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放电影是光的什么现象
放电影和幻灯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是凸透镜成像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是实像。折射现象是指当光由一种介质(比如水)斜射入第二介质(比如空气)时,在界面上部份光发生偏离原来路线而与原来路线产生夹角的现象。
定理的发现
最早定量研究折射现象的是公元2世纪希腊人C.托勒密,他测定了光从空气向水中折射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对应关系,虽然实验结果并不精确,但他是第一个通过实验定量研究折射规律的人。1621年,荷兰数学家W.斯涅耳通过实验精确确定了入射角与折射角的余割之比为一常数的规律,即 cscθi/cscθt=常数。故折射定律又称斯涅耳定律。
1637年,法国人R.笛卡儿在《折光学》一书中首次公布了具有现代形式正弦之比的规律。与光的反射定律一样,最初由实验确定的折射定律可根据费马原理、惠更斯原理或光的电磁理论证明之。 上述光的折射定律只适用于由各向同性介质构成的静止界面。
由荷兰数学家斯涅尔发现,是在光的折射现象中,确定折射光线方向的定律。当光由第一媒质(折射率n1)射入第二媒质(折射率n2)时,在平滑界面上,部分光由第一媒质进入第二媒质后即发生折射。
放电影和幻灯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是凸透镜成像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是实像。折射现象是指当光由一种介质(比如水)斜射入第二介质(比如空气)时,在界面上部份光发生偏离原来路线而与原来路线产生夹角的现象。
Ⅱ 人生活在多彩的光世界里,伴随着“影”的存在.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m/s“如影相随”中的“影”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如影相随”中的“影”是人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倒影”中的“影”是平面镜所成的像,即通过光的反射形成的物体的正立等大的虚像.
(3)“电影”中的“影”是凸透镜形成的像,即光的折射.
故答案为:3×108;沿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Ⅲ 物理题目
八年级物理试题(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范围: 第一章至第四章。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3分=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张阳在学习了“声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 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 D、声具有能量
2.为了“非典”防治,其中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监控“疑似病人”的体温是否异
常。为了保证“疑似病人”的身心健康,在检查病人体温时,为了避免交叉感
染,应在测量每次体温后,对体温计进行消毒,下列消毒方法可行的是 ( )
A、用自来水冲洗 B、在沸水中煮沸
C、用酒精灯火焰烧 D、用酒精棉球擦拭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
A、筷子斜插入水中,水下的部分看起来上折了
B、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C、人在阳光下,地面上出现影子
D、在扬州瘦西湖的水中可看到白塔的倒影
4.下列连线哪一组是有错误的 ( )
A、 光的反射 针孔成像
光的折射 看水中鱼
光的直线传播 水中月
B、 凸透镜 汽车观后镜
凹面镜 照相机
凸面镜 太阳灶
C、 色光的三原色 红、黄、蓝
颜料的三原色 红、绿、蓝
D、 土电话 光的折射
听老师讲课 固体传声
放大镜 气体传声
5.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明亮处是积水
C、背着月光走,地上明亮是积水 D、不管怎样走,地上暗处都是积水
6.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 ( )
A、与实物等大的倒立实像 B、放大的正立虚像
C、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D、缩小的正立的虚像
7.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有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
本色光是 ( )
A、红橙黄 B、绿红蓝
C、橙靛紫 D、黄绿蓝
8.如下图左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
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
A、声音是一种波 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
C、声波具有能量 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9.如上图右所示,小明用实验室的温度计来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下列操作中正
确的是 (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10.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会出现“白气”,而这些“白气”又会消失,在
“白气”产生与消失的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升华液化 B、汽化升华 C、汽化液化 D、液化汽化
11.装在汽车前面的后视镜属于 (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凸面镜
12.下图所示是对同一个物体拍摄的两张清晰程度相同的照片底片,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拍摄a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B、拍摄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C、拍摄a与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
一样大
D、无法判断
13.各种频率的光使物体发热的本领是不同的。下列几种光中使物体发热本领最强
的是 ( )
A、黄光 B、红外线 C、紫外线 D、.红光
14.凸透镜焦距为5厘米,当物体在主光轴上距焦点2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
A、倒立的 B、正立的 C、放大的 D、缩小的
15.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一倒立且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此时物体和透镜相距24 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 )
A、小于12c m B、等于12cm C、大于12cm D、无法判断
16.下图中,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一下应将光屏 ( )
A、靠近透镜
B、远离透镜
C、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位置
二、填空题(本题每空1分,共21×1分=21分)
17.牛顿在1666年做的光的色散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谜,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上看到了一条彩色的光带,而且这条彩色光带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在这七种色光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
和 。
18.颜料的三原色是指 三种颜色。
19.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特征来辨别的。“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大。“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高。(后3空选填声音三特征)
20.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干冰进入云层,就会很快 ,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便 成小冰粒.小冰粒渐大后下落,遇暖就 为雨滴。(填物态变化名称)
21.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都会形成 “影”。“人影相随”中的“影”是光在空气中
形成的。人在水中的“倒影”是指光在水面的 形成的。看“电影”中的“影”是光通过放映机镜头 形成的。
22.下图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 图(选镇“甲”或“乙“)为体温计,其示数为 ℃。
甲 乙
23.红外线具有 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 。对于验钞机、电视机遥控器、响尾蛇捕食和医院诊断病情用的B超来说,其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
24.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物体。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 ,它的物镜的焦距很 ,目镜的焦距较 。(选填“长”或“短“)
三、作图和实验探究题(作图题每图2分,其它每空2分,本大题共24分)
25.有一光源放在平面镜前,经平面镜得到两条反射光线,如下图左所示,根据平
面镜成像的特点,确定光源S的位置并补充完成光路图。(非实际光线和辅助线画成虚线)
26.完成上图右边的光路。
27. 27.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蜡烛到凸透的距离所在的范围是 (用“f”“u”“v”表示)。该实验的应用模型是 。
28.用一组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个平行光光源、一个装有牛奶和水混合溶液的烧瓶制作的眼睛模型,来研究视力矫正的办法,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模型的名称: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睛的 ,烧瓶后壁相当于眼睛的 ,烧瓶中液体相当于 。眼睛模型可分:近视、远视、正常。据图回答问题:
(a)是 眼模型,
(b)是 眼模型,应当用 透镜进行矫正。
(c)是 眼模型,应当用 透镜进行矫正。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7分,在括号内选填“√”或“×”)
29、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当物体距焦点5 cm时,则物体一定成放大的虚像。( )
30、“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反映的科学道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 )
31、所有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有虚像都是正立的。 ( )
32、露、雾、白气、霜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 )
33、体现我国人民聪明才智的地下灌溉工程-一坎儿井,其最大的优点是加快流水中的蒸发和渗漏。 ( )
34、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金属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 )
35、次声波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 ( )
咸阳八方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2次月考
八年级物理试题答题卡
一、 选择题答题卡:(每小题3分,共16×3分=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每空1分,共21×1分=21分)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三、作图和实验探究题(作图题每图2分,其它每空2分,本大题共24分)
25、确定光源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26、完成光路
27、
28、
(a)是 眼模型,
(b)是 眼模型,应当用 透镜进行矫正。
(c)是 眼模型,应当用 透镜进行矫正。
四、判断题(共7分)
29、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当物体距焦点5 cm时,则物体一定成放大的虚像。( )
30、“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反映的科学道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 )
31、所有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有虚像都是正立的。 ( )
32、露、雾、白气、霜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 )
33、体现我国人民聪明才智的地下灌溉工程-一坎儿井,其最大的优点是增加流水中的蒸发和渗漏。 ( )
34、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金属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 )
35、次声波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 ( )
Ⅳ 电影院放电影是光的什么现象
电影院放电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电影院是使用数字机来播放电影的。数字拷贝复制到数字电影服务器上,然后在密钥生效后和失效前的时间里也就是档期里可以播放。数字电影是用数字电影服务器播放,通过数字电影放映机投射到银幕上成像。声音是从数字电影服务器传输到解码器再到各路功放再到各扬声器播放。
反射现象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Ⅳ 人影相随"中的"影"是光在空气中 形成的.人在水中的"倒影"是指光在水面的 形成的.看"电影"中的"
人影相随”中的“影”是光沿直线传播 形成的。人在水中的“倒影”是指光的发射 形成的。看“电影”中的“影”是光的折射 形成的
Ⅵ 物理 电影院里观众看清荧幕上的画面因为发生了光的
是光的反射。放映机将不同的光线投射在白色幕布上,因为白色幕布白色不吸收任何颜色把放映机的光线全部反射回来后进入到了人的眼里面人就会看到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