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菊豆》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哪里有剧情介绍
讲述的是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某小镇上的染坊主杨金山续弦娶了年轻姑娘菊豆为妻为传宗接代但其无法生育,后侄子杨天青与菊豆心生爱慕,二人生下儿子杨天白。
杨金山死后,渐已成人的天白对母亲与杨天青的事怀恨在心,把他们赶出了染坊。当菊豆和天青在地窖时,因为缺氧晕倒, 天青被天百扔进了染池里面,活活的淹死。菊豆万念俱灰,纵火烧掉杨家世代相传的祖业“杨家染坊”的故事。
(1)我看电影菊豆扩展阅读:
《菊豆》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中国电影。改编自刘恒小说《伏羲伏羲》,由张艺谋、杨凤良导演,巩俐、李保田主演。
该片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华语电影,并获得了一系列的国际奖项,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西班牙第35届巴利亚多里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穗奖,西班牙第35届巴利亚多里德国际电影节观众评选最佳影片奖,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大奖金雨果奖。
电影里的菊豆作为积极的变革者,是一个比原著中丰满得多的女性角色。菊豆的悲剧是有原因的,她作为一个有着“新思想“敢于突破封建三纲五常的女性实则应该受人歌颂,但其实她起初的企盼就是一个错误,她不该寄托太多的希望于天青但只有离开这个环境才能从根本脱离这一死水,而她却傻傻以为能和天青共同开拓一片领土,这实在是种悲哀。
B. 求电影《菊豆》的影片资料。
菊豆:一种希腊悲剧般的力量 原著《伏羲伏羲》。作者刘恒。著名作家。 作品被改编成许多电影。如《伏羲伏羲》(影片名叫《菊豆》,由张艺谋执导,巩俐和李保田主演)《黑的雪》(影片名叫《本命年》,由谢飞执导,姜文主演)《秋菊打官司》(张艺谋执导,巩俐主演)以及长篇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影片名叫《没事偷着乐》由冯巩主演,电视剧由梁冠华主演),并由此获得2002年度飞天奖最佳编剧奖。此外,还直接创作了《西楚霸王》《漂亮妈妈》等影片的剧本。 2003年新剧《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改编自凌力的著名长篇小说,刘恒担任该剧总导演、编剧。 2007年荣获华表奖优秀出品人奖 2007年,冯小刚电影《集结号》编剧,根据杨金远小说《官司》改编 主要作品有: 《狗日的粮食》《狼窝》《力气》《白涡》《虚证》《黑的雪》《逍遥颂》《苍河白日梦》《四条汉子》《教育诗》《东南西北风》《连环套》等中长篇小说(集)。部分小说被译成英、法、日、韩、丹麦等文字。已有五卷本《刘恒文集》问世。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某小镇上的染坊主杨金山(李纬饰)折磨死了两房太太,买进小他三十余岁的王菊豆(巩俐饰)续弦.性无能的杨金山对其百般虐待.染坊伙计、杨金山的侄子杨天青(李保田饰)对菊豆由怜生爱,两人私通,生得一子.金山喜出望外,以为己出,取名天白.但不久金山中风,半身不遂,菊豆与天青更加肆无忌惮,得知真相的金山屡次欲对天白下手,反而误坠染池丧命.被迫分离的菊豆与天青只能暗地来往.10多年后,天白长大,外人的闲言碎语使他无比仇恨生父.遂在发现地窖中重温旧梦的天青和菊豆窒息昏迷后救出母亲,却把生父丢进染池淹死.菊豆万念俱灰,一把火点着了染房---让一切罪孽化为灰烬。 即使在今天看来,<菊豆>依然是大陆最震撼人心的电影之一.这不仅是因为题材本身,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张艺谋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艺术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如他本人在一次采访中所说:"拍《菊豆》是我第一次从摄影师的角度转换成导演的角度,这部影片对我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菊豆》之前我拍电影一直是站在摄影师的角度,不太重视调动演员,不太重视挖掘人物内心,更注重的是电影的整体风格、造型和视觉冲击力。《菊豆》虽然仍有“染布作坊”一类形式感的东西,但却是我第一次把自己的屁股坐到了导演的位置上。再比如《菊豆》之前的《红高粱》,影片中那种狂放的精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姜文的表演。姜文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演员,所以他演的那个人物就非常有光彩。反过来再看《红高粱》时的巩俐,就能发现导演的功力还局限在只能提供给演员一个很好的造型与形象。仅仅两年之后,巩俐在《菊豆》中的表演就有了质的飞跃。这就充分暴露出《红高粱》时期我作为导演还不会导演,对巩俐这样的新人我就无计可施,但是自己会演戏的姜文就帮了我的大忙。" <菊豆>具有一种希腊悲剧般的力量.在十年的时间跨度中展现了三代四人之间剧烈的情感冲突.他们各自痛苦的内心世界,他们彼此纠葛的爱恨情仇,他们与社会伦常的屈服和角斗,其两军对峙般的惊心动魄实乃中国电影所罕见.全片从头至尾紧凑异常,悬念迭起,其内在的张力和戏剧冲突如密集的雨点砸在每一场戏的每一分钟,毫不拖泥带水. 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性的地点是“序秩堂”.该堂位于徽州的黟县南屏村.分上、中、下三厅,下厅是吹奏鼓乐的地方,也可以搭台演戏。中厅为礼堂,可举行祭祀仪式,上厅为享堂,楼上放置本族的祖宗牌位。祠堂高大威严,人处其间必产生敬畏之情。参加祭祀还有严明的规定,包括与祭人员要穿戴与身份相应的衣冠,祭品的定式,等等。通过参加这种场面宏大、礼节繁多的仪式,可以增强族众对所在宗族的自豪感。有的家族还规定,年龄稍长之后的男孩子都要参加宗族内一些礼义和祭祀活动,以使他们从小掌握做人的规范,懂得各种礼节,形成特定的思维模式。可见,祠堂实质上是一个家族精神教化的圣殿。影片结尾安排菊豆一把火烧了祠堂,可谓革命理想主义的激情之举。 影片的主要演员巩俐、李保田自不必多说,值得一提的是扮演杨金山的老艺术家李纬.李纬原名李志远,原籍江苏常州,1919年生于河北石家庄。参演的第一部影片是沈西苓导演的《中华儿女》。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上海任观众演出公司演员,除演出话剧外,还在上海实验电影工场、文华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浮生六记》、《小城之春》中扮演主要角色。仅<小城之春>一部影片也足以使他光耀影史.在菊豆中他扮演的杨金山基本没有肢体语言,完全靠眼神表现那股恐怖变态的恶毒心理,其精湛演技简直让观众不寒而栗.当时已年逾古稀的李老能做出这样的艺术选择和献身,着实令人钦佩.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菊豆>一片在中国难逃被禁的命运.然而即使在国外风光了一圈之后,它还是遭到了众多国人的非议.比如说它刻意迎合了西方的观光/猎奇心理,诬蔑了中国人的形象等等.其中最有高度的指控是:张艺谋是在西方获国际大奖的具有后殖民倾向的艺术贩卖者,他通过把东方华夏文化的通奸、乱伦等丑陋习俗营构为一种“神话”与“寓言”赤裸裸地展览给西方人看,以一种文化的猎奇与艺术的表现力图为西方人铸造一个神秘的“东方神话”及“东方寓言”而提供可能性. 但客观的说,张艺谋并不是一个意识形态先行的导演,对<菊豆>(或者其他类似影片)的评价首先应该是一个对艺术品的评价.而关于其引起的种种跨文化问题,周蕾在《原始情欲:视象、性、人种志与当代中国电影》一书中有过比较到位的分析.比方她指出《菊豆》刻意加入了染坊的场景,是以一种斑斓的色彩营造出第三世界的差异感,是建构一种对"中国"的跨文化商品物恋。再比如她对东方主义的批判,"做给外国人看"──会很容易将问题导向错误的方向,使我们误以为要突破表面的形象,寻找深层的意涵,彷佛只要我们能够找出自己的真实的深层意义,外国人便要深入观察我们,不能再以想当然的方式虚构我们。这个为大多数人接受的策略在周蕾看来只会将问题导回"原始"的向度,再产一种以纯正"中国"为中心的排他性,到最后只会巩固使西方凝视合法的文化政治。张艺谋能够成功诱惑观众,使他们停留于影象的表面,而影象的重要性正在于解除深度。因此,如《菊豆》的电影并非无知的满足东方主义者的偷窥,而是自觉的自我暴露,以一己的肉体回看偷窥者的凝视。这种自我暴露实际上是一种抗衡的力量。
C. 《菊豆》观后感
晚上睡不着,无意中发现了一部老电影,张艺谋导演的《菊豆》。
《菊豆》无疑是一部悲剧,菊豆是可怜的,围绕在女主人公菊豆身边一共有3个男人,老公杨金山,侄子杨天青,儿子杨天白。
杨金山为了后代娶了菊豆,姑且不考虑他的动机,毕竟对于封建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女性,对男性没有一点平等性可言,杨金山娶了她,天天晚上虐待她,日子苦不堪言。
畸形的日子里,菊豆发现了觊觎她的杨天青,婚内出轨在道德上无可置疑是要被谴责的,但是对于菊豆,我们对她批评不起来,错的不是她,是那个封建社会,极度的男尊女卑,越是强调封建礼教,越是出现许多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
对于天青,菊豆可能一开始真的是为了报复杨金山,但是后来她爱上了他,两个人的结合,天青是原始的性冲动,而菊豆是为了报复,幸好最后他们彼此相爱,也算是在那个悲惨社会里,菊豆唯一的一点点光亮吧。
但是天青性格是懦弱的,也跟那个时候的时代背景下人的性格压抑有关吧,菊豆让他带她和天白离开那个地方,天青没有勇气,如果换一下位置,天青是菊豆,而菊豆是天青,我想这样的天青会带着她和天白离开那个容不下他们的地方重新开始的。天青给了她一点光亮,但不足以把她拉出黑暗。
天白的出现,在我感觉很可怕,小小年纪的他,杀死了自己名义上的父亲和亲生父亲,网友觉得这个设定很不真实,我觉得这也可能是为了嘲讽那个压的人喘不过气的时代吧。
那个年代的女性真的很不容易,我能感受到菊豆身上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天青身上的力有余而心不足,那个年代的女性的命运更多看运气,看你遇到怎样的老公,很可怜。
对于菊豆,这三个男人,但凡有一个对她好一点,她也不至于在最后用自杀的方式结束这一切,如果杨金山对他好,虽然年龄差距大,没有共同语言,但是毕竟可以衣食无忧,安稳一生,如果杨天青对她好,带她和天白离开那个地方,她也可以在一个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重新开始,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天白对她好,能够体恤到母亲的不容易,对于母亲和天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也可以偷偷摸摸的和天青过完这一辈子。
作为新时代的女性,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完全寄托于男性,自己给自己安全感,遇到困难,有翻盘的能力。
D. 如何评价电影菊豆
《菊豆》作为奥斯卡题名电影,短短95分钟将一个女人一生的心酸苦楚细细道来,宛若抽丝剥茧,鲜血淋漓。那时的巩俐真的漂亮,粗布棉袄也挡不住的天然诱惑。
E. 巩俐早期电影《菊豆》,其中的细节你真的看懂了么
菊豆是被买来的,想要逃离这个喜欢x虐折磨死两任老婆的买家,买家没把她当成人,不过是传宗接代的牲口罢了。她想要求助唯一的男人,结果这人也是怂包,不敢救。
菊豆一直在反抗命运,可惜命运早就抛弃她了,街里街坊的冷眼旁观,身边人的懦弱无能,连自己的儿子都扭曲变态了。旧社会是吃人的社会,男女老少都是被压迫的存在,菊豆最后一把火烧了染坊,也是她最后的抗争吧。
这些细节你真的看懂了么?
一、影片中女主的儿子,为什么金山掉水的时候他不救?那个时候他就知道金山不是他的亲生父亲了吗?这个儿子不简单。
不说小时候那次,就是长大懂事他更怕男主就是他亲爹,就算知道也不会承认。因为本来女主和男主就被人说闲话,闲话说多了自然也会怀疑那个儿子是不是老坊主的真儿子。他们是有宗族的,如果发现他是假儿子就什么都没了。
每个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都会在伦理道德讨论,无论中西方的,甚至西方还把伦理纳入哲学范畴,只是中国五千年有文化的人终究少数,为了保证家族长久生存,所以设定了人伦规则,要不然会乱了人际关系。
中国乡土文化本来就是熟人文化,熟人文化对人际关系更为敏感,这套人伦设计是有正面价值的。只是问题是,过于尚古墨守成规,没有讨论的余地,让很多正常的事情变成悲剧。
另外看电影尽量别从批判单一角度看,也看看正面价值在哪里,在想想正面价值和故事里的悲剧这俩者中间发生了什么导致悲剧,看懂了这些,不是批判反是怜悯。
F. 张艺谋的《菊豆》,两次杀父的杨天白对现实有何借鉴意义
张艺谋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获奖无数,浓厚的家国情怀使其早期的电影作品充斥着反封建、反枷锁的时代印记。尖锐的历史时代反讽主题,加之张导因摄影出身练就的敏锐的艺术气息,使其作品得以享誉国际。
中国内地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的一共有两部影片,均为张艺谋执导,一部是2003年的《英雄》,另一部是1991年的《菊豆》。三十年过去了,如今再看《菊豆》,我有了新的理解。
经典之所以一直流传,是因为我们总能找到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关于《菊豆》的影评有很多,多从时代背景、人物性格和电影道具使用方面的阐释,而少有人分析角色对现实生活的映射。
今天我就从杨天白这个人物进行分析,两次杀父的杨天白对我们现今的生活有哪些借鉴意义。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影片讲述了杨家染坊中杨金山、杨天青、菊豆和杨天白四个人的悲惨命运。
菊豆是杨金山重金买回来的第三房老婆,前两任老婆都被杨金山虐待死了,菊豆也不能逃脱被性虐的命运。不堪重负的菊豆选择勾引杨金山收养的儿子杨天青,以此获得杨天青的庇佑。
杨天白是菊豆(母亲)和杨天青(哥哥)的不伦产物,也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人公。 天白的形象在影片中以三个不同的时期来呈现,分别是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和少年时期。下面我就从不同的时期来分析天白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意义。
杨天白是杨家第十四代传人,是杨家唯一的后人,取名字时,一个人说:“取上歪字咱杨家的风水可就完了!” 可见封建迷信对那个时代人的影响力,取名字一事也预示着天白在家族中所要背负的压力。
青白,寓意清清白白,是对菊豆和天青不伦之恋的讽刺。 杨金山刚瘫痪,菊豆和天青就明目张胆地住在了一起,而天白则被放在了二楼跟金山住一起。
婴儿时期的天白就不爱笑,天青说:“该笑的时候就笑了,看把你急的。”天青抱起天白,唱儿歌哄他。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场面存在了,只有天白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天青才能偷偷摸摸地做回父亲。
天白为什么不爱笑呢?影片中是为了暗示天白从婴儿时期就注定的悲惨命运,但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上来说,是因为天白缺少对母亲的依恋。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婴儿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吃奶是第一大事,故称之为“口欲期”。 如果这一时期剥夺了婴儿吃奶的需求,婴儿就会发展出不信任、拒绝他人,对爱和亲密关系感到恐惧等问题。
很显然,菊豆和天青只顾自己快活,把天白扔给金山,天白缺少和母亲建立连接的纽带,又不能及时享受吃奶的权力,加上金山根本没有把天白当成亲生儿子来对待,这一切都预示着天白性格的扭曲。
天白快三岁了,一直不说话,天青让天白叫他爹,天白只顾自己玩,根本不理会天青。这时菊豆开始劝天青,孩子长大就好了。
天白看见菊豆和天青不伦的关系,产生了疑惑不解的表情,他心里在想什么?这就关系到了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3—6岁,被称为前生殖器期,也叫俄狄浦斯情结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开始有了性别意识,开始对自己的性器官感兴趣。
你会发现,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会把父亲或者母亲当成自己的情敌。 比如,女孩会更粘爸爸(恋父情结),而男孩会更依赖妈妈(恋母情结),但是不用担心,恋父或者恋母都是这个阶段的儿童很重要的一个成长任务。
如果孩子能够在这个阶段自然、充分地理解到性别的差异,解决了自己对性别的好奇,就会对成年之后的性别认同和对异性的态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天白一直不说话,从侧面说明了菊豆和天青作为父母的不称职,从而导致了天白缺少对母亲的依恋,更没有对父亲身份的认同。同时,金山,菊豆,天青之间的三角关系,也让天白迷惑不解,不能让他完成俄狄浦斯情结期的心理转变。
金山趁菊豆和天青不在,对天白起了杀心。当他动手时,天白下意识地喊出了一声“爹”,金山高兴地忘了要杀天白的事,还一把抱住天白,痛哭流涕。
在金山的指使下,天白冲着菊豆喊出了“娘”,喊了天青“哥”,还喊了金山“爹”。 对菊豆和天青行为的不理解,迫使天白开启了自我身份的探寻之路。这或许就是天白喊金山爹的缘故。
自从天白喊了金山爹,他就同金山一样,认同了对菊豆和天青的仇恨,电影中有两处金山教唆天白使坏的情节,从此仇恨就在天白心中埋下了种子。
第一处,菊豆早上从天青屋里出来,抬头正好碰见了站在二楼楼梯口的天白,天白很小,只穿了个肚兜,但小小的天白眼里已经产生了仇恨,他恶狠狠地盯着菊豆,想要把菊豆看穿。
第二处,天青和菊豆在屋里发生争执,天白在屋外拿石头砸门。菊豆从屋里出来看见天白砸门,但是天白没有停下,仍然在用石头砸门。菊豆扇了天白一个耳光,天白被扇了一个踉跄,此时金山在二楼唱起了小时候天青给天白唱的那首儿歌,象征着金山的胜利。
孩子的是非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逐渐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经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而缓慢形成的。
三岁大的天白不懂为什么要砸门,只是“父亲”金山让他这么做,他才去,所以当菊豆发现他的时候,他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因为他根本不知道砸门是错的。
天白无意间把金山拉下水,看着金山在水中挣扎,天白笑出了声。教唆仇恨的人死了,第一次对命运的反抗,就这样在无意间悄悄地完成了。
金山死后,菊豆和天青在灵堂前再次发生了争执,天白全都看在眼里,但他面无表情。
儿童时期的天白本应该是依恋妈妈的,但是菊豆却只顾自己谈恋爱,忽略了对天白的爱。 在菊豆的眼里,认为时间会治愈一切,孩子可以无师自通,但令她没想到的是, 自己口中所说“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这样的育儿态度为天白后来的性格扭曲埋下了伏笔。
十一二岁的天白依旧面无表情,并且一句台词都没有。菊豆把毛笔递给天白,说“你哥给你买的新毛笔”,天白扭头就走。
菊豆和天青在废弃窑洞里幽会,被同村的人看见了,目击者到处说二人的闲话。天白拿着天青当初救菊豆的那把杀猪刀追打传谣的人, 可见天白身负的巨大的舆论压力。这个年龄的孩子自尊心是何其的强烈,却被众人打击的体无完肤。
天白手受伤了,天青要给他嘬嘬,天白把对邻居的怨恨全都发泄在了天青身上。菊豆气地跟天白摊了牌,告诉他天青才是他的生父,但是天白无动于衷, 天白恨的就是自己是天青的儿子。
菊豆和天青日日压抑不能共眠,于是决定再做回夫妻,二人跑到地窖里苟且,宁可憋死也不出去。
天白到处找菊豆和天青,后来发现他们在地窖里,于是天白把菊豆背了出来。看着昏迷的菊豆口中还一直喊着“天青,天青”,天白转身回去把天青也背了出来。
至此,或许你会以为天白被泯灭的人性还有些许残留。但是,天白背天青出来并不是为了救他,而是要亲手杀死他。天白把天青扔到染布的水池里,拿起木棍毫不犹豫地砸向天青,红色绸布掉了下来,淹没了天青。
儿童时期被教唆形成的仇恨种子,终于在这一刻爆发。 站在俄狄浦斯情结的角度来看,天白杀死名义上的父亲金山,是抹杀仇恨,杀死生父天青,是杀掉骨子里软弱无能的自己。
如果说天白第一次杀死金山是无意识的行为,那么这一次杀死自己的生身父亲天青就是对命运的彻底反抗。
天白的世界安静了。他不必再矛盾于自己是谁的儿子,因为从此他就只有一个身份——菊豆的儿子。
天白的一生注定是场悲剧,并且他无法选择。在毫无温暖的家庭中长大,矛盾和仇恨不断地撕扯着天白幼小的心灵,加之长大后外界对母亲和自己身世的非议,最终导致了天白性格的扭曲。
优秀的电影是一面镜子,投射观影者的内心,解剖观影者的潜意识。 《菊豆》中的杨天白,对于我们今天最大的借鉴意义,就是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影响。
电影中,菊豆多次对天青说,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在菊豆的观念里,似乎时间可以抹平一切。 可事实是,童年创伤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有的人走出来了,不是他们原谅了某些人某些事,而是“算了”。
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中说:
希望每个人父人母和终有一天成为父母的我们,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
G. 菊豆的影评
《菊豆》影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不幸
不管是什么人,生活在这个社会就会有爱情,要是没有爱情,就会没有色彩。也不是说只要是爱情都是好的,要是你爱上一个不应该爱的人,或者是一个不喜欢你的人,那么这一段感情就不好了。就像现在的小三,为什么大家那么不喜欢小三呢,因为它会破坏大家的家庭,但是不能否如老公和她之间也是有感情的,所以才会走到一起。也有一个男人一直喜欢一个没有可能的女人,那就生活在苦闷中,没有什么爱情可以说。有的爱情是好的,但有的不是,有的就是一个没有结果的故事,把我们的心缠在那个地方,又走不出来。所以说感情就是那个样子,它就在你的生活中形成一个死循环,每一个人都是不幸福的。
有的时候,会觉得很开心,我们生活在这个时期,是很好的,我们可以自由恋爱,可以爱自己想去爱的人,而不是和一个不喜欢的人在一起,也不是因为父母的原因跟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所以我们现在的生活还是不错的,不管你和谁在一起都是你自己的权利,没有人会对你的事情做出评价。但是那个时候的男人和女人还是不一样的,他们之间有伦理,不管是不是对的,只要是违背了老祖宗的规矩就是不对的,就会被别人骂,所以说那个时候的女人还是不幸福的,在封建下,他们都要守规矩。
菊豆虽然讲的是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但是那个时代是不允许发生的,菊豆就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大家想要冲破那个时代的规矩,但是有没有人干那么做,所以就出现了这个人物,她敢去和那个时代作斗争,去追求爱情,不管自己已经嫁给了别人,还是敢偷情,还是和自己的小叔子偷情,违背了伦理道德,跟那个时候的文化走相反的方向,巩俐更像是现在这个社会的人,有自己的感情,想去冲破那个规矩,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不管别人的看法,还大胆敢于去做,就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嫁给这个老头,菊豆还是不甘心,这个老头是很有钱,但是害死了很多人,老爷子的地位又很高,菊豆只能这样子被他侮辱,所以她觉得自己活得一点都不像一个人。那个时代的女人做什么都是不对的,男人做什么对的,不管做的事情是什么,都是应该的,害了多少条性命都没有人敢站出来为人性做斗争,那个世道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真的想象不出来,就是当初的老地主一样。
大家都知道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都是红色的,红色就是他电影的典型作品,所以在菊豆和佣人偷情的时候,那个红布就落下来,不仅是在声音上给人一种很强的冲击力,还在视觉上给大家一种很强的观影感,红色是欲望,是她渴望走出那个时代的欲望,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情,而不是随随便便被人糟蹋,所以说我们并没有觉得菊豆是一个很没有道德的人,这也是张艺谋电影很大的一个亮点,他刻画的女性都不是很安分守己的,但是大家都会去心疼,心疼那个时候的女人,为什么会那么没有地位,所以说女性的欲望是活在张艺谋的影片里,还被大家喜欢。
但是女人报复这个老爷子的方法也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好的结局,她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上就不是一个健康的小孩子,没有人类的感情,在这种欲望的快感下,教出来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好的,当老爷子掉到水里的时候,他却在旁边笑了,没有一点感情,这就是她得到的因果。
女人还是破不了那个年代,没有办法做到别人都认同自己,偷情的时候是好的,但是没有想到结果,伦理是一个人的大事,基本上是影响大家生活的,没有人不在乎自己的声誉,所以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当最后她没有什么办法的时候,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反省,发生的事情都是自己种下的恶果,不能怨别人,只能说自己不够好,没有教育好儿子,没有把自己的生活处理好,但是我们心疼菊豆,觉得她是哪个时代的牺牲品,不会觉得这个女人就应该这个样子,我们讲人性,却不知道什么才是人性。
H. 电影《菊豆》讲述的是什么啊
该片改编自刘恒的小说《伏羲伏羲》,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青年女子菊豆在嫁给染坊主杨金山后,因不堪忍受丈夫虐待而爱上丈夫的侄子天青并生下一子天白,最终酿成人伦悲剧的故事。
剧情简介——
杨天青的叔叔杨金山,是一个有生理缺陷的染房主,为了续香火,在他娶的两个女人被折腾死后,又花大价钱买了个年轻漂亮的女人——菊豆。 菊豆白天在染房是杨金山的长工,晚上是杨金山的施暴对象。年近四十而尚未娶亲的杨天青,对因叔叔每夜的暴力而痛苦哀叫的菊豆产生了同情和对异性的好奇,他时常偷看婶婶。
天青慑于礼教,对叔叔的暴行不敢有所动作,只能强压下愤恨。乘杨金山外出,天青和菊豆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二人方知人间的真情。不久,他们的爱情结晶天白出世了,杨金山不明真相,认为天白是自己的后代而欣喜若狂。
一天,杨金山突然中风而下身瘫痪,他终于知道了菊豆与天青的私情,想要报复,却力不从心。后来,在和天白玩耍时,不幸掉进染池淹死了,按家族的规矩,天青要搬出染房,他和菊豆只得偷偷到野外幽会。
不久村里传出闲言碎语,被长大的天白听见,尽管知道了天青是自己的生父,他还是怀着敌视和仇恨将天青赶出了染房。菊豆和天青在地窖里重温旧梦时,因缺少空气而窒息,天白把昏迷的生父扔进了染池淹死。绝望的菊豆一把火点着了染房,十多年的恩恩怨怨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8)我看电影菊豆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菊豆 演员巩俐
执着、倔强、大胆、泼辣的农村女性。在染房是杨金山的长工,她不甘心忍受老夫少妻的封建买卖婚姻的压迫,奋起反抗,主动引诱名义上的“侄子”天青。
2、杨天青 演员李保田
从小父母双亡,由邻居杨金山收养,以“叔侄”相称。多年来为杨金山当牛做马,年近四十仍不能娶妻。个性胆小、怯懦,虽然出于对菊豆的同情而萌发了爱情,但对封建礼教缺乏反抗的勇气。
3、杨天白 演员郑建 (少年) ;张毅(童年)
天青与菊豆之子。愚昧、草率、冲动、任性,受封建礼教的影响,母亲与天青在一起让他感到不满和羞辱,就算明白真相后也坚决不认亲生父亲,反而愤然将天白置于死地。
I. 《菊豆》最后结局菊豆怎么样了
《菊豆》最后的结局是菊豆将染坊一把火烧了,烧了染坊也就烧了一切罪恶的根源,从此之后再也没有能约束菊豆的牢笼所在了。
杨天白杀了自己的父亲,也就从根上砍断了世俗的人伦理纲常,菊豆也就没有了牵挂。既如此那还要这个遮羞的牢笼有何用?索性就一把火烧了,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