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从《雪路》慰安妇,到《暗杀》独立军,韩国对抗战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韩国的影视业很发达,近年来拍摄的好片子不在少数,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文化底蕴太浅薄,没有自己的文化体系,这大概也是韩国近年来文化发展的桎梏,想要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然而自己又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所以,不断地把屈原、李白这些历史人物划归到他们的历史当中,这种历史底蕴不足的心理作怪,实在是有点哗众取宠。
虽然朝鲜是一个拥有很长历史的政权,但是现在的韩国却建立在二战之后,对于历史,他们带有天然的茫然,至于对日本的关系,他们更迷茫,在二战结束的时候,日本投降,而韩国却呈现一片哀嚎,甚至还有人以自杀这种极端方式来逃避现实。
为何被日本殖民统治下的韩国会出现这种情感落差,本文纵横想通过两部韩国电影来解读一下,一部是《暗杀》,一部是《雪路》,从而探索韩国人在二战结束后到现在的心理变化。
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二战结束后,很多韩国精英无法接受其信仰的倒塌,于是一片哀嚎,而原来的底层人士则构成了韩国文化中坚忍的一部分,《雪路》中的钟芬代表了大部分的韩国人,而英爱则代表了亲日的韩国人。
从1895年日本侵略朝鲜半岛开始,就已经开始掌控朝鲜人,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进行文化侵略长达五十年,对现在韩国文化的生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现在韩国在经济上重新崛起,也有努力转型为文化大国的目标,对日本的态度也从过去日本战败非常伤心,不知何去何从,到现在开始将过去星星点点的抗日事迹大肆宣扬,重塑民族自信,也是文化崛起的必经之路。
『贰』 韩国电影《雪路》中的哪个瞬间会让你落泪
《雪路》中英爱被刮了宫,扔回格子里,钟芬轻轻敲着木板,虚弱的英爱努力敲着木板回应了她,顿时,钟芬泪如泉涌,我也泪如泉涌。
这部电影《雪路》,于2017年上映,是一部记录 历史 ,重现时代伤痕的虐心催泪电影,拍得冷静克制,哀而不伤,内心很触动,很多瞬间会让人落泪,气愤。
两个美丽的少女,被卷入日本侵略战争的漩涡中,成为最痛苦的慰安妇,同时被战争折断了萌芽的初恋,亲人的团聚,还有如花的生命,在暗无天日的环境里,女孩们互相依偎互相取暖,盼望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再次吃到妈妈煮的饭,很细腻动人,也很无情残忍。
经历过那样悲惨遭遇,独活下来的少女已成为老奶奶,饱尽沧桑,依然坚强善良,竭尽全力照料着隔壁孤独叛逆的少女,和她一起走在雪路里给她讲从前经历的故事给她听。
一路走来无比艰辛,留下了印记就不想被湮灭——《雪路》你没有权利去阻止一个想死的人,有时候爱也是一种解脱。
影片讲述了1944年,日军残酷无情的铁蹄踏破了朝鲜土地上的宁静,一时间硝烟四起哀鸿遍野,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只能在燃烧的熊熊战火和被敌人统治的屈辱之下忍辱偷生。 崔钟芬和金英爱是两名平凡的朝鲜女孩,金英爱十分嫌弃看上去土里土气的崔钟芬,而崔钟芬却对金英爱青睐有加,只因为她喜欢上了金英爱的哥哥。某日,金英爱的哥哥被日本人抓走,为了救哥哥,金英爱毅然决然的坐上了前往日本的火车,崔钟芬亦随她而去。然而,两个女孩没有想到的是,这趟火车的终点竟然是日方慰安所,两朵纯洁无暇的娇花在这里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摧残。
看完以后止不住的难过,剧中好多处直戳心窝。最后女孩有句话说的非常对:慰安妇不爱觉得自己有什么,错的是他们。是啊,那些做错事的人都没有道歉,为什么这些可怜的女人要卑微的活着,铭记 历史 !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谢谢!
这部电影的设计、构思、很多故事的叙述处理得非常高明。现实的主人公和过去的主人公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上的处理手法。比如,现实的老人,和逝去的朋友经常对话。其实不是朋友鬼魂的出现,而是在表现主角的思想活动,说明朋友和过去的记忆,一直伴随着她的生活。还有影片最后,还原给观众一个温暖的场景,和平时代,母亲和女儿都穿着韩服,一起回家。也许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想表达主人公希望,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她会听妈妈的话,回家。
总觉这种电影,并不是被剧情影响,而是被电影拍摄的背景打动,你要说情节都是被编剧提前设计的,我更感动的是剧情反应出的 社会 背景,主题背景啥,所以我觉得雪路这部电影真正感动我的是当时被殖民统治下慰安妇这个职业所带来的感动!
今天想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名字叫《雪路》。
韩国电影是我个人一向比较偏好的,可能因为喜欢听韩语,也可能因为韩国大多数的电影总会透露出一些复古的气质。加之韩国人言路通畅,拍的片子总是直指人心,意义深沉,让人回味无穷。如果有人要我推荐电影,跳出脑海的往往都是韩剧,比如:《观相》《公诉人》《非常直播》《人间中毒》(非删减版)等,大家有时间都可以搜来看看。
近来很久没有看韩国电影了,一来没功夫,二来我们自己国家也是好片不断,三来总觉得韩国的片子被我看得差不多了。昨晚忽然韩剧瘾又犯了,于是去翻了一通,找到这部《雪路》,网络评分8.6分,心想:可以看看。
插句题外话,一个电影是不是具有吸引力第一步就是电影的海报设计。有些片子就是让人没有看的欲望,而且这个完全因人而异,也是一件值得人玩味的事情。
好像,我们的电影总是在教会我们仇恨,仇恨那个...小岛国,作为匹夫有责的匹夫---我们,也确实做到了仇恨,我们无法忘记那种耻辱,每当看与此有关的消息,甚至有时提到那个国家的名字,血液里都会涌愤怒的烈火,这大概就叫国仇家恨吧。但,我想我们或许只是了解到了战争的一面,而它,其实有很多面不为我们所知。并且,我们从战争中获得了什么?
很早的时候我就听过一句话,叫做:仇恨的钩子只勾住了自己。
乍一看,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片子,但回味起来却是一部探讨“生命”的电影。
它原本应该是一个悲剧,可是看起来却并不悲伤。
它不是一部让我们仇恨的片子,而是一部教会我们爱的片子。
战乱年代,少男和少女们承担着各自不得不承担的角色,或被抓去当兵,或者......这么说吧原本这种题材是我不敢面对的话题。剧中的女孩们似乎都“傻傻”的,照样吃照样说笑。唯有一个女孩英爱(她出生于一个物质优渥的家庭,是个骄傲的姑娘,一直瞧不起土土的钟芬)拥有反抗的意志,我欣赏她。说真的,从小到大,我一向认为,士可杀不可辱。要么有尊严的活着,要么死去。在我眼里,一个在屈辱之下依旧无忧无虑的人简直可以堪称低等生物。
尤其是,当那个女孩准备要破冰自杀,而另一个女孩拼命想要把她拉回来的时候,我相当的愤怒:你可以没有尊严的活着,但是,你不可以任由你的本能去阻断别人选择死的权利。然而,看下去,电影就给出了它所要传达的主旨。而我,有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
假如,你成为了父母,假如你陪着孩子在一起看电影。你希望影片传达给孩子的是什么?是上天好不容易给了你一次生命,你就草草将它断送?还是在逆境中寻求生的勇气?依照我的价值观,孩子们该怎么理解呢?他们会怎么选择?遇到困难就放弃生命吗?
又回到那个话题:人活一生,究竟为什么而来?我一直说:是体验。 我们赤条条来赤条条走,什么都带不走,唯有刻在心里的每个瞬间。
确实,死比活着更容易。懦弱的人才选择死吧?
后来,女孩们在相互扶持中活了下来,带着希望,带着爱。虽然最终漂亮女孩还是先死了,不过,那个土土笨笨的女孩呢?她经历了很多,一直到老。她获得了体验:生老病死,希望失望,期盼满足,仇恨放下。对得起生命,也对得住自己,不枉这一生。
原本今天没有那么多的感触,下午听日本野原重明的《活好》之后,忽然觉得这原来是一部好片子。人家105岁的老人尚且还在做美容,我们又何不努力活出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