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电影《撞车》的影评 以及反映出的美国文化
我也很喜欢这部电影,但没那么好地表达能力,所以只能复制几篇给你,希望能帮你,给不给分无所谓,反正不是我原创的
影片一举打败获奖大热门《断臂山》,获得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这是一个多线索共同进行的故事,单单看导演有条不紊的把这个纷繁的故事巧妙的串连在一起,就可以看出他深厚的功力了。不过看过他的前一部编剧的作品《百万宝贝》的人应该不会有丝毫的惊奇,因为《撞车》所带来的震撼与思考,与《百万宝贝》敲击人心的痛楚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哈吉斯希望观众们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要报着“逃避生活”的目的来度过这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他希望人们都能从自己的内心来检测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类似影片中的心态。关种族以及人际交往的问题,现在仍然是争论颇多。哈吉斯利用电影语言,向人们揭示了这种糟糕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由来。选择洛杉矶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正是由于洛杉矶的城市特点所决定的。多民族文化在这个城市中相互碰撞着,更容易引发新的冲突。为了烘托影片中的思想氛围,导演哈吉斯将镜头中的洛杉矶处理得象一座人间地狱。不过,在影片的结尾的地方,在文化碰撞的碎片当中,创作者还是给观众们留下了希望。
Crash是一部以人与人之间关系(或者说人性)为主,以多个同时发生的独立故事穿插讲述为手法,以各个独立故事中看似毫无关系的角色们之间的联系为基础(每个角色都可以说代表一个阶级/种族,诸如白人,黑人,墨西哥/中美洲裔,亚/华裔,中东裔等)来反映诸如像种族问题这样的深刻问题。片名叫"Crash"(虽然有撞车的意思,但对将片名直接以为“撞车”持保留态度),是因为在现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事情,没有时间关心/关注别人,更不要说另一个阶级/种族,我们每天忙忙碌的奔波,很多时间是在汽车这个小铁盒子里度过的(比较资本主义化的评论),唯一能够让我们有机会跟别人接触的就是当出现交通事故的时候,结尾处大概也是为了应这个主题吧。
歧视到处都存在,尤其是反映在小人物和弱势群体身上,但关键的是你是否歧视自己,有的歧视是表面上的,比如老警察对老黑的歧视,老黑对亚裔的歧视,但更要命的是发自内心的不自知的歧视,比如最后的新警察,表面上和主观上反对歧视,但内心深处却早已接受了对老黑的歧视。“歧视”可能帽子太大了,用“偏见”
《撞车》可能会更广义一些,每个人都有偏见。每一个群体都有stereo type,stereo type在每个人的眼中形成了“偏见”,stereo type是有统计学基础的,偏见是有道理的,尽管我们应该单独的审视每一个个体。这部影片反映的人类的本性,不仅在美国,在哪个国家都有,不仅仅是肤色,而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用肤色只不过是更让人易于理解,而且比衣冠更容易分辨。想一想我们身边的 例子,都是黄皮肤,还不是有各种“偏见”。我认识个华裔小孩,才3岁不到,在美国上幼儿园,没有人告诉他什么叫歧视,但他就是觉得黑人小孩儿脏。
文化差异太大了:种族歧视的问题和生存环境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所以至少在理解电影的人物的动机上肯定会有影响。你不会真正理解那个老家伙为什么开枪;你不会理解为什么要那个导演停车;你不会理解……很多。看这个片子我疼了2次——2次枪响。除此之外,我一无所知。
心灵的碰撞,其实有很多影片是不需要看懂的,被震撼被触动已经足够了,哪怕只是瞬间。
这片子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故事编得太圆了,太圆润,以至不够有力!巧合太多,意外太多,以至太像通俗剧,这些人为的编排痕迹太暴露,削弱了影片在思想上的提升空间。这个问题,在很多美国剧作家和一线导演身上都有,不仅仅保罗·哈吉斯。因为好莱坞的游戏法则是既定的,是要求导演迎合观众的,太多的导演习惯于从观众角度为出发点思考自己的作品,而恰恰矫枉过正,妥协过多。保罗·哈吉斯的问题在他今后的影片里还会再次暴露出来,作为一个出色的编剧和相当有水准的导演,我希望他在亲近奥斯卡之余,也能够做些稍稍出轨的事,尤其是在改编《父辈的旗帜》的时候,不要太迎合好莱坞的制片商和一小部分影评人。
本片又是一个每个人都不快乐的故事,导演保罗•哈吉斯在让观众感受到剧中人焦灼心态的同时,也希望观众能够看到人际间冲突的路径隐伏之处,导演并不激愤,在视觉上也没有什么野心,他有意识地平行处理着主人公们的行为,通过并不炫目的电影镜头映衬着普通人偶然间生活逆转的故事,冲突步步铺陈,矛盾点点累积,在揭示人际间交流和肤色偏见的问题时更注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道德冲突的描写。虽然生活中时常上演着宿命般的悲剧,但影片还是在努力传递给观众一种试图看到阳光时费力挣扎的气息。
《撞车》 精彩影评
之一:我们以为我们是谁?
GO坛上有人说,Crash是今年最好的电影“之一”,阿步说,Crash好闷,大闷片。XM说,如果说罪恶之城是形式主义的极端,那Crash就是内涵主义的极端,Crash的确是一个大杂烩,这部电影里让我们震撼的不是撞车,而是种族,文化,尊严,人格,亲情之间的撞击,每一次撞击都击在我的心中,一下一下,让人无言以对。
《撞车》电影里的人物,每个人都像一颗珍珠,不是那种光芒四射圆润无暇的珍珠,而是有着一点瑕疵的不那么完美的珍珠。随着电影剧情的发展,一颗又一颗的珍珠被巧合和冲突连成一串,光鉴照人,掠人魂魄。虽然每颗珍珠都有一点瑕疵,但那瑕疵却替华丽增添了一份真实。
真实,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实?这个社会,压力太大,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苦,这苦被压抑被扭曲,反射出来的就是暴躁,激进,叛逆。人性本恶或是是人性本善?这个命题,不会有答案。任何人都有善的一面和恶的一面,视于观察角度的不同。在CRASH这部电影里更是如此,没有哪个人是绝对的好人,也没有哪个人是绝对的坏人,每个人都像我上面所说,有着不同的问题,都有着不同的罪恶,但每个人的罪恶都有其行成的原因,都能让人在感到厌恶的同时在心里的某个角落升起一丝的怜悯和同情。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真实的反应了人性,反应了人性的两面性,人性的挣扎。自我的挣扎与矛盾,是另一种crash,这种crash,也许伤害最深。
暴力的警察可以是一个有着拳子之心的孝子,他的暴力是他为父亲所苦的发泄。他替父亲的遭遇而愤怒,他为父亲的结局而痛心,但是作为一个小警察,他没有力量来改变这个结局,他的力量微弱的看着父亲受苦却无能为力。他痛恨这一切,他认为父亲对黑人贡献了许多,可是父亲的贡献却没有任何回报,所以他变成了激进分子,种族主义者。在电影的前面部分,这个警察是十分让人讨厌的,但是看到他与父亲的故事后,我对他产生了怜悯之心。他并非没有血肉,他只是需要发泄。第二天,他在车祸现场抢救前天晚上被他侮辱的女人,他几乎是豁出命去救她,我想,这除了他的职业原因和人性本善之外,很大一方面也是为自己前一天晚上的行为赎罪。人的矛盾就在于善恶的挣扎,恶意的发泄过后,善的内疚和空虚也许就随之而来。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在冲动、郁闷、愤怒中,做了伤害他人的事情,表面上看,好像这些人很威风,但事情过后,自我谴责、内疚和后悔,无法言语,无法补救,只留遗憾。
被侮辱感常常是自找的。比如那个每天抱怨种族歧视的少年,比如被洗劫一空的智利老头,比如那个为了面子宁愿受辱的电视导演。在少年眼中,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表明着对有色人种的歧视,他认为整个世界都带着有色眼镜,其实有色眼镜在他的心里。只见别人眼中有钉子,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少年在埋怨的同时,忘记了自己正在做着引起人埋怨的一切。波斯老头也是如此,怀疑周围的一切,怒气冲冲,不相信别人,最后害了自己。电视导演更是如此,为了自己在朋友前的面子,宁可妻子受辱,懦弱至极。他本意是保住面子,但结果却失去了尊严,而且是在自己心爱的女人眼里,他完全的失去了尊严。男人的尊严是很敏感的,尤其在心爱的女人面前,他妻子对他的指责对他是极大的打击,但是我丝毫不同情他,我认为他是自取其辱。第二天他遇到警察时的反应,让我有点想不通,忽然的勃发,为了什么,是突然的觉醒,还是长久压抑的崩溃,抑或是为了救车上的少年?我
《撞车》无法分析,只是觉得人是很难预料的,什么都可能发生。
电影用很大一块笔墨描写了种族冲突和文化冲突,白人想做出平等尊重有色人种的姿态,但却在心里歧视黑人,黑人一面警惕着白人的歧视,另一面歧视着亚洲人,亚洲人同时也歧视着其他有色人种。头尾两次撞车的争吵十分有意思,第一次撞车,是亚洲人贩子的老婆和南美女侦探,两个人都骂对方的族裔,歧视对方的种族。片尾的撞车,诊所女接待遭遇保险公司理赔员,一个黑人一个亚洲人,两人一样的用对方的种族作为攻击对象。这种现象十分可笑,也十分可悲。这样的互相侮辱表现了他们的不自信,他们都努力的讨好主流社会。只有白人是高高在上的主流,可以说着伪善的话,像个慈善家一样有目的的施舍自己的平等,只是遇到利益,立马鉴出真章。就象那个伪善的法官,打着平等的旗号,实际上做着肮脏的勾当。
探长说,人与人太疏远了,我们都渴望撞击,只有撞击才能让人感受到真实的接触。平日风光无限的法官太太搂着女佣说,你才是我最好的朋友,辛酸毕露。人与人的沟通并为随着沟通方式的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而有所改善,相反,沟通变得越来越难,越来越复杂。夫妻的沟通,母子的沟通,同僚的沟通,不同族裔的沟通,都可能对你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人都知道沟通重要,却不知道,怎样能处理好这重要的事情。人善于将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复杂的社会让人无法简单的面对生活。人无法按照善恶标准来做事情,只能按照利益标准来行事。当探长对法官说出唯心的话,当年轻警察将男孩推出车子,他们都无奈的践踏了自己的良心,我听到他们心里的叹息。但是,又能如何,如果换成是我们,我们又能如何做?前几日看到有人在谈论,如果你是妻子被警察侮辱的那个电视导演,你在妻子受辱的当场会如何做,没有男人表态,没有男人正面回答这个问题。我想,答案就在这避而不答中,但是这种态度无可厚非也无可指责。
“你要干上几年才会明白过来。你以为你知道你是谁!”老警察对新警察如是说。我们以为我们是谁?
之二:人性的闪亮
撞车,人性的碰擦。是一部多个小故事聚集的电影。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导演巧妙地故事插在一起。
西班牙裔的修锁工,有一个五岁的女儿,可爱天真,由于以前的后遗症,害怕枪声,子弹,躲在床底睡觉。爸爸
《撞车》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在他很小的时候遇见了一个仙女,给了他一件隐形的斗篷,使他什么都穿不透。女孩天真地听着这样的故事。爸爸郑重地对她说:现在要把他送给女儿。脱下一件隐形衣,交给女儿。从此女儿再也不怕任何子弹了。一个美好的故事,为了鼓励女儿摆脱子弹的阴影。
——闪亮之一,父爱的伟大。童话是善良的。
一个阿拉伯裔的杂货店老板。门锁坏了,找修锁工过来修,换了新锁,但没有用,其实是门坏了。与修锁工起了争执。第二天杂货店就被偷了。没有保险公司能够赔付。老板很气。于是他把所有的帐都算到修锁工的头上。于是他带着一把枪来到了修锁工的家门口。就在他拿着枪与修锁工争论时,他突然举起枪。而小女儿冲出来:爸爸没有隐形衣。她扑到爸爸的怀里帮他挡了那一枪。接着是父亲撕心裂肺的哭声,女孩勉强撑起微笑:爸爸,我可以保护你。很庆幸,女儿没有死。而开枪的老板也呆了,明明射中了,为什么?
——闪亮之二,女儿的爱。爱的力量大到一切,包括阻止子弹。
一个人呆在杂货店里,女儿多莉回来都不知道。老板对着女儿说:我碰到仙女了,她是天使。是啊,确实是个善良的小天使。其实他不知道,他的女儿才是他的天使,女儿在买枪的时候,就买了一盒空弹。
《撞车》——闪亮之三,女儿之爱,了解父亲,深爱着父亲。
黑人导演和妻子在回家的途中被一个白人警察找茬。白人警察借机侮辱妻子。作为丈夫,在面对这种情况下,他除了忍,没有什么能做的。然而妻子却讥讽他没有能力不能保护她。两人产生矛盾。其实妻子不知道,丈夫比他承受了更多。
——闪亮之四,有时忍是需要承受很多的。
妻子遇到车祸,被卡在车内。白人警察去救她。妻子怎么也不让白人警察碰她。因为上次的事情,心中仍存恐惧。白人警察实在受不了,朝女人吼了。这是性命攸关的事情。于是女人妥协了。带着不安,看着警察一步步帮着她把腿挪下来,把保险带割断。当人们把警察拉出车时,警察奋不顾身又回到车里把女人拉出来。女人出来第一件事就是抱着白人警察哭了。
——闪亮之五,不管以前的芥蒂,在生死之间,一切都没有拯救生命来得重要。
之三:善恶一念间
不得不佩服《撞车》的编导保罗·哈吉斯,他十分准确的捕捉到人物微乎其微的心理活动,并使之成为推动这个多线索故事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洛杉矶这个多民族的大都市,人们的感情既脆弱又冷漠,他们时刻忍受着未知的恐惧,却又肆意宣泄自己的愤怒。检察官的妻子简因为汽车遭两名黑人青年抢夺,而对所有有色人种疑神疑鬼;警察瑞安因为父亲无法得到及时诊疗,而迁怒于一对黑人夫妇;购枪时遭到侮辱的阿拉伯裔店主也将怒气发泄到锁匠丹尼尔身上……恐惧和愤怒就像瘟疫一样在城市里蔓延开来,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安中,负面压力愈积愈大,原本一次小小的口角也会演变为一场致命的事故。
本来,看到人们的命运因为些许微不足道的误差而导向一个无可挽回的悲剧,就已经足够令人扼腕,但更揪心的是,这些看似纯属意外的误差背后,其实存在着一个掌控一切、所有人都难以违逆的幕后黑手,那就是人性固有的弱点:偏见、恐惧以及愤怒。这并非仅仅存在于美国这个多民族文化国家,而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以貌取人、恃强凌弱、迁怒他人、宣泄不满等等。只是平时我们无法看到这些行为造成的后果,以为只是小事一桩,很快就忘了。而导演却让我们看到了它们的后续影响,看到它们如何像蝴蝶效应一样最终掀起狂风巨浪。
影片的前半部分着重于细节的积累和情绪的酝酿,我一直以为它将会导向一个巨大的悲剧,以此给观众留下极具
《撞车》震撼力的道德警示。然而,当我看到导演为不同人物安排的巧妙结局时,我的心再次受到强烈的震动。警察瑞安处理一场车祸,竟发现受害者正是自己曾经非礼过的黑人女性克里斯汀,克里斯汀因害怕而拒绝瑞安的营救,而瑞安仍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她。那一刻,两人的心恐怕如同车祸一样受到极大的冲击,克里斯汀究竟该痛恨还是该感激?瑞安究竟是善还是恶?谁也说不清。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瑞安称得上幸运,遇到一个能够弥补过错的机会,并且珍惜了它。与之相反,一直以正面热血形象出现的年轻警察汤米,最后竟因一次多疑而误杀了黑人青年,并亲手掩埋杀人证据……人物形象的一百八十度逆转让一直以为明辨是非的观众傻了眼,不得不推翻先前的成见,重新思考人性的复杂。
前半部分,导演让我们看到了任意宣泄不良情绪的连锁反应,后半部分又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人性的巨大振幅与弹性,以及由之产生的迥然不同的结果。其实,每个人都是天使与恶魔的合体,风云际会,境遇逆转,善恶轮回。有时候,作恶之人固然有其值得同情的缘由,但这却不能成为他为恶的借口,因为,社会上的人看似孤立,实则彼此联系,哪怕一点小小的恶意都有可能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但会伤及无辜的人,甚至也会最终报应到自己身上。善与恶仅仅是一念之差,却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局。也许我们无法解决深刻的民族问题、阶级差异,但至少,我们可以在自己的恐惧或愤怒泛滥之前,冷静几秒钟,尽量理智的做出正确选择。
❷ 急需电影《CRASH》和《GREEN MILE》的剧情,越详细愈好,还要人名
CRASH剧情:一个黑人电视导演和他的妻子,莫名其妙地因为莫须有的违章驾驶受到了白人警察的侮辱;看似该受到谴责的警察却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那名曾遭他侮辱的黑人妇女;老实巴交的波斯商店店主,却差点谋杀了有着刺青的墨西哥修锁匠(迈克尔佩纳Michael Pena饰);地区检察官(布兰登费舍尔Brendan Fraser 饰)和他的妻子(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饰)被抢吉普车后只能把怨气发泄到无辜的修锁匠身上;黑人警察(唐钱德尔 Don Cheadle 饰)在承受着上司的威胁和焦急地寻找自己的弟弟。 这一切看似无关的琐事,却在36小时内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绞缠在一起,在这个以暴力,性,金钱闻名的多民族、多文化聚集的大城市—洛杉矶街头一幕幕上演…… 《GREEN MILE》的剧情:狱监保罗(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饰)这天迎来了一位不平凡的杀人犯――约翰考夫利(迈克克拉克邓肯 Michael Clarke Duncan 饰)。约翰因杀了两名幼女被判死刑来到了这座著名的冷山监狱,监狱里有一片称为“绿里”的绿地,绿地那头就是刑场。 约翰不仅不像想象中的凶残,相反,他出奇的温厚、机智。约翰的到来给狱中的各人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老囚犯特里沃的小老鼠注入了生命的强度,给特里沃最后的人生带来最后的慰籍;神奇的拯救了被病痛折磨的保罗和马琳达;将金保斯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保罗这些天也从约翰身上看到了人生的真谛。 约翰行刑的那天终于到了。
❸ 电影《crash》取材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什么事件
《crash》取材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种族歧视问题日益加强
当时的美国,到处充满了恐惧,总统习惯用恐惧来控制他的人民,媒体则喜欢用恐惧来应付大众。导演创作和拍摄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要探寻有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话题,让人们重新去认识已被歪曲了的恐惧定义,再次用心去观察我们的世界。导演和编剧并无意去冒犯某些人或因此而挑起什么争端,只是想通过这部电影来表达出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电影就是这样一种奇妙的工具,它能够让观众体味到陌生人的心路历程。她希望观众们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并不只是感知到我所指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推动民众去分享你们的爱心
❹ "《欲望号快车Crash》1996年上映
《欲望号快车 Crash 1996 》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CyGNNXpxNBtlpvOszIaviQ
导演: 大卫·柯南伯格
编剧: J·G·巴拉德、大卫·柯南伯格
主演: 詹姆斯·斯派德、霍利·亨特、伊莱亚斯·科泰斯、黛博拉·卡拉·安格、罗姗娜·阿奎特、彼得·麦克内尔、Yolande Julian、Cheryl Swarts、朱达·卡茨、妮基·瓜达尼、Ronn Sarosiak、博伊德·班克斯、Markus Parilo、Alice Poon、John Stoneham Jr.、大卫·柯南伯格、乔丹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
语言: 英语、瑞典语
上映日期: 1996-05-17(戛纳电影节)、1996-10-04(加拿大)
片长: 100分钟
又名: 撞车、超速性追缉(台)
电影制片人詹姆斯(James Spader 饰)沉迷于性事,在女友凯瑟琳之外尚有不少情人。一次开车回家的路上他与另一辆车相撞,詹姆斯腿部重伤,对面车中的夫妻两人则丈夫死亡妻子海伦(Holly Hunter 饰)负伤,詹姆斯在报废车场偶遇海伦,两人由此结识,不久海伦带他参观了由医生沃甘主持的撞车活动,这些爱好者热衷用真实的撞车还原某些事故,派薯衫詹姆斯进入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圈子。沃甘身份神秘,宣扬撞车是释放自我的有效途径,为此不惜以身犯险。尘腔随着詹姆斯与沃甘的交往不断加深,两人终于在车上发生了关系,而随后沃甘驾车撞手源击詹姆斯与凯瑟琳却致使自己死亡。詹姆斯大难不死后又驾驶者一辆废旧汽车撞向了凯瑟琳……
本片获1996年加拿大吉尼奖导演奖等多项褒奖。
❺ 电影《撞车》(crash)超市老头老板枪里的是什么子弹,为什么没打死那个小女孩
玩具子弹。In The Deep和Maybe tomorrow
❻ 电影《crash》到底说的是一个什么主题
可以把这部电影看作一部美国人自己探究种族文化问题的片子,但是显然,解码者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部反应冲突和爱的片子,两者不会冲突。
我更愿意从作者本意上来着手认识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
crash,愿意似乎是撞车,理解成碰撞,冲突当然更契合本片的原意。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洛山矶这个据说是美国民族成分最为复杂的城市里上演着无心或者有意的伤害人和被人伤害的双重折磨,同时编导没有丧失对世界的希望,他们让影片更接近生活真实,主观上还原一种复杂的生活状态。
❼ 想提问关于电影《撞车(crash)》中黑人女人和议员的细节问题
我又看了一遍,下面的是我的个人见解,撞车的主旨就不说了。。针对你说的这个细节 首先我觉得其实电影的节奏是需要靠一些东西来控制的的,桥段之间不能里的太近,不然整个电影给人很急躁的感觉,撞车是大师级导演拍出来的,但我觉得大师级导演并不在每个细节上都有所谓的包袱,这个镜头我认为其实就是表示黑人女助手听到他妻子的电话后知道出了点事情,而后表现出关心,议员放下电话示意已经没问题了,让女助手放心。整个过程都是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的,没有一句话。可以理解成是一种人之间的相互关怀,也表示黑人女人对待曾歧视过自己的议员妻子并没有记恨在心。这都是我自己的见解。。。说的不好见谅。。。
❽ 美国电影Crash《冲撞》2004年上映,背景或片尾歌曲,谁知道是叫什么呀希望准确答案啊。
在撞渗祥车培喊判的片尾,那个黑人导演在一堆大火旁给他的妻子打了电话,响起的音乐是Bird York 的In The Deep。然后镜头转到了那个小偷身上,他把偷渡来的人放了之后,门口发生一起小的车祸,又想起了音乐是Stereophonics 的 Maybe Tomorrow。最后在这之后的说唱是Move.meant 演唱的《Problems》 。配改
❾ 推荐几部哲学性的电影,主要要涉及死亡,时间,性的,内容极端一点的
《搏击俱乐部》超迷幻,超哲学,拍的和哲学一个样,强烈推荐楼主看。
《大开眼界》大胆的性爱裸露镜头,淫乱场景,库比加克的确够狠。
《不可撤销》因为极端的暴力性爱镜头,而在法国首映上有很多观众无法忍受而离席,而且那还是一个长镜头,真够狠毒。
《crash》中文大概是撞车吧,稍微有点早,九十年代的一部电影,与《性,谎言,录像带》也有一拼。
《穆赫兰道》,同性呀,时间呀,总之挺够看的。
《发条橙》这么经典的,大概不用我说了。
《全金属外壳》这种极端经典的,楼主大概也看过。
《闪灵》那一系列的斯蒂芬金的电影挑拣着看看。
希区柯克系列的那些短小的电影有很多很有哲学意味。
《潘神的迷宫》西班牙人虐待儿童用的。
《罗拉快跑》真正有趣的一种哲学,时间与巧合。
《sincity》中文大概是罪恶之城吧,有点意思。
《标准流程》刚看了最新的,虽然是纪实,看楼主如何看待吧,伊拉克虐囚事件。
《一树梨花压海棠》父亲爱上了13岁的继女,翻拍多次了,最后一个版就很好。
《肖申克的救赎》楼主应该看了,挺震撼的,能让人思考。
《9又2分之1星期》绝对的性题材影片,让人对性重新认识。
暂时想到这些,乐意跟楼主分享
❿ 求一篇一千五百字的,电影《撞车》分析,字数要够,百度的也行,关键是字数
下面是分析
这部电影的结构非常复杂,由多条线索,互相交叉、分离,形成一种网状结构。我们要想看懂这部电影的情节,必须具备高超的记忆力和人物的识别能力。但是,我要说的是,即使你能够看懂这部电影的主要情节,也未必能够理解这部电影所要表现的最深层的主题思想。这篇影评是为那些能够看懂这部电影情节的人而写的。
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主要揭露了美国的种族矛盾,认为这部电影主要表达的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实际上,所谓的“种族矛盾”只不过是这部电影的表象。
这部电影揭露了一个人的“成见”是如何影响他做出错误的行为。你如果仔细观看这部电影,会发现电影中的每个人对他人都“心怀成见”。
那位白人警探因为其父亲看病困难的原因,对黑人“心怀成见”,所以非常歧视黑人。
那位黑人导演因为白人警探骚扰他的妻子,因此对Jingcha“心怀成见”,与其他Jingcha发生冲突。
另一位本来没有“成见”的白人警探在调节冲突时,与那位黑人导演发生矛盾,从而对“黑人”产生了“成见”,最后因为误会枪杀了另一位黑人。
一位白人女士因为遭到两位黑人的抢劫,因此开始对“非白人”产生了“成见”,从而厌恶她的女佣。
这种“成见”不仅仅发生在不同种族之间,在同一种族之内,也会出现“成见”。
那位黑人警探因为对他的黑人弟弟“心怀成见”,因此虽然知道他的下落,但依然不去把他找回来。
那么人类的“成见”是从哪里来的呢?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类为了追求更多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喜欢给事物进行分类,把复杂的事物放到一个个框框里,以方便我们快速地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这种“成见”本来没有错,但是它一旦与我们的“自私”(“自我中心主义”)、欲望、情感冲动(恐惧、愤怒)结合在一起,就会化为“执念”(佛家又称为“魔障”),阻碍我们去发现“真相”,从而做出错误的行为。
就像那位杂货店老板对修锁匠充满“成见”,这种“成见”与“愤怒的情感”相结合,化为“执念”,就使他做出了错误的行为。
此外,别人也会利用你的“执念”,满足他的利益。比如,别人利用那位黑人警探对他弟弟的“执念”,让他销毁证据,陷害他人。
再如别人利用那位黑人导演的“执念”,让那位黑人演员改变台词。
因此唯有破除“执念”,才能使我们得到心灵的安宁。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破除“执念”呢?
首先,我们应该降低我们的欲望,保持冷静,不让冲动的情感来干扰我们。
其次,我们要有“爱”,只有“爱”能够化解我们的“自私”(自我中心主义)。例如那位白人警探因为拯救了那位黑人女性,领悟到,在“爱”面前,我们都是同一种族——人类。
最后,我们需要一个时机,让“真相”暴露在我们面前,消除我们的“成见”。例如当那位白人女性摔伤了腿以后,她才发现真正关心她的人却是她最讨厌的非白人女佣。再如,那位被骚扰的黑人女性在车祸中,被那位白人警探救了以后,才知道那位白人警探并不完全是一个“坏人”。
这种消除“成见”的时机,往往可能是一次“危机”,人类往往在“危机”中才能表现出自己的本性,“真相”也因此浮出水面。
当然发现“真相”还需要我们那破除“成见”的“智慧”,单单靠“危机”,很危险的。比如那位差点遭到射杀的小女孩。
这个下面是参考资料
影片一举打败获奖大热门《断臂山》,获得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这是一个多线索共同进行的故事,单单看导演有条不紊的把这个纷繁的故事巧妙的串连在一起,就可以看出他深厚的功力了。不过看过他的前一部编剧的作品《百万宝贝》的人应该不会有丝毫的惊奇,因为《撞车》所带来的震撼与思考,与《百万宝贝》敲击人心的痛楚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哈吉斯希望观众们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要报着“逃避生活”的目的来度过这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他希望人们都能从自己的内心来检测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类似影片中的心态。关种族以及人际交往的问题,现在仍然是争论颇多。哈吉斯利用电影语言,向人们揭示了这种糟糕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由来。选择洛杉矶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正是由于洛杉矶的城市特点所决定的。多民族文化在这个城市中相互碰撞着,更容易引发新的冲突。为了烘托影片中的思想氛围,导演哈吉斯将镜头中的洛杉矶处理得象一座人间地狱。不过,在影片的结尾的地方,在文化碰撞的碎片当中,创作者还是给观众们留下了希望。
Crash是一部以人与人之间关系(或者说人性)为主,以多个同时发生的独立故事穿插讲述为手法,以各个独立故事中看似毫无关系的角色们之间的联系为基础(每个角色都可以说代表一个阶级/种族,诸如白人,黑人,墨西哥/中美洲裔,亚/华裔,中东裔等)来反映诸如像种族问题这样的深刻问题。片名叫"Crash"(虽然有撞车的意思,但对将片名直接以为“撞车”持保留态度),是因为在现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事情,没有时间关心/关注别人,更不要说另一个阶级/种族,我们每天忙忙碌的奔波,很多时间是在汽车这个小铁盒子里度过的(比较资本主义化的评论),唯一能够让我们有机会跟别人接触的就是当出现交通事故的时候,结尾处大概也是为了应这个主题吧。
歧视到处都存在,尤其是反映在小人物和弱势群体身上,但关键的是你是否歧视自己,有的歧视是表面上的,比如老警察对老黑的歧视,老黑对亚裔的歧视,但更要命的是发自内心的不自知的歧视,比如最后的新警察,表面上和主观上反对歧视,但内心深处却早已接受了对老黑的歧视。“歧视”可能帽子太大了,用“偏见”
《撞车》可能会更广义一些,每个人都有偏见。每一个群体都有stereo type,stereo type在每个人的眼中形成了“偏见”,stereo type是有统计学基础的,偏见是有道理的,尽管我们应该单独的审视每一个个体。这部影片反映的人类的本性,不仅在美国,在哪个国家都有,不仅仅是肤色,而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用肤色只不过是更让人易于理解,而且比衣冠更容易分辨。想一想我们身边的 例子,都是黄皮肤,还不是有各种“偏见”。我认识个华裔小孩,才3岁不到,在美国上幼儿园,没有人告诉他什么叫歧视,但他就是觉得黑人小孩儿脏。
文化差异太大了:种族歧视的问题和生存环境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所以至少在理解电影的人物的动机上肯定会有影响。你不会真正理解那个老家伙为什么开枪;你不会理解为什么要那个导演停车;你不会理解……很多。看这个片子我疼了2次--2次枪响。除此之外,我一无所知。
心灵的碰撞,其实有很多影片是不需要看懂的,被震撼被触动已经足够了,哪怕只是瞬间。
这片子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故事编得太圆了,太圆润,以至不够有力!巧合太多,意外太多,以至太像通俗剧,这些人为的编排痕迹太暴露,削弱了影片在思想上的提升空间。这个问题,在很多美国剧作家和一线导演身上都有,不仅仅保罗·哈吉斯。因为好莱坞的游戏法则是既定的,是要求导演迎合观众的,太多的导演习惯于从观众角度为出发点思考自己的作品,而恰恰矫枉过正,妥协过多。保罗·哈吉斯的问题在他今后的影片里还会再次暴露出来,作为一个出色的编剧和相当有水准的导演,我希望他在亲近奥斯卡之余,也能够做些稍稍出轨的事,尤其是在改编《父辈的旗帜》的时候,不要太迎合好莱坞的制片商和一小部分影评人。
本片又是一个每个人都不快乐的故事,导演保罗•哈吉斯在让观众感受到剧中人焦灼心态的同时,也希望观众能够看到人际间冲突的路径隐伏之处,导演并不激愤,在视觉上也没有什么野心,他有意识地平行处理着主人公们的行为,通过并不炫目的电影镜头映衬着普通人偶然间生活逆转的故事,冲突步步铺陈,矛盾点点累积,在揭示人际间交流和肤色偏见的问题时更注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道德冲突的描写。虽然生活中时常上演着宿命般的悲剧,但影片还是在努力传递给观众一种试图看到阳光时费力挣扎的气息。
《撞车》 精彩影评
GO坛上有人说,Crash是今年最好的电影“之一”,阿步说,Crash好闷,大闷片。XM说,如果说罪恶之城是形式主义的极端,那Crash就是内涵主义的极端,Crash的确是一个大杂烩,这部电影里让我们震撼的不是撞车,而是种族,文化,尊严,人格,亲情之间的撞击,每一次撞击都击在我的心中,一下一下,让人无言以对。
《撞车》电影里的人物,每个人都像一颗珍珠,不是那种光芒四射圆润无暇的珍珠,而是有着一点瑕疵的不那么完美的珍珠。随着电影剧情的发展,一颗又一颗的珍珠被巧合和冲突连成一串,光鉴照人,掠人魂魄。虽然每颗珍珠都有一点瑕疵,但那瑕疵却替华丽增添了一份真实。
真实,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实?这个社会,压力太大,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苦,这苦被压抑被扭曲,反射出来的就是暴躁,激进,叛逆。人性本恶或是是人性本善?这个命题,不会有答案。任何人都有善的一面和恶的一面,视于观察角度的不同。在CRASH这部电影里更是如此,没有哪个人是绝对的好人,也没有哪个人是绝对的坏人,每个人都像我上面所说,有着不同的问题,都有着不同的罪恶,但每个人的罪恶都有其行成的原因,都能让人在感到厌恶的同时在心里的某个角落升起一丝的怜悯和同情。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真实的反应了人性,反应了人性的两面性,人性的挣扎。自我的挣扎与矛盾,是另一种crash,这种crash,也许伤害最深。
暴力的警察可以是一个有着拳子之心的孝子,他的暴力是他为父亲所苦的发泄。他替父亲的遭遇而愤怒,他为父亲的结局而痛心,但是作为一个小警察,他没有力量来改变这个结局,他的力量微弱的看着父亲受苦却无能为力。他痛恨这一切,他认为父亲对黑人贡献了许多,可是父亲的贡献却没有任何回报,所以他变成了激进分子,种族主义者。在电影的前面部分,这个警察是十分让人讨厌的,但是看到他与父亲的故事后,我对他产生了怜悯之心。他并非没有血肉,他只是需要发泄。第二天,他在车祸现场抢救前天晚上被他侮辱的女人,他几乎是豁出命去救她,我想,这除了他的职业原因和人性本善之外,很大一方面也是为自己前一天晚上的行为赎罪。人的矛盾就在于善恶的挣扎,恶意的发泄过后,善的内疚和空虚也许就随之而来。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在冲动、郁闷、愤怒中,做了伤害他人的事情,表面上看,好像这些人很威风,但事情过后,自我谴责、内疚和后悔,无法言语,无法补救,只留遗憾。
被侮辱感常常是自找的。比如那个每天抱怨种族歧视的少年,比如被洗劫一空的智利老头,比如那个为了面子宁愿受辱的电视导演。在少年眼中,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表明着对有色人种的歧视,他认为整个世界都带着有色眼镜,其实有色眼镜在他的心里。只见别人眼中有钉子,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少年在埋怨的同时,忘记了自己正在做着引起人埋怨的一切。波斯老头也是如此,怀疑周围的一切,怒气冲冲,不相信别人,最后害了自己。电视导演更是如此,为了自己在朋友前的面子,宁可妻子受辱,懦弱至极。他本意是保住面子,但结果却失去了尊严,而且是在自己心爱的女人眼里,他完全的失去了尊严。男人的尊严是很敏感的,尤其在心爱的女人面前,他妻子对他的指责对他是极大的打击,但是我丝毫不同情他,我认为他是自取其辱。第二天他遇到警察时的反应,让我有点想不通,忽然的勃发,为了什么,是突然的觉醒,还是长久压抑的崩溃,抑或是为了救车上的少年?我
《撞车》无法分析,只是觉得人是很难预料的,什么都可能发生。
电影用很大一块笔墨描写了种族冲突和文化冲突,白人想做出平等尊重有色人种的姿态,但却在心里歧视黑人,黑人一面警惕着白人的歧视,另一面歧视着亚洲人,亚洲人同时也歧视着其他有色人种。头尾两次撞车的争吵十分有意思,第一次撞车,是亚洲人贩子的老婆和南美女侦探,两个人都骂对方的族裔,歧视对方的种族。片尾的撞车,诊所女接待遭遇保险公司理赔员,一个黑人一个亚洲人,两人一样的用对方的种族作为攻击对象。这种现象十分可笑,也十分可悲。这样的互相侮辱表现了他们的不自信,他们都努力的讨好主流社会。只有白人是高高在上的主流,可以说着伪善的话,像个慈善家一样有目的的施舍自己的平等,只是遇到利益,立马鉴出真章。就象那个伪善的法官,打着平等的旗号,实际上做着肮脏的勾当。
探长说,人与人太疏远了,我们都渴望撞击,只有撞击才能让人感受到真实的接触。平日风光无限的法官太太搂着女佣说,你才是我最好的朋友,辛酸毕露。人与人的沟通并为随着沟通方式的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而有所改善,相反,沟通变得越来越难,越来越复杂。夫妻的沟通,母子的沟通,同僚的沟通,不同族裔的沟通,都可能对你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人都知道沟通重要,却不知道,怎样能处理好这重要的事情。人善于将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复杂的社会让人无法简单的面对生活。人无法按照善恶标准来做事情,只能按照利益标准来行事。当探长对法官说出唯心的话,当年轻警察将男孩推出车子,他们都无奈的践踏了自己的良心,我听到他们心里的叹息。但是,又能如何,如果换成是我们,我们又能如何做?前几日看到有人在谈论,如果你是妻子被警察侮辱的那个电视导演,你在妻子受辱的当场会如何做,没有男人表态,没有男人正面回答这个问题。我想,答案就在这避而不答中,但是这种态度无可厚非也无可指责。
“你要干上几年才会明白过来。你以为你知道你是谁!”老警察对新警察如是说。我们以为我们是谁?
之二:人性的闪亮
撞车,人性的碰擦。是一部多个小故事聚集的电影。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导演巧妙地故事插在一起。
西班牙裔的修锁工,有一个五岁的女儿,可爱天真,由于以前的后遗症,害怕枪声,子弹,躲在床底睡觉。爸爸
《撞车》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在他很小的时候遇见了一个仙女,给了他一件隐形的斗篷,使他什么都穿不透。女孩天真地听着这样的故事。爸爸郑重地对她说:现在要把他送给女儿。脱下一件隐形衣,交给女儿。从此女儿再也不怕任何子弹了。一个美好的故事,为了鼓励女儿摆脱子弹的阴影。
--闪亮之一,父爱的伟大。童话是善良的。
一个阿拉伯裔的杂货店老板。门锁坏了,找修锁工过来修,换了新锁,但没有用,其实是门坏了。与修锁工起了争执。第二天杂货店就被偷了。没有保险公司能够赔付。老板很气。于是他把所有的帐都算到修锁工的头上。于是他带着一把枪来到了修锁工的家门口。就在他拿着枪与修锁工争论时,他突然举起枪。而小女儿冲出来:爸爸没有隐形衣。她扑到爸爸的怀里帮他挡了那一枪。接着是父亲撕心裂肺的哭声,女孩勉强撑起微笑:爸爸,我可以保护你。很庆幸,女儿没有死。而开枪的老板也呆了,明明射中了,为什么?
--闪亮之二,女儿的爱。爱的力量大到一切,包括阻止子弹。
一个人呆在杂货店里,女儿多莉回来都不知道。老板对着女儿说:我碰到仙女了,她是天使。是啊,确实是个善良的小天使。其实他不知道,他的女儿才是他的天使,女儿在买枪的时候,就买了一盒空弹。
《撞车》--闪亮之三,女儿之爱,了解父亲,深爱着父亲。
黑人导演和妻子在回家的途中被一个白人警察找茬。白人警察借机侮辱妻子。作为丈夫,在面对这种情况下,他除了忍,没有什么能做的。然而妻子却讥讽他没有能力不能保护她。两人产生矛盾。其实妻子不知道,丈夫比他承受了更多。
--闪亮之四,有时忍是需要承受很多的。
妻子遇到车祸,被卡在车内。白人警察去救她。妻子怎么也不让白人警察碰她。因为上次的事情,心中仍存恐惧。白人警察实在受不了,朝女人吼了。这是性命攸关的事情。于是女人妥协了。带着不安,看着警察一步步帮着她把腿挪下来,把保险带割断。当人们把警察拉出车时,警察奋不顾身又回到车里把女人拉出来。女人出来第一件事就是抱着白人警察哭了。
--闪亮之五,不管以前的芥蒂,在生死之间,一切都没有拯救生命来得重要。
之三:善恶一念间
不得不佩服《撞车》的编导保罗·哈吉斯,他十分准确的捕捉到人物微乎其微的心理活动,并使之成为推动这个多线索故事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洛杉矶这个多民族的大都市,人们的感情既脆弱又冷漠,他们时刻忍受着未知的恐惧,却又肆意宣泄自己的愤怒。检察官的妻子简因为汽车遭两名黑人青年抢夺,而对所有有色人种疑神疑鬼;警察瑞安因为父亲无法得到及时诊疗,而迁怒于一对黑人夫妇;购枪时遭到侮辱的阿拉伯裔店主也将怒气发泄到锁匠丹尼尔身上……恐惧和愤怒就像瘟疫一样在城市里蔓延开来,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安中,负面压力愈积愈大,原本一次小小的口角也会演变为一场致命的事故。
本来,看到人们的命运因为些许微不足道的误差而导向一个无可挽回的悲剧,就已经足够令人扼腕,但更揪心的是,这些看似纯属意外的误差背后,其实存在着一个掌控一切、所有人都难以违逆的幕后黑手,那就是人性固有的弱点:偏见、恐惧以及愤怒。这并非仅仅存在于美国这个多民族文化国家,而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以貌取人、恃强凌弱、迁怒他人、宣泄不满等等。只是平时我们无法看到这些行为造成的后果,以为只是小事一桩,很快就忘了。而导演却让我们看到了它们的后续影响,看到它们如何像蝴蝶效应一样最终掀起狂风巨浪。
影片的前半部分着重于细节的积累和情绪的酝酿,我一直以为它将会导向一个巨大的悲剧,以此给观众留下极具
《撞车》震撼力的道德警示。然而,当我看到导演为不同人物安排的巧妙结局时,我的心再次受到强烈的震动。警察瑞安处理一场车祸,竟发现受害者正是自己曾经非礼过的黑人女性克里斯汀,克里斯汀因害怕而拒绝瑞安的营救,而瑞安仍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她。那一刻,两人的心恐怕如同车祸一样受到极大的冲击,克里斯汀究竟该痛恨还是该感激?瑞安究竟是善还是恶?谁也说不清。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瑞安称得上幸运,遇到一个能够弥补过错的机会,并且珍惜了它。与之相反,一直以正面热血形象出现的年轻警察汤米,最后竟因一次多疑而误杀了黑人青年,并亲手掩埋杀人证据……人物形象的一百八十度逆转让一直以为明辨是非的观众傻了眼,不得不推翻先前的成见,重新思考人性的复杂。
前半部分,导演让我们看到了任意宣泄不良情绪的连锁反应,后半部分又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人性的巨大振幅与弹性,以及由之产生的迥然不同的结果。其实,每个人都是天使与恶魔的合体,风云际会,境遇逆转,善恶轮回。有时候,作恶之人固然有其值得同情的缘由,但这却不能成为他为恶的借口,因为,社会上的人看似孤立,实则彼此联系,哪怕一点小小的恶意都有可能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但会伤及无辜的人,甚至也会最终报应到自己身上。善与恶仅仅是一念之差,却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局。也许我们无法解决深刻的民族问题、阶级差异,但至少,我们可以在自己的恐惧或愤怒泛滥之前,冷静几秒钟,尽量理智的做出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