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搞笑高清 > 粤语残片电影新马仔

粤语残片电影新马仔

发布时间:2022-07-21 14:03:49

A. 有一个排名说到香港十大经典电影,,哪十部

《白金龙》导演:汤晓丹1933

香港第一部粤语有声电影,邵氏的前身“天一”电影公司出品,由著名的粤剧二位“伶王”之一的薛觉先演出(另一位是马师曾)。没有《白金龙》,就没有今天的邵氏电影公司。当年《白金龙》打破广东、东南亚、欧美唐人街所有的票房记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初到星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正是凭着《白金龙》,开创了邵氏在星马的娱乐王国基业。也正是《白金龙》,开创了粤语片的潮流。上世纪50、60年代,香港制作了近3000部粤语片,形成了香港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独臂刀》导演:张彻1967

《独臂刀》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过百万的影片,张彻凭此片成为“百万导演”,王羽开始成为香港电影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功夫小生,而邵氏电影公司的“武侠世纪”也从此片正式开始。《独臂刀》影响了香港电影的形态和历史。之前,香港的电影仍旧停留在老上海电影的文化形态下,多拍摄以家庭妇女为观众的苦情剧,武侠片中的英雄也多半是女飞侠,男性则是需要保护的文弱书生。《独臂刀》之后,男性开始成为影片的主角,电影公司中最耀眼的明星不再是娇弱的女明星,而是健壮有力的男明星。

《侠女》导演:胡金铨1972

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在戛纳电影节上夺得最高综合技术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5大电影节上获奖。胡金铨是香港电影史上的第一个“作者”导演,也是香港电影界最接近大师的一位。他一生致力于拍摄“侠”文化的武侠电影,并以《侠女》登上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最高峰。胡金铨的英年早逝,使得中国电影最早的一次文化突破无疾而终。
《蝶变》导演:徐克1979
70年代末,邵氏大制片厂制度对香港电影界的影响逐渐开始弱化,电影的文化形态也开始以多元化的形态出现。在这段时期,香港电影界出现了一次惊人的艺术运动“香港电影新浪潮”,徐克的《蝶变》正是这一运动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蝶变》直接导致了香港电影以后的两个发展方向:一是艺术电影的出现;二是特技的迅猛发展,80年代以后香港电影特技的发展几乎都与徐克有关。

《最佳拍档》导演:徐克 1982

自1982年开始,香港电影票房连续3年第一名的都是《最佳拍档》及其续集,而黄百鸣、麦嘉、石天的“新艺城 ”公司也统领了80年代整个时期的电影。《最佳拍档》开创了香港电影大片(blockbuster)的先河。开拍之初,许冠杰的200万片酬已经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而该片的拍摄方式也是完全模仿好来坞,在片中大量出现多辆汽车连续碰撞、最新007式先进武器等噱头,弱化故事情节、强化视觉场面。《最佳拍档》对好莱坞电影制作方式的吸收,是香港本土电影国际化的最初尝试。

《A计划》导演:成龙 1984

香港近20年最伟大的电影演员是谁?成龙。这是香港各界都比较认可的一个答案。成龙以自己的功夫喜剧成为李小龙之后最具世界影响力的香港演员。早期京剧剧班的训练,使成龙娴熟地掌握了以模仿的方式塑造最具亮点的动作造型。这种表演方式成为了他的招牌,他的这种表演在世界影坛上也是独此一家。《A计划》正是早期成龙电影最具特色的一部,例如他从钟楼上坠落的镜头,一镜直落,不加任何剪辑手段。之后《A计划》风格的电影每年必有一部,成龙电影也由此成为香港电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英雄本色》导演:吴宇森 1986

当冷兵器换成热兵器,张彻电影就变成了吴宇森电影。吴宇森曾经是张彻的“文胆”,做过张彻的副导演,是典型的制片厂出身的工徒导演。他把张彻电影的特点传承下来,把刀剑片改变成了枪战片。《英雄本色》把枪战的方式发扬光大,代表了香港电影枪战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枪战片的最高成就。

《阿飞正传》导演:王家卫 1991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轰动的电影莫过于王家卫的《阿飞正传》了,虽然票房成绩一般,但王家卫独特的电影风格在本片中凸显无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国际性电影大师的出现。
《阿飞正传》是一部对香港身份进行反思的本土电影。《阿飞正传》的影像、叙事方式都是原创的,堪称香港电影艺术的奇葩。结尾中梁朝伟的一段“独角戏”,至今被奉为经典。

甜蜜蜜》导演:陈可辛 1996

1997回归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选择,在这个历史时刻来临前的一年,陈可辛的《甜蜜蜜》横空出世,在艺术和商业两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文艺片一直是香港电影的一种类型,早期就有李晨风、秦剑等著名前辈,而70年代后因为武侠功夫片的盛行,艺术电影始终难以成为主流。《甜蜜蜜》是对早期文艺片的回归,它以细腻而真实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历史的进程。

喜剧之王》导演:李力持 1999

自1993年香港电影业进入萧条期以来,香港电影中能够具有票房保证的演员越来越少,周星驰是其中的一个。香港的喜剧演员,早期有梁醒波、新马仔、许冠文,而周星驰是近10年来最杰出的喜剧演员。《喜剧之王》中有着对香港早期电影的大量引用。尹天仇、杜鹃儿是60年代著名粤语武侠片《武林圣火令》中的人物,老少咸知;《演员基本修养》是早期长城、中联等电影公司的训练班手册。这种引用掌故的喜剧电影成为周星驰电影发展的轨迹,新片《功夫》中再次对火云邪神、九龙城寨引用,并取得了迄今为止合拍片的最高票房。

B. 求一部香港早期喜剧片

香港电影喜剧片回顾(40-90年代)

【早期(香港开埠) - 40年代】
自有电影以来至今,喜剧片在香港影坛上都是一个重要的主流。除了日 治沦 陷期期外,自三十年代起,香港的喜剧片摄制可以说是从没中断过,而香港第一部有声电影《傻仔洞房》(1934)也是喜剧片。

其实,华语喜剧片的传统可追溯到清末民初「亚细亚公司」拍制的一系列的滑稽片。二、三十年代,上海也拍摄了不少喜剧片,但都不被重视,不入正流。到三、四十年代,以上海为中心而发展的喜剧片命脉转移到香港。四十年代末,更有多部精彩的作品诞生。由于这时始终是忧 患年代,以致喜剧片未能充分发展。

代表作品:
《太太万岁》(1947)
《假凤虚凰》(1947)
《还乡日记》(1947)
《乘龙快婿》(1947)
《艳阳天》(1948)
《三毛流浪记》(1949)
《乌鸦与麻雀》(1949)

代表人物:
严俊、韩非、李丽华、王丹凤、刘恩甲、鲍方、龚秋霞、岑范 、周璇

1950至1970年间,香港每年平均摄制一百五十部粤语片,这二十年间保守估计出产了三千多部。其中喜剧片约占总产量的五分一,约为七百五十部。

这时期的作品多是流水作业式,大部份喜剧片都按照几个既定的公式、类型而发展起来。
影片故事很公式化,演员角色亦十分典型,例如∶梁醒波的富商、新马仔的穷小子、陶三姑的包租婆、高鲁泉的喃呒道士......等等;而桥段、场面、对白都几乎无甚太的变化。

梁醒波 60年代《怪侠一枝梅》(1967)

基本特色:
以小人物为中心主角;
反映当时低下阶层的梦想及价值观;
讽刺社会贫富的悬殊;
演员的演绎方式较胡闹、夸张。

故事背景:
影片中多以低 下 层生活为背景。
一梯多伙的挤迫住所,如:上下格床、板间房;
劳动力为主的工作环境,如:工厂、茶楼、大牌档、街头档摊;
乡下穷小子走到大城市。

人物关系:
贫富对抗式
包租婆对穷房客、刻薄老板对小职员;
两代对抗式
势利岳丈母对贫穷女婿、恶家姑对刁蛮新抱;
体形对抗式
肥pol.ice对瘦小贩、健硕恶汉对瘦弱好人。

高鲁泉

表达手法:
传统的戏剧表达形式,对白上加入道地俚语、俗语及外地方言;
加插当时流行的中词西曲,如:《飞哥跌落坑渠》就选用了时代曲「Three Coins
Fountain」(歌词是这样:「飞哥跌落坑渠,飞女睇见流泪......」),显示出制作
上的时代感;
其馀类似的作品有《花外流莺》、《莫负青春》、《多情竹织鸭》等等。
反映现实民生的对白,如:《抢食世界》一片中,恶包租婆(陶三姑)向房客
说:「呢个世界你又抢我,我又抢你,抢食世界呀吗?」;明显地道出当时富
贵一族对贫苦的压迫。

影片题材:
为富不仁的富商(佥财、好色、斗派头的角色设计);
小人物为生计的模式(小贩、舞女、「卖当借」度日的实况反映);
寡佬养女的模式(反映弃女婴问题严重,社会上重男轻女的观念);
同屋共住的矛盾性(住客间各有难处、遇受业主收楼,同舟共济的自救性);
一朝发达的梦想(中马票、领取巨额遗产、路边拾得巨款的横财梦);
乡下仔出城(生活习性的突然改变而乌龙百出的设计);
两男追一女(身份对换、身份、两性错摸);
一板之隔的恋情(两人素未谋面,由冤家变情人)。

代表作品:
《笑星降地球》(1952)、《呆佬拜寿》(1952)、《两傻游天堂》(1952)、《傻仔洞房》(1957)、《难兄难弟》(1960)、《戏迷奇遇记》(1962)、《抢食世界》(1964)、《鬼马家姐》(1964)、《看牛仔出城》(1965)、《飞哥跌落坑渠》(1967)、《怪侠一枝梅》(1967)、《玉女添丁》(1968)

代表人物:
梁醒波、邓碧云、郑君绵、新马仔、邓寄尘、西瓜刨、伊秋水、陶三姑、谭兰卿、高鲁泉、谭兰卿、陈宝珠 梁醒波 伊秋水 新马仔 邓寄尘 西瓜刨

<70年代>
这时期的电影喜剧片,绝大多部份是由电视节目衍生而来,并与之一脉相承。许氏兄弟(许冠文、许冠杰)的电视节目《双星报喜》,以及萧芳芳的《林亚珍》,就是当中的佼佼者。其他演员如吴耀汉、伊雷、乔宏的搞笑形象,亦都是从同时期的电视节目中建立出来。

影片特色:
△ 电视堆砌式的小趣事(Gag)串连起来,讲求「频率」、「快速」的发放;
△ 松散而不集中的情节,以人物主角为故事的中心;
△ 内容题材仍以反映社会较低下层的一面为主。

当中《七十二家房客》是不可不提的经典喜剧片。导演楚原将广东名剧搬上银幕,亦将香港粤语长片起死回生。片中备演消防员的何守信带队员上门救火,然后说一句:「有水放水,无水散水。」相信是最经典的场面,亦反映香港严重贪污之风,把当年现象讽刺得淋漓尽致。

经典场面回顾:
经典的「错摸」埸面(撮自:《半斤八两》中一幕)
景:大厅 / 厨房
人:许冠文 / 许冠英
△ 大厅中,许冠文拿着一只光鸡走到电视机前把它开着。
△ 电视机中出现「烹饪」节目的画面。
△ 然后,许冠文走入厨房;原来他正按照节目主持指示下学习煮鸡。
△ 电视机传来烹饪主持的煮鸡步骤。(画外音):「先准备光鸡一只,然后......」
△ 于是,许冠文按照电视传来的声音指示,逐一照做。
△ 此时,许冠英穿着体操服,睡眼惺忪地步入大厅,随手将电视机转了另一频道。
△ 画面即时转换了另一个教授「体操」的节目。
△ 电视机传来体操步骤的声音。(画外音):「先将左脚向伸展四下,然后到右脚又四下......」
△ 许冠英跟着「体操示范」的画面做体操。
△ 厨房中,许冠文依照传来的声音替光鸡做体操。
△ 光鸡做体操的画面与许冠英做体操作「对剪」(inter-cut)。
△ 但许冠文懵然不知,照做可也!

《半斤八两》片中,许冠英跟光鸡做「体操」,一幕简单而直接的场口就形成
经典的「错摸」桥段,令观众回味无穷、百看不厌。

代表作品:
《七十二家房客》(1973)、《阿福正传》(1974)、《鬼马双星》(1974)、《天才与白痴》(1975)、《半斤八两》(1976)、《点只捉贼咁简单》(1977)、《发钱寒》(1977)、《卖身契》(1978)、《林亚珍》(1978)、《神偷妙探手多多》(1979)、《林亚珍老虎鱼虾蟹》(1979)

代表人物:
许冠文、许冠英、许冠杰、萧芳芳、伊雷、吴耀汉

<80年代>
踏入八十年代,香港喜剧电影除了由嘉禾电影公司旗下的「许氐兄弟」领着风骚外,并出现了一系列的集灵幻和功夫的喜剧片种;此外,两间新成立的电影公司「新艺城」及「德宝」所出品的喜剧而形成鼎足三分的新局面。

80年代喜剧片种系列:

(一)《最佳拍档》系列
《最佳拍档》是新艺城继成功开拍《滑稽时代》(1980)、《欢乐神仙窝》(1980)、《鬼马智多星》(1981)后,另一部的喜剧片种。

据黄百鸣自述,《最佳拍档》原名《光头神探》,而许冠杰一角原属意当时的电视红小生周润发担纲,但最后因档期问题不能合作。而乐坛巨星许冠杰,与两位哥哥合演的电影,屡破纪录,是「嘉禾」票房保证;所以游说他演出该片,在当时曾引为佳话。《最佳拍档》在当时仍是小公司的新艺城来说,算是大成本制作,单是歌神的二百万片酬已非常惊人。

另外,曾有份执导的高志森透露:「当时全公司总动员,五、六个导演都只拍这部戏,而我就专拍光头仔那部份。计起来,我们拍的东西,制成三套《最佳拍档》也可。在当时这可以算是畸型工业,完全不理会成本效益。」

由此可见,此片成本相当高。结果,此片于1982年春节上映,收到两千七百万票房,打破香港开埠以来最高票房纪录,可谓不负众望。

《最佳拍档》的情节,主要是围绕一兵一贼的最佳拍档怎样完成任务。其中关于光头神探与差婆的那段情,编剧黄百鸣更坦然是向莎士比亚的《驯悍记》偷桥。由于巨星的效应、情节的受落,以及精彩的特技动作,所以有一系列最佳拍档陆续出现。

经典回忆:
「个名叫King Kong,个样似蜜糖,你洗衫我将o的衫熨。我帮你搵钱,你帮我清
仓,最佳拍档......」来自《最佳拍档》一片的同名主题曲。

--------------------------------------------------------------------------------

代表作品:
《最佳拍档》(1982)
《最佳拍档大显神通》(1983)
《最佳拍档女 皇密令》(1984)
《最佳拍档千里救差婆》(1986) 代表人物:
许冠杰(King Kong)
麦嘉(光头神探)
张艾嘉(差婆)
光头仔

(二)《开心鬼》系列
《开心鬼》在1984年暑假第一档期推出,是导演高志森在「新艺城」处女个人作品,亦是黄百鸣处男主角之作。当年以二百万成本,狂收一千七百多万,赚来纯利超过千万,是当时「新艺城」赚钱最多的一部电影。
以黄百鸣挂帅,加上「开心少女组」(罗美微,袁洁莹,陈加玲,李丽珍)的校园喜剧片,能压倒同期最强幕后组合麦当雄,洪金宝及陈欣健的《省港旗兵》,可算是爆个大冷门。
据导演高志森所述,故事原自一出学校的舞台独幕剧《朱秀才》。整个演出发生在破庙中,围绕一只吊颈鬼和三个女学生的故事。当时是座上嘉宾的黄百鸣感到故事相当有趣,有意邀请原作学生当编剧,但因为他要应付会考而无暇合作;于是便向他买下版权,由黄百鸣及高志森作联合改编。而当时仍读中五的原作学生之一,就是今日有名的编剧及导演:马伟豪是也。
代表作品:
《开心鬼》(1984)
《开心鬼放暑假》(1985)
《开心鬼撞鬼》(1986)
《开心鬼救开心鬼》(1990)
《开心鬼5上错身》(1991)

代表人物:
黄百鸣
开心少女组(李丽珍,罗明珠,陈加玲,袁洁莹)
黄百鸣

(三)《双龙》系列
《双龙》系列是当时新成立的「德宝」其中重头作品。故事主要描述警界孖宝执行任务,对付恶势力的乌龙过程。片中岑建勋的人物造型,正是从电台人物「雷劲」形象衍生出来。

代表作品:
《神勇双响炮》(1984)
《双龙出海》(1984)
《智勇三宝》(1985)
《双龙吐珠》(1986) 代表人物:
吴耀汉(吴阿秋)
岑建勋(贝多芬)
叶德娴

(四)《福星》系列
「新艺城」成功挖走了「嘉禾」的票房保证:许冠杰,积极地部署来对付「嘉禾」旗下的成龙、洪金宝,策略上非常有效。有鉴于「新艺城」《最佳拍档》的成功,「嘉禾」亦不甘示弱,制作一系列《福星》喜剧。

影片特色:
1/ 以「色迷迷男士追女仔」的简单桥段,配合美人阵容;
2/ 加插洪金宝、成龙等人的硬桥硬马功夫动作。

--------------------------------------------------------------------------------

代表作品:
《奇谋妙计五福星》(1983)
《夏日福星》(1985)
《最佳福星》(1986)
《福星闯江湖》(1989)

代表人物:
洪金宝
冯粹帆
秦祥林
曾志伟
吴耀汉
《最佳福星》(1986) 《福星闯江湖》(1989) 《富贵逼人》(1987) 《富贵再逼人》(1988) 《富贵再三逼人》(1989)

(五)《富贵》系列:
《富贵》系列是高志森的另一代表系列。故事描述屋村小家庭对「六合彩」彩票的疯狂横财梦。
导演高志森回忆说:「我自少住在坪石村,《富贵》系列完全是我对屋村生活的感应......。我觉得《富贵》的第一、二集太多商业计算,而结构亦未如理想......。其实,我还拍了很多搞笑场面,但之后觉得未能与整部片连贯而剪掉。」
此后,《富贵》系列中都是环绕升斗市民「一朝发财」的桥段而衍生出来。在当时来说,明显是针对「六合彩」出现后市民对一朝发财的正面反映。

--------------------------------------------------------------------------------

代表作品:
《富贵逼人》(1987)
《富贵再逼人》(1988)
《富贵再三逼人》(1989) 代表人物:
沈殿霞
董骠
陈奕诗
李丽珍
卢冠廷
关佩琳

温馨小品系列
80年代,除了当时「三雄」(嘉禾、新艺城、德宝)纷纷以喜剧片作多次短兵相接外,其他则涌现过一些环绕着「夫妻」、「恋人」及所谓「小男人」心态为题材的喜剧片,令当年的喜剧片种中多了一份清新点缀。

影片特色:
1/「笑位」均出自生活化塑材,属温馨小品形式拍摄的处理;
2/ 故事背景以中产阶级为推展基础;
3/ 桥段描写男士在恋爱、婚姻之中出现了第三者的内心矛盾。

代表作品:
《一屋两妻》(1987)
《一妻两夫》(1988)
《三人世界》(1988)
《小男人周记》(1989)
《相见好》(1989)
《三人新世界》(1990)
《三人做世界》(1992)
《两屋一妻》(1992)

代表人物:
郑裕玲
林子祥
陈友
锺镇涛
郑丹瑞

(七)《新许氐》系列
许冠文夥拍许冠杰自70年代的《鬼马双星》携手创出喜剧潮流;至80年代,许冠文决定独挑大梁,以「个人」形式担戏而希望再振「喜剧泰斗」的威望。片中的桥段似乎刻意注入他对社会各行各业中的触觉启示,继以发掘当中的喜与悲。

贯切《许氐》传统特色:
1/ 仍然大玩「阿Q精神」细节;
2/ 强化「频率」式的诙谐小动作,对白仍以有铺排的「食字」形式表达。
《许冠文作品》廿年间出现过的职业:
(七十年代)
1/《鬼马双星》(1974)的骗徒;
2/《半斤八两》(1976)的私家侦探;
3/《卖身契》(1978)的演员。
(八十年代)
1/《摩登保镖》(1981)的护卫员;
2/《铁板烧》(1984) 的日本铁板厨师;
3/《神探朱古力》(1986)的神经质警探;
4/《鸡同鸭讲》(1988)的烧味店老板。

《鸡同鸭讲》2

许氏作品的笑料大同小异,例如:厨具大战、打石膏扮怪动作、爬墙跳楼、利用小动物等等,都在不同年代的作品中出现过。虽然是旧瓶新酒,但配合不同的电影题材,都产生不同的喜剧效果。

经典回忆:
1/《摩登保镳》
许冠文因双手受伤打了石膏,伸直双手时尤如张开蟹钳般走动的螃蟹;
2/《铁板烧》
许冠文双手拿着铁板烧用具,如杂耍般舞动;
3/《欢乐叮当》
许冠文扮盲公戏弄坏人;
4/《鸡同鸭讲》
当卫生督察特击巡查饭店时,许冠文带领众伙记将老鼠「毁尸灭迹」;
5/《合家欢》
许冠文在厨房内,以踏滑板形式假扮冤鬼「回魂」。

直到九十年代,观众仍然有机会欣赏到许冠文的喜剧作品,但论数量及震撼力,明显远逊于七、八十年代;或许真是社会变迁了。以及周星驰的冒起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

代表作品:
《摩登保镖》(1981)、《铁板烧》(1984)、《欢乐叮当》(1986)、《神探朱古力》(1986)、《鸡同鸭讲》(1988)、《合家欢》(1989)、《神算》(1992)、《丐世英雄》(1992)、《抢钱夫妻》(1993)

<90年代>
九十年代,香港人明显地恋着一份莫名其妙的感觉;这种表现有说是港人经过八十年代末某「事件」后而产生出来,名称就为之「无厘头」。这种「无厘头」的原作者就是以后带动着九十年代喜剧潮流的星爷(周星驰)是也!
无独有偶,这十年间的喜剧仍是由剧中造型人物(例如:周星星、表姐阿男)而衍出种种「笑料」泉源、搞笑桥段。

(一)《周星驰》系列
要算九十年代的喜剧片,周星驰可以算是代表人物,他更是罕有以喜剧片夺得影帝殊荣的演员。虽然星爷第一部电影《霹雳先锋》并不是喜剧,但观众开始注意他的,是喜剧电影《一本漫画走天涯》。他那「无厘头」的搞笑形象,是由电视剧《盖世豪侠》及《他来自江湖》所建立的。

在《周星驰电影》中的成功点,「无厘头」的搞笑背后,是一种「何必认真」的游戏态度。他不需要观众的幻想和代入,相当切合当时那种「清醒中又带着绝望」的社会气氛;所以周星驰的电影票房迭破香港纪录,而他亦成为大众喜爱的偶像级笑匠。曾有人将星爷与许冠文作比较,并说他有意模仿许氏,这种说法未免太流于片面。

周星驰 Vs 许冠文
(许氏作品)
1/ 以自己为影片中心,所有作品都只有许冠文的「阿Q」形象;
2/ 笑中有泪式。
(星爷作品)
1/ 以「无厘头」作依归,角色立体,配合情节,添上意念为出发点。
2/ 以意念贯彻构思。

经典回忆:
1/《整蛊专家》
周星驰与刘德华在公园里高歌:「我要努力向上,不枉诸君寄望」;
2/《逃学威龙》
周星驰与警司黄炳耀的「夺命铰剪脚」、「善良之枪」;
3/《赌侠II之上海滩赌圣》
周星驰一招绝学秘技「隔山打牛」,一掌可以打出骨牌效应的功力;
4/《家有囍事》
周星驰的「阿诺猪华生力啤」造型;
5/《国产凌凌漆》
周星驰的猪肉刀和小李飞刀的「秘密所在」。

《家有囍事》(1992) 《喜剧之王》(1999) 《审死官》(1992)

代表作品:
《一本漫画走天涯》(1990)
《整蛊专家》(1991)
《逃学威龙》(1991)
《赌侠II之上海滩赌圣》(1991)
《家有囍事》(1992)
《鹿鼎记》(1992)
《审死官》(1992)
《武状元苏乞儿》(1992)
《唐伯虎点秋香》(1993)
《国产凌凌漆》(1994)
《西游记》(1995)
《大内密探零零发》(1996)
《97家有喜事》(1997)
《行运一条龙》(1998)
《喜剧之王》(1999)
《唐伯虎点秋香》(1993)
《审死官》(1992)

(二)《表姐》系列
《表姐》系列是编剧鬼才张坚庭的代表系列。八十年末至九十年初,香港社会对「回归」问题上,以及来港新移民都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导演张坚庭就着这个「题材」,透过主角郑裕玲的夸张演绎手法;再加上刻意铺排中港两地相处的情节和场面,以反映彼此文化和生活上的异同。

《表姐,你好o野!续集》

《表姐,你好o野!续集》 《表姐,你好o野!》
经典回忆:
1/《表姐,你好o野!》
郑裕玲的「表姐」造型及自以为是的性格。
2/《表姐,你好o野!续集》(1991)
张坚庭的「表弟」造型及自卑的性格。

代表作品:
《表姐,你好o野!》(1990)
《表姐,你好o野!续集》(1991)
《老表,你好o野!》(1991)
《表姐,你好o野!3之大人驾到》(1992)
《表姐,你好o野!4》(1994) 代表人物:
郑裕玲
张坚庭
林蛟
河国荣

(三)《怀旧包装》系列
继九二年《92黑玫瑰对黑玫瑰》的成功后,一系列以怀旧为题材的喜剧片陆续出现。无论影片的背景、内容、人物造型、情节铺排、歌舞唱面等等,都仿照六、七十年代的粤语长片模式,加以更加夸张及天马行空的笑料,可算是九十年代喜剧片的另一潮流。

经典回忆:
1/《92黑玫瑰对黑玫瑰》
奇哥(梁家辉)向编剧妹(邵美琪)喂食,边唱着:「小宝宝,食蛋糕,饭仔mum
mum,叔叔喂到......」;
2/《92黑玫瑰对黑玫瑰》
奇哥(梁家辉)向白玫瑰(黄韵诗)相认时,合唱一曲「旧欢如梦」,并配合百变的「泥浆」发型。

代表作品:
《92黑玫瑰对黑玫瑰》(1992)
《玫瑰玫瑰我爱你》(1993)
《情天霹雳之下集大结局》(1993) 代表人物:
梁家辉(神探奇哥)
黄韵诗(白玫瑰)
冯宝宝(黑玫瑰)

总结 / 后记
综观,香港在历个年代间喜剧片种的发展,都有明显的脉络可寻。根据擅于拍摄喜剧的导演高志森所分析:「以反朴归真为基本,以反映现实生活为目标,以周遭活生生的人与事为题材,再加上娱乐性的密集,以及破传统的特技制作,相信会是香港喜剧片的未来发展趋势。

C. 皇家铁马的故事梗概

铁马新马仔陈志新(罗嘉良)刚调任到李sir的小组,但为同僚眼镜仔所排挤。新马仔因周英奇飞车撞死人案件而结识记者张紫蕙(刘秀萍),两人即坠入爱河,紫蕙大哥张锦辉(李龙基)乃计程车司机,对铁马极度憎恶,加以阻止两人恋情..
小飞侠-何国昌(尹阳明)为人正直,为瓦解飞车集团,竟出卖好友Joe(王书麒)。後偶遇一富商之情妇Angel(李婉华),两人瞬即相恋,但Angel基於生活所求,进退两难。
皇家铁马一共有13集
主题
1 铁骑雄风
2 飞车女之吻
3 马路狂徒
4 的士大哥
5 铁马俏佳人
6 运油风暴
7 阿宝
8 顶爷
9 死亡边缘人
10 铁骑豪情
11 回到学堂
12 光荣何价
13 严正法纪

D. 寻找电影

1.《白金龙》导演:汤晓丹1933
香港第一部粤语有声电影,邵氏的前身“天一”电影公司出品,由著名的粤剧二位“伶王”之一的薛觉先演出(另一位是马师曾)。没有《白金龙》,就没有今天的邵氏电影公司。当年《白金龙》打破广东、东南亚、欧美唐人街所有的票房记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初到星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正是凭着《白金龙》,开创了邵氏在星马的娱乐王国基业。也正是《白金龙》,开创了粤语片的潮流。上世纪50、60年代,香港制作了近3000部粤语片,形成了香港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2.《独臂刀》导演:张彻1967
《独臂刀》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过百万的影片,张彻凭此片成为“百万导演”,王羽开始成为香港电影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功夫小生,而邵氏电影公司的“武侠世纪”也从此片正式开始。《独臂刀》影响了香港电影的形态和历史。之前,香港的电影仍旧停留在老上海电影的文化形态下,多拍摄以家庭妇女为观众的苦情剧,武侠片中的英雄也多半是女飞侠,男性则是需要保护的文弱书生。《独臂刀》之后,男性开始成为影片的主角,电影公司中最耀眼的明星不再是娇弱的女明星,而是健壮有力的男明星。

3.《侠女》导演:胡金铨1972
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在戛纳电影节上夺得最高综合技术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5大电影节上获奖。胡金铨是香港电影史上的第一个“作者”导演,也是香港电影界最接近大师的一位。他一生致力于拍摄“侠”文化的武侠电影,并以《侠女》登上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最高峰。胡金铨的英年早逝,使得中国电影最早的一次文化突破无疾而终。

4.《蝶变》导演:徐克1979
70年代末,邵氏大制片厂制度对香港电影界的影响逐渐开始弱化,电影的文化形态也开始以多元化的形态出现。在这段时期,香港电影界出现了一次惊人的艺术运动“香港电影新浪潮”,徐克的《蝶变》正是这一运动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蝶变》直接导致了香港电影以后的两个发展方向:一是艺术电影的出现;二是特技的迅猛发展,80年代以后香港电影特技的发展几乎都与徐克有关。

5.《最佳拍挡》导演:徐克 1982
自1982年开始,香港电影票房连续3年第一名的都是《最佳拍挡》及其续集,而黄百鸣、麦嘉、石天的“新艺城 ”公司也统领了80年代整个时期的电影。《最佳拍挡》开创了香港电影大片(blockbuster)的先河。开拍之初,许冠杰的200万片酬已经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而该片的拍摄方式也是完全模仿好来坞,在片中大量出现多辆汽车连续碰撞、最新007式先进武器等噱头,弱化故事情节、强化视觉场面。《最佳拍挡》对好莱坞电影制作方式的吸收,是香港本土电影国际化的最初尝试。

6.《A计划》导演:成龙 1984
香港近20年最伟大的电影演员是谁?成龙。这是香港各界都比较认可的一个答案。成龙以自己的功夫喜剧成为李小龙之后最具世界影响力的香港演员。早期京剧剧班的训练,使成龙娴熟地掌握了以模仿的方式塑造最具亮点的动作造型。这种表演方式成为了他的招牌,他的这种表演在世界影坛上也是独此一家。《A计划》正是早期成龙电影最具特色的一部,例如他从钟楼上坠落的镜头,一镜直落,不加任何剪辑手段。之后《A计划》风格的电影每年必有一部,成龙电影也由此成为香港电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7.《英雄本色》导演:吴宇森 1986
当冷兵器换成热兵器,张彻电影就变成了吴宇森电影。吴宇森曾经是张彻的“文胆”,做过张彻的副导演,是典型的制片厂出身的工徒导演。他把张彻电影的特点传承下来,把刀剑片改变成了枪战片。《英雄本色》把枪战的方式发扬光大,代表了香港电影枪战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枪战片的最高成就。

8.《阿飞正传》导演:王家卫 1991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轰动的电影莫过于王家卫的《阿飞正传》了,虽然票房成绩一般,但王家卫独特的电影风格在本片中凸显无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国际性电影大师的出现。

《阿飞正传》是一部对香港身份进行反思的本土电影。《阿飞正传》的影像、叙事方式都是原创的,堪称香港电影艺术的奇葩。结尾中梁朝伟的一段“独角戏”,至今被奉为经典。

9.《甜蜜蜜》导演:陈可辛 1996
1997回归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选择,在这个历史时刻来临前的一年,陈可辛的《甜蜜蜜》横空出世,在艺术和商业两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文艺片一直是香港电影的一种类型,早期就有李晨风、秦剑等著名前辈,而70年代后因为武侠功夫片的盛行,艺术电影始终难以成为主流。《甜蜜蜜》是对早期文艺片的回归,它以细腻而真实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历史的进程。

10.《喜剧之王》导演:李力持 1999
自1993年香港电影业进入萧条期以来,香港电影中能够具有票房保证的演员越来越少,周星驰是其中的一个。香港的喜剧演员,早期有梁醒波、新马仔、许冠文,而周星驰是近10年来最杰出的喜剧演员。《喜剧之王》中有着对香港早期电影的大量引用。尹天仇、杜鹃儿是60年代著名粤语武侠片《武林圣火令》中的人物,老少咸知;《演员基本修养》是早期长城、中联等电影公司的训练班手册。这种引用掌故的喜剧电影成为周星驰电影发展的轨迹,新片《功夫》中再次对火云邪神、九龙城寨引用,并取得了迄今为止合拍片的最高票房。

简单才好 用迅雷下载吧

E. 新马仔的简介

新马仔,即名伶新马师曾,因他身材瘦小,又曾学习马师曾,故名。部份资料可参阅新马师曾条。

F. 新马仔的生平

他是广东顺德人。早在幼年七岁时﹐已开始学习粤剧﹐九岁更拜当时名小生细杞为师﹐自此掀开了他一生的粤剧生涯。纵横艺坛七十多年的新马仔﹐早期的著名剧目有「万恶淫为首」、「客途秋恨」、「胡不归」、「啼笑姻缘」及「宋江怒杀閰婆惜」等。由于他热衷参与慈善演出﹐所以在六、七十年代﹐已有「慈善伶王」的美誉。新马仔在一九五○年首次参演欢乐满东华为东华三院筹款﹐当时仍然是丽的呼声时代。期间从不间断直到一九九五年为止。
自中日战争后,新马仔直到九三年﹐才重返阔别四十多年的大陆﹐到北京大会堂参与扶贫义演。他在粤剧上的贡献﹐亦令到他在继已故粤剧艺人梁醒波之后﹐亦获英女皇颁授MBE勋衔。
不过﹐新马仔的爱情路却波折重重。他一生经历四段姻缘﹐首任妻子梅丽芳﹐但两人结合后不久便婚姻破裂﹐梅丽芳之后改嫁他人并移民美国。第二任妻子梁添添是他一生最爱的女人﹐可惜在战后不久便染上肺痨逝世﹐死时只得二十九岁。之后﹐他娶了同是戏行出身的赛珍珠﹐并生下三个儿子。不久﹐新马仔在夜总会结识洪金梅﹙祥嫂﹚与赛珍珠离异﹐与洪金梅共赋同居二十八年﹐诞包括邓兆尊等四子女﹐并在九三年正式结婚﹐而赛珍珠则带同三儿子移居英国。

G. 给我推荐几部八九十年代好看的港产电影!!!

声明:以下推荐均为本人看过的,质量保证哦。
刘德华:《孤男寡女》、天若有情(1和3是他演的,2是郭富城演的)、黑金、赌神、赌侠大战拉斯维加斯、黑马王子、大冒险家、爱情命运号、阿虎、爱君如梦、摩登如来神掌、超级学校霸王、旺角卡门、庙街十二少、江湖情、江湖、无间道、新上海滩、全职杀手、浪子回头(?忘了是不是这个名字了)、赌侠、蓝血人
周润发:阿郎的故事、赌神、江湖情、和平饭店、英雄本色、秋天的童话、
张学友:东成西就、东邪西毒、最佳女婿
其他:(因为很多重复,所有演员就不单列了)
洗黑钱、逃学外传、逃学威龙、黄飞鸿、方世玉、国产凌凌七、满汉全席、金枝玉叶、中南海保镖、顽皮家族、喜剧之王、武状元苏乞儿、九品芝麻官(都是周星驰系列的)、赌圣、重庆森林、樱之花、同居密友、星愿(这三个应该是2000年左右的)
还有一些,实在暂时想不起来了

H. 粤语长片的分类

粤剧粤语长片是颇受普罗大众喜爱的粤语长片的一种,大多粤剧艺人在当时都离开了戏台,到片场去拍电影。其中有以下著名伶人:
1.任剑辉及白雪仙(简称“任白”):是当时顶级红星。任剑辉擅长反串生角配合白雪仙的旦角,她们合作拍了超过50出电影,包括《紫钗记》(1959)成为恒久不衰的经典。
2.梁醒波:以身型肥胖,造型逗趣,扮演角色幽默而出名,行内人尊称为“波叔”。所演的粤剧电影多与“任白”合作,故他们的组合称为“任白波”。波叔扮演的角色多为忠直之人,也有时演奸角、丑角(因身形肥大)
3.麦炳荣:天生一副“沙喉”和牛精过人,故人称“豆沙荣”和“牛荣”,其妻于素秋(于占元之女,亦是一位粤语长片演员,容后再叙)。麦炳荣声线带有沧桑之感,不像任剑辉、林家声、何非凡等的柔情腔调。著名作品有《凤阁恩仇未了情》(与凤凰女合作,1962年版)
4.谭兰卿:同是以肥胖出名于银幕上,戏行人称“六姑”。因其肥胖,嗓音大,样子看起来有点威严,所以多扮演恶家婆和包租婆。多与梁醒波合作。
5.新马师曾:原名邓永祥,人称“祥哥”或“新马仔”。身材瘦小,多在粤剧电影中扮演正派人物、主角。其声线悲怆高亢,别有一番风味。此外,尚有靓次伯(人称“四叔”,著名填词人黎彼得之叔)任冰儿(任剑辉之妹,人送美誉“二帮王”)刘克宣(已故亚视演员刘志荣之父,多于剧中饰演奸角,著名的有《狸猫换太子》中的郭槐)李香琴(多饰演奸角,如西宫王后。因为演技太好,观众对她也咬牙切齿,称为“西宫琴”)林家声、何非凡、罗艳卿、罗剑郎、朱少坡、半日安等 喜剧片因适宜广大市民观看,适合男女老少的口味,所以“笑片”出产较多。五六十年代,喜剧片代表人物为:新马师曾、邓寄尘、梁醒波、郑君绵等,配角也是逗笑之人:高鲁泉、矮冬瓜、周吉、西瓜刨、俞明等 。七十年代由于粤语片粗制滥造,欧西片、国语片的左右夹击,粤语片不得不推出一些所谓“风月片”(不算暴露,仅是露出肩膀,或露出乳罩,仍时有物遮掩,较之李翰祥乃小巫见大巫)。这个时期,粤语片演员有:谭炳文、郑君绵、沈殿霞、杜平、俞明、周吉、李香琴等。由这个时期,造就一代艳星“奇女子”狄娜。

I. 求几部好看的香港电影

最佳答案1.《白金龙》导演:汤晓丹1933
香港第一部粤语有声电影,邵氏的前身“天一”电影公司出品,由著名的粤剧二位“伶王”之一的薛觉先演出(另一位是马师曾)。没有《白金龙》,就没有今天的邵氏电影公司。当年《白金龙》打破广东、东南亚、欧美唐人街所有的票房记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初到星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正是凭着《白金龙》,开创了邵氏在星马的娱乐王国基业。也正是《白金龙》,开创了粤语片的潮流。上世纪50、60年代,香港制作了近3000部粤语片,形成了香港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2.《独臂刀》导演:张彻1967
《独臂刀》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过百万的影片,张彻凭此片成为“百万导演”,王羽开始成为香港电影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功夫小生,而邵氏电影公司的“武侠世纪”也从此片正式开始。《独臂刀》影响了香港电影的形态和历史。之前,香港的电影仍旧停留在老上海电影的文化形态下,多拍摄以家庭妇女为观众的苦情剧,武侠片中的英雄也多半是女飞侠,男性则是需要保护的文弱书生。《独臂刀》之后,男性开始成为影片的主角,电影公司中最耀眼的明星不再是娇弱的女明星,而是健壮有力的男明星。

3.《侠女》导演:胡金铨1972
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在戛纳电影节上夺得最高综合技术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5大电影节上获奖。胡金铨是香港电影史上的第一个“作者”导演,也是香港电影界最接近大师的一位。他一生致力于拍摄“侠”文化的武侠电影,并以《侠女》登上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最高峰。胡金铨的英年早逝,使得中国电影最早的一次文化突破无疾而终。

4.《蝶变》导演:徐克1979
70年代末,邵氏大制片厂制度对香港电影界的影响逐渐开始弱化,电影的文化形态也开始以多元化的形态出现。在这段时期,香港电影界出现了一次惊人的艺术运动“香港电影新浪潮”,徐克的《蝶变》正是这一运动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蝶变》直接导致了香港电影以后的两个发展方向:一是艺术电影的出现;二是特技的迅猛发展,80年代以后香港电影特技的发展几乎都与徐克有关。

5.《最佳拍挡》导演:徐克 1982
自1982年开始,香港电影票房连续3年第一名的都是《最佳拍挡》及其续集,而黄百鸣、麦嘉、石天的“新艺城 ”公司也统领了80年代整个时期的电影。《最佳拍挡》开创了香港电影大片(blockbuster)的先河。开拍之初,许冠杰的200万片酬已经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而该片的拍摄方式也是完全模仿好来坞,在片中大量出现多辆汽车连续碰撞、最新007式先进武器等噱头,弱化故事情节、强化视觉场面。《最佳拍挡》对好莱坞电影制作方式的吸收,是香港本土电影国际化的最初尝试。

6.《A计划》导演:成龙 1984
香港近20年最伟大的电影演员是谁?成龙。这是香港各界都比较认可的一个答案。成龙以自己的功夫喜剧成为李小龙之后最具世界影响力的香港演员。早期京剧剧班的训练,使成龙娴熟地掌握了以模仿的方式塑造最具亮点的动作造型。这种表演方式成为了他的招牌,他的这种表演在世界影坛上也是独此一家。《A计划》正是早期成龙电影最具特色的一部,例如他从钟楼上坠落的镜头,一镜直落,不加任何剪辑手段。之后《A计划》风格的电影每年必有一部,成龙电影也由此成为香港电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7.《英雄本色》导演:吴宇森 1986
当冷兵器换成热兵器,张彻电影就变成了吴宇森电影。吴宇森曾经是张彻的“文胆”,做过张彻的副导演,是典型的制片厂出身的工徒导演。他把张彻电影的特点传承下来,把刀剑片改变成了枪战片。《英雄本色》把枪战的方式发扬光大,代表了香港电影枪战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枪战片的最高成就。

8.《阿飞正传》导演:王家卫 1991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轰动的电影莫过于王家卫的《阿飞正传》了,虽然票房成绩一般,但王家卫独特的电影风格在本片中凸显无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国际性电影大师的出现。

《阿飞正传》是一部对香港身份进行反思的本土电影。《阿飞正传》的影像、叙事方式都是原创的,堪称香港电影艺术的奇葩。结尾中梁朝伟的一段“独角戏”,至今被奉为经典。

9.《甜蜜蜜》导演:陈可辛 1996
1997回归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选择,在这个历史时刻来临前的一年,陈可辛的《甜蜜蜜》横空出世,在艺术和商业两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文艺片一直是香港电影的一种类型,早期就有李晨风、秦剑等著名前辈,而70年代后因为武侠功夫片的盛行,艺术电影始终难以成为主流。《甜蜜蜜》是对早期文艺片的回归,它以细腻而真实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历史的进程。

10.《喜剧之王》导演:李力持 1999
自1993年香港电影业进入萧条期以来,香港电影中能够具有票房保证的演员越来越少,周星驰是其中的一个。香港的喜剧演员,早期有梁醒波、新马仔、许冠文,而周星驰是近10年来最杰出的喜剧演员。《喜剧之王》中有着对香港早期电影的大量引用。尹天仇、杜鹃儿是60年代著名粤语武侠片《武林圣火令》中的人物,老少咸知;《演员基本修养》是早期长城、中联等电影公司的训练班手册。这种引用掌故的喜剧电影成为周星驰电影发展的轨迹,新片《功夫》中再次对火云邪神、九龙城寨引用,并取得了迄今为止合拍片的最高票房。

J. 新马师曾的介绍

新马师曾(1916—1997),原名邓永祥,又名新马仔,后辈多尊称祥哥,广东顺德人,香港著名粤剧演员、电影演员。

阅读全文

与粤语残片电影新马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亚泰新动力有电影院 浏览:280
大学生合集大咖电9电影网 浏览:936
青春的电影韩剧 浏览:744
电影院卖品如何提升销售 浏览:925
周星驰电影粤语经典歌曲 浏览:432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电影 浏览:251
国外二战的儿童电影 浏览:760
今年熊出没电影好看吗 浏览:635
初一晚上看电影文案 浏览:719
暴龙哥电影粤语原声 浏览:806
徐峥在洱海哪个客栈拍的电影 浏览:410
电影台词落日十分真美那彩霞满天呢 浏览:547
电影的台词是自己想的吗 浏览:627
香港血腥电影叫致命什么 浏览:606
拍照在看电影 浏览:960
反贪风暴3电影在线粤语 浏览:784
拐卖女孩到泰国是什么电影 浏览:357
幽灵火车叫什么电影 浏览:9
国产2019恐怖香港电影解说 浏览:663
周星驰的电影里对孩子的 浏览: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