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心迷宫》:巧合皆为宿命,偶然亦是必然
世界上存在着太多的巧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谁又能真的做到瞒天过海呢?多米诺骨牌一经推倒,便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巧合也一样,说又能保证自己所做的事不会被人发现呢。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人性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窥探不得的东西,一旦深入,你会发现他远比你想象的可怕许多。人性就像一座迷宫一样,一旦有了不能说的秘密后,内心就会变得煎熬,只有深陷其中的人枣敬才能体会出来。
忻钰坤作为80后新生代导演棚脊,对于电影有着自己强烈的个人风格,是内地少有的创作型电影导演,在国内电影市场被商业电影和"票房大卖"的声音所充斥、裹挟的局面当中,忻钰坤更注重如何讲好故事和保护自己的创作空间。他并非脱离市场,反而在迎合市场的前提下加入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心迷宫》作为忻钰坤导演的第一部处女作,仅用了200万左右的"微成本"就赢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2015年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票房也依靠口碑逐渐上升,对于自己的电影处女作来说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处女作的成功,忻钰坤也被标上了"小成本,高票房"的标签,要知道在华语电影中,上一个被能做到这种要求的,还是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这也是他的处女作,两人虽然都是黑色电影,但不同的是, 忻钰坤导演更注重悬疑和 社会 现象的结合,而宁浩导演则是以"笑中带哭"的方式将电影呈现给观众。
忻钰坤的电影大多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通过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丑陋现象,来展现人性中的恶,促使我们对当下的 社会 生活和人性加以思考。 《心迷宫》一经上映便惊艳了整个华语电影圈,在他圈定的农村小天地中,勾勒出一段反乌托邦的黑色寓言,虽然摄影质感粗糙,但在质朴写实的镜头之下,融入了忻钰坤导演独特的象征性符号语言,形成了他独具魅力的链岩渗个人表现风格,展现了自己对中国现实生活问题的思考和对人性欲望的探讨。忻钰坤不同于其他年轻的电影导演,他不骄不躁,甚至希望通过电影来为现实生活做注解,但电影终归不能改变现实,只能将自己所看所想通过电影表达出来,直击人心就好。
导演忻钰坤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利用倒叙、插叙等方式来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反乌托邦的故事,剧情看似复杂实则很简单,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在不同人身上的事,利用巧合将这些人物故事串联起来,结尾既是开头,但开头却是中间故事,很好的将观众的胃口吊了起来。 导演很好的将观众带入到复杂的叙事当中,让观众参与破案,随着棺材的一次次误领,观众的参与感更强,但导演很快就将凶手和棺材中的人公之于众,目的不是为了破案,而是要让观众清楚的看到,人性在这个时候有多么的脆弱不堪,谎言一旦开始,便要用无数的谎去圆它,谎言就像球一样,只会越滚越大。
影片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都讲述了其中单个人的故事,等讲下一段故事时,则会用黑幕停顿几秒进行转场,三段故事齐头并进,最终汇集到一口棺材上,总的来说,就像是" 一口棺材引发的血案 "一般。故事的结尾导演才告诉我们一切事件的前因后果,肖宗耀因为黄欢的电话回了家,而黄欢则是因为闺蜜的劝告叫他回家,而闺蜜和她妈妈在寺庙门口遇见了白虎,白虎祭拜完后,肖宗耀的母亲就来为肖宗耀求平安福,这是事件的前因, 巧合之后又是巧合,将所有的人物都串联起来,雪崩之后,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之后,会对片中的时间线索不解,觉得时间跨度很大,但其实也不过是五天四夜的故事,只要将前因后果串起来便能看懂故事情节。故事虽然看似简单,但巧就巧在导演设置的一次又一次的巧合,每个故事相互平行又环环相扣,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直到结局时才明白事件的真相,大呼过瘾。 而这扣人心弦的节奏感和悬疑感,要归功于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影片通过非线性叙事的方式,将一桩离奇的案件通过不同人的不同视角来呈现,最终拼凑出完整的真相,真相背后又蕴含着深刻的哲思。
《心迷宫》相较于其他文艺电影来说,能够分析的镜头并不是很多,它更侧重于故事和主题,但并不是没有,一些镜头加上故事情节给我们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开头第一幕是丽琴拿着香在祭拜,导演运用的是一个俯视镜头, 一般来说,俯视镜头可以使人物变得渺小,卑微,正面拍摄俯视镜头给人一种上帝视角,俯瞰众生的感觉。 故事的结尾也是一个正面拍摄的俯视镜头,除了镜头上的前后呼应,使影片更完整之外,还有他们都是拍摄的祭拜,从佛的视角去看,给人一种佛看众生的感觉。影片中还有几处使用了俯视镜头,让我们很好的通过上帝的视角,看到每个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黑暗"。丽琴在告诉王宝山自己想要杀死陈自力时,导演采用的是俯视特写镜头,除了这一处,还有王宝山在给丽琴回电话时,也是一个俯视特写镜头,在这里俯视镜头难以让人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但却采是一个特写镜头,给人一种想要隐藏的感觉,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压抑,除了这一点, 之前说过,俯视镜头还可以表现上帝视角,每个人都是上帝,每个人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看着他们,看着人性的黑暗。
棺材再一次被退回,被放置在村委会的院子里,这个镜头导演并没有单独去拍摄棺材,而是将棺材放置在前景,人物放置在后景,一般前景大,后景小,棺材占据了画面的一大半,人物就显得很拥挤,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感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人物内心的拥堵,谎言的种子存在心底,无论如何都没办法拔除。 影片快结束时,白虎的哥哥拿着棺材走过,三组淡入淡出的镜头让我们看到每个人所呈现的状态,肖宗耀的不解,大壮的不舍,让我们看到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
整部影片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肖宗耀和他的父亲在棺材前相互看着对方的镜头,一个全景让我们看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称式的镜头让我们看到两人和这个棺材之间的相互纠缠。也更体现出无论有没有杀人,只要违法了两人便处于同样的地位。在这个片段中,肖宗耀和他的父亲相互看着对方,两组特写镜头,人物处于边缘,给人一种穷途末路的感觉,很压抑,没有任何希望,这个镜头其实可以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为了父子俩投案自首做铺垫,另一种则是像一根刺一样,无论结尾有没有投案自首,这根刺会永远放在他们心底。人一旦有了不能说的秘密之后,内心就会变得煎熬,这种感觉会伴随一生。
镜头是电影中最直观的一种表现形式,透过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人最深处的想法,人都是自私的,没有人真的会为了其他人做损害自己利益的事,就像肖宗耀的父亲,为了自己的孩子焚尸,因为没有人认领尸体,于是将尸体埋藏在自家的猪圈里,通过这一个镜头,就让我们看到了秘密可以被埋藏,但心事就像被放在自家猪圈的尸体一样无法安放。
人们常说" 心安之处便是家 ",可家在这部电影中究竟是什么意义呢,或者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家对于自己而言是否还是遮风挡雨的地方。白虎在这部电影中,相较于其他人而言是无辜的,毕竟天大地大人命最大,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去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但他也算是咎由自取吧,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贪念,又怎么会断送自己的生命呢。
影片中几次出现黑猩猩的纪录片,一方面起到情节的过渡,让观众不至于看的很混乱,另一方面猩猩和人差不多,猩猩的所有形态全部暴露在人们眼中,而电影中的人也像猩猩一样,所作所为全部暴露在观众眼中,甚至都没有瞒过"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村长。
影片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物件就是奖章,奖章代表着一个人的荣誉,当肖宗耀将父亲的奖章拿走时,就为之后的父亲焚尸作了铺垫,他的所作所为配不上这枚奖章。而黄欢将奖章藏起来,一方面是不想离开父母身边,所以他尽力劝肖宗耀自首,还有一方面是这枚奖章一旦落入别人手中,肖宗耀和他的父亲都难逃干系,自首和被抓是两种概念。
最后将奖章埋在地下,埋葬的不仅仅的荣誉,还有曾经,曾经的父子两人因为工作变得"六亲不认",现在的两人,因为这件事反而变得很亲密。影片虽然注重故事情节,但细节方面还是不容小觑的,开头提到的有人死于烧山,这为之后的焚尸作了铺垫。还有村长收奖章这个片段,奖章代表身为村长的责任和荣誉,将奖章收了起来,现在开始他的所作所为和责任毫无关系,他也配不上这枚奖章。还有白虎的死,按理说一个年轻男子推一下不至于死,但根据之后流鼻血的情节我们知道,他的身体并不好,前后情节的串联,让我们清楚完整的看到了整个故事。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点都不假,细节的堆砌让我们看懂了最深处的内核。这个小村庄就是整个 社会 的缩影,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钻法律的空子,可即便如此,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终有一天会真相大白,即使苟活了很长时间,但内心的煎熬依旧会折磨着你。除了"杀人偿命"这一点,还有就是中国式的教育,以为自己给孩子的便是最好的,完全不会考虑孩子的喜好。村长为了儿子可以多回家看看,私自搅黄了他的工作,这就跟现在很多家长一样,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做着做伤害孩子,伤害感情的事。
不是自己觉得好便是最好的,人活一世,难得有一个自己喜欢做的事,身为家长,除了支持孩子之外,就是成为他身后的动力,而不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要求孩子。 你认为好的不一定是孩子喜欢的。但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喜好有时候并不能成为自己吃饭的"铁饭碗",这个 社会 很现实,你没有钱寸步难行,很少有人能够将自己的喜好变成赚钱的利器,所以,父母为孩子好的心还是能够理解,只是还是的用对方法。 不能一味的打击,年轻人就该去闯,只有闯过才知道自己究竟适不适合,只有闯过才不后悔,不要试图去剪掉孩子的羽翼,让他自己先飞,实在坚持不住还有家。
整部影片通过巧合,想表达的是人性的丑恶和命运的荒诞之间的角逐,以及人试图想要去操纵命运,到头来却发现无济于事,不同于一般的改变命运的故事,影片则是从杀人这方面着手的,阴差阳错,最终却在命运的荒诞之下弄假成真,人性试图操纵命运,为自己的利益所屈服,最后却发现漏洞百出。 每个人心底都藏着秘密,或是自己的,或是他人的,秘密放在自己心底藏一辈子最终揪心的是自己,秘密一旦被发现,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好歹自己不会再受到煎熬。 就像电影中的台词一般" 有些事放在他心里,像石头一样,压他一辈子,他一辈子就会对你好,你要是问出来了,那块石头就搬到了你的心里 ",秘密也一样,一旦说出来就不是秘密了。
电影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每个人也都有每个人的小心思。"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村长,一辈子兢兢业业,为每个村民尽心尽力,可最后却发现,因为自己的私心,杀了"两人",虽然自己都不是最直接的凶手,但一个是因为自己的包庇,导致无法"入土为安",另一个则是因为接自己的电话掉下山崖,虽然没杀人,最后却间接的害死了人,他是整部影片中离真相最近的人,他的"糊涂"使得"家破人亡"。儿子肖宗耀,身为罪魁祸首的肖宗耀,失手杀人后带着黄欢逃跑,如果不是因为父亲,恐怕早就被抓住了,他的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虽然杀人后跑走了,但最后过不了良心那一关回家打算自首,从这方面可以看出他并非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害怕父亲受到牵连,害怕黄欢受到牵连,一个人回了家。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迷宫,就如同黑暗森林法则里面的猜疑链,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每个人都被牢牢的联系在了一起。
因为失手杀人被父亲看到的肖宗耀,村长焚尸时被王宝山看到,王宝山去找丽琴被大壮看到,大壮在不知道真相的前提下给了黄欢父亲错误的信息,导致王宝山对他的妻子愧疚一辈子,还有误以为陈自力死了的大壮,在看到陈自力时,下意识的反应除了惊恐之外,还有想让他彻底消失,虽然没有忍心动手,但这不也说明了他最真实的内心么。
故事将所有人都串在了一起,每个人都想摆脱危害到自己利益的命运,丽琴为了摆脱陈自力,不管陈自力有没有死亡,都将尸体当成陈自力,大壮为了得到丽琴的好感,动了杀心,黄欢为了回家将奖章藏了起来,肖宗耀为了避免黄欢回家拿走她的手机,最无辜也最可恨的白虎,因为贪念断了自己的一生。每个人都有自己所为的事情,没有人会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儿。人心是最让人难以琢磨的,就像现在这个 社会 ,人和人之间相处,你不知道对方是人是鬼,说不定一不留神就会被他出卖,人都是很现实的,谁都不会去做有损自己利益的事。
说回影片,影片刚开始时便定下了基调,那便是丑陋,"污秽不堪"的言语、行为动作,无一不散发着丑陋的"气味"。无论男女,这种丑陋已经是中国式日常化的丑陋了,是那种我们不想看,不想回想的丑陋。有人说,最能看清中国的不是大城市,而是小乡村,在这里没有所谓的淳朴,更多的则是家长里短。伴随着丑陋的基调,谎言填充完整部影片,我们都很向往乌托邦的世界,可这个 社会 上怎么可能会出现乌托邦,我们向往真相,可这个世界的运转是建立在谎言的基础上的,这是一个残忍的现实世界。
影片中的谎言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谎言,只是这个谎言像球一样,滚来滚去,从每个人的身边滚过,最终成为了一颗足以击穿生活的子弹。 看到结尾,再返回到开头,就会明白什么才是真的世事无常,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最后一块牌最终倒向的是第一块,在这个无处可逃的圆中,每个人都是输家。
看似无关紧要的巧合,实则最能击溃人心,因为你不知道这一幕是否会被人发现,假亦真时真亦假,每个人都被围困在生活这个迷宫里,想走出去却发现自己越走越远,想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命运,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已经迷失在这个迷宫中,在这里,有人是为了自保,而有人则是为了保护别人, 当真相被火焚烧时,有人选择觉醒,而有人选择沉默,无论如何,他们都被困在这个迷宫中,无处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