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天堂地狱,一念无明,走进躁郁症患者的绝望与希望
抑郁的结束,是疯狂的开始。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形容躁郁症,以上这句绝对是最贴切的。
看过电影《一念无明》的人都明白抑郁症和躁郁症的区别。然而在生活中许多人对躁郁症却一无所知,只是简单地把躁郁症患者统称作“疯子“。
躁郁症真的是“疯了“吗?发病原因是什么?躁郁患者的世界又是怎样的?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躁郁症的苗头,及时就医咨询呢?常人又该如何对待躁郁症患者呢?
这本《自由的囚徒:哈佛医学天才的躁郁世界》(以下简称《自由的囚徒》)可以给我们答案。
《自由的囚徒:哈佛医学天才的躁郁世界》
这是一本哈佛医学天才佩里·贝尔德关于自己躁郁症发病的记录,经过其女儿咪咪·贝尔德和编辑伊芙·克拉克斯顿的整理和排版得以面世,为我们打开真实的躁郁世界。
佩里·贝尔德在医学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他大学三年内完成了四年的课程,并在大四的时候就开始教授大一新生生理学,然而就是这样的天才却得了躁郁症,从天堂堕入地狱,在绝望中挣扎着前进。
即便是生病,他也没有忘记自己是医生,他忍着狂躁的性子,在略微平静的时候记录在生病期间的所作所为,以及精神病医院的所作所为,并对躁郁症进行研究,于是这本《自由的囚徒》逐渐成型。
在佩里的时代,人们对躁郁症并不了解,当然即便是现如今也并没有多少人了解躁郁症。
躁郁症又称作是双向情感障碍,是狂躁症与抑郁症两个极端情绪的结合。
对于躁郁症患者的绝望和希望,我想再没有比亲身经历者的记录更容易让人理解,让我们一起走进佩里的记录,走进他的狂躁世界。
躁郁症患者在发病期间表现情感高涨时称为躁狂,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并且急于表达自己,甚至莫名自信,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同时异常亢奋,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感兴趣,却都虎头蛇尾,无法完成;
而表现为情感低落时称为抑郁,情绪极其低落,对之前兴致勃勃的事物不再感兴趣,并且生无可恋,有罪感和无力感增强,甚至想要或者实施自杀。
可以说在躁郁症患者体内存在两个极端的小人儿,他们争吵着把控大脑的支配权,让躁郁症患者的情绪如同跳楼机一般,在极度兴奋和极度低落中循环往复,没有药物的控制便无法停歇。
电影《一念无明》男主阿东身患躁郁症
《自由的囚徒》还原了躁郁症患者的痛苦,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却对自己做过的事保持良好的判断,在躁郁症发作期间的一切记忆都不会随着恢复健康而被遗忘。
这些记忆有时会成为再次发病的诱因, 正如佩里所言:
自我批评、羞愧感及尴尬都是真正的敌人,它们会变得极其猛烈,会对人们造成最严重的伤害、破坏人们的自信,使人们难以面对世界。
同时佩里还经历了一系列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的躁郁症疗法:约束衣、手铐、脚镣、注射副醛、热敷与冰敷、长期浸泡在浴缸之中、囚禁在狭小的空间内,以及其他各种治疗方式,甚至到后期还接受了脑叶白质切除术,致使他生活完全无法自理。
躁郁症患者除了要面对病痛折磨和非人的治疗方式外,还会面对亲朋好友的疏离、抛弃,以及社会的歧视、厌弃。后者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患者如同过山车一般的情绪给患者的家人和朋友带来一定的困扰,他们发病时的可怕破坏力也让许多人避而远之。
送进精神病院治疗几乎是许多重症患者家属的必然选择。远离家庭,缺少亲友的陪伴,躁郁症患者便缺失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患者们努力地寻求帮助,给亲友们打电话,写信甚至像佩里一样选择逃跑。然而许多正常人却不能理解,他们拒绝提供帮助,甚至切断与患者的联系,把他从自己的世界里抹开,远远地逃离。
《自由的囚徒》 中佩里对此深有体会:
一旦越过正常生活的界限,踏入精神病医院之后,一道比砖石更厚重的墙壁——一道由偏见迷信筑成的墙壁便已将亲朋好友们隔绝在外。
除此之外,社会对于躁郁症患者的歧视,让他们即便痊愈了也没有办法像患病前一样正常生活。佩里在生病期间失去行医执照,并在社区中声名尽毁,他的诊所也因此无法继续运转,让他彻底失去经济来源。
因为躁郁症,佩里失去了家庭和工作,毁掉了整个人生。
这似乎是躁郁症患者必然要面对的结果,在电影《一念无明》中男主阿东痊愈后去求职,当HR 问道间隔的一年去做了什么时,阿东如实回答自己患病去了医院,便因此遭到歧视,未被录取。
而梵高生前的遭遇更勿需多提,因为躁郁症他割下了自己的左耳,于是留下了那幅全世界著名的《自画像》,他的孤独和无奈在这幅画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梵高《自画像》
躁郁症患者的绝望往往来源于整个社会的歧视,而他们的希望也来自于周边的关爱。
《一念无明》的男主发病期间其父亲的不离不弃,和邻家小孩的陪伴让他的状态日益好转。
而佩里在《自由的囚徒》中也记录着自己出逃后接受到的陌生人的帮助,和朋友以及父亲的关爱。这些善意让他获得生存下去的勇气。
“一阵强大的力量,一种能够从更乐观的角度看待事情的能力,一种超越耻辱,艰辛与所有失败并带着真正勇气、耐力与坚韧坚持数月的能力。”
佩里医生知道自己的病可能复发,却依然对生活有着憧憬。如果每个人能够对躁郁症患者多一点关爱,多一点理解,那么一定能在那个绝望的黑暗地狱里撕出一道来自天堂的光,给予他们活下去的力量。
最后,以《自由的囚徒》的结尾作结,想告诉每一个焦虑的,狂躁的,抑郁的,或是躁郁的人,请好好活着:
生活沿着奇怪的道路前进。只有在极为有限的程度上,我们才是自己灵魂的飞行员,是主宰自己生活的船长。
㈡ 如何评价电影《一念无明》
《一念无明》由真实的社会新闻改编,讲述了因为母亲的意外去世,患躁郁症的儿子和曾志伟饰演的父亲不得不共同生活的故事。
对于片名,导演黄进表示 “无明就是看不到的事情,一念就是一个念头,可是一念生万念,一个念头后还会有下一个,一个念头看不清楚,可能我们一直走下去方向都是错的。戏里面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在我们相处的时候,有一些最重要的事情没有看到,就会互相伤害,可是本来我们是相爱的。”
导演黄进表示,希望《一念无明》可以让观众正视过去、直面生活,“并从中找到值得我们珍惜的人和事,去疗愈我们的心灵。”但看完片子,我悲观地觉得,这个世界真的好不了了。太多的痛苦,太多需要平复的伤害,而努力抗争的人终归是要回到生活里,等待一切慢慢被人遗忘。
㈢ 适合抑郁症看的电影
推荐一部日本电影《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津奈木抱住了宁子:其实,我真的很想,更加理解你。
宁子的OS:大概,我们真的相互理解,只有那么一瞬间,但就是这一瞬间,让我得以存活。
在夕阳般的霓虹灯影里,裸体的宁子,翩翩起舞,她脸上带着笑。
《只有爱能让我生存》是一部非常情绪化的电影,而情绪是很私人的体验,这也决定着你是否喜欢这部电影。
我们都知道也都相信,爱在人生中的意义,但爱的重要性极致是什么呢,不外乎就是片名说的,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一方面,这世上谁离了谁都能活,但在另一方面,如果没了爱,活着也无异于死去。
你琢磨下,这两者并不矛盾。
㈣ 有哪些非常适合抑郁症患者看的电影
《开心鬼撞粤》,《大话西游》,《唐伯虎点香秋》等电影 搞笑 ,令人愉快开心。
你好,我是一名抑郁症康复者,总结了一些适合抑郁症看的电影,用视频的形式告诉你,可以参考一下。
我的推荐可能会有一些特别,但却是在我极度抑郁的时候带我走出来的一部电影:
《一念无明》
这是一部讲双相障碍(也就是躁郁症)病人的电影,余文乐主演,我看了两遍。
影片由香港的真实新闻事件改编,以一个家庭悲剧描绘了 社会 大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漠视和不友善,讲述了一对怀着沉重愧疚的父子如何面对过去的故事。
剧情不过多阐述,在我观看的过程中,有多数时间是压抑的,而那种压抑会一直引起自己的共鸣。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会不知不觉想要流泪,也会不知不觉有些愤怒,也会随着男主人公的躁狂发作而变得有些兴奋。总之,这是一部非常容易引起抑郁症病人共鸣的电影,而影片最后会让你觉得一切都过去了,都释然了,生命是伟大的和坚强的,没有什么是不能挺过去的。
PS:如果你是为了自己而提问这个问题,祝你一切顺利。
《绿皮书》《地球上的星星》《海蒂和爷爷》《放牛班的春天》《小淘气尼古拉》《假如爱有天意》《阿甘正传》
我觉得抑郁症患者因该多看一些喜剧类的电影能让她们烦躁不安的情绪大大降低了,还有一些有意义的正能量的电影,能
让她们知道世上还是好人多,正义能战胜邪恶,反映英雄人物的战争军事片,看完后能提起精神,用英雄人物做为抗击病情的榜样,对她们的病好转有帮助!总之不是一些灰暗的,充满刺激和血腥暴力的电影就好!
《当幸福来敲门》,《落叶归根》,请不要放弃希望。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小王子》,大家对这本书应该是很熟悉的,电影《小王子》正是根据这本书来拍摄和制作的,这部电影,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这部电影非常适合茫然和情绪低落的人,这部电影会让你明白什么是爱情,会让你知道你追求的是什么,这部电影看了会让人觉得很治愈。
抑郁症是由于思想或者精神有很大的压力,不能够进行释放而引起的精神方面的疾病。主要症状有:猜疑,厌世,幻觉,悲观等心理,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关键是心理疏导和药物控制,如果得不到控制就会引起精神分裂症,对于精神方面的疾病不能让患者受到刺激,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不要太油腻或者刺激,如果不注意就会使疾病难以控制。对于精神病患者只能药物治疗,不可能痊愈。所以现在也没有让精神病患者所看的电影。
多看喜剧片,励志片。
没啥特别的,真得了抑郁症看啥都没用。和平常一样,按自己喜好即可。不要多看压抑的片子就行了。建议出门接触大自然,这个绝对有好处的
㈤ 求有关躁郁症的影视或文学作品
书有:《疯狂》(推荐,别看书名如此,实质是躁郁症自传)
《躁狂抑郁多才俊》(推荐)
《我与躁郁症共处的三十年》(一般,不怎么推荐)
bbc纪录片:《the secret life of the manic depressive》,没有字幕,电驴可以下载
还有更多的,以后可以短消息共同讨论哈。
㈥ 一美挑战24重人格电影,吓的我都分裂了
好莱坞这些年对各种心理疾病患者的热爱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洁癖、强迫症、斯德哥尔摩、抑郁症、躁郁症、精神分裂还是人格分裂症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有代表性的片子。
早期的 《致命ID》《搏击俱乐部》《秘窗》《一级恐惧》 (伪装成人格分裂逃避法律制裁)等人格分裂电影首次让观众陷入对多重人格的恐惧之中,开始关注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的不同。
DID 又称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也就是 多重人格障碍 ,非常适合在惊悚片和恐怖片中出现并展开一个耸人听闻的故事。
以前我们说腐国男星有三宝,脱衣女装扮基佬。好莱坞男演员也不容易,要想摆脱花瓶形象,不演个精神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实力派。
所以好莱坞加腐国男演员 詹姆斯·麦卡沃伊 更是够拼,为了拓宽戏路不仅出演了 《污垢》 “自毁”,这次主演的 《分裂》 更是挑战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而且片中的男主可以分裂出24种人格。
一个人真的可以拥有24重人格吗? 《24个比利》 这本纪实性小说就描述了一位在美国历史上首次因为多重人格而脱罪的24重人格分裂症患者。他在1977年因三项绑架、三项抢劫和四项强奸案被捕,未来 莱昂纳多 饰演的 《拥挤的房间》 就是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
不过《分裂》这部电影显然与此无关,更像近期的 《屏住呼吸》 ,真不知道美国观众是有多爱看这种密室逃脱的故事。
《屏住呼吸》
电影讲述三个少女被一个患有多重人格分裂症的变态狂魔绑架囚禁在地下室,歹徒的心理医生和最机智的女主如何与他的24种人格斗志斗勇,最终成功压制歹徒,逃出魔窟的故事。
全片除了一美饰演的患者 凯文 出门看心理医生的外景片段,基本全部取景在环境幽闭恐怖的地下室。凯文的人格转换在电影中平铺直叙,因为电影篇幅有限,无法展现出全部24种人格,最后甚至不重要的人格都被以小视频的方式一笔带过了。
影片主要展现的是主角身上 凯文、丹尼斯、巴里、帕特里夏 和 海德维格 几种人格。除了挑战一美演技,让一美穿女装来一段尬舞,还把观影的迷妹吓出了大面积心理阴影。
不同于以往对于人格分裂症患者的定义,凯文的人格互相知道彼此的存在,还可以和心理医生周旋。而电影给出的解释是凯文在幼年时期被母亲打骂刺激,之后又被同学欺辱嘲笑,最终唤醒了体内的第24个人格“野兽”保护懦弱的自己。
凯文的心理医生 弗莱彻 称,她在做一个人格分裂症患者在不同人格下身体素质也不同,甚至可能激发人体潜能的研究。最终让大部分观众大跌眼镜并无法接受的情节出现了,凯文的一种人格发展成超越人类的存在,变得像野兽一样,可以飞檐走壁、刀枪不入,还嗜血如命,有食人的怪癖……
正是因为知道彼此人格的存在,他才反复告诫三个女孩:野兽要来了,你们是食物。
三个女孩中女主 凯西 相比于同龄人显得老练、冷静,刚开始神乐以为是她幼年有打猎经验,没想到影片在插叙中揭露了一段凯西的悲惨童年。她幼年被叔叔性侵,并因为父亲的去世而被此人收养,多年被凌辱虐待却又不敢揭发报复,才养成了孤僻的性格。最后在与“野兽”的拼死搏斗中得到重生,走向了一个悲剧的循环。饰演该角色的 安雅·泰勒·乔 伊 有一双恐怖片女主标配的大眼睛,也让影片更加灵异,很多人在 《女巫》 时就开始注意到她。
影片的惊悚恐怖感足够,可对于深谙此道、阅片无数的影迷来说,故事也基本看了开头就能猜中结尾。虽然北美观众对这部电影很热情,影评人却不太买账。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影片消费了DID的病症,却拍了个变态版金刚狼前传一般的故事,还拍的非常平庸。内容上不过是打了点软色情擦边球,加上一幕一闪而过的血腥镜头。看片尾 《不死劫》 的 布鲁斯·威利斯 登场,更是让观众困惑导演 沙马兰 是不是之后还要拍一部集合所有变态合家欢的续集。
部分从事精神病研究的学者表示,影片不过是再一次的陈词滥调,对于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格分裂症患者毫无帮助,只会将病人妖魔化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
在现实中,人格分裂症造成杀人和暴力案件只是个例,真正的病人大部分是弱势群体,无家可归、备受欺辱,是暴力行为的受害者。真正的人格分裂症患者也不一定经历过创伤史,一切都是剧情需要。 如果一个角色有什么不幸家庭、童年阴影让他变成人格分裂,其狗血程度不亚于选秀节目的选手诉苦环节。
而我们唯一觉得不算套路的只有这次变态终于不再听交响乐,而是改成了二胡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