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阳光灿烂的日子。观后感。
楼上说的对 我就费神帮你找几篇精彩点的吧
往事总在忘却时被人提起
——观《阳光灿烂的日子》想到的
在“金王纷争”四起的时候,我第一次读王朔的作品。
自从因买了一本矫情的《廊桥遗梦》(——当时的畅销书),后悔不迭后,我就长了记性很少买畅销的文化食品。我知道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绝对不好受——不管那人是带你去吃屎还是糖。
在将别人的纷争当作风景匆匆略过的时候,我读到《动物凶猛》。一次滞后的阅读,感觉不错。它还使我回想起一些以前的事,譬如, 一天我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因发育发生变化时,死活都不肯去公共浴室洗澡,我为自己的变化萌生羞耻感。当我掩着下体蹩进浴室,透过迷蒙水汽,我发现自己和大人已经很像了。水从高处降落,打在天灵盖上,我渐渐适应了变化。
我向朋友推荐这部中篇。有一些朋友以为我是保“王”派,几欲与我反目成仇。当然也有一些朋友并不爱凑热闹,他们认真地告诉我姜文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比原著更出色。
我记得罗伯·格里耶说过“改编而成的影片总是可笑的”。我带着怀疑的目光进入《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片蔚蓝的天空。最后的字幕打起,我要说影片拍得很棒,和小说是两个独立的事物。小说更强调以成人的目光回首往事,影片关注成长,将你推入过去的年代,与那个叫马小军的男孩一块儿长大。
七十年代中期,人们已被各类运动折腾得疲惫不堪,不过人们的觉悟普遍较高,工作、革命还是按部就班。除了十五、六岁的孩子——心理的稚嫩与生理的成熟在一具具肉体中产生矛盾冲突。马小军即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执迷于虚无的英雄主义:戴着老爸的军功章、军衔,在镜子前耀武扬威;冒着生命危险爬上烟囱顶端,从高台纵身一跃,只是为了引起米兰的注意。他怀有虚幻的感情:我们从他在米兰的床上捡起一根长发时专注而幸福的表情,从他将米兰悬挂在床边的照片想象成穿着泳装等细节,可见一斑。他的生活方式极其虚浮,整日游手好闲,时不时地聚众滋事,以配万能钥匙开百家锁为乐事。当时,马小军们的梦想像升上高空的气球,濒临破灭的危险;他们的行为像疯狂旋转的陀螺,疯狂之后是什么?盎然生活还是悄然死去?他们的信仰如同热铁皮上的猫,无法停留,无处驻足,难免产生绝望之情。片中有一个镜头深深地嵌入我的脑袋。马小军想从水中爬到岸上,每每接近岸边,就有一条腿将他踹回水里,优雅的音乐“配合”下,一次次徒劳的努力……这才是现实生活的象征。
姜文给我们讲述了一则有点忧伤又不失快乐的青春故事。我的情绪为影片左右(——我无法摆脱),作为男性,我理解马小军的所作所为,有一些我们十五岁的时候不正是这样做的吗?——放学扎破恶言相向的老师的气胎;课间议论女生半成熟的性特征;暗恋葡萄的同时,不忘狐狸一般卑鄙地贬低葡萄的质量。也许不能说我们卑鄙,这样不客观,只能说我们渺小,渺小得仿佛一抹阳光,唯有被阴影证明了,才能被别人意识到。
我非常喜欢影片运用黄绿色为光影主基调,符合人物的心境,也符合青春毛茸茸的质感,颇赋唯美的倾向。顾长卫的摄影始终带着人性化的力度(比如一系列的跟拍)。还有经典老歌(音乐)的巧妙穿插,也是影片可圈可点之处。值得一提的是姜文脱离王朔的文本创造了许多新人物(比如受气的老师,王朔扮演的小坏蛋,具有点睛功效的傻子古伦木等等)使主要人物愈发饱满,使影片的主题愈发鲜明。
影片快结束前我差点失望。因为叙述者马小军长大了,他和他的朋友有的成了大款有成了英雄,大多名利双收。他们的俗化是否意味着我将来的俗化?这时古伦木骑着他的棍子出现在画面中,“古伦木、古伦木”昔日的伙伴趴在豪华的超长车车窗上,大声地冲他喊。傻子古伦木也变了,他不再像过去口齿不清的回答“欧吧、欧吧”了,他狠狠地骂道“傻丨B!”我被意料之外的结尾逗乐了,笑过之后,心头有一丝惨痛,黑色的幽默撕碎了诗意的完美。他嘲笑的是我吗?我越发清楚,青春于我已是一首八十年代的朦胧诗了,如果我认为诗越美好,那么就证明我现在的心情越苍老。
谨以此文祭奠英年早逝的演员姚二嘎先生!
题记: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毛丨泽东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不得不错过一些人和一些事,我们无法回归往昔,所以我们必须面对和担当所有的发生,珍惜每一个存在的今天,理性地埋葬昨天,坦然迎接明天,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纵身一跃,割裂了和过去的关系,那些阻拦的手脚,成为长大的动力,在孤单和无助中,这个孩子将不再软弱,在自我拯救和反思中,他默默长大成人,为了生存,为了一个人的活着的世界。
水中的浮沉,是一个生命自不可测的未来,那一回一回从水底浮起,让马小军不再对世界有着任何幻想,在成人世界永远只是你死我活的苦斗!这是社会的生存法则,这是社会套在你脖子上的无形枷锁!
《阳光灿烂的日子》有着浓浓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情结,片子以 “文革”为题材却用了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样一个片名,耐人寻味!这是一个部队大院孩子对“文革”的个人记忆,夹杂着王朔的记忆和姜文的个人经历。那是一份对“公有制”和“纯洁无暇” 的涩苦回望,在当下,沉渣四浮、理想和良知缺失的年代有着讥讽和警世的意义。
我们离开了那个特定的“罪孽深重”的年代,任何人似乎都有权“啐”上一口,说三道四,但是,我们应该公正看到:那个为史书评价为“十年内乱”的年代,对于普罗大众而言除了背诵毛主席语录外,他们感知中有的是劳保、**教育和“当家作主” 的自豪感。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意义不甚重大。至少,那个年代,吸毒、“半公开”的卖淫和公开的赌博是没有的!
而今,我们也成了父辈,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在时代的大潮中搏击,在生存的借口下,埋葬了童年所有对未来的理想主义,在残酷的世界中,逐浪随波。
我们早已失去了纯真的年代,有的只是世故和伪善。 我们之间隔着厚厚的一堵墙,虽然,网络拉近了时空的距离,但是,它却拉开了心灵的距离,人们不再如兄弟,有的只是一种“关系”!
影片是一份宝贵的回忆,影片开始,笛子缓缓吹奏出一个时代的挽歌,在记忆中,那个年代,人的精神面貌(指普罗大众,我们应该明白一个政党是应该为众多的普罗阶层谋福的,他们的幸福和生存才是一个执政党应该考虑的。)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单纯、善良和大公无私的。
想想马小军在片子意味深长的话吧:我也可以作证,那时候除了一些政治品质可疑的干部,贪官污吏,凤毛麟角!
那个年代的人有着一种正气,在毛丨泽东高瞻远瞩的巨手指引下,他们义无反顾奔向祖国需要的地方,单纯是种力量,是一个一穷二白国家必要的凝聚力。而思想的“净化”是一个散砂式的民族必要的代价,面面俱到是乌托邦,在阶级社会中根本不可能实现,我们跨越时代来指责复杂的中国历史有失公允。在那特定的年代,人民单纯而质朴、知足而向上。
“三支两军”【注二】的军人们在雄壮的革命歌曲中踏上了征程,一个蓝天白云的镜头想必是姜文的大院对的记忆,纯洁是稍纵即逝的东西啊!
姜文刻意滤去了“文革”中的“残酷”,以孩子的眼睛关注着成人世界以外的东西,对三个女孩跳《翻身农奴》的那个场景,用一束窗外射入的阳光增加了诗情画意的感觉,在少年的记忆中,舞者是天使一般的纯真无暇。
军号嘹亮,孩子们在奔跑、干仗和嬉闹中长大,他们纯粹,即便是暴力也是纯粹的;他们单纯,即便男女的爱慕也是单纯的。这一切留存在我们的意念中,我们的学生时代也像他们一样,顽皮而单纯!我们也在“工宣队”师父们的训斥中懂事明理,我们的记忆中一切干干净净的!
在马斯卡尼的间奏【注三】中,米兰的照片出现在我们眼前,那是完完全全和《动物凶猛》合拍的,那青春、健康、单纯微笑着的形象久久萦绕在我的心中,这是中国银幕上少见的健康的女性形象,让人怦然心动,米兰只属于一个没有邪念的年代,在我们的青春岁月。
长大的我们不再羞怯,我们已经像动物般凶猛,那么,在马斯卡尼忧郁而缠绵的音乐中回想一下初恋的岁月,回想一下,那一见钟情的直感…
然,一晃已是二丨十年,已经没有了那种醉人的感觉,有的只是侯先生《三十以后》的告白!
让长大的我们再一次在心念中像马小军一样行走在屋脊上,在煽情的音乐里重温已逝的纯洁。
而根据中国国情。在我们影院的公演版本中删除了两个段落,增加了一个段落:
影片删除了他们打斗后在浴室和于蓓蕾遭遇一场中,羊镐直了的一场,其实那是青春期的本原,是每个年轻人的必然,但是它注定为我们的检查制度所不容,我们在貌似纯净的故土上一次次被“阉割”,即便听了《国际歌》也是无动于衷的!
青春应该是张扬的、无畏和勇敢的,青春应该是激丨情、无私和热情的,马小军他们几乎和我同龄,他们经历也有着我们的影子,我们的世界里也有着那份激丨情和友谊的回忆。
片中马小军之父教育马小军的戏,有着父子的真情实意,他们曾经也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影片记忆着那个特定年代,马斯卡尼的旋律贯串了整部电影,一次次在这样的旋律中,我们回忆,我们憧憬!
米兰在片中是马小军他们青春年代里的一个背影,也是我们纯净在自我之境中目睹和创造的一个背影。米兰的凝视存在在马小军和我们的青春记忆中。幻象和真实搅杂在一起,米兰率真和青春的健美有着蓝天般的纯净。而那些年代的孩子是没有多少邪念的。我们所向往的往往不是肉体,我们期待的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一种异性的隐约和禁止之美,这是纯真的年代,这是我们的昨天。在这样凄婉的旋律不禁泪眼婆娑,可是,这一切已经是被我们记忆一次次重叠和洗刷过遗痕,宛如隔世!
孩子们在真实中生活,却在精神世界创造着一个超越自己年龄的虚幻的、神奇的天地,犹如姜文在公演版那个“梦幻”镜头,但是,这组镜头确实有画蛇添足之嫌,所以在dvd中被全部删除了。
但在公演版中还是因为 “中国国情”删去了宁静一个半裸的镜头,其实这一幕表现了一种欲望的宣泄和马小军和青少年时代的割裂,而宁静高耸挺拔的乳丨房充满了健康的、单纯的美丽。这是一种不忍亵渎的纯洁。在我们跨入成人世界的一霎,当我们回望的一刻,是否也有过那青春的扣人心弦的瞬间!?
影片是以暖色调拍摄的,在明媚的阳光下有种温暖的感觉,这是姜文心中的颜色,这是一种纯净的颜色,孩子和孩子之间友谊的颜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小军在雨中呼唤米兰的那场戏,倾盆大雨浇湿了他们俩,米兰:“你怎么啦?”的呼唤,有着女性全部的角色意味。就像母亲需要阵痛才能生下婴儿一样,孩子需要在另一种阵痛和挫折中长大,同样,马小军“我喜欢你”的表白,也宣告了他的长大…
拥抱吧!在这样的雨夜,让你起伏的胸膛温暖我的心房,让你的心感应着我的狂放,你的体温和诱人味道让我在雨中回归我们赤裸相对的伊甸,青春就是全部!
在这部影片中宁静的青春、健康丰满,王学圻严肃和正气的军人形象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客串的冯小刚演的胡老师在如厕的形象堪称一绝,还有著名的反派老演员方化演了一个高级军队干部的形象,这是老人家最后的银幕形象,在离开摄制组不久,就因病去世了!“鬼子王”至此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还有那因为沾染毒品,已经弃我们远去的姚二嘎,在片子中释演的傻子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中一个经典的银幕形象,让貌似“聪明”的你我在自我镜中审视我们的自己!
才旦珠玛嘹亮、高亢的声音随着雪佛莱房车穿行在新时代的都城,四个玩伴二丨十年后已经面目全非,听吧,那个依旧骑着扫把的傻子在最后的出现中发出了时代的强音:
“傻丨b!”
2003年10月31日 星期五 于20时48分
独立影评人:osama kavkalu 于 寒鸦精舍 浦东,万圣节之夜
后记: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他留存着太多往昔和青春的记忆,电影,可以一次次的看,但是,关于昨天,它只能深深埋在心底,学会忘记是人长大的代价!
今天是万圣节,家中依旧是我一个人,yoko跟着他的上司在西郊宾馆应酬,人生是自动和被动的选择,每一天个体都以自己的言行面对未来和自我。今夜,在西方的鬼节,每一个人都在路上!
请相信我,太阳明天依旧是新的,愿所有的生命快乐,安详!
【注一】《阳光灿烂的日子》
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1994年出品
导演:姜文
原作:王朔
摄影:顾长卫
美术:陈浩忠、李勇新
录音:顾长宁
主演:夏雨、宁静、王学圻、斯琴高娃
奖项: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奖: 本片获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奖(银狮奖),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奖,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十大佳片评选“国际十大佳片第一名”。
【注二】三支两军:1967年1月,毛丨泽东指示军队要“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
【注三】马斯卡尼间奏:选自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间奏曲,这是迄今为止我听过的最扣人心弦和美妙动听的间奏曲,同样这首曲子也被不断引用,我们在《愤怒的公牛》、《教父3》等片中都可以听到。
⑵ 多谢不演之恩,原定主角因故辞演,这7位演员临时救场却成就经典
娱乐 圈是一个比哪个圈子都更为现实的地方,很多人努力拍了一辈子戏,到老依旧默默无闻,有的人却出道即巅峰。
而红与不红,往往就在一部作品之间。
都说走红是一门玄学,确实没错,有的演员亲手推掉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戏份,反手就被别人给演爆了。
下面,我们一起聊一聊因为种种原因辞演后,让别人演成经典的演员,看看是不是要感谢他们的不演之恩?
一、《大汉天子》:陆毅辞演,黄晓明接棒
2001年《大汉天子》开播后收视率爆表,刚从北电毕业不久的黄晓明凭借该剧一炮而红。
吃到了红利之后,制片方快马加鞭地拍摄了第二部、第三部。
至今它仍被不少人奉为经典,第一部的豆瓣评分稳定在7.8分,被认为是黄晓明拍得最好、最不油腻的一部作品。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该剧原定出演男主角刘彻的不是黄晓明,而是陆毅。
当时,陆毅已经凭借赵宝刚执导的海岩剧《永不瞑目》红遍大江南北,所有好的剧本都砸上了门。但他毕竟分身乏术,做不到每一个好剧本都抓到手心里,《大汉天子》向他发出邀请时他行程已满,只好辞演。
而后这个角色几经辗转落到了黄晓明头上。
临时吃到大饼的黄晓明当时非常忐忑,因为该剧在当时算是一个大项目,投资1800万元,请到了陈道明、贾静雯、陈莎莉等两岸三地的大腕配戏,而他还只是一个新人。
不过他发挥得非常稳定,既演出了帝王霸气的一面,也演出了夫君“苏”的一面,剧一播出就受到了一致的好评,所以也才有了后面的两部续集。
陆毅和黄晓明都曾是外表俊朗的人气小生,不过陆毅挑剧本的眼光堪忧。在推掉《大汉天子》之前,他还推过一部让周杰红透半边天的《少年包青天》。
《少年包青天》第一部,导演接洽的男主角就是陆毅,但他当时正在拍其他的戏无暇分身。
后来导演又去找了吴奇隆,吴奇隆一听说要把自己整成个黑煤球,连连拒绝。
导演无奈又把目光锁定了彼时已经凭借《还珠格格》“尔康”一角小有名气的周杰,但周杰也遇到了不少阻碍,颜控琼瑶一听自己捧红的玉面小生要去演包黑炭非常反对,周杰再三坚持时,她丢了一句“后果自负”就没管了。
之后周杰力排众议接下了该剧,没有想到播出后效果巨好 ,至此该片成了他最有名的代表作。
眼见周杰拍火了第一部,陆毅着手接拍了续集,但收视率和口碑都不可同日而语。
再看看陆毅推掉这两部作品的时期接的剧,无非是《夏日恋语录》《一网情深》《壮志雄心》等,影响力都一般。
缺一个好的挑剧本的审美,大概也是他高开低走的重要原因吧。
二、《炊事班的故事》:沙溢接替胡亚捷成为“帅胡”
沙溢刚出道的时候被换过角,也捡过漏。
2000年,还在军艺上大学的沙溢被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大饼砸中,张子恩找到他演《上错花轿嫁对郎》的男一号,让他回去减肥。
他兴高采烈地用一个月减了二十斤,却接到导演的一个晴天霹雳电话:内啥,男一号有了更适合的人选,要不你演男三沙平威吧。
他很沮丧,但作为一个新人,有戏演总比没有来得好,所以他还是去了。
虽然瘦到撑不起来那套厚重的盔甲,但唇红齿白的小生形象还是让观众对他有了印象。
一年之后他从军艺毕业,进了空军政治部话剧团,这个时候他又捡了一个漏。
当时,空政正在筹备一部叫《炊事班的故事》的情景剧,由尚敬执导,拟定出演人员是洪剑涛、周小斌、高亚麟、胡亚捷等6个空政演员,剧本编写的时候也完全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目的是让观众觉得人物更真实。
然而,剧本完成之后,“帅胡”的原定演员胡亚捷却因为档期问题无法按时出演,刚进空政的沙溢正好补了这个空缺。
更有意思的是,临开机前高亚麟跟尚敬一起去捏脚,尚敬突然发现这六个人除了毛孩像个兵,其他的都是肥头大耳的,于是劝说高亚麟别演了。
高亚麟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还帮他张罗了那会儿正在南京的范明,后来便由范明出演了“老高”一角。
由于剧本已经全部打印出来了,后来“帅胡”和“老高”也就没有再更名。
这部情景喜剧播出取得了不俗的反响,沙溢凭借该剧获得了“金星奖”最佳男演员奖,也从此跟导演尚敬“锁定”了。
之后的几年里他出演了尚敬执导的《都市男女》《 健康 快车》《武林外传》等多部剧,并凭借《武林外传》里的白展堂一举成名。
三、《大宅门》:蒋雯丽死活不演杨九红,换成了何赛飞
2001年《大宅门》在央视首播,以17.74的收视率夺得当年的收视冠军。
至今提到年代剧的天花板,很多人仍会第一时间想到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豆瓣14.9万网友给它送出了9.4分的高分评价。
该剧聚集了上百位大咖,连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姜文、李雪健这些大咖都来打了一瓶酱油。
但该剧幕后创作之难,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故事是根据该剧导演和编剧郭宝昌自己亲历的真人真事改编,他从16岁就开始构思,前后共写了四版,前三版都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被销毁了,等第四版完稿时他已经年过半百了。
当他着手将其影视化时,又经历了拉不到赞助等重重困难,好在央视及时出了资。到选角时同样很艰难,前来助阵的演员虽然多,但谁演谁却一直难以敲定,其中经历变数最多的当属杨九红一角。
郭宝昌最初想让蒋雯丽饰演杨九红,但是蒋雯丽死活不干,她就咬死要演白玉婷。
郭导说杨九红的戏份和白玉婷的戏份差这么多,你为啥啊?
蒋雯丽说烟花女子这样的角色她还能再遇到,但像白玉婷这种能跟一张照片结婚的“情种”可遇不可求,她说什么也不能错过。
郭导没辙,去找了顾长卫,让顾长卫说服他老婆。顾长卫劝蒋雯丽听郭导的话演杨九红,蒋雯丽依旧不松口:不,我就要演白玉婷。
就这样,蒋雯丽跟白玉婷对上了座,杨九红却到临开机时都开着天窗,急得郭导直跺脚。
到杨州拍摄前一天,央视给他“空降”了一个杨九红,那就是后来出任该角的何赛飞。
郭导之前看过何赛飞的戏,觉得她缺少点刚烈的劲儿,与他心中的杨九红不太一样。
但火烧眉毛了,也只能让她试一试了。没有想到这一试还真是那么回事,她将杨九红演活了,傲气又带点刻薄,风情万种又有些被世俗逼出来的神经质,让人又爱又恨,又气又悯。
有一个有趣的事情是,拍摄过程中何赛飞知道导演一开始不满意她,有一天聚餐时她喝多了,跳到椅子上指着导演的鼻子开始“耍酒疯”,她说:你始终就没看中我是不是,我是谁?我是何赛飞,只有我能演杨九红!
弄得郭导哭笑不得。
四、《新白娘子传奇》:赵雅芝换成潘迎紫,又换回赵雅芝
1991年,台剧《新白娘子传奇》在当地首播后收视率很漂亮,次年内地引进,在央视三套播出后成为年度收视冠军。
此后的多年,它成了陪伴孩子们度过寒暑假的最好的电视剧之一。
而这部剧当年关于白娘子的选角,也是一波三折。
最初台视选的白娘子扮演者是赵雅芝,但这部剧是在内地取景,赵雅芝的小儿子当时正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升学考试,她不想离开香港,于是回绝了制片人。
后来制片人找到了潘迎紫来接替她出演白新娘子,可几个折腾,许仙的扮演叶童的档期又出了问题。
按下葫芦浮起瓢,几个主演还没有凑齐时,潘迎紫的脸部平疣复发又拍不了了。
演员方面一再出状况,让原本筹备年初开拍的方案连连搁浅,无奈制片人又反过头去说服赵雅芝。
制片人答应赵雅芝把拍摄日期往后推迟,最终由原定的四月一日在内地开机改到了她儿子考试结束。
不过,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最终赵雅芝和叶童把这个IP拍成了一个大热门,多年来热度一直经久不衰。
当然,由潘迎紫出演应该也不错吧,看过粉丝的P图,也还挺有白娘子的味道的。
五、《大明宫词》:宋丹丹辞演太平公主,由陈红一并担纲
李少红执导的《红楼梦》《大宋宫词》都遭到了全网吐槽,但她也曾执导过至今评分9.1分的《大明宫词》。
年近40的刘涛出演《大宋宫词》被网友抨击得最多的是强行扮嫩演少女很违和,而在《大明宫词》中,导演是完全没有让扮嫩这个事情发生,韦皇后、太平公主这些角色都用了多个演员来演少女时期、青年时期。
其中太平公主由周迅和陈红两人扮演,周迅扮演的古灵精怪的少女太平公主至今还被观众津津乐道。
陈红饰演的成年太平公主,集美丽和哀伤于一身,美得惊心动魄,成为无数人的童年女神。至今提起该剧,她的美貌仍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拍摄这部剧前,导演考虑到陈红是偶像型演员,给她安排了青年时期的太平公主,老年时期则由宋丹丹出演。
但临开机前,宋丹丹请辞了该角色,一方面,她觉得自己没怎么演过 历史 剧,怕驾驭不了,另一方面她要对接的是大美人陈红,她十分惶恐。
李少红一想,如果同一个角色演员换多了观众们的印象也就分散了,宋丹丹一辞演,她便也就同意了。
后来老年的太平公主便由陈红一并代劳,不过原定14集的戏份缩到了5集。
现在想想宋丹丹这个弃演是明智的,真让她演了老年太平公主,形象应该与之前的青年、中年时期有一些割裂吧?
六、《喜剧之王》:女主角由徐怀钰换成了张柏芝
1998年,18岁的张柏芝从澳大利亚高中毕业后回到香港,凭借一张360度无死角的脸,她成功通过广告的形式进了 娱乐 圈。
这一年,周星驰和李力持正在筹备他们的新电影《喜剧之王》,锁定的女主角是徐怀钰。
此时的徐怀钰刚刚出道就凭借个人首张同名专辑《徐怀钰》,成为继张惠妹之后又一位销量破百万的歌手,可谓出道就封后。
走红之后徐怀钰各种通告不断,根本没有档期接演柳飘飘这个角色,哪怕当时周星驰诚意满满,连续邀请了她三次。
徐怀钰拒绝后,周星驰找了同样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张柏芝出演该片,电影上映后获得香港票房年度冠军,张柏芝不仅一炮而红,还提名了金像新人奖。
“不上班你养我啊”这段戏份,至今被认为是不可超越的经典,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可惜出道即王炸的张柏芝后来从一个天才演员变成了“绯闻女王”,而徐怀钰同样经历了短短几年的高光之后就光速flop。
前两年,她来内地参演《蒙面唱将》,说自己是“时代的眼泪”,不禁让人心头一酸。
她在这档节目中透露,她当时不仅无缘《喜剧之王》,几乎同一时间,成龙也邀请她出演《玻璃樽》的女主角,她同样因为没有档期无法参演,最后舒淇顶上了。
她半开玩笑半带遗憾地说:如果自己当时去了,就少了两个影后了。
七、《过把瘾》:王澜放了赵宝刚鸽子,江珊救场
90年代初,江珊因为《过把瘾》成为家喻户晓的女明星。次年她发布了一张音乐专辑,把《梦里水乡》唱响全国各地,成为了多栖发展的女明星。
但“杜梅”这个角色,是她捡漏捡到的。
赵宝刚执导《编剧部的故事》时,因为大学生“刘小红”这个角色捧红了陈建斌、李亚鹏的同班同学王澜 。
赵导见王澜长得漂亮,会演戏,跟她口头约定让她短时间内不要接戏,等他开新剧《过把瘾》定她演女一号。
王澜嘴上答应着,可转身就接了黄建新执导的电影《五魁》女一号。
那个年代,西北黄土高原为背景的电影很吃香,张艺谋的《红高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热门题材的大屏幕之作,又是著名导演执导,和还没有拿到剧本的电视剧对比,王澜很自然地就倾向了大屏幕。
赵宝刚得知后非常生气,一边写文章内涵王澜,一边找到了外形和气质与她相似的江珊接棒演《过把瘾》。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过把瘾》成为爆款电视剧,满大街都在唱它的主题曲《糊涂的爱》,杜梅的爆炸头更是成了 时尚 标杆。
而王澜主演的那部电影却哑炮了。
年龄相仿,美貌不相上下的两个女演员,事业从此有了分水岭。
以上这7部剧,都是主角由于各种原因辞演导致换角了,虽然不知道原定演员出演会是什么效果,但后来替补的演员都没有让观众失望,个个都把角色演成了经典。
其实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三十而已》童瑶大爆的那个角色原定是佟丽娅,被她的粉丝以脱粉威胁搅黄了才换童瑶,而她后来接的几部作品,几乎每一部都是全网嘲。
有人说有时候选择大于努力,看来在 娱乐 圈这句话真的非常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