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吴荣先的电影《焦裕禄》中的人物
电影《焦裕禄》剧情介绍
1962年冬,被任命为兰考县委第二书记的焦裕禄走马上任。他看到火车站上挤满外出逃荒的饥民,大街上成群结队的乞丐,心情十分沉重。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焦裕禄立即深入基层,访贫问苦,调查研究,制订出治理肆虐兰考百年之久的风沙、水涝、盐碱三害的方案。这时,上级调来的救灾物资运到兰考,负责发放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县长吴荣先却坐视不管。焦裕禄主动率领县委干部去火车站卸货、发货,招致吴荣先的不满。不久,地委赵专员亲赴兰考,宣布调整县委领导班子,任命焦裕禄为县委书记。焦裕禄不顾肝脏经常胀痛,在治理“三害”第一线坚持工作,领导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深得群众拥戴。不久,县园艺场老场长由于过度操劳,活活累死,使焦裕禄受到极大震动。为改变基层干部长期缺油少粮的状况,焦裕禄决定为他们增加口粮配给。不料有人在吴荣先的指使下借题发挥,向地委告状。赵专员率调查组赴兰考了解实情。数百群众堵住会议室大门,为焦书记鸣冤叫屈,使吴荣先不可告人的目的化为泡影。不久,兰考又遇特大水灾。焦裕禄强忍肝痛,始终坚持在抗灾第一线。终因肝病剧烈发作,被送进医院,诊断为“肝癌后期,皮下扩散”。1964年5月14日晨,焦裕禄与世长辞。近十万群众自愿赶来,组成一支浩荡的送葬队伍,将焦裕禄的骨灰送回兰考。
本片于1991年获第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李雪健),第十四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李雪健),广播电影电视部1989-1990年优秀影片奖。
② 焦裕禄事迹简介
五、关心群众
有一天,焦裕禄冒着风雪,忍着剧烈的肝痛,一连走访了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群众。但是,却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
他来到梁孙庄梁俊才的家里,老大爷卧床不起,老大娘双目失明。老大爷问:“你是谁呀?大雪天来干啥?”焦裕禄同志说:“我是您的儿子,国家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老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逼租,撵得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还是社会主义好。”
③ 永远的焦裕禄的剧情简介
《永远的焦裕禄》紧紧围绕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475天,通过焦裕禄的领导、同事、子女以及宣传、研究焦裕禄事迹和精神的作家、学者的动情讲述,回顾焦裕禄在兰考475天以及在洛阳矿山机器厂9年忘我工作的感人故事和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动人细节,还原了焦裕禄成长生涯中最光辉的生命轨迹。
④ 焦裕禄简介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东省博山县(今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村人,中国共产党官员,1964年病逝于中共兰考县委第二书记任上,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80年代,对焦裕禄的事迹报道很少,张钦礼等焦裕禄当年在兰考县的老部下、老同事都成了敏感人物禁止出现在媒体中。直到1990年代,张钦礼的名字才又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但张钦礼直到去世也未能获得平反。2004年张钦礼去世时,十多万兰考县群众跪地哭祭。
(4)电影焦裕禄简介扩展阅读:
1990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1990年春夏之交,穆青、冯健、周原再访兰考县,同基层干部群众交谈,采写了《人民呼唤焦裕禄》报道,发表在1990年7月9日《人民日报》,反映了干部群众怀念焦裕禄、怀念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
这篇报道引起了很大反响。例如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读了《人民呼唤焦裕禄》报道,填写《念奴娇》词发表在1990年7月16日《福州晚报》。
1990年6月15日,邓小平为纪实文学《焦裕禄》(华夏出版社出版)题写书名。该书还收录了陈云、宋任穷为纪念焦裕禄逝世26周年的题词以及董必武、郭沫若为焦裕禄所作诗词。
⑤ 电影《焦裕禄》的主要内容
雕玉露的主要内容是演绎焦裕禄本人热爱工作,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
⑥ 焦裕禄的剧情简介
该剧记述了焦裕禄一生成长与奋斗的人生轨迹。这位人民公仆的青少年时代,有着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他的故乡是诞生了孔、孟二圣的豫鲁交界之地,中华传统文化的濡染、孔、孟之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故乡山水之钟毓灵秀,形成了这位大地之子生身的规定情境。在焦裕禄身上,体现着最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
命运曾给了焦裕禄令人难以置信的万千磨难,少年丧父、入监坐牢、下煤坑做苦力,背井离乡,受尽了日本侵略者的欺凌和富人的压迫。苦难的洗礼使他成为一个不向人生抵押自己命运的硬汉。投身革命,他又是一个为人敬佩的能文能武的孤胆英雄,当民兵、参加南下武装工作队、领导土改和清匪反霸,他以大智大勇、大爱大恨谱写了一曲羽声慷慨的英雄壮歌。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他同自然灾害和自己的疾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心里装着人民群众,却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似乎是用共产党员的特殊材料造成的,他的眼睛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新生事物,他的耳朵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他的嘴巴能说出别人不愿出口的话,他的手专做别人不做的事情。他在兰考县这块多灾多难的大地上,像一阵旋风,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他给兰考人留下的是思念的眼泪和奋斗不息的火焰。
⑦ 焦裕禄电影简介
《焦裕禄》讲述了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工作期间,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治理风沙、水涝、盐碱“三害”的故事。
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县走马上任。他看到外出逃荒的饥民,成群结队的乞丐心情十分沉重。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焦裕禄立即深入基层,制订出治理肆虐兰考百年之久三害方案。
这时,上级调来的救灾物资运到兰考,负责发放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县长吴荣先却坐视不管。焦裕禄主动率领县委干部去火车站卸货、发货,招致吴荣先的不满。
不久,地委赵专员亲赴兰考,宣布调整县委领导班子,任命焦裕禄为县委书记。焦裕禄不顾肝脏经常胀痛,在治理"三害"第一线坚持工作,领导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深得群众拥戴。不久,县园艺场老场长由于过度操劳,活活累死,使焦裕禄受到极大震动。
为改变基层干部长期缺油少粮的状况,焦裕禄决定为他们增加口粮配给。不料有人在吴荣先的指使下借题发挥,向地委告状。赵专员率调查组赴兰考了解实情。数百群众堵住会议室大门,为焦书记鸣冤叫屈,使吴荣先不可告人的目的化为泡影。
兰考又遇特大水灾。焦裕禄强忍肝痛,始终坚持在抗灾第一线。终近十万群众自愿赶来,组成一支浩荡的送葬队伍,将焦裕禄的骨灰送回兰考。
《焦裕禄》是由王冀邢执导的一部剧情片,由李雪健、李仁堂、周宗印等人主演,于1990年01月0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焦裕禄》是一部永不落幕的时代剧,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该片通过对焦裕禄这样一个不朽的共产党员形象的塑造,生动的展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⑧ 电影焦裕禄简介150字
1962年冬,被任命为兰考县委第二书记的焦裕禄走马上任。他看到火车站上挤满外出逃荒的饥民,大街上成群结队的乞丐,心情十分沉重。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焦裕禄立即深入基层,访贫问苦,调查研究,制订出治理肆虐兰考百年之久的风沙、水 涝、盐碱三害的方案。
这时,上级调来的救灾物资运到兰考,负责发放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县长吴荣先却坐视不管。焦裕禄主动率领县委干部去火车站卸货、发货,招致吴荣先的不满。不久,地委赵专员亲赴兰考,宣布调整县委领导班子,任命焦裕禄为县委书记。
焦裕禄不顾肝脏经常胀痛,在治理"三害"第一线坚持工作,领导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深得群众拥戴。不久,县园艺场老场长由于过度操劳,活活累死,使焦裕禄受到极大震动。
(8)电影焦裕禄简介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焦裕禄
兰考县委书记,中国共产党员,在治理"三害"第一线坚持工作,领导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深得群众拥戴。后因肝病剧烈发作,被送进医院,诊断为"肝癌后期,皮下扩散"。1964年5月14日晨,焦裕禄与世长辞。
吴荣先(老吴)
兰考县县委副书记、县长,他是个目光高远、政治觉悟高,喜欢做“大事”的干部。他和焦裕禄产生分歧,他认为,领导干部要在政治上有觉悟,不要只顾眼前,要抓大事,饿死几个人不算什么。
小林
农林专业的高材生,泡桐育苗的专家。本来决定离开兰考县的他,被焦裕禄在火车站的所作所为感动了,之后为了帮助焦裕禄治理风沙,留在了兰考县。
⑨ 求影片《焦裕禄》的简介。。谢谢了。。
焦裕禄(1922-1964)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
抗日战争期间,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同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同时还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随后,全国各种报刊先后刊登了数十篇文章通讯,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1990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的社论,在神州大地再掀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同志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⑩ 帮我介绍一下焦裕禄
焦裕禄(1922-1964)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
抗日战争期间,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从宿迁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时他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共产党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焦裕禄主动要求当了民兵。当民兵后,他参加过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焦裕禄于1946年1月在本村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又正式参加了本县区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带领民兵参加过不少战斗,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过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被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1951年。他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中共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而后又被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直到1962年。他在这个工厂担任过车间主任、科长。在此期间,焦裕禄还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了一年多。1962年6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又被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1962年12月,焦裕禄被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冬天,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他从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同志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县委强行送进医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同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同时还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随后,全国各种报刊先后刊登了数十篇文章通讯,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1990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的社论,在神州大地再掀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同志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