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农村看露天电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个在露天看电影是我们小时候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影像中太深刻了,那个时候先带上小板凳去占位置,喊上小朋友,一片空地上摆着放映机还搭了一个白布架子。
专用放映机
90年代好朴素啊!
人们坐在一起好温馨啊!
在学校读书每个礼拜五也会看电影。全校一起看。真好,那个时候觉得新鲜人满为患热闹的很,很喜欢那种感觉。
在黑灯瞎火的农村夜晚没有什么 娱乐 项目,免费露天电影这种大众消费很受欢迎,不论是战争片还是喜剧片都是乡亲们的精神大餐。
影片上影还早,大伙就匆匆吃过晚饭赶往空旷场地,一手牵小孩一手拿木凳,不时和熟人打招呼;一个个眼神里充满了精彩故事的期待。
抢占靠前的位置是每个人心里的一件大事,因为坐前排可以看清楚、听真切,还没有人干扰;于是大家想方设法往前坐,笑脸多了,客气话此起彼伏。
电影正片开始之前加一段宣传片,什么沼气修建、蚕桑管理等等,小孩子不感兴趣,在人群里追逐、打闹;一些准备找对象的男青年醉翁之意不在酒,眼神不住也往女青年身上瞟。
正片终于开始,喧闹的广场变得哑雀无声,人们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眼睛都不肯多眨,生怕精彩情节一闪而过。
电影剧终,大伙欢呼起来,议论着故事的每一个细节;忘记了寒风的吹拂和坐硬板凳的疼痛,过了一把瘾足够了。
农村看露天电影,最鼎盛时期是文革结束后的七十年代未期及八十年代。那时候经过文革十年中的娱乐单一单调,十亿人民看八个样板戏。到一下子解放放开,大量的文革前拍摄的故事片,进口译制片复映,加上当时农村文化文娱节目严重缺乏,电视未普及。所以农村每一次放露天电影都好象节目一样,隔村隔乡都来观看,真是人山人海。我有幸曾经当过那个时期的,农村流动电影队中的一名放映员。见证和经厉过那段非凡岁月,终身难忘,现在还很怀念那个时期一些场景。农村流动电影,分为三种机型,一种是35mm的,称为大机队,由两部放映机组成,中间不用停下来停映换片,跟电影院一样机型一样放映形式,画面及声音质量较好。第二种是16mm机型,称为中机队,单机放映,因此换片时要停映,是农村电影的主力军,这种机型的拷贝(放映用的胶片)最多,影片内容最齐全丰富。第三种七十年代未期才出现的8.75mm机型,是35mm拷贝的四份之一,称小机队,是普及型。此机种灵活简单方便,很适宜转移场地,深入到每一个角落。
在我的印象中,农村放露天电影,应该是从1964年农村 社会 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开始的,那时县电影院组织了农村电影巡回放映。因为农村面积广,县里下农村的放映队才几个,因此,在农村看上一场露天电影,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只要一得到周边有放映电影的消息,就会兴高采烈,奔走相告。
天黑了,大人们在队里出工的散工了,我们这些小朋友也把牛关进牛棚。大人们就开始准备走夜路的照明,用干衫木皮或者干麻杆束成一把,也有用干竹片的,然后用绳子缚紧,点燃后就是很好的照明物了。院子里走夜路也有用手电筒的,这些人家大多是有人在外面参加了工作的。
记得看第一部露天电影好像叫《夺印》,说的是阶级敌人用糖衣炮弹进攻,腐蚀拉拢干部,使他们丧失阶级立场。剧中一句台词,至今仍然念念不忘,一个美女地主婆在喊:“何支书,吃早饭啦!"
我与院子里的一个老光棍,算是影迷了。老光棍辈份大,算起来是我的高叔祖了。只要周边哪个大队有电影,走七八里夜路,我们也会在所不辞。因此,当时流行的一些电影,我们大多数看过。比如《刘三姐》,《打铜锣补锅》,《渡江侦察记》,《上甘岭》,《地道战》,《地雷战》等等。七十年代后,我招工到了到了后来的国企,我们厂里也有放映机,每周都有电影看。
八十年代初,一种更加轻便的,适合于农村放映的8、75拷贝小型放映机问世,农村电影得到了进一步普及,我们县每个乡都成立了电影放映队,群众看电影不再是一种奢望,可以就近在家门口看露天电影了。
要说体验,还真是有一点,感叹我们的 科技 发展得真快。我们过去要跑老远才能看到的电影,现在坐在家里,想看什么影片,点开就有,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现在的人,谁还愿意走夜路,去看露天电影呢?
科技 发展快,替代也在加快。这些年电视替代了电影,现在又兴起了手机热,真的要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才能不落伍啊。
在农村看露天电影挺有意思的,我小时候就看过很多场这样的电影。
先说说看电影之前,全村人不论男女老少,拖家带口,都搬上自家的小板凳,浩浩荡荡地往大队赶(我们当时是在大队放露天电影的)。
很多人会带上瓜子之类的零食,我小时候常常在春天的时候,跟小伙伴去野地里去挖“羊了冠”,就是一种可以吃根茎的小野菜,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它的学名,我看电影的时候会洗上一大把揣在兜里,待到看电影的时候吃,美滋滋地边吃边看,那味道有点甜丝丝还有一点辣。
再说回放电影这事,一般电影没开始之前,场院上是十分热闹的,简直可以用“人声鼎沸”来形容,孩子哭老婆叫,有吃晚饭早先去占座的,在身边清出来他的“一亩三分地”,那里就不让别人坐了。有拿着手电满场晃大呼小叫喊人的。在电影放映之前,那场景绝对不亚于现在早市的热闹……。
待到电影开始了,虽然安静一些,但还是偶尔有喧闹声从某个方位响起,要想有现在城里电影院里那种绝对的安静,不存在的。当时的感觉跟现在的挤公交有点像,一村子人都来了,有时候还有外村来凑热闹的,闹闹哄哄的。
那时候看的电影,印象深刻的有《红高粱》,当时我好像也看不太明白,只记得一大群光着膀子的汉子抬着酒,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再就是聊斋,我记得那时我10岁左右,有一次忘了什么原因了,家里人都没去看电影,我自己去的。当天晚上大月亮地,一点都不黑,我壮着胆子回家,可是看聊斋的“后遗症”还是落下了,那之后好几天都不过劲,在家看啥都像是颗血淋淋的心脏在那里跳,简直吓个半死。
我那时候小,对男女之事还不太懂,但有些这方面的镜头还是记得,聊斋里有个镜头是有个男人把胳膊割开,挤血滴在一个女人的肚脐里,当时记得那女人肚皮白白嫩嫩的,感觉好羞耻。现在想来有些可笑,怎么一个肚皮就能让个孩子感觉羞耻呢。
其余的电影记不太清,好像看过刘晓庆演的小花,还有一个电影,忘了是什么名字了,只记得他男主角当时蛮帅的,后来才知道那是李连杰,那部电影是他早期的作品。
还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就是我们村有个人在去别村看电影时,遇到了鬼打墙。
那次是在二队放电影,我们村子是三队,去二队要经过我们村头的一个大坑,那大坑雨水充足的时候是蓄满水的,赶上干旱年头的话,就单纯的是个老大的坑了。大坑旁边种着白桦树,晚上刮起风来,树影婆娑的,在加上树叶子哗哗啦啦响,怪瘆人的,我们一帮人一起搭伴走倒也没啥,要是单独一个人肯定会害怕。
当天我看完电影和村里人一起回来,美美地睡下。第二天,却听昨天一起看电影的五婶子说,刘四昨天一晚上都没走回村子,整整围着那个大坑转了一宿,说是遇到了鬼打墙。我听了吓出一身冷汗,还好我没野到自己单独去外村看电影,否则我也会遇到鬼打墙。
五六十年代农村放露天电影.那可是农村大人小孩最高兴热闹的时候.吃过晚饭基本是家家锁门到场.墙上树上爬的都是人.村里领导先讲几句话.然后先放幻灯片”再放记录片.最后放的才是正片..放到最关键处.人人都鸟无声息.全神贯注.只听到电影机的达达声.半路很少有人离开.一直放完影片人们才如梦初醒.恋恋不舍的回家
那是七八十年代的事了。
学校里也组织看露天电影《小兵张嘎》《闪闪红星》等。
村里每隔些日子就请放影队到村里放电影。
得知消息,村民们,尤其是小孩子们都早早地吃过晚饭,拿着凳子,椅子走到屏幕前坐好,等着看电影。
屏幕其实就是一张白色的布,挂得高高的(对于当时我来说)。
等到人们都坐好了,最后面的放映员就用放影机,也就是投影仪把某部电影的内容投放在前面的白色幕布上,人们就开始看电影了。
小时候放学后,听说村里晚上演电影就特兴奋,吃过晚饭就赶紧拿起小凳子跑到演电影的地方,找个好地方,坐下来等着看电影。
放影前,人们三五成群地往那聚集,有说有笑,互相打着招呼。
看电影是小时候最有趣的事。
在农村看露天电影是怎样一种体验 ?太美了,比过年还高兴,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也就刚记事,隐约还记得村里演电影,动画片 ,红军桥,那时候太小了什么也没记住,就记住白狗子掉下水淹死了,因为太小了,只看了个开头,就呼呼大睡了,电影演晚了才醒,演的什么,真的不知道。后来慢慢长大了 ,才开始记住了电影的名字。小时候什么 娱乐 活动都没有,最美最高兴的事就是看露天电影,也不是常有,一个月就那么几场,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白天大喇叭 广播,贫下中农同志们,社员同志们,今天晚上我大队放映电影,电影的名字是平原游击队,希望大家准时观看,天还没黑,就开始挂幕,地点就是村当中棉站下坎,河边,有两颗树 ,把绳子扔到树杈上,一群孩子帮忙,才把银幕挂起来,一会全村人都拿着凳子来了,叽叽喳喳的可热闹了,放电影的先要对光,一道强光打在银幕上 ,左挪右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正,小孩子把手伸出来,做各种各样的动作,银幕上留下他们的首影,老鹰捉小鸡,太好玩了,放电影的一通骂,小孩子才不敢淘气了,电影就开始了。那时候的电影百分之八十都是黑白的,几乎很少是彩色的,我们管它叫带色的。最开始是加片,一般是新闻简报,相当于新闻联播,就是国家大事 ,接见外宾什么的 ,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红旗渠,消灭小地老虎,农业学大寨。有时候演到一半 或刚演个开头,下雨了,或者停电了,大家这个骂呀,就是不家走,等着来电,演完都后半夜了。更可气的是传的非常广,说晚上演电影,演电影的没来,大伙一个劲的骂娘,编了个顺口溜,叫加片磨鞋底,白跑英雄传。那个时候看过的电影实在太多了,黑白故事片有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回民之队,洪湖赤卫队,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三进三出,家,我这一辈子,夺印,李双双,李二嫂改嫁,小二黑结婚,钢铁战士,战友,奇袭,铁道卫士,雷锋,斗鲨,古刹钟声,野火春风斗古城,四零五谋杀案,保密局的枪声,特高课在行动,五十号兵站,虎胆英雄,智取华山,柳堡的故事,烈火中永生,永不消失的电波,暴风骤雨,满意不满意,李时珍,乔老爷上轿,杨乃武与小白菜,等等,太多了,记不住了,彩色电影不是很多,印象深刻的是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杜鹃山,青松岭,艳阳天,金光大道,激战无名川,火红的年代,海霞,戴手铐的旅客,黑三角,决裂,春苗,红雨,风雨下钟山,拔歌的故事,从奴隶到将军,北斗,霓虹灯下的哨兵,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宝莲灯,归心似箭,骆驼祥子,战上海,珊瑚岛上的死光,甲午风云,红色娘子军,梁山伯与祝英台,追鱼,红楼梦,铁甲零零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野猪林,难忘的战斗,等等,外国故事片也不少,看不见的战线,鲜花盛开的村庄,卖花姑娘,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追捕,佐罗,泥罗河上的惨案,七十九级台阶,宁死不屈,脚印,多瑙河之波,列宁在一九一八,地下游击队,埃及艳后,东方夜谭,乡村女教师,一个护士的故事,摘苹果的时候,火车司机的儿子,沸腾的生活,流浪者,奴里,叶塞尼亚,巴黎圣母院,回故乡之路,伏击战,保尔柯察金,百万英镑,淘金记,大蓬车,战斗的早晨,海岸风雷,东方快车谋杀案。等等数也数不过来。
㈡ 慈禧第一次看电影时,发生了什么尴尬的事情,此后禁止在宫中播放
慈禧第一次看电影是在她七十大寿的时候,英国人想用电影这种技术给慈禧祝寿,但是在电影好好播放的过程中机器却突然爆炸了,这可把慈禧吓坏了,慈禧十分的生气,于是禁止在宫中播放电影,进而整个北京城也都不允许放映电影。
可实际上八国联军的步伐后一步紧紧追赶,大清即将灭亡的号角即将吹响,圆明园也即将遭受惨绝人寰的销毁和掠夺。而这一切都还隐逸在浮华的表象之下。电影这种新兴的形式虽然在北京城得不到发展的,但在上海这座时髦新都却十分地受欢迎。各界人士都在上海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电影也随之成为了富豪权贵们的新乐趣。慈禧其实也不是不能接受新鲜事物,即使闭关锁国,也不能说明那些皇族权贵不向往外界的事物。
㈢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哪些电影是在电影院无法单独观看
亲,我成立70周年电影,在中国店独立观看啊,当然是可以的。
㈣ 你还记得70.80年代农村放电影的经历吗
夏天: 一地瓜子壳、腿腿蚊子包、人人自带凳、足足几村人、影幕正反看、老少眼直盯、青年轧热闹、趁机找对象、看到桃色境、心跳手不正、起哄吹叫子、吓跑大姑娘、中间暂休时、忙着找茅坑、小孩手中抱、头无着落靠、大人只管己、继续等下续、一部心酸泪、哭得哒哒涕、一部喜闹剧、笑声满天飞……,电影结束,下次再回!!![笑哭]
我是1976年10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的,那个时期的乡下文化大多是电影。隔三差五的周边的村庄都有放电影的,影片大多都是看过的,为了消磨时间,我们男女知青结伴而行。农村那时放电影就像过年一样,有的连续放二三天,外村的来看电影,就像是走亲戚。放电影前,早早就把凳子放在银幕前,特别是孩子们的高兴劲,很有意思。
那时的文化主要还是匮乏。
看一场露天电影,在农村人眼里,远远胜过现在人看春晚,是那个时代人们的最高精神享受!
农村的电影生活是从知道要放电影时开始的,一个村要放电影了,都是提前通知的,从这时开始,村子里就开始沸腾了,大人小孩奔走相告,无论是否已经得到消息都要告诉一番。大人们开始紧锣密鼓地把自己家的活忙活完好静心地看电影,孩子们开始设计准备自己看电影时吃的小食品,当然不是买而是自己到山里采。
放电影当天,大队要派一挂马车到公社里把放映设备和放映员接到村子里,这时孩子们就成群地围在放映地了,带着好奇心看着这些设备;成年人就老早地帮着放映员架设银幕,银幕最初是窄的,后来变成宽银幕了;待到黄昏时分,全村的男女老少、全家的老小,就纷纷的从四面八方向放映场聚集。不过,因为当时 社会 治安不好,家里要留一个看家的,一般都是老年人。
那个时代电影片子少,还是黑白的,经常重复放映,那也百看不厌,甚至电影的台词都能背下来。
那时农村放电影,是一个社交大平台,通过看电影,全村百姓在沟通交流,小伙伴们在加深感情,年轻人通过看电影谈成恋爱的也不在少数。当然,因为拥挤了、挡视线了、踩脚了等等,口角的、打人甚至打群架的也时有发生,不过这也不影响人民对看电影的迷恋程度,因为很多人都是步行十里八村跟着放映员看电影的。
那个时候看电影不只是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是过来人的一种永恒记忆,美好的!
回忆起少时看电影,那是非常兴奋的事。当年我村有验军,又是公社驻地,看电影的次数各外多。当着到部队的放影车驶来,那心情别提多高兴了。经常不吃饭就直奔放影场,早早的等待着电影的播放。今天想来还存在时的感觉。
71年的,那时家里都没有电视 ,村里放电影成了一件大事,喇叭通知时间,很早就搬个小凳子去占地方,那时候村里放电影真是热闹,几乎全村的人都过来看电影,不爱看的也过来凑热闹,邻村的年轻人也登着自行车 过来乘机看有没有好姑娘。[笑]
那时候虽然落后,穷!但是人都很单纯,过的很快乐,没有现在的车贷,房贷的工作压力,没有现在的人心叵测……
现在的到底怎么了,生活条件这么好,可是人每天都生活在忙忙碌碌之中,压力、攀比、嘲笑是现在人都有的素质。吃的好东西比以前多了,用的也都是现代化了,但唯一就是病人比以前多了,也更年轻化,可怕的癌症却成常态了!
这是现在人共同的话题,回忆以前很有感触,但是只能在记忆当中!
我是古稀老人,亲历五十年前的农村文化生活,如果有电影看,就是特别快乐!
那时候的人民公社,除了广播站让农村家家都有广播音箱之外,还有电影院或者放影队。电影院看电影,大部分是免费的,节假日全天轮番播放最新的影片,就需要花两毛钱买电影票入场。其他时间只有夜晚放一两场电影看看。
放影队,就是去各个建设工程的工地或者生产大队放电影,全部都是免费的。例如,大型水库建设工程,一般都是几万人,按照人民公社为施工团,分别驻扎在周围山头上,每天晚上,各个公社的放影队播放各种电影,那可是非常热闹的地方!
再例如,电影队轮流到各个生产大队放电影,都是免费的,一般都是当时的热播片。播放正片之前,首先播放半小时左右的科普宣传政策讲解的节目。
还例如,驻军营地,普遍都有电影队或者电影院,经常免费为人民播放电影;周围的各个人民公社电影队,也去驻军营地慰问放电影,就是当地军民联欢晚会;
还有大型的国防施工现场,一般都是施工工期很长,人员很多的五湖四海的民兵,周围的各县电影队轮流来放电影慰问一下 ,几乎天天看电影。
特别庆幸的是,看过电影《洪湖赤卫队》之后,湖北省歌舞团《洪湖赤卫队》剧团来到我们这里,现场演出《洪湖赤卫队》,他们都是明星啊!
电影院
小时候家在三线厂,每个月一次的电影放映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欢乐!放映前都会提前通知,最兴奋的就是孩子,每个人都从家里抱着小板凳,甚至拿着块砖头到影院前的空地上占位子,厂医院的一侧院墙就是放映的幕布,每次放映完,大家都意犹未尽,兴高采烈的讨论着回家去[呲牙][呲牙][呲牙]
我七十年代在新疆托克逊县伊拉湖乡(原称前进公社)下乡当知青时,条件差看一场电影要跨一至三个大队,路途远,我就到老乡家借用毛驴(关系好才给借)骑着毛驴去看电影(看电影人多没有座的椅子,我就骑着驴看)电影基本上都是样板戏和抗日、援朝的老电影……
㈤ 七十年代有哪些电影片
国产老电影名录大全(七十年代)
难忘童趣
阅65588转1002015-03-06分享保存
001歌迷小姐(1970)
002红灯记(现代京剧)(1970)
003五虎屠龙(1970年)
004智取威虎山(现代京剧)(1970)
005广东小老虎(1971)
006沙家浜(现代京剧)(1971)
007万箭穿心(1971)
008白毛女-舞剧 (1972)
009鬼新娘(1972)
010海港(现代京剧)(1972)
011龙江颂(现代京剧)(1972)
012马永贞 (1972)
013奇袭白虎团(现代京剧)(1972)
放学以后.1972
014车轮滚滚(1973)
015冷面虎(1973)
016七十二家房客 (1973)
017艳阳天(1973)
018战洪图 (1973)
北地胭脂.1973
东海小哨兵.1973
带响的弓箭.1974
019半篮花生 (1974)
020步步追杀 (1974)
021创业(1974)
022杜鹃山(**京剧)(1974)
023怪人怪事(1974)
钢铁巨人.1974
海鸥飞处(1974)
024海韵(1974)
025火红的年代(1974)
026金瓶双艳(1974)
027平原作战(现代京剧)(1974)
028闪闪的红星(1974)
029无影灯下颂银针(1974)
030向阳院的故事(1974)
031一副保险带(1974)
032侦察兵(1974)
033阿勇(1975)
034碧海红波(1975)
035草原儿女(1975)
036长城新曲 (1975)
037春苗 (1975)
038第二个春天(1975)
039烽火少年(1975)
风流经理骚秘书.1975
040海霞(1975) 041红雨 (1975)
042护花铃(1975)
043黄河少年(1975)
044激战无名川(1975)
045笕桥英烈传(台湾)(1975)
046金光大道I(1975)
047决裂(1975)
048磐石湾(1975)
049屈原 (1975)
050沙漠的春天(1975)
051小将【1975】
052小螺号(1975)
053沂蒙颂-舞剧 (1975)
054捉奸趣事 (台湾)(1975)
055阿夏河的秘密(1976)
056半边天(戏曲片)(1976年)
057长空雄鹰(1976)
058赌王大骗局 (1976)
059沸腾的群山(1976)
060枫树湾(1976)
061欢腾的小凉河 (1976)
062江水滔滔(1976)
063流星蝴蝶剑 (1976)
064芒果之歌(1976)
065南海长城(1976)
066难忘的战斗(1976)
067年青的一代(1976年)
068牛角石(1976)
069青春似火(1976)
070秋歌(1976)
071山村新人(1976)
072少林门(1976 )
073锁龙湖 (1976)
074文昭关(1976)
075新精武门(1976)
076雁鸣湖畔(1976)
077暗礁(1977)
078巴士奇遇结良缘(1977)
079春潮急 (1977)
080春天 (1977)
081大刀记(1977)
082风云岛(1977年)
083海军突击队(1977)
084黑三角(1977)
085红娘(京剧)(1977)
086蓝天防线(1977)
087两个小八路 (1977)
088苗岭风雷(1977年)
089明月刀雪夜歼仇 (1977)
090十月的风云(1977年)
091同志,感谢你 (1977)
092***中的一条船(1977年) 093希望(1977年)
094熊迹(1977)
095延河战火(1977)
096渔岛怒潮(1977)
097战地黄花 (1977)
奔向彩虹(1977)
098拔哥的故事(1978)
099豹子湾战斗(1978)
100冰山雪莲(1978)
101并非一个人的故事 (1978)
102不平静的日子(1978年)
103春歌 (1978)
104大河奔流(1978)
105丁龙镇(1978)
106东港谍影(1978)
107斗鲨(1978)
108儿子,孙子和种子(1978)
109风雨里程 (1978)
110孤城谍影(1978)
111火娃(1978年)
112江姐(1978)
113巨澜 (1978)
114孔雀飞来阿佤山 (1978)
115猎字99号 (1978)
116蒙根花 (1978)
117南疆春早 (1978)
118奴隶的女儿(1978)
119女交通员(1978)
120平鹰坟(1978)
121三挺机枪的故事(1978)
122山寨火种(1978)
123特殊任务(1978)
124我们是八路军(1978)
125瑶山春 (1978)
126一招半式闯江湖(1978)
127中华丈夫(1978)
128啊!摇篮 (1979)
129八二三炮战(台湾)(1979)
130保密局的枪声(1979)
131春雨潇潇(1979)
132从奴隶到将军(1979)
133灯(1979)
134赣水苍茫 (1979)
135归心似箭(1979)
136海外赤子(1979)
137欢颜(1979)
138婚礼 (1979)
139吉鸿昌(1979年)
140济南战役(1979年)
141她俩和他俩 (1979)
142军阀趣事(1979)
143苦难的心 (1979)
144苦恼人的笑(1979)
145蓝光闪过之后(1979)
146泪痕(1979)
147柳暗花明 (1979)
148绿海天涯 (1979)
149摸花轿 (1979)
150哪吒闹海(1979)
151瞧这一家子 (1979)
152乳燕飞(1979)
153山乡风云(1979)
154少林寺(1979)
155神圣的使命(1979)
156生活的颤音 (1979)
157瞬间 (1979)
158甜蜜的事业(1979) 159挺进中原(1979)
160我的十个同学(1979)
161西风的故乡(1979年)
162西园记(1979)
163小花(1979)
164小字辈(1979)
165笑(1979)
166笑拳怪招(1979)
167血与火的洗礼(1979)
168丫丫 (1979)
169樱 (1979)
170鹰爪铁布衫(1979)
171有一个青年(1979)
172于无声处(1979)
173圆月弯刀(1979)
包公赔情[1979]吉剧
二泉映月.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