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姐姐的守护者》影评
电影主要讲述了女孩安娜因被设计出生,被迫捐献身体中的一部分,最终在姐姐的要求下以身体被侵犯为由起诉她的父母,与母亲展开一场博弈的故事。
电影的情节设置很有意思,再让人为安娜的命运感到悲哀时又无能为力安娜的姐姐的身体原因。陷入纠结之中。
这是一个两难问题。
安娜的母亲在面对她的两个女儿时无法做到公平。她的大女儿急需救治,如果没有安娜的帮助她就会离开世界,永远的闭上双眼。而她的二女儿是被设计出生的。如果不是大女儿的身体原因也许根本就不会有所谓的二女儿。她把对大女儿的感情强加于二女儿身上,她也许认为:我给你最好的生活条件,你就应该满足。更出于道德,出于伦理,你就应该去救你的姐姐。没有原因的就像我一样放弃所有去救她,让她活下来。显然安娜虽然对此并不是很满意,但出于对姐姐的爱意以及母亲加在她身上的责任感她会那样做。像母亲期盼的那样救治病危的姐姐。
但我认为这种想法,这种行为是病态的。
安娜是被设计出生的没错,她是因为某种原因而来。可这出于她的意愿吗?她像别的孩子一样应该拥有她该有的权利——拒绝。没有人有权利去逼迫她从出生开始捐赠脐带血、白血球、骨髓、淋巴甚至是一个肾。她不该就这样接受这些。
但是我知道,我所讲述的这些是虚妄。人们还是会忍不住去说:她是你姐姐,你有责任。假设这个被设计的人不愿这样做他们就会指着她的鼻尖说:你是一个没有心的家伙!你没有良心!人们习惯了她付出,习惯了把她当作提取机。即使头脑中闪过安娜也许不该这样的想法时很快就会被自己推翻。反正她的存在就是为了她的姐姐。
人们习惯了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个问题。
我并没有说安娜应该为了自己而不去帮助她的姐姐。我只是想让这样的孩子能够在她们的认同下,而不是任何肢体上的,语言上的,心理上的东西压迫着他们去做。在对他们的伤害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我希望能在医疗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减少这样的孩子,知道杜绝。医生不该给患者这样的希望。这样的孩子不应该出现。这对患者和患者家属来说都很残忍,我知道。但是难道这对那个被设计的孩子不残忍吗?生命不是买一赠一,难道让痛苦无限循环就是一个好的办法吗?发生在患者身上的痛苦不该让另一个孩子去承受。
其实在这部电影中真正放不下的,舍不得离开的是母亲。她不原因前功尽弃,放大女儿离开,走火入魔般的囚禁了自己。或许在许多真实的例子中也是这样。
电影的最后安娜的姐姐向母亲坦白了自己的想法。她安静的离开了,很满足的离开了。劳累的母亲终于放下了心中的执念,开始拥抱生活。我想她们都明白了很多。生离死别或许并不是最坏的结果。
B. 一个讲白血病女孩的外国电影,叫姐姐什么的,后来在医院和另一个也是白血病的男孩相恋,那个男孩比她先死了
是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
《姐姐的守护者》
原本出演片中患病姐妹角色的是达科塔·范宁和艾丽·范宁这一对好莱坞的姐妹花,不过当姐姐达克塔·范宁发现如果出演片中患白血病的角色将不得不把自己的一头秀发剃光之后就果断的拒绝了这一角色,艾尔·范宁也跟着姐姐退出了本片。取而代之的是16岁的苏菲亚·威希涅瓦出演姐姐,“阳光小美女”阿比吉尔·布莱斯林出演妹妹。尽管这两个小演员并不是真正的姐妹,论相貌也似乎不如范宁姐妹甜美可爱,但是阿比吉尔·布莱斯林可是响当当的大牌童星。
C. 内容大概是:姐姐先天有病 妹妹从出生开始就把自己的不同器官移植给姐姐 最后妹妹死了。该电影叫什么
电影名称是《我姐姐的守护者》,不过结局是姐姐死了。
剧情介绍
莎拉和布莱恩·菲茨杰拉德与自己的长子和两岁的女儿凯特住在一起,不幸的是看起来聪明伶俐的凯特患有先天性白血病,这也意味着她的生命没有太长时间。夫妻俩的计划是再生一个孩子为凯特进行骨髓配型,好做骨髓移植以挽救她的生命。于是,他们在医院做了体外受精,在基因工程技术的帮助下,他们生下了和凯特的基因型完美契合的小女儿安娜。 从安娜出生为姐姐提供的脐带干细胞开始,每当姐姐的白血病一次又一次复发,安娜就要不断地提供血液和骨髓以保留姐姐的生命。在这个家庭频繁奔波于病房和理疗中心的同时,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生活场景。萨拉是一个对孩子照顾细致入微的母亲,在她得知凯特患病之后,她放弃了自己律师的工作,一心一意地照顾起了这个家。她有强烈的希望凯特活下去的意志。布莱恩·菲茨杰拉德是整个家庭的根基,在妻子面前总是显得唯唯诺诺和力不从心。他们唯一的儿子耶西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为了给姐姐治疗,他也做出了极大的牺牲。 但是这一切,到了安娜11岁的时候,戛然而止。这一年,凯特因白血病,并发了肾衰竭,唯一能保留她生命的只有做肾移植。由于接受外人的肾脏移植的成活率不高,而家族内部又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这次又需要安娜贡献出自己的一个肾脏来挽救姐姐。但是厌倦了作为姐姐的“人体器官库”的安娜为自己请了一个律师:她要从父母和姐姐那里解放自己的身体,获得“身体器官支配权”。她聘请的律师坎佩尔·亚历山大为她开始上诉忙碌...
D. 姐姐的守护者 内容
人类总是会面对困境,身处困境。在很多情况下,人类会本能选择逃避,即使无从逃避也不愿意正视,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希望用时间去冲刷痛苦,靠未来去解决困境。但是人类中也总有一些个别人,他们成为先驱来面对这些困境、正视这些困境。作家本人是这样的先驱,她不选择逃避,即使她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影响她去讨论和研究这些困境;在《姐姐的守护者》中,作家创造了安娜,她要安娜来面对着困境,并试图寻找不存在的答案。
《姐姐的守护者》故事中的家庭本来有夫妻两人和两个孩子,哥哥杰西,妹妹凯特。但是凯特两岁时被查出患有罕见白血病,这个家庭陷入了一个困境;在反复权衡各种治疗凯特的办法之后,夫妻二人决定再生一个孩子,让这个孩子承担挽救姐姐的功能。这个孩子最初贡献给姐姐凯特的仅仅是脐带血。但是后来,在妹妹安娜出生后的13年之中,骨髓、淋巴细胞,以及不知道多少次的输血,凯特的病情虽然未见好转,但是她的生命竟然维持了下来。在十三岁那年,凯特的肾功能出了问题,如果没有合适肾脏,凯特必死无疑;这时候这个家庭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安娜,她一直是最好的捐献者。虽然从很小时候不能理解捐献的意义,无辜地忍受每一次穿刺的痛苦,但是随着年龄的成长,她已经明白自己的使命;她多年来和凯特分享许多秘密,分享成长的快乐,早已经和凯特成了最亲密的人;但是在捐肾的前夜,她忽然选择了抗议,选择了把这个问题推向社会:她状告父母滥用她的身体。
安娜的反抗带来的伦理问题令人深思。如果每个人的行为包括他们的出发点都无可非议,为什么苍天会安排这样的悲剧?这是一个悲剧故事,是一个家庭为了挽救悲剧而制造出另一个悲剧的故事,他让我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随时可能跌入绝境和困境,即便我们无从解决,至少我们有勇气去面和正视这些困境。只要我们仍然有勇气面对这些困境,那么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人类最终解除这些困境,我们也会缩短战胜困境的时间,更快地找到解决困境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