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奇袭是什么鬼
《奇袭》是我小时候看过很多遍的电影,那时正值文革,大部分国产老电影都禁放了,只有寥寥几部还能公映,其中就有《奇袭》。所以,这部电影的情节我都熟透了,很多台词都能正背如流。
最近我又看了一遍《奇袭》,和小时候看个热闹不同,这次了解了一些历史背景,于是有了一些新感受。
《奇袭》是根据一段真实历史改编的,它的原型是1950年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38军一支侦察队奇袭武陵桥的故事。片中的5号首长原型是38军军长梁兴初、副军长江拥辉;男主角方勇原型是38军侦察科副科长张魁印,张魁印后来担任过黑龙江省军区副参谋长。不同的是,奇袭武陵桥的侦察队不是像影片中那样只有区区一个排兵力,而是一个支队,有两个侦察连加两个工兵排,还有十几个朝鲜人,几个翻译,医护人员,有300多号人。这十几个朝鲜人和翻译很重要。电影里,敌我双方交流都是用汉语,这是为了方便观众欣赏,作为文艺作品,无可厚非。但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行的。现实生活中双方肯定要用韩语交流,方勇他们作为战斗部队的官兵,即便会说几句韩语,也肯定很蹩脚,就像我们平常听外国人说汉语一样,一听就知道是老外。现实生活中如果像电影那样,我军侦察兵早被敌人发现了。
这部电影非常精彩,情节紧凑,充满悬念。小时候看这部电影时最扣人心弦的有两场,一场是阿妈妮在桥头等方勇,但被韩国伪军发现,蒙太奇显示方勇此时就在离他们不远的村子另一头寻找阿妈妮,大家都很焦急,盼望方勇赶紧过来。当方勇他们终于赶过来并从伪军手里救下阿妈妮时,大家都很激动,每到这一段时,影院里都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另一场是方勇他们开车与敌军周旋,在盘山公路上转来转去,最后安然脱险,小时候看这种情节这种场面觉得特过瘾。
影片音乐很出色,总能恰到好处的烘托气氛。文艺晚会上一班长演小品那段音乐幽默风趣,康平桥展现在侦察员面前时的音乐则气势恢宏,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次重看,我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奇袭》很可能抄袭(说好听点叫借鉴)了《渡江侦察记》里的情节,从首长布置任务,部队渡江,与游击队联系,游击队负责人是漂亮姑娘,到最后飞车追逐,情节都很近似。南斯拉夫电影《桥》和《奇袭》大框架也差不多,都是到敌后炸桥,但人家的情节设计就截然不同,很多情节常常出人意表。
小时候我们总以为抗美援朝就是打美国鬼子,歌里也是这样唱的:“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后来才知道志愿军打的相当大一部分都是韩军,《奇袭》里也是这样表现的,侦察兵遇到的大都是韩国军队。只有指挥官是美国人,还有守备康平桥的,不过,让美国人当守备部队似乎不大真实。
这部电影的副导演是歌手景岗山他爹景慕逵。演员有:张勇手、邢吉田、黄焕光、张钟英、曲云、袁霞、谢万和、王孝忠、孟庆芳、言小朋。其中张勇手很帅气,属于偶像派,但演得最好的还是邢吉田,演技高超。他曾演过很多高级领导,现在演小人物,依然惟妙惟肖。不过,他这个角色在生活中是不大可能有的,那么大年龄,又懂英语,又会修车,却只是一个战斗部队的小班长,不可能。黄焕光演的电影不多,知名度也不高,但我们这一代人都比较熟悉他,因为文革期间能公映的寥寥数部电影里,两部都有他,另一部是《打击侵略者》里的小豆豆。两部影片中他都牺牲了,挺悲催的。王晓棠的老公言小朋在片中演个伪军汽车司机,为了占点小便宜(一包香烟),最后被一班长捅死了。他是京剧世家,却只能在八一厂演一些反派小脚色,这让人很奇怪。
B. 电影《奇袭》里面,侦察连长是如何炸毁武陵桥的
电影《奇袭》里面侦察队是在朝鲜女游击队战士朴金玉的帮助下,炸毁的武陵桥。
主要剧情: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方连长,率领一支侦察队,接受了上级交给的深入敌后、炸毁敌人一座公路桥--康平桥,切断敌人退路的任务。
侦察队在执行这项艰巨的任务时,根据掌握的敌人的行动规律,尾随敌人前进,巧妙地通过敌人的地雷区。在朝鲜游击队和群众的帮助下,炸毁了康平桥,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任务,配合大部队,全部消灭了敌人。
(2)看电影奇袭扩展阅读
《奇袭》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通过侦察战士与敌人围绕大桥进行的惊险斗争,反映了侦察兵灵活机智、不怕牺牲,勇敢斗敌的英雄气魄。影片故事曲折,情节紧张,战争场面激烈真实,让观众能充分体验到当时环境的艰苦与斗争的艰难。
影片除突出了中国军人的高大形象,还塑造了老大妈阿妈妮和女游击队战士朴金玉两个朝鲜爱国女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中朝人民联手抗敌的深厚情谊。
C. 抗美援朝电影
抗美援朝电影:
1、《长津湖》
《上甘岭》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故事片。由沙蒙、林杉执导,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等主演。于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D. 电影《奇袭》中侦察排长方勇是谁演的
电影《奇袭》中侦察排长方勇是张勇手饰演的。
张勇手,1934年11月10日出生于山西省汾阳市, 中国内地演员、导演。1957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黑山阻击战》。1960年,主演剿匪扮信电影《林海雪原》。1965年,在战争电影《地道战》中饰演区长赵平原。
1974年,在战争电影《南征北战》中饰演高营长。1976年,自导自演剧情电影《南海风云》。1982年,执导剧情电影《彩色的夜》。2014年,由其出演的现实题材电影《天河》上映。2016年,主演战争电影《南口1937》。2018年,张勇手获得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4)看电影奇袭扩展阅读
张勇手主要作品:
1,《打携大击侵略者》饰演:金哲奎,导演:华纯。
2,《地道战》饰演:赵平原,导演:任旭东。
3,《哥俩辩缺竖好》饰演:二班长,导演:严寄洲。
4,《林海雪原》饰演:少剑波,导演:刘沛然。
5,《奇袭》饰演:方勇,导演:许又新。
E. 奇袭电影主要演的什么故事
奇袭是由许又新导演,由张勇手,邢吉田,张钟英等主演的电影。影片简介: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方连长,率领一支侦察队,接受了上级交给的深入敌后,炸毁敌人一座公路桥--康平桥。
F. 奇袭电影中节奏最快的插曲是什么
歌曲《烽火,黎明》。《奇袭》是许又新执导的战争液皮电影,由张勇手、邢吉田、黄1960年上映的一部焕光等出演,在该电影中节奏最快的插曲是歌曲《烽伏埋激火,黎明》,《烽火,黎明》是由潘艺翔、吴剑中、Rt作词,潘艺翔作曲并演唱的缺袜歌曲。
G. 90前的小伙伴们还记得小时候晚上挤在村口看电影的情景吗
*订阅《诗者》头条号,您可以在 今日头条 的客户端搜索“诗者”加关注。
*订阅《诗者》天天快报号,您可以拍耐在 天天快报 的客户端搜索“诗者”加关注。
*订阅《诗者》微信公众号,您可以在 手机微信 的“添加朋友”中查找公众号“诗者”进行添加关注;或是搜索微信号“i-shizhe”加关注。
一场电影看到天亮
1970年我家住在新疆第二师三十一团二连。冬天的一个星期六夜里,一场露天电影全连的大人小孩一同看到了天亮。我能清楚的记得电影的名字叫《奇袭》,是抗美援朝的战斗故事片。
那晚,我母亲下班后,一边在灶台前锅给我们五姊妹做晚饭,后锅本来是热洗脸水的,今晚变成了炒瓜子。见母亲把凉干的哈密瓜子倒进了后锅,瓜子上喷洒些盐水。还没等瓜子炒熟,弟妹们用敏捷的快手偷抓了半口袋。小妹的手慢被母亲逮着了,母亲说:“听说今晚电影8点准时开演,你们还不抓紧吃饭,位置给爸妈占好没有?在不在前面的中间?”
说起占位置,我对母亲说:妈,您放心,虽然我为了占好位置辛苦了一下午,但是我最终还是占到了好位置。母亲此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可是三个妹妹对当大哥的我群起而攻之,“大哥你辛苦啥,我们三姐妹在家洗衣服,打扫房间。二哥打了一下午的牛牛(陀螺),你说你去占位置,把爸爸给我们买的面包都拿走吃了,饿的我们到处都没找着。”我对三个妹妹说:“我去干的是体力活”。兄弟说:“大哥你就编吧,摆几个小凳子能是什么体力活呀!”我有点生气地对弟妹们说:本来是占好位置了,可是,在一栋土坯房子上搭白色的方框银幕,被敲钟的老汉说挂在南边,被一位排长说挂在北边,最后被指导员说挂在一栋房子中间。我跟着银幕搬过来搬过去。我开始在地上画线不顶事,赶紧找砖头摆上,嘴巴还不停地大声嚷嚷:这是我的地盘!要不是我让人带话,二妹把送凳子及时送来,好位置说不定就是人家的,我今晚可费老鼻子劲了。
母亲对我的一阵诉苦都听得不耐烦了,说:“饭都吃好了,瓜子都给你们的口袋装满了,还不赶快去看看摆得凳子还在不在?”我说:妈,您放心,我让我的好朋友给我照看着呢。
我们一家五口,头戴围巾和棉帽,身穿大棉袄和皮大衣,脚穿棉鞋和毡筒,武装的严严实实,能把两只眼睛露出来就行了。我们嗑着瓜子,看着新上映的《奇袭》激烈的战斗故事片,一家人围在一起好开心呀!
电影没演二十分钟,突然停演了。此时,看电影的人群都回头看着放映员。一会有人传来话,说是房子后面的发电机坏了。放映员鼓捣了好一阵,也没修好。连长说:“有一个人会修发电机,不过这个人今晚在离袭举春连队8公里外的6号地放夜班水。”指导员说:“能不能找个同志今晚替他浇一晚上水?”连长说:“当然可以,今晚无论如何也要让大家把这部电影看完,反正明天是星期天休息。”
这露天电影场,小孩子们在跑来跑去玩耍捉迷藏。老年人身上又加盖了小棉被。干活的中年人有的抽着香烟侃大山,有的在焦急的埋怨。过了好一阵,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会修发电机的人给请回来了。那人头戴皮帽子,脚上还穿着放水的水鞋,找来了焊锡、漆包线等材料,他和发电机被一大拨人围了个大圆圈,里三层外三层的答卜水泄不通,我都挤不进去。只见几十把电筒聚焦在发电机上。2个多小时后,“修好了!修好了!”的声音此起彼伏。儿童们激动地跳跃着奔走相告,一个个返回自己的座位,从人声鼎沸的场面一下子变得静悄悄的了。
为了让大家看过瘾,放映员说:“我重头放映,大家愿不愿意?”我听到的都是愿意。此时的人们不会闲聊了,也不会一遍一遍数天上的星星了。在没有开演的空档,我父亲给我们姊妹几个讲了不少天上的故事,什么北斗七星,什么鹊桥相会,什么银河系还有住人的星球啦......。
银幕上一显现画面,除了大喇叭里的声音,众人用雅雀无声形容都可以。那会大家随着电影的剧情而起起伏伏,有时心跳加速,紧张并快乐着,越看越投入,忘记了冬天的极度寒冷。到了战斗故事激烈的后半部分,东方都发白了,天上的繁星都退去了。电影还在继续放映着,大家也都在聚精会神地观看着似有似无的影像,大家没有一点要退出观看放映场地的举动。
在大冬天里坐在露天看一晚上电影,也许现在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那就是我们经历过的看电影故事,今天的年轻人能理解吗?
H. 老电影奇袭中的敌人运输队队长是谁扮演的他的生平简介长
是八一电影厂的老演员谢万和。他在《地道战》里扮演著名的假武工队队长(孙进财)。他演的电影角色绝大部分是反派人物,但在50年代早期电影也演过正面人物解放军连长(几乎没有印象)。
谢万和演过的电影:
贺龙军长 (1983)潇湘电影制片厂 .... 汪精卫秘书
龙种(1982)八一电影制片厂 .... 孙大钧局长
打击侵略者(1965) 八一电影制片厂.... 李伪军副官
地道战 (1965) 八一电影制片厂.... 假武工队长孙进财
苦菜花 (1965) 八一电影制片厂.... 特务王竹
奇袭 (1960)八一电影制片厂 .... 傀儡军运输连上尉
回民支队 (1959)八一电影制片厂 .... 伪军金副官
赤峰号 (1959) 八一电影制片厂.... 国民党军参谋长
海鹰 (1959八一电影制片厂 .... 海军大尉
渡江探险(1958)八一电影制片厂 .... 连长陈文健
英雄虎胆 (1958)八一电影制片厂 .... 土匪假俘虏
I. 老电影《上甘岭》《奇袭》的主角原型现身屏幕 战后他们曾任何职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一些志愿军老战士在媒体采访中纷纷亮相屏幕,这些战斗功臣耄耋之年,仍然精神矍铄,令人欣慰。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欣喜看到了老电影《上甘岭》中张忠发连长的真实原型张计发,还有老电影《奇袭》中方连长的真实原型张魁印。
两位老英雄都是九十以上高龄,说起七十年前朝鲜战场的往事,仍是那么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在哪打了几仗,牺牲了多少战友,都记得清清楚楚。
真是岁月如歌,英雄不老。
出生于1926年的 张计发 ,是河北省赞皇县人,抗战末期19岁参军入伍,在八路军太行一分区独立团当战士。
他于1951年随部队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在上甘岭战役中,担任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135团7连连长。
残酷的上甘岭战役中,张计发带领连队曾在缺水、缺粮、没有药品、弹药不足的坑道里坚守了43天,不仅击退了敌人一次次疯狂进攻,还数次反击夺回阵地,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坚守和反击作战任务。
战后,135团7连荣立集体一等功。连长张计发荣立个人一等功,并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战后1954年回国,张计发作为英模代表,出席了中南军区英模代表大会。1955年秋,已升任副营长的张计发,在组织的关怀下进入南京中高级步兵学校学习。1963年,他从团副参谋长岗位上因病离休,被组织上安排到河南信阳军分区干休所休养。
1957年,毛主席指示有关方面将上甘岭战役拍成电影。擅长军事题材影片拍摄的长影厂立即组成创作班子,由沙蒙、林杉担任导演。因为林杉曾创作多部革命题材的作品,所以他和曹欣、沙蒙、肖矛又是《上甘岭》剧本创作者。编导们两次到上甘岭进行实地考察,并到志愿军部队体验生活,还决定请主角原型张计发为剧组顾问。因张计发当时在南京步校学习,没能成行。
但张计发的确是老电影《上甘岭》中8连连长张忠发的原型,也是小学课本里课文《一个苹果》的亲历者和作者。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前线,张计发打了10年仗,负过8次伤,荣立特等功四次,一等功两次,是实至名归的英雄连长。
电影《上甘岭》上映后,张计发不知看过多少遍,但一直无法从头看到尾,经常是只看一半就不敢再看下去了。原因是,他记忆中的实战情景远比电影更惨烈,那些牺牲的战友让他想起来就难过···。
离职休养后,张计发把关心教育下一代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在坚持与疾病作斗争的同时,曾无数次深入湖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广东等省区,到学校、进工厂、下部队,作了上千场的革命传统报告,听众多达百万人次。
张计发的妻子名叫魏祖琴,是他从朝鲜回国后由组织牵线搭桥组成的家庭。两人育有四个女儿,有三个从军入伍。1967年出生的小女儿至今在部队一线,已是一名指挥员。
(电影《上甘岭》剧照)
94岁高龄的张计发新近现身屏幕,重新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一个苹果的故事”,还讲述了报务员因口渴说不出话,不惜自己将自己的嘴打出血来润嗓子的动人情节···
张魁印
抗美援朝老英雄张魁印,就是老电影《奇袭》中侦察连长方勇的真实原型,如今已经98岁高龄。
当年他带领38军一支先遣队机智深入敌后,一举炸毁武陵桥,切断了南逃敌军退路和后援,为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战后,张魁印被志愿军总部批准荣立一等功。也是38军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立一等功的唯一一位团职干部。
(晚年张魁印)
他是山西平遥人,生于1922年,1937年参加革命,历任山西政治保卫队二大队六中队战士,八路军晋西支队一团测绘员,晋西第二军分区侦通队侦察排长,第二军分区司令部侦察参谋、侦察科科长。
1951年1月入朝参战,张魁印任志愿军第38军侦察科科长、38军司令部情报科副科长。此后,历任50军作训处长,38军作训处长,师参谋长、副师长,黑龙江省军区副参谋长,1982年享受副军职待遇离职休养。
惊险传奇的战场往事,起源于1950年11月24 日下午。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的前一天,志愿军38军军长梁兴初传令,把军部侦察科科长张魁印叫来,开门见山说:
“给你一个任务。你与 113 师侦察科长周文化带两个连,两个工兵排,配英、朝语翻译,300多人,组成军先遣队。要在朝鲜平安南道内务署配合下,秘密潜入德川以南,在26日上午8时以前,把德川通顺川和平壤的武陵桥炸掉。你敢不敢去执行这个任务?"
时年28岁的张魁印胸脯一挺,坚定地回答:“那有什么不敢的!”
梁军长也没多说,只是把手一挥命令:“好,那就出发吧!”
这是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中的真实一幕。
有关这次巧妙、大胆穿插敌后奇袭的战斗经过,在许多记载抗美援朝的史料中都有详尽描述。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张涛志著)上卷中的第23回,章节题目就是:《毛岸英捐躯大榆洞 张魁印奇袭武陵桥》。
而老电影《奇袭》,则是艺术的再现了这个惊心动魄的经过。
据记载,德川之战结束后,当志愿军西线总指挥韩先楚把38军在德川的战报送达志愿军总司令部时,彭德怀司令员禁不住高兴地评价说:“这个38军很厉害嘛,奇袭武陵桥这着棋妙不可言···。”
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在已有军教片《奇袭武陵桥》的基础上,再以这一战例为素材,由黎阳、郑洪编剧,许又新导演,张勇手、邢吉田、曲云、袁霞、王孝忠等主演,成功拍摄了后来家喻户晓、盛演不衰的故事影片《奇袭》。
这部深受观众喜爱的影片奇特之处在于,是由真正经历过朝鲜战场烽火的军人执导,用的是真实素材,拍戏使用真枪实弹。而片中主演方连长的演员张勇手,也是一位参加了抗美援朝的老战士。
张魁印曾说:“电影《奇袭》我看过好多遍,虽然较之真实事件艺术化了,但影片拍得很真实。每看一遍,我都要想起我的战友们,可电影毕竟与实际战例不能相提并论,还有许多精彩的地方没拍出来···”
追忆往事,晚年张魁印经常感慨万千。
他喜欢讲述牺牲的战友,唯独不谈自己。他解释,在电影中,有一段方勇和一班长三人乔装敌伤兵在路上截车,对康平桥进行侦察的情节,是电影编导们艺术虚构的。
影片《奇袭》的核心是插入敌后“炸桥”阻敌。也可以说,这座桥是影片剧情围绕的重中之重。片中的桥被定名为“康平桥”。
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电影中的这座“康平桥”实景,是在位于浙江奉化溪口镇的“藏山大桥”拍的,不是朝鲜前线的武陵桥。
当年拍摄惊险的跳车镜头时,导演要求一个镜头下来。片中的方连长从一班长手中抢过正在疾驰的吉普车方向盘,战友们跳下 汽车 后,他独自驾车吸引追兵至山崖边,在 汽车 坠崖前一瞬间,他飞身跃入路旁,吉普车则坠入山谷燃起大火。
敌追兵见到山崖底下熊熊燃烧的车骸,误以为共军人车俱毁,得意洋洋地狞笑说:“跑,我看你往哪儿跑!···”
对于当年自己在片中的勇敢表现,张勇手只是淡淡笑道:“那时年轻,又有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经历,所以拍这类惊险的镜头,基本上是一条就过,也从没受过伤。”
张魁印离休后,曾任哈尔滨市南岗区育红小学校外辅导员。其它时间,喜欢阅读古今中外的军事书籍。他至今还珍藏着破袭武陵桥的经过要图,还有荣获的一堆军功章。
面对这些记载着战斗功勋的勋章,张魁印常想到的总是牺牲的战友。
张魁印的妻子迟秀琴,也是他的战友,曾在志愿军司令部任打字员。张魁印在打完四次战役后,调至志愿军司令部工作一段时间。两人1954年结婚,育有4个子女。
好多年来,张魁印从不透露自己是电影《奇袭》中主角原型的事,直到后来军史战史研究者找上门来,人们才知道张魁印的英雄事迹。
(电影《奇袭》剧照)
张魁印说:“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为祖国为人民而战,是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的天职。比起牺牲的战友们,我又能说什么呢?一切荣誉都是同志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J. 抗美援朝影片有哪些
首先看改革开放以前:
比较经典的有《上甘岭》(1956,长春电影制片厂)、《英雄儿女》(1964,长影),这些影片我主要是从电视上看到的,后来知道,《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叫王必成,是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而《上甘岭》是中国第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英雄儿女》原著的名字叫《团圆》,作者就是巴金。
还看过《奇袭》(1960,八一电影制片厂),以二次战役时38军侦察队炸毁“武陵桥”(其实是在武陵里境内的大同江上的一座公路桥)为蓝本。八一厂1958年拍过一个军教片《武陵桥》(又称《奇袭武陵桥》),不过,真实中又是什么情况呢?呵呵,我也查了一下,这次38军的侦察队,指挥员是38军的侦察科长张魁印,队伍共计323人,差不多是一个营了,不过,电影《奇袭》将当年这个营“缩编”为了一个排,桥的名字改成了“康平桥”。而部队原本仅阵亡一人,在电影中则是倒下了好几个。此后我们还看过一部关于炸桥的电影,名字就叫《桥》。而新中国第一部电影也叫《桥》,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
我也查了一下,那个年代还有:
《斩断魔爪》(1954,上海电影制片厂。抗美援朝的间谍战)
《长空比翼》(1958,八一。这个貌似看过,讲志愿军空军)
《前方来信》(1958,天马电影制片厂)
《三八线上》(1960,八一)
《烽火列车》(1960,长影。抗美援朝中军事后勤题材的不少)
《铁道卫士》(1960,长影。军事后勤+间谍战)
《慧眼丹心》(1960,珠江电影制片厂。后勤系统的题材)
《英雄坦克手》(1962,八一。抗美援朝中,志愿军装甲兵刚刚组建,参战不多)
《打击侵略者》(1965,八一。电影中将抗美援朝很多故事浓缩在了一起,有邱少云的故事,有奇袭白虎团的故事)
《激战无名川》(1974,八一。同样也是军事后勤题材,反“绞杀战”内容)
《碧海红波》(1975,西安电影制片厂。雷达兵+间谍战+反“绞杀战”)
《长空雄鹰》(1976,长影。反“绞杀战”题材)
不过“最有名”的我想可能就是八部样板戏之一——《奇袭白虎团》(1972,长影)。白虎团的团旗我看过,在北京的军博。不过这部样板戏没有看全过,看过几次片段。杨育才在电影/京剧里改名叫严伟才。杨育才是十二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中活着回到祖国的三位之一,还有两位是彭德怀和胡修道。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中国的电影继续着,先后有《心弦》(1981,上影)、《心灵深处》(1982,长影)、《战地之星》(1983,八一)、《毛泽东和他的儿子》(1991,潇湘)、《神龙车队》(1993,八一)、《铁血大动脉》(1998,八一)、《北纬三十八度线》(2000,八一)、《三八线上的女兵》(2000,CCTV电影频道)等故事片上影。至于记录片还有不少,我看过的有《共和国之战——抗美援朝战争》(《共和国之战》有一个系列,记录建国后的抗美援朝、对印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一些人物、事件的记录片(比如《狙击英雄》等),这些主要是电视记录片。记录电影比较有名的是《较量》(1996,八一),可惜我没有看过。
此外还有一些电视剧,主要是在八十年代以后,毕竟中国的电视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普及的。有一部叫《硝烟散去》,记得那是讲一位被魏巍“写死”的志愿军战士的,此人叫李玉安,志愿军38军113师335团1营3连的士兵,魏巍“写死”他的那篇文章是原来读书时候学过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李玉安没有死,回国之后长期隐姓埋名,后来为了帮他儿子参军“走后门”,找到当地的征兵部门说,自己就是那个魏巍笔下的李玉安,希望部队看在一个志愿军老兵的份上能要他那个坚决要当兵的儿子。后来魏巍和他笔下“壮烈牺牲”的李玉安还见过面。还有一部我看过的叫《中国战俘》,反映的是志愿军战俘的故事。
此外,一些电视剧中,比如《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等都或多或少的带有朝鲜战争的因素,即使是被广大军事网友诟病的《集结号》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