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浸没式戏剧和超维度戏剧到底有何分别
浸没式戏剧属于超维度戏剧,但是超维度戏剧不是浸没式戏剧。
所有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都有着它们独特的魅力,从观演关系上大致分为三种:影视剧、舞台剧和刚刚进入大众视线的浸没式戏剧。影视的魅力在于可以通过重复的拍摄和后期剪辑,拍摄出在导演心中几乎完美的作品,无论是通过景别切换,场景选择还是特效加工。这种在荧屏上呈现的艺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剧本或者说导演的想象力。
随着人们对“极致体验感”的追求,浸没式戏剧诞生了。那么就这一点简单的判断,越做到还原真实,就越是一部成功的浸没式戏剧。这也是每一个浸没式戏剧制作团队所不断追求的,浸没式戏剧导演心中的“完美”无非就是——身临其境,而能做到这一点的成功浸没式戏剧,在全世界也不超过5部。
道具的设计与布置是浸没式戏剧的重要环节也是亮点所在,浸没式戏剧的道具量之庞大让这个环节即是细节又不是细节。你推开侦探事务所的门,看到满墙的小抽屉,打开每一个都有东西(而且是真的),这里有个眼镜、那里有个手套、再拉开一个里边有一个小本子,本子翻开都是手写的案情记录。桌上一摞一摞的报纸,翻开之后,纸都要是符合年代感的质感,内容也都是当时,甚至剧情当天的内容。书房书架上塞满的书籍,每拿出来一本,都是能翻开看的真书,你看到演员在喝酒,那酒也要是真的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无需多言,只为呈现真实。
㈡ 浸没式戏剧 Sleep No More 的主线和支线剧情都是怎样的
Sleep no more的主线剧情围绕莎士比亚《麦克白》展开。
主线剧情可以尝试分别跟随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观看。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
观众入场,从地下室的舞会开始观看,麦克白夫人与邓肯国王跳舞,麦克白在远处眺望他们。女主极力取悦国王,并在国王的酒杯中下药。
麦克白夫人沐浴(此处有福利)后与麦克白共舞,催促丈夫杀死国王。
麦克白用枕头闷死国王,回来后在夫人的安抚下入睡(此处有福利)。
麦克白参加巫师祭奠(此处有一对一表演和福利)。
麦克白不放心班柯,将其杀死。
各角色参加长桌宴会,班柯的鬼魂在宴会上出现。(在最后一轮宴会中,麦克白会被吊死)
宴会结束后麦克白截杀麦克道夫夫人。
麦克白与班柯叙旧,三巫师在隔壁布置与麦克白见面的细节,麦克白的表现仿佛受到了巫术的影响。
故事回到起点——即地下室的舞会。
支线剧情:
浸没式戏剧支线众多,一一表明有剧透之嫌,而且一次观剧应该也看不完,所以介绍几个推荐跟随的人物。
麦克道夫夫人、邓肯国王、女管家。
最推荐的精彩段落:三巫师献祭国王。
推荐的精彩舞蹈:麦克道夫夫妇的双人舞。
㈢ 谁能告诉我电影黑洞危机的剧情
在一个粒子的加速装置发生的意外外,外太空怪物(就是那个带电体)与黑洞定了什么协议(不副现实的)并利用这次以外产生的空间裂缝飞到了地球,他们的协议内容大概就是黑洞提供条件带他到其他星系,怪物就负责能量什么的,主人公博士发现这一切并推理要让黑洞和怪物消失就必须让他们先接触(可能违反他们定的协议,所以能消灭他们).第一次行动是根据怪物对声音的特殊反应,利用声憾手雷部队去引他到黑洞,结果团灭升天.然后政府决定用核弹去炸炸那怪物看看,在此时博士想到用发电车引他到黑洞,最后在黑洞的视界范围外跳车,利用惯性把怪物带到黑洞的引力中心区,结果怪物被吸进去,违反协议,黑洞和怪物一起消失了.
怪物特性:本身带电能放电喜欢吃电,并会追寻更大的电源,与黑洞的增长有密切关系,博士估计他吃多少电,能量就会传送到黑洞那去,黑洞就会增长.附带,应该是个白痴,最后被白痴方法送回黑洞
黑洞特性:能利用空间裂缝做时空飞越,这次碰巧加速器出意外弄了个裂缝,所以飞来了地球.但怪物吃电时,黑洞就会变大.
大概这样,中间还穿插一下感情,官方和博士的争斗什么的.
㈣ 怎样评价“浸没戏剧”《sleep no more》的艺术水平
“走,上剧场看戏去!”听到这句话,如果你脑中浮现的画面只是坐在传统剧场的观众席欣赏着演员在舞台上的演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纽约如今什么最火?不是游客络绎不绝的百老汇,而是一系列大胆突破、不安于常规的“浸没戏剧”作品。
“浸没戏剧”这一概念起源于英国。“浸没”顾名思义是将观众完全包裹在设定的戏剧环境中。英国公司Punchdrunk(晕炫公司)则是浸没戏剧中当之无愧的先驱。该戏剧公司于2000年成立,旨在改变剧场中观众被动接受演出的固有模式,鼓励观众主动发觉并探索剧情。剧团成立后的13年中一共出品了16部作品。每部作品都沿袭了剧团一贯的主旨。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在纽约红极一时的“Sleep No More”(不眠之夜)。
“Sleep No More”改编自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麦克白”。全剧无对白,所有演出都依靠演员用肢体及表情演绎。 制作团队为了营造一个希区柯特式的悬疑气氛,特意改建了切尔西一间废弃近大半个世纪的酒店。由 200多名志愿者花费了近4个月时间布置,道具场景精妙细节到了极致。5层楼的酒店,大大小小近百个房间,从幽灵般阴森的疯人院到满是青苔的花园;从精致奢华的卧室到绚烂夺目的舞会厅。Punchdrunk在这9300平方米的空间中打造出了一个真实可触的世界。阴谋、欲望、权利、爱情同时在各个角落酝酿。
剧中20多个演员在楼层中来回穿梭,每个人物都讲述着各自的故事。他们短暂相遇,却又匆匆分离。观众带着白色的鬼魅面具在各层来回游走,无法说话,却有绝对的自由选择跟随某个演员或者触碰任何物品。他们也有着很大程度的自由选择与演员的距离,可以在远处静静旁观,也可与演员大方上前互动,成为他们世界中的一份子。
“Sleep No More”于2011年3月在纽约上演,原本排期不到半年,却一再加演,到如今已有两年半的光景。它的成功再度印证了在传统戏剧占主导的当下,观众对于另类戏剧体验的诉求。同时当戏剧产业正绞尽脑汁争取传统消费族群以外的消费群体时,“Sleep No More”与它多元化观众群体的出现带给了业界一记大大的强心剂。它的成功有诸多因素,但神秘感和持续的新鲜感绝对是制胜法宝。10多条故事线在同一时刻展开,以一晚演出重复三轮的概率,只去过一到两次的观众根本无法看到整部戏的全貌。即便是已经看过25遍的狂热粉丝,对剧情走向完全深谙于心,也依旧会有新惊喜。因为观众与演员各自作为有思想的个体,每次的互动都是一种全新的碰撞,自然会产生全新的火花。除此之外,制作团队也为保持神秘感费劲心思。每场演出中都有一到两位嘉宾被赋予特殊权利,享受不对普通观众开放的特别惊喜。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难忘经历才是观众一再重复观看的动力。
“Sleep No More”大火之后,纽约刮起了“浸没戏剧”狂潮。各路作品不断涌现。有根据“爱丽丝梦游仙境”改编的设定在废弃精神病医院的舞剧“Then She Fell ”(坠落的爱丽丝)有根据历史真实谋杀悬案改编成的互动寻凶话剧“Speakeasy Dollhouse ”(玩偶酒吧),还有备受好评的摇滚音乐剧“Natasha, Pierre and The Great Comet of 1812 ”(娜塔莎,皮埃尔和 1812 年大彗星,以下简称Natasha)。“Natasha”改编自托尔斯泰名著《战争与和平》。12年秋天,该剧在外百老汇非营利性剧院Ars Nova (新锐剧团)初次亮相。小小剧场被打造成了一间独有风味的俄国茶室,拥挤却又不失秩序,与剧情相得益彰。演员在观众中来回穿梭演出。各方商业制片们不约而同嗅出了该剧作为“Sleep No More”之后又一另类戏剧体验的潜质,纷纷向Ars Nova伸出橄榄枝。首当其冲就是“Sleep No More”的制片人Randy Weiner。于是“Natasha”在结束第一轮7周的演出后不久便宣布转为商业运作模式。制作团队在切尔西13街与华盛顿街之间搭起了巨大的帐篷,内部装潢集结高级天鹅绒、精致的壁挂以及造价昂贵的大吊灯,真实地还原了莫斯科夜店的模样。观众分布地坐在场地各个角落,演员也利用每一寸空间进行表演并且与观众互动。更有意思的是,演出还提供晚餐与酒水,观众可向演员扮演的服务生点餐。吃着俄国大餐,喝着伏特加,又被扑面而来的莫斯科风情所笼罩。演出尚未开场,便已赢去了大半人心,更何况是托尔斯泰笔下的一幕幕悲欢离合正在生动地上演。
其实“融入观众”这一点并非新概念,欧美戏剧界作为创新探索的先锋势力,早已对此做过各类尝试。从早期“猫”、“狮子王”等主流音乐剧中演员饰演的动物角色在观众席中来回参与互动,到如今比利时前卫导演Ivo van Hove在BAM(布鲁克林音乐学院)呈现的“罗马悲剧”中鼓励部分观众上台观看演出,并同时成为台下观众的风景。各类尝试可谓不胜枚举。而以“Sleep No More”为代表的浸没戏剧的出现,更是将融入观众这一点做到了极致。
㈤ 电影《观音山》有一个浸在水里的镜头是什么意思
“水乳交融”,激情戏的含蓄表达,这样比较和谐也比较安全。
㈥ 《浸没(2017)》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浸没(2017)》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VNE9hCFWUh9pxTmLbMRD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