之其形式与《三国演义》描写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曹操没有八十三万大军而已。应该说这次追击战显示了曹军精锐骑兵强大的战斗力,也说明刘备此人戎马一生的经验,从实力对比来看,双方可以说不胜不败。
关羽率领的水军在汉津接应刘备,才使其没有遭受灭顶之灾,刘备逃到夏口。占据江陵对抗曹操的企图失败。
曹操率领部队占据江陵,取得大批战船的战略物资,使曹操决定进一步南下,彻底消灭刘备和孙权。
早在曹操南征时,孙权就把部队调往柴桑,并派遣鲁肃前往荆州探勘虚实(注四),结果刘表死了,却见到了刘备,双方决定结成同盟,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东吴。

曹操的继续南下和孙权决计破敌
[编辑本段]
曹操占据江陵后南下乌林,要渡江灭刘备,同时向江东送信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
B这个时期刘备的兵力可以参考《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语:“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但这个说法明显是为了同盟提高自己的身份,获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小。
《三国志·鲁肃传引吴书》记载鲁肃语: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
连“一校”兵都不够,可见当时刘备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江表传》记载:刘备“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是因为自建安十三年以来损失不小,使曹操不得不在十二月撤军,没能继续南下。
那么可见,虽然在赤壁的损失不小,但曹军的总体实力仍然远大于孙刘,只是暂时不足以继续渡江作战而已。要知道在两年后曹操还大败了西凉人马。
所以,尽管周瑜的一把火烧垮了曹操的水军战舰,但曹操的陆军仍然保持了相当多的数量,其精锐部队基本没有损失,只是由于水军的失败导致曹操无法渡江登陆,再加上瘟疫,才使曹操不得不放弃从赤壁一线登陆的企图。
这些损失的战舰绝大多数原荆州留下的,其水军也都是原荆州籍士兵,赤壁之战曹操的直接损失来自此处,而由于瘟疫间接损失的兵力虽然也不小(注十),但与荆州水军比还不算多,可见什么时候都是“嫡系”好呀!
B这一时期刘备军的兵力开始增加,《江表传》记载: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
可见刘备在荆州的数年肯定没闲着。
紧接着刘备收取荆南诸郡,进一步扩充实力。仅仅在两年后,刘备就可以两线作战。 《三国志·刘备传》记载:“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先主并军三万馀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
刘备这个人的确不简单,只是得志晚了点。《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C至于吴军起兵力变化不大,虽然收编了一些北方降兵,在攻击曹仁时又获得不少战马(注十一),但自己也有伤亡。
应该还是保持原实力。

赤壁之战曹操的部署和失误小结
[编辑本段]
1曹操的部署:
曹操从建安十三年十月之前曹操取得江陵,拥众数十万。他一面命文聘为大将,“使典北兵”,镇守江夏边境。一面亲率大军继续南下乌林,准备登陆赤壁。
那么曹操是不是将绝对主力安排在了乌林一线呢?答案是肯定的。
《三国志·曹仁传》记载: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
《三国志·曹纯传》记载: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进降江陵。
《三国志·乐进传》记载: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
《三国志·徐晃传》记载:从征荆州,别屯樊。
《三国志·满宠传》记载:建安十三年,从太祖征荆州。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
《三国志·赵俨传》记载: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可见曹操的大将几乎到齐,是不是这些大将没有到达乌林,留在荆州各地?答案是否定的。
所谓“留屯”,说明不是乌林之战前的部署,而是之后。
要知道《三国志》是以魏为正统,赤壁之战乃是曹军的污点,自然不会多写,也就没有他们的具体事迹了,比如曹军外姓第一将于禁,他的本传连“从平荆州”的字样都没有,如果不是《赵俨传》提到他,我们也就没有他到达荆州的证据了。
又比如张辽,在庾信的《哀江南赋》中提到:“张辽临于赤壁,王浚下于巴丘”。
可见,曹操的主力部队是悉数开赴赤壁了。他希望以荆州水军为主力,进而利用绝对的兵力优势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荆州水军,低估了吴军和长江。
2曹操的失误:
其实这个问题周瑜已经有很精辟的论述,他分析的四点应该说正是曹操的致命伤。
(1)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西军一直是曹操的威胁。
(2)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曹操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荆州水军对抗吴军,可惜他错了,赤壁之战前那场接触战证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会锁战船,只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才被敌人火攻。说到底还是水军不济造成的。
(3)又今盛寒,马无藁草;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多也很难取胜。
(4)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三国志·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江表传》记载:(曹操)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瘟疫成了左右战局的关键因素。
(5 )新收刘表之众,尚未归心。

曹操行军路线
[编辑本段]
1进攻路线:
《三国志·曹操传》记载: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公进军江陵。……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三国志·徐晃传》记载:从征荆州,别屯樊。
《三国志·曹纯传》记载: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进降江陵。
《三国志·赵俨传》记载: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可见,曹操是从许昌全线出击,基本是以压制性的态势进击荆州,也正是这个态势吓跑了刘备,唬降了刘琮。
而曹操的进攻路线基本如下:
许—新野(樊)—襄阳(另派文聘防御江夏)—当阳—江陵—巴丘—赤壁。
2败退路线:
《资治通鉴》记载: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汉末英雄记》记载:曹公赤壁之败,至云梦大泽,遇大雾,迷道。
如果两个记载吻合,那么“华容道”和“云梦大泽”应该是一个地方。三国时的华容道是在江汉平原上潜江以南,监利以北的地方。而云梦大泽应该理解为包括南到洞庭湖,被到江陵的大片沼泽地和零星湖泊。
但在《三国志·郭嘉传》中有:“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
那么是不是《资治通鉴》和《英雄记》的记载根本就是错误?
我是这样看的,曹操从乌林途经华容,虽然中间路难行甚至迷路,但最终他们到达巴丘,并退到江陵。
《通典》记载:“洞庭湖中三江口有曹由州,曹公兵败之处。”《括地志》记载:“巴丘湖中有曹由州,曹公为孙权所败烧船处。”
值得注意的是,巴丘有两处:一个是今天的岳阳,另一个在今天的江西崇仁。曹操烧船的巴丘应该是岳阳巴丘;《三国志·周瑜传》记载的那个“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的巴丘应为江西崇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曹操的全部行程:许—新野(樊)—襄阳—当阳(长阪追击战)—江陵—巴丘—赤壁(败)—华容道(云梦大泽)—巴丘(烧船)—南郡—谯。

孙刘联军行动路线
[编辑本段]
《三国志·刘备传》记载:“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及於当阳之长坂……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馀人,与俱到夏口……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
这个记载已经很详细了:
新野——襄阳——当阳(败)——汉津——夏口(汇合周瑜)——赤壁(胜)——南郡。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先主至於夏口......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也比较明了:
柴桑——夏口——赤壁——乌林——江陵。
两军的汇合应该是在夏口或江口附近。

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
[编辑本段]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开始南征,大概在十月占据江陵。那么赤壁之战发生在几月呢?
《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备……”
《后汉书》记载:冬十月癸未,日有蚀之。十二月壬午,征前将军马腾为卫尉。是月,曹操与周瑜战于赤壁,操师大败。
这样看来应该是建安十三年冬十二月发生的赤壁之战。
但是《资治通鉴》和《后汉书》记载的却是十月(注十二)。
另有《三国演义》所说的十一月:
孔明曰:“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乃风息,如何?”……孔明曰:“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后为期,可教子龙驾小舟于南岸边等候”。
其实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首先,如果按十月说,则赤壁之战其实可以说是场遭遇战,因为曹操十月才占据江陵,而同月战役结束;其次,按十一月说,则看似不早不晚,但遗憾的是,这种观点的依据是小说所写,可信度自然无法与正史相比;而根据最俱权威的《三国志》,应该是建安十三年冬爆发的赤壁之战,只不过这种观点有点与其它记载矛盾。
《三国志·蒋济传》记载:“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明年使于谯”,可见合肥之战在建安十三年就已经结束,那么如果赤壁之战发生在十二月,这个时间内曹操还能从荆州跑到合肥,实在太紧张了,时间上根本解释不通。
但是,《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有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戊子。十二月壬午朔,十五丙申小寒,三十辛亥大寒。闰十二月壬子朔,十五丙寅立春。”
也就是,建安十三年是闰十二月的,这样一来,一切紧张的时间就顺理成章了。
至于十月一说,则与《三国志》其他记载颇矛盾。
《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公进军江陵,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乃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本兵,引用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
说明曹操在占据江陵后是有相当一段时间来稳定局势的。
而《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又今盛寒,马无藁草。
“盛寒”应解做隆冬,而十月很难被称为隆冬,而十二月“三十辛亥大寒”。
另外,十月之说并非是《资治通鉴》和《后汉书》明确表示赤壁之战发生在十二月,而是模糊记载,是有回旋余地的,估计也是两部书的作者对于这个时间存疑,但没有下定论。
综上所述,十二月应为最俱权威,最为合理的解释。
建安十三年冬十二月整个月份是:从公元208年12月25日到公元209年1月23日。赤壁之战就是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关于赤壁之战的几点疑问探讨
[编辑本段]
1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
首先,最俱权威的《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而《三国志·吴书》的诸大将传记也都提到“拒曹公于乌林”的字样,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曹操是拄扎在江北的乌林。
而周瑜所在的赤壁又具体在哪个位置呢?它与乌林的关系如何?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赤壁山在今蒲圻县西八十里,一名石头关,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
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右迳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
《荆州记》记载:“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黄盖(于)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乌林、赤壁其东西一百六十里。”
《江表传》记载赤壁之战的情况是这样的:“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去北军二里于,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
“东南风急”与“中江举帆”,说明冲乌林来的船来自乌林东南,这与“上破魏武兵”比较吻合。还有《三国志·吕蒙传》的记载:“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这里的“西破”与周瑜传的“逆”是一个解释。
如果《江表传》所记载是事实,那么蒲圻赤壁做为赤壁之战的地点确实是最符合历史记载。
至于其他的“赤壁”从地或记载上都有难以解释的地方,由于争论太大,此处不做过多讨论。
2张憙救合肥是在赤壁战前还是战后?
《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
根据《曹操传》是孙权先攻合肥再发生的赤壁之战。
《三国志·孙权传》则记载:“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根据孙权传是成了赤壁战后孙权才攻的合肥。
是不是陈寿记错了?后人对此有很多猜测,《孙盛异同》评曰: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
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三国志》的本纪是曹操,看《三国志》的人要想看时间,一定先看本纪,其他的传记一律向它看齐。本着这个原则,曹操本纪在时间上是绝对严格的,否则整部书的时间顺序就会很乱,《三国志》能被称作良史自然也具备这个条件。
也就是,孙权在赤壁战前攻合肥是肯定的,虽然《孙权传》是在赤壁战后才说“权自率众围合肥”,但它的时间观念与曹操本纪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更何况后面还有一句“攻城逾月不能下”,说明其战斗持续的时间还不短,完全可以理解为是发生在赤壁战前,只是着重描写赤壁之战才放在后面来说。
只是这样理解还有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张憙被派遣在《曹操传》和《孙权传》的记述又产生了矛盾。
按《曹操传》则张憙是在赤壁战前被派,按《孙权传》是在之后。
如果我们仍然按照《本纪》为尊来理解,那么陈寿关于这段记载就是失败的,因为孙权传的存在完全成了误导。
可笔者并不这样认为。
根据《三国志·蒋济传》:“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贼所得。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
记载说:“遇疾疫……颇复疾疫”,则很可能是在瘟疫大规模爆发之后才派的张喜。
而且,曹操在赤壁战前拥兵二十多万,而合肥这么紧要的地方竟然只派区区“单将千骑”来救,实在难以解释,除非是在赤壁败后曹操骑兵战马损失惨重,只有先派千骑支援。
综上所述,孙权攻合肥确实是在赤壁战前,张喜被派遣救援则是在赤壁战后。这样理解则既可以说通《曹操本纪》,又能兼顾《孙权传》。
而且没有解释不通的地方:
首先,孙权攻合肥应该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很近的时间,甚至是同时,否则曹操不会在赤壁败后才派救兵。
其次,曹操进军途经巴丘,败回时同样经过巴丘,与记载相符。
另外,这就能解释《江表传》记载的那批“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剩余的吴军部队的动向。
当然,如果您理解是陈寿老先生故意为自己的著作设下的一个谜团,或者是传抄过程中的误传,那也无不可。

结语
[编辑本段]
历史已经随着江水远去,硝烟已经散尽,很多人说曹操如果听取贾诩的建议就不会失败,但我想曹操有他自己的看法。
在感叹曹操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羽扇纶巾”的周瑜,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和乌林那惊天动地的一把大火。
公元209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被映红了……
此正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一)《三国志·贾诩传》: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注二)《三国志·荀彧传》:太祖将伐刘表,问彧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会表病死,太祖直趋宛、叶如彧计,表子琮以州逆降。
(注三)《三国志·曹纯传》: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进降江陵,从还谯。
(注四)《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至於夏口……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
(注五)《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讬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於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於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注六)《三国志·周瑜传》:瑜曰:“不然。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注七)《三国志·周瑜传》: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注八)《江表传》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
(注九)《三国志·刘表传》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注十)《三国志·曹操传》: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
(注十一)《三国志·吕蒙传》: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击,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
(注十二)《后汉书·献帝纪》: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资治通鉴》: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⑤ 电影《赤壁》剧情

曹操冲冠一怒为“小乔”

吴宇森的大制作影片《赤壁》已于5日正式开始拍摄,记者经过多方打探,大致了解到最新版本的《赤壁》剧情。

影片以长坂坡之战开场,曹操在击溃刘备后,认为对他称霸天下有威胁的是东吴,再加上曹操钟爱的小乔誓死不从,令他大发雷霆,执意攻打东吴。 孙权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之名与刘备会面,商讨联合抗曹的事情。刘备在同意了与东吴联合抗曹的建议之后,派诸葛亮前往东吴。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与鲁肃用激将法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并且把周瑜召回,主持抗曹。两军最终在赤壁相遇,在黄盖的诈降计策之下,曹操大败,沿华容道退回江陵。

周瑜和诸葛亮是全剧最主要人物,周瑜是第一男主角。吴宇森的《赤壁》试图超越《三国演义》,还原真实的赤壁之战。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周瑜是第一功臣,并且年纪比诸葛亮大,只是后来在演义中由于罗贯中“拥刘”的写作立场,才将功劳全都摊在诸葛亮身上。并且在演义中将诸葛亮塑造成神仙似的人物,长髯飘飘,羽扇纶巾,把周郎塑造成嫉贤妒能的白面后生。从吴导演最初的设定,由周润发和梁朝伟分饰周瑜和诸葛亮,后来发哥退出改由梁朝伟饰周瑜来看,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小乔有戏。花那么多银子请来林志玲大概是要渲染周瑜的感情戏,这是一个卖点,周郎和小乔是历史上羡煞旁人的情侣。剧中大概会让美貌与智慧兼得的小乔来启发周瑜的计谋,在赤壁之战的关键时候发挥巨大的作用。而孙权的寡嫂、孙策的妻子大乔也由林志玲扮演,大概戏份不会太多,只意在表现林志玲有分饰两角的表演能力,此外无他。
孙尚香在赤壁之战期间就与刘备有情义,非是《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后才因“周郎妙计安天下”认识刘备,误打误撞成就与刘皇叔的婚姻,但戏份也不会太多。剧中赤壁期间刘备与孙尚香的感情戏大概是在赵云的掩护下得以实施。
大小乔的作用还表现在曹操的感情戏上。——这充分说明《赤壁》是战争大片之外的感情大戏。曹操的感情戏大概表现为觊觎大小乔的美貌上,然后铜雀台横槊赋诗,成为战争的导火索,与历史上的许多战事由美貌女人引发一样。

⑥ 电影【赤壁】上和下的简介

赤壁上简介如下:
赤壁以长坂坡之战开场,曹操在击溃刘备后,认为对他称霸天下有威胁的是东吴,再加上曹操钟爱的小乔誓死不从,令他大发雷霆,执意攻打东吴。孙权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之名与刘备会面,商讨联合抗曹的事情。刘备在同意了与东吴联合抗曹的建议之后,派诸葛亮前往东吴。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与鲁肃用激将法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并且把周瑜召回,主持抗曹。两军最终在赤壁相遇,在黄盖的诈降计策之下,曹操大败,沿华容道退回江陵。
影片的战争主题环环相扣,刘备带队离开孙权,周瑜和诸葛亮用草船借箭,蒋干盗书互立军令状,孙、刘联军需要的东风迟迟不来,火烧赤壁,激战曹营,步步将剧情推向高潮。
而在战争主题之外,赵薇扮演的孙尚香混入曹营做“卧底”,结识了蹴鞠踢得出色的孙叔财(佟大为饰),两人惺惺相惜成为好友。憨傻而善良的孙叔财直到孙尚香被曹营士兵发现追杀,依旧挺身相护,只道是“他回去看生病的娘”。孙尚香临别的一句“我会回来看你的”,在这个男装女子的心中,留下了多少唏嘘牵挂,对方却浑然不觉。直到有一天,厮杀曹营的对阵中,两个情深意笃的好友相见,天真的孙叔财满眼惊喜地回应着“小胖猪”(孙尚香),被乱箭射中,无辜倒地。到死,他都没有识破对方的身份,脸上还残留重逢的欣喜……
此时,小乔独自潜入曹营想说服曹操撤兵,并为东吴赢得有力风向拿下火烧赤壁一战拖延时间。最后在曹营的帐幕之中,赵子龙(胡军饰)、周瑜(梁朝伟饰)与曹操(张丰毅饰)的激战,赵子龙飞身勇救小乔,而周瑜用身体挡住怀有身孕的小乔,两人倒地……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距今年一千八百年整。当时的皇帝虽为汉献帝刘协,但真正掌握实权的是丞相曹操。他威逼汉献帝对南方的刘备和孙权开战。曹操宣称,他消灭孙、刘的目的是要为大汉一统天下,其实他是想废汉献帝自立。曹操亲率近百万大军南下,第一站要攻打的就是驻守在新野的刘备。
甫抵新野,曹操的军队就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很快击溃了刘备的军队。刘备被迫逃离新野,大将关羽和张飞殿后,掩护老百姓撤退。与此同时,大将赵云怀抱刘备的幼子阿斗,在曹营中单骑纵横,毙敌无数,终于杀出重围。
此时,溃败到夏口的刘军与曹军仅一江之隔。刘备明白,仅凭长江天险阻拦强大的曹军并非长久之计,曹操早晚会打过长江,届时百姓必将尽遭涂炭。情急之下,他派军师诸葛亮前往东吴,与孙权商讨结盟之事。
东吴虽兵精粮足,但面对来势凶猛的曹操大军,时年26岁的孙权和他的众文武大臣在降与战之间犹豫不定。孙权的谋士鲁肃私下里对诸葛亮说,要想说服孙权结盟抗曹,必须先说服他的军事首领周瑜。诸葛亮赶往赤壁,探望在那里训练东吴精锐水军的都督周瑜。诸葛亮和周瑜一见如故,两人一边尽兴地抚琴,一边商讨战事。在那里,诸葛亮还见到了周瑜的太太、号称天下第一美女的小乔。小乔的父亲原来是曹操多年前的旧交。
周瑜和诸葛亮一同面见孙权,力主与刘备结盟,共同抗曹。此时,曹操派人下战书,让孙权投降,遭到孙权的断然拒绝。
曹操大怒,派大将夏侯渊率一营骑兵偷袭孙刘联军。周瑜和诸葛亮对此早有防备。孙权的妹妹、假小子孙尚香领命应战。夏侯渊不知是计,拍马追赶,结果中了联军的圈套。夏侯渊落荒而逃,而他的一干人马悉数缴械投降。交战中,周瑜救了赵云一命,自己却受了伤。
首战告捷,东吴的士气大振,在长江南岸地势险峻的赤壁扎下营盘。在隔江而望的北岸乌林,曹操也建起了一座要塞,布防的水军战船达两千多艘。为了迷惑敌军,曹操一边暗地里加紧备战,一边却让手下的军兵玩起了一种叫“蹴鞠”的足球游戏。
骁勇善战的孙尚香装女扮男装,渡江混入曹营打探底细,并结识了一位名叫孙叔财的曹军将领。后来,二人产生感情。孙叔财还将孙尚香招入了他的“蹴鞠队”。
曹操的水军对南方的水土和气候不服,纷纷染病,致使瘟疫蔓延开来。曹操不为所动,甚至将自己病亡士兵的尸体扔进联军的阵营。诸葛亮虽然迅速应对,但瘟疫还是扩散,众多士兵病倒,联军的士气遭到重创。而刘备和关羽、张飞和赵云等众将也四散逃命。
大战在即,此时联军兵力不占优,同时亟需箭枝。诸葛亮便设下圈套,趁机削弱曹军的实力。他派二十只草船首尾相连,趁着浓雾连夜佯攻曹操的水军。曹操不知是计,传令不可妄动,只叫水陆两军的弓箭手向江上射箭。结果,二十只草船满载十万余支箭胜利返航。次日清晨,曹操怀疑军中藏有奸细,并且发现了他的两位水军头领写给周瑜的书信(实为周瑜假造),信中声言送十万支箭作为投靠的礼物。曹操大怒,命将二人处斩。众水兵恐受连累,四散逃命,结果皆被俘获,并以叛降之罪处死。尽管如此,曹操仍然执意在数日后攻打联军。他慷慨陈词,终于扭转了军中的士气。
在赤壁营地,联军预谋用火攻之计对付曹操的水军,因其战船都是连在一起的。但当下北风甚盛,稍有不慎便可能反烧到联军自己的战船。此时孙尚香携一张曹营的地形图返回南岸。联军据此部署战术。
小乔不顾周瑜的反对,只身前往曹营,试图说服曹操撤兵,至少可以拖延一些时间。曹操其实一直就很喜爱小乔,此时更是被她的美貌吸引住了。更有传言,曹操起兵的目的就是为了博得小乔的芳心。
此时,诸葛亮禀明周瑜,次日便是冬至,根据天象,风向将变,可按原计划行事。周瑜指挥东吴的军队不动声色地准备着,一边在陆地上从三面包围曹营,一边部署水军的战船在江边一字排开,等待东风。小乔则与曹操周旋,分散他的注意力。
最后,风向果然大变。东吴几只燃烧的战船冲入了曹操的水军营地。风借火势,曹营立刻变成了一片火海,几千艘战船被付之一炬。吴军从陆地上也开始发动攻击。
曹操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他迅速指挥精锐的骑兵进行反扑,把东吴军赶到了江边。就在这时,刘备率兵赶到,将曹操击退,并趁势向他的要塞发起进攻。在赵云和孙权的掩护下,周瑜冲进曹营,救出了小乔。曹操差点丧命,只得落荒而逃。八十三万大军被杀得只剩下几百人。此一役孙刘联军大获全胜。
看到曹军溃败,诸葛亮下令收兵,给曹操留一条生路,让他灰溜溜地去向汉献帝复命。之后,诸葛亮与周瑜和小乔依依惜别。
赤壁下简介如下:
《赤壁》以长坂坡之战开场,曹操在击溃刘备后,认为对他称霸天下有威胁的是东吴,再加上曹操钟爱的小乔誓死不从,令他大发雷霆,执意攻打东吴。孙权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之名与刘备会面,商讨联合抗曹的事情。刘备在同意了与东吴联合抗曹的建议之后,派诸葛亮前往东吴。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与鲁肃用激将法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并且把周瑜召回,主持抗曹。两军最终在赤壁相遇,在黄盖的诈降计策之下,曹操大败,沿华容道退回江陵。
影片的战争主题环环相扣,刘备带队离开孙权,周瑜和诸葛亮用草船借箭,蒋干盗书互立军令状,孙、刘联军需要的东风迟迟不来,火烧赤壁,激战曹营,步步将剧情推向高潮。
而在战争主题之外,赵薇扮演的孙尚香混入曹营做“卧底”,结识了蹴鞠踢得出色的孙叔财(佟大为饰),两人惺惺相惜成为好友。憨傻而善良的孙叔财直到孙尚香被曹营士兵发现追杀,依旧挺身相护,只道是“他回去看生病的娘”。孙尚香临别的一句“我会回来看你的”,在这个男装女子的心中,留下了多少唏嘘牵挂,对方却浑然不觉。直到有一天,厮杀曹营的对阵中,两个情深意笃的好友相见,天真的孙叔财满眼惊喜地回应着“小胖猪”(孙尚香),被乱箭射中,无辜倒地。到死,他都没有识破对方的身份,脸上还残留重逢的欣喜……
此时,小乔独自潜入曹营想说服曹操撤兵,并为东吴赢得有力风向拿下火烧赤壁一战拖延时间。最后在曹营的帐幕之中,赵子龙(胡军饰)、周瑜(梁朝伟饰)与曹操(张丰毅饰)的激战,赵子龙飞身勇救小乔,而周瑜用身体挡住怀有身孕的小乔,两人倒地……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距今年一千八百年整。当时的皇帝虽为汉献帝刘协,但真正掌握实权的是丞相曹操。他威逼汉献帝对南方的刘备和孙权开战。曹操宣称,他消灭孙、刘的目的是要为大汉一统天下,其实他是想废汉献帝自立。曹操亲率近百万大军南下,第一站要攻打的就是驻守在新野的刘备。
甫抵新野,曹操的军队就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很快击溃了刘备的军队。刘备被迫逃离新野,大将关羽和张飞殿后,掩护老百姓撤退。与此同时,大将赵云怀抱刘备的幼子阿斗,在曹营中单骑纵横,毙敌无数,终于杀出重围。
此时,溃败到夏口的刘军与曹军仅一江之隔。刘备明白,仅凭长江天险阻拦强大的曹军并非长久之计,曹操早晚会打过长江,届时百姓必将尽遭涂炭。情急之下,他派军师诸葛亮前往东吴,与孙权商讨结盟之事。
东吴虽兵精粮足,但面对来势凶猛的曹操大军,时年26岁的孙权和他的众文武大臣在降与战之间犹豫不定。孙权的谋士鲁肃私下里对诸葛亮说,要想说服孙权结盟抗曹,必须先说服他的军事首领周瑜。诸葛亮赶往赤壁,探望在那里训练东吴精锐水军的都督周瑜。诸葛亮和周瑜一见如故,两人一边尽兴地抚琴,一边商讨战事。在那里,诸葛亮还见到了周瑜的太太、号称天下第一美女的小乔。小乔的父亲原来是曹操多年前的旧交。
周瑜和诸葛亮一同面见孙权,力主与刘备结盟,共同抗曹。此时,曹操派人下战书,让孙权投降,遭到孙权的断然拒绝。
曹操大怒,派大将夏侯渊率一营骑兵偷袭孙刘联军。周瑜和诸葛亮对此早有防备。孙权的妹妹、假小子孙尚香领命应战。夏侯渊不知是计,拍马追赶,结果中了联军的圈套。夏侯渊落荒而逃,而他的一干人马悉数缴械投降。交战中,周瑜救了赵云一命,自己却受了伤。
首战告捷,东吴的士气大振,在长江南岸地势险峻的赤壁扎下营盘。在隔江而望的北岸乌林,曹操也建起了一座要塞,布防的水军战船达两千多艘。为了迷惑敌军,曹操一边暗地里加紧备战,一边却让手下的军兵玩起了一种叫“蹴鞠”的足球游戏。
骁勇善战的孙尚香装女扮男装,渡江混入曹营打探底细,并结识了一位名叫孙叔财的曹军将领。后来,二人产生感情。孙叔财还将孙尚香招入了他的“蹴鞠队”。
曹操的水军对南方的水土和气候不服,纷纷染病,致使瘟疫蔓延开来。曹操不为所动,甚至将自己病亡士兵的尸体扔进联军的阵营。诸葛亮虽然迅速应对,但瘟疫还是扩散,众多士兵病倒,联军的士气遭到重创。而刘备和关羽、张飞和赵云等众将也四散逃命。
大战在即,此时联军兵力不占优,同时亟需箭枝。诸葛亮便设下圈套,趁机削弱曹军的实力。他派二十只草船首尾相连,趁着浓雾连夜佯攻曹操的水军。曹操不知是计,传令不可妄动,只叫水陆两军的弓箭手向江上射箭。结果,二十只草船满载十万余支箭胜利返航。次日清晨,曹操怀疑军中藏有奸细,并且发现了他的两位水军头领写给周瑜的书信(实为周瑜假造),信中声言送十万支箭作为投靠的礼物。曹操大怒,命将二人处斩。众水兵恐受连累,四散逃命,结果皆被俘获,并以叛降之罪处死。尽管如此,曹操仍然执意在数日后攻打联军。他慷慨陈词,终于扭转了军中的士气。
在赤壁营地,联军预谋用火攻之计对付曹操的水军,因其战船都是连在一起的。但当下北风甚盛,稍有不慎便可能反烧到联军自己的战船。此时孙尚香携一张曹营的地形图返回南岸。联军据此部署战术。
小乔不顾周瑜的反对,只身前往曹营,试图说服曹操撤兵,至少可以拖延一些时间。曹操其实一直就很喜爱小乔,此时更是被她的美貌吸引住了。更有传言,曹操起兵的目的就是为了博得小乔的芳心。
此时,诸葛亮禀明周瑜,次日便是冬至,根据天象,风向将变,可按原计划行事。周瑜指挥东吴的军队不动声色地准备着,一边在陆地上从三面包围曹营,一边部署水军的战船在江边一字排开,等待东风。小乔则与曹操周旋,分散他的注意力。
最后,风向果然大变。东吴几只燃烧的战船冲入了曹操的水军营地。风借火势,曹营立刻变成了一片火海,几千艘战船被付之一炬。吴军从陆地上也开始发动攻击。
曹操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他迅速指挥精锐的骑兵进行反扑,把东吴军赶到了江边。就在这时,刘备率兵赶到,将曹操击退,并趁势向他的要塞发起进攻。在赵云和孙权的掩护下,周瑜冲进曹营,救出了小乔。曹操差点丧命,只得落荒而逃。八十三万大军被杀得只剩下几百人。此一役孙刘联军大获全胜。
看到曹军溃败,诸葛亮下令收兵,给曹操留一条生路,让他灰溜溜地去向汉献帝复命。之后,诸葛亮与周瑜和小乔依依惜别。

⑦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的电影观后感

这部赤壁已经不是《三国演义》里的原汁原味的赤壁之战了,已在原有名著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最大的改变恐怕要数周郎这个人物了吧。

在《赤壁》中,周郎风度翩翩,豁达大度,精通音律。在里面,周瑜与诸葛亮是音乐上的知音、战场上的盟友,再不是小说中那个鸡肠小肚,嫉贤妒能的周公谨啦!他和诸葛亮一同品茗茶、弹古琴,还为小乔接生过一匹小马,两人建立了一段深厚的友谊。

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电影把计除蔡瑁、草船借箭两个故事自然地衔接在一起,上演了一出箭锋上的友谊大戏。在这里,是蔡瑁、张允自己去江上射的箭,而不是曹操下的命令。诸葛亮借够了十万只箭之后,却故意放走了一条插满箭的船,使曹操疑上加疑,而错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而诸葛亮因此借不够十万只箭,本来周瑜可以杀了他,但他却暗中添了六百只箭,建立了这段交情。记得福建曾经有一道高考话题作文,是关于“假如诸葛亮借不够十万只箭”。我猜大概编剧本的人就是借鉴了这道作文题目了吧。

《赤壁》里少了庞统献连环计的情节,连锁战船是精通水战的蔡瑁设计出来的;少了周瑜夜探曹军水寨的情节,却多了孙权妹妹大胆潜入敌营,刺探军情,绘制曹营扎寨地形图;少了周瑜设鸿门宴宴请刘备的情节,却多了孙权妹妹和刘备的一段难忘的经历;此外,还多了甘兴部下偷牛的事件,周瑜知道后暗中创造机会让他们改过自新。

除此之外,电影还特别增加了几个情节。

第一,曹军瘟疫流行,死了很多人,曹操将得病死的士兵送到江南岸,让孙刘联军染病。此时,周瑜还借机安排了刘备的离去,盟军的瓦解,令曹操轻敌致败。

第二,电影中没有黄盖诈降的情节,却有了小乔因为没有欠东风,单船过江去找曹操,两人一起闲聊以前旧事,还一同品茶(可惜曹操不懂得品尝)。小乔之意本来是希望曹操能为她而放弃杀戮,可是,两人品茶却因此使东吴得到了一个火攻曹军水寨的绝好机会。如果东风没有来,周瑜没能够打败曹操的话,那么小乔将再也不会回到周郎身边。这也正好符合杜牧的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安排也符合情节安排。

第三,赤壁之战的最后结局却是曹操、孙权、刘备三个,在战场上相遇,兵戎相见。三国的各位主要人物都在这里碰面了。最后不是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而是周瑜他们放走的。这果然是一次决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

《赤壁》虽然有些不合史实,有些夸张,却也合情合理,十分巧妙。里面的战斗场面果然精彩,惊险刺激。《赤壁》比以前《三国》的战争场面要来得精彩些。周瑜集中了兵力正面攻击曹营,先让黄盖的草船火烧曹军战船,攻入曹营,接下来还要费很大劲攻打曹军旱寨。另外,刘、关、张和赵云配合吴军攻击曹军侧翼。果真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让我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反传统的影视套餐。

总而言之,这算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

电影《赤壁》观后感

前天晚上去看了看《赤壁》,基本的感想是很好玩,不管是台词,还是情节,都有不少有趣之处,下面谨就所记得的部分,列举一二:

1.影片开头是曹操南征,赵云救阿斗,没有提到这是长阪坡,后面交代说,这是新野撤退。在历史上,刘备率领的是襄阳十万多百姓撤退,因为行走缓慢,在当阳被曹操五千骑兵追上,一万多士卒被骑兵打垮,不得不抛弃十多万百姓,率领几十骑向汉津逃窜。幸得关羽船队在汉水接应,才拣得一条性命。长阪坡一役,刘备损失惨重,不但一万多步骑血本无归,连自己的两个女儿都死在乱军中,如此惨烈的情节,电影中毫无表现,实在可惜。影片中说刘备竟然率领十多万百姓安全撤离,让人大跌眼镜。

2.曹操和周瑜在赤壁相持,竟然派步骑绕到周瑜后面去跟他打陆地战,这情节有些不可思议。赤壁两岸交通应当不便,如果是平原广隰,能绕过去打陆地战,曹操早该想到。以曹兵陆地战军力之强,周瑜的数万水兵,转瞬就会被击溃,还打什么水战?如果曹兵在赤壁和周瑜遭遇,他完全可以派一支船队上溯,在远一点的地方渡江,从陆地夹攻周瑜,而历史上曹操竟然没这么做,说明陆上攻击周瑜军队后背完全不可能。古代交通不便,很难绕攻,往往一城就可以堵住军队去路,要前进,非攻拔此城不可。

3.此场陆战,在电影中虚构一个八卦阵也不大现实,那种盾牌形成的阵势,不过一人高,很容易被骑兵马蹄冲散,又不是土垣石墙,哪有分割包围敌兵的功效?曹兵的士卒手持圆盾,还搞个鱼鳞阵,大概是模仿罗马步兵,中国历史上似乎没有出现过圆盾,况且罗马鱼鳞阵非常坚固,几匹马拉起一条绳子,绳子上串几条狼牙棒似的东西就想摧毁鱼鳞阵,似乎也有点小儿科。

4.诸葛亮去东吴劝降,鲁肃竟然说周郎此刻就在赤壁练兵。要知道赤壁是当时孙刘联兵沿长江上溯时,和曹兵偶然相遇的地方,周郎怎么可能预先在赤壁练兵呢?电影画面转瞬又切换到诸葛亮在周瑜兵营的画面,好像赤壁就在吴都城附近,也有点不大合理。

5.关羽、张飞、赵云的打法,有点像武侠电影,一个人撞倒几十个士卒,除非超人。连周瑜在中箭后,也拔掉胸前的羽箭,飞越而起,将箭插入对方大将的脖子,穿颈而过,似乎和历史战争片有点不大谐调。而且,当时骑兵已经很发达,董卓和吕布都以骑射闻名,关羽也是策骑在乱军之中斩颜良,为什么电影里的几个主将都喜欢下马徒战呢?况且周瑜以主将之尊,贸然上阵,未免冒险了些罢?

6.诸葛亮给小马接生,周瑜说要给小马取个荆楚风格的名字,小乔说,就叫萌萌罢。萌萌和荆楚有什么关系?小乔写字平安,说取为周郎儿子的名字,也有点傻,平安这样的名字也太现代了,汉末的人绝不可能取这种浑名。赵薇被称为郡主,那时候哪有郡主这种称呼?郡主的称呼最早起于唐代,还是用来指皇太子的女儿。

7.赵薇竟然会点穴这种功夫,大大加深了这部电影的武侠片属性。本来这情节放在一般电影中也似乎无所谓,但在《赤壁》这种双方甲士弩箭对射如雨的军事片中,突然蹦出一个会点穴的女人上窜下跳,无论如何不能不让人觉得滑稽,这使得影片的性质无所归属。

8.两军对峙的地方,完全不像长江。曹兵的船队竟然不是沿江岸横着一条线的排开,而是竖着形成纵深的列队,列队后才是陆地,试问哪有这么宽的江面?

9.关羽教孩子念《诗经》,似乎也不可能。汉代儒学发达,《诗经》有专门的博士讲授,关羽未必懂。当时蒙童课本主要是《论语》和《孝经》,以及《急就篇》之类,不会用《诗经》讲授。汉简中士兵习字简多是《急就篇》、诏书和算术书,似乎无五经。

10.张飞在大纸上练字,当时纸张制造并不发达,官府公文也大多用竹简,电影中曹操给孙权的信都是竹简(似乎过于节省),而张飞这个穷军官竟然用纸练字,未免过于奢侈。

11.回光阵完全瞎扯,刘备哪有这么多财力去打制这样的盾牌;就算有,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把它磨得像铜镜一样光;就算能磨光,哪能计算阳光角度计算得那么好,反射阳光,让对方骑兵受惊?

12.周瑜为了训练孙权胆量,让孙权一个人打老虎,而且不允许随从帮助,这无异于谋杀,任何君主都会认为这是谋反,有点胡编乱造。

再就是台词问题,半文半白,颇为失败,就不用说了。从此片上集看,整部电影暂时还没看到有灵魂,它想说什么呢,歌颂刘关张的兄弟情,抨击曹操的残暴,叙述孙权的成长,赞扬周瑜的雄姿英发?似乎都不是,总之有点乱。另外,赤壁之战发生在冬天,江上寒冷刺骨,这种气候对战争的影响也没有表现。当然这无关紧要,但至少显得不够精致。

当然,此片也有亮点,比如曹操船队蔽江而下的时候,虽然做的特技不是很好,但也颇具震撼力。曹操在船上吟诵:“驾九龙九合诸侯”的时候,镜头迅速拉远,俯拍船队全景,也很不错。影片中的服饰也还行,前额发两边中分,皆是西汉式,士兵纱帽也是西汉式,看阳陵俑便知,惟无赤帻。有的士卒护颈甲胄,一如徐州狮子山汉楚王墓墓出土弩兵,也是西汉式。小乔穿的衣服则为战国楚式,花纹都是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直裾衣的花纹,和东汉末年的服饰只怕有所区别,不过这个关系倒不是很大。东汉陶俑出土不如西汉那么多,画像砖发式不清晰,袭用西汉乃至战国也是可以的。曹操给孙权的信,写在竹简上的字体,和出土汉简很相似;小乔和张飞的字如同东汉碑刻,这些都是不错的细节。

电影《赤壁》观后感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绝唱,每每读起总是沉浸久久回味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赤壁搬上银幕一直想看看,吴大导演如何展现那种恢宏与滂沱,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公瑾/小乔的维美爱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还有感受词人那种胸怀大志的淡定,区区几句竟能将如此浩渺的历史说尽,让我感叹让我沉醉。

读苏大师的词你感受不到时代的痕迹,所能体会的就是那种如史诗般的故事,永远那样吸引不变,看过了吴大师的作品,总的感觉是恢宏尚可,可细节上过于粗糙,曹操的赤壁之战难道就是为了小乔,一个女人引起的战争,让我无法相信一代枭雄的曹阿瞒竟然如此荒谬,年少的一次谋面竟然刻骨铭心不能忘怀,画一小乔的像来久思(曹操在史书中的确有战争后霸占败方美女的情况,如,霸占张绣之妻,可成王败寇的过去,这样的行为是对敌对方的一种羞辱,不能作为战争发起的理由),也许导演只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简化战争的主题,可背离了历史的电影艺术能有多大的生命力呢?更尤甚的是吴导竟然用电影中的曹操说出了现代人的观点“对美色的追求和赏鉴能让人永葆青春活力”,呵呵,笑笑也罢,可还有更可笑的,一代屠夫张飞竟然也成了书法大师,在那煞有介事的书写着兴复汉室,关二爷也客串了老师,领着一群孩子朗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调皮的孩子对学习能做什么的发问后,竟然提出了现代的观点“读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想千年前的孩子们要是真如此,那我们岂不早实现了共产主义了呢。笑笑也罢(电影中的张飞竟然成了步将,甚至为了表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雄,连那闻名遐迩的丈八蛇矛都不用了,咳,好差劲),本是电影艺术何必深究呢。

当今越来越多的电影似乎在逃避着什么,要么古装,要么神话,电影本身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难道现在的我们更喜欢的是逃避现实吗,我看过电影《活着》《盲井》这些带有深刻时代意义的影片往往被鸩杀了,可我更喜欢这种勇敢的自我剖析,敢于面对也许才敢于解决,奥运会也结束了,当我们的新闻媒体大肆宣传海外如何如何高度赞扬我们的成功,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如同反思电影一样反思一下我们的不足呢?

电影《赤壁》观后感

今天去看了吴宇森的最新作品--赤壁,本不喜欢什么所谓的国产大片,大概是让黄金甲之流害的吧,今天也是没抱什么希望,可能同去的人比影片对我来说更有吸引力吧,开玩笑啦,看到这都不许吃醋。

就和事先宣传的一样,这是一部十足的男人戏。

先拿它的演员来说,张丰毅的曹操最先登场,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张的眼神凶狠狡诈,很符合大众心目中一贯的枭雄形象,还算出色的扮演了这个角色,不愧一个老牌演技派。接下来出场的是金城武演的诸葛亮,本来就很喜欢粱朝伟和金城武,喜欢他们的眼神,喜欢他们深沉的男人魅力,可说句实话开头金城武的演技实在差强人意,让我真是为他捏了一把汗,生怕他和林志玲小姐做伴,成为赤壁中的男花瓶,直到故事发展到后来,刘备孙权联手后,他和梁朝伟一段又一段的对手戏时,一个运筹帷幄绝顶聪明的诸葛孔明才映入我的眼帘。我觉得金城武早晚有一天会和梁朝伟一样,成为名副其实的影帝。接下来的刘备让严重过气的尤勇来演,其实是一招很高的棋,尤勇想当初也曾很辉煌过,扮演过很大气的角色,但现在实在是严重的过气,猛一看他出场,还真是象刘备,本应是个大气的人物,但实则没什么真本事,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再说胡军扮演的赵云,一副铁铮铮的硬汉形象还是很讨巧,虽然少了想象中的骑着白马的飘逸英俊,但还是很让人喜欢的。当时就在想,如果李亚鹏先生肯掏钱赞助赤壁以换来扮演这个角色,是不是又会招来骂声一片呢?胡军能演好这个角色还是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演技的。接下来的粱朝伟扮演的周喻就无须多讲了,因为说了也是废话白说,因为粱朝伟就是一个演什么成什么的人。后面的关羽张飞鲁肃孙权等就是一个个脸谱似的人物了,关羽耍的大刀,张飞的暴脾气和震天的吼声等等。

再来说说赤壁中的女人角色的扮演者,都是一个以前风格的延续。赵薇的孙尚香延续了她的小燕子风格,一个调皮的假小子。林志玲延续了她的广告风格,我的脑海一会儿蹦出的是潘婷洗发水,一会儿又是玉兰油沐浴乳,因为都是头发脸蛋和身体的展示,毫无演技可言。

赤壁电影中的大场面戏的确挺好看的,一些排兵布阵的场面和打斗场面很吸引人,很有看头。不过有些电脑特技的画面难免制作的太过粗糙。

在看赤壁过程中,有些台词难免使人笑场,比如多吃一点吧,此次东吴之行,路途遥远(刘备举着碗米饭递给诸葛亮)。这匹马出生在荆楚,就该有个荆楚的名字,我们叫它萌萌好么(周瑜搂着小乔温柔的说)?编了(草鞋)很多年,习惯了(刘备一副业务熟练的样子)。现在好好读书,以后就有饭吃(关羽教小孩子读诗经时说的)。欲望使人年轻(曹操)。还有什么平安是福之类的软广告语,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我当时真担心孙权嘴里会蹦出一句我的地盘我做主。

电影《赤壁》观后感

诸葛亮要去东吴,讲了一大通理由后,刘备问他什么时候动身,他说就今晚,刘备端起一碗饭说“那你多吃点吧”。

诸葛亮见孙权,当时想着该舌战群儒了,应该很精彩,结果呢?短短几句不轻不重的话就把这段经典一笔带过了。同事说金城武第一眼看上孙权那个镜头,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忽然慢镜头拉过就瞟上了孙权了,然后俩眼就扎人家身上拔不出来了,当时她就觉着这诸葛亮看着势头是对孙权一见钟情了,典型的琼瑶剧里女主角一眼就相上男主角时的场景镜头运用嘛,而且表情动作和神态也一样。

周瑜问诸葛亮“这么冷的天你还拿着扇子,不冷吗”,诸葛亮回答“我要随时保持冷静”诸葛亮给周瑜的马接生,周瑜问“这个你也懂”,答曰“略懂”,然后就是小乔要周瑜给刚出生的小马起名字,周瑜说“就叫萌萌吧”,全场乐翻。晚上鲁肃说起抗曹的事情,周瑜说“大喜的日子不谈公事”。

有个镜头是演周瑜为小孩挖笛子眼,哈哈,同事可是吹笛高手,一看这镜头就找到了严重问题,当时就发表了她的专业演讲:笛子音歪了,哪个音歪了你挖哪个孔就是了,而周瑜却去挖气孔管!不是没事儿胡勒勒嘛!气孔又不发音,就是个棒坠子穗子的地方。再有古时候的笛子哪儿还有笛头啊,又没装饰牛角,何况那么短的能不跑调嘛,就算是小G调的也不能那么短啊,再说那里是南方,都是曲笛,哪有那么小个的笛子阿!又不是吹河北梆子呢!哈哈,看来我们的大导演真是该好好补补课。

有场张飞在八卦阵里跟敌人厮杀的场面,张飞一出场大家就哄笑,整个一个金刚呀,赤手空拳,吼叫着就冲上来了。书中称张飞是猛张飞,人家是粗中有细,可是这个张飞整个一个傻张飞。而且那个八卦阵也拍的有问题,虽然我不懂古时的阵法,但是怎么也感觉那帮草兵太傻了,怎么就没头没脑的在场子里乱跑,旁边就是敌人要不杀,就在那里乱跑,跟走迷宫似的。

当诸葛亮请周瑜来他们安的营扎的寨里来引荐刘备,先是见子龙在跟战士们练摔跤,然后看关羽在教小孩子们念:“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刚念完一小孩站起来问:我们连饭都吃不饱为什么还读书啊?关羽回答:你现在读书,将来你才有饭吃!这话怎么听着怎么耳熟。然后镜头一转,张飞在写毛笔字,周瑜拿起来看后竟然说“好字!”天啊,全场又笑场。然后当周瑜终于看到刘备的时候,刘备在忙着编草鞋。刘备说自己习惯编草鞋,关羽说大哥编的鞋很结实,我们的鞋破了都是大哥给我们编草鞋,穿他的草鞋能走很远的路,镜头一转,地上一堆草鞋……全场几度笑场。

华佗在给曹操扎针,曹操看着自己画的小乔的画像,用同事的话说是淫笑着看着画像,华佗提醒曹操不可欲望太多,否则会加重头痛风,结果曹操猥琐一笑,说到:难道你不知道欲望可以使人年轻吗……。同事说看到华佗趴在曹操背上给他一边看头疼一边说话的样子,让她就想到了那首“最浪漫的事”,俩人一起慢慢变老的感觉不过如此阿,感叹,老夫老妻的神圣场景啊。

曹操发现一舞女长的很像小乔,宠幸三天,早上正赶华佗来给他治病,结果华佗面色凝重的站在门外偷窥,夏侯淳来了,偷窥后痛心疾首的感叹“原来大哥打这场仗都是为了一个女人”,全场又爆笑,说“一个女人引发的战争”

赵薇扮演的孙尚香一出场大家就乐,整个一个小燕子。她让孙权对着祖宗牌位笑一个,场内有观众配音说“来,给大爷笑一个”,哈哈。当她哥哥孙权为她和刘备说媒的时候她竟然说她哥哥“你从来都没有尊重过我!”之后气呼呼的走了,然后就是诸葛亮去安慰她,对她说你很有个性,又是爆笑,当两个人站在那里看着对面的曹营时,观众感叹,看人俩多班配,怎么没让孙尚香嫁给诸葛亮呀。

电影中那些女人的化妆都好难看,不论男女个个脸色黑黄,梁朝伟已经好老了,结果还老给特写,有男士感叹“他的脸上也不平呀”。林志玲是台湾公认的大美人,可是在片中没觉得好看,镜头下给人的感觉就是骨瘦如柴,之记得高高的颧骨。最主要的是,怎么都感觉吴宇森根本没读过三国似的。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事件没一个演的,不知道从哪里挖掘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来戏说了一把。最主要的是戏说的曹操发动这场战争是为了小乔,曹操要是知道了估计得气活了。

------------紫霞游戏赠送该游戏首充,返利

阅读全文

与电影赤壁下结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把手机上的电影投到电视上 浏览:755
外国电影是关于海底外星飞船 浏览:866
学生微电影节获奖作品 浏览:94
100部必看英文电影片段 浏览:928
洞房方夜香港电影 浏览:195
倩女幽魂电影剧情 浏览:678
陈百祥被打搞笑电影 浏览:766
玄门大师电影演员表 浏览:608
20年11电影哪部好看 浏览:180
农村保姆是哪个电影 浏览:539
电影离别高清唯美素材 浏览:896
电影放心何处英文字幕 浏览:387
狗的看电影 浏览:458
你好李焕英的电影简介 浏览:712
忐忑电影的歌曲谁唱的 浏览:128
爱简单巴西电影歌曲 浏览:541
英文电影ppt一页 浏览:430
我的初夏澳大利亚电影高清 浏览:205
怪侠一枝梅电影1994图片高清 浏览:557
儿童英语电影台词 浏览: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