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红河的结局是什么啊
张家辉入狱。张静初被遣返回越南。
一天男张在红河边劳作,听到女张在红河另一边唱歌(就是女张小时候唱的那首)。然后男张欲越狱,一直跑到河边。镜头切到女张在打工。没了
B. 请问红河这部电影好看吗
《红河》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越边境的爱情故事,无论是故事背景、人物身份还是影像慎猜斗、音乐兆侍风格,这部电影都散发着浓郁的异域风情,而作为女一号和女宽磨二号的张静初和李丽珍互飙演技更是成为剧中不可或缺的亮点。 影片介绍 美越战争在1975年... 值得一看。
满意请采纳
C. 电影《红河》结局为什么要那样
为了给续集埋下伏笔。
影片《红河》口碑不错,其开放式结局却让有些观众感到意外,导演章家瑞透露,并不排除拍摄续集的可能。之前电影公布的18分钟片花的结局和上映的开放式结局有所不同,影片最终没有出现令人绝望的枪声。到底阿夏有没有“越狱”成功?两个人有没有机会重逢?这些都留下悬念。章家瑞告诉记者,这是与美国片商权衡后的结果,“开放式结局能给观众回味和想象的空间,形成很好的互动。”
(3)电影红河剧情介绍扩展阅读:
《红河》票房接近800万元。在上映之前,不少观众都以为《红河》是部催泪情感片,可是影片过半观众还在被两位主演之间的趣味生活片断所逗乐,后面情节急转直下,观众的情感也随之“泛滥”。章家瑞表示:“有趣的生活能够打动观众,但开始越欢乐,结尾的悲伤就越强大。”
电影票房飘红,章家瑞表示不排除拍续集的可能:“阿桃和阿夏之后的故事可以让观众们自己填写,比如阿夏最终劳改就出狱了,找到阿桃一起生活下去;或者阿夏流落街头。我希望电影的结尾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省略号。”
D. 红河完整版电影
链接:https://pan..com/s/1N_uar7u3OidLNgTgvHW5nQ
《红河》是一部由章家瑞导演执导宽银中,张家辉、张静初、李修贤、李慎山丽珍等演员主演的悲情文艺片。该影片以战后的中越边境为大背景,讲述了善良纯真的少女阿桃和市井小混混阿夏之间超越世俗的爱情。本片于2009年4月上映。
E. 如何评价电影《红河》
《红河》的异国男女之情,实际上是讲述生存与人性的故事。在导演章家瑞那看似平铺直叙的镜头语言中,不论是阿夏失败的事业和婚姻,还是阿桃对按摩职业的疏离和对越南民歌的热唱,甚至是李丽珍所扮演的无聊角色或李修贤所塑造的黑帮老大的无奈生活,都在反复诉说着生存的困境和人性缺失所带来的命运颠簸。而阿桃和阿夏之间的深厚情感,也绝不是活色肉香的男欢女爱,而恰恰相反,它是对以肉欲为特征的世俗生活的一种坚定反抗。尽管它也有模仿瑶族恋人定情终生的咬指之约。但从阿桃以恋父情结逐步转变为对阿夏的依恋过程看,这实质是凸显了人性最根本和最宝贵的信任和依靠。人生因为毫无世俗杂念的信赖而闪亮,存在因人性的本真之光而有了价值。也正是如此,影片结尾处阿夏违禁赴死的寻歌之旅,才让我们格外唏吁与感动;不清不浊、奔腾向前的红河,也才因此拥有了浑厚的力量。呼唤人性本真的回归,用人性的力量激活沉睡的命运,这才是《红河》发出的最强呼声。《红河》对生存与人性的关系作了一次哲学式拷问,将生活、价值、情感、命运等最沉重的话题,作了一次章家瑞式的解析。虽然这个结局是悲剧的,却也有了动人的闪光。
F. 《红河》关于父子间竞争与反叛 蒙哥马利·克里夫特显男同气质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德国蓝光版封套
《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诞生于1948年,这是美国西部片百年 历史 的不朽丰碑,更是大导演霍华德·霍克斯Howard Hawks(1896-1977)和阿瑟·罗森Arthur Rosson(1886-1960)联合为20世纪40年代西部电影乐章划上的最为辉煌的一笔休止符。
连美国西部片大师约翰·福特John Ford(1894-1973)都赞赏有加。从剧本架构到大自然的映象,本片均充分发挥了西部电影的大气派。故事的脉络很简单,约翰·韦恩John Wayne(1907-1979)仍旧是绝对意义上的主角,但是影片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鏖战,或是发生惊世骇俗的生死恋,它只是讲述了一个关于背叛与复合、爱情与友情之间的小涟漪。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中的场景,约翰·韦恩John Wayne(左)和蒙哥马利·克里夫特Montgomery Clift
霍华德·霍克斯讲故事的非凡功力使这部表现牛仔运送牛群的西部片成为最具视觉冲击力的传统电影经典,他与约翰·韦恩的合作为西部牛仔带来了新的活力,蒙哥马利·克里夫特Montgomery Clift(1920-1966)的表演也是影片的精彩段落,他的张狂与约翰·韦恩的沉稳在整部电影都相为辉映。
这是一部父子间竞争与反叛的悲剧故事。独断专行的托马斯·邓森(约翰·韦恩饰演)离开情人来到牧牛乐土德克萨斯,渴望开疆拓土,一展伟业。他收养了从印地安人大屠杀中逃生的男孩儿马特·加斯(蒙哥马利·克里夫特饰演),亲如爱子。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中的场景,蒙哥马利·克里夫特Montgomery Clift
数年后,马特·加斯长大成人,不再驯服,转而激烈反抗。危机一触即发。再没什么比父子俩驱赶着浩浩牛群前往异乡一幕更有看头儿了,这经典一幕简直就是场英雄诗史寒冷而艰辛的旅程,外部环境危险丛生,人物内心紧张几至崩溃,有点像《奥德塞》。
评论家蒂姆·德闷轮克斯Tim Dirks指出了他们之间的冲突与布莱上尉Capt. Bligh(查尔斯·劳顿Charles Laughton饰演)和弗莱彻·克里斯蒂安Fletcher Christian(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饰演)在《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1935)中的对峙有相似之处。事实上,博登·蔡斯Borden Chase(1900-1971)的剧本无与伦比,他赋予了《红河》剧本本身更加有深意和思想。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外景地,从左至右:约翰·韦恩John Wayne霍华德·霍克斯Howard Hawks乔安妮·德鲁Joanne Dru
约翰·韦恩是一个顽固倔强的老农场主,而养子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却因为一点小风波就与他决斗,随后又偷偷赶走他的1000头黄牛。
我的上帝,要知道,那是一千头活生生的牛,它们浩浩荡荡地行走在荒原上,或在牛仔的驱赶下向前缓行,或被野兽惊吓后怒吼狂奔……脊宽牛群横渡红河的壮观场面是全片高潮。
要知道这种大场面只有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被凯文·科斯特纳Kevin Costner在《与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1990)中还原,最古老也最原始的那一幕是让人们牢记时代更迭,回顾沧桑巨变的不二法宝。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中的场景
可以说《红河》的伟大,单纯地在于它的小蚂野信概念结构下的大场面追逐,这是世界电影史上最为伟大的尝试之一,它为西部片家族带来一份革命意义上的光荣。
故事平缓但暗潮汹涌,结果可预料但起伏跌宕,很容易令观众产生代入感,心随之而动……约翰·韦恩如同老牛仔的化身,从外形到脾性无不像出自同一模子,一个原则性非常强的人很容易在顽固中走得过远,但我们可以理解甚至爱惜这种人,除了他本身的魅力之外还因为我们知道他经历过痛失爱人的打击,心中有愧却从不表达,直到遇到那位跟已逝的爱人说了同样话的姑娘(养子的情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颗顽固的心开始柔软了。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宣传照,约翰·韦恩John Wayne
只是原则逼迫着他必须对自己做出交代,所以才有了最后的肉搏,而放弃了枪的牛仔的决斗也就意味着和解。
电影一开始就出现了女性,可是这位美人,在开始出现了两分钟之后,霍华德·霍克斯马上安排她死了。接下来的故事里,只看见了男人。牛仔们驱赶着牛群爬山涉水,经风历雨。
这部片子绝对适合普及“牛仔”知识:牛仔是如何产生的,牛仔们的衣着有什么实际用途,比如领巾用来干嘛的 ,牛仔们路上都吃什么,牛仔的工作的辛苦和危险,团队精神的重要……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剧照
《红河》里的牛仔们回归了牛仔的本真,而不再是许多西部片中,那些成天只是挎着枪,四处寻衅,或者保护美女,比谁枪快的“牛仔”了;不再是为了开枪而开枪的武侠片了。
这是一部非典型性的西部片,却又同时具备了经典西部片的众多元素。大漠黄沙中的策马扬鞭,精神紧绷的快枪决斗,弱肉强食的西部规则。这些东西令它保持了西部片的本色,而在此基础之上的发挥则赋予了它成就经典的钥匙。
故事的架构复杂但表述清晰,情节进展与人物的个性保持紧密的关联,矛盾已不是来自外部(如印第安人),也无关善恶,而是内部的原则冲突。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剧照,蒙哥马利·克里夫特Montgomery Clift
它没有拘泥于小的西部观,而是从大的 历史 角度着手,既有对南北战争带来的阵痛的反思,又能勾起西部拓荒者们的集体记忆。大处着手却又从小的人物性格而出,霍华德·霍克斯自由进出,游刃有余。
虽然本片依然带有传统西部片明显的大男子主义气息,但已经开始了反思(约翰·韦恩的大男子性格间接导致了爱人的死亡),并开始注重对女性角色的刻画,特别是那位性如烈火的姑娘还在冲突化解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剧照,约翰·爱尔兰John Ireland
西部片中的正面角色往往都是有着高超的“武艺”,这当然就是指一些打架杀人之类的作战技术了。他们的个性大同小异,多半都沉默寡言,不太合群,喜欢做一些很古板的古怪行为。
这一点特征早期来源于约翰·福特这样的冷面英雄,很多好莱坞硬汉们都竞相效仿过,诸如贾利·库柏Gary Cooper(1901-1961)、格利高里·派克Gregory Peck(1916-2003)等。他们的外表是冷酷的,给人一种不可亵渎的距离感,即使是你跪下来求他帮忙他也是爱搭不理。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中的场景
不过最终他们还是要替你去趟这趟浑水,因为,他们的内心是不安分的,多半是爱管闲事的古怪游侠。
像《红河》一样,牛仔们真正的乐土应该是在德克萨斯,那里有稀薄的草原,与辽阔的土地,是牧牛者的乐园。
然而这样的地域只限于真实的牛仔,也就是说那些真正以贩卖驯养牛群的牛贩子们,然而那些挎着老枪违法坐科的流氓们当然不会选择这里栖身,他们多半会把脚步埋到荒芜的加利福尼亚或是更加热闹点的新墨西哥。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中的场景
与现实世界相比,西部片中的英雄更显英雄,坏蛋更坏。他们是暴力、血腥、和平与美好的混合体。所以可以这样认为,西部片根本就是美国精神的代言人。
《关山飞渡/驿马车/七侠三雄Stagecoach》(1939)作为约翰·福特导演的代表作品,标志着西部片的成熟与完善,它“承前启后,开启了西部片类型的典范”,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西部片塑造印第安人的模式。
大约十年后,著名导演霍华德·霍克斯拍摄了被安德烈·巴赞André Bazin(1918-1958)称为“杰作”的另一部经典西部片《红河》。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中的场景,约翰·韦恩John Wayne(左)和蒙哥马利·克里夫特Montgomery Clift
这部电影里的印第安人也是野蛮和邪恶的象征。在直接刻画印第安人时,导演霍华德·霍克斯先把白人安排在一片死一样寂静的树林里,并让印第安人藏在暗处,同时通过各种怪异的叫声渲染恐怖紧张气氛,待观众和影片中人物一样神经紧绷到极限时,印第安人突然从画面里跳出。他们全身几乎赤裸,头上插着羽毛,张着大嘴,挥舞刀斧,像饥饿的野兽一样扑到白人身上。影片虽没有给印第安人太多镜头,但是从侧面表现他们野蛮可怖形象的内容却很多。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美国剧照版海报
除此以外,《红河》还塑造了一个叫“Quo”(尤拉基耶酋长Chief Yowlachie饰演)的另一类印第安人。
他面目阴冷,声音粗哑,动作表情僵硬,很少开口说话,但十分有心计。在跟随牛仔去密苏里的前一天晚上,Quo赌博时赢得了一个牛仔的假牙,后来任凭人家怎么央求也不肯归还。
起初牛仔想不明白他“要假牙有何用”,但后来队伍经过大沙漠时,Quo把假牙含在嘴里防沙尘,而牛仔则声称因没了假牙,他吃进的沙子可以“覆盖整个德州了”。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剧照,尤拉基耶酋长Chief Yowlachie
直到他愿意出高价把牙赎回来时,Quo才勉强同意“先付钱”再把牙给他。通过这样一个人物,电影似乎在告诉人们,印第安人即使不是野蛮的坏蛋,也是奸诈狡猾的。
由此可见,早期经典西部片在塑造印第安人时,总是强化其负面形象,刻意把他们表现得恐怖而可怕,但是,在处理这些人物的结局时,西部片又往往会让他们死在白人手下。
大多数早期西部片中都有专门剿杀印第安人的角色,如《关山飞渡》里的联邦军队和《红河》里的牛仔。在强大的白人力量面前,起初极其凶悍的印第安人会变得十分脆弱,不堪一击。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英国尤里卡Eureka蓝光海报版封套
在《关山飞渡》中,联邦骑兵一出现,印第安人立刻被冲垮,如鸟兽般逃散。《红河》中袭击白人车队的印第安人尽管人数众多,但当牛仔赶来援救时,还是吓得仓皇逃窜。
这样戏剧性的场面除了让人们看到印第安人对白人的畏惧外,也暗示了白人对原住民最终的征服。不仅如此,在拍摄印第安人被剿杀的过程中,西部片特别倾向于细致表现他们被射杀时的丑相。
《关山飞渡》就运用了多个特写镜头突显印第安人被子弹击中后从飞驰的马背上狠狠摔下的惨状。《红河》里也有类似场面。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剧照
西部片的确体现了美国立国之初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但这却是以歪曲 历史 和牺牲印第安人为代价的。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就印第安人模式化形象的确立与传播而言,电影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不仅印第安人是西部片不可缺少的一环,同时马也是西部片的重要特征。大概男人们在小时候都有骑马闯荡的理想。
在西部人的心中,马的重要超过一切,所以我们看到在《红河》中,父子俩在漂泊中先后拒绝了深爱自己的女人,却永远对自己的马不离不弃。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中的场景,蒙哥马利·克里夫特Montgomery Clift乔安妮·德鲁Joanne Dru
马代表着骑士的尊严,所以我们看到在《日落黄沙The Wild Bunch》(1969)中,派克(威廉·霍尔登william holden饰演)踩断马镫而落马,立即遭到手下的揶揄:“你连马都骑不好,还谈什么团结?”
在《不可饶恕/豪情盖天Unforgiven》(1992)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想重新找回往日的尊严,却怎么也爬不上马背,搞得灰头土脸。
西部片的神化也就是马的神化,马的精神与西部人从不背叛固守诚信的精神如出一辙。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中的场景
《红河》几乎囊括了西部片的一切要素:枪战、人潮、偷袭、绞刑、背叛、复仇、情爱、光荣,要论特别点儿的,就算约翰·韦恩精彩绝伦的演技了。如果说约翰·韦恩靠《关山飞渡》脱离了低级西部片,那《红河》就让他一举跃为第一票房明星。该片凝固了他的银幕形象:语调暴躁,个性倔强,富于伟大、迷人的男性魅力和内在感召力。
蒙哥马利·克里夫特是好莱坞20世纪40、50年代著名演员,17岁就在百老汇赢得了明星的地位,在《红河》一片中初登银幕,凭借在大银幕上的精湛演绎,一炮而红。
蒙哥马利·克里夫特Montgomery Clift在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中的形象大受女性欢迎
而在饱含男同志潜台词的《红河》中,霍华德·霍克斯借蒙哥马利·克里夫特本身的特质令男同形象现身在银幕上,同时也给蒙哥马利·克里夫特的戏外一身定了基调!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出现在任何电影里,气氛都会变得无比暧昧。那些牛好可爱,那个女的好多余......当然《郎心似铁/阳光照耀之地A Place in the Sun》(1951)除外。
而在1948年3月23日在美国首先上映的却是蒙哥马利·克里夫特主演的《乱世孤雏The Search》(1948),该片上映后引起好莱坞所有大导和一众明星的注意。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中的场景,蒙哥马利·克里夫特Montgomery Clift
《乱世孤雏》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弗雷德·金尼曼Fred Zinnemann(1907-1997);《红河》则是在1948年8月26日在全美公映,所以从时间来看,有的人认为《乱世孤雏The Search》是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初登银幕的首秀,其实不是的。
《红河》实际上是在1946年拍摄的,但由于霍华德·霍克斯拍完后碰上了一场官司而被搁置了2年。所以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初登银幕的作品是《红河》而不是《乱世孤雏》。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中的场景,约翰·韦恩John Wayne
评论家约瑟夫·麦克布赖德Joseph McBride指出,看看霍华德·霍克斯在《红河》中对约翰·韦恩和蒙哥马利·克里夫特之间逐渐崩溃细节处理就值得回味。
约翰·韦恩在银幕的开头显得高大而稳重,但到了最后,他人不仅消瘦而且头发变灰白,眼睛也充满了疲惫;这种过渡是如此的缓慢,我们甚至不会注意到他一开始戴的是一顶白色的帽子,而在结尾戴了一顶黑色的帽子。
约翰·韦恩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天生的明星,而不是一个演员。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剧照,约翰·韦恩John Wayne
当年《红河》上映后,不仅令好莱坞对约翰·韦恩“刮目相看”,就连大导演约翰·福特看完《红河》后对霍华德·霍克斯说:“我从来不知道那个大混蛋会演戏。”这个“大混蛋”说的就是约翰·韦恩,而约翰·韦恩曾出演过约翰·福特的多部电影。
在罗伯·爱泼斯坦Rob Epstein和杰弗里·弗里德曼Jeffrey Friedman导演的《电影中的同志/赛璐路壁橱The Celluloid Closet》(1995)这部纪录片中,就专门关注到《红河》中年轻的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和剧中一个叫切瑞·瓦伦斯Cherry Valance(约翰·爱尔兰John Ireland饰演)的之间的关系。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中的场景,蒙哥马利·克里夫特Montgomery Clift和约翰·爱尔兰John Ireland
剧中没有对这两个牛仔之间的竞争做过正面的展开,也没有正面传达他两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让他们之间陷入一种特殊的矛盾之中。
“这把枪挺帅的,我能看看吗?”,切瑞指着蒙哥马利·克里夫特腰上的枪说道。当把枪递给切瑞时,“好呀,真是好枪”。
切瑞又问蒙哥马利·克里夫特,“或许你也想看看我的枪”,说着也把自己腰上的枪递给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切瑞拿着蒙哥马利·克里夫特的枪说,“你知道吗?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比拥有一把好枪更漂亮,一块瑞士表或是一个女人。你有瑞士表吗?”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剧照,蒙哥马利·克里夫特Montgomery Clift和约翰·爱尔兰John Ireland
蒙哥马利·克里夫特是一个孤僻、内向的人,他在抵抗所有的压力时,都会默默地保持自己的正直。这些品质可以用士兵普雷维特在《乱世忠魂/红粉佳人From Here to Eternity》(1953)中的话来概括,这可能是蒙哥马利·克里夫特最出色的反叛角色!
蒙哥马利·克里夫特也因为《红河》成为好莱坞当时最红的“小鲜肉”,多少女人爱慕他在银幕上那清爽的英气,如同不食人间烟火,完全不带杂质和油腻的那种,就连大明星奥利维娅·德哈维兰Olivia de Havilland(1916-2020)也为他倾倒,点名邀请他参演《女继承人The Heiress》(1949)。
电影《女继承人The Heiress》(1949)剧照,奥利维娅·德哈维兰Olivia de Havilland蒙哥马利·克里夫特Montgomery Clift
而《女继承人》这部电影最后让奥利维娅·德哈维兰于1950年在第22届奥斯卡金像奖上再次获得最佳女主角。
《女继承人》上映后,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在银幕上体现了一种新类型的男人,美丽、感性和脆弱的男人似乎对男女都有吸引力。自《郎心似铁》问世后,蒙哥马利·克里夫特终于成为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男明星,受到数百万人的崇拜。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在这方面的唯一对手是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1924-2004)。
电影《乱世忠魂/红粉佳人From Here to Eternity》(1953)片场,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去探望蒙哥马利·克里夫特Montgomery Clift
那时候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并不知道有个和他一样刚在好莱坞打拼的男星已经盯上了他,而这位男星正是马龙·白兰度。
马龙·白兰度于1949年拍摄了导演弗雷德·金尼曼的《男儿本色/男人们The Men》(1950),在导演弗雷德·金尼曼的回忆录里,曾专门谈到,马龙·白兰度在拍摄《男儿本色》期间,向他多次打听蒙哥马利·克里夫特的一些情况。
这时候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1931-1955)和保罗·纽曼Paul Newman(1925-2008)还正在赶往好莱坞的路上,但20世纪50年代好莱坞四大小生错综复杂的“感情”故事才刚刚上演。
电影《红河/大战红河边Red River》法国蓝光版封套
G. 电影红河.评论
我是昆明人,看着哟云南方言的电影自然是觉得亲切啦,看了电影后主要是让我想起了很多的往事,比如:街边1元1首的卡拉OK!因为那时我家旁边就就一个!看的人很多!唱的人很少!老板自己倒是练出来了!唱的很好!
很多的影评说这个事中国版的《情人》,我也没看多《情人》,所以我也不知道有没有联系,但是我是被情节打动了,我是一个特教教师,对智障和发展迟缓的儿童有很多了解,也有很多的情节,当看见张静初扮演的阿桃时,我不由自主的有种很同情的感觉,就想沙巴想收她做干女儿一样的感觉。
在电影中,张静初对阿桃这个角色的扮演我觉得还是到位的,她诠释了特殊人士的天真与执着。在很多的评论说到张静初怎么会扮演这样一个角色的时候,我真的很想说,去扮演一个这样的人物其实是很难的,能扮演好,那才叫真本事。
在故事的情节安排上,我觉得还是比较能打动人。
在电影的内涵上来说,导演是用了苦心来研究云南这边风土人情,也抓住了当时的很多时代元素,什么歌曲啦,卡拉OK啦,这个网络上的评论都是了很多了,我就不说了。
最让我深思的却是其中的一个情节,很体现人性,就阿桃因为害怕,跑到阿夏床上,寻求庇护,但是阿夏却只本能的做出了男人的冲动。这个情节的安排和之前他看见阿桃洗澡不关门后理智的举动产生了极大地冲突,这也许是故事情节的需要,但是我觉得这更体现了真实的人性,比那些刻意做作出来的电影好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不知道是导演的本身厉害,还是碰巧,他用了一个发育迟缓的角色来阐述了心理学上的恋爱关键点,一个是“父性”,阿桃对阿夏的好感源于阿夏眉上有颗和父亲一样的痣,后来又带了和父亲一样的帽子。一个是“沟通”,他们最后的结局是因为大家都没有很好的沟通。
随便说说我对电影最后结局的猜想。我想阿桃有极大的可能是已经死了,不然阿水怎么会拿到项链呢,她转身后悲痛的哭泣说明她已经知道他们是永远不能在一起了,失踪是假的,只是让阿夏有活下去的希望,如果直接告诉他阿桃已经死了,我想阿夏是无法再承担一次失去的痛苦。最后,我想阿夏怕也活不成了,越狱在那个时候是很严重的事情,我问过当狱警的朋友,在理论上,如果有犯人越狱,在无法追上,或造成威胁的时候,狱警是可以开枪的,当时我看他是要进红河,难免是要吃子弹的,再说了,红河的水流很急,暗流很多,这是亲眼见过的,所以他很可能去另外一个世界去找阿桃了.
H. 电影《红河》最后结局不明白
电影《红河》最终上映版的开放式结局,让不少观众感到奇怪。之前电影公布的18分钟片花的结局和最终结局也有所不同,片花讲述:张家辉扮演的阿夏因为杀人,在中越边境的劳改农场改造。有一天他忽然听见对岸传来阿桃的歌声,于是不顾越狱的风险横渡红河。而就在他满怀希望想要与阿桃重逢的时候,传来了两声枪响,阿夏就此沉入河里消失不见了。而在最终上演的电影里面,张家辉跳河之后,镜头就直接切换到越南这边,观众发现原来唱歌的人并不是阿桃,而是不相干的陌生女子,枪声也没有出现。
到底阿夏是不是“越狱”成功?两个人有没有机会重逢?这都成了一个不解之谜。导演表示这是与美国片商权衡后的结果,为的是给观众留下悬念。“一开始那个结局太悲惨了,我能够明白为什么有的观众无法接受他俩死掉这个结局。所以最后的结局也是和片方商量过,这样的开放式结局能给观众回味和想象的空间,形成很好的互动。”
鉴于电影的票房飘红,导演章家瑞不排除拍续集的可能性:“阿桃和阿夏之后的故事可以让观众们自己填写,比如阿夏最终劳改后出狱,找到阿桃一起生活下去,或者阿夏流落街头。我希望电影的结尾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省略号。”
I. 谁提供下电影《红河》的信息
1975年,越南。
少女阿桃(张静初饰)虽然年纪尚小,但是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还拥有着一副好嗓子,美妙的歌声深得村民们的喜爱,父亲更是把她当成是掌上明珠般疼爱,一家三口本来过着其乐融融的日子。然而在那个年代,美越战争虽已过去,伤害却仍在继续着……
阿桃的父亲曾经参与过美越战争,一天,阿桃看中了一只红色的风筝,疼爱她的父亲便买了下来,怎料在田间放风筝之际,却不幸踩中了地雷,活生生被炸死了。因为亲眼目睹了父亲的死,浑身沾满血迹的阿桃,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这样的悲惨遭遇同时也造成了她的智力障碍。
1997年,中越边境。
长大后的阿桃坐船来到了姑妈阿水(李丽珍饰)在中国经营的按摩房,做起了清洁工。阿水虽然为人势利,但是对这个侄女还是比较照顾。另一方面,天性纯真的阿桃引起了越南黑帮老大沙巴(李修贤饰)的注意,看着这个傻乎乎却单纯巧孝得接近透明的越南女孩,沙巴冰冷的心开始融化,甚至有了照顾阿桃一辈子的念头。
一次,由于警察的追捕,阿桃误闯进了街边以卡拉OK摊唱歌招揽生意的小贩阿夏(张家辉饰)的家中,甚至因为同样眉头有痣便把阿夏当成了自己的爸爸,之后两人更是开始了一场抢夺“爸爸的帽子”的战争。巧合下阿夏听到了阿桃的歌声,他册敏发现阿桃的歌声可以为他带来不俗的生意,便和阿水达成交易,让阿桃住进了阿夏的家中。于是阿夏帮阿桃办理暂住证,教她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好让阿桃在自己的卡拉OK摊唱歌招揽生意。很快地,这位越南纯情女的歌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听客,要求和阿桃合唱的人更是排成了长长一队。但是因为阿桃的天生丽质也招来了不少好色之徒占便宜,阿夏的心中泛起了阵阵不满,甚至大打出手……
阿夏以前的恋人小月回来了,这勾起了阿夏悲伤的往事,原来小月与阿夏原本同属一家滇剧团,随着市场经济及娱乐大片的到来,看滇剧的人越来越少,剧团不得不解散,小月嫁给了一个昆明老板就此离开了阿夏的身边。看着阿夏满脸泪水的喝着闷酒,阿桃也跟着哭了起来。当天晚上,阿桃做起了父亲被炸死的噩梦,于是躲进了阿夏的怀抱里……
这天,阿夏又把情人阿花带到了家中亲热,还把阿桃关在了房门外洗衣服,有些生气的阿桃不管不顾的冲了进去,把二人的衣服、鞋子全孝姿稿部扔到了大街上。阿夏发怒了,把阿桃赶了出去。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两人已经在朝夕相处中产生了依恋之情,亲情或者说是爱情。
沙巴的手下把阿桃劫走了,因为心生怜悯的沙巴想要好好的照顾阿桃,可是当身为黑社会老大的沙巴狠毒开枪的那一刻,让躲在门后的阿桃再一次受到了惊吓,沙巴在阿桃心中慈祥的形象一落千丈,于是便趁着上厕所之际逃走了。
阿桃逃走后找到了阿夏,出于怜悯或是某种难以名状的情愫在作祟,阿夏带着她来到了自己的家乡瑶寨,还参加了亲朋的婚礼,也在此时从阿水口中得知沙巴派人到处打听阿桃的下落,于是他们再一次上路了。在路上,阿夏的鞋子被河水冲走了,阿桃用平日里攒下来的钱给他买了一双崭新的皮鞋,却因此与阿夏走失,当长长的列车划过他们的眼前,当他们终于找到彼此的时候,情不自禁的两人紧紧相拥在了一起……
沙巴的人最终还是找到了阿桃,阿夏也被殴打成了重伤,当沙巴用枪指着阿夏脑袋的时候,车上被绑着的阿桃拼命的挣扎着,可是却无济于事,阿夏还是倒下了。阿桃误以为沙巴杀死了阿夏,于是拿起了沙巴放在车上的手枪,开枪替阿夏报了仇……
阿夏被警察抓走了,阿桃疯狂的追着警车,她狠狠的咬了阿夏手指头一口,这样的举动让阿夏想起了家乡瑶族恋人的结婚习俗。阿夏坐了牢,阿桃失了踪,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包括阿水。这天阿夏在劳改农场仿佛又听到了阿桃美妙的歌声,随着这悠扬的声音寻去,阿夏却找不到阿桃的踪影,就在此刻,枪声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