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哪些好看的心理学电影推荐
个人感觉《禁闭岛》很不错。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小李的妻子和孩子是怎么去世的?等等问题都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重要原因。故事后期谜底解开,小李扮演的主角因为心理疾病而亲手终结他们的性命,在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
2. 急求美国电影《心理医师》观后感!!原创最好了。
我复制粘贴啦,亲看能不能用吧。
【1】
一个人的婴儿和暮年,都好似是白纸一张,但内里所经历的惊涛骇浪,自然不可等量齐观。当你出生时,世界就如你的皮肤,在娘胎里被揉皱成一个谜团,等着心智健全才慢慢展开;当你年老时,那些悲欢离合都有如叶落归根,回到最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时日无多,唯有淡然处之。
生命就好像一个圆环,从起点回到终点,完成一次对接,而在婴儿和暮年的中间,则是伴随着年岁成长而从不间断的困惑。面对未知命运,你永远估不到它有多高,又会有多低;有多幸福,又会有多悲惨。当浪尖中起起落落,困惑也就随之而生。幼年有朝向成年的困惑,成年有回首幼年的困惑,人生是解不完的谜,很多时候自己无能、不愿、拒绝接受答案。
于是人类自欺欺人地创造了一个职业,叫心理医师。他/她的职责,就是教人明了人生的困惑,洞悉命运的无常,告诉你:当你不能改变这个世界的时候,只能改变你自己。在心理医师的谆谆调理之下,我们得以放手抛去原来不舍得丢下的执念,重新为自己树立信念和价值,在命运巨轮面前做一个逆来顺受、光明向上的信徒。
其实以上这段话,更适合描述某位上师,用在心理医师身上,实有美化嫌疑。作为一份拿人钱财、替人消气的职业,大多数时候它是社会的树洞,是私人的垃圾桶,是同时吞下钞票和阴暗秘密的万能黑洞。进门时背着重担,离开时把它消费个精光,心理诊所里堆满的是不可承受之轻。
有一天心理医师出问题了怎么办?你面前静静倾听的这个人,他比你活得还惨,每天以大麻来催眠自己,他的身上还有逝去亲人的回忆和伤痛,已经这么久了,你都走出来了他却还没有——你会对消费者的权益是否得到合理维护产生怀疑吗?你是该同情他,还是质疑他开解你时的诚意?你一转身出门,他便收起笑容,独自坐在后院,看着天际黯然神伤……人都会想不开,别忘了,心理医师也是人。
在这个混乱、扭曲、空虚的城市里,谁的神经也许都不应该被高估,包括我们以为可能是最坚强的心理医师也一样。从这电影的90分钟里,我几乎注意不到任何情节,有的只是一颗接一颗生锈的心灵,一扇又一扇紧锁的心门,一个又一个得病的人。是的是的,我们都有病。有的人病得很轻,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有的人病得很重,他自己知道已无药可救。
一部电影提供不了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当你意识到这些电影里的问题都不可能不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同时,你已经无法相信它们会像电影剧本一样导向一份美好的结局。愿上帝原谅我,我对这世界素来悲观:电影应当是24格的谎言还是真理,归根结底还得决定于它对这世界是视而不见还是保持清醒。
我有一个小时候在大院里一起打弹珠玩泥巴长大的朋友,大学毕业后去了一所中学担任心理辅导员。他是嘻嘻哈哈的性格,至少在表面上对生命的困惑从来不当回事,因此我觉得他很合适——至少不像我,永远在孤独和想太多中纠结于那些到死都无法看透的困惑。但是没有过多久,他便离职考上了公务员,做一份清闲的文职工作——我一直没有问他,是不是连他这样达观的人,都终究疲倦于解答“各有各的不幸”?
【2】
Kevin Spacey是本片最大的卖点,我不确定他的名字在北美市场的票房号召力有多大,但是在全球影迷的观片指南中,他的名字确实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影片的主题和剧情是大路货:人人都有心病,包括Kevin Spacey所扮演的心理医师Dr. Carter本人(还是病的最重的一个);解铃还需系铃人,每个人都不是被医好的,而是在一连串的事件和经历过后,完成自我救赎和心灵解脱。片中有一个很有趣的个案,就是Robin Williams所扮演的电影明星Jack,坚称自己是性瘾者,并希望得到Dr. Carter的“官方认证”,但其实不是,他只是为了给自己想要出轨的欲望找一个可以被接受的借口。生病的人都值得被同情,于是有的人为了做坏事而伪装成生病的人,让自己的恶行看起来不那么可恶,这其实又是另一种病了。Jack这个角色明显是一个黑色幽默的设置,首先Robin Williams早前在【心灵捕手】中饰演的是心理学教授,在本片中却是“心理病人”,是个180度的角色反串。其次当黑人女姑娘认出Jack是电影明星之后,说了一句"You should make better movies.",这个笑点不言而喻,我甚至怀疑这是Robin Williams主动要求增加的自嘲台词,他确实应该拍些更好的片子了,担当主演的。
影片所呈现的是一种“病泱泱”的基调,许多的文艺剧情片都有类似的通病,为了实现气质上的出位,就要牺牲叙事的连贯性,情节的娱乐性更是不被重视。对于某些作品而言,我们可以说那是无病呻吟的矫情,然而这一部本身就是讲述“病”的片子,有点呻吟的调调反而令我觉得很搭。在这个前提下,演员的发挥至关重要。出乎意料的是片子并不是Kevin Spacey的个人表演秀,而有着较为出色的群戏水准,每个演员都能将内心的病态用刚刚好的尺度表现出来,ok的~ 只是到了结局,所有人同时间“痊愈”的剧情设计显得过于跳跃,刻意点了。
Anyway,这又是一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作品。真的很喜欢Kevin Spacey的话,不妨看看。
--------------------------------------------------------------------------------
我眼中的shrink:
shrink,是psychiatrist(心理医师,精神病医师)的非正式别称,最初来源于"headshrinker"这个词。古时候打仗,胜利者会将对手的大脑缩水后风干保存,而心理医师所做的,就是劝解病人不要乱想些有的没的,也就是shrink patient's head了,而就像本片中所反映的,往往这些以治愈人心灵为职业的家伙们,自己本身就有不小的心理毛病,脑壳也常常坏掉,所以shrink一词作为心理医师这个职业的昵称,略带有调侃嘲讽的意味。
不同于称呼其他生理疾病患者所用的词patient,心理医师常常称呼他们的病人为client(客户)。首先是定义的界定有差异,生理上受伤或生病的人,我们可以很明确地说,他/她是个病患;然而心理有问题,不健康的人,一定是个有病的人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大概地球上所有的医院都变成精神病院也不够病人住的。其次client一词与心理治疗的形式更加贴切,心理医师的主要工作不是给“病人”开处方,而是聆听,在这个过程中,被治疗者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治疗的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他们愿不愿意开口说真心话。我曾有一个外教朋友,在教英文之前就是个shrink,在一个非常郁闷的时期我喜欢向他“倒垃圾”,倾诉一些憋在心里的烦恼事,在聊天过程中,确实是一种卸下心防的减压的体验,而他作为一个有着专业背景和职业素养的聆听者,也让我在每次谈话完毕后都有豁然开朗的舒畅感。这一段接受“心理治疗”的经历,每每想起都觉得自己占了小便宜,因为是免费的。XDDDDDDD
片中的Dr. Carter和我的这位shrink朋友有十分相似的地方,外形上都是邋遢的大叔,都有茂密的络腮胡;都是heavy smoker,烟抽的很凶;都非常的孤独,Dr. Carter失去了妻子,关系最亲密的就是给他供应大麻的小子,而另一位则貌似更惨一些,离过婚,无儿女,用他的话来说也没有任何亲人了(我更倾向于理解为和亲人们关系并不紧密),倒是在中国勾搭过几个还不错的姑娘,可每当人家提到婚姻,他就落跑,直接离开那座城市……
我猜想,shrink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抓狂的职业,自己都治不好,还要治别人,如果不慎治好了别人,但自己还是那副老样子,那更抓狂了。
【3】
刚开始是抱着好奇的心态下了这部电影,感觉应该是讲心理医生的平时生活什么的,看完之后心里特别有感触,其实人在面对伤痛的时候真的是需要别人的关心,当心理受到伤害的时候不仅仅是一些专业的知识可以修复的,伤痛的修复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慰藉。在我印象中,心理医生虽然很厉害,他们可以帮助许许多多迷茫的人,但是感觉他们的心理也很变态,感觉他们很冷血,可能是遇见太多有问题的人,所以他们也变得很麻木了吧!有时候就会想如果当心理医生也同样遇到了伤痛的时候呢,他们也会像平时给他们的患者意见那样给自己相同的意见吗?这部电影就描写了这种情况,其实心理医生也是人,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情绪,他们也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国有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有的人在涉及自身的时候都会有情绪,不会那么的客观,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当看不到事情的本质问题时,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不了了!
人是群居动物,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另外的人联系起来了,不管一个人是多么的孤僻,他都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为什么要自己一个人扛呢,有什么问题说出来,让你身边的人都有机会表达他们的关心,那有什么不好呢!?其实不要怪人家不够关心你,而是你有给人家机会关心你吗?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所有的人都有一颗真心帮助别人的心,当你的心为别人打开了一扇门传递关心,你的心也同时为你自己打开了一扇门接受关心,所以电影中所有人在大家的相互帮助中不仅解决了别人的问题,自己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受到了伤害的人们最终敞开了他们那道对别人早已关闭起来的心门,在大家的相互关心和慰藉中,所有人的问题都得到了一个圆满的解决,生活也在继续!
很久没有看过让我如此有感触的电影了,所以很想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只是我的一些浅见。我很喜欢看电影,也看过很多的电影,但是很少能够把我的感受写下来,所以如果写的不好就请多多包含了,鞠躬~~~~~
3. 跪求 心理医生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心理医生》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ECERIVaR78sLWr9HJW8Xxw
《心理医生》是2017年上映的惊悚片,由AlistairLegrand执导,凡妮莎·肖和英迪娅·埃斯利出演。电影讲述了精神科医生试图寻求修复一个新病人的生活的故事。
4. 【合集】有关心理医生的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百度网盘资源
https://pan..com/s/1xXrMloToepMZc7i7Q8IhRA?pwd=umza
老富翁爱德华•科尔(杰克•尼克尔森 Jack Nicholson 饰)近年来在公立医院的私有化改造事业中获利颇丰,他为节省成本,规定病房“一房两床”的做法颇受非议,但性格强势的科尔不以为意,岂料他不久被检查出罹患癌症,本欲入住单人病房的科尔在舆论压力下只得与另一位病人——老卡特(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饰)同处一室。汽车修理技师老卡特博闻强识,将三个子女培养成才,但代价是牺牲了年轻时要做历史教授的梦想。曾经结婚多次如今却孤身一人的科尔逐渐对卡特产生了兴趣,两位老人在病房中结下了友谊。
5. 一个外国恐怖微电影说一个人心里有问题去看医生 医生教他走路 最后他自己也不会走路了
《强迫症患者的血腥臆想》
剧情简介 · · · · · ·
马克(伊恩·福尔 Ian Faure 饰)是一个英俊帅气、挺拔阳光的年轻人,可是谁也不知道他的心中承受着怎样的痛苦。他是一名强迫症患者,每当外出时他总会不由自主去数人行道上的地砖,从一数到十,到第十步时,马克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恐怖臆想之中。那一刻,整个世界变成了巨大的绞肉机,冰冷无情地将他撕成碎片。这些血腥的臆想令马克痛苦不堪,他只得向心理医生(Alain Choquet 饰)求助。医生引导他正视眼前似乎难以逾越的障碍,鼓起勇气以粉身碎骨的代价去克服对第十步的恐惧。马克最终能否战胜自己呢?
本片为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获奖短片。
6. 有哪些好看的心理学电视剧或电影
《入殓师》是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在2008年拍摄的作品,豆瓣评分8.8,TOP2550排名第,曾获81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并在当年的日本电影学院奖上面大获丰收。同时也在当年的香港金像奖获得最佳亚洲电影奖。
《入殓师》是一部温柔而平和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就是大提琴家小林大悟在乐团衰落并欠下大量贷款的前提下,卖掉了心爱的乐器跟妻子返乡生活。在家乡他为了生计找了一份很多人包括妻子都不理解甚至厌恶的工作入殓师,最终小林大悟通过自己对职业对的坚持对死亡的尊重得到了妻子对的理解,周围人的尊重,还有自己跟父亲的和解。
《入殓师》在我看来来是一部很温柔的电影,他用很轻柔的叙事手法讲述了个很沉重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很简单却也很感人,因为提到生离死别那是每个人都无法买过的坎,人生只有一次,亲人也只有一次,所以哪怕这个故事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关于生离死别的痛苦,也足以令观众流下眼泪。
我个人认为《入殓师》主要表达的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对死亡的尊重,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死亡,也见证过死亡后繁复得到礼仪,在我们国家对于死亡后事这件事大多也是由专业人士来完成,形成了一套产业链,而这套产业链下面却是惊人的利益,我想经历过亲人去世的人都会懂。在我们家乡也流传一句话“死人钱最好赚”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个行业的暴利。而日本电影《入殓师》他所传达的也是这个行业的特色,既对死亡的尊重,入殓师这个职业他是跟死者最后接触的人,为的是让生者做最后的道别,死者可以洒脱的上路,如连这个工作显得格外严肃庄重。《入殓师》表并没有刻意煽情或者放大死亡这件事,而是从入殓师工作的 细节入手,小林大悟从起初被人瞧不起被家属骂,到最终家属对其充满敬意,因为他的工作就是让死者美好的去另一个世界,而他对待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跟对死者的尊敬都让人肃然起敬。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表达工作无分贵贱,也是要表达日本人的匠人精神,小林大悟从最初的忌惮跟不适,到最终对待自己工作的认真跟尊重,也是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一个观点,在人们传统印象里,入殓师这个职业第一是不吉利第二是不干净第三就是人们认为的这个行业的暴利,这部电影从小林对待工作的变化从开始的惊愕厌恶为了钱而工作直到电影最后他温柔的送走了自己的父亲,这样一个人心态的变化,对工作态度跟想法的变化,工作无分贵贱,努力尊重才是真正的匠人精神。也正是社长对工作的态度跟敬畏之心,也正是小林对工作的认真跟尊敬,妻子最终才会理解他,事业无分高低贵贱,努力才会让一份工作有价值。
第三个方面电影要说的就是死亡,生离死别,人之常情,我们活着的时候常常意识不到死亡的恐惧,可当身边人突然去世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死亡原来如此之近,曾经爷爷离开我的时候我才发现所有难受所有遗憾在死亡面前真的微不足道,而在入殓的时候才算是真正的生离死别,亲人是这一辈子的缘分,所以无论怎么样下辈子也不会再见,别等到真正后悔的时候才发现还有好多对亲人的事情没做,这世上唯一不能等的就是尽孝。
7. 微电影《精神分裂症》:让爱连接你我他
一、电影信息
片名:精神分裂症
法国动画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法国
上映日期:2008-05
片长:13分钟
又名:91公分之外(台) / 貌合神离 / 91厘米剧
本片荣获第61届戛纳电影节(2008)柯达短片电影奖。
二、电影内容简介
一枚150吨的陨石砸中了男主人公亨利家对面楼的天线,幸运的是他毫发无损。但此事过后,他的世界刚好与现实世界偏离了水平91cm。无论开门关窗洗澡接电话,这些日常细琐杂事就都成了负担。他在家里度量好了精确的91cm误差,可还是在工作中麻烦不断。因此他去接受心理治疗,可丝毫没有进展。工作的不顺利,母亲看似平常的指责,心理治疗师的不理解,让他决定孤身一人与“陨石”的对抗,结果他发现自己又多出了75cm的垂直距离。辛苦的努力却遭遇失败,这让亨利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意义。于是他放弃努力,变得越来越自闭,越来越孤独。亨利沉浸在巨大孤独与绝望中,母亲的一通充满指责的电话留言最终让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此获得解脱……
三、电影解读:
(一)情节梳理
影片是按照主人公亨利“初遇疾病,积极应对→不断受挫,病情加重→极度绝望,结束生命”这几个情节来展开的。
(二)人物分析
1、亨利。(1)缺生命支持系统。从影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亨利独自一人居住,他没有什么朋友,与母亲的通话中也可看出他与母亲的感情不深厚,这说明亨利与他人没有情感上的深层连接,而这在一个人遭遇危机时,无论是生活危机还是精神危机都是有极大的隐患的,因为缺少生命支持系统。(2)爱整洁、追求秩序与理智。亨利虽是一个人生活,但他的屋子看起来是极其整洁,毫无凌乱之处,一点儿也不像一个独居青年男子的屋子。影片中他两次端正墙上歪斜的相框,工作完的吸尘器他都要一一归类放入规定的地方,这是有多追求秩序感啊。而当心理医生把陨石说成小行星时,他严肃认真且带有些愤怒地给予纠正。秩序与理智可以带给人确定感,人活着离不开内心的确定感。当亨利病情加重之后,他失去房屋的整洁、秩序时,同时也失去了头脑的清晰、秩序与理智,其实他失去的就是人内心的确定性。而内心的确定性的丧失所带来的痛苦使亨利难以忍受,他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求解脱。当一个人丧失了她内心的确定性时,生命里的重要支持系统就应该及时提供这种确定性,然而遗憾的是,亨利缺少属于他的生命支持系统。可见,一个人的生命里,生命支持系统是多么重要啊!
2、心理医生。影片中的心理医生可以用一个词概括:不专业。在亨利与他的交谈中,感受不到他作为心理医生对亨利的理解与共情。两人交谈时有两处体现尤为显著:(1)当亨利讲述自己的经历后,心理医生否定了亨利的受伤:“结果,实际上没有受伤,对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讲呢?难道作为心理医生的他不知道亨利是精神上的受伤?(2)闹铃响,治疗时间到,心理医生结束治疗说的话:“好吧,下次我们再来谈小行星的事。”心理医生似乎觉得亨利看得很重要的事一点儿也不重要。这对亨利如何能起到安慰作用?如何能为亨利提供力量支持?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的心理治疗对亨利来说,非但不能起疗愈作用,而且适得其反,是雪上加霜。
3、母亲。这位母亲缺乏爱的能力。第一次与亨利通电话时,由亨利的回答:“不,我没说不想见您”,“我累得要死”可以推想出母亲先是忙着指责,而后是粗心不能关注到亨利的精神状况。其实亨利正经历了心理治疗的不被理解,他已经伤上又添了新伤,正沉浸在与疾病的斗争中,而作为母亲的她没能敏锐地觉察到。第二次她与亨利通话时,“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很担忧”既然如此,为何不前来看望儿子?而接下来的话才暴露出她这次打电话的真正目的:指责亨利没有与帮过忙找工作的约翰叔叔打招呼。这位母亲感受到了亨利的异常,但却没有进一步关注了解支持亨利,给予亨利重新振作的希望之光。亨利的母亲与亨利缺少连接,她当然没办法给亨利提供支持力量。爱的能力,多么重要!
4、同事。同事们对亨利是疏远而冷漠。在亨利因工作不顺而情绪暴发时,没有一人上前给予帮助。亨利工作台前的废纸篓里那么多的废纸,这满满的废纸篓不正是亨利的满满的挫败吗?可谁又能看见呢?没有一人!
心理医生、母亲、同事们可能都以为亨利所遭遇到不是多么严重问题,他们都觉得亨利不会脆弱到去放弃生命。可他们又哪里会想到,失去了任何连接的亨利是真的极其脆弱的,脆弱到一点点的不理解、一点点的不关注、一点点的沉默,都会像座座大山压向他,让他喘不过气,让他痛苦不堪,最终选择以死求解脱。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痛的故事!
(三)主题提炼:让爱连接你我他
与人连接是人生存的深层需求,没有人可以独立生存于世。亨利为什么得病?因为亨利恰恰与他人失去了连接。从影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私人生活里,亨利没有朋友;单位工作中,亨利与同事没有交集;亲情关系里,亨利与母亲没有深层沟通。谁不渴望他人的理解、接纳、认可与支持?这样的生活——与人没有连接的生活,是不是迟早有天会出问题呢?
生病初期的亨利还足够清醒,也还有一线希望,他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并主动求助。他首先想到的是解决此问题的专业人士——心理医生。然而,他的讲述在心理医生的那句“结果,实际上没有受伤。对吗?”下灰飞烟灭。如果说这还可以忍受,那么心理医生在治疗时间到了时那冰冷的结束语:“好吧,下次我们再谈小行星的事”说出后,亨利再也无法忍受了。原来他根本没有在倾听!多么地冷漠!多么地无情!这种态度一下便有力地击碎了亨利求助时怀抱的希望——如果心理医生都不能帮我,那么没人可以帮我了!
于是,亨利决定自己孤身一人与疾病抗争。然而,所有的努力都化为泡影,所有的伤痛事件,特别是心理医生造成的伤害,它们聚合在一起将亨利击成重伤,而最后母亲指责的电话留言最终将亨利彻底推向生命的悬崖之下……连最亲的人也不理解我,看不见我,我活着有何意义?唯结束生命才可得解脱!我是多么渴望有人能看见我、理解我啊!可是没有,一个也没有!我在这里呀!这里呀!为什么就没人看见我呢?
亨利自杀了!他的死,与我们无关吗?不!一个又一个的“亨利”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死,与我们有关,而且是息息相关!我们曾经的一个冷漠的眼神,一句气愤的恶语,一副拒人千里的态度……,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将他们推向生命悬崖之下的一股力量,在开始时,只是小小的一股力,可这小小的力汇集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最终,悲剧便发生了!
认识我们的无知,走出我们的愚蠢,培养爱的能力,与他人相亲相爱,让爱连接你我他,让我们彼此在爱里绽放生命!
四、观影准备
(一)观影淮备
1、你有不被理解的时候吗?事件是怎样的?感受如何?那时你最渴望什么?后来怎么样了?
五、电影讲堂
(一)问题讨论
1、亨利有什么不寻常处?这种不寻常医学上称为什么?
预设:亨利的不寻常处在于他觉得他与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偏移,偏移了91cm。所以,他看生活的空间物体所处位置都与他自己以为的位置偏移了91cm。这给他的生活与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这种不寻常在医学上被称“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通常指的是对客观事物能够正确认识,但对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距离等产生错误的知觉体验。亨利就是在空间距离上,产生了错误认知,在精神疾病上被称为“空间知觉综合障碍”。(来源网络)
2、亨利一开始是如何面对这个意外事件的?
预设:亨利面对这个意外事件一开始是积极应对的。他在家里用粉笔画好物体偏移了91㎝的标线,而且还下定决心来习惯这个偏移!在工作中,他也在纸板上用粉笔画好标线,让自己努力地正确行动。然而工作上虽拼尽全力但仍然麻烦不断,他不想失去工作,于是决定求助心理医生。在疾病初期,自始至终,这时的亨利,面对疾病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3、为什么偏移后来又增加垂直75cm?
预设:亨利的偏移之所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垂直75cm,是因为他的精神受到了新的伤害。这些伤害来源于心理医生、母亲、单位同事。亨利去求助心理医生时,心理医生对他受伤的否定,对他讲述的漫不经心,这让亨利的焦虑、自我怀疑、迷茫、孤独没有得到很好的抱持,使本心怀一线希望的亨利更是灰心丧气。而母亲电话里看似平常的责怪,又使亨利感受不到来自亲情的温暖,于是亨利开车去追逐与“陨石”相撞,这其实是在暗示亨利的病情愈来愈严重了。这种病情的严重就体现为偏移又增加了垂直75cm。这时的亨利越来越让人担心了。
4、最后亨利为什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预设: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甚至心理咨询处,亨利都不能得到他人给予的理解、认可、温情、关爱,他忍受不了他的自我怀疑、孤独、焦虑等所带来的痛苦,他认为自己的努力不再有任何的意义,他看不到任何希望,所以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求解脱。
(二)思维挑战
遭遇被陨石击中的意外事件后,
1、你认为亨利哪些做法是你赞同的,哪些是不赞同的?为什么?
预设:亨利一开始积极适应自己的病情,这种乐观的态度是值得点赞的。特别是自己没有办法应对时,能积极求助心理医生的治疗。
但是亨利在发现心理医生并不能帮助他时,就放弃了求助他人,这点是不妥当的。
2、你认为亨利还可以怎么做?为什么?
预设:亨利在求助失败后,应该去求助更多可以信任的人,比如母亲,尽管母亲可能爱的能力不够,但是可以值得无条件信赖的,亨利可以向母亲敞开心扉,求得母亲的帮助与支持。然后可与母亲一起,向更好更专业的心理医生求助治疗。只要不放弃,总会找到那个合适的心理治疗师。退一步讲,实在找不到那个合适的心理治疗师,选一个不与人接触的工作又何尝不可?总之,始终坚信,生活虽困难重重,但一定有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3、亨利到底需要什么?他的悲剧可以避免吗?
预设:亨利需要的就是他人真诚的理解、接纳、认可、陪伴、关爱,如果有人坚定不移地无条件给予亨利的这些需要,亨利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六、电影拓展:想一想,说一说
1、如果我们自己遭遇“被陨石击中事件”,我们该怎么办?
预设:
(1)积极面对,自己想办法解决。当然也可一开始就主动求助信任的他人。
(2)自己解决不了,就一定要主动求助信赖的人,如果求助失败,要一直不放弃地求助。
(3)最好的办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积建设支持系统,与父母、师长、朋友、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可以进行情感深层连结的人。
2、如果是我们身边的人遭遇“被陨石击中事件”,我们又该怎么做?
预设:
(1)耐心倾听、认可、接纳他的一切,而不是冷漠、否定、指责、嘲讽等。
(2)一直关注安慰他,鼓励他向信任的人求助。
(3)询问信任的人,如何帮助他。
8. 有个心理医生的电影,里面有很多激情戏。忘了篇名!这医生用心理暗示派他老婆杀人随后让他老婆自杀。
◆影片名称: 偷窥无罪之诱人犯罪
◆主 演: 钱嘉乐 黎骏 梁敏仪 麦家琪 卢淑仪 李幸芷 杨嘉雯
◆影片类型: 情爱/剧情
◆地 区: 香港 地区
◆片源格式: DVD-RMVB
◆影片长度: 98 分钟
◆语 言: 国语
◆字 幕: 中文字幕
◆电影介绍:
亿万富翁周萧先生原本只是个心理学博士,凭借老婆的帮助他才成为亿万富翁。但是他有钱之后,开始花心,到处搞女人。其妻周太太找私家侦探去调查他丈夫,结果在取得证据之后,开始找丈夫摊牌。 可是她没想到,周萧不仅是心理学博士还是催眠师,他利用催眠术,催眠了周太太,并让她杀死了私家侦探并且自杀。蒋丽婷是周萧公司的女职员,周萧看上了她,并最终利用她的催眠术强奸了蒋,并且让蒋时时听他的命令。 蒋的好朋友UK看出蒋有点不对劲,就带她去她的心理医生朋友那看病,正好这个心理医生也会催眠术,她想利用催眠术逼蒋说出发生的事。可是蒋一想到关键的时刻就丧失心志。于是医生断定她已经被别人催眠。 正当警方和UK打算查出真相时,蒋自杀了。于是UK断定周萧是凶手,想以自己做诱饵来抓周萧...于是发生一连串的事情……
9. 求一部韩国电影的片名~高分~~
应该是 无颜美女
主要演员: 金慧秀 金泰佑
《Road Movie》导演Kim In-sik又一新作跃登大银幕,他的拍摄手法细腻,题材又新颖,《The Hypnotized》是一部另类兼出色的韩国影画之作。爱情可令人如斯着迷,甚至像被人施催眠术一样,陷入万劫不复的阴霾? 《The Hypnotized》故事女主角Ji-su (金慧秀饰)精神不振,经常觉得空虚寂寞,甚至试图自杀。她在医院里遇上了主诊的心理医生Suk-kwon(Kim Tae-woo饰)。Suk-kwon虽想帮助她,却爱莫能助。一年后,他俩重遇,Suk-kwon发现Ji-su的病仍未好转 ,他唯有以非医生的身份,在身边助她康复,因而两人由医生、病人的关系,转化成朋友,甚至变成恋人。然而,当爱情来临时,Suk-kwon才被Ji-su深深吸引,甚至不能自拔……究竟Suk-kwon何以对Ji-su如此着迷? 女主角金慧秀 (Kim Hye-soo)曾演出《YMCA Baseball Team》及《三更》,而男主角Kim Tae-woo的近作则为《Woman is The Future of Man》(女人是男人的未来)。
细腻,凌乱,空灵是这部影片的最大特点,没耐心的实在是看不下去。并且若不细心也根本看不懂,这就要求你要十二的专注了。看明白以后才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只是故事里连套着许多故事,加上导演扑朔迷离的叙述处理,观看的时候的确要费一些力了。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心理医生与其病人感情一步一步发展的故事。但凡心理医生,其实自己心理也肯定有欠正常。这其实讲述的是两个精神不正常的男女之间的故事。
男主角爱上了自己的女病人,并以催眠的方式让女病人也爱上自己。但是,在情欲得到满足的同时,他也挣扎在道德的天平之上,以至于在得知女主角车祸身亡后精神错乱,最终在幻觉中跳楼……
故事里每个人心理都有不可磨灭的记忆时时刻刻在折磨着那一颗处于垂危边缘的心。人性的脆弱与繁杂在这里表现的细致入微。影片总体很平静,在平静中体会那种病态压抑处于撕裂状态的生命,不能不说是一种痛苦的心理旅程。这正是又一部引发人癫痫的影片。
10. 求一部电影的名字 大概剧情是一个女的和一个男心理医师发生性关系 求片名
这样的片子应该不少吧。还有其他信息吗?就我所知道的,提供一个吧:
电影《夜色》
名称:夜色 外文名称:Color of Night (1994)
导演:Richard Rush
演员:
布鲁斯·威利斯 Bruce Willis .....Dr. Bill Capa
Andrew Lowery .....Dale Dexter
布拉德·道里夫 Brad Dourif .....Clark
剧情简介:
年轻的心理医生比尔(布鲁斯威利斯)因为病人蜜雪在他面前跳窗自杀,深受打击。为了抚平自己波动的情绪,他来到洛杉矶,找到他的老友鲍伯。鲍伯也是心理医生,他将一些病人聚在周一训练他们能舒坦的面对其它人,但次日,鲍伯被残酷地谋杀了,身中38刀。比尔开始调查,发现一名叫萝丝(雅内马奇)的神秘女子,比尔找到萝丝,得知她患有三重分裂人格,并受人控制。原来控制萝丝的竟然是她的哥哥,她的哥哥由于痛失自己的亲弟弟,于是,强迫萝丝装扮成已死的弟弟。当比尔发现了这一切,萝丝的哥哥也开始向他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