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看电影的时候拍摄电影画面,是违法行为吗
目前,国内电影市场再度火热。每到大档期,反拍屏、反盗摄话题就被重提,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看电影的时候就想要拍照,然后发个朋友圈分享一下。
网友咨询:
看电影的时候拍摄电影画面,是违法行为吗?
律师解答:
1、在观影过程中不管是拍照还是摄像,都是一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有人用手举着相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对着大荧幕拍摄,会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影响他人正常观影,手机拍摄时自动启动的闪光灯同样会对其他观众形成干扰。
2、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侵犯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的行为将会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如果是基于商业目的使用拍摄的照片或者录音、录像,则构成侵犯著作权。侵权行为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由主管著作权的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予以警告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一般情况下,影院为了维护片方利益及观影秩序,往往会在“观影须知”中明确观众不得有拍摄、录音、录像等行为,如果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存在拍照行为,则构成违约,影院工作人员有权制止观众的拍照行为,若对影院造成损失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律师补充:
电影院应当遵守治安、消防、公共场所卫生等法律、行政法规,维护放映场所的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保障观众的安全与健康。任何人不得携带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电影院等放映场所,不得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进入电影院等放映场所;发现非法携带上述物品的,有关工作人员应当拒绝其进入,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
第三十一条 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发现进行录音录像的,电影院工作人员有权予以制止,并要求其删除;对拒不听从的,有权要求其离场。
② 看电影拍照片犯法吗
不构成违法。
一、拍摄照片的个人行为
在看电影时,观众可能会出于个人兴趣或记录目的拍摄一些照片。如果这些照片只是用于个人回忆或分享,并没有涉及到商业利益或侵犯他人隐私,那么通常不会被视为违法行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电影院内拍摄照片可能会干扰到其他观众的观影体验,因此应该尽量避免在观影过程中进行拍摄。
二、拍摄照片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未经许可拍摄并传播电影画面可能构成对电影版权的侵犯。此外,如果拍摄的照片涉及到他人的隐私,如未经允许拍摄他人的肖像或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也可能构成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违法行为。此外,如果拍摄行为干扰了影院的正常运营秩序,也可能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合法拍摄与违法行为的界限
要区分合法拍摄与违法行为的界限,关键在于拍摄者的行为是否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或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在电影院内,一般会有明确的提示或规定禁止拍摄,观众应该遵守这些规定。同时,拍摄者也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和版权,避免进行不当的拍摄和传播行为。
综上所述:
看电影拍照片是否犯法取决于拍摄者的具体行为和拍摄内容是否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在电影院内拍摄照片时,观众应遵守影院规定,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和版权,避免进行不当的拍摄和传播行为。如果拍摄行为涉及到侵犯他人隐私、泄露商业机密或破坏影院秩序等违法行为,就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第十条规定: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规定: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③ 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对着屏幕拍照算盗摄吗 - 知乎
在电影院内,观众拍摄屏幕照片是否构成盗摄?这一问题需从法律与道德两个层面进行考量。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三十一条,未经权利人许可,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的行为被禁止,这一规定旨在保护著作权人的相关权利。
从侵犯著作权的角度分析,电影作为视听作品,涉及著作权人的复制权、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一般情况下,观众在电影院内对精彩画面或经典台词进行拍照,并在社交平台分享,这种行为确实涉及复制。然而,这样的复制行为出于个人欣赏或介绍影片的目的,且未经过著作权人许可,但若认为属于合理使用,通常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信息网络传播权也适用类似原则,合理使用情况下无需承担侵权责任。
关于发行权的争议,发行权通常涉及提供作品的原件或复制件给公众。在电影院内拍摄屏幕照片并上传至社交媒体的情形,上传的并非物理载体,因此,构成侵犯发行权的可能性较小。
总结而言,法律与道德共同约束人的社会行为,法律对人设定了最低道德标准。在电影院内拍摄屏幕照片是否构成盗摄,还需具体分析行为目的、是否未经许可、是否合理使用等因素。如有理解偏差,欢迎指正。
④ 看电影的时候拍照犯法吗
法律分析:不是违法行为,如果只是拍照但是不传播不以此为盈利目的,不是违法的行为,但是是不文明的行为。并且,如果大量摄屏并传播是会有涉及版权侵权问题。如果进行屏摄是违法行为,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发现进行录音录像的,电影院工作人员有权予以制止,并要求其删除;对拒不听从的,有权要求其离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 第三十一条 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发现进行录音录像的,电影院工作人员有权予以制止,并要求其删除;对拒不听从的,有权要求其离场。
⑤ 在电影院看电影,录视频违法吗
在电影院看电影时拍照、录视频的观众们,可能从来没想过,自己的行为有一天会被电影圈热议、甚至抵制。那么在电影院看电影,录视频违法吗?
网友咨询:
在电影院看电影,录视频违法吗?
北京志霖(天津)律师事务所熊刚律师解答:
一般情况下,电影院都会有禁止拍照的提示。如果是偷摄录像的话,那将会触犯法律,侵犯电影版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七条,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知识产权执法的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护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依法查处侵犯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的行为。
从事电影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提高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开发电影形象产品等衍生产品。
北京志霖(天津)律师事务所熊刚律师解析:
现在影院所播放的影片都会有特定的密钥编码和机器代码,先进的“电影数码水印”技术可帮助片方精确追查到盗版来源,完全可以精确定位到发生盗录盗播的影院、影厅以及精准的时间点。
所谓“数码水印”技术,就是在视频图像或是音频轨迹中嵌入了一些特定信息,这一微妙的变化对于人体的感官而言是感觉不到的,但是对于软件而言,是可以检测到的。这种水印在多媒体内容中难以察觉,甚至是在模拟数字音视频被压缩到不同格式时同样不易被察觉。水印可作为同一段内容不同拷贝的序列号,相当于是一种打击盗版和司法鉴定的分析工具。
换句话说,如果你在影院里盗录一部影片,即使在偷拍过程中躲过了影院的巡场人员,但一旦传播出去,片方完全有可能通过泄露的片段,追查到你到底是在何时何地,甚至具体哪家影厅盗录的这部电影。加上现在每家影城都有监控录像,追查盗录观众可谓是易如反掌,之后的法律后果就要您自己承担了。所以友情提醒各位观众,请大家文明观影,拒绝非法盗录。
本人从事法律工作10余年,拥有法、工双背景,专利代理人资格。已代理了多起知识产权、民商事、损害赔偿以及公司法务案件。本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原则,诚实、耐心、认真地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