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好看推荐 > 经典电影双人对话场面调度

经典电影双人对话场面调度

发布时间:2025-02-16 14:21:49

❶ 《钢的琴》电影分析

1.镜头

开头一个固定仰角机位,两位主角中心站位,对比异常强烈,车站的遮雨棚两侧扬起,好像是主角背后的翅膀,男人一侧的车棚是破碎的,女人一侧的车棚是完整的,男人一边是废墟,是旧工业时代的远去,女人一边是砖房,是新时期拜金风潮的涌入,两人的衣着一旧一新,男人手里是手风琴,背后是助力车,女人身上是时髦的大衣,挎包,两人的格格不入顿时凸显出来。在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中,一直是固定机位,正因为镜头中包含如此多的元素,才让观众避免了乏味。

等到季哥被警察抓走后,男主放弃了制造钢琴,接下来的画面跟开头类似,景物人物完全相同,由固定仰角机位换成了固定俯角机位,应该暗示男主心情的变化吧,仰视男主时,男主是高傲的,藐视的,不向困难低头的,而此时的俯角镜头,男主是卑微的,丧气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

结尾时仍是机位平移,演员们都聚在钢琴周围,镜头逐渐后退拉远,沿着长长的走廊离工厂越来越远,带着观影人逐渐远离那段铿锵的岁月。

2.灯光

偷钢琴之后的月下独奏更是奇葩,场面全黑,只有顶光,色彩明丽,雪花飘落,旋律悠扬,超现实浪漫主义风格,很唯美。在炸烟囱之后也有一段相照应的,男主女主在画面中央,固定机位,背景全黑,唯有两束顶光,分别给男主女主,男主坐,手风琴,冷色调,女主站,小脚步,暖色调。同样的超现实浪漫主义风格,唯美。

3.音乐

电影《钢的琴》从主题上,就是一个与音乐有关的故事:下岗工人陈桂林与妻子离婚,为了挽留住女儿需要一架钢琴,从筹钱买钢琴,到学校里偷钢琴都不能成,于是拉拢昔日钢厂的同事们凭一手之力造“钢”琴。故事自始至终都在围绕着一架挽留女儿所需要的钢琴而展开,“钢琴”作为一条线索也作为人物之间的主要矛盾在整个影片中反复出现,经典熟悉的钢琴旋律,如陈桂林在木钢琴上为女儿演奏贝多芬《致爱丽丝》,不时作为细节的呈现在片中响起,影片与音乐之间的直观关联便不言而喻了。钢琴与手风琴,作为两个实物在影片中的参与,为电影音乐提供了恰如其分而又妙不可言的入口,钢琴为主,掌控着影片的主要旋律,手风琴协奏,统摄着整体感觉,使得音乐借由乐器的存在扣住了整个影片的灵魂所在,赋予影片一种唯美的浪漫主义色彩。

与一般影片不同,《钢的琴》并没有致力于在二维平面之中制造三维视听幻觉,而是逆其道而行营造封闭的效果,大量使用的正面水平机位以镜头的水平移动都是人产生强烈的抽离感,扁平的空间以及人物“左进右出”的运动方式营造的是一种貌似真实而又让人警惕的非真实感,显然是对电影语言规则的一次有意识的冒险,然而这是一次成功的冒险,非但没有使影片生涩无味,相反地,这种对现实的背离造成了一种类似于黑色幽默的矛盾冲击,容纳了更多的意味。

4.剪辑

反复蒙太奇,陈桂林与他的父亲在那屋顶上出现两次,两次的出现在整片中都是有着不同的意义,使得陈桂林在前面的困难都得到了思想上的解放,并且这样更给观众一种一种错觉想法。

交叉蒙太奇,陈桂林他们几个偷了学校的钢琴被抓,让他们自己抬回去,那个淑娴弹完琴望向陈桂林,然后镜头就转换陈桂林在查阅书籍,这两件事都有影响的作用。并且这样更给观众一种知道陈桂林的想法。

节奏蒙太奇,而在他们找那个把胖头的女儿搞怀孕的人的时候,镜头换了4次的固定镜头来拍摄,音乐也是从一开门就起,与镜头相互形成节奏感。之后又去追那些人有形成很好的相呼应。

在场面调度方面,影片开始的一场送殡戏,已经彰显了张猛在电影语言上的想法。他用横移镜头,三次拓展画外空间:开始是一群人吹拉弹唱的横移加特写;然后是一群人在中景的画面内,与画外的人进行对话———至此,观众都是莫名其妙,不知道这帮人在干吗;最后横移镜头交代画外空间,观众之前对这一场景的疑问得到解决,同时欢快的音乐与送殡场景的对比,也凸显出其中的幽默。这种对画面内外空间的运用、对电影语言的理解,使得整部电影抬上一个高度。

5.剧作

他的故事极其简单,影片的叙事方法主要是顺序的叙事,中间直接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下去。讲述的是一群多灾多难的男人,他们除了要应付自己生理上的中年危机外,还要应酬苟延残喘的生活,为了挽留住离异男人的女儿,他们重新拣起了年轻时侯的浪漫,用钢铁做了一架钢琴,而女儿终究是走了,就像难以挽留青春。当然,挽留女儿只是一个牵强的理由,他们这样一群庸庸碌碌的男人,走过了人生的黄金时代,已经懂得与生活和解,他们也明白:活,没有理由,却要进行下去。这个时候,钢琴不仅仅是钢琴,这是一群生活在中国,肩负特殊历史使命的,恰至中年的男人的自我拯救。

电影中的线索:第一条,主要线索,大家集体制造钢琴的故事,第二条线索,影片的两条暗线,一条是陈桂林前妻对孩子的争夺,显得较为尴尬,要么应该加强这面的描写,强化一下人物的动机,也增添一些困难,要么则略写,甚至不写,尤其是前妻的戏份过多,但是有没有影响到主线“造琴”,现在有些删之可惜添则不足的味道。另一条线索,废弃的工厂遗留下两根高耸入云的烟囱,工人们集体联署呼吁保留,但终被拆除。这两根烟囱经历几十年岁月,伴随几代工人的劳动、成长和生活,是城市地标,是记忆参照,更是过去时代光荣与梦想的见证。影片末尾,在大群工人伫立遥望中,两根烟囱被定向爆破,瞬间,烟尘升起。这条情节线时断时续,作为“造钢琴”这个主线索的衬托背景,颇具意味。它说明,国家、资本、市场的逻辑和步伐,铁面无情,坚不可挡。它还说明,土造钢琴,这个单个“奇迹”,其实只是一次无奈的挣扎,正像最终不能留住陈桂林的女儿一样,它并不能改变造钢琴的那个“背景”,不能改变工人集体失败的命运。通过这个背景线索的叙述,《钢的琴》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时代的大势。

❷ 哪些电影可以作为场面调度的教科书

场面调度来自舞台上的话剧,应该包括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两个方面。一个好的场面调度应该做到流畅和准确,并可以在如下三个方面得到着重体现,在长镜头中最能展现人物调度的功力,比如《敦刻尔克大撤退》里的5分钟长镜头,比如《十二怒汉》里面的开场,在场面宏大角色繁多的场景里如战争场面,《七武士》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多个短镜头的连续组接,《碟中谍》《谍影重重》等这些好莱坞动作电影里面都有很多团队配合传递情报或者是跟踪的戏份,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当然还包括《地道战》。

❸ 世界电影中的十大经典长镜头

一、《站台》的二人世界: 就我看来,《站台》是贾樟柯迄今为止最出色的一部电影,影片通过时代的变迁传达出太多复杂的情绪,而贾樟柯的长镜头电影美学也在影片中得以完美的呈现。在那个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段落中,长镜头沉稳地记录着一切,城墙上的二人世界也不再是温馨和甜蜜。尹瑞娟和崔明亮一人一句,一对一答,一出一进,呈现出一种情感上的疏离,也预示着两人今后很难聚合在一起! 二、《冬荫功》的打斗: 长镜头并不是现实主义影片或者文艺电影的专利,在泰国商业大片《冬荫功》中,导演巴猜平桥就令人惊讶地创造出一个四分钟的打斗长镜头,让动作巨星托尼贾从楼下一直打到楼上,而且时常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击倒对手。这的确需要相当深厚的执导功底,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要考虑周全,因为稍有不慎就要NG,前面那一系列的拍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三、《大事件》的开头: 从一个匪徒走上楼去同团伙会合,到楼下街道上重案组警员的守株待兔;从匪徒同巡警的小小纠纷,到重案组故意制造纷争来引开巡警......直至最后的警匪街头火拼,《大事件》开头的7分钟长镜头运用了灵活异常的镜头内部场面调度,为我们记录了同一时间段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没有任何奇观式的动作展示,只有匪徒、警察两大团体的各自活动和最后的动作交汇。抛弃了强制性的画面剪接,长镜头的银幕时空看起来更自然! 四、《爱情万岁》的哭: 哭!又哭!还是哭!一个劲的哭!哭得没完没了!怎么还再哭啊!该哭玩了吧!我想这大概就是观众在毫无心理准备的状况下看《爱情万岁》结尾时的感受。蔡明亮那长达七分多钟的长镜头一动不动,将这个女人的感情宣泄残忍地记录了下来。无尽的泪水引诱我们进入她的世界,跟着她一起心碎,一起伤悲 五、《雨月物语》的超现实主义: 沟口健二的《雨月物语》中有一个震惊世界影坛的长镜头:男主人公源十郎从正门走进家中,发现里面空无一人,于是一边喊着妻子的名字一边从侧门走了出去。镜头从侧门又重新摇回正门,我们可以从窗户的缝隙间看到焦急寻找的源十郎,他转了一圈重新从正门中走了进来。而这个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宫木已经安静地坐在屋子中间围着柴火烧饭了。该长镜头将超现实主义的色彩融入到高超的场面调度技巧中,尽显东方电影之神韵! 六、《德州巴黎》的“独白”: 文德斯的《德州巴黎》展现了时间的绵延,当男主人公塔维斯和曾经的妻子简在那个色情表演小包间中再次相遇时,他背对着简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内心感受和苦难经历用一种舒缓的语调娓娓道来。演员哈里·斯坦顿的情感自然流露,完全没有雕琢的痕迹,这也体现了长镜头一大优点,就是给演员的表演带来充分的自由,有助于人物情绪的连贯,使重要的戏剧动作能完整而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 七、《职业:记者》的结尾: 安东尼奥尼的《职业:记者》呈现出现代人身份的迷失和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谬感,结尾处那个颠覆传统叙事手法的奇妙长镜头绝对是全片的精华所在。只见洛克躺在一个小旅馆的床上,镜头从装有铁栅栏的窗子缓缓地向外推摄,在扫视整个广场后又从外面的视角向屋内窥探(此间出现了不少看似无逻辑,其实却对事件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的元素),而此时的场景则是洛克的死亡,警察的到来和妻子脸上的惊愕之情! 八、《不可撤销》全片: 带有实验性质的《不可撤销》,全片99分钟的时间总共只有10个长镜头,于是每个镜头足足有10分钟那么长。从一开始同性恋俱乐部中晃得令人发晕的阴暗画面到那个长达10分钟的著名强暴镜头再到最后阳光草地的和谐温馨,导演加斯帕诺实在是有点胆大妄为,他让银幕时间的进程完全违背了物理学上的熵变定律! 九、《夺魂索》全片: 《夺魂索》根据著名案件改编,在影像上却成了希区柯克的一次大胆实验。影片中他把长镜头发挥到了极致,看上去几乎不用剪辑,完全打破了蒙太奇的规则,没有切换,没有正反打,一个镜头从头到尾,完整记录了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但实际上希区柯克还是采用了演员身体逐渐占满整个画面然后拉开等小技巧,使得镜头间的衔接在银幕上呈现出天衣无缝的效果,于是整个摄影就感觉像是一气呵成的模样了! 十、《俄罗斯方舟》全片: 这是一部真正只用一个镜头完成拍摄的长片。整部影片在圣.彼得堡美术博物馆中一气呵成不间断拍摄长达96分钟,索科洛夫的摄影机穿过35个展厅及850人组成的空间,走了两公里多的路程。从古装到时装,在一个个精雕细琢的画面中演员所有的演出都依据事先设计做到精确无误,美轮美奂,真正做到了拍摄时间和电影时间的同步。于是,一个长镜头掠过了俄罗斯300年的浩瀚历史,也成就了电影史上的不朽奇迹。

❹ 有哪些场面调度设计的非常好的电影

《花样年华》算是“教科书”级的场面调度。

《花样年华》是典范之作,这部被说成“不能再少一个镜头”的作品代表了王家卫一贯的剪片作风。开场5分钟时的一段时长一分钟的慢镜头中,可能很多人没注意,这里已经介绍了超多的基本信息和铺垫。

镜头一开始的是苏丽珍/陈太太(张曼玉)穿着经典的旗袍走进房东王妈家的麻将桌边陪老公陈先生。

然后紧接着进来周慕云(梁朝伟)的老婆周太太穿着相对开放的着装搭了下苏丽珍的肩,两人相视一笑,说明虽然两家只是隔壁租客,但经常来往,有一定的感情。

接着周慕云(梁朝伟)从麻将桌前让给自己的太太,一下子就说明了周慕云和他太太之间其实还是女方占主导地位。还有周慕云对苏丽珍的尴尬一笑,一下子就体现了两人间最开始微妙的关系。

最后镜头停在苏丽珍和他老公陈先生上,要知道这时在麻将桌上除了两个房东就是陈先生和周太太,说明两人平时经常会有机会进行一定长时间的碰面交流,这也为之后这两人的婚外情做下了铺垫。

还有在电影情节发展期有一段两人“约会”吃牛排的场景。

阅读全文

与经典电影双人对话场面调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群晖手机如何播放原盘电影 浏览:381
闪电侠电影全集中文 浏览:384
大年初一电影有哪些2020 浏览:431
功放上杜比3看电影 浏览:277
法国传奇王后老电影 浏览:205
大龄剩女电影国产 浏览:142
一个励志的美国电影 浏览:583
哪个网站可以下载正版电影 浏览:926
香港华语动作电影 浏览:473
讲日本的美国电影叫什么 浏览:899
寻找一部关于太阳的电影名字 浏览:356
几个人在游轮上叫什么电影 浏览:642
剧情电影很黄 浏览:812
张家辉新电影作品 浏览:39
雪的电影人物 浏览:599
讲青春大学的电影 浏览:752
电影蜘蛛侠搞笑电影 浏览:591
偷中国画的电影 浏览:746
中国独立电影制片人 浏览:123
如何下载电影到PR剪辑 浏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