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丽人生》这电影主要讲的是什么
电影内容叙述二次大战时期,德国将犹太人送往集中营,对犹太人管制、虐待、屠杀的故事。故事并没有以血腥的画面呈现德国纳粹的残暴,而是以喜剧的方式让观众领悟生命的真谛。
一名意大利犹太裔青年基多(Guido),来到了意大利的Arezzo。基多是一名幽默风趣而吸引人的青年,他爱上了一名教师朵拉(Dora),基多使用各种方式希望追到朵拉,而朵拉则是已经有了婚约,不过基多仍是在朵拉的生活中添加许多惊奇,朵拉也渐渐爱上基多,基多更是在朵拉的订婚宴上抢婚。
两人多年之后有了第一个儿子-约书亚(Joshua),基多也开了他梦寐以求的书店,只是基多梦寐以求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一切梦想在一家人送往纳粹集中营后幻灭。
天性幽默的基多不愿毁了儿子的天真无邪,由于两人都有犹太人的血统,两人被送往了集中营,朵拉则要求一同前往而被送到女子集中营。基多故意编故事游戏来骗约书亚,只要谁先能得到1000分就能得到一部真的坦克,使得约书亚不但适应集中营的生活,更逃过了被送去毒气室毒死的命运。
基多也要让朵拉知道两人还活着,让朵拉能够有活下去的希望。在德军投降的前一晚,基多为了不让儿子受害,再度编游戏让儿子躲到箱子当中,慢慢等待美军的到来,约书亚照做了。
但是基多在寻找朵拉时却被德军发现了,在被处死之前基多仍是要让孩子以为这一切是个游戏,基多最后则是死在纳粹守卫的乱枪之下。
翌日,美军抵达,约书亚按照与爸爸的约定从箱子中出来,他见到了美军的M4雪曼坦克,认为自己赢得了游戏,最后约书亚也与母亲重逢。
所获奖项
1998年戛纳影展评审团大奖
意大利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
银缎带奖最佳男主角
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
广播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凯撒电影奖最佳外语片
AFI电影奖最佳外语片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主角
美国演员工会奖电影类最佳男主角
第71届奥斯卡奖
最佳电影提名
最佳导演提名 罗伯托·贝尼尼
最佳男主角获奖罗伯托·贝尼尼
最佳剪辑提名 Simona Paggi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文森佐·克拉米
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获奖尼古拉·皮奥瓦尼
网络-美丽人生
2. 昨天看到一个电影
美国电影《约书亚》(2007)
自己生自己养的孩子让你觉得害怕?这绝不是什么天方夜谭,尤其是在这个孩子为家里的其他成员带来了生命的危险时。在纽约上东区一座豪华的公寓里,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妇布拉德和艾比·凯安,他们正沉浸在第二个孩子出生的喜悦之中,并为她起了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美丽名字--莉莉。
可以预见到,莉莉将会在一个充满爱的舒适环境中慢慢成长,除了堆满房间、价值不菲的玩具,她还有溺爱自己的叔叔、慈祥的祖母……一切都是如此地完美,只除了一点,莉莉9岁的哥哥、家里的长子约书亚也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而这个约书亚,似乎不是一个普通的男孩。
通常情况下,像约书亚这样的孩子,完全可以用“神童”二字来形容,他不仅有着异于常人的高智商,那令人无所适从的早熟也成了所有不安的源泉。天使般的优雅与从容的冷漠都在预示着约书亚将来的成就肯定非同小可,因为这些都不是他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够拥有的。布拉德和艾比早就习惯了约书亚与家人那形同陌路的相处模式,也就由着他高兴,却忽视了莉莉的出生给约书亚所带来的情绪波动。
这个家里的所有人似乎都在围着莉莉打转,没人注意到约书亚流露出越来越明显的不满,只是放任他坐在角落里安静地弹奏着钢琴。当始于约书亚的黯淡与晦涩席卷了凯安一家所居住的房子时,被精美无瑕的生活所虚掩着的毒瘤开始露头……先是莉莉没日没夜地哭闹,搞得全家在夜晚都无法安睡,艾比的产后抑郁症也没头没脑地突然加重,情况越来越糟糕。至于布拉德,失眠让他肩头的压力骤增,即将抵达崩溃的边缘。
渐渐地,布拉德和艾比发现,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正要摧毁掉他们的家……那么,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这一系列的折磨,让他们遭受痛苦?所有可怕事件的发生,是纯属偶然,还是有人在背后进行了邪恶的预谋?难道是约书亚?全家惟一一个没有受到影响的人?他真的会像那个出现在《圣经》中、和自己同名的人,只会带来毁灭的力量吗?
一句话评论:
一个发生在房子里的完美恐怖故事,很有那么点希区柯克的味道。
——《好莱坞报道》
由于过早地解释了所有神秘事件的根源,也就直接导致影片提前结束了。
——《电影回顾》
很好地结合了恐怖、惊慌与悬疑,对角色也进行了深入地挖掘,没有一点点聒噪的感觉。
——《票房杂志》
一个新生儿对一个看似完美的家庭的影响往往是非常惊人的,而这部影片也成功地帮助导演乔治·拉提夫从纪录片领域过度到电影长片中。
——《电影沙龙》
幕后制作:
【儿童凶猛】
《约书亚》成名于2007年的圣丹斯电影节,虽然只是小有收获地得到了最佳摄影奖,但故事中所体现出的智慧和令人震惊的悬疑感,却着实让正在衰退的独立电影业小小地震憾了一下。影片讲述了一对居住在纽约高档社区的完美夫妻,他们拥有一座漂亮的公寓,养育了两个招人喜欢的孩子:一个是才华横溢的神童,另一个则是刚刚出生的婴儿……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随着故事的深入,这个典型的幸福家庭最终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这个家中的9岁儿子隐藏在内心中的黑暗--悲惨的现实,远胜于超现实主义。影片熟练地将强迫性的恐惧结合进黑色喜剧中,给观众留下了无法抹去的深刻印象。
人之初,性本善--在我们的信仰中,似乎只有孩子才具备真正的纯净和善良,然而,当这最后的一个信念也轰然倒塌之后,就构成了《约书亚》所遵循的故事主题。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故事出自一位长年将自己浸泡在心理恐惧题材的导演之手,你一定不会感到吃惊。《约书亚》是乔治·拉提夫(George Ratliff)的导演处女作,这位曾凭借纪录片《地狱房子》(Hell House)而备受赞誉的电影人,一直都本着从日常、自然的观念中寻找恐惧源和人性弱点的基本原则,于是“养育孩子”就成了他在《约书亚》中所创造的故事大环境,而剧本,则是拉提夫与合作伙伴大卫·吉尔伯特(David Gilbert)共同创作的:“这个世界上最让人感到恐惧的小孩,就是比成人还聪明的孩子。”
大卫·吉尔伯特为了让约书亚这个角色丰满且可信,仔细研究了几个在经典的惊悚片中出现过的复杂、邪恶的儿童形象,其中包括《坏种》、《驱魔人》、《天魔》和《闪灵》……那么吉尔伯特究竟为约书亚注入了哪方面的特质呢?乔治·拉提夫表示,就连他自己也被这个角色吓到了:“我刚刚有了自己的小孩,所以最初的时候并不确定到底应不应该拍摄一部描述孩子的可怕的影片。”但是,当拉提夫和吉尔伯德越来越深入地发展这个故事时,也发现了它那无法抗拒的吸引力,最终,他们共同将其带到了一个预想不到的领域,拉提夫说:“影片会给你一种递进式的感觉,你的情绪会随着故事变得越来越灰暗。我们都希望观众对这里描述的家庭产生足够的信任感,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计算出每一个角色隐藏起来的心理问题。”
通过凯安家的家庭成员的心理演变过程所连接出来的故事,最终形成了一个结构严谨、情节设置紧张的完美剧本,并且很快就吸引了ATO电影公司的制片人乔纳森·道夫曼(Johnathan Dorfman)和泰普尔·芬奈尔(Temple Fennell)的注意,道夫曼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字字勾人的好剧本,不看到最后一页,你都不舍得放手。” 道夫曼不但是南非纪录片《阿曼德拉:四党联合之解放》的制片人,同时还是ATO电影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继续说:“我们都把孩子想象得纯洁无比、生性善良,如果他们中有一个人看似正常,实则拥有一个邪恶的灵魂……相信这将会是所有人最害怕的梦魇之一。”
而乔纳森·道夫曼选择这个剧本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代表着一个对现代电影工业的类型片划分的公然挑衅,从头到尾都在使用紧张的现实主义以及少见的恐怖元素来挑战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道夫曼认为:“影片游离于家庭剧和心理恐怖故事之上,里面包含着许多能够让我们产生联想的元素。当一个新生儿降临到一个已经有小孩的家庭中时,总会引发嫉妒的情绪。从某些方面看来,约书亚的反应似乎是很正常的,但这只是表相,因为正是由于他的嫉妒,才会让这个家庭开始土崩瓦解。”
从乔纳森·道夫曼第一次看到剧本,到影片正式开始拍摄,前后只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这在电影工业完全可以用“光速”来形容了:“在看过《地狱房子》之后,我非常确定乔治·拉提夫拥有执导一部电影长片的能力……而且我和泰普尔·芬奈尔都迫不及待地想制作这部影片。”
那么,《约书亚》到底是一部惊悚片、恐怖片,还是心理悬疑片?乔纳森·道夫曼则认为这里全都包括了……影片的主题可能会让观众产生一种不安的恐惧,因为家长和孩子往往是一个家庭的基本组成部分,所以这是一部能够真正吓到你的影片,同时也会引发你的思考。
【成为约书亚】
影片中包含的所有悬疑成分,都是围绕着一个超级聪明的9岁小男孩展开的,所以寻找能够担纲此重任的小演员,就成了整个剧组所面对的最大难题--他们需要的是一个不仅能表演,还要会弹钢琴的人,而且这个小演员必须有能力让观众产生疑问:约书亚到底是一个被困在恐怖事件中的无辜小孩,还是一个邪恶的化身?
在全国范围的试镜招募之初,导演乔治·拉提夫就联系了一位正在制作一档儿童节目的朋友,看看能不能帮忙找几个有表演天分的孩子过来试镜,拉提夫还记得那位朋友斩钉截铁地对他说:“不用麻烦了,你要找的那个人,肯定就是雅各布·科冈(Jacob Kogan)。”
乔治·拉提夫前前后后看了不下70名儿童演员,但还是朋友推荐的雅各布·科冈最合他的心意:科冈拥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虽然乍一看和普通孩子没什么两样,可是他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子冷漠感,那种沉着与智慧也不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具备的,制片人泰普尔·芬奈尔描述第一次见到科冈时的情景:“我们面试了很多小演员,他们中的一些确实不错,但都没有科冈身上的那种浑然天成的冷静,他就站在那里看着摄像机,眼眸散发出了冰一样的雾气……我突然没来由地打了个寒颤。”乔纳森·道夫曼补充道:“当我们看到科冈时,立即意识到合适的人选已经出现了……他的这种特质是天生的,所以只要本色演出即可。”
而雅各布·科冈也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就是与约书亚一样的天才神童:高智商,在音乐方面也很有天赋,乔纳森·道夫曼回忆道:“在确定了演员人选后,我们立即为科冈安排了钢琴课程,因为他在影片中要亲自演奏贝多芬奏鸣曲。最初的时候,钢琴老师觉得科冈的手不够大,可能没办法弹奏鸣曲……然而只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他就克服了这个难关。现在,虽然钢琴课程已经全部结束了,但钢琴老师却希望科冈能继续练下去,并称赞他在钢琴方面有着很好的天分。”
对于雅各布·科冈来说,这个不同寻常的角色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好在从一开始他就走对了方向,而且似乎特别能理解约书亚为何会有如此神秘、危险、怪诞的忧郁:“他天生冷漠,情绪波动很小,但这并不代表他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我认为,最终导致约书亚走向邪恶的惟一原因,就是妹妹莉莉的出生。其实他并不是特别生莉莉的气,只是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的关爱和温柔,都被莉莉抢走了,所以才会被嫉妒所吞噬。当然,他父母对他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他没发现这一点,反而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只为了重新获得父母的爱。”
花絮:
·约书亚的妹妹莉莉由雅各布·科冈现实生活中刚刚出生的妹妹饰演。
3. 电影《约书亚》的思想是什么,要告诉大家什么
从孩子的角度看,很容易想这个孩子是缺乏爱,可是既然是并非孩子的智商了,就要从成人的角度想。这个孩子的家庭矛盾隐藏已久,但仅仅是这样过着,直到最聪明的人--约书亚感觉自己的生活和状态被打扰了为止。作为一个自负于自己不同常人的人来说,他只想看到他愿意看到的,所以要把不愿意看到的部分都除掉,去掉多余,留存让自己舒适的部分。所以他对舅舅说:本来就应该这样。
惊悚之处在于,没有人对这个孩子有戒心,所以觉得这个孩子可怕。
悲剧的是,孩子的母亲不够强大。看看《孤儿》就知道,一个家庭里,母亲是多么重要的一个角色。
4. 直到黎明结局(约书亚不变温迪戈)
《直到黎明》结局总结:一共就3种结局: Good ending 全员生存;Bad ending 全院死亡;Normal ending 部分生存;
1、全员死亡很简单,关键剧情选项QTE按错就能导致角色死亡,其中麦可和萨曼莎不管怎么选择都会一直生存到第10章,第10章 错过QTE 导致他们死亡即可。
2、Normal结局,最容易达成的结局,随便选选都是这个结果。
3、全员生存还是最难达成的,以下为关键部分选项:
• 约书亚: 第2章找到 “孪生双子”线索 #5 ,不取得这个线索约书亚必死。
• 杰西卡: 再被人抓走,操作麦可追赶的剧情中,始终选择捷径危险路径,跳下山坡。第9章剧情中,始终选择躲藏不要选择逃跑
• 马修,第6章选择不攻击鹿,后面选择不帮助吊在塔边的艾米丽
• 艾米丽,不要按错QTE,第8章不要向她开枪
• 艾诗蕾: 在电锯场景,选择牺牲约书亚,救助艾诗蕾。后面第9章不要去调查矿坑中的声音,与其他人在一起。
• 克里斯: 第8章选择向自己开枪,不要射击艾诗蕾。随后,第8章,当克里斯被温迪戈追赶的时候,艾诗蕾会帮助他开门。同样的,不要错过任何QTE.
• 萨曼莎: 女主光环,不管怎么选都会活到最后一章。最后一章完全正确QTE
• 麦可: 男主光环,不管怎么选择能活到第10章,完成全部QTE。最后需要注意的就是,当麦可捏碎灯泡的时候,萨曼莎要选择帮助麦可而不是通电
另外注意:第5章操作萨曼莎躲避精神病追赶,最后要选择躲避在升降机,否则就会被抓走,则无法取得全部第7章的收集。第7章,选择逃跑、躲避成功,能偶在第8章取得第一个收集道具。
故事中,八位好友被困在遥远的山区度假村,还有一名不受限制的精神病人。游戏中群星云集,其中包含《神盾局特工》的演员布雷特·道顿,美剧《纳什维尔》的演员海顿·潘妮蒂尔和《极品飞车》的演员拉米·马雷克。玩家将控制各个角色探索这个恐怖的世界,试图在黎明到来时存活下来,但是没有人是安全的。在游戏中,每一个决定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游戏剧本长达一千余页,拥有数百个不同结局等待玩家发掘。蝴蝶效应使得游戏不会有相同的剧情,而唯一不变的是,这款游戏十分惊悚,不要独自一人或是在深夜里尝试它。
网络直到黎明
5. 约书亚是哪个电影中的人物
《约书亚》是由乔治·拉提夫执导,雅各布·科冈等人主演的一部惊悚片。
影片讲述了一对生活在曼哈顿年轻夫妻第二个孩子诞生后整个家庭都被笼罩在一股神秘的力量中。
6. 一个电影是关于一个男孩和一个老女人的爱情故事
讲述一个男孩和一个老女人的爱情故事的电影叫做《中央车站》。
(6)约书亚电影剧情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朵拉(费尔兰妲·蒙特内格罗饰)在里约热内卢最主要的火车站-中央车站为不识字的人写信。写一封信收一块钱,如果需要代寄,就再加一元。这一天,安娜(Soia Lira饰)带着她九岁的儿子约书亚(又译乔舒亚,文尼西斯·狄·奥利饰)来,因为约书亚一直很想见他素未谋面的爸爸。
朵拉和邻居艾琳以念白天写的信取乐,她们认为重要的信就寄,其他的信则统统扔掉,如果两人意见不同,就把信收进抽屉改天再决定,约书亚给父亲的信就在其中。
第二天,安娜与约书亚又来到中央车站,口述了第二封信给约书亚的父亲,但一出车站,安娜就发生车祸身亡,母性的驱使下,朵拉答应带约书亚到东北部去找爸爸,沿途的风景越来越陌生,两人却变得越来越亲近。
7. 求最新电影《约书亚》影评
新片[约书亚(Joshua)]:9岁男孩对父母的疯狂报复maggie 发布于:2007-08-09 16:15
最近首映和活动少了,有的都是烂片,好片子都搬去纽约作宣传了,但是仍然看了不少好的片子,比如[Once],[Dedication],[Nanny's diaries]..以后陆续介绍.
Joshua
个人评分:B+
文/饼饼
Children can be very crappy!
Joshua对爸爸说:“你用不着非得爱我。。。”如果你的孩子有一天这样对你说,他/她一定不是在说实话。
我印象很深刻,在我童年的时候(大概已经大于8岁),有一天,妈妈告诉我说她可能又怀孕了。听到这个消息的刹那几乎是我整个童年最难过的时刻,当然,后来证明事实并非如此,是她自己的误判。我承认那个时候我是不想有弟弟妹妹的,因为我和我周围的所有80年后在北京等大城市出生的独生子女都知道“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是我们这代人的特点,作为一个孩子,我们没有迎接弟妹的心理准备。在那个还不懂事但又已有独立想法的年龄,我们不希望原本习惯了的幸福生活和所拥有的来自父母的爱护被夺走或瓜分,那种小孩子的任性和嫉妒我觉得是人的本性,但当然如果真面临如此情况,即使不情愿,也只能接受和适应。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发现小时候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和不懂事。
可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这样选择,有些孩子,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单纯简单。[Joshua]告诉我们,一个9岁的男孩其实可以非常聪明、非常可怕,而观众心中的恐惧其实是来自于你的毫无戒备和不愿相信。本片重重地给每个自以为是、小看孩子、并认为“人性本善“的父母当头一棒,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和自信。
观看[Joshua]的预告片时,很明显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关于嫉妒的故事。9岁小男孩Joshua原本有着快乐的生活,但突然间新出生的妹妹夺走了家人所有的关心爱护,因为她的出现,Joshua被冷落了。这似乎不是什么稀有的情况,但一系列惊悚的情节的出现让我们知道这个孩子不一般,但他究竟要做什么,他会对妹妹怎么样,成为了我走进电影院观看本片的主要原因。探究一个9岁小孩究竟能如何把嫉妒变成恐怖的报复,是本片最吸引人、最独特的地方。很高兴的是,导演让整个影片保持了这样吊人胃口的悬念,预告片和前面的众多情节都有可能只是误导,直到影片的结尾出现之前,你始终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从影片一开始,我们就能看出Joshua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他比同年龄的同学都成熟、聪明,他的高智商让老师惊奇,他说话简练轻柔,眼神总是游离而不固定,他的头发总是很整齐的梳着,穿着也永远整洁拘谨,他不象很多男孩子那样爱玩爱闹,而是非常安静,从不表现出激动或其他强烈的感情,冷静得令人费解,但他具有出众的音乐才华,弹琴时总是很幽雅自如,白嫩的手指轻柔地滑过琴键。。。。他家境很好,住纽约高档区,上贵族私立学校,父亲是华尔街金融人士,母亲漂亮,最重要的,他刚有了个整日哭闹但深得所有人喜爱的婴儿妹妹,Lily. 他的家庭看起来跟很多普通家庭一样幸福美满,甚至比很多家庭更加富足,但是这一切,都只是看上去。。。。
有人曾经说,在高智商或在某方面有特殊才华的人一定在其他方面有问题,比如兴趣单一,情商低或心理有障碍等。这不是没有根据的乱说,任何事都有个平衡,一方面的过于突出很可能导致另一方面的缺陷。Joshua不是个正常的孩子,这一点从始至终都没有人怀疑,妹妹的出现让父母不再关心他的一举一动,没有人再认真听他说话和弹琴,亲戚们都只夸赞妹妹长的好看。。。Joshua的嫉妒是明显的,但他的复仇计划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他开始故意把钢琴弹得很烂让父母在众人面前丢脸,他周围出现过的动物开始一一死去,他的玩具被开膛破肚,房间里开始出现关于死人的粉笔画,母亲开始不断听到顶楼有奇怪的脚步声,婴儿突然消失后又出现。。。一切都预示着这个家庭即将面临一场由9岁小孩导演的悲剧。
然而这一切都说明Joshua是天生的恶魔么?如果你仔细看,发现似乎悲剧是早就注定的。Joshua的母亲是一个精神病患者,是遗传来的,曾在生他时患过产后忧郁症并长期用药,面对新婴儿的不断涕哭,母亲的精神再次陷入崩溃的边缘。。。而Joshua的父亲,始终处在高度压力的工作状态中,心中早有很多情绪被压抑而无法释放,很多渴望与欲望都被繁琐的家庭事业所掩盖和禁锢,当妻子再次崩溃的时候,他还不得不舍掉工作照顾家庭,这个男人活得很累,他的情绪像火山般随时可能喷涌而出。。。一方面看来,这个家庭的最终崩溃是Joshua的精心之作,而另一方面,你又觉得它原本就潜伏着危机,Joshua只是那点火的人。究竟该责怪谁?这是导演兼编剧George Ratliff最想让观众思考的问题,也确实是观众在看完本片后心情沉重的原因。
本片的恐怖气氛绝非来自血腥或吓人的场景,而是通过光线、音乐、镜头切换及始终看不清真相的情节设置营造出的一种心理猜疑和恐惧。正是这点让我觉得一个年轻的导演却拍出了今年目前为止最好的惊悚片。即使不考虑这些,目前有哪几个惊悚片还能有新鲜的题材和引人入胜的情节?一个9岁男生对父母的报复恰巧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扮演Joshua的Jacob Kogan今年才10岁,是第一次登上银幕,表现却是惊人的。我敢说,在没有使用任何化妆或特效的情况下,他是我见过的最另人害怕的孩子,不是因为他长的恐怖,相反,他温文尔雅,而是他对Joshua气质和心理的准确把握,让我们绝对相信这个孩子是不正常,而且他所具有的潜能是出乎意料又难以猜测的。Jacob在记者会上说他在之前研究过很多电影上出现过的“坏小孩”,并试着去了解和体会Joshua的心理,事实上发觉他的想法并不难理解,只是大部分的家长不认为一个孩子可以如此聪明有心计。银幕下的Jacob也是个 “人小鬼大“的孩子,谈吐中透露出思想的成熟和冷静及高度自信。他也是“音乐家”,但擅长的是吉他,不过却用短短的几个月就学会了钢琴,不同的是,他比较开朗有很多朋友,他认为这正是Joshua所缺少的,与外界交流少让他过于自我封闭而产生心理扭曲。扮演母亲的是美版[无间道]中的花瓶女主角,但本片中她充分展现了演技,把一个情绪不稳定,随时可能崩溃的母亲演出得真实可信,更准确地反映出产后忧郁症的种种特点。而扮父亲Brad的Sam Rockwell也同样因对情绪的拿捏分寸得当而表现出色。
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每个看完本片的人对Joshua本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采访中,导演George Ratliff,也是Joshua这个人物的创作者,认为Joshua不是坏孩子,他只是个聪明的孩子,聪明到令人畏惧。而扮演Joshua的Jacob也觉得Joshua不是真的坏,只是他希望改变现状,让现实都对自己有利,并让那些使他失去爱的人也品尝失去爱的痛苦。但扮演父亲的Sam却一口咬定,这孩子是个魔鬼。不管他是什么,他让很多家长毛骨悚然,人们开始改变“小孩子都是无害”的想法,同时,最让家长恐惧的是,怎么能不让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如果他/她天生就是邪恶的怎么办?家长又应该如何权衡对孩子的爱才能使他们既不会感到缺少爱又不会被溺爱过度?看完本片,有足够的问题等待你去思考。
不过有一点,我诚心建议快作家长的人们,如果你想要两个孩子,不要等第一个长到很大懂事后再生第二个,两个中间间隔越小越好,因为在小孩子看来,一开始就分给他半个苹果,永远比开心地得到一个苹果后又被生生抢走容易接受。
--------------------------------------------------------------------
话外音:
此外,由此片联想到的。。我在这里还要再罗唆两句“只生一个好”的原则。
首先,从环保的角度来说,中国的人口需要控制,我想这是大家都共识的一点。但是根据我在医院实习时候的经验,没几个北京郊区的农民遵守此原则的,大部分时候很多外地来打工的居民,生了女孩后第二年,你准看她又来妇产科报道了。。。这一直让我很痛心,看着中国这么多人口,有种非常无奈的感觉。
有人说,生一个孩子会使孩子变得自私,有兄弟姐妹的人比较懂得关心别人。我不同意,你想想看,为什么你要生多个孩子?这是你个人的希望,而别人呢?这个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呢?资源是有限的,人口却不断增加,人类已经夺去了很多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和环境,现在地球受到严重威胁,很多生物濒临灭绝,更不用提人口多造成的污染使得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侵害。别的地方就不说,中国同胞们出门到大街上溜一圈儿,空气如何?天蓝不蓝?人多不多?公车上挤不挤?据我自己的经验。。。在北京早上坐公共汽车都能被挤成卷烤鸭的薄饼!我不禁要问,到底谁是这里“自私”的人啊?如果能多为别人想想,为这个我们生存的星球想想,你就会了解少生一个孩子,是作出多大的贡献!不好意思,感慨很多,原因是昨天看了李奥纳多迪卡谱里奥制片并配音的纪录片[The 11th Hour],今天又听他在记者会上慷慨陈词一番,实在感受良多,如果你还不觉得人口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记得看[The 11th Hour],关于此片,我们以后接着说。总之,为了人类的未来,"少生孩子,多种树!"
还有什么优势呢?优生优育。两个家长的钱都花一个人身上,只要花的地方对,方式正确,我相信培养出的孩子还是会比三四个人瓜分这些钱出来的结果好。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得到高等教育和各种机会开拓视野。但是也不乏很多“败家子”出现,但不代表这跟独生子女有必然联系。我上学的时代,从小学起到上大学前,班上因为都是北京孩子,一直都是独生子女,也照样有好坏学生之分,好的孩子,怎么钱多,还是好,看家长怎么教育和引导了。独生子女并不意味着培养不出人才。相反,集中资源,培育出优质人才的可能性更大。看看现在北京的小学生,无比幸福。前几天才来了一批到LA访问,好像是史家胡同小学的,一万多人民币十天行程,在10岁就转遍LA,不光玩,还学到很多东西,又接见外国人,又联谊,还有演出,那英语一个个说的都棒着呢!我小时候作梦都不敢想的事啊,而且家长觉得这钱花得值,一点不觉得多或舍不得。可是如果家有两个孩子,恐怕一个也别想出国考察。耽误之及,各位先攒钱吧。
最后,别忘了,“只生一个好”还可以避免今天谈到的“Joshua”型悲剧出现^_^,扯远了,终于扯回来了。^_^
8. 求一部欧美电影一个高智商男孩因为家人喜欢新生的孩子而杀死家人的故事,结尾是他的舅舅在弹琴
2007年美国电影《约书亚》
简介:
生活在曼哈顿年轻夫妻布拉德与艾比迎来了他们第二个孩子,小生命的降生给夫妻俩无比的喜悦,全家人所有的注意力都围绕着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幸福的家庭开始出现诸多奇怪的事故,夫妻关系也出现了裂痕。刚刚出生女婴本来安静可爱,却在半夜无故哭泣,艾比产生的幻觉让她神经衰弱几近崩溃的边缘,整个家庭都被笼罩在一股神秘的力量中。终于布拉德注意到那些可疑的状况都与他们9岁的儿子约书亚 有着关联,这个在学校中被老师夸奖聪明异常的孩子,有着超过同龄人的高智商和成人都莫及的心智,但是表面上,他同家人一样爱护关心着自己新生的妹妹。
9. 心理学电影影评《约书亚》
首先我要说,约书亚是个非常聪明、善良、敏感、思维活跃的好孩子!我一点都不觉他很恐怖,这些事情的发生其实也是“必然”的。我能体会约书亚的失落,他多次问父母他们爱他吗?他多次提到埃及木乃伊,可以永生,还提到混沌之神。多次征询“我怎么样”这个话题。约书亚太需要亲人们的关注了,约书亚也是一孩子,同样需要爱和被爱,衣食无忧能够替代爱吗?约书亚说爸爸的爱和妈妈的爱不一样,是的,父母的爱不能被相互替代,那是不同的。
即使约书亚杀死了学校的动物、杀死了狗、造成了奶奶的意外、把妹妹弄哭和想要伤害她……但约书亚这么做只是想被关注,只是想有人关爱他,这是一个小孩子甚至是每个人的正常需求。当约书亚看到录像里,妈妈抱着自己痛哭和心情不好的时候,再对比抱着妹妹时全家的反应,他发现是那么不同!是自己不好吗?
妹妹夺走了本属于他的关注度和爱,原本平静的家因此而聚焦在另一个事物上,约书亚饱受着精神的折磨和心灵的拷问,质疑自己质疑周围的人。
再看看约书亚的母亲,本身有产后抑郁症,喜怒无常,孩子看到了也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刺激。约书亚的爸爸承担了很多,一边要工作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应对着周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做这样的男人其实很累,约书亚的爸爸很不错了!
片尾约书亚唱的歌,给我带来了很多思索,其实那也是约书亚所想的,一个9岁孩子的思想竟然这样深刻!他喜欢和舅舅在一起,只有舅舅关注他、理解他,但很可惜不能朝夕相对。
“你知道他们从来不必爱我,不不不,如今将无人爱他们,但不知如何他们总是想要拯救我,为什么啊为什么,基于同情的缘故他们应该救他们自己,可你总是说我一个音符也不曾弹错,无人像你这般了解我,你总是说平安无事,我真的只曾想与你在一起”——片尾约书亚所唱。
10. 寻找一部国外电影
《别惹小孩》 又名《不给糖就杀人》,这个是个恐怖片吧。
《约书亚》小男孩,10岁左右,杀人于无形。好像你说的就是这个吧。不过本片剧情跟你描述的有点诧异。主人公小男孩也是特别爱嫉妒,这个电影看完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
《玉米田的小孩》、《天魔》这两个都是小朋友魔鬼附身,杀人的。
小孩杀人的我好像就看过这几个了。
约书亚跟你说的比较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