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道战电影简介 地道战主要内容
1、《地道战》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电影,由任旭东执导、朱龙广主演,于1966年元旦在全国上映。
2、剧情简介:抗日战争中,中国共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1942年,日寇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根据地人民为了抵御和打击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办法,地道战就是其中之一。
3、冀中地区高家庄人民,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带领下,把几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几处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里,黑风口据点的日寇偷袭高家庄,高老忠敲钟警告壮烈牺牲,地道遭到了敌人的破坏。高家庄人民总结教训,将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击的多功能地道。
4、1943年夏天,高传宝利用地道的翻口击毙了混进高家庄的特务。日军分队长山田纠集了几个据点的兵力进行报复,但却被在地道内神出鬼没的高家庄民兵们狠狠地教训了一顿。高家庄人乘胜前进,把地道从村内沿伸到野外,成为纵横交错的地道网络,变防御为进攻。区长赵平原制订了“围点打援”的战术,想吸引黑风口的日伪军出洞,但是狡猾的山本,却以偷袭高家庄的办法来解西平之围。高家庄民兵和八路军主力及游击队一道并肩作战,一举拔掉了黑风口据点,消灭了进犯高家庄的敌人,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② 适合小学生看的红色爱国电影有哪些
小学生看的红色爱国电影有《地雷战》、《闪闪的红星》、《鸡毛信》等。
1.《鸡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石挥执导,蔡元元、蔡安安、舒适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战故事片。影片主要讲述了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奉命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路上所发生的故事。
爱国主义:
这些都是适合小孩子们观看的励志故事,有利于孩子们的思想发育。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适合小孩子看的红色电影
③ 《地道战》简介(只要10到50字的)求各位了!!!
《地道战》简介是:
地道战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冀中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地道战战法从晋察冀边区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
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地道战使原本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中国军民打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作战区域。
地道战的影响:
地道战中国自古便有,宋、明、清都有记载,但在抗日战争中被发挥到了极致。大概在1942年左右冀中等中国平原地区开始有个别村庄利用地窖的来躲避敌人的扫荡,直至后来发展到地窖相连甚至村村相连,最终用于歼敌。
不仅仅是中国在二战使用了地道战,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也曾用地道来抵御过美军对日本本土的进攻,如硫磺岛战役期间,对美军造成了较大的伤亡。
在后来的越南战争中越共也曾用过以抵御外敌。可以看出在战争双方装备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利用有利因素是完全可以取到预想不到的效果的。
④ 地道战电影简介
《地道战》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电影,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地道战电影简介,供大家参阅!
《地道战》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电影,由任旭东执导、朱龙广主演,于1966年元旦在全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截至2012年,已创造出共30亿人次观看的纪录。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1942年,日寇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根据地人民为了抵御和打击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办法,地道战就是其中之一。
冀中地区高家庄人民,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带领下,把几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几处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里,黑风口据点的日寇偷袭高家庄,高老忠敲钟警告壮烈牺牲,地道遭到了敌人的破坏。高家庄人民总结教训,将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击的多功能地道。
1943年夏天,高传宝利用地道的翻口击毙了混进高家庄的特务。日军分队长山田纠集了几个据点的兵力进行报复,但却被在地道内神出鬼没的高家庄民兵们狠狠地教训了一顿。高家庄人乘胜前进,把地道从村内沿伸到野外,成为纵横交错的地道网络,变防御为进攻。区长赵平原制订了“围点打援”的战术,想吸引黑风口的日伪军出洞,但是狡猾的山本,却以偷袭高家庄的办法来解西平之围。高家庄民兵和八路军主力及游击队一道并肩作战,一举拔掉了黑风口据点,消灭了进犯高家庄的敌人,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1963年初,军委总参指定八一电影制片厂来拍摄《地道战》的时候,是当作民兵传统教学片来拍的。拍片目的是要体现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还要让观众看之后能学到一些基本军事知识和对敌斗争的方法,同时要求摄制组运用故事片的形式进行拍摄。
1945年5月,高平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民兵队长刘傻子带领村里七八十个人打退了1000多个日本鬼子,而且还打死了50多个伪军。战斗结束后他去打扫战场,结果被敌人打了回头炮。刘傻子就是《地道战》中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这两个人物的原型。电影中,高老忠最后鸣钟向乡亲们报警的时候,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而在实际中,刘傻子也的确牺牲了。
河北省正定县高平村是“抗日先锋村”,是故事的原型,但地道被洪水破坏后,不具备外景拍摄条件,因而选择临近的冉庄、李庄、唐庄进行拍摄的,导演将这三个村庄合而为一,影片中的高家庄实际上是这三个村庄的“合成”。
银幕上所有地道内的镜头画面都是在八一电源制片厂内搭景拍摄的。摄制组巧妙运用摄影镜头和剪辑,使得它看起来像是一个真正的地道战斗网。
影片以冀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地道战,显示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它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和军事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融合为一体,生动地描述了由隐蔽地遭到战斗地道再到联防地道这一特殊战场中的发展过程,展现了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游击战争恢宏瑰丽的场景。充满机趣的细节构思和昂扬。乐观的音乐基调,为影片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原标题:电影《地道战》原型村——河北正定高平村
庄稼汉打退日军5次围剿(民族记忆·你不知道的抗战故事)
“埋好地雷,端好枪。你钻地道,我上房。制高点,堵街墙。构成一片火力网,别看我们是庄稼汉,打得鬼子不敢再进我村庄。”70余年前,河北正定高平村民兵自编自唱了这首地道战歌,歌词正是他们英勇抗击日伪军的真实写照。50余年前,同样是这个村庄给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任旭东灵感,创作出了影响几代人的经典电影《地道战》。
由于地处冀中到冀西和晋察冀边区的交通要道,再加上民兵的顽强作战,从1943年春到1945年5月,日伪军五次大规模围剿高平。其中,出动200人以上2次,300人以上1次,500人以上1次,千人以上1次。但这个英雄的村庄,始终屹立不倒。50余民兵利用地道掩护,毙敌400余人,以致当时日伪军中流传着“要送命,上高平”的说法。
尽管战功赫赫,这个《地道战》电影原型村却鲜为人知。近日,记者来到高平村,找寻民兵们英勇战斗的历史。
(一)
“地上一个高平村,地下一个高平村”。70余年前,这个有着一百余里长地道的村庄,曾让敌人闻风丧胆。原抗日村长周保全今年91岁,是村中唯一在世的老兵,完整参与了五次反围剿战斗。
“抗战历史绝对不能被遗忘。”周保全跟记者讲述了这段峥嵘岁月。从1937年秋天开始,日伪军在高平村西二里的韩家楼、六里的同下村等地建据点、设炮楼、修公路。残暴的日寇疯狂推行所谓“扫荡政策”“蚕食政策”“三光政策”“强化治安政策”。
1938年,高平村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男的参军参战,女的做军衣、军鞋,照料伤员,儿童站岗放哨,传递情报。1942年2月,高平村建立了自己的武装——抗日民兵游击队,共产党员刘傻子担任了民兵中队长。高平民兵积极配合野战军、地方军和邻村民兵主动出击展开破袭战,日夜到正定、新乐、京汉铁路、正灵公路和周围据点割电线、断桥梁。
同时,受地窖藏身的启发,高平村人民开始挖地道对付日伪军。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共挖了深5米,高1.4米,宽1米的地道总长约100多里,挖土约十几万立方米。周保全介绍,当时村内地道分为主干线和支线,每十户有一个地道口,每个口都有一名骨干民兵把守,地道内有翻口,能够“防水、防毒、防烟”,每隔十丈远留一通气眼,地道口和通气眼都很隐蔽,大都设在碾盘下、炕洞里、牲口槽下、井内、锅灶内、夹壁墙内。为了监视敌人、打击敌人,在十字街口、村口、老母庙等地方的房上修筑了高房工事。房内有夹壁墙、黑屋、地堡,墙壁有展望孔、枪眼。村沿有围墙,村内大小街口都修上了“之”字形的街垒。
“下面有地道,上面到处是地雷,打得敌人根本进不了村!”周保全说。
(二)
最漂亮的一仗发生在1945年5月4日。日伪军对高平村发动了第五次大围剿,1600余日伪军,携带轻重机枪120多挺,山炮、小钢炮10多门和大批毒瓦斯,包围村庄,企图一举捣毁地道,制服高平。
高平民兵对敌人偷袭早有察觉,及时部署了战斗力量,将全村划为5个战区,每个战区配备民兵十余人。其中刘傻子负责第二战区,周保全负责第五战区。当日拂晓,东北口执勤民兵最先发现敌人并及时发出信号,全村民兵迅速进入战斗岗位,男女老幼立刻钻进地道。上级刚发了数目不少的手榴弹,敌人来了,这些手榴弹正好派上用场。
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位于村东北口的刘傻子带领民兵站在房顶制高点用手榴弹痛击敌人。守在村西口的周保全带领民兵利用屋顶工事用土炮轰击敌人,敌人发现目标后,集中强大火力向他们扫射。和周保全一起的民兵王六合被击中头部,当场牺牲。周保全和其他民兵撤出屋顶工事,诱敌深入到雷区,炸死炸伤敌人数十名。
当天下午三四点钟,战斗基本结束。敌人匆匆逃窜至村外后,用钢炮向村中进行炮击。当时,正在街上救护伤员的刘傻子被弹片炸伤,后因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9岁。这一战,高平民兵打死日伪军59人,其中指挥官4人,炸毁大车7辆。
据《地道战》剧组人员回忆,电影中高家庄这个村名就是源自高平村,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原型就是刘傻子。高传宝喊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准放空枪”,就是刘傻子的原话。但由于高平地道已于1963年被洪水冲毁,不具备拍摄条件,《地道战》的外景拍摄是在冉庄、李庄和唐庄完成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战功赫赫的高平村鲜为人知。
(三)
“现在仅存的这600米地道也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用水泥加固的。”现高平村村支书周余柱告诉记者,村委会门前小广场东北角,一座不起眼的小屋就是地道入口。
正定农民作家刘福海,出于对地道战的兴趣以及对高平民兵的敬佩,十年来走遍档案馆、党史办、图书馆、旧书摊,让他震撼的是,除了作战顽强,高平村还有自己的村级兵工厂。一心抗日的几个铁匠,靠着炉子、钳子和锉子,反复试验,不仅造成了决枪,还利用旧井锥筒制成了能打五六里远的小土炮。在抗战期间,共制造小土炮6门,枪榴弹3支,决枪60支,步枪2支,撸子枪5支,子弹4000余发和大量的地雷、手榴弹。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高平地道战的历史,周余柱和乡亲们正在规划建设一座新的纪念馆,并打算将兵工厂遗址、刘傻子故居以及地道遗址重新修缮。“不能让高平地道战的光辉历史在我们这一代断档,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做好保护工作!”周余柱说。(本报记者 魏 薇 杨 柳)
⑤ 巜地道战》电影简介(100字)
《地道战》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电影,由任旭东执导、朱龙广主演,于1966年元旦在全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截至2012年,已创造出共30亿人次观看的纪录。
(5)地道战电影简介视频扩展阅读
《地道战》剧情介绍:1942年,日军侵华的战火烧到了冀中平原。俯首称臣只有死路一条,奋起反抗才是最终的出路,冀中的人民都动员起来共抗日军了,高家庄更是调集了大量民兵。为了对抗日军的飞机大炮,当地人民利用地貌开凿出了一条条错综复杂的地道。
民兵队长高传宝(朱龙广 饰)利用这些巧妙的地道,率领 民兵与日军展开迂回作战。虽然曾因队伍里的败类汤丙会的出卖而吃了不少苦头,但是智勇双全的高传宝最终率领队伍利用地道围剿了日军,清理了汤丙会,并活抓了日军领队山田。地道战的胜利奏响了冀中反日的最强音。
⑥ 地道战电影简介200字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
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
地道战的广泛开展,对平原地区进行严酷的反“扫荡”斗争起了重大的作用。地道战是冀中平原人民对敌斗争的伟大创举,在抗日斗争史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⑦ 地道战电影百度云
《地道战》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GExgP717Mw2uIb3AnWmVOQ
作品相关简介:
该电影讲述了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1942年,日寇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根据地人民为了抵御和打击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办法,地道战就是其中之一。
⑧ 地道战的故事简介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地道战的 故事 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地道战的故事简介
曾经风靡全国的电影《地道战》,恐怕很少有人没有看过。不过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地道战》的故事原型就是来自正定县曲阳桥乡一个叫高平村的村庄。1963年,《地道战》的主创人员在高平村找到了创作灵感,电影里的高老忠和高传宝两个人也是以高平村民兵队长刘傻子为原型塑造。
高平村还有另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不断有史料证明,这里是北宋范仲淹的生身之地。“真定名藩,生身在彼,”范仲淹写给友人的信中的这些文字,透露出一代名臣与高平村的不解之缘。
历史追溯
湮没在历史中的三吉寺
横平竖直的街道,新旧交错的民房,三三两两的老人在墙角晒着太阳,时光无声地流逝……距离正定县城西北16公里处,有一个高平村。村名高平,与山西的高平县并无瓜葛,村子里也没有人姓高。“地势高而平,故名高平村。”这是《正定县志》上记载的村名的来历。
现在的高平村算是附近一个大村落,有人口5000人。这个村子是何时出现的呢?高平村会计孙俊义介绍,在古老的县志上曾有记载,高平村是明朝出现的,主要姓氏有周、孙、刘等。而实际上村里原有座三吉寺,推测村子的年代与这座寺庙大致相当。
正定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的美誉,佛教 文化 发达,除了著名的八大寺,在偏僻的乡间也有不少寺庙。在1992年《正定县志》中提到,民国二十年(1931年),正定县对当时全县境内的佛教寺院进行了统计,发现全县有大小佛教场所45个,共有僧尼119人,其中明确称为“寺”的一共有11座。“高平村的三吉寺就在这个名单中,”孙俊义介绍,老辈人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说法是,当初正定城内的隆兴寺修建不久,村里就开始修建三吉寺,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年间,那么三吉寺建造的年代可能是在唐朝,推测村子的历史也有那么久远。
遗憾的是,由于长期战火摧残,三吉寺渐渐残破不堪,僧人也不知去向,后来寺庙馆舍几乎全毁,只剩了一口大铁钟。“大炼钢铁时,这口大钟被投入了炼钢炉。”孙俊义遗憾地说,如今三吉寺原址已变成民房,不少年轻人都不知道村里还曾有过这么一座千年寺庙。
名人故事
北宋名臣范仲淹出生地
近些年,高平村屡屡见诸报端的一个原因是,不断有史料证明这里是范仲淹的出生地。
一直以来,不少学术作品均称范仲淹为苏州吴县人,或者说是徐州人。1994年7月,青年宋史学者方健在《文汇报》“学林”版发表的一篇 文章 上说,范仲淹出生在宋代河北路正定府(今河北正定)。此后,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系列丛书知名学术思想人物评传,其中的《范仲淹评传》便是由方健所著。在这部书中,方健再次系统表达了范仲淹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出生于正定的观点。书中介绍,范仲淹之父范墉当时任北道重镇成德军节度使掌书记,而成德军节度使治所便在今河北正定。学者在范仲淹写给在真定任职的韩琦的《与韩魏公书》发现了最关键的证据,范仲淹在这封信中写道:“真定名藩,生身在彼……”(2002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年出版676页)。这句话说明,范仲淹的出生地为真定。
又有什么证据能证明范仲淹出生在高平村呢?范仲淹第三十五世孙范祥科曾介绍:“我们这一支是范仲淹长子范纯佑嫡传。范仲淹第九世孙范国兴曾任平江府团练副使,随文天祥出使金军。文天祥被害后,范国兴率部护尸南归,途经南宫时,突患重病,只得就地医治。后几经周折,范国兴举家定居南宫宋都水村,务农为生,至今已历724年。”范祥科还介绍,范仲淹的文章落款经常有“高平”字样,而其同僚常称范仲淹为“高平”、“高平公”,范仲淹的学生又自称“高平门下”、“高平讲友”、“高平学案”,范仲淹的后代称“高平堂”、“高平世泽”、“高平家风”等。屡称“高平”,是不忘出生地的明证。
据介绍,范仲淹的父亲范墉在正定任职时,发妻病故后入赘高平村,与出身大户人家的谢氏结合。在高平村生下范仲淹100天后,范墉便带着妻儿远赴徐州任职。范墉第二年病故后,谢氏带着两岁的范仲淹下嫁山东人朱文翰,范仲淹易名“朱说(音悦)”。此后,他曾两次到吴县认祖归宗,要求恢复范姓,均遭拒。一直到29岁,经皇帝批准,他才恢复范姓。
“范仲淹在这里待的时间短,历史记载不多。但从范仲淹亲笔所写的文章中,还是透露出他出生在正定的真实信息。”高平村会计孙俊义说,目前村里刻好了一块碑,准备在 清明 节的时候树立在村中,激励同村学子向范仲淹学习。
战争记忆
电影《地道战》原型
在高平村委会南侧的地道战遗址展览馆前,一棵大树上挂着一口大铁钟。看到这个场景,人们常常会联想起老电影《地道战》。事实上,《地道战》的故事原型正是来自高平村。《地道战》的导演任旭东介绍,1963年初军委总参谋部指定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一部名为《地道战》的民兵 教育 片,主创人员走访了北京、保定和石家庄一带许多村子。“在高平村的采访,让我们一下子找到了创作灵感。”任旭东说,“电影里的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都是以高平村战斗中牺牲的党支部书记、民兵队长刘傻子为原型塑造的,当时高平约200户人家有地道,户户相通,村村相连,创造了一套地道战术。”
现在,高平村不少村民还记得《地道战》创作组来采访时的情景。高平村主任周书敏说,任旭东和两位编剧王俊益、徐国腾来到高平时,老村支书孙文喜叫来十几个老民兵,给创作组讲述战斗故事。至今高平村还保存着一份1963年任旭东等人的采访记录,其中任旭东写的一篇采访手记《漂亮一战——— 老民兵回忆抗日战争中的一次地道战》还曾刊发在1966年1月18日的《工人日报》上。文章中回忆了一场名为“三二三大捷”的战役。1945年3月23日,日本侵略者对高平村发动第四次大围剿,3000多名日伪军夜间出击,村民发现后,全村2000多口人钻入地道,七八十个民兵打得鬼子晕头转向。战役的不少细节被用到了《地道战》里。“我是1938年出生,四五岁就开始隐约记事。听大人们讲,那会儿家家户户都有地道,一到晚上不是挖地道就是钻地道,日子过得担惊受怕。”75岁的村民褚大炮说,“钻地道”成了他惟一的童年记忆。“遗憾的是,1960年代初滹沱河发大水,村里的地道都被灌满了,以后陆续坍塌,没留下多少。”孙俊义说,后来电影选在了保定市清苑县冉庄拍摄。
战争年代,三吉寺仅存的那口大钟曾挂在村里古树上,为村民传递消息。现在,村民们又铸了一口钟,挂在树上以为纪念。虽然村里的地道保存得不多,但村里的森楠胡同现在依然保存着一座百年老屋,当年抗日军民曾在这里制作炸药和地雷。
未来展望
把红色故事讲下去
1971年,电影《地道战》风靡全国,高平村修建了地道战展览馆,因为高平村是民兵训练基地,村里也复建了一些地道供训练和参观。
现在,高平村的地道战遗址已经成为很多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准备申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七旬老人褚大炮和周老臭经常带人下地道参观。
1985年出生的周华超年纪不大,也热衷于搜寻村里的红色故事。他告诉记者,目前高平地下还有600多米长的地道,里头有 射击 孔、陷阱、出气孔等各种设施。“进入地下,穿行在迷宫一样的地道中,你会感叹村民们得付出多大辛苦才能挖出这么复杂的隧道。”1962年,村里的民兵曾根据亲身经历,自发整理了一本书,名为《英雄的高平人》。“这本书我看过,写得非常精彩!”
村主任周书敏介绍,目前已八旬高龄的导演任旭东利用业余时间,写出了几百万字的剧本《地道战》,准备拍成电视剧。“任导的意见是故事是发生在高平村,这次准备在高平村拍摄。”周书敏说,据测算,需要建设一个外景拍摄基地,大概需要花费300万元,目前这笔投资还没有着落。“高平村希望深入挖掘地道战故事,将红色文化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