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好看推荐 > 敦克敦刻尔克电影简介

敦克敦刻尔克电影简介

发布时间:2023-05-24 06:24:43

⑴ 《敦刻尔克》讲了什么故事

电影《敦刻尔克》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由汤姆·哈迪、肯尼思·布拉纳、马克·里朗斯、哈里·斯泰尔斯、希里安·墨菲等联合主演的战争片。


⑵ 电影《敦刻尔克》

活着,为了未来的胜利!!

以科幻为创作范畴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其执导的《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影片中以其天马行空与惊人想象力,让影迷拜倒在他无懈可击的剧本设计中。但《敦刻尔克》整部电影故事平实,角色简单,几乎完全按照史实呈现。

电影剧情

《敦刻尔克》讲述了二战的传奇战役之一一敦刻尔克大撤退。 英法联军在这场大撤退中,在德军炮火的洗礼下,用8天的时间撤出338226人,堪称战争历史上的奇迹,简单来说,如果这次大撒退没成功,可能二战会失败,整个近代史都得改写。

1940年 5月26日.英吉利海峰海风呼城、弥漫铅灰色的汹酒海浪拍打着教刻尔克海滩,留下棉絮一样堆积如山的泡沫。夏天还没有任何到来的痕迹。40多万英法远征军被困在8英里长的海滩上,一边是茫茫大海,另一边,距离他们最近的德军坦克已在十英里外。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形势万分危急。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共同营救军队。

影片改编自宏大的战争事件,但是诺兰完全从小人物角度来叙事,没有太多的大场面和血腥镜头,打造出了一种悬疑惊悚的气质。英国士兵汤米在逃离海滩的过程中相继结识吉布森与亚历克斯,同时民用船主道森先生与儿子彼得、17岁少年乔治也离开英国,去往敦刻尔克拯救士兵。三人陆续搭救了海军,飞行员柯林斯及汤米行人, 而战斗机飞行员法瑞尔则在被敌人双面夹击的艰难情形下顽强战斗。影片故事从陆、海、空三个角度讲述,在德国军队的包围下,每个人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才有可能活着回家。

综合分析

这一次克里斯托弗:诺兰并没有用力地折磨观众的脑子也没有太多地去揭露人性的阴暗面,而是用港口的一周,海上的一天和空中的一小时的三重线性结构,详略得当地为我们还原了这场二战重要战略撤退的原貌。导演给了我们段过去的生命,将他的叙事魔力注予每一位曾于这场撒退中奋力搏斗的小卒,让我们被拉进众生情境、与他们一同感知当前在敦刻尔克的沙滩、大海、天空上,人们面临的绝望、彷徨与恐惧,求生的贪婪与互助的慈悲,无畏的勇气与高贵的牺牲,以及最终这一切所成就的救赎。

导演的叙事理念是克制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没有人有心情谈论家长里短,没有人想知道任何人的过去,也没有人想说。所有的生命被压缩到一个单位,就像培养皿里的细胞一样卑微。 英雄主义渲染不存在的,人性光辉放大不存在的,甚至整场撤退都没有听到血性的咒骂。好的电影就是这样,不是教会我们如何做英雄,而是力制造战争, 摧毁社会。这人间的修罗场,是人类 教会我们如何去活着。生活才是最大的战役,好好活下去,就是最伟大的英雄。

人类永远在突破生产力,造福社会,再用生产力制造战争,摧毁社会。这人间的修罗场,是人类的基因里的东西,也是人类这个好战的物种永恒的诅咒。唯愿和平,能多一岁是一岁。

⑶ 敦刻尔克剧情介绍(34万盟军从敦刻尔克成功撤退)

2017年,美国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了一部战争电影《敦刻尔克》,投资1亿美元,在全球获得了近4亿美元的票房。

《敦刻尔克》根据二战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改编而成。

电影《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大撤退指的是发生在1940年的一次撤退事件。当年,德国机械化部队发起闪电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了百万法军,迫使法国投降。不仅如此,德军还撕破了英法联军的防线,将40多万英法联军(含3万多比利时军队)逼迫到位于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是一座法国港口小城,毗邻英国和比利时。英法联军被追赶到这里,等于是面临着“背水一战”的绝境。可是,敦刻尔克没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几十万英法联军聚集于这里,除了成为德军轰炸机和大炮狂轰滥炸的目标外,很难有什么作用。因此,最佳的办法,就是迅速撤退到英吉利海峡对面的英国本土。

敦刻尔克大撤退

5月26日晚上近7时,英国启动了代号为“发电机”的撤退行动。在英国多佛尔军港司令、海军中将伯特伦·拉姆齐的全权指挥下,调集了1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26其他舰艇,在征集来的大批民用船只的配合下,冒着德军轰炸机的轰炸,不分日夜地将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运回英国。经过九天九夜地撤退,一共撤回了338226人。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

按照英国最初的计划,能够撤回3万人,就已经很满足了。现在,竟然撤回了33万多人,堪称奇迹。虽然英法联军丢弃了包括大炮、高射炮、坦克、汽车、摩托车在内的大量重型武器装备,但由于保持了33万有生力量,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保留了火种。4年后,许多从敦刻尔克撤退到英国的战士,又从诺曼底登陆,回到了法国大陆,参与到对德军的最后一战。

敦刻尔克大撤退

所以,当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后,许多人都将这次军事行动称为“胜利”。英国首相丘吉尔却冷静地表示,这不是胜利。就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结束的当天,丘吉尔来到英国下议院,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演讲。丘吉尔说:“我们必须极其小心,不要把这次撤退蒙上胜利的色彩,战争不是靠撤退来取胜的。……德国人拼命想击沉海面上数千艘满载战士的船只,但他们被击退了,他们遭到了挫败,我们撤出了远征军!”

丘吉尔并非谦虚,因为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英法联军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丘吉尔

在撤退中,由于德军的空袭和炮轰,有2.8万人阵亡。此外,英国空军为了掩护撤退,出动了2739架次战斗机。其中,有106架战斗机被德军击毁。

6月4日上午9点多钟,当敦刻尔克海滩上担负后卫部队的约4万名法军正要撤退时,德军第18集团军所属的装甲部队已经冲了过来,将他们团团包围。这4万名法军成了俘虏。

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各种民用船只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撤退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数据显示,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一共征集了861艘民用船只运送英法联军,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这些民用船只不像军舰那样配备防空高射炮,遇到德军空袭时几乎没有抵抗的余地,只能任人宰割。最终,有226艘英国民船和17艘法国民船被德军炮火击沉。

敦刻尔克大撤退

其中,有一艘叫兰开斯特里亚号豪华邮轮伤亡尤其惨重。

兰开斯特里亚号是隶属于英国一家航运公司旗下的豪华皇家游轮,来往于英国和美国之间。敦刻尔克大撤退结束后,还有许多英军工程师、皇家空军地面人员、运输人员和无线电操作员等滞留在法国南特市和圣纳泽尔市港口,大约有3万多名。兰开斯特里亚号被英国官方征用,在圣纳泽尔市卢瓦尔河口港口接送上述人员。

敦刻尔克大撤退

6月17日,兰开斯特里亚号装载了大约6000名英军士兵和平民,从圣纳泽尔市港口出发,前往英国。下午4时左右,几架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出现在天空,用炸弹对兰开斯特里亚号进行轰炸。短短20分钟后,兰开斯特里亚号沉入海底。除了少部分乘客被营救出来外,大约有4000名英军士兵和平民葬身鱼腹。

有了这些沉重的插曲,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确难称“胜利”。

⑷ 《敦刻尔克》:一部战争片还是名垂影史的悬疑惊悚片

克里斯托弗·诺兰曾谈到自己和“御用”配乐师汉斯·季默的关系——


我们非常相爱,虽然经常跟猫狗打架一样不可开交,但好在结果又非常富有创造性。我们就像是兄弟一样相爱相杀。



在《敦刻尔克》里,这对“兄弟”又一次实现了影史上最为精彩的合作。



在第一次刷《敦刻尔克》时,我有这样一种感受:


自己像是身不由自地被推进了一个强劲的漩涡,一方面被折磨得坐立不安,想要逃离座位,


另一方面又被牢牢地按在座位上,情绪越来越紧张而高涨,欲罢不能。



在真实、阴沉、冷漠、恐怖、机械的战争图景中, 不断反复增强的视听压迫中,我随着片中的角色一起体验濒死之感。



那么,为什么我会说《敦刻尔克》注定是一部名垂影史的悬念惊悚电影?


今天就从影片的 视觉原理和听觉效应 两个方面与大伙儿细细道来! 文章内容较长,希望大家多多转发、收藏,细细品读。


先从 视觉 说起。


色调阴暗冷峻,构图上充斥这各种倾斜与锐角,传达着危险的意味。



敦刻尔克海滩上的士兵们很少说话,他们在沉默中等待着可能被屠杀的命运。



海上的救援力量和空中的飞行员,在各自狭窄的小小方圆内迎击着死亡。



诺兰的目标很明确——


把观众放到主观位置, 让他们感觉自己正沿着敦刻尔克的海滩逃命,正窝在‘喷火’战斗机里跟敌机缠斗,或者是在英吉利海峡上的一艘小艇里。



确切地说,我们不是被诺兰“放”到战场上,而是“按”进去的。


《敦刻尔克》的每一秒钟都充满了未知和危险,异常煎熬,也十足欣快。


压力、压迫、压倒 ,这就是《敦刻尔克》给我们带来的观影体验。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


该如何营造真实?


《敦刻尔克》的观影体验,建立在一种 “化繁为简、去伪存真” 的朴素哲学上。



首先,诺兰尽可能地摒 弃掉那些“战争 常见要素”——


没有作战会议,没有动员演说,没有希特勒和丘吉尔,没有临战前的闲话,没有秀照片的炮灰,没有英雄,没有敌军,甚至没有血。



所有戏剧性的矫饰都被筛除,只留下战争本身,让画面自己来讲话。


接着,在IMAX镜头和坚持不用CG的原则下,即使没有诺兰所排斥的3D效果,一切仍然伸手可及。


没有CG特效,那么就意味着,海滩必须是真的,栈桥必须是真的,船必须是真的,飞机必须是真的,爆炸也必须是真的。



诺兰说——


我不想让任何纯CG的东西出现。我可以很自豪地说,这是我头一次拍完一部电影,却记不清什么地方使用了特效。


诺兰此前就曾多次混合使用IMAX胶片和35毫米胶片,而对于《敦刻尔克》,他更进一步——


全部使用大尺寸的65毫米胶片来拍摄!


其中70%是IMAX胶片——从来没人这么干过!



“我们拍出了有史以来最高分辨率的电影。”诺兰再一次自豪地宣称。


65毫米胶片,究竟是什么?这里必须要给大伙儿解释下,


每格65毫米IMAX胶片的感光面积是普通65毫米胶片的3倍、35毫米胶片的10倍,


这意味着倍增的画面清晰度。



诺兰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爱IMAX,因为它有着极致的分辨率和色彩还原度,以及丰沛到难以置信的细节。 它的大画幅天生适合拍那种成千上万人的大场面,但它在呈现些微细节时也同样出色。



有了更大更清晰之外,接下来第三步!——


必须看得更近!




摄影机离拍摄对象越近越好 ,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就像通过一扇未经任何过滤的窗子看世界,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胶片的清晰度。



所以,他与诺兰总是渴望 “把摄影机放到最难放的位置” ,这样得到的画面是“第一手的,是发自肺腑的,是原原本本的现实”。


这些事或许说来容易,但做来太难,况且 IMAX摄影机比普通摄影机笨重许多。


范·霍伊特玛在采访中还说到——


从很多方面来说,这都是我拍过的最有挑战性的电影。恐怕也只有诺兰这样的偏执狂才愿意为此大费周折!


当然,不偏执,他就不是诺兰了……


于是乎,他们把摄影机搬上小艇、泡进海水、塞入飞机,甚至架到机翼上……



下面我将按照电影中陆上一周,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时的三条故事线为大伙儿解析那些逼真的镜头是如何拍出来的。


陆上一周



《敦刻尔克》不乏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近景和特写,近到仿佛能听见士兵们的呼吸声。



通常IMAX摄影机主要用于拍摄震撼的大场面,很少有人拿来拍特写,


但范·霍伊特玛认为 特写镜头的冲击力并不逊于大全景,用IMAX可以展现更多细节 ,在观众与角色间营造出私密联系——


我们希望制造一种临场感,就像GoPro头戴镜头一样。





连“撒传单”这种事诺兰必须要亲力亲为。



几场重头戏就在敦刻尔克实地拍摄。范·霍伊特玛认为,这里绵延不绝的海滩本身就已经足够宏大,他无意去破坏其独特氛围。


所以摄影机的存在感要尽量弱,避免使用大型的吊臂设备,只用轨道车来推拉镜头。



敦刻尔克的天气变化无常,范·霍伊特玛从一开始就决定尽量不去“干扰”这种自然光,以捕捉到“每个瞬间的真实质感”。



海上一天



虽然《敦刻尔克》并没有真正意义的“海战”,但其海战戏的拍摄规模却很可能是影史最大的一次,动用了数十艘来自二战时期的老船,包括一艘从博物馆拉来的法国驱逐舰。



影片中的“月光石号”,就是由剧组买下的一条1939年的古董小游艇改造而成。



在水面拍摄,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保持摄影机平稳,


为此,他们准备了一艘大型双体船,并把诺兰多年来的独门法宝——特制吊臂“Edge”搬到了船上。


这套设备装有陀螺稳定系统,可遥控,水面和水下的拍摄都能胜任。


为了在水中拍摄,IMAX摄影机被装进防水罩中。不过百密一疏,某次摄影机跟模型飞机一起沉入海底,偏偏罩子上还有个洞。



诺兰想了个办法——在暗室里用水把胶片洗干净,并保持湿润,然后直接送往洛杉矶一家实验室。


最后虽然价值一百万美元的IMAX摄影机报废,但胶片完好无损,并用在了电影里。诺兰就此打趣:“这要是换成数字摄影机,你试试看?”


片中的爆炸和沉船场面也是在巨型水箱中完成。



一艘退伍的荷兰海岸护卫舰被改造成片中的扫雷艇,并被运到华纳公司的巨型水箱中拍摄沉船戏。



空中一小时



拍摄真实空战的原则——


必须杜绝任何违背物理法则的戏剧化成分。


《敦刻尔克》里出现的二战飞机全部是货真价实的老古董,


在天空中的缠斗也是由真正的飞行员驾驶飞机来完成,大部分镜头都在空中同步拍摄。



由于每卷IMAX胶片只够拍三分半中,飞机只能频繁地起飞降落。



范·霍伊特玛也真的和导演一起登上飞机,在至近距离拍摄精彩的空战——“儿时梦想成真了。”



片中大部分飞行员在驾驶舱里的镜头,都是借助这套可以旋转的装置来拍摄的。



“机舱”被架设在临海的悬崖上,这样背景便是纯粹的海面与天空。当“机舱”旋转,就能模拟出飞机盘旋的效果来。





说完了视觉,接下来说说 听觉


“谢帕德音调”就是《敦刻尔克》的听觉基本原理。


什么是谢帕德音调?


谢帕德音调是当数个八度音一个接一个顺序播放时,如果低音部分渐渐增强,高音慢慢消失的话,由于是高低音交叉叠放,


人类大脑一般感觉不到这种降调,就会产生音调在持续升高的错觉。



这种音调以美国认知科学家罗杰·纽兰德·谢帕德命名,他被认为是空间关系研究之父,“谢帕德音调”正是他的研究成果之一。



诺兰在与汉斯·季默探讨《敦刻尔克》的配乐时,解释了自己如何以“谢帕德音调”为理念创作,


希望能够找到类似的配乐基调,来配合故事中不断增强的悬念紧张感。



诺兰在自己的一块怀表里,找到了灵感。


诺兰说——


它的走针,有一种特殊的持续不断的滴答声,于是我把走针声音录了下来发给了汉斯,要求他以此为模板开始工作。



围绕着怀表走针声,诺兰和汉斯慢慢发展出全片的音乐和音效风格,包括影片最后的剪辑成型。


但由于过程复杂,诺兰笑称“汉斯和他的人没少在录音室里诅咒我”。


汉斯·季默也曾“抱怨”说——


《敦刻尔克》完全是属于诺兰的,这部电影就是他一个人的。他没有演奏过一个音符,但几乎每一个音符,我都感觉是他在按着我的手完成的。



“纯粹”,是诺兰最早便向季默提出的配乐要求。


要做到这个要求,配乐中就不能带任何 情感 。


《敦刻尔克》中曲目风格基本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 惊悚片式的压抑阴沉,动作片式的压迫紧张,这两种旋律简单重复的风格基本“霸占”了全片,


从开场的The Mole起,大部分都基本属于这一类。



带有战斗机螺旋桨音效的Suparmarine、Home的前半部分属于 第二类,


为了达到诺兰的要求,季默甚至把“月亮石”的引擎声加入了配乐里。


季默说作曲时,尽量让自己忘记看过的所有战争片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敦刻尔克》更多的是在讲时间,时间如何不等人。而我呢,则尽量让自己感觉那些士兵永远都离不开那片死亡海滩。



在配乐中,季默大量使用了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他要求演奏者安静平稳地演奏,但要保持极大的演奏强度。



第三类, 则是只出现在影片中间极短的时刻(英国民众驾驶救援船只纷纷抵达敦刻尔克)以及片尾。


其中一曲便是在这种难得的舒缓之中,带出影片最优美甚至是最神圣的段落。


它改编自著名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的经典管弦乐变奏曲《谜语》的第九变奏慢板“宁录”(Nimrod)。


年轻英国作曲家本杰明·沃菲斯齐谱写,汉斯·季默参与制作完成。


对于“宁录”的改编使用,诺兰承认是为了营造情绪。



生活里的诺兰会上大提琴课,据说是为了放松消遣。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年前诺兰父亲的葬礼上,“宁录”是现场音乐


诺兰认为,这首曲子有着一种令人难以自持的动人。



在汉斯·季默看来,“宁录”已经是英国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国民而言,更是一首 情感 圣歌。


“它不是卖弄也不是英雄主义,就是非常高尚。”



通过这一段时间仔细研究《敦刻尔克》的视与听,


在我看来,


没有一部诺兰电影像《敦刻尔克》这样如此依赖摄影和音乐的配合,


没有一部诺兰电影像《敦刻尔克》这样如此依赖于画面的逼真,


也没有一部诺兰电影像《敦刻尔克》这样如此突出音乐的作用。



敦刻尔克大撤退在 历史 上就是一部颇具悬念的故事之一,


而《敦刻尔克》也正是一部关于悬念、时间和人性的电影。


这次,诺兰如愿以偿地完成了一部足以名垂影史的经典悬念惊悚电影。


⑸ 《敦刻尔克》故事构架是怎样的

《敦刻尔克》的导演并没有将《敦刻尔克》作为一部战争片来拍,而是作为一部关于幸存者的电影。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来看枪林弹雨血肉横飞,请出门左转钢锯岭。敦刻尔克大撤退和二战在这部电影里并不是故事的核心,而只是给这个故事提供一个背景和舞台。一方面诺兰觉得自己从未经历过战争,因此难以真正拍出战争片精髓,另一方面他认为电影中关于战争的所需要表现的一切已经被《西线无战事》等经典老片说尽了,无非就是战争的残酷和惨烈、战争使人失去人性一类的老话,基本很难再讲出新意。因此他不打算走前辈的老路,只是想以敦刻尔克大撤退作为一个切入点,来讲述一个关于幸存者的故事。


⑹ 敦刻尔克讲的什么故事 敦刻尔克历史背景

英法盟军在反击失败后,强化了敦刻尔克,从而足以延缓德军包围做出撤离。此外,德国最高统帅部在空军总司令影响下,决定推迟进攻英法盟军:因为空军总司令认为,他们可以通过飞机投掷炸弹来阻止撤退和消灭英法盟军。

在电影中,Tommy被德国军队赶到了海滩上,看到成千上位战友站在海岸线旁边。此时英国撤退面临的问题就是,缺少运走士兵所需的可用船只。

第二段叙事是三名RAF飞行员,他们负责护航敦刻尔克撤退任务。在电影中,地面上的人经常提到英国海军和空军没有援助的情况,但英国首相更关心保留剩余资源,从而能抵御未来可能发生的德国军队入侵,不愿意为成功撤退提供必要资源。初步撤退预计仅能救援3万人。

第三段叙事是三名英国平民乘坐的小型私人游艇,这是成千上万驶往敦刻尔克,为撤退行动服务船中的一只。无论是电影还是现实,这些船大多用于把人从海岸线运输到停泊在英吉利海峡的大船上去,这是因为海岸线遭遇空袭破坏,大船无法安全入港停泊。

这些小船依然会面临德国轰炸和海军打击的威胁,但它们毫无疑问是敦刻尔克撤退计划的转折点,使得30万人(原计划人数的十倍)撤退成功。电影《敦刻尔克》的三段叙事都是以历史为基础,并带来了一些小的创新,但对普通观众来讲,这并不应该是一种消遣。

《敦刻尔克》将撤退行动缩小到了三段叙事,但“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和失误,让盟军在战争中早早陷入灾难性失败,导致欧洲西部因德国闪电战的压倒性力量,不可避免的走入衰落。

尽管有上千士兵在敦刻尔克地区周围不断的战斗,但电影却并未走出沙滩。在臭名昭著的帕拉迪丝大屠杀(Paradis Massacre)中,涉及到97名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被德国军队包围,仅有2人最终幸存了下来。战后,下达该命令的德国指挥官Fritz Knochlein被绞死。

另一个疏忽是对敦刻尔克平民的影响(虽然电影开始已处于战争时刻),由于害怕德国的轰炸和迫近的包围,数以百万计平民已经逃亡了。当敦刻尔克战役于1940年6月4日结束时,大量英国供给品被留给了德国军队,数千名英国人的法国和比利时盟军成为了囚徒。

英国军队的撤退,带走了相当多英国对法国防线的支持。6月14日,巴黎被德国占领,随后法国和德国签署了停战协议。在政府迁往法国西南部后,总理保罗·雷诺提出了类似“敦刻尔克”的撤退行动,法国军队可迁都北非殖民地继续与英国联盟坚持抗德。但由于法国和德国签署停战协议,这一想法被法国政府放弃了。

对英国而言,“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一次奇迹般地突破,一个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到一起的小小胜利。英国首相邱吉尔在其著名演讲《我们要战斗(We Shall Fight)》中称其为“敦刻尔克精神”,该演讲也堪称二战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讲话。而直到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敦刻尔克大撤退四年之后,数百万盟军才通过诺曼底登陆,与德国一决雌雄。

《敦刻尔克》完全忽略了比利时、法国和德国的视角,只关注了英国撤离时的绝望。在《敦刻尔克》电影中,一个最令人困惑和不安的时刻包括了一名法国士兵,他似乎隐喻了英国腐败的态度,以及敦刻尔克对整个法国的影响。

电影《敦刻尔克》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意在描述非常私人的,英国人在撤退高潮时的动机、经验、态度和牺牲。电影做了一些小创新,主要是形势范围和英国皇家空军的场景,其中包含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的一个特殊时刻看起来有点牵强。

不过电影《敦刻尔克》非常好的将观众笼罩到混乱、绝望和隔离气氛中;展示了缺乏希望情况下人类精神令人震惊的灵活性。“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现代史最重要的生存故事之一,电影展示出的感情,和悲剧真相一样值得尊敬:至少在规模缩小的范围内,它为自己勾画了轮廓。

在此前出炉的影评中,《敦刻尔克》烂番茄新鲜度为97%,Metacritic均分高达96分,IGN更是给予了9.5分的高分好评。IGN评价称,《敦刻尔克》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恐怖,而是通过较小规模的人员行动、震耳欲聋的冲突场景成功地向观众们全面展示了世界大战的可怖。

⑺ 电影《敦刻尔克》故事梗概

1940年二战期间,在德军的快速进攻下,英军在法国敦刻尔克小港口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四十万英法联军聚集在海滩上,如何在后有德国追兵,上有德国轰炸机围攻的情况下,尽快撤离海滩,成了一大难题。

在陆地上,英国士兵汤米和亚历克斯努力地想尽办法上军舰、找船逃离海滩。在空中,皇家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法瑞尔与战友柯林斯与德国战机展开战斗,以阻止其轰炸海滩与海上英国战舰。在海上,老渔夫道森带着儿子和儿子的朋友一起驾小船出海,去敦刻尔克接士兵,一路上遇到许多落水的英军。

家就在英吉利海峡对岸,可是从敦刻尔回家的路却充满了艰难险阻……

一元小说训练营+48

⑻ 电影《敦刻尔克》主要讲了什么,海陆空战争有什么历史背景

作为反响一直很不错的战争题材影片,《敦刻尔克》一经播出,就以高卖座率和高口碑呈现了双赢之势。其实,这部电影比较特别,影片里并没有常规战就争片中的特定情节,它将重点放在战争所带来的感觉,以及处于战争中人的感受。整体来看,《敦刻尔克》设置悬念很足,值得观众赏析!

在影片中,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会被放大化,在镜头下被注视,反复放大。

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两个士兵抬头伤兵走过了长长的海滩,在开船之前,通过一条木板挤上了船。这个过程是缓慢的,让观众都会有一种凝滞感。而这恰恰就是这部影片所刻画的节奏与旋律,通过画面和音效制造深入观众内心的视听感受。

⑼ 电影《敦刻尔克》主讲了什么呀

电影《敦刻尔克》改编自二战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敌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

来自英国、比利时、加拿大和法国的盟军士兵被困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他们在德国军队的包围下,形势万分危急。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在陆地上,英国士兵汤米(芬恩·怀特海德饰)和亚历克斯(哈里·斯泰尔斯饰)试图逃离海滩,在轰炸中幸存。

在大海上,民用船主道森(马克·里朗斯饰)和他儿子及儿子朋友乔治(巴里·基奥汉饰)离开英国,想尽自己的力量在敦刻尔克拯救一些士兵,途中搭救了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希里安·墨菲饰);在天空上,皇家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法瑞尔(汤姆·哈迪饰)和柯林斯(杰克·劳登饰)驾驶喷火战机试图击落正在轰炸敦刻尔克海滩的德国战机。

影片评价:

该片用细节而不是英雄主义来打动观众,是一部饱含艺术的商业电影。全片场面壮观但不空洞,其出色之处不仅在于其雄心与精美的拍摄,更在于编剧兼导演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其情感细节中注入的很多心思。

该片没有渲染暴力血腥的战争场面,以及刻意煽情等战争片套路。将焦点凝聚在心理变化和动作刻画上,步步为营地加强紧张感。也没有太多渲染个人英雄主义的主角视角,而是用全景式的画面,纪录式的镜头,真实呈现战争中命悬一线的群像。

阅读全文

与敦克敦刻尔克电影简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九头蛇组织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930
关于寒冷经典电影 浏览:905
女孩子装男孩的电影 浏览:173
纯真年代美国电影高清在线观看 浏览:666
国产老电影歌曲大全集 浏览:362
电影演员范增 浏览:15
我和美女教师作爱电影床戏 浏览:926
国产十大感人催泪爱情动漫电影 浏览:92
香港电影油炸鬼完整版 浏览:159
宽恕电影剧情 浏览:468
暗杀教室电影免费观看中国语言 浏览:158
突然约看电影 浏览:368
李达康是什么电影 浏览:896
人脑计算机印度电影真实人物 浏览:130
讲故事系列电影 浏览:99
高二学生不愿意去上学看什么电影 浏览:873
看电影一定是 浏览:725
女人成为植物人韩国电影 浏览:25
老公杀老婆孩子外国电影 浏览:223
不用不看电影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