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敦刻尔克电影中为什么最后那个飞行员不跳伞
链接: https://pan..com/s/1CwfH3Y84drOE7aRo7uJXoA
2. 电影《敦刻尔克》主要讲了什么,海陆空战争有什么历史背景
作为反响一直很不错的战争题材影片,《敦刻尔克》一经播出,就以高卖座率和高口碑呈现了双赢之势。其实,这部电影比较特别,影片里并没有常规战就争片中的特定情节,它将重点放在战争所带来的感觉,以及处于战争中人的感受。整体来看,《敦刻尔克》设置悬念很足,值得观众赏析!
在影片中,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会被放大化,在镜头下被注视,反复放大。
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两个士兵抬头伤兵走过了长长的海滩,在开船之前,通过一条木板挤上了船。这个过程是缓慢的,让观众都会有一种凝滞感。而这恰恰就是这部影片所刻画的节奏与旋律,通过画面和音效制造深入观众内心的视听感受。
3. 如何理解《敦刻尔克》的结局
两部电影的音效视效都非常震撼。内容上,《拯救大兵瑞恩》中八救一的情况也许在现实战争中不会出现,斯皮尔伯格其实是在隐喻,影片中米勒上尉一行人救的不是瑞恩,而是希望,利用八个换一个的故事来表达美利坚民族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换来和平的决心!
《敦刻尔克》在内容上则是三条线以上帝视角记录式地展现真实的战争,三条线都没有中心人物,但也没有虚构的情节。并且整部篇没有任何常见战争片该出现的情节,而是通过许多不经意的细节来表达战争中士兵和民众的心境和人性,使影片更加深入人心。
这两部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战争片都是战争题材电影中难以超越的里程碑。它们是战争片中两个对立面的典范。
根本没办法比较
4. 敦刻尔克的最后,法瑞尔降落在沙滩上,飞机烧了,她是被德国人抓了吗
对,被俘了
5. 电影敦刻尔克最后那个法国兵去哪了
死了,还记得那艘被打了一堆弹孔的那艘小货船么,他被困在货船的货舱里,淹死了。有这样一个镜头:法国兵在在被水没过之后,挣扎着将一只手伸向从出口射进来的那道光,过了一会手不动了,然后沉了下去。和他一起的英国兵出了船舱后在水里走了一段,回头看了看,法国兵没有出来。
6. 《敦刻尔克》电影解析是怎么样的
敦刻尔克海滩危机四伏,德军的飞机不时地发动袭击,许多赶来救援的船只都被击沉,这导致了大量的船舶机油泄漏到海水中。
船舶机油使用的是重油,含碳量高达85%,粘度也有150左右,主要成分是胶质和沥青质,非常的黏稠。大量的有机物质在海水的运动中搅动翻腾,形成了泡沫,被冲上了海滩。或许可以将他们理解为:油沫。
敦刻尔克是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城市的形态和地理位置就觉得它是要发展第一产业的了,主要行业包括钢铁,食品加工,炼油,造船和化工。
工厂污水、洗涤剂、化肥残留物顺其自然地成为了工业废品,倾倒入大海。而且据调查,敦刻尔克市的污水排水系统在当时并不发达,有些污水似乎是没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向大海,为海滩泡沫的产生提供了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
剧情介绍:
来自英国、比利时、加拿大和法国的盟军士兵被困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他们在德国军队的包围下,形势万分危急。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在陆地上,英国士兵汤米(芬恩·怀特海德饰)和亚历克斯(哈里·斯泰尔斯饰)试图逃离海滩,在轰炸中幸存。
在大海上,民用船主道森(马克·里朗斯饰)和他儿子及儿子朋友乔治(巴里·基奥汉饰)离开英国,想尽自己的力量在敦刻尔克拯救一些士兵,途中搭救了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希里安·墨菲饰);在天空上,皇家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法瑞尔(汤姆·哈迪饰)和柯林斯(杰克·劳登饰)驾驶喷火战机试图击落正在轰炸敦刻尔克海滩的德国战机。
7. 如何评价电影《敦刻尔克》
整个电影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敌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
第三,突出历史是小人物创造的。按道理,这么一部战争电影,至少英国首相丘吉尔要出现吧,但却没有,全程在结尾的时候是一个士兵读出来了他的演讲,而整个电影的很多画面都是用小士兵、小人物的口吻来表达的,这说明了一个点,就是历史是被每个人创造出来的。
所以,不论这部电影的评价怎么样,历史的确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当年确实存在过真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电影真正要告诉我们的并不是它拍得多么好看,而是:请铭记历史,爱好和平。
8. 《敦刻尔克》兵败中国,曲高和寡不好看,还是被英
迄今为止,导演诺兰拍了10部电影,包括《蝙蝠侠》系列三部曲、《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这10部中的7部进入了豆瓣电影TOP250。也正因为如此,《敦刻尔克》未映先火,把观众的期待值拉高到一个不切实际的地步,以至于电影本尊一上映,观众一边舔屏,一边错愕:这还是我心中的大神诺兰吗?
事实上,《敦刻尔克》这部电影非常“诺兰”。诺兰电影的妙处在于,以艺术的手法拍出更受观众喜爱的商业片。不过《敦刻尔克》却是个软钉子,虽然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拍的是二战英法联军大撤退,但影片不煽情、不虐心,甚至不热闹。导演为了区别于以往的战争片,故意与电影规律背道而驰,避开了热卖商业电影的所有特点——没有作战会议、没有大场面,甚至没有血……但问题在于,拒绝将影片戏剧化,导致了电影剧情叙事很平;架空历史,让观众对镜头下的人物无法代入感情。107分钟的平铺直叙,让人第一次看诺兰的电影如坐针毡。
之前诺兰电影的优点在于,拿结构说事,把一个简单的故事变复杂,但缺点在于,除了结构,似乎再无其他。《敦刻尔克》也不例外,诺兰别出心裁地选择了三条线索:一条是英国士兵撤退回国,一条是英国空军阻拦德军,一条是英国百姓自发开船救士兵。但由于故事本身的单调,三条线索都平淡无奇,观众看到的只有疲惫逃命的普通士兵,完全感受不到战争的壮烈。抱着看《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期待去看该片的普通观众,注定会大失所望。
或许可以说:《敦刻尔克》是一部停留在概念中的电影,故事没有任何实际内容,只是一场战争的烟雾。诺兰原想通过紧张残酷的影像和惊悚的配乐,让观众不动声色地感知到战争的残酷,但是事与愿违,与《阿尔及尔之战》《现代启示录》等前辈相比,诺兰让观众起鸡皮疙瘩的力道还差那么一点。
之所以造成眼下的这个结局,关键在于诺兰对“敦刻尔克”这个历史事件似乎有什么误解。二战时,英法联军在法国的敦刻尔克,被德军三面包抄,40万盟军,命悬一线。唯一的办法就是保存有生力量,退回英吉利海峡。这时的敦刻尔克,没有胜利可言,只有死亡的威胁无处不在。诺兰瞄准了“兵败如山倒”及战中的丢盔弃甲,却忽略了——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没能聚焦撤退后的蓄势待发。毕竟,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勇敢比贪生怕死要更值得歌颂。
9. 关于电影《敦刻尔克》中最后汤姆哈迪被捕有些问题我没明白,请教一下
被捕和放下机轮没有直接关系。没有放下的话就直接坠毁在沙滩了。
最主要原因是没有油了,他一开始在油表被打坏的情况下一直在计算返程的油量。再轰炸机攻击船的时候他也犹豫了一下,因为如果去截击的话就不可能返程了。最后飞到敦刻尔克上空已经没油了,螺旋桨都没有转,纯粹是靠仅剩的动力在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