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辩护人》的结局,坚毅的沉默
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电影在中国是不可能上映的,可能会被划分到内容敏感的行列,看完《辩护人》之后,对于意识形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就像美国政府会让人觉得所谓的只有主义本来就应该是理所应当的,就像社会主义适合中国一样,无所谓优劣,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但有一个原则就是,统治阶级选择的这个思想武器一定是对他们的统治是有好处的。中国规带讲的那种什么“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讲什么儒家的“仁”,韩非子的“法”。。。有人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繁荣,那就是百家争鸣。可是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一个混乱割据,诸侯争霸的年代。由此可见于人际关系也是这样,每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为人处世、生活理念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扉,去接受生活里每一个看不惯的人,因为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回过头来聊聊电影,最理想的结果就是主人公可以翻案,可以判一个无罪,可是这个结果未免个人英雄主义太浓了一点,一个国家的疾病并不是一个人就可以治得好他需要整个国家公民的觉醒,当每个人不会因为生活中的种种限制而只能选择习惯自己看不惯的事情的时候,一个国家才会觉醒就像那段台词,国家是由全体国民而组成的,而不是只是那一小部分的统治阶级的人。可是呢,我们周围的人大部分人都是选择性的去看待某些问题,以至于当有一天我们会觉得这些过分的事情都是习以为常的时候,当害怕别人说你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这么选择愤青而选择缄默的时候,哪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出路又在哪里呢?
最后的结果狭隘一点来看,主人公输了,他怎么可能敌得过握有生杀大权的统治阶级,和中国古代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样,任何一个想要考个人力量来推动改革的行为都是幼稚的。但是从更广泛的观点来讲,主人公成功了。他用自己的行动唤醒了整个律师界的人,法务人员不是靠法吃饭的人,最主要的是充当这个国家或者法律出现问题时,替那些不懂法的人发出一声呐喊。最后的结局安排的不好,若我是导演,我肯定不会安排最后的主人公哭泣,而是坐那里一言不发,因为有些时候沉默比眼泪坚毅的多。
孤坐,不言,眼神中满是坚毅。
❷ 辩护人电影学生最后释放了吗
学生们没有被无罪释放。
辩护人,内心还是会有很大的触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感性的人,动不动眼泪就会留下来,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足以让我无语凝噎。电影的高明之处在结尾,虽然学生们没有被无罪释放,但是佑硕唤醒了许多有良知的律师,他们愿意为他辩护,没有人再嘲笑他高中学历,钻到钱眼里。
平反冤假错案会触动太多人的利益,太多人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苟活,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别人怎样怎样,唯有靠自己,用自己的力量去一点点感化众人,感化那些愚昧的稻草人。
❸ 韩国电影辩护人的结局是什么
《辩护人》最后的结局令人感动,当宋康昊在法庭受审的时候,99位釜山律师到庭为成为他的辩护人!
❹ 《辩护人》原型真实结局是什么
《辩护人》原型真实结局是距离一审判决时隔33年,判决5名被告人无罪。
《辩护人》真实事件是“釜林事件”,发生在1981年,是当时釜山检查方在没有任何证据和逮捕令的情况下,对正在进行聚会的22名学生、教师和公司职员以涉嫌违反“国家安全法”、“戒严法”、“集市法”等罪名进行非法拘禁的事件。这次事件过后,被韩国社会称为“民住化运动”。
《辩护人》的作品评价:
至少在这部影片中,电影成为了大于电影的艺术,超越电影本身的存在,承载了很多不堪重负的历史。导演杨宇锡或许是觉得历史太沉重,在影片前半个小时制造出了一种轻喜剧的风格的假象,无论是配乐、节奏和风格,这跟后面的风格转变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而更加凸显出一种强烈的历史宿命感。
❺ 《辩护人》原型真实结局是什么
《辩护人》原型真实结局是:33年前曾被判有罪的五名被告在几十年后被法院认定无罪,洗刷了多年的冤屈。
“釜林事件”指的是1981年9月,韩国全斗焕独裁政府以传阅有害书籍、组织非法集会和涉嫌违反《国家保安法》等理由,非法逮捕并监禁参加读书会的教师、职员、学生共22人并通过刑讯逼供让他们承认不存在的犯罪事实的事件。
法院最终对这22人中的19人做出了有罪判决,判处了一到七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而当时免费为这些被告辩护的正是后来成为韩国总统的卢武铉,电影《辩护人》正是取材于此事。
《辩护人》电影让“釜林事件”暴露在大众视野
韩国媒体称,与电影《熔炉》催生出“熔炉法”一样,“釜林事件”受害人们能够在多年后洗清冤屈也有一部分要归功于去年上映的《辩护人》,正是《辩护人》的热映让韩国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釜林事件”,最终让受害人们平反昭雪。
据悉,“釜林事件”19名受害者中剩下14人也将向法院提交复审申请。
❻ 辩护人电影学生最后释放了吗
释放了。在辩护人这部电影的第79分钟时,辩护人王强在法庭上说服了法官,最后判学生无罪,将学生释放。
❼ 《辩护人》原型真实结局是什么
《辩护人》以20世纪八十年代的釜山为背景,以已故前总统卢武铉曾在担任律师时,负责釜林事件辩护的故事为原型,讲述了没有钱、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的税务律师宋佑硕经历的改变其人生的五次公审。
结局:
社会的巨变已经不容佑硕置身事外,饭店大婶的儿子朴镇宇因从属的釜山读书联合会被控为左翼社团而遭到逮捕,更受到残酷的虐待和不公的指控。虽然爱钱却更重感情的佑硕,就这样走上了为民主辩护的道路。
《辩护人》主角资料:
宋佑硕
无钱无背景的税务律师。他敏锐地从新政策中嗅到商机,以房产代书业务起家。凭此让妻儿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进入80年代后,饭店大婶的儿子被卷入釜读联事件遭到逮捕和不公的指控。虽然爱钱却更重感情的佑硕,便走上了为民主辩护的道路。
顺爱
宋宇锡成为律师前经常去吃饭的小餐馆的老板娘,当儿子镇宇被卷进案件、拘留后,她找到宋宇锡希望他替儿子辩护。
❽ 辩护人原型真实结局 辩护人原型真实结局怎么样
1、《辩护人》真实事件是“釜林事件”,最后的结局是距离一审判决时隔33年,判决5名被告人无罪。
2、“釜林事件”发生在1981年,是当时釜山检查方在没有任何证据和逮捕令的情况下,对正在进行聚会的22名学生、教师和公司职员以涉嫌违反“国家安全法”、“戒严法”、“集市法”等罪名进行非法拘禁的事件。这次事件过后,被韩国社会称为“民住化运动”。
3、在这次事件中,当时检方起诉了19人,并且都起诉成功,这19人获刑1-7年。在当时,韩国当时的总统卢武铉与金光日、律师文在寅共同担任了免费辩护人。正好以这件事情为机会,走人权律师的路。
4、在2011年4月,在“釜林事件”中被害的14个人起诉过当时对他们刑讯逼供的警察,可是法院以超过“诉讼时效已过”为由,驳回了他们的诉讼。在2012年,“釜林事件”被害人中的五个人向法院提出了复审请求,在2014年2月13日,当地法院对“釜林事件”进行了二审,二审结果是判这五名被害人无罪释放,此时距离一审判决已经过去了33年。
❾ 《辩护人》原型真实结局是什么
辩护人真实事件是釜林事件,最后的结局是距离一审判决时隔33年,判决5名被告人无罪。辩护人是由杨佑硕导演,杨宇锡编导,宋康昊、林时完、金英爱、郭道元等主演的一部韩国剧情片。
辩护人的信息
1978年,只有高中学历的宋宇锡宋康昊饰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通过司法考试,并在成为法官后很快转行成为一名律师,他敏锐地从最新政策中嗅到商机,以不动产代书业务起家,虽然被同行讥讽为随时随地派发名片的夜店小弟,但佑硕不以为忤。
一步一步朝着心中的目标迈进,他依靠赚来的钱让妻儿过上富足的生活,也还了七年前在饭店大婶那里欠下的良心债,进入20世纪80年代,韩国民主化斗争愈演愈烈,宇锡全然不管窗外事,关起门来继续赚钱然而社会的巨变已经不容他置身事外。
饭店大婶的儿子朴镇宇任时完饰,因从属的釜山读书联合会被控为,左翼社团而遭到逮捕,更受到残酷的虐待和不公的指控,虽然爱钱却更重感情的宇锡,就这样走上了为民主辩护的道路。
❿ 韩国电影《辩护人》结尾男主角被审判,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辩护人为其辩护
多人为其辩护的原因是:男主宋佑硕之前不畏强权,帮助学生辩护的事感动了这些人,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司法必须要独立,司法公正才能贯彻 ,一个国家的民主才会有未来,这是他们向目标迈出的一步,所以最后会有釜山99名律师联名为宋佑硕辩护。
(10)辩护人电影结局是什么扩展阅读:
1、原型“釜林事件“
“釜林事件”发生在1981年,当时釜山检方在没有逮捕令的情况下,以涉嫌违反“国家安全法”、“戒严法”、“集市法”等罪名,非法拘禁正在进行社会科学书籍阅读聚会的22名学生、教师和公司职员。其中19人被检方起诉并获刑1-7年。此案后来被韩国社会认定为民主化运动。
当时,韩国前总统卢武铉与金光日、律师文在寅一同担任了免费辩护,以该事件为契机,走人权律师的路。
2011年4月,“釜林事件”的14名被害人曾起诉当年参与刑讯逼供的2名警察(另一名警察当时已过世),但因“诉讼时效已过”为由被法院驳回。2012年,其中的五人向法院提出了复审请求。2014年2月13日,釜山地方法院对“釜林事件”进行了二审宣判,判决5名被告人无罪,距离一审判决时隔33年。
2、影片主题含义分析:
第一层是从国家层面,它揭示了这种军政一体的国家体制并没有完全成为历史,仍然有复活的可能,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敲响警钟,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的民主化、公平化,法制的透明化、公正化。
第二层是从个人层面,它呼唤着民众要有基本的法律意识,要勇于维护自己的法律权益。三是为法律工作者树立了鲜明的榜样,影片用行动向广大法律工作者说明了一切,只有走在民众的前边,才能实现法律的效益,才能对得起人民赋予的权益,才能实现一个国家民权和法制的统一。
第三层含义由浅到深,环环相扣,高屋建瓴,可以说在叙事的趣味性和表达的深入性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让观众在欣赏的时候感到非常舒服。优秀的主题、适当的编排,佐之宋康昊对人物形象精准的把握,成就了这部打破韩国影史票房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