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末代皇帝电影剧情简介,要按电影中年份分段的剧情简介
《末代皇帝》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SF9vypEY18Gc_J6qcgKDeA
1、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继任皇帝,在香烟缭绕的坤宁宫内,即将咽气的慈禧接见了溥仪,告诉他要即日登基,第二日她便在仪鸾殿去世。2、1912年,三岁登基当了宣统皇帝。辛亥革命后被废除。几经辗转后他变成了日本军国主义扶持上台的“傀儡”。3、1945年,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被日本关东军挟持准备去日本。在沈阳东塔机场候机时,被空降的苏联红军逮捕。
② 关于溥杰和嵯峨浩的婚姻的电影名叫什么
《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是为庆祝日本朝日电视台成立45周年的巨献,根据《爱新觉罗·溥杰传》改编,由龙居由佳里编写,并且汇聚众多日本大牌演艺明星联手打造而成。全片洋洋洒洒5个小时,以史诗般的风格再现了末代皇弟与其日本妻子那段乱世爱情、颠沛人生,并且最大限度接近了历史,并未回避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③ 溥仪为何会选择投靠日本成为傀儡皇帝呢
溥仪叛国的时候,其实是孤家寡人了。
对他忠心耿耿的师傅陈宝琛,跟随溥仪20多年,一直热心于复辟,但也坚决反对去东北。
当年张勋复辟,陈宝琛曾经出来主持大局,不怕得罪军阀。
所有人至少表面上对溥仪都极为尊敬,连民国最有名的人物,也都是如此,包括大军阀们。
然而,溥仪随后却被赶出紫禁城,地位大为降低。
后来因为投资复辟运动,财富也消耗很多,这样下去连荣华富贵也难以终身保持。
但即便如此,溥仪从来都把自己当做皇帝。
④ 溥杰 看过《末代皇帝》 电影吗
当然看过,他还当过顾问
⑤ 有什么电影很有名,但是你却一次都没看过为什么
我看电影还是非常多的,好莱坞大片、动作大片、恐怖片、悬疑片等等通吃,IMDB榜单在大学的时候横扫了一遍,挨着看,《肖申克的救赎》、《教父》、《低俗小说》、《十二怒汉》、《辛德勒的名单》、《搏击俱乐部》、《好家伙》、《上帝之城》、《美丽人生》……都看了,有点看了好几遍,但有一些电影,就是明明知道很好看,但却一直没有看。
我先来说一部,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小编看了不下三遍,但他的《东邪西毒》,这部香港电影经典之作,却一直躺在硬盘里,小编有一次鼓起勇气去看,跳看了一下,但电影沉闷的基调和画风,让我关掉了播放器。
而《大话西游》的最经典插曲——《一生所爱》,是《东邪西毒》先用的,周星驰的夕阳武士和梁朝伟在《东邪西毒》里的造型一样。但就算这样,还是没有诱惑到我。
还有,基努的《疾速追杀》、《极速特攻》,现在都开始拍第三部了,而我我也知道前两部很好看,但却一直没看。可能是现在对打打杀杀兴趣不大了吧,放在热血青少年时代肯定早早就看了。
当然,我主要说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其实还有很多很好看的,知名度没上面那么高的电影。
⑥ 爱新觉罗溥仪 有没有看过 末代皇帝这部电视剧啊
爱新觉罗溥仪死于1967年,《末代皇帝》1986年拍摄,1987年上演,是在他死后二十来年后的事了,所以,他根本没有机会看到这部影片。
清逊帝,名爱新觉罗· 溥仪(公元1906-1967年),中国清朝末代皇帝,伪满洲国皇帝。清入关后第十代皇帝。姓爱新觉罗,字浩然,英文名亨利。满族。1908年 11月14日 , 被立为嗣皇帝,授载沣为摄政王,年号宣统。 道光皇帝曾孙,醇亲王载丰长子。光绪死后继位,是清朝和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改造成为新人,患肾癌而死,终年62岁。火葬,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末代皇帝是一部气势宏大、色彩浓郁、场面壮观、技巧精湛的史诗巨片。 1986年10月,北京电影制片厂与英国、意大利合拍的电影《末代皇帝》曾在长春伪皇宫进行拍摄,1987年在中国公演。
《末代皇帝》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三家联合摄制,片长218分钟。该片用闪回的手法来表现溥仪的一生,在3小时38分钟内讲述60年的事情。该片在西方上映后。立即掀起了“中国热”。1988年,第60届奥斯卡奖颁奖揭晓,《末代皇帝》一举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服装、最佳作曲、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摄影和最佳美工9项奖。
⑦ 有关溥仪的电视剧电影
The Last Emperor
中文:末代皇帝
出品: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
年份:1987
获奖情况:
该片获第60届(198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始音乐九项大奖
相关影评:
第六十届(8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末代皇帝》TheLastEmperor
《末代皇帝》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三家联合摄制,片长165分钟。该片用闪回的手法来表现溥仪的一生,在2小时40分钟内讲述60年的事情。该片在西方上映后。立即掀起了“中国热”。1988年,第60届奥斯卡奖颁奖揭晓,《末代皇帝》一举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服装、最佳作曲、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摄影和最佳美工9项奖。
意大利导演贝尔纳多·贝尔托鲁齐为什么要拍摄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1987年,法国《首映》杂志记者在采访贝尔托鲁齐时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作了肯定的回答,“这是一段令人着迷的故事”,“......溥仪已成为历史,他象征着一种观念,即通过教育,-个人能得到彻底改变。”贝尔托鲁齐在同一天采访的谈话中还直言不讳地谈到“要是我对溥仪没有这种同情,我就不会拍这部影片了。我甚至喜欢那些可憎的人物,我需要爱摄影机前的所有人物。即使他们是恶劣的,我也设法使他们具有某种悲剧性,从而产生一点高贵感。……这些人物虽是可憎的,但他们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并不谅解他,可他们也是命运之神的玩物,他们所体现的是一种人类共通的好斗性。所以,任何人都不过是历史的牺牲品。”
贝尔托鲁齐身为一个艺术家,凭藉自己的良心和真诚说出的这番话,虽不能完全有助于我们去深刻理解溥仪这个在中国显赫一时的政治人物,但至少给予了我们某种启迪,溥仪的一生无疑是悲剧性的。贝尔托鲁齐从艺术的角度窥见的那个溥仪与现实中真实的溥仪虽然有一定的距离,但溥仪的一生却是同中国动乱的命运紧密联结在一起的。溥仪从政治傀儡被改造人后,亲眼目睹过去那些改造他的人如今被视为“牛鬼蛇神”从人的地位上驱赶下来,这是历史对人的命运的一次嘲弄。
《末代皇帝》的背景材料主要来源于溥仪生前所着的《我的后半生》和紫禁城清宫档案史料。整个摄制组是一个共同创作的集体:150名中国人,100名意大利人和20名英国人,另外还有30名翻译人员。
简介:
末代皇帝是一部气势宏大、色彩浓郁、场面壮观、技巧精湛的史诗巨片。
故事从1950年冬天开始讲述起:清王朝废帝溥仪,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火车抵达中苏边境的满洲里火车站后,溥仪认为此去性命难保,便溜进卫生间企图割腕自杀。中国战犯管理所所长发现情况有异,急敲卫生间的门。 敲门声使溥仪陷入了回忆。1908年的一个冬夜,清宫卫队长敲开了醇亲王府的大门,按慈禧太后旨意把3岁的溥仪接进宫中教养,准备接位。
在香烟缭绕的坤宁宫内,即将咽气的慈禧接见了溥仪,告诉他要即日登基。在太和殿上隆重举行登基大典时,溥仪在大臣陈宝琛身上发现了一个装着蝈蝈的小笼子。他对蝈蝈的兴趣显然要超过几千名跪在他脚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后,溥仪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独的孩子。
溥仪从回忆中惊醒过来。他也被管理所长救起,从此开始了接受审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他在监狱里遇见了他的胞弟溥杰,于是又回想起40年前的往事:在养心殿院中,溥仪和溥杰玩得正起劲。他已长到6岁,但还在吃乳母的奶。他已经懂得手上握有无上的权力,并开始肆意捉弄虐待太监们。这时传来消息,辛亥革命成功,溥仪被废黜,他只是“紫禁城内的皇上”了。
1919年,英国教师庄士敦受聘入宫,14岁的溥仪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庄土敦任教的4年里,博仪不仅在生活方式上逐步发生改变:学会了骑自行车,戴上了眼睛,剪掉了辫子,穿上了西服,学会了跳舞、打网球,并且朦胧地向往西方的民主政治。尽管他在1922年仍按旧制娶了婉容为“皇后”,文绣为“皇妃”,他的心已飞向英国、飞向牛津大学。
镜头又闪回监狱。溥仪被要求交代他的全部历史:
1924年夏天,一队冯玉祥部下的士兵包围了故宫,迫令溥仪迁出紫禁城。溥仪在庄土敦陪同下,带着婉蓉和文绣第一次进入了宫外的世界。在日本人的庇护下,溥仪到了天津。不久后,文绣耻于她的地位,毅然出走了。日本人加紧了对溥仪的控制,一个名叫东宝的女特务被派驻在婉容身边,庄土敦也不得不于1931年离开了溥仪。1934年,日本侵吞了东北三省后,便要求溥仪出任所谓“满洲国”的皇帝。一心想复辟的溥仪不顾婉容,陈宝琛等人的劝戒,以“中国背弃了我”为理由自愿去长春登上了“满 洲国皇帝”的宝座。婉容自甘堕落,吸上了鸦片,和溥仪的距离越来越远,当她和司机的奸情败露,私生的孩子被烧死后,她精神失常,被日本人送走了。溥仪在日本人甘粕和吉冈的监护下,尝够了当儿皇帝的屈辱滋味。直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满 洲国”解体,溥仪出逃未遂,在长春机场上被苏军俘获,才结束了他的丑恶的“前半生”。
在溥仪交代他的罪恶历史时,镜头不时回到监狱的牢房。在整整10年的关押期间,溥仪已从一个连衣服都不会穿的“皇上”锻炼成一个能自理生活并从事一些轻微劳动的平民。1959年,溥仪被特赦了。
溥仪获释后在北京植物园任职。8年后的某一天,“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生活中的一切秩序,甚至连红绿灯的含义也都被颠倒了过来,溥仪在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忽然遇到了一队被红卫兵押着游街的“牛鬼蛇神”。溥仪无比惊讶地发现,在那头戴高帽、脖上挂著名牌的一群人中,居然有当年战犯管理所的所长。溥仪急忙上前告诉红卫兵说,“同志,你们一定弄错了,我认识这个人,他是好人。”红卫兵回答说:“他是皇帝的走狗,修正主义分子,死不改侮的右派。”被搅糊涂了的溥仪独行来到故宫博物院。这里已没有游人。他独自登上太和殿,告诉在那里守卫皇帝座位的儿童红卫兵说,“我是中国的皇帝”。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从宝座的座垫下掏出了50年前从陈宝琛那里取来的蝈蝈笼子。在红红的夕照下,一只蝈蝈从笼子里爬了出来。
今天,每天都有无数的人来参观这个过去皇帝的宫殿,在雄伟的太和殿前几乎每个导游都会向他们的游客介绍:“这是太和殿,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3岁的时候在这里登基,1967年,他在北京逝世……”
==导演介绍==
中文名: 贝纳多·贝托鲁奇
英文名: Bernardo Bertolucci
性 别: 男
生 日: 1941-3-16
出生于意大利的帕尔马。早在24岁时,他便导演了轰动一时的影片《革命前夕》(《Before the Revolution》1964),并因之而奠定了他的事业基础。
导演作品
戏梦巴黎 The Dreamers (2003) (这片子在《看电影》里被译作"梦想家")
十分大师-大提琴篇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 (2002)
围城 Besieged (1998)
偷香 Stealing Beauty (1996)
小活佛 Little Buddha (1993)
遮蔽的天空 The Sheltering Sky (1990)
末代皇帝 Last Emperor, The (1987)
荒谬人的悲剧 Tragedia di un uomo ridicolo (1981)
月神 Luna, La (1979)
一九零零 1900 (1976)
巴黎最后的探戈 Ultimo tango a Parigi (1972)
同流者 Conformista, Il (1970)
福音书 Amore e rabbia (1969)
革命前夕 Prima della rivoluzione (1964)
编剧作品
十分大师-大提琴篇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 (2002)
围城 Besieged (1998)
偷香 Stealing Beauty (1996)
小活佛 Little Buddha (1993)
遮蔽的天空 The Sheltering Sky (1990)
末代皇帝 Last Emperor, The (1987)
荒谬人的悲剧 Tragedia di un uomo ridicolo (1981)
月神 Luna, La (1979)
一九零零 1900 (1976)
巴黎最后的探戈 Ultimo tango a Parigi (1972)
同流者 Conformista, Il (1970)
狂沙十万里 C'era una volta il West (1968)
革命前夕 Prima della rivoluzione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