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好看推荐 > 孔子电影剧情桥段

孔子电影剧情桥段

发布时间:2024-06-22 06:14:01

① 求孔子电影的叙述,和对电影中的孔子和颜回的评价

万世师表,一片仁心

——中国电影影响世界,从《孔子》开始……

鼓瑟苍凉的《幽兰操》余音绕梁,字幕伴随着王菲的千古悲怆渐渐隐去,有人离去,更多静静等待着历史一点一滴的远去,所有的感动和温情、以及那礼义廉耻、圣贤犹在的春秋中国,经典远逝,斯文不存久矣……

鄙人没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对于网上已毁片为己任的众多“不明真相”的影评家或者“愤青”网友的众多逻辑清晰、文采斐然的文章点评,鄙人还是习惯先行放下,让自己的眼睛决定自己的心灵,于是,我在昨日观看了誉满天下、同时也是谤满天下的《孔子》……观影结束后,我给自己两个结论,第一、2010年最伟大的电影换届了,只有一部,就是《孔子》;第二、这是迄今以来近35年人生最接近自己历史学印象和理想境界的影视剧人物,没有之一……

胡玫导演做的很成功,鄙人以观影千部的体会来看,孔子也足以进前十,古装片可以进入三甲,足以和《宾虚》、《埃及艳后》、《斯巴达克斯》等欧美古代经典一决高下,文戏粲然、武戏雄浑、既不失千古绝唱之璀璨风流,又讲究细节之美精雕细琢,从每一个陶瓷酒碗到每一尊青铜器物,再到每一款服饰华章、每一乘兵车战马,一砖一瓦彰显用心,一颦一笑张持有道……

周润发,中国电影百年难遇的演技之神,终于凭借此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足以与马龙白兰度的《教父》一竞风流,如果说《英雄本色》和《喋血双雄》可以说是周氏电影中本色演出的殿堂之作的话,那么《孔子》就是属于“忘记周润发”的涅盘之作,说实在的,这是几乎唯一一部我完全沉浸其中,忘乎所以的华语历史大片,我的脑海中始终回荡着“仁者爱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朝闻道,夕死可矣……”

2010-1-25 13:49 回复

发丝一名
1位粉丝
4楼

电影中再现春秋史诗般的九大华章

关于仁爱——“祭坛救生”,这一段极为精彩大气,关于孔子的“人文主义情怀”曾经有一则流传甚广的小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关于中英两国对于生命的看待角度,话说英国女王的马车撞了人,女王会先问:“咱的马儿有没有受伤啊”,而孔子的马车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老爷子会先问:“伤人乎”这就是境界,高下立判!!!”因此这段大殿廷辩的思想意义就极为深远,而且切合当前中国的实际,孔子在这出戏中的智慧与反应,足以傲视很多经典法庭辩论桥段,而透视出来的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关爱,更具现实意义……

精彩指数:★★★★★

关于礼仪——“齐鲁会盟”,这一段孔门大弟子颜回的表现亦是可圈可点,从外交礼仪的主客再谈到双方主君的封爵高低,不卑不亢,暖硬兼施,终于迫使骄横的齐侯下台阶迎接鲁公,交锋中闪烁出的智慧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名师出高徒”

精彩指数:★★★

关于韬略——“空城退敌”,这一段上演了一场真实版的“空城计”,但是相对于《三国演义》那一出的险中求胜的小概率事件,这一出可以说更为真实可信,因为司马懿那次是两军交战、大兵压境,完全可以派一部分军队杀进城去一探虚实,这次是外交为主,军事为辅,相对更多体现在一种心理上的压制,在现实中也更为真实可信……

精彩指数:★★★★

关于武功——“百步穿杨”,历史记载,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这段表现某些脑残观众以为是戏说,只能说不读书让许多弱智习惯于“无知者无畏”。

精彩指数:★★★★

关于军事——“火攻平叛”,这一段场面之恢宏、攻防之惨烈,窃以为已经远超《赤壁》,更加真实惊艳的再现了古代战争画面,在火器尚未发明之前,火油和火箭基本上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了,这也更好的诠释了鄙人“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这一修身观点并非近人才有,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他老人家就很彪悍了,文武双全其实是古代士人一个重要修身要求,很多汉唐的文人才子都具备“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本事,只有现在,才会产生众多只会马甲骂人,不敢上场打架的“网络腐儒”,呵呵,不展开,要和谐……

精彩指数:★★★★

2010-1-25 13:50 回复

发丝一名
1位粉丝
5楼

关于亲情——“柴门炊烟”,好的电影是没有配角主角之分的,孔子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张凯丽饰演的孔妻为他系上腰带和倚门目送先生远行那几段极为温情细腻,夫妻之间的恩爱就通过这一细节不经意间感动了每一个人,此时,他只是一个操持柴米油盐、事业不顺的丈夫……

精彩指数:★★★★

关于出奔——“暴雨车陷”,一个被官场排挤的落魄文人,一个要追寻理想的执拗老人,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傍晚,独自一人上路了,此时的孔子,有着和我们每一个在功利社会中败下阵来的读书人一样的痛苦,不一样的是他会从痛苦中领悟出更多的“道”,所以在煎熬纠结之后,他仰天长啸,终于彻悟了关于“道”的更高境界,指导后世的读书人至少在绝望中还有《论语》这样的经典可以读,考虑到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能读成“心灵鸡汤”也未必是坏事……

精彩指数:★★★★★

关于艳遇——“子见南子”,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邂逅一位名满天下的大师,如果换成弱智恶俗的好莱坞导演,不知道会不会拍成又一部的《莎翁情史》来,但是万幸的是,胡导并没有“胡导”,她很虔诚,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本片最为惊艳的演技对决,“别人都看到了夫子的痛苦,却无法理解夫子经历痛苦所领悟的境界”和“吾未见有人好德如好色者也”已然成就新的台词经典,“坐怀不乱”和“伯牙子期”,便成为鄙人形容这两位当世奇男子与绝代佳人的千秋幸会,周迅的演技很好,这次成功的扮演了一代美女(遗憾的是,其实鄙人一直都没有觉得周迅适合扮演南子,因为,她的容貌太现代了,但是遗憾的是那些古典的美女往往又缺乏演技,现在太缺乏当年潘虹和林青霞那样才貌双全的影后了,插一句,其实更适合这个角色还有一位美女演技派,那就是陈数,遗憾的是这位美眉的票房号召力远不如迅姐,所以也就成就了《孔子》最大的美中不足……)

精彩指数:★★★★★

关于德性——“陈蔡绝粮”,人性首先源自兽性,所以往往在困顿时,就以生存为名做恶,“穷山恶水出刁民”,海地目前的灾后骚乱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富裕时“饱暖思淫欲”,目前中国绝对数量惊人、相对数量“不详”的财富阶层,所以说从古至今,大家更愿意将圣人贴在墙上、供在庙里,然后自己该干嘛还干嘛,“时穷节乃见”断粮是检验一个人道德自律修为最为有效的残忍方式,因为关于我们这个地少人多的泱泱大国,几千年来都不断流传着“灾荒吃人”的优良传统,看了孔子,我们在理解为什么他老人家有资格被称为“圣人”,是因为他真正做到了“克己复礼”、真正做到了“推己及人”真正做到了“大爱无疆”,“无我”才是真正的“大我”,然而,在今日之中国,唉……

精彩指数:★★★★★

关于回家——“孔子归鲁”,树高千尺,落叶归根,68岁高龄的孔子,在经历了十多年的颠沛流离、风餐露宿之后,在弟子冉求等学生的活动下,终于回归了故国,“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孔子面对祖国沧桑斑驳的古城墙,行大拜叩首之礼、苍然皓首、泪流满面……在影片和历史之中,一生漂泊辗转、屡屡被逐的孔夫子,终于在近古稀之年,回到了故乡,为后世子孙,完成了千古不朽的《春秋》,同时用他一生的追寻,探求“仁义治国”、“礼乐兴邦”的伟大理想,尽管直到如此“先进” 、“和谐” 和房价暴涨、蚁民遍地的今天,夫子的理想依然还是理想,但是有了理想,就总有实现的一天,期待“仁爱礼仪”回归中国……有梦,就有光荣……

精彩指数:★★★★★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顾哥看完《孔子》,心境平静如斯,说:中国电影如能影响世界,当从《孔子》开始……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

② 求高手推荐一些不好看的电影,烂片,谢谢了

1.《三笑之才子佳人》片最醒目之处,在于奉献了一个极具颠覆性的、最为雷人唐伯虎形象,虽然历史上唐伯虎的真面貌已难以考证,但就观众的接受度而言,无疑是倾向于风流才子而非肥头才子的。影片开场,就用一场吵吵嚷嚷的山寨歌舞演唱会表达了不雷人不罢休的诚意,台上肥头大耳的偶像,台下无法自拔的粉丝,向观众展示了古装“雷人偶像”和“脑残粉丝”的风采。剧情方面,《三笑》坚持用弱智搞笑来演绎无厘头的原则,华安的流浪歌,秋香的逃脱术,唐伯虎机智才能的低层次展现全部都收到了勉为其难的笑果。另外,演员不在状态的表演也为该片加分不少,姚迪总是太用力地在让大家笑,郭德纲台词念得跟抖包袱似的,只是没抖响,还有,群众演员的不入戏简直到了他们不是在拍电影而是在看拍电影的地步。
2.《未来警察》特效幼稚,想象贫乏。该片的特效据说花了不少钱,请来顶级特效团队云云,而结果让我们看到的是堪比《恐龙特急克赛号》的特效水准,恐怖分子的出现,居然采用的是老土的先爆炸再现身的方式,尤其刘德华和同事们骑着舒克和贝塔的小飞船时,我们充满童真地笑了。至于表演,就不用说了,从来没有见过谁这么面部僵硬地在抒情或者搞笑。
3.《花田喜事2010》喜剧烂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讨好观众,只要能让你笑,不管是冷笑还是嘲笑,可以让情节人物智商低至无心与之理论的地步;一种是自我感觉良好,仿佛抱定金字招牌还怕别人不买账?该片兼而有之,93年的《花田喜事》也是吴君如和黄百鸣打头阵,加上一众美女帅哥捧场,用一出阴差阳错最后圆满收场的闹剧来娱乐观众。这么多年过去了,黄百鸣如法炮制了一个拙劣的山寨版,让穿古装的人说现代台词,让皇帝和剩女搞地下情,让美女不是野蛮就是撒娇,男演员搏命出丑尽情弱智。情节更是巧合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说重逢就可以相遇,说分离就拆散,翻云覆雨之间疑似该片不是来娱乐观众反而是在愚弄观众。
4.《越光宝盒》导演完全置观众的接受程度于不顾,盛情将炮制好的无数笑料像炮弹一样齐飞过来,让张飞变成gay、关羽看黄书、曹操异装癖,诸葛亮连说十几个“略懂”••••••愉快的笑是需要一点情绪酝酿的,这些和剧情没有任何关联的桥段突然涌现在面前,盛情难却之下,只好干笑几声。恶搞也同样如此,片名恶搞《月光宝盒》,放美女风筝是恶搞《无极》,穿越到三国是恶搞《赤壁》,船头的飞翔恶搞谁,那更是地球人都知道了。这些已经被很多人恶搞过很多遍的桥段在这部电影里层出不穷,难道导演不知道?还是觉得观众的笑点太低了?
5.《东风雨》关于文艺,穿风衣在灯光昏黄的梧桐雨中漫步是文艺,但如果在拥挤不堪的公交车上的对白也要像朗诵诗歌那就只能说是肉麻了。片中安明和欢颜的每一个眼神都愁肠百转,对白不是深情款款就是飞禽走兽的比喻,好的,关键时刻发自肺腑我们会感动,但连一杯水不够热了都要深情地表白,除了起鸡皮疙瘩之外,真的没有感想了。
6.《孔子》大家的不满首先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作为一部重要历史人物传记片,基本史实是应该遵循的,而《孔子》该说的不说,说不清的却故意要说。孔子一生中倾注心血最多的事——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的经历,这最能体现人物精神境界的地方,我们看到的只是几组镜头的苍白剪切;关于孔子和南子的“绯闻”,历史学家都没弄明白的事,《孔子》自作主张地就将其定位为红颜知己,有哗众取宠之嫌。我们理解拍这样的历史文化名人之不易,但是导演也应该考虑一下观众看这部片子的难处。大段原封不动的《论语》念白,并没有对塑造孔子的高大形象有所帮助,听得懂的观众想必是书中曾经看过的,而听不懂的临时去看书也来不及了,本想去感受一下圣贤的人格魅力,结果受到一顿文言的说教洗礼,郁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7.《精舞门2》编剧大概是在用一种老套到该作古的思维写故事,首先用最不屑的眼神将跳街舞的鄙视到地下三层,然后通过一系列事件来证明街舞的尊严和灵魂之类。还有横刀夺爱的狗血情节,这种欲盖弥彰的偏见对得起在片中卖力跳舞的孩子么?至少真的舞者是将街舞当一种生活乐趣、感情寄托来热爱的,而所谓的“不入流”“难登大雅之堂”或者“生活混乱”恰好是编剧为了显示自己的道德上那一厢情愿的高度。该片的舞蹈水平一般观众难以判断,但是表演的糟糕却是有目共睹,既然是电影,请正儿八经地找几个会演戏的演员行不?哪怕舞蹈戏用替身,也好过剧情戏场场都像是群众演员演的好吧?
8.《美丽密令》说王晶是商人也许比导演更合适,东西随便换个包装就当新款,而且,王老板的新产品功能还很多,比山寨手机还多,《新扎师妹》大家喜欢,那么《美丽密令》就把杨千嬅换成蔡卓妍;要拉拢内地观众,那么就调侃曾轶可、李宇春还有芙蓉姐姐;要搞笑,这里有易装硬汉、娘娘腔帅哥和不疯魔不成活的女人;要感动,看通缉犯和选美佳丽是多么父女情深;要讽刺,选美黑幕、娱乐圈窝里斗等八卦这里都有;要热辣,那么多美女穿齐刷刷穿泳装亮相还不够刺激?面对要求再高一点的看客,你看我连老式港片小空间里打斗的经典场景都上演了好几回。如此费心地炒冷一盘冷饭,也许能够唤起一些影迷的感情,但也就是回想起王晶的辉煌过去,才更觉得这盘冷饭实在乏味。
9.《A面B面》该片有一个想当然的导演,以为关注精神病人就要让电影变得神经兮兮,所以用荒谬之极的剧情,再加上旁观者的心态,让镜头拼命展示精神病人的疯狂和丑态。这样的手法,不管立意如何,只会让人感觉到不是滋味,连导演都在看精神病人的笑话,那观众呢?然后有一个更想当然的编剧。磁带放了A面放B面,木瓜和茄子敲头哪个更痛?鼓掌鼓得好大家都有粽子吃,这些耳熟能详的网络笑话居然在这部电影中正儿八经地被当做精神病人症状来演绎,要知道,编笑话的人不可能是疯子,编剧您怎么就那么天真地以为这些桥段是从精神病院里传出的新闻报道呢?
10.《大胃王》喜剧片热衷扮丑,既然莫文蔚作为女生都敢在《食神》里自毁形象,反正又不帅的潘长江就能再过去几条街。开场亮相的衣衫褴褛和首如飞蓬还可以用落魄感来让人同情,后面的吃饭比赛场面直接挑战观众的心理底线,连塞满食物的牙缝都要赤裸裸地呈现!本来是一个要煽情的情节,但是太火爆的吃相让观众只顾着恶心没空感动了。总体感觉,大概是钱少的缘故,整个片子的制作一切都走廉价路线,从道具到美术到表演都很粗糙。不过这也算了,廉价又不犯法,可是公然复制《老爸夏令营2》的海报,也是因为省钱么?

网友评选的2010上半年十大烂片。。。

③ 电影孔子观后感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电影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朝堂之上发哥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整个场景很像古罗马元老院或者现在英国议会,呵呵,对待公山狃这种小人,最经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个话啊”,展现了孔子的从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去回忆他和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之死,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为了抢救夫子的书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点让我很感动,在颜回的眼中,孔子的书简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细想想,正因为后来有着无数个颜回,我们现在才可以领悟到孔子的精神。当我看到孔子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已经缓不过来了。可是夫子依旧抱着,那个场面真的和悲惨。还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是他始终记着夫子的教诲,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记着夫子说过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丧徒如丧子,但是夫子没有让泪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虽然没有如偿所愿,但已得为仁。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孔子电影观后感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影片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定淡定的眼神,礼义娓娓道来的神韵,仿佛孔子转世。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周迅演出了南子的神韵,她天生就是一个好演员,扮演的角色能逼真到骨子里。南子这个角色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重要的角色是它存在,你觉得可有可无,它一旦不存在,你会觉得缺了很大一块。孔子其实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截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南子让世人看到了孔子并非神,孔子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南子虽然简单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但巧妙地反射出人物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实为一个看点耐人寻味,又怎么会是可有可无呢。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鲁。春秋》
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
但不可否认,胡玫是成功的,他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表现起来就不会像看历史书一样晦涩难懂和索然无味。这部影片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好的,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都没有打水漂。
媒体的担忧,在现在看来有惊无险,《孔子》并不会因为阿凡达遭到票房威胁。中国的历史深得人心,孔子的礼义仁和备受推崇,胡玫的实力也得到见证。
子》上映已经几天,观众的反应截然分为两派,以专家学者为首的一派力挺之,而普通的观影者则力拍之,他们感到这部影片平平无奇,之前看到发哥又是下跪又是掉泪,以为会很好,结果看完之后发现自己被发哥忽悠了。这个结果让我既有些意外,又觉得是在情理之中。
说是意外,是因为《孔子》这个电影就类似于丹、易中天的讲座,都是想把传统文化的知识以一种轻松的形式传递给大家。但于丹和易中天收到的是普通观众的热烈追捧和学术界的阵阵鄙视。具有同样性质的《孔子》却得到了相反的待遇。说是情理之中,则是因为我也算是半个专业人士,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在几个地方流下了眼泪,我可以说,我确实是被这部影片感动了。
一处是孔子厄于陈蔡,影片设计了一个师徒众人分一碗马肉汤的情节,这一情节属于电影的常用桥段,感人度并不高。但当我看到师徒众人在寒风中高歌起舞时,我突然想到了那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又想到了孔子对颜回的那句评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联想及此,我才恍然,原来这马肉汤和师徒狂舞的情节正是从这句话中来的。
第二处是子路结缨而死,影片在背景旁白那里出了个小纰漏,不太符合《史记》的记载。电影里说的是,子路是为了保护卫出公出奔才死的,其实在子路赶到之前卫出公早就已经流-亡到鲁国了,子路是去讨说法的。但我并没有在意这一点小纰漏,因为电影中的这一幕勾起了我对子路之死的怆痛之情。孔子曾经说过:“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君子死义,这一句评语足以告慰子路的亡魂,使我们看到儒家士人的刚烈一面。
第三处是颜回英年早逝,古籍中没有说清楚颜回的死因,只是说他英年早逝。于是,电影就利用了这样的史实空白,为颜回找到了一个死因,就是为抢救圣人竹书而冻死于冰河之中。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的尸体,我以为,此时应当出现那句著名的“天丧予!天丧予!”了,但并没有,孔子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这一场景使我想起了《诗经·黍离》中的那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毛诗说《黍离》是闵宗周之衰,三家诗却说是悼亡诗。)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的大道。而在影片中,颜回爱孔子的大道多过爱自己的生命,现代人可能不能理解,一个人为什么要为几捆竹简死去活来。文献专业出身的人却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传承是多么不易,有时就是靠那几捆竹简来存亡继绝。颜回一死,孔子便觉得是天将丧我。但孔子还说过一句名言:“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其实就和他传道于天下的精神多少有点违背。真的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吗?其实,在孔子看来,应该是“生无所息”,君子传道,死而不已。
第四处是子见南子,这是本片中最大的噱头,也是最受人争议之

阅读全文

与孔子电影剧情桥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难平外国电影 浏览:535
电影新电影天堂2021在线观看 浏览:725
7岁恐怖电影 浏览:267
爱奇艺vr哪个电影3d效果最好 浏览:511
电影第九区国语版 浏览:523
外国电影可爱动物动态壁纸 浏览:656
中文友情动画电影排行榜感人 浏览:128
电影师傅打架好搞笑视频 浏览:993
好看的古代杀手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浏览:245
萨克斯回家是哪个电影 浏览:572
一部科幻电影沙漠怪物 浏览:454
4月5日电影频道采访哪个明星 浏览:779
野人女人怀孕电影大全 浏览:630
电影娜扎歌曲 浏览:131
天龙功放电影声效选哪个 浏览:389
加速高清电影播放器 浏览:311
朋友味味电影高清 浏览:629
女人和女人啪啪电影 浏览:715
frozen电影人物 浏览:616
中国电影越来越 浏览: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