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真正令人恐惧的恐怖片——《沃伦》
今天聊聊波兰电影《沃伦》。故事从1939年战争之前的一场婚礼开始,波兰女孩佐西亚参加姐姐的婚礼,她爱上了邻居家的乌克兰男孩。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系列超出人们想象的暴行连番登场,沃伦这片土地成了人间地狱,曾经的邻居变成了行走的恶魔。
影片中每一处暴行都是基于特定的历史记载。佐西亚被迫嫁给了一个年龄可以做她爸爸的鳏夫,而这只是她不幸一生的开始。二战爆发后,多民族混居地点成了冲突集中地,局势变得异常紧张混乱。不断蹂躏这片土地的恶魔让佐西亚变得彻底麻木,德国人、苏联人、犹太人、波兰人、乌克兰人,你方唱罢我登场,超出人们认知的暴行持续肆虐,幸存者们饱受磨难。
影片的主题是“仇恨”,波兰人、乌克兰人和犹太人混居在沃伦。波兰人仗着人数众多,挤压乌克兰人和犹太人的生存空间,将乌克兰人视作低等公民,限制购买,即便购买也需要花费两倍的高价。乌克兰人没钱没工作,还要再用如此高昂的价格来购买物资,在学校里也是备受欺压。两方矛盾越积越深,1922年到1930年期间,沃伦地区就有近11万乌克兰人被强行送入集中营,被无辜流放、行刑,导致该地区乌克兰人口巨减。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后,沃伦地区的乌克兰人看到了报仇机会,大量加入德军。犹太人夹在波兰人和乌克兰人之间,波兰人看到德军大肆屠杀犹太人,于是藏匿了一些犹太人,乌克兰人利用这一点向德军举报,开始狠狠地报复波兰人,处决并侵占财产。1943年德军入侵苏联失败,德军开始战略转移,乌克兰人乘机成立起义军,控制了沃伦地区,开始对波兰人进行大清洗。在1943年至1945年期间,估计有10万名波兰人被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杀害。
《沃伦》是一部战争片,但反映的内容却是战争引发的民族矛盾、地域矛盾。影片所表现的残忍暴虐程度远超一般的战争片。恐惧源于未知,当所有后果就摆在你面前还能让你感到害怕,那才是真的恐惧。这根本不是什么战争片,分明是个恐怖片。沃伦这个地区的历史相当复杂,历史上一直由波兰统治。1919年俄国革命期间,它再次成为波兰的一部分。1929年乌克兰民族主义者(OUN)成立,信奉恐怖主义,旨在抵抗波兰人的统治。立陶宛—波兰人约瑟夫·毕苏斯基试图采取宽容的多民族政策,但收效甚微,他于1935年去世,他的继任者开始改变宽容的政策。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OUN站在德国人一边,希望德国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自由的乌克兰民族国家。UPA就是影片中需要对波兰种族灭绝负责的罪魁祸首。2010年,乌克兰总统维克多·尤先科追授UPA领导人斯捷潘·班德拉“乌克兰英雄”勋章,引起波兰的强烈抗议。2011年,乌克兰总统维克多·亚努科维奇撤销了这个头衔。2015年,总统彼得罗·波罗申科再次授予他荣誉。波兰第一个承认乌克兰独立,在近年的战争中,旗帜鲜明地支持乌克兰。或许这是波兰的借刀杀人之法,波兰将本片当做与乌克兰和解的桥梁,强调影片并不是反对乌克兰,而是反对民族主义。乌克兰在片中被描绘成血腥的法西斯分子,这部波兰电影在乌克兰被禁,而俄罗斯对这部片子很感兴趣。这不由得让人怀疑,谁会在看过这样血腥恐怖的电影之后原谅敌人。不堪回首的过往,充满邪恶的罪行。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