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姜文:这只是一场梦
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史铁生 《我的地坛》
第一次看完姜文的作品《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心理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想把他解读出来,到如今,算起来已经看了不下五遍了,对于整个故事却仍旧是一种懵懵懂懂的认知。
前几天重新观看《路边野餐》的时候,倒是则手很清晰的直到毕赣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因为《路边野餐》的故事,是发生在现实中的错落有致的梦境,尽管零零碎碎,但他仍是现实的写照,仍通过非常具象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
而到了姜文这部片子里,我甚至已经孙宽嫌找不到与现实的哪怕一丝一缕的联系了。
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
我认为,在《路边野餐》里,故事的主色调虽然是蓝色的、梦幻的,长镜头的展现也是在表达梦的无序性和重复性。
而在《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片子,虽然整部片子梦境的桥段不多,比较经典的就比如以下两条线的平行蒙太奇,通过两个单独看下来的镜头的有意识的组接,来让镜头达到叙事的效果,同时,也让现实和梦境两条线交叉在一起,组成了故事错乱荒诞的核心。
简单的来说,《路边野餐》是在讲一个包裹着梦的外衣的现实的故事,而《太阳照常升起》则恰恰相反,是在讲述一个存在于现实外衣下的梦的故事。
在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猜测,认为关于精神病人的描述被当做是正常人梦的一种颠倒表现。
意思就是精神病人在现实世界的主观活动和精神刺激都是来源于正常人梦中的理解方式,也就是说精神病人的世界非常类似人平时做梦的世界。
我们暂且先不去讨论这种猜测的科学性,而是将其作为巧卜这部影片的“前提”的话,很多在剧中看不明白的剧情就迎刃而解。
故事的开头起源于一场梦,而在故事的结尾又结束于与梦相反的现实。看过电影的朋友都知道,这部电影是由四个小故事组成的,我们如果将其命名为1/2/3/4的话,其实看完电影的你会发现,真正的顺序,应该是4/1/2/3,也就是说,这又是一个环状结构的具有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故事。
故事分为两条线:一条是关于唐老师和梁老师的现实线,而另一条则是疯妈的梦境线。
在故事真正的开端,也就是第四个故事里,故事发生在1958年。
里面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妻和疯妈一起到西部,寻找自己心中最重要的那个男人,在走到了一个尽头/非尽头的牌子的时候两人分道扬镳,唐妻找到了自己心爱的人,然而却发现自己爱的人爱上另一个女人,还是一个名叫喀秋莎的苏联女人,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阿廖沙,在整理遗物的时候,疯妈发现,阿廖沙其实并没有死,他只是借助死这个借口永远你的离开了疯妈。
在之后剧情里,我们知道疯妈的丈夫的名字原名叫做李不空,在之后剧情里,我会用阿廖沙来代替。
在唐妻最终在一个名叫尽头的地方见到了唐叔,两人抱在一起,唐叔说唐妻的肚子像天鹅绒,这同样也是唐叔对唐妻爱情的最深的印象,身体上的交流往往会造成最深的印象。
之后两人在边疆结了婚,入乡随俗,两人和众人一起跳起舞来。
而在另一个镜头里,疯妈所乘坐的回去的火车喷着白烟急速前进。
而在最后的一段蒙太奇里,表现了疯妈追逐的过程,这个过程,在第一个故事里演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在第一个故事里我会作解释。
仔细观看以下两个镜头,你会发现,本来这个铁轨上是不存在鲜花的,而是在疯妈的奔跑下,这些鲜花才慢慢增多,直到遇到了从火车上掉下来的婴儿的时候,鲜花已经长满了铁轨。
这里鲜花的寓意是在表达疯妈精神层面的变化,也隐喻出了疯妈的精神已经开始不正常了,这种魔幻的表达手法将疯妈抽象的想象变成了具象的、实实在在的猎奇画面,通过这样的手法来让人物的性格转化和精神过渡不至于显得太过突兀。
所以,在影片的开头里,疯妈一开始就是以一个疯的形象出现的,准确的说,她的生命是活在梦中的。
接下来,是影片的开头,也是故事所讲述的一个故事。
故事里最精彩的,也莫过于疯妈的梦境线了,而时间,是在1976年。
故事中疯妈和儿子李东方追逐戏,如果过度解析一下的话,其实他也是疯妈追逐李东方父亲的一种映射,在第一个故事里,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用奔跑来代替时间的过渡的,疯妈的疯也其实是对残酷现实的一种诗意体现,我们知道“梦是欲望的满足”以及“疯”是梦的影射这两个前提,就自然也不难对故事中荒诞和片段式的对话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理解了。
故事中带走了疯妈鞋子的鸟儿口中说着:“我知道我知道”,是对李东方父亲的一种影射。
而这双黄须子鱼鞋第一次出现,是在疯妈的梦中。
所以这双鞋,同时也代表着疯妈的青春和贞洁,从这只鸟叼走了黄须子鱼鞋的那一刻起,就象征着疯妈就失去了自己的青春和贞洁。
这也隐喻着在现实中李东方父亲夺走疯妈贞洁的过程。而故事在之后也有过较详细的解释。
这段独白其实是疯妈与李东方父亲的第一次邂逅,之后疯妈将第一次给了男人,随着男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不怕记不住,就怕忘不了。忘不了,太熟,太熟了就要跑。
所以在故事的最后,疯妈的男人,就叫他阿廖沙吧,阿廖沙伪造了自己的死亡,离开了疯妈,因为忘不了,也因为太熟,所以阿廖沙跑了。
李东方在一次偶然的外出中,发现了疯妈搭造的石头小屋,而这个小屋里的所有东西,都是有关于李东方和阿廖沙的,这个屋子可以理解为是疯妈忘不了的一种象征。
而李东方的几个喷嚏之后,大部分的回忆都被毁掉了,这是第一个故事最富有戏剧性的一幕了。
故事的结局,是以疯妈的失踪而结束的,疯妈离开时是赤裸的、干干净净的,她把所有东西都留了下来,甚至是身上穿的衣服。通过这样的离开,来换取真正意义上的重生。
而在故事中关于李叔的支线,疯妈说他死了,而真人确确实实的活着, 这里我猜测很大程度上是疯妈的潜意识的转移,将阿廖沙的故事强行嫁接到了李叔的身上了,这种手法在电影《穆赫兰道》中也有过展现。
而第二个故事,则是一个关于性欲和自由的故事。时间也是在1976年,不过是在夏天。
故事在一开始的镜头就着重在腿、屁股、身材上,通过这些细致的局部特写,将抽象的欲望通过具象化展现在镜头前,呈现给观众。
陈冲的表演非常到位,很生动的演出了片中中年女性林大夫的性感和妩媚。
第二个故事,同时也是关于现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黄秋生扮演的梁老师,在故事的最开头,也就是第四个故事里,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梁老师是一个十分自由、风流的一个人,他最喜爱的一个活动,就是摸别人屁股,这也是他本我的一种释放方式。
然而在第二个故事里面,梁老师在经历了一场抓流氓的闹剧之后,突然发自己的生活变得不那么自由了,他被人追赶,摔断了腿,同时还要承担摸屁股耍流氓的责任。以前想摸就摸的屁股,现在就成了决定丑恶的关键。在性欲、自由与名誉、隐忍面前,梁老师最后选择了后者,递交了坦白信,承认自己摸了女同志的屁股。
而这封坦白信,表面上看是承认错误的一封信而已,但从更深层次来看的话,这封信,就是梁老师尊严的象征,当这封坦白信交上去的同时,梁老师的自尊就已经荡然无存。
所以在故事继续发展,直到搞清楚流氓是谁之后,虽然梁老师被免除了怀疑,但是那封坦白信仍被烧掉了,而这里的“烧掉”,并不是故事的结局,相反,而是梁老师尊严消失的不归点——承载着梁老师尊严的坦白信,在经历了一番闹剧之后,变成了一文不值的废纸,也从另一方面映射出对梁老师尊严的不屑一顾。
而在这个故事里面还有一条非常不起眼但是很重要的支线,就是关于唐老师和林大夫的爱情线,唐老师每次吹号,林大夫都会准备出现,用脚跟敲击三下地面,算是暗号。
而且在抓流氓的当晚,梁老师还碰巧看见了他们的捉奸现场,而刚刚逃出来的林大夫,甚至连澡都没洗完。
梁老师的最后结局是上吊而死,这样的结局其实不能说是悲剧。
因为梁老师是笑着死的。
为什么梁老师死了还笑呢?
虽然这个体制下的社会已经将他完完全全的排斥出去了,他知道自己无法适应这样的被束缚的生活,所以在故事结尾,他以一个非常奇特的姿势结束了自己荒诞的一生。
但是双手插进口袋的这个动作,虽然是在行为上的对社会制度的客观接受,但这个动作我理解为梁老师因为管不住自己的手,所以选择了死后将手放在口袋里来达到管束的目的——同时也将他的外部冲突(与自己摸屁股习惯的冲突)完美的解决了。
最后梁老师解决了自己的不能控制自己手的大冲突,得到了圆满。
所以,这个故事的结局应该说是这四个故事中最完美的。
在故事的开头,梁老师的出现是伴随着《美丽的梭罗河》开始讲述的,而在故事的最后,也是伴随着这首歌的曲调而结束的。梁老师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就像在电影《钢的琴》和《霸王别姬》里所表现的时代更替所带给人的一种精神上的和身体上的双重打击,梁老师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一个沉浸在旧时代(性的自由和开放的时代)无法走出来的人。
每一个喜剧的背后,大部分隐藏着悲剧的内核。
而第三个故事,也就是这部电影的真正结局,讲述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关于家庭的问题。
故事,发生在与前两个故事相同的1976年。
在这个故事里面,讲述了下乡改造的唐老师和他的妻子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导演通过几个短小的故事段落将唐老师和他妻子的矛盾表现了出来。
在故事的开头,正值第一个故事的结尾,也就是说,疯妈的离去是在1976年的秋天,那时候,姜文所扮演的唐老师恰巧来到这座孤僻的小城。
唐老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们已经在第二个故事里面见识到了——他是一个习惯性出轨者,借着与自己妻子多年分居的机会拈花惹草,也就造成了他与林大夫的性的交媾。
就像故事里面唐老师在北京的朋友所描述的那样:你这不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吗?
而作为与其妻子发生性关系的疯妈的儿子李东方,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追随者,追随谁呢?
电影是一种蒙太奇的艺术,所以在镜头与镜头的组接上就需要在充分了解两个镜头衔接的意义之后才能有意识的去创作两者的关系,而作为以上的三幅图来说,很明显的在暗示着:李东方在想念他的母亲。
为什么会思念母亲呢?
因为母亲神秘,母亲是未知的,是他这一辈子的梦魇,也是他这一辈子追随的唯一的一个人,母亲在他心目中就是在约瑟夫坎贝尔的书籍中所提到的古典英雄历程中的女神阿尼玛形象,赋予了他关于性和爱情的兴趣,成为了他精神上的启蒙者。
而在后来,李东方与唐婶的初次性体验,让唐婶称自己为阿廖沙,其实也是希望能从父亲的视角来看待父亲与母亲的那段神秘的爱情。
凭借这样的方式与父亲融为一体并继承他的遗产来完成属于自己的使命。
而在最后,唐老师本来想要饶他一名的时候,他说:你妻子的肚子不像天鹅绒。之后李东方死在了唐老师的枪下。
这里主要是因为唐老师的关系:唐老师与唐婶的爱情起源于这场浪漫的对话,而李东方的话恰恰打破了他与妻子之间的虚伪的爱情,也将他本身的伪善和自私揭露了出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唐老师必须在明哲保身和视而不见之间选择一种结果,他最终选择了第一种。
同时也是对自己自尊的维护。
唐叔和疯妈的这两条线的穿插,让整个故事变得妙趣横生,同时大量的隐喻和精致的特写镜头让故事充满了欲望和荒诞的色彩,同时也表现出了存在于人心中的一种奋发的蓬勃的野性美,这种美存在于所有人的心理,所以他会深深的感染到我们,即使有时候我们看不懂。
但就像疯妈所说的:只能说你没懂,不能说你没看见。
在电影里,其实还有很多我没发现的故事细节和隐喻,但是即使只有我所看出来的这些,依然是震慑着我的心灵的,大多数人都在做一场关于生活的梦,这个梦里的我们活的太“现实”了,所以看不懂,但不能说我们没看见。
电影始于一场现实中的梦,结束于一场梦中的现实,周而复始,其若循环,想不透,说不清。
也忘不了。
谢谢观看。
B. 海视蜃楼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
30岁左右的河友只要不是自幼在海外成长,多半会看过80年代中期在宫内公映的一部经典合拍片——《海市蜃楼》。此片即便放在现在来看水准也是极高,雄浑苍凉的回疆风光,美艳逼人的梦幻情人,惊心动魄的赛马叼羊,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硝烟弥漫的大漠战场,精彩纷呈的武打场面,极大地刺激了当时广大观众的眼睛和心理。严格意义上说,这部片子颠覆了国内评论界对整个电影类型的分类,之前送交有关部门审检的时候如何给这部港资片定性便大费周章,说娱乐片太宽泛,不能体现特点,说黑帮片又过于流俗,何况全片实在没警察机构什么事,说武打片又不符合佳人烈士苦练功夫报仇的框框,说探险片……这个倒是勉强说得过去,但这个叫法是给同期引进的外国同类电影留着的,最后从洋人那里偷师,勉强安了个“西部片”的头衔,算是硬着头皮把领导对付过去了。港方那边颇不耐烦,一言以蔽之,什么这个那个片,我们就只有商业片和非商业片的区分,哪有这许多罗唣?事后回想,不禁莞尔。
片头结尾字幕上出现的片名和演职人员表本来是没人注意的,可是这片子可大有盗墓发丘学问可做,比如开头出现的片名,海、市、蜃、楼四个大字笔力雄健,颇有古风,都说字如其人,其实也不尽然,旁边写字的人把自己名头小小亮了一亮,又盖了个私章。说了半天谁啊,我一开始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鲁迅先生那位大节有亏的舍弟——周作人!
主题音乐词曲还是老搭档顾嘉辉和黄沾,现在沾叔已经魂游太虚,嘉辉想必也是斯人独憔悴了吧,在这里披着马甲遥敬一下沾叔:当年看电影的时候不知道您,您那时在我心里跟没名没姓差不多,现在发现世界已经没有了您,说不得,只好告慰一句,为这个没名没姓的年头干一杯!
当年心里没名没姓的还不只沾叔他老人家,《海市蜃楼》里面还有一位是时正修炼本领的卧龙,林迪安。他那时还没出师,在电影里扮演的角色最多,死人!就是一龙虎武师,跟射雕里面的那位宋兵甲大人一个德行。另一位武术指导曹荣大人当时也在匪帮队伍里面,他给人印象比较深得大概就是电视剧《八仙过海》里的龙表弟和《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里面那位惊叹张教主战斗力的空闻和尚了。
八几年红极一时的徐小明这部戏算是导编演一人三肩。这位小胖子凭借伶俐的身手和陈真师傅的名头在大陆往来也算是呼风唤雨,现在在香港电影界依然是说话很好使的人物。这部戏里别看编剧上写的是徐小明自己,这个素材他可是从倪匡那挖来的,大家看过卫斯理全传的都知道,什么“海市蜃楼”,不就是《虚像》么。徐小明那时在大陆连拍了三部电影,后两部均是根据倪匡的创意改编的,除了这部《海市蜃楼》,第三部是以卫斯理为主人公讲风水墓穴的《霸王卸甲》。由于题材方面的关系没有通过官方的审查,后来仅仅是通过录像才接触到,演员有徐小明自己、钱嘉乐、传出乱伦丑闻的李赛凤、胡慧中、曾江、秦沛和元华。
徐小明通过这三部片子带出了好几个出身大陆的武打演员,徐向东,范冬雨,再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本片男主角,唱京戏起家的于荣光。平心而论,三人中徐向东武功最好,可惜已死十年,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是吴京主演的电视剧《太极宗师》。范冬雨90年代之前颇为当红,除了在本片里演一个小角色外,着实拍了不少影视剧,《一代枭雄》里面的小山东,《少林俗家弟子》中的程亦鹏,《神龙特技队》里亲自跳楼的特技队长,结合自身条件开辟了一条飞扬跳脱、喜剧感十足的表演路子。
最后说说咱们本片的男主角,于荣光是个非常英武的男人,身条和作派绝对够得上入选国旗班的标准,最称奇的是他演技也不算差,扮神扮鬼都来得,大概是多年的京剧舞台表演打下的基础。他的银幕处女作便是与徐向东共同主演,也是徐小明在大陆拍摄的第一部戏——《木棉袈裟》!于荣光在里面扮演头号大反派祁天远,本来这是一个不太容易出彩的角色,他居然演绎出了一种异于常人的风头和酷劲儿,不但大受观众好评,之后的发展道路也大大盖过了正派人物徐向东。祁天远这个银幕处女角色也成为了于荣光毕生塑造得最成功的三个反派之一,另外两个角色不用我说大家肯定也能知道,毕竟没看过《给爸爸的信》和《冲锋队之怒火街头》的人实在是不多。
话题折回《海》片,凭借唐庭轩这个略带诗人气质的探险家角色,于荣光真正迈入了电影表演的艺术之门,《海市蜃楼》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徐小明在片中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毛德威一角也颇为成功,对朋友两肋插刀,两次以身犯险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最后商队组成联军进攻匪巢,毛德威虽死于此役,但被加沙洛娃开枪击中后仍鼓勇炸掉火药库实在是纯爷们所为。
其实最初的剧本人物命运设计跟公映版还是有很大出入的,主人公唐庭轩和毛德威都是孤儿,唐自幼被一位维族老人收养,后来被送到上海,成年后成为上海一流的骑师,在一次旅途中,他偶然拍下海市蜃楼的奇异景象,并且在这美丽的幻象中还有一位迷人的女孩。唐回到上海后始终不能忘记照片中的女孩,于是决定再去西北,一是为了查明自己的身世,二是为了去寻找那个幻象中的女孩……公映版的剧本为了保持故事的紧凑,砍掉了唐庭轩追寻自己身世的那一部分。其实按照现在的国内电视剧拍摄手法,完全可以抻成四十几集。其他的都好办,唯一的问题就是怎么才能再造一个帕夏.乌买尔。
看过电影的河友都晓得,唐庭轩和加沙洛娃在白俄匪帮的巢穴第一次较量是唐赢了,刀花一抖,迅捷无伦,蒙面黑纱应声而落,露出一张十足野性、火辣百倍偏生又千般冷酷、仪态万方的脸庞。虽然观众早有心理准备,仍然会为之惊叹。梦里寻她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咫尺天涯处,一见钟情就是这么令人扼腕。
这位女主角的确定也费了老鼻子劲,因为按照影片设定,女主角是个俄国血统的女子,身手不凡。在新疆找一个白人血统,还得看上去不是本地维吾尔姑娘气质的女孩子倒是不难,问题是得有功夫底子这点实在是勉为其难,换现在大可登高一呼,选秀了,选秀了,往来者必不绝于路。当时还是85年,他只能从新疆各文艺团体里头找,还好教他真找到一个,新疆歌舞团的女舞蹈演员帕夏.乌买尔。徐小明一见惊为天人,当即拍板。可是帕夏这边是有工作的人,她们团当时正排练一部大型舞蹈,已经排了三幕,帕夏是领舞,她要一走,这损失可就太大了。是以团里说什么也不同意,老徐这下可傻了,真如一盆冷水泼头。如果说没了帕夏他就拍不了这个片子那是言过其实,但实际上也真差不多,当年塞尔兹尼克如果被费雯丽拒绝掉,他的心情想必比老徐更坏。徐小明怎么说也不行,只好借酒浇愁,喝了20杯茅台,茅台那是什么酒,当场就把徐老板、徐导给放在那儿了。好在那时内地的主管部门比较善解人意,出面作了工作,帕夏才得以演绎她一生中最成功的一个角色——白俄女匪首加沙洛娃。
看完唐和加沙洛娃的第二次决斗后,大家倒不替心慈手软的唐庭轩担心,就是心疼那匹白马,追风,追风,多好的一匹神骏啊!就这么地被那个婆娘给宰了。如果做个调查,恐怕除了有受虐倾向的人,没人会选择急眼起来吃人肉喝马血的加沙洛娃小姐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我本人也不例外,那个时候看完电影幼小心灵里留下的只是那位衷情重义的维族姑娘阿依努尔的倩影,那位叫古丽加汗的演员姐姐端的是前凸后翘、腰细腿长,眼波流转、媚态横生,自然而然地便有一种风流态度,看她千遍也不厌倦,哈哈。
《海市蜃楼》不但在演员遴选上做足了工夫,场外工作也做的到家,从片中白俄匪巢的布局来看,四周有箭楼扼住要津,高墙上遍布火力点,完全符合哥萨克部落武装据点的样式。此外,爆炸场面炸点的设置也相当巧妙,看得出剧组的剧务实在是下了不少力气。《海市蜃楼》的总投资是多少没人知道,反正当年在香港的票房据说达到了1500万,再算上同步放映的大陆票房,应该能够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这样的一部片子既然敢花钱就自有他的道理,加上为数众多的部队群众演员,老谋子鼎盛时期也不过如此吧。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江湖子弟红颜老,梨园门人白发新,《海市蜃楼》中的其他人们还在影视圈中打拼,如今的帕夏却已经在香港开了一家以她的名字“PASHA”命名的新疆菜馆,过着平静充实的生活,蛇蝎美女的风采,只能DVD里面领略了。
依稀往梦似曾见
心内波澜现
抛开世事断仇怨
相伴到天边
……
C. 名人姜文经典语录
1、我为观众提供的绝对不是白开水,我要造酒,然后与大家在影院同醉。
2、灯火阑珊处,他蓦然回首,而我却在灯影里。
3、我们强迫把生活扭曲成一个故事给大家看,叫做电影。但是生活对大部分人,扪心自问,是不能用懂和不懂来说的,大部分时候是不懂的。眼前的生活我们也不瞎饥懂。
4、不是说让你呆在圈里吗?(扇了六旺两嘴巴子)混蛋!谁他妈让你乱动的?
5、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声音也是一种心理节奏,就像一个人的轮神清呼吸一样不可缺少。
6、不怕记不住,就怕忘不了。忘不了太熟,太熟了,就要跑!
7、我觉得爱情这个东西一时半会儿谈不透,这事儿也确实挺难谈的,什么是爱情,我觉得这不是"人"所能回答的,是人和神之间的事情,你没有办法能说明白的。
8、啥正经事啊?你炕上藏着鱼儿,地印子里藏着鬼子。
9、世界上本没有路,有了腿便有了路。
10、哥,帮我个忙,你放了我一个人,咱们都是中国人啊!
11、别以为我听不懂,我懂,但是我听得根本不是表面,我听得是心声!
12、你妈我呀,从来都不会骂人,更不会打人。
13、你唐叔说我的肚子像天鹅绒。
14、我知道,我知道。
15、作为一个导演,离开自己兴趣的东西他都可以剪掉。我今天可以告诉你,没有一个字,不是我的兴趣。
16、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
17、我是一个道理控。其实外界没必要了解我,他们在不了解我的情况下描述我描述得很开心。但是跟我没关系。我也在那幸灾乐祸看着一个叫姜文的人,但那根本不是我。
18、如果你活着,早晚都会死;如果你死了,你就永远活着。
19、他们很高抬我,以为我像他们一样是影迷。我不是影迷,我看的电影很少。
20、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也更难以掩饰心中的欲望。
21、我就是要激怒这帮胆小鬼,我不会跟这群畜牲合作的!
22、谁也没瞅见。快快快,关门关门,把门关上。鱼儿去关门,大三用被蒙住。
23、阿辽沙,你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了,他一笑天就亮了!
24、人死了还会不会笑?
25、我们所接触到的好的艺术家,都是在讲自己。也许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样的,但我能感受到这话是不是他想说的,那是不是他心里的东西。你不尊重这个,根本就什么也没有。
26、我延长了守候的时间,甚至披星戴月。
27、而今我辈狂歌,不要装乖,不要吹牛逼。
28、只有我的感觉和嗅觉里,留下了一些痕迹和芳香。
29、为拍摄一部优秀电影而争论甚至争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不吵不闹的摄制组不一定出好活儿,吵吵闹闹的摄制组才有生机,才可能出作品。
30、别臭美了,这前儿咱村出事,顾不上咱们,等今儿黑介人走了,我在村里还能抬得起脑袋来,那脊梁骨不得让人家戳破了?
31、咋啦你?大三跑上炕去关窗户。鱼儿跟进来:让人瞅见了?
32、说的是这个,心里想的是那个,反应了中国文化熏陶下的人,很多都不真诚,不淳朴,很狡猾。
33、你敢把我交给警察和大夫,我就掐死你!
34、刀下留人!张县长,在下有大内密探提供的新证据呈上。
35、今天过年,我教他几句拜年的话,谢谢哥,嫂子。
36、别屁股疼了,屁股在树上呢。
37、在这个时代,我们要敢于不知道。因为你要什么都想知道,你就在这个"知道"当中绕不出来了,还不如选择你有能力的地方充分知道。
38、上路腊前之前给犯人吃最好的东西。
39、都是让你们这姓马的给我逼出来的。
40、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所以总有人在后悔当初。
41、中年是一道清茶。在觥筹之后,人散夜阑之时,一半妥协,一半坚守,两边都让一小步。妥协就成了从容,坚守就成了雅致。从容多了,就会豁达温存的体会一下怨恨之间的不舍以及市井里不精致却扎实亲切的活法。
42、如果你没有表达的东西,老用电影去表达其实言之无物的东西,对你、对看电影的人、对胶片都是浪费。
43、你要写一个人的傻,你得写他的.聪明。你要写一个人的聪明,你可以写他点儿笨。这样的人物,在我的片子里都是如此。尤其《鬼子来了》,不断动脑筋,不断想出新办法来,但你觉得这帮人太傻了。
44、我不满足于那种爬行式的叙述,爬行式的结构和表达,我希望旋转起来,有舞蹈感,或者high,或者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人们的内心调动起来。
45、说好了,咱们是同床,但不入身。我若有不规,手枪在此,你随时可以干掉我,你有需要的话我也绝不推辞。
46、我呸!黄老财,你大爷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吃过的麻辣烫比你嚼的串串香还多,砍过的脑袋比你家的姨太太还多。
47、我不会(接受大家的顶礼膜拜),我觉得那样很可笑。我最幻想的是大家都很牛逼,都很有尊严,都很有主见。
48、美女你不要,钱你也不要,你要什么啊?
49、恰恰相反,说得比唱的好听!
50、生活是可以不懂的,电影是不能不懂的。
51、你就你就跟那些坏孩子去混去吧。
52、在公在私,我都应该对着他们两个人干。
53、我很少和人讲心里话,这话到嘴边了,你让我咽回去啊!
54、你爸的枪先这么长,接着这么长,然后这么长,最后这么长。
55、不要笑,一个很简单的物理现象。
56、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
57、一个作品面对观赏者的时候,其实是观赏者在表达自己。人是各式各样的,有的人表达深一些,有的人表达浅一些,浅不是错,像我妈是拒绝深,我闺女是不知道深在哪儿。
58、难得老板也是性情中人。六折就六折,大丈夫一言既出,什么马都难追。
59、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60、人生地不熟的,不接不行,走错了地方那就坏了。
61、四爷,他们打我的屁股就等于打您的脸啊!
62、我以为,酒要一口一口地喝,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得太大,会扯着蛋。
63、下课后把这堆煤球弄出去。
64、赚了钱耍横不叫横,没钱耍横那才叫横,有才能那才叫横。我觉得钱买不来未来,也买不来才能,也买不来智慧。
65、你早晚你就上公安局去作客。
66、你这德性,估计很难从妖变成人,下辈子就当个人妖吧。
67、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破坏了我的记忆。
D.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到底讲的什么我看了一遍到最后也没看懂啥意思,老是掉我胃口
首先,时空上,大家要搞清楚本片的时空关系。《太阳照常升起》电影不是按我们所熟悉的时空顺序来进行的,这部影片是用倒叙的时空交错的手法讲故事的,整部影片两个小时,用了四个大时空段落来讲一个故事,影片一开始,第一段,简称1,小队长在唐老师夫妇来村里前和自家妈妈的生活故事,第二段,简称2,唐老师下放前和梁老师林大夫的学校生活片段,第三段,简称3,唐老师夫妻下放后在小队长家乡时和小队长接触的生活,第四段,简称4,写妈妈和唐嫂她们年轻时,曾经一起追寻各自爱的路上的经历和小队长出生时的情景。
电影是按1---》2—》3----》4段落时空背景进行的,可在我们认知的现实中,影片所发生的事情的时间顺序,应该是按照4---》1----2----》3的时空发生的,其中1和2是在不同的空间,相同的时间并列发生的。我想,由于姜文刻意颠倒时间来讲故事,很多人对时空错位的叙事方式产生不适应,恐怕是很多人对影片故事产生不理解的原因之一吧。
其次,《太阳照常升起》这部影片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性镜头,对于心理学中的意象和符号学还不是太了解的广大观众,自然就无法感受也谈不上去尽情享受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这部影片中所尝试运用的电影语言了,运用意象进行对话,是近代心理学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一个流派,所谓意象,从一开始就属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意,指心意;象,指物象。意象即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如画松竹梅,就代表了作者崇尚一种清廉高洁的品质,该词原为哲学概念。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
姜文电影中的意象,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如妈上树,石头砌成的房子,树,石头等这种事物,与其说带有姜文主观的情感,倒不如说,影片中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不是构成了姜文的意境;其实,是心理学的意象在姜文电影中的呈现。对心理学中的投射法和意象多少了解一些的人,都会欣赏姜文对人物在心理学层面上的超前觉悟和学习力,并感谢他为探求意象符号语言和电影的结合对于人物心理刻画所做的积极努力。
下面,我就按影片进行的顺序,将我看到的意象性镜头语言符号和大家做一个分享吧。
1. 脚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双肥润的女人脚,它在洗脚盆中的水被阳光照射而折反出的绝美光影的衬托下被拍的很有灵性,从它踏上土地后,镜头长时间的跟踪拍摄这双脚,很多人对脚是有偏爱的,不是有恋足癖一说吗,姜文用这种方式,从影片一开时他就告诉大家,我的这部影片和性有关系,和性情、性交、性压抑,性解放、性疏导等等,都有关系。
2.鞋
有了脚,一定会有鞋,农村小队长妈妈,那双肥润脚的主人,穷的却没有鞋穿。鞋在符号学里有时候是代表“性”的,这说明,小队长的妈妈在性上是有缺失的,是有需求的,是极端压抑的。当她捧着那双带有两只活灵活现的鱼眼睛的鞋时。姜文要告诉我们的也许只能有一种解释,妈的生命力也需要爱,需要她心灵深处情感的一种释放。因为,从我们挖掘出的夏商时期的陶器,我们的先人就把鱼作为一种性的图腾来崇拜,鱼代表多子多福。
3.树
树是生命的象征,在艺术类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中,其中就有咨询师让来访者画树的情景,咨询师通过对来访者画的树的形象和构图笔法的分析,以此可以进一步了解求助者内心世界的潜意识甚至是无意识状态。
影片中,当妈把她的鞋放到树上丢失后,就意味着她的生命里从没有性的滋润到甚至也失去了性爱的生命活力的幻想。但妈并没有自认倒霉,而是爬到她自己赋予自己生命灵魂的树上,用近乎疯狂的呐喊,来宣泄自己压抑已久的生命的能量和对美好幸福的希望及幻想。树在影片中,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形象符号,因为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目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棵属于自己的树。
4.石头
石头在心理学的绘画疗法中,一个人的画上如果有石头,就代表一个人曾经的创伤经历或现实遇到的困难,那是一个个的心结的投射。石头越多越大,代表的心中的阴影就越多越大。
影片中,妈在认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树的树的四周挖出了很多石头,很多人感到那是一个疯子的行为,其实,对于有心理学知识的人来说就不难理解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姜文也借妈妈的口说出了她为什么要挖石头,因为,树根下有很多石头。所以,树长歪了,寓意生命之树的树长歪了,一定是她的内心受了伤,有了很多的心结,所以,妈妈就挖出了很多象征她自己心结的大圆石头。这也是很多观众非常不了解的一种电影语言,很多人看不懂影片,不是姜文的影片难懂,而是因为,心理学刚刚在中国兴起,很多人对心理学的知识还没有多少了解。
5.石头房子
影片中,小队长在静谧的森林里发现了一个石头堆砌的房间,在石头房里,他发现很多自己家里以前摔碎的东西,和铺着整洁被褥的床。这个房子显然是妈妈秘密建的。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意象,
石头房子的内部,上下连通,错落有致,就像人体的心脏结构一样。
这个石头房子就是象征着妈的“心灵小屋”。
影片中,儿子好奇的打量着妈妈的心房秘密,因为,每个人心灵都是承载一生心结秘密的地方,他仿佛看见了妈妈,但每个人的心灵是不能随便进出的,更不能轻易被外人打扰。
小队长在石头房子里打起了喷嚏,随着他的一声声喷嚏声,油灯一个个塌了,他想拿起的每一个东西都是残破的。儿子只好逃跑似的离开了石头屋。这寓意。我们每一个人从前的心结都是不要轻易碰触的。
除了以上这些,影片中带有典型意象的实物还有很多,比如,枪—代表了男性生殖器也可以说成是展示男性成熟能力的象征和他们快乐的源泉:三根女性长辫子,即代表了很多的女人也可以说明代表了东西方的差异和民族。这样的寓意在《太阳照常升起》里,是有很多的。
影片中,还有些连贯的意向性镜头拍的也是非常出色的,比如说小队长身上经常背着的算盘,有一天,就被妈抛到了天空,算盘在蔚蓝色的天空缓慢翻腾,在落地的时候被摔得支离破碎,其中有一粒算盘珠子掉到了一碗稀稀的白米粥里。我认为,姜文在这里想表达的是,人们每天都在精打细算扒拉算盘珠子过日子,可你算来算去你算不过天,算盘在天上转一圈,落到地上,只有一粒是为我们服务的,归根到底我们都是在为自己那一碗饭而忙碌,姜文的深刻不仅在于此。又比如,当唐老师发现了妈的石屋后,他在门口扔了一个树杈,这个树杈是禁止的意思,告诉孩子们此处不能进,因为,人做事是要有良知的,人的内心世界,外人是不能轻易涉足更不能践踏的。在影片中,梁老师就用这个树杈告诉孩子们,树上的小鸟窝是不能掏的。这种人文情怀使得影片深刻而浪漫。
影片中妈妈的形象很有特色,很多人都认为妈是个疯子。其实,妈根本就没疯,她只是出现了一些人格障碍。首先,妈有自知力,他问自己的儿子:“我疯了吗?”儿子说:“有时候,但没疯。”妈坚定地说:“疯。”心理医生都知道,正常人和心理疾病人的最大区别是,正常人有自知力,病了就去看医生,很正常。心理病人是看谁都像病人,就自己没病,他们是拒绝就医,不承认自己有病的。其次,妈妈和儿子有一段互相摔碗的镜头,儿子大声的对妈妈说;“我不愿意上学,是我不愿意听同学说我有一个疯妈”。儿子对妈妈大声的咆哮,但妈妈一点都不生气,因为她知道,人在很压抑的时候,是需要有宣泄的,是要有个出点的。她用火柴烧孩子的手,告诉他疼是正常人的感知,也说明她的认知系统没有问题。就连妈最后的自杀,也是,妈再也不想给自己的儿子增添麻烦,为了不拖累孩子而自觉的行为。这一切都说明,。妈不疯,疯的,是那个年代的疯狂。
看完这部影片后,很多人对梁老师的死都有自己的理解,对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思路,梁老师、唐老师都是从海外归国的华侨,梁老师是单身,弹得一手好琴,还会唱动听的歌,很多女人都喜欢他,当他抱着吉他唱歌时,厨房里的五个女人一边揉面一边摆腿,是那样的春心荡漾,梁老师也知道,林大夫也很喜欢他,可是,当他摔断腿被别人误当成流氓遭到痛打住院时,他很诧异会有女人那么疯狂地对他表达爱意,其中还有林大夫,这让他不能理解。因为,他在被众人追赶时无意中发现了唐老师和林大夫的奸情,林老师应该爱唐老师啊,他为什么还说爱自己呢?他很困惑,不明白,为什么唐老师要自己承认摸了女人,当他说请唐老师和林大夫吃饭时真相揭开了,姜文在这个时候又用了一个的镜头,那黄色的门帘在唐老师兴致勃勃的出去时,被风轻轻掀动着,黄色,在古代是皇帝的专用色,皇宫深似海,皇帝的心是最难猜的,门帘掀动了,秘密也就快被揭晓了,果然唐老师的吹号声,就是他呼唤林大夫偷情时的信号,他也理解了,当他帮林大夫拧干衣服时,当听到唐老师铜号响起时,林大夫为什么说了一句话,“讨厌,才中午啊”,是什么意思,原来,林大夫一再表白自己也看电影了,还被人摸了,只不过是在变相证明自己,她那时没有在唐老师房间,她对梁老师爱的表白,实质上是在拯救自己。
梁老师不愿意看到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虚伪的世界里,他走了,面对着用形形色色方式骚扰他的人,他的离去,坦荡而从容。
对于影片中苏联老大妈的出现,有些人也觉得莫名其妙,其实,五十年代苏联就像老大哥一样,支援帮助我们,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中苏关系在上个世纪初破裂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大辫子,即说明“阿辽沙”有很多知心女人,他不再想跟你这个黑辫子的小妹妹玩了,他不喜欢你了,他只给我们这个中国小妹妹留下了很多陈旧过时的光荣和梦想的精神食粮,一本苏联批判家写的书《怎么办?》,你自己看着办。小队长的妈,背走了代表自己所有梦想的阿辽沙的遗物。对自己选择的责任,妈重复说了很多遍“我知道”,就像她丢了鞋时,鸟儿不断说的“我知道,我知道”,他们知道的就是自己在需要依赖和被保护时的心灵梦想的破灭。知道了这个时代背景,就很容易了解苏联老太太出场的用意了。因为姜文就是在六十年代初这种时代背景下出生的人。小队长就是那个时代人无知压抑而又渴望美好人生的一代人的缩影。
E.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
表达的意思是只要如果我们还记得这样的开始,太阳就会照常升起。
影片之所以不是以儿子的死告终,而是用第四段——“梦”来结尾,是因为影片的主题藏在这一段 “梦”里。
因此姜文并不是故弄玄虚地打乱故事顺序, 这种处理方式与《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非常相似,《美》的结局是失恋,但是它的主题却是“曾经爱过”,所以它用了一种很巧妙的倒叙手法来表现影片主题,影片的结尾是故事的开始。《太阳照常升起》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