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好看推荐 > 苏联二战经典电影妹妹

苏联二战经典电影妹妹

发布时间:2025-02-21 13:55:03

『壹』 索菲亚马切伊是哪部电影的男女主人公

是电影《沃伦》的男女主人公。
故事讲二战期间东欧沃伦地区的一段历史,借用豆瓣网友@饭团的短评:
“真正的恐怖片”
沃伦地区在乌克兰西北部,现在接壤波兰、白俄罗斯,地理位置就注定是纷争之地。
1939年到1944年,沃伦地区的政权更迭频繁,影片的时间线就按这种变化分成三段:苏维埃政权流放富农,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乌克兰人屠杀波兰人,
所以《沃伦》还有另一英文名,Hatred,仇恨。但影片一开始并没有仇恨,反而是喜庆祥和的气氛。
沃伦地区一个波兰家庭在为大女儿举办婚礼,女婿是乌克兰人。
妹妹索菲亚,也就是女主角,在姐姐的婚礼上带着女性亲友团唱着歌挡着门。
但喜庆之下,却遍布裂痕和阴谋。

乌克兰人说找不到好工作,苏联政府还拆毁东正教堂,强迫他们改信天主教。

有人开着“波兰人是贵族,乌克兰人是无赖”的玩笑。

有人为波兰人住在乌克兰的土地上而愤愤不平。

索菲亚的父亲为了土地,把她许给了一个波兰富农——鳏夫马切伊。

婚礼上的村民都不知道,他们的美好家园,将会变成人间地狱。

1939年,苏联进攻波兰,马切伊参加了这场被称为“1939年保卫战”的战役。

波兰战败之后,他和其他波兰人士兵一起返回沃伦,在路上目睹了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活活割下战友的皮。

马切伊假装乌克兰人,一路提心吊胆地逃回了家。

刚刚嫁给马切伊的索菲亚虽然不是甘心情愿,但仍然尽心尽力地抚养着继女继子,管着马切伊的农场。

而对索菲亚来说,苦难才刚刚开始。

苏联政府镇压地主,要流放富农马切伊和已经怀孕的索菲亚。

爱着索菲亚的乌克兰青年贿赂了看守,救出了她和继女继子,

随后却被苏联军人一枪爆头。

到这里,才是地狱的第一层。

第二层从1941年6月开始,被苏联流放的马切伊还没回来,沃伦就被德军占领了。

但作恶的不仅是德军,有些村民指认犹太邻居的孩子,也毫不内疚手软。

这样的情况下,索菲亚的善良没有一点用,她帮助过的犹太夫妇后来被邻居杀了,她刚刚回家的丈夫马切伊也被杀了。

把马切伊割皮砍头的,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乌克兰起义军。起义军打着民族复兴的旗帜,要把乌克兰土地上的波兰人赶尽杀绝。

起义军同时又要对抗苏联,于是权衡之下,他们就变成了德军的狗腿子。

不仅帮纳粹屠杀犹太人,还私下里屠杀波兰人,

最初杀的是波兰青壮年男人,但1943年到1944年德军撤退之后,这支极端主义军队占领了沃伦,就开始丧尽天良地屠杀妇孺。

东正教教堂也宣传乌克兰民族主义,让乌克兰农民拿起镰刀斧头。

他们把沃伦变成了真正的地狱。

『贰』 故园风雨后妹妹为什么忽然不走了

\《故园风雨后》

晚上我在电脑上看了英国电影《故园风雨后》。

仿佛记得曾在沪上的碟市看过此片,之所以当时没买,主要是因为对它的背景资料一无所知。现在看来,某些时候“一无所知”正是我们所缺乏的,这当然不是指无知,而是对于真正好作品,我们需要用一种“素面朝天”的态度去走近它。

今晚我仍然不知道《故园风雨后》的导演是谁,演员是谁,这个故事是谁写的……但,我是如此喜欢这部电影,喜欢它的画面,它的音乐,它的那种英国式的清明开阔,深沉含蓄,每当看到这样的电影,我就会在心中感念:在当代世界,我们毕竟还拥有电影这样一种能给人带来安慰,欢喜,悲伤的视听艺术。

但是,在观看《故园风雨后》的过程中,积习却又一次发生作用,没有办法,这是我的问题,我禁不住一边看,一边在想这个故事的意义所指。

故事主要人物,查尔斯,一个出身中产阶级的年轻画家,虚搭御在牛津认识了富有的公子哥塞巴斯蒂安,并由此结识了塞巴斯蒂安的一家,在交往过程中,塞巴斯蒂安和妹妹茱莉亚同时爱上了查尔斯,但由于所属阶级背景不同,而且塞巴斯蒂安的家庭信仰罗马天主教,而查尔斯是无神论者,所以导致查尔斯和这个家庭的情感纠葛,最终不了了之……

以不同社会阶层成员之间的恋爱,婚姻,凸显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宗教信仰和情欲(包含理性和感性)的矛盾,这样的主题让我想到E.M.福斯特的小说《霍华德庄园》,这部电影会不会是按福斯特原著小说改编的呢,据说福斯特的最后一部小说《莫里斯》是有同性恋色彩的,而电影中的塞巴斯蒂安就是个同性恋者。

我们知道天主教对于同性恋的态度是相当严厉的,影片中塞巴斯蒂安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因而这种情欲和宗教训诫的矛盾直接体现在塞巴斯蒂安身上,尤其是这个角色形象是非常的柔弱、敏感、英俊,所以就更显其悲剧色彩,塞巴斯蒂安之所以成为酒鬼,后来宁愿在摩洛哥一个肮脏的角落里了此残生,就是想逃避他自己身上这种几乎是命定的罪与罚。

影片开头塞巴斯蒂安和查尔斯初识时那些镜头,的确拍得非常非常美,想想看,在牛津那样一个处处是古典建筑但却充满了一种开明开阔的人文氛围中,几个美少年聚在一起玩闹,闲谈,而且在接下来查尔斯一年级暑假时,塞巴斯蒂安邀请他去自己家的布莱德赫兹庄园,那是一个庄严宏大的城堡式古典建筑,并且拥有自己的小教堂,室内充满了珍贵的艺术品,室外是如画的美景,郁郁的树林,盈盈的青草,阳光下绿色的柔波,查尔斯和塞巴斯蒂安就在这样的氛围里面写生、游泳、品各种各样的陈年佳酿……这样的场景,让我们与塞巴斯蒂安有同样的感叹:如果总能这样,总是夏天,总是单独相处,总有水果……。

布莱德赫兹庄园是影片里面的一个重要的故事发生地,当然也是影片所寄喻的主要象征所在,所以那样美的一个氛围,却是塞巴斯蒂安想逃离的,但也是查尔斯想接近的,后来查尔斯和塞巴斯蒂安、茱莉亚同时发生感情纠葛的时候,几乎除塞巴斯蒂安以外的所有人都怀疑查尔斯是想借此进入这个贵族家庭,然后得到布莱德赫兹庄园。甚至包括茱莉亚本人最后都怀疑他别有用心,这是贵族和下层阶级之间的根本隔阂。

查尔斯对于茱莉亚的爱确实是真爱,对于塞巴斯蒂安也充满了真诚的感情,他对于这个家庭,对于布莱德赫兹庄园的好感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而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对于贵族阶层所代表的那种古典美的向往,但是他的这种向往难免被误解,也难免会落空,真情不能攻破所有的坚冰,首先是意识形态的差异最难以打破,塞巴斯蒂安一家对于宗教的执着,实际上固守他们这个阶级的最后堡垒,而查尔斯归根结底不属于这个阶级,也没有那样的思想情感,所以他只能惆怅地离开这个其实已经败落的贵族之家。

而塞巴斯蒂安兄妹对于查尔斯的爱,也有所寓意,尤其是查尔斯没有家庭背景,却是一个儒雅而有抱负的青年艺术家,这意味着没落贵族的下一代(塞巴斯蒂安兄妹),也崇尚那种现代性的个人式奋斗,但他们毕竟摆脱不了自己的家族,祖先,于是塞巴斯蒂安选择彻底沉沦,而茱莉亚最后却仍然皈依了家族,皈依了信仰。而且,从塞巴斯蒂安家族的这种理性和感性时时发生剧烈冲突的个性来看,也包含英国民族所共有的一种性格矛盾,比如塞巴斯蒂安父亲和母亲,就是形象化的两个极端,一个感性,一个理性,所以塞巴斯蒂安父亲会一枝念直住在意大利威尼斯,说到这里,又让我想起福斯特,在其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面,英国淑女露西也就是因为意大利之旅而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这样看来,意大利那种强烈的阳光和差岩豪放不羁的民风,可能是英国绅士淑女个性缺憾的一种补充吧。

影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二战前夕,后来查尔斯参战成为军官,又回到布莱德赫兹庄园,但此时庄园已经成为临时的军事基地,大多数家当也都被运走了,油画和雕塑被灰布蒙上,庄园的主人也已大多过世,这意味着一个阶级的彻底败落,以两次世界大战为界限,战后的故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故园了,当代世界没有了贵族,只有那种在战争中侥幸存活下来的平民,在这样一个平民时代里面,就连查尔斯那种人也是没有什么可以期待的。

所以《故园风雨后》岂不也是一个现代世界的寓言呢,它那种肖邦式的优雅旋律,是站在废墟里的人对于过往的忧伤的一瞥,这一瞥中,爱与欲,信与疑,贵族与平民,所有这些矛盾都悄然而逝了,而我们面对的,只有一个即将毁灭的丛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叁』 二战题材的经典电影有哪些能不能介绍几部

二战经典电影,在我心目中的前15分别是:1、《美丽人生》;2、《辛德勒的名单》;3、《西西里的美丽传说》;4、《兵临城下》;5、《敦刻尔克》;6、《拯救大兵瑞恩》;7、《鬼子来了》;8、《朗读者》;9、《钢琴家》;10、《至暗时刻》;11、《英国病人》;12、《珍珠港》;13、《血战钢锯岭》、14、《再见萤火虫》;15、《我们的父辈》(电视电影)。

我看回答中有小伙伴已经列举过《美丽人生》的好,这部由著名导演罗伯托·贝尼尼于1997年执导上映的一部二战题材影片,一改传统反战题材的固话模式,藉由美好的父子视角告诉我们普通人:即使生活在悲惨世界,也要勇敢而又骄傲地笑着,这部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毫无疑问是经典中经典,溢美之词已经有诸多评论大家夸赞。今日我只想聊聊以上15部中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5部。

故事本身并无太多新鲜感,交错的人生,改写的命运,我最喜欢《我们的父辈》的原因在于,这部片子极好地将战争背景下小人物生存的那种无力感展现出来了。对普通人而言,战争无输赢,只有悲伤与苦痛。另外,我很喜欢片中的男二演员汤姆希林,最近他参演的《无主之作》同样与二战有关,也是一部优秀作品,推荐给大家。

以上。

『肆』 有哪些电影的结局直接升华了整个电影

《赎罪》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关于赎罪与原谅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35年,一个富裕的英国家庭,有两个女儿,美丽动人的大女儿塞西莉亚(凯特奈特莉 饰)和才华横溢小女儿布里奥尼(斯奥力兹罗南 饰),还有管家的儿子罗比(詹姆斯迈克罗伊 饰)。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结局都是妹妹自己一人想象出来的。事实其实是,罗比在战斗中受伤,最终因为感染死在了法国,距离他回英国只差了短短一天。而妹妹也没有成功地鼓起勇气去寻找姐姐,姐姐也因为在地下铁路躲藏时被破裂的水管所引发的水难而丧命。结局令人唏嘘,也似乎昭示了一个道理,不是每个错误都可以被弥补的。

『伍』 求一部电影的名字,关于孪生姐妹

孪生姐妹

烽火孪生泪De Tweeling-Twin Sisters荷语/中英法西字幕

改编自荷兰作家Tessa de Loo的同名畅销小说
片 名:De Tweeling
英 文 名:Twin Sisters
汉文译名:孪生姐妹 烽火孪生泪
类 别:剧情片
编 剧:Marieke van der Pol
Tessa de Loo

导 演:Ben Sombogaart 本·桑伯加特
主要演员:Thekla Reuten 斯科拉·鲁特 .... Young Lotte
Nadja Uhl 娜佳·邬尔 纳嘉·乌尔 .... Young Anna
Ellen Vogel 艾伦·弗戈 .... Old Lotte
Gudrun Okras 谷德伦·奥卡斯 .... Old Anna
Jeroen Spitzenberger .... David
Roman Knizka .... Martin
Julia Koopmans .... Lotte Bamberg, childhood
Sina Richardt .... Anna Bamberg, childhood
制 片:
出品公司:RCV Film Distribution 荷兰
出品年代:2002
首映日期:2002年10月12日
片 长:119分钟
语 言:日尔曼语(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大陆亚支/低地次支/荷兰语)
字 幕:外挂 中文(简体汉字)、英文、法文、西班牙文
格 式:DVDRip.XviD.AC3
文件大小:1.37GB

得奖记录:

代表荷兰角逐200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荣获2003年荷兰电影节「金犊奖」最佳剧情片
入围2003年荷兰电影节最佳摄影、最佳配乐

2004 奥斯卡入围
最佳年度外语片

:::影片简介:::

首先,我想,因为文件较大,又是一部需要用思想去看的影片,所以,如果你觉得《The English Patient(英国病人)》和《Cold Mountain(冷山)》之类是不错的小说或影片的话,也许你在费时下载后,不会因为看了觉得没意思而骂我。

孪生姐妹

1926年的德国科隆,一对6岁的孪生姐妹的父母过世了,在葬礼还未结束时她们就被带走了。因为身体健康,活泼的姐姐安娜(娜佳·乌赫)被德国乡下的叔叔带走,妹妹萝特因为不停咳嗽,反而逃过叔叔的「青睐」,有幸被荷兰的阿姨和姨丈收养。于是,一对心有灵犀的双胞胎姊妹,被活生生拆散,一个住在德国,一个住在荷兰,从此天各一方,开始走上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
在德国乡下的安娜因叔叔家庭生活窘迫而沦为农场童工,每天一大早起床就要干很多活,还要帮婶婶按摩腿脚,连读书的权利都被剥夺;
而在荷兰的中产阶级阿姨对萝特宠爱有加,不但细心照顾,且让她学习钢琴、接受最好的教育。

她们的养父母怀有私心,用尽办法阻绝这对双胞胎姊妹的沟通联系。时光荏冉,一转眼,她们都已长大,变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各自谈著豆蔻年华的浪漫恋情。环境的差异和生活的艰难,虽然让她们产生不同的想法和观点,然而她们的内心深处,始终不曾忘却还有另一个“自己”存在。
转眼间,二战爆发了,两姐妹命运又再一次发生巨变。奥地利、捷克、波兰……,一一被纳粹德国入侵。1939年萝特赶来德国见安娜一面,这是她们多年来第一次相见,却也留下日后难以冰释的误会。尤其在随后的德军进占荷兰,在安娜和党卫军军官马丁走进教堂时,妹妹的犹太人未婚夫大卫却被德军关进集中营后,另一段悲剧在她俩间展开。
二次大战结束,妹妹始终无法原谅“德国人”的姐姐,不愿意听和说德语(有些搞笑,标准德语(标准化的高地德语)和荷兰语是同族同支同亚支,科隆靠近低地,弄不好科隆方言还是低地德语呢,那就是同次支了,那就不但比北京话和粤语差别小,可能比北京话和四川话(同属北方方言)的差别还要小,可能只是先工业化的、更文明的荷兰人觉得德国人是下里巴人、土匪?连方言都土。哈哈,有的广州人听见说普通话的就变脸,也有仇?)但姐姐却无法忘怀她世上唯一的亲人。人生的宿命和一段段的波折,让观众看得不胜唏嘘。

时光如流水,命运之手一次次地捉弄这对姐妹,倒叙的情节回到了现在的时光,白发苍苍的双胞胎姊妹,终于在命运之神的带领下,于一处观光胜地的温泉疗养地重逢。昔日情感的伤疤,如今历历在目。误会该要如何澄清?这对年迈的姊妹是否还有时间,踏上和解的归途,去抚平心灵创伤、重拾笑颜?

整部电影让人对“命运的捉弄”有著深刻感触,对身处大时代洪流下的无奈与无助,也多所感慨,但最让人震憾的还是亲情的珍贵,那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改编自畅销小说的“孪生姐妹/烽火孪生泪”,集合了荷兰与德国的一流演员演出,其中饰演青年时代姐姐一角的娜佳·邬尔 Nadja Uhl,曾在2000年以《打开心门向蓝天》《丽塔的传说》(The Legend of Rita)赢得柏林影后,她在这部电影中也有令人动容的生动演出。片中的女主角娜佳·乌赫(Nadja Uhl),曾以赢得过柏林影后,现在民族意识强烈的德国民众,更报以热烈的寄望,期盼他们心目中的最佳女主角,能藉此成功登陆好莱坞。

:::电影影评:::

::::::::::陈酒新装 《烽火孪生泪》 公叔叔 发表于电影101工作室论坛-新影响论坛

《烽火孪生泪》"De Tweeling" 落败于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似乎未感意外。在二战题材影片日渐式微的今天,或者说在二战题材影片强者依然林立的情况下,《烽火孪生泪》想要赢得一些目光的特别眷顾,确实不易。不过这部影片的整体制作水准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两位德国演员的精湛表演让人折服。

孪生姐妹Anna和Lotte幼年时被迫分离。Anna被在德国的叔叔抚养长大,而Lotte则在荷兰过着优越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已经成年的Lotte终于在德国找到她日夜思念的亲生姐妹Anna时,她发现相聚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接着,战争开始了,德国在5天之内征服了荷兰。在Anna和党卫军军官Martin走进教堂时,Lotte的犹太未婚夫David却被抓入了集中营。两姐妹恩怨再起。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战争处境让孪生姐妹彼此不敢相认……

相信这样的一个故事,对一个中国人来说并无多大新意。犹太,德国人,军官,亲姐妹,分离,我们在太多的影片可以发现这些名词。《辛德勒名单》,《钢琴师》,《美丽人生》…… 这么多实力导演都来重温二战的痛楚,让全世界人民都对德国兵“审美疲劳”。

在台湾此电影的上映宣传单上,以感人落泪为卖点。有点《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味道。
但我相信,有必要了解一些历史文化背景才能完全解读这样的电影。比如片中Lotte父亲私藏反抗组织的救济券,不顾家人独享香肠三明治一幕,观影者有必要知道44年的战争饥荒和荷兰人自私吝啬的“传统性格”。

不知道该怎样形容Anna扮演者Nadja Uhl的表现,只觉得那个长着深蓝色眼睛,脸庞瘦削的30岁德国女演员全身散发着特别的味道。她的眼睛能告诉你什么是大悲大喜,什么叫做绝望什么又是幸福。当Anna知道再也不能生育孩子的时候,你又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那么一丝神经质。喜欢德国演员的敬业,你看到的永远是一个人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样的努力很难让人忘记。

《烽火孪生泪》在2003年的荷兰电影节 (Nederlands Film Festival)上获得了一尊金犊(Gouden Kalf)——“最佳剧情片”。而最佳女演员那尊却给了去年最疯狂的电影《永不道歉的费莱娜》(Phileine Zegt Sorry),也许是荷兰本土演员的关系吧。不过那个疯颠颠的费莱娜还真难让评委敢说个不字,因为她总是做那么多痴狂的事情而从不道歉……

阅读全文

与苏联二战经典电影妹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宠爱电影别墅哪里的 浏览:124
BD大赢家粤语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528
老男孩父亲电影哪里可以看 浏览:108
你好李焕英电影插曲有哪些 浏览:899
三家巷电影的演员 浏览:56
僵电电影粤语 浏览:81
暖春电影哪个app有 浏览:105
哪个网站可以免费下载看电影 浏览:966
十月风云高清电影 浏览:404
电影素材没有字幕怎么办 浏览:85
幼儿园毕业微电影第一届学生 浏览:146
瞳灵人电影剧情解析 浏览:677
阿妹老电影 浏览:128
好炸糕就得啥都好来自哪个电影 浏览:527
剪辑电影用哪个播放器 浏览:174
顺德哪里有汽车电影院 浏览:352
2017最新中文字幕电影 浏览:624
香港电影里的混血男演员 浏览:53
僵尸大时代高清粤语电影 浏览:658
H版泰山一样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