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国人看周星驰的电影有什么反应
外国人看周星驰的电影有什么反应:
我在多伦多看《长江七号》/作者: 任我行星
http://tieba..com/f?ct=335675392&tn=PostBrowser&sc=3472350972&z=339828014&pn=0&rn=50&lm=0&word=%D6%DC%D0%C7%B3%DB#3472350972
我在美国看<长江7号>
http://tieba..com/f?ct=335675392&tn=PostBrowser&sc=3735011929&z=365262661&pn=0&rn=50&lm=0&word=%D6%DC%D0%C7%B3%DB#3735011929
在多伦多一家电影院看了《功夫》
http://post..com/f?kz=14073490
4月22日,北美是周五,下午13:00,我看的是该家电影院《功夫》放映的第一场。
等待这个时间已经很久了,我甚至提前两天买了票,买票时还小心翼翼地问了句白人mm:星期五的《Kungfu Hustle》,还有票吗?
白人mm把我像怪物一样打量了一下,说了声:Sure。
这里大家看电影都是现场买的。
星爷的电影我看了无数遍,但眼前的《功夫》却是我将在电影院里看到的第一部周星驰电影。我也很高兴,星爷的电影终于进入北美市场,全线放映。而我可以微薄的门票给予小小的支持。
还是很期待进入电影院后看到满场都是观众在那里兴奋的交谈、欢呼的情节,也幻想过影片结束后,全体观众起立热烈鼓掌。
当我兴奋而又忐忑地从白昼闯入漆黑的电影院时,我站立在过道中间,猛地回头,就像《少林足球》中的星爷第一次冲进正式的足球场参加比赛一样,想像着对观众席上黑压压的人群大声疾呼:你们好!
在那一瞬间,我还幻想着有人会扔过一跟烂香蕉,向我怒道:别挡住我看戏!或者说:哎呀,你怎么才来?!
靠!揉揉眼睛,我还以为电影院里空无一人,再定了定神,发现各个角落稀稀拉拉三五人群。我坐到最后一排,数了数,诺大一个电影院,加上我们夫妻二人组合,只有15人。
其中,华人大概5名,剩下10名大多为印巴人,似乎没看见一个白人。这真是个不幸的消息。
“第一场嘛,你就将就着看嘛。”
我觉得华人不争气。就我那群三五好友及他们自己的三五好友,人人都看过《功夫》了,十多个人,谈起来也津津乐道,你叫他们再花钱去电影院看,可能就不会像我这样卖力了。
也就是说,大概十五个华人里,会有一个去看《功夫》。不是他们不想看,实在是他们都看过了,不想再花这个钱去看了。
在北美,星爷是个新人,我们这些长年看他电影从中寻找安慰和取乐的华人不去支持他,谁支持他?有这样优秀的影片在北美的电影院里公映,展现我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宏扬我东方传统武术文化,我是非常骄傲的。但,像我这样的人,也是凤毛麟角吧。
人人都看周星驰电影,人人都不给周星驰一分钱。
星爷,我们全球华人都热爱,但是,
是香港人把你养大的。
《功夫》的DVD我已经看了五遍,但是到电影院看,我非常地奇怪,怎么还像跟第一次看一样新鲜,随着情节的进展,我无论是从打斗场面还是人物情感都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真是太刺激了,真是太动人了,真是太过瘾了。
我一边看,一边心里对自己默默说:周星驰怎么能拍出这么出色的电影。这简直就不是一部电影,这是一个梦幻,是一场梦。只有在梦里才能见到这样的场景。即使金庸小说中的文字也只能描绘到一个余音绕梁的限度,让我们在那里兀自空想。可是周星驰的〈功夫〉展现的却是实景,他让你用你的眼睛去看到从前认为只有心领神会的东西。
他究竟是神仙的化身,还是地狱的使者,没人知道。
连平时一贯反对我看周星驰的老婆,也在我身旁绻成了一个小绵羊的形状,眼神里有一种令人妒忌的温柔。
从她的问话中,我知道在家里看DVD时他根本就是心不在焉,纯粹敷衍我的,而现在在电影院才算是第一次在看。
在电影院里,只要是个好电影,必定吸引你的注意力。
这是电影院的好处。
电影是粤语原声,听不懂的华人朋友只有和印巴人一起,看英文字幕了。
因为〈功夫〉的情节我已经非常熟悉,所以我在看的时候,是注意读英文字幕的。感觉,光从翻译后的语言上,你几乎已经找不到任何笑料的了。
哦,有一处,就是斧头帮师爷在车里骂小弟,说街坊邻居不用睡觉了,人家第二天还要上班呢这一段,大家都在笑。
还有一处,就是油炸鬼临死前说英文,包租公叫他speak Chinese,大家都在笑。
说实在的,里面的人物名称、武功套路真不好翻译,还有那句诗“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初觅知音”,翻不出那种感觉。
火云邪神翻译的是“The Beast”,杨过和小龙女翻译的是“Paris and Helen of Troy”,没有任何人笑。如来神掌翻译的是“Buddha Palm”。
所以真正让电影院里的华人、印巴人都发笑的还是动作。而真正打动人的还是个“情”字。
这是世界性的语言,无论哪个民族哪个种族操什么语言都会被深深吸引和打动的地方。至于其他微言大义,所谓的真理和价值,东方人看是这么回事,但其他的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种族看,可能就不一样了。
所以,周星驰的〈功夫〉抓住了“动作”和“感情”,在世界范围内,就能成为一部优秀的电影。
现在,我给大家回忆一下,这15名观众在看〈功夫〉时的暴笑反映。严格来说,〈功夫〉不能算是喜剧片,这是一部动作片,也是一部正剧。但是,我们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把周星驰电影当喜剧片来看。
由于看不到观众的面部表情,我就说说在什么时候我听到了笑声吧,也许跟国内的观众不一样哦。
第一次笑,来自酱暴,他站在那里不服气,结果被包租婆用拖鞋拍出了画面。此时,大家都笑了。我估计是连老外都觉得此时的酱暴好帅(handsome)。
说起酱暴,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由他引出包租婆,由他被勒索引起猪龙城寨之祸,又由他引出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当然是个假冒猥劣的,但已经埋下伏笔,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是有的,英文翻译叫做“The one in million”或者,星爷最后出场时,被包租婆称做“The One”。
第二次,是包租公被肥婆打得跌倒到楼下,可能动作太夸张,大家都在笑,还没笑完,结果又落下来个花盆,还开苞了,继续意外而欣喜地笑。
至于包租公给阿朱检查身体、说有流星亲阿珍,偷看四婶洗澡等国内大家觉得搞笑的情节,老外看了一点反应都没有。
第三次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连环笑,全场都在笑,声音很大,就是阿星单挑猪龙城寨,被拿葱的大嫂打得吐血后,开始挑老弱病残的,现场笑翻了。先找个矮子,结果矮子是做板凳的,站起来老高,大家笑,又挑个老者,结果肌肉好发达,继续笑,最后好不容易找个小朋友,结果也很健壮,这帮老外笑得可开心了。
这可能是个世界性的笑料。
第四次是斧头帮二当家带人来后,包租婆说“下雨了,收衣服了”像卡通人物一样跑回楼躺床上,看着斧头帮和居民的惊愕表情,大家都笑了。这种动漫风格是有效果的。
第五次,是阿星和肥猪跑回城寨杀包租婆,这里也是连环笑。尤其是扔刀那一段,星爷中刀,大家笑,肥猪来扔,又中刀,大家笑,扔出到柄,刀留在阿星身上,很搞笑,拔出来说sorry又刺回去,大家笑翻了,举起蛇框,蛇掉在阿星身上,很搞笑,阿星说:“我不再相信你的话了”,大家都好笑,结果吹了口哨被蛇咬,笑翻了。肥婆驾起风火轮追阿星,笑得没前面厉害,但是最后以一个优美的身资撞在广告牌上然后平平得滑下来,大家都在笑。这个镜头我们看多了,老外可能是第一次看到。
第三次和第五次是全场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大笑。
剩下的印象不深,大概有,小阿星以一标准的掌势打到洪爷身上,本来应该倒下的,却没有倒,反到给了他一耳刮,小阿星很惊诧,但现场观众却在笑。
油炸鬼死时说:“What are you preparing to do?”包租公叫他“speak chinese”大家在笑。
阿星和肥猪在电车上被金丝眼镜欺负的那一段,每按一下,说这次是“Dragon Style”,这次是"Tiger Style",这次是“Monkey Style”。
对了,还有一段是开怀的笑,不是那种搞笑,就是肥婆和包租公上了斧头帮大哥和师爷的车那一段,师爷叫小弟不要大吵大闹,街坊邻居要睡觉,人家第二天还要上班,还骂人家是人渣,大家都在笑。肥婆给琛哥比划那个动作,也很搞笑,最后两人在车上一边扑火一边冒着轻烟灰溜溜跑掉,大家都在笑,但能感觉出,是一种开怀的笑。
阿星到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刚刚放出“The Beast”那段,火云邪神坐在斧头帮大殿里。大家都在笑他那双拖鞋,阿星说只要“Clean”一下,应该就挺像“The Top Killer”。
阿星的脑袋被“The Beast”打进地板里了,还用一跟小木棍打火云邪神,老外也在笑,但不明显,还有踩脚趾那段,本来以为他们会笑,但也没怎么笑。
最后一段,当乞丐又一出现在画面,大家就开始笑,又拿出更多武功秘籍,看着那个小朋友受到诱惑而略显痴呆的表情,大家都在笑。
基本上,以上就是我在电影院里感受到的多种族观众在看〈功夫〉时的喜剧反应。还是跟我们纯粹中国人观众的反映不同。
搜集一点这些素材,也许对星爷下一部在好莱乌公映带喜剧色彩的动作电影有用。
在我同排边有个印巴青年,学生模样,手里捧了很大一个爆米花,全场中他的笑声最大也最连续。人家笑的时候他在笑,人家不笑的时候他也笑,笑起来的时候,爆米花都在抖,有些还掉地上了,真可惜。非我族类,居然也能看周星驰电影看得这么开心,我深深地鄙视他。
好,现在讲几个有点震撼力的镜头,因为这几个镜头,大家虽然没有笑,但发出了“啊”“咦”“哦”“呀”等类似的声音。
第一个镜头就是苦力强沦陷在成百上千的斧头帮的斧头阵中,我估计大家是在为他担心吧。
第二个镜头是苦力强被天残地残的琴音所害,人头落地那段。
第三个镜头是油炸鬼挺着枪在空中冲向天残地残,红缨枪挑断几柄刀剑后在空气晃动的声音。
第四个镜头是包租公耍太级把天残地残的牙打落那段。
第五个镜头,阿星打劫哑女,哑女认阿星,阿星逃掉,通踢肥猪那段。
第六个镜头是火云邪神向自己开枪,抓住了子弹,大家都很惊诧,也许这些老外谁都不会想到也从未想过这样的画面吧。
第七个镜头是火云邪神把阿星抛在空中,用拳痛击他的头部那段。从他一手抓住阿星,一手握紧拳头时,现场的气氛就很紧张了。
第八个镜头是阿星被火云邪神顶到空中,轻点雕背那段,许多人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奇怪?惊讶?总之有所感触。
第九个镜头是阿星打出的那两个巨大的如来掌印。
第十个镜头,"The One"对“The Beast”说:“You want to learn, I teach you.”然后“The Beast”向“The One”跪下来,说“Master!”(中文是“我认输了!”)。
这句话由英文字幕出来,少了几分俏皮,多了几分力量,对现场观众都是突然一震的感觉。
有些朋友对我以上谈到的观众反应可能有所疑虑,认为也许那些笑声都来自几名华人观众,我说,你错了。因为除了我们夫妻二人组合之外,另外好象也是一男一女,也就是十多个人里,华人除了我之外,也就那个哥们发出声音,但他坐得太远,而身边的笑声却很近。
另外,华人不像老外那么喜欢和善于表现,行为举止比较拘束。
影片结束后,屏幕上打出了导演“Stephen Chou”的名字,我立即热烈地鼓掌,前排有人附和了我的掌声,不知道是不是那个华人哥们,但他的掌声很快熄灭了,可能是被自己的女友制止了。我老婆也来制作我,但我鼓得越大声了,直到电影院的灯亮了,我才突然停掉。(我也是中国人嘛,也有点害羞的)。
好,大家要看的纪实这就算写完了。因为电影院的〈功夫〉画报今天才换上“Now Playing”字样,而北美的观众喜欢即兴在电影院里选看,我想周末和接下来的日子,放映〈功夫〉的电影院里的观众席,就会像〈少林足球〉里比赛的观众席一样,一场比一场人多,越来越受到北美观众的观注和喜爱,直至成为票房冠军!
㈡ 你看过的搞笑电影中有没有让你捧腹大笑的情节呢
相信有很多人在看电影的时候会有让你捧腹大笑的片段,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那些电影片段最搞笑。
《人在囧途》
小沈阳从酒店逃走,他老婆一路追到家里,这个时候小沈阳居然在包饺子,还串通下属编了个谎,酒店的房间是给客户定的,让他老婆无地自容,这个也是很厉害。
㈢ 国产喜剧《夏洛特烦恼》背后反映的是社会的残酷,它能否与观众产生共鸣
《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是根据开心麻花的舞台剧改编的,开心麻花出品的都有欢乐的气息,在加上沈腾,马丽这对欢喜冤家不赖的演技,这部电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同时它也获得了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提名,也赢得了五项大奖。虽然这是一部喜剧但里面的丰富剧情也引人深思。
这部剧有太多值得称赞的地方了,情节推进自然而不生硬,剧情精彩。一句“我把我的一切给你,你能不能把冬梅还给我。”让人心酸无比,同时这部剧也在告诉我们真正爱你的人是不会在乎你有不有钱的,相反你苦苦追到的人也不一定是爱你的人。如果有个人能和马冬梅一样对你,和你同甘共苦,能给你真正的快乐请好好珍惜。
强烈推荐大家亲自去看看这部不一样的喜剧。
㈣ 你看过哪些搞笑的电影让你捧腹大笑的情节是什么
说起搞笑电影,就能想起来徐峥、沈腾,周星驰、等等……因为他们大多电影都是喜剧,总能让人捧腹大笑,给大家分享三部搞笑电影
总之一句话,百看不厌。谢谢大家,有喜欢的评论加收藏。
㈤ 大红包这部电影给我们的启发都有哪些呢
引言:相信大家都对大红包这部电影有所耳闻,作为一部搞笑电影,大红包就反映了现实生活当中年轻人和成年人遭遇到的真实感触。而大红包也引发了人们对红包送礼这件事情的一种讨论,对此到底有怎样的感想?
既然送礼有这些弊端,看完大红包的观众一定非常清楚,一定要正确对待送礼,但是说起来容易,操作难,承诺,因为送礼给他人带来了相应的压力,那么是很难让自己做到的。所以送礼这件事情的纠正还需要从源头梳洗,从人们的思想意识来着手,让人们不再变得虚荣和攀比,让自己真正注视的不再是送礼的礼数而是送礼的诚心。
㈥ 你看过哪些搞笑的电影,让你捧腹大笑的情节是什么
1.《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是我看的沈腾的第一部电影,百看不厌,里面的搞笑片段实在太多了。夏洛本来去参加秋雅的婚礼,想装个逼结果和司仪撞衫,后来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虽然沈腾在剧里处处都是笑点高能片段,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却是袁华,因为他有独特的BGM《一剪梅》。当他在电话亭里那一段,真的是太经典了,漫天的雪花和歌声,声嘶力竭的吼着“不”。
这部电影是根据同名漫画改编的,彭昱畅和张子枫主演的兄妹之间的故事,刚开始捧腹大笑,最后热泪盈眶,兄妹之间的感情是真实无法替代的。时分把妹妹时秒的头发绑在床上,把吹风机里放面粉,故意整蛊时秒的片段都超级搞笑。后来知道时分这样做都是为了保护妹妹,不让她知道爸爸妈妈之间的事情,眼泪哗啦啦的流。
㈦ 经常看喜剧,人会变得更幽默吗
经常看喜剧,人会变得更幽默吗?多看书才能使人幽默,使人幽默的是知识和智慧,看休闲电影的时候是很少动脑筋的,个人认为电影和电视使人变笨,笨了,当然不能幽默了。
喜剧是让观众放松,快乐的事,在“搞笑”的外壳下,喜剧人以幽默的方式,向观众讲述着不同的故事,引发观众更多思考。通过喜剧演员们精心准备的一个个节目,让观众在欢乐中感受社会百态,传递社会正能量。人们其实格外需要喜剧的精神,需要更多的乐趣和笑声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与其说需要喜剧精神,不如说人们需要的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好的喜剧作品能让人笑过之后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相比那些光鲜亮眼的鲜肉明星,喜剧人更接地气,他们的表现不仅仅只是为了逗观众笑,更深层次的是传达一种快乐奉献的精神。说到喜剧人的奉献精神,在他们心中,喜剧是一种精神,搞笑是一种态度。
㈧ 盘点那些超搞笑电影,每一部都让你笑出眼泪,你都看过哪些
说起搞笑电影,我个人最喜欢看的就是周星驰所拍的,觉得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非常搞笑的。
下面我就列两部我自己看过的,而且百看不厌的搞笑电影:
1、《功夫》,周星驰饰演的街头混混,为了想要过上好日子想要加入黑帮,并在这个过程中,阴差阳错成了黑帮老大。这部片中最搞笑的地方就是他和胖子之间的互动。
㈨ 看电影时遇到过哪些趣事
我在看电影时遇到的趣事就是遇到一个搞笑片段时,别人哈哈大笑。
㈩ 电影观后感要搞笑的越长越好
<喜剧之王观后感>
前些天,我重新看了一次喜剧之王。我已经记不清这是我第几次看这部电影了,从本科时代到现在。有时候是漫不经心的用来打发时间,有时候是用来激励自己一定要努力向前,不管动机怎样,每一次都会被感动到热泪盈眶。想起它1999年的世纪末在全港影院惨淡收场的情景,仍然叫人有些嗟叹,从那时到现在已经快七年了,看着星星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他的眼睛还是那样的亮。电影诞生也已经百年了,我坚信,喜剧之王必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名垂青史。
事实上,看周星星的电影越多,看喜剧越多,看香港电影越多,就越来越认识到喜剧之王里的人生蕴涵着怎样可贵的精神。很多时候,感动观众不用太多本事,因为导演拍出来的就是他自己,比如姜文和阳光灿烂的日子,比如北野武和坏孩子的天空,比如侯孝贤和童年往事,比如金基德和春夏秋冬又一春。这些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周星星的喜剧之王之所以是他最伟大的作品,之所以几乎达到了喜剧电影的最高境界,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拍出了他自己。想当初,我看尹天仇这个死跑龙套的怎么死都死不了,在娟姐后面翻来滚去浪费菲林,还不明白这到底是出自怎样的故事。直到前年星星空降人大,在八百人说起他的不堪往事,我才恍然大悟。当年拍射雕,他演一个被梅超风的九阴白骨爪一爪抓死的小龙套时,就跟导演说,可不可以挡一下再死,导演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于是,“我就不停的开开心心的提建议,再开开心心的被拒绝”。
很多人看星星,都是从大话开始,或者有些人是从苏乞儿开始,有些人是从唐伯虎开始,但是把他的作品看的差不多了之后,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喜剧之王作为他们最珍惜的电影。在星星诸多无厘头、够疯狂、够恶搞的作品中,突然间插入了这么一部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的正剧,当时都没有人能接受,但是日子久了,星迷们就都开始竞相膜拜了。
打动人心的力量,是星星的真诚,一个人在书写自己的时候,一定是最真诚的。所以一开始,我们就能看到那个穿着劣质西服、面对海浪大呼努力奋斗的背影,那就是星星自己数十年来摸爬滚打不改对电影的痴心的写照。所以他献出了自己最好的本色演出,在片场每天只求有便当的小跑龙套却抓紧机会在摄像机前过过瘾,这样的开场一贯的无稽,却也够真实。
粤语版看了很多遍,国语版倒是只看了一次,比较了一下,虽然石斑鱼的配音尽出神采,但星星自己的原配音轨反而更能打动人。这实际上和电影本身的写实风格也是搭调的:石斑鱼的声音特质显然比周本人要夸张得多。所以到现在,我都还是会背诵很多粤语台词。
在本科那么灰暗的时光里,喜剧之王一遍又一遍的在感动我,在鼓励我,在给我看人生逆境里不屈美好的那一面,也在告诉我轻轻松松的摆平不顺和委屈。有的时候大家一起看完了跑到阳台上对着空气大喊几声:“努力!奋斗!”小人物的自我励志,是不能不珍惜的一份人生财富。
就好像我们中的许多人,并没有良好的出身,也未必得到过硬的教育,他们从邻里街坊中走出来,抓紧小孩们在街坊活动室打乒乓球的功夫看书,三句台词也会紧抓剧本不放,没有人来看也照样摆齐了番茄酱演雷雨,即使爱上的人是个三陪女郎,只要两个人在一起,什么都可以不介意。
很多人最感动的大概是尹天仇冲出屋子对柳飘飘大叫一声“我养你啊!”,这一瞬间我常常会想起大一的时候喜欢的女生,她和我一样都热爱喜剧之王。那时候第一次接吻之前,她就很狡猾的问我:“要不要涂点唇膏?”
电影的音乐虽然不多,但我却把旋律记在了心里。柳飘飘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尹天仇对柳飘飘许下一生承诺的时候,他和莫文蔚翩翩起舞的时候,那些音乐的调子我都没有忘记。记得刚开始看大话和唐伯虎的时候,是怀着一颗孩子的心去崇拜周星星的,但自喜剧之王之后,我对这个死跑龙套的不由得肃然起敬。
看了这么多遍,早已不像刚看头几次时看到哭鼻子了,但看到任何一处被打动的桥段,以及事后每每想起那些眼神和表情,心里仍然感动到酸楚。最让我难过的一段是,尹天仇和柳飘飘缠绵一夜后,早上醒来打电话问当下小姐的行情,然后把所有的纸票、硬币恭恭敬敬的捋平,放在飘飘的衣服上,顺便再押上一块手表。
这个男人的窘迫和尊严,怎么看怎么心酸。
至于电影的结尾,头几次看的时候,我以为是败笔,但经过这么些年,却越来越赞叹这样的结局。星星自己说,这样的结尾是为了给人以希望。但这样的方式,无疑具有了强烈的戏谑味道,是对过往警匪片中英雄主义的极端调侃:小人物才是大英雄。